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別人若有所希求,就不是菩提心-第127集
無條件、無希求的幫助眾生,這是佛在經論上說得很多。幫助別人,對別人有所希求,這不是菩提心,這個心不清淨。要完全沒有希求的心,這也是一般世人不容易做到的,解得不夠深,解得不夠透徹,就難了!為一切眾生能犧牲自己,犧牲生命都在所不惜,何況其餘?
早餐開示 1999/3/20
我們為一切眾生,眾生有需求的時候,我們要想成就他,要想滿足眾生的願望,很不容易做到。什麼原因?處處顧慮到自己的利益,雖然知道也想幫人,但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幫助別人需要細細考量一下我自己的利益,如果對自己的利益有重大的妨害,就不肯做了;或者是有小小的妨礙,幫助別人的願心就退失了。這些事情,不必看別人,自己冷靜反省反省就發現。
早餐開示 1999/3/20
我也知道佛在經上的教誨是善的、是正確的,可是我們在生活行為裡要想做,那考量就多了,不能將佛的教誨百分之百奉行。追究起根本原因,不能放棄自己的利益,不能放棄自己對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受用,眾生總是希望又可以幫助別人,又不失自己名利、五欲六塵的享受,一切兼而有之,這多麼好!可不可能?給諸位說可能,但是決不是現前這個階段,現前你是生死凡夫,你享受五欲六塵之樂,你決定會墮落。
早餐開示 1999/3/20
利益眾生的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惡,這是佛法講善惡永遠不變的標準。念念都為利益眾生,這是大善,你的果報不可思議。凡夫愚痴,念念為自己,縱然想幫助別人,非常有限。能夠將自己的利益分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給別人,他就覺得我做了很多好事、做了很多善事。這是不錯,是做了善事,能不能出三界?不能。為什麼?把自利看得太重了。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第36集) 1989/1
存一個純善之心,然後隨分隨力去做好事,你力量能做得到的盡量去做,做的時候要做得乾乾淨淨,絕不求果報。為了果報去行善,你的意已經不善,為什麼?有條件的。無條件的善是真善,不求果報的善行,果報最殊勝。
太上感應篇(第23集) 1999/6/10
真正覺悟的人,像《華嚴經》上所說的,覺悟的形象是什麼?先利益眾生。覺悟的人一定先照顧眾生、照顧別人,幫助別人心得清淨,幫助別人破迷開悟。所有一切作為是為眾生的,今天講的為社會、為大眾,而不是為自己。自己確確實實肯犧牲奉獻,奉獻自己的體力,奉獻自己的財力,奉獻自己的精神、時間,為眾生造福,這是覺悟的人。迷惑的人,念念為自己。這兩種人差別在哪裡?覺悟的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走的是佛道,他走的是菩薩道;迷惑的人他走三惡道,怎麼回事情?大家很清楚,迷的人增長貪瞋痴,他增長自私自利。覺悟的人,增長戒定慧。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566集) 2002/1/8
如果我們對一切眾生也是無條件的盡心盡力的幫助別人,我們與諸佛菩薩的感應就特別的顯著。為什麼?佛用這個心,我們也用這個心,心心相應,有特別顯著的感應。
華嚴開敷夜神章(第9集) 1986
放下一切的欲望,放下自私自利。念念想眾生,不要想自己;想別人的利益,不要想自己的利益;這個好,自己所得到的是不可思議的;念念為自己,所得到的非常有限。我們肯幫助別人,眾神會幫助我們,感應不可思議,完全是一片真誠,我們得到的回報。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401集) 2001/3/16
但是我們並沒有希求回報,我們念念只是幫助佛法、幫助眾生,希望佛法能夠久住世間,希望眾生有機緣能夠聞佛法;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其他的念頭。所以一切都得到諸佛護念,都得到龍天善神的護持,得到他們幫助。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401集) 2001/3/16
看到眾生有苦難,我們幫助他離苦得樂,這個心叫菩提心。菩提心是純淨純善之心,清淨平等覺是純淨,大慈大悲是純善,幫助別人,惠以真實之利,不求報償,這是純善。幫助別人有報酬、有條件不叫純善,是善,不能叫純,無條件的幫助別人,這叫純善。由此可知,菩提心就是純淨純善的心,菩薩行就是純淨純善的行為,這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34集) 20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