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第255集
《金剛經》上佛教大家修學的總綱領,兩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兩句話是修行的總綱領。無論你修學哪個宗派,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總綱領就這兩句話。「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用現在的話來說,不受外面境界相的誘惑,不必要離開外面境界相,只要不受誘惑就是不著相。「內不動心」,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起貪瞋痴慢,不起是非人我。
早餐開示 1999/3/10
一切法裡頭可不可以受用?可以受用,穿衣吃飯天天都在受用,怎麼說沒有受用?有受用。有受用你著相,這個受用裡面有苦惱,你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有煩惱,你會隨著受用而生起,所以你就不自在,你心得不到清淨、得不到自在。如果你受用一切法裡面你能夠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樣去受用,那你就得自在。
華嚴開敷夜神章(第16集) 1986
不取於相是禪,如如不動是定,可見得不妨礙你生活,不妨礙你工作。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五十三參這法身大士,他們有標榜修禪定的,善財童子去參訪,去尋求他,他在哪裡?經上講的「市廛」,市廛是什麼地方?要用現代的話來說是超級市場。這位善知識修禪定在超級市場修,在那裡逛,逛市場,人家是真用功夫。逛市場是你看看市場琳琅滿目,不著相,用我們現在話說,不受誘惑那叫禪,心裡頭如如不動叫定,他在那裡修禪定,人家禪定是這個修法,不是盤腿面壁。
大乘無量壽經(第25集) 1998/9/12
不受外境的誘惑,眼不被色誘惑,耳不被聲誘惑,舌不被味誘惑,六根不被外面六塵誘惑,這叫禪。心裡面不生是非人我,不起貪瞋痴慢,那叫做定。然後你就曉得功夫在哪裡用?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歷事鍊心。五十三參就是歷事鍊心,外面境界絕不迴避。迴避怎麼能成功?找個深山躲起來修行是很清淨,一入都市心馬上動了,就完了。所以要曉得,修行是一切時、一切處都是自己修行用功的處所,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定要懂得在境界裡頭怎樣用功,怎樣修戒定慧,過戒定慧的生活。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九)(第4集) 2001/2/22
永遠保持自己清淨平等覺,我們講席裡頭常講的,對於一切人事物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這個定應用在生活當中、應用在工作裡面、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外面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是慧,照見,內裡頭如如不動。所以處事就不是用意識,是用智慧,智慧來處事,哪有不圓滿的,哪裡會有過失!凡是感情用事,感情就是煩惱,貪瞋痴慢,這個東西用事才有過失。智慧,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理智,理智處事不會有過失。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927集) 2003/1/8
在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佛教給我們兩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教給我們,我們現在還有個身體在這個世間,應當怎麼樣過日子?應當如何生活?佛就說這個原則。不取於相是外不著相,隨緣,內不動心。在念佛上來講,內不動心就是心裡面二六時中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不要讓任何一個雜念、任何一個妄想滲透進來。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54集) 1996/4
你的心是佛心,你的願是佛願,心、願與佛相應,這是成佛的捷徑。不著相,不是說不要相,這個不取相,不取也是不著的意思,不是不要。樣樣東西都在現前,心裡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影響,這就對了。自己心裡面有主宰,這個主宰就是清淨心,清淨心沒有現前的時候,就是佛號。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第54集) 1996/4
我們才有一點執著,才有一點分別,阿彌陀佛!宗門祖師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禪定是覺,念頭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惡念,念頭一起就錯了。為什麼?清淨心裡頭沒有念頭。念頭一起怎麼辦?歸到阿彌陀佛,統統落在阿彌陀佛上。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沒有了,你就明心見性。這是用這一個念頭把所有的念頭都打掉,淨宗是用這個方法,這叫會念佛。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82集) 20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