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行」集合成一體,信心才會堅定-第126集

  真正的信心是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行為的基礎上。佛法稱之為正信,如果對於理論不清楚,行為沒有落實,這種信都是迷信,都是勉強的信,信心當然很容易動搖。我們曾經見到過,一生吃齋念佛,到晚年改變了,或者是改變修學其他法門,或者是改變信仰其他的宗教,這些事情並不少見。

  早餐開示 1999/3/20

  

  這什麼原因?信心動搖了。佛法所說的道理,他沒有明瞭、沒有透徹,佛教導我們的生活,教導我們應當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他沒有落實,所以才會有這些現象。因此「信願行」必須集合成一體,那個信心才會堅定。

  早餐開示 1999/3/20

  

  信的標準是什麼?信的標準一定是力行,你不認真努力去做,你就是不信。所以信願行是一而三、三而一,一體的。你說信了,願力不強,不肯去做,那個信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相信,還要人去勸嗎?還要人去督促你嗎?自動自發,自自然然,他認真如理如法的他去做,那才叫正信,沒做到就是不信,這是我們自己要警惕的。如果我們信心沒有建立,我們想建立信心,從哪裡建起?解門。你信心為什麼生不起來?你了解認識不夠。如果真的明白了,真的了解,那哪有不信的道理!

  華嚴講習(第六集) 1998/4/13

  

  信是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假如對西方極樂世界認識不清楚,了解不夠透徹,這個信心就很難生起,必得要依靠大乘經典。大乘經典我們讀多了,仔細去研究思量,把這個道理明瞭了,我們的信心才能夠建立。從信心生起願力,我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是從信心裡面生的。一心稱念這個動力又是從願心裡面發出來的。所以因信這才發願,因願這才立行。

  無量壽經(第36集) 1992/6

  

  正信是要理解,是要能真正懂得教理,不至於把它曲解,不至於把它講錯,這個信才叫正信。正信也不過就是有個理論依據而已,不是自己的境界;換句話講,雖然信,它是有理論依據,事實上呢?事實上還不曉得,還不太可靠,裡頭還是有懷疑。因此正信之後,要依教修行,要入這個境界,入了境界的時候,這個信叫真信,這是真的了。

  阿彌陀經要解(第59集) 1984

  

  為什麼?事上也得到了,理沒錯,事也見到了,確確實實是事實,不是虛妄的,這是真信。可是諸位要曉得,信心要提高到這個層次,裡面一定要有願、要有行,單有信沒有願與行,這個信心是提不上來的;換句話說,這個信心就不堅固,不堅固他就會變質、就會退轉,他就不能夠契入。

  阿彌陀經要解(第59集) 1984

  

  這個道理明白了,清楚了,你在佛法修學才建立真正的信心,所謂是斷疑生信。你搞清楚、搞明白,疑惑沒有了,你能夠生起真正的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你修學的腳跟站穩了。從這個基礎再往上提升,境界就愈來愈好,這是個基礎,信心是基礎。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3集) 1998/12/18

  

  換句話說,你現在為什麼還會有煩惱?你為什麼不自在?你為什麼不安樂?都是對於事實真相沒搞清楚。真正搞清楚,我們功夫不到,那個沒有關係,自己會有信心,我努力一點,早晚我一定能達到這個境界,自己會有信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3集) 1998/12/18

  

  「信願行三,缺一不可。」真正求往生,這三個基本的條件必須要具備,少一個都不能夠成就,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我們在講堂裡面研究經論,它的目的是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明白事實真相,我們的信心才能夠生的起來;換句話說,信心建立在理論與事實的基礎上,這個信心才是真實的。願是依信而起的;換句話說,願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礎上;行,這又是建立在願望的基礎上。所以課堂裡面的研究討論,都是幫助建立堅定信心而設施的。

  無量壽經(第12集) 1992/6 

  

  真正認識清楚,這種信心才會堅定,那個願才懇切,這種信願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第一個條件。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真有信願,你就取得往生條件;至於念佛的功夫,那是往生到那邊品位高下。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478集) 20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