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人、敬事、敬物-第67集

  恭敬,敬人、敬事、敬一切萬物。我們在經懺佛事裡頭拜懺,懺儀第一句話,「一切恭敬」,我們會念,沒做到,口裡恭敬,心裡頭沒有,要身口意統統具足。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46集) 2014/5/5

  

  我們每天見到佛像要拜佛,表示我們對佛菩薩的至誠恭敬。真正的目的,是要把這一份的恭敬心,在今天從早到晚,對待一切眾生,對人、對事、對物,這叫修禮敬諸佛。對人誠敬;對事認真負責,對事的恭敬;對物是要把它放端正、整齊清潔,是對它的恭敬,我們對於桌椅,桌子擦得乾乾淨淨,擺得整整齊齊,這是對它的禮敬。所以要把這一份敬心,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78集) 1995/5

  

  孔老夫子講「毋不敬」,就是沒有一樣不恭敬,一切恭敬;十大願王裡面跟我們講「禮敬諸佛」,諸佛就是一切的意思,佛在《華嚴經》、《圓覺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看到十大願王禮敬諸佛,你看到佛像會拜,你看到人就沒有禮貌,你有沒有修這條?沒修。為什麼說沒有修?因為你對一切眾生沒有恭敬。

  無量壽經(第3集) 1989/4

  

  應當怎麼修法?對待一切眾生像對待佛一樣的恭敬,這叫做普賢願王。普賢法門是平等法、是清淨法,如果我們在一切眾生要起了差別心,這是佛我要恭敬;那是菩薩,我也要恭敬;這是人,我就不要恭敬;那是壞人,我更不要理他,那就大錯特錯。一定要用平等心、清淨心、恭敬心對人對事對物。

  無量壽經(第3集) 1989/4

  

  所以普賢行願念念不忘,普賢行願念念不捨,我能做到多少,我就做多少,我一定要做,做不到也要做。要學「禮敬諸佛」,一切恭敬,善人、惡人尊敬的心沒有兩樣。《八大人覺經》上佛跟我們講「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就是「禮敬諸佛」的註腳,這是最難做得到的。最難做得到的你已經做到,其他就很容易了。對惡人尊敬,對傷害我的人尊敬,那個尊敬的心、尊敬的行跟對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個真叫難行能行。一定要行,才能走菩薩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41集) 2002/6/16

  

  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孝順、尊敬」,這就是佛、就是菩薩,就是大聖人。凡夫的心思觀念、所作所為,與這個恰恰相反。相應就是隨順自性、性德,隨順諸法實相。能夠做到圓滿的隨順,那就叫一真法界。如果不能隨順,跟這個恰恰相反,違背了,這就是六道凡夫;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就是三惡道。佛在經上千言萬語、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我們要能體會,作聖作凡、天堂地獄就在自己一念之間。這一念與法性相應,就是佛、就是菩薩;這一念與性德相背,就是眾生、就是惡道。

  早餐開示 1998/12/1

  

  一念覺,眾生作佛;一念迷,佛作眾生。眾生跟佛沒有差別,大乘佛法常講「生佛不二」,眾生跟佛不二。差別在哪裡?覺迷不同,所以我們一定要求覺悟。怎麼樣才能覺悟?不讀經,不聽經,不行。

  大乘無量壽經(第55集) 1999/7/3

  

  所以經不可不讀,讀了之後不可不解;不但要解,佛在《金剛經》上特別囑咐我們,要「深解義趣」。你解得淺不行,你要解得愈深愈廣,你就愈有受用。深解義趣之後要落實,把你所信的、所解的落實到生活當中,變成自己的生活,經典裡面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見解,經典裡面所講的教訓變成自己的行為,你說這多快樂!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二二)(第1集) 2001/5/21

  

  真正的享受,跟佛菩薩在一起,跟古聖先賢在一起,我們自然就覺悟,破迷覺悟,自然離苦得樂。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84集) 200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