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惡道是六道眾生的老家,三善道是六道眾生出來觀光旅遊-第88集

  於一切法裡面還有好惡,還有喜歡的、還有討厭的,你這個心被污染,你不知道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是清淨平等的。你在這個境界裡面,起好惡的念頭、起愛憎的念頭、起控制的念頭、起佔有的念頭,這是嚴重的污染,我們要學習諸佛菩薩。諸佛菩薩那個境界,我們在經典上看到華藏世界,在往生經裡面看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美不勝收。那些人享不享受?享受,這是告訴我們可以享受,不可以有妄念。

  早餐開示 1999/4/7

  

  也就是說他們種種享受,他沒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意念,決定沒有佔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念頭都沒有,何況是行為?那個叫大樂,那是真樂。我們這裡面,無論是樂也好、是苦也好,都有控制這個意念,都有佔有的念頭跟行為,那叫造業;他們不造業。

  早餐開示 1999/4/7

  

  由此可知,起心動念想佔有,起心動念想控制,這就造業了。造業決定是惡業多,善業少。什麼叫善業?偶爾短暫的,把控制、佔有放鬆一點,就是善業了,那個時間很短暫;抓緊一點,要造業,又惡業了,善惡無非如是而已。所以佛才講,三惡道是六道凡夫的老家,三善道是六道眾生出來觀光旅遊,時間很短促。

  早餐開示 1999/4/7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最佳的榜樣。我們學佛,一定要以釋迦牟尼佛做一個基礎,這是我們根本的一個模式,然後你有了定力。什麼叫定力?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逆緣、逆境不生煩惱,善緣、善境不起貪愛,這叫定力。有定力,自然就有智慧,智慧就是一切通達明瞭,這樣就可以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早餐開示 1999/4/7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說緣是講人事環境,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裡面,我們還會不會起心動念?善緣、順境裡面有沒有貪心?逆境、惡緣當中有沒有瞋恚?還會有這個念頭,我們完全不覺,不覺就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佛在經上講得很好,決定是住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三惡道是六道眾生的老家,三善道是出來觀光旅遊,時間很短暫。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62集) 1999/7/17

  

  放下佔有的念頭,放下控制的念頭,放下支配的念頭,這些念頭統統沒有,這是佛。不放下呢?不放下,喜歡的想得到,不喜歡的想排斥。想佔有它,想控制它,想支配它,這是什麼?這造業。造業,業就有善有惡,你有這個念頭,他也有這個念頭,會起衝突。這裡頭善業惡業,感得的是什麼?感得是六道輪迴,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搞這個,錯了。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342集) 2013/7/1

  

  為什麼平常人造業?平常人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在這些妄相裡頭起貪瞋痴慢,想控制、想佔有,爭名奪利,那就造業了。造的善業,三善道受報;造的惡業,三惡道受報,出不了六道輪迴。而且造業,肯定跟眾生結緣,有善、惡緣,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後頭有這麼一大堆的麻煩。

  淨土大經科註(第382集) 2012/6/16

  

  輪迴業裡面必然是惡業多、善業少;換句話說,變現出來的果報,我們在三途的時間就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佛在經上講,六道眾生是以三惡道為故鄉,是你的家鄉,你在家鄉住的時間長;你現在到人天二道來是觀光旅遊,時間很短。佛這個比喻我們愈想愈有道理,句句話都是講事實真相,我們不能沒有警惕。高度的警覺心就是菩提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7卷) 1998/6/15

  

  給諸位說真實話,如果你沒有能力離開六道輪迴,你在三惡道的時間決定長久,你在三善道的時間是短暫。你如果不相信的話,你可以仔細去想想,我們心裡起的念頭,你去想一天,今天早晨到晚上,我這一天念頭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是善的力量強大還是惡的力量強大?你一想就曉得,惡念多,惡的力量強大;換句話說,善念少,善的力量薄弱。那你就曉得,三善道時間短,三惡道時間長,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有理論依據的,你自己好好的想想你就知道,必定是這麼個結果。

  無量壽經(第19集) 1989/4

  

  世間是假的,世間你要想貪求,你想控制、想佔有,無不是罪。《地藏經》上講的話是真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所以我勸大家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心之所思所念無不是《無量壽經》,這個好!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利益無量無邊。從今天以後不再幹傻事,不再幹糊塗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32集) 201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