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不求,才得大自在-第208集

  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們要求它幹什麼?求得了,那個利益太小太小,等於求人間富貴一樣,你的享受曇花一現而已。你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求了,你所得到的是盡虛空遍法界。像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那個多自在!觀音菩薩為什麼這麼自在?觀音菩薩無求。觀音菩薩什麼都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性德顯露,才得大自在。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8集) 1995/5

  

  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自在?樣樣都貪求,求的太多了。求的太多,煩惱就跟著來,求不得苦。沒有得到想盡方法求,求到之後,想盡方法又怕它丟掉,結果還是要丟掉。你看穿事實真相,你的心就放下了,什麼都不求;什麼都不要了,反而得大自在。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8集) 1995/5

  

  我們的願望很多,想這樣想那樣想不到,想不到很苦。如果聰明人,我不想就算了,不想就不苦。你天天想,這就苦!所以覺悟的人,佛常常教誡我們知足,知足常樂。知足就是我不求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這條苦就可以離開它。如果你要跟人家爭,要多求,那求不得苦這一生是夠你受的。

  無量壽經(第11集) 1989/4

  

  真正要做到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過一點簡單的生活,每天能吃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非常快樂了。快樂從哪裡來?你不爭不求就快樂。煩惱從哪裡來?於人爭,於世有求,你就煩惱。為什麼?求不得苦,得到了又怕丟掉,患得患失,這很痛苦。我什麼都不要,我就要這麼一點點,我也不積蓄,我也不儲存,你多快樂!我在這個世間活一天算一天,明天不去想它,我們就得自在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247集) 2012/3/22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生活方式是乞食,也是沿門托缽,真正有智慧、有道德、有學問。他採取這種方式給我們很大的教訓,他教我們什麼?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的生活就得大自在。所以他的心多清淨、多快樂,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生活過得那麼簡單,愈是簡單的生活愈健康。

  太上感應篇(第87集) 1999/8/22

  

  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在哪裡?你看佛那個樣子,那真正幸福美滿;就是說,世間所有這些欲望統統放下,他生活在智慧裡頭、生活在道德裡面、生活在大自在裡面,法喜充滿,這是真正究竟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中國人常說,「人到無求品自高」,他對於這個世間沒有絲毫希求,教化眾生、幫助眾生,不希求眾生的回報。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28集) 2008/7/21

  

  所以,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所有出家弟子定的標準。為什麼?你能嘗到法味,你能快樂無比。人只要無求,沒有欲望,心開意解,心是清淨的,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多快樂、多自在。一有求、一有爭,那叫造業,不但自己生煩惱,還有業報,沒有辦法出離輪迴,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太苦了!這是我們不能夠不知道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314集) 2012/4/28

  

  人要把所有欲望統統放下,這個人就成佛。佛沒有欲望,但是福報跟智慧是圓滿的;有欲望不圓滿,有欲望永遠不知足。所以成佛不難,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智慧,放得下是福報。福報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不是外面的。外面沒有福報,外面所得到的全是煩惱、全是業障,所以福報是從自性裡面生出來的,這是可尊可貴。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94集) 2013/2/25

  

  人一定要知道離欲,離開執著,一切都不再執著,證阿羅漢果,離開分別證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佛法修行功夫是放下這些,這些東西全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凡是自性清淨心沒有的,統統要放下。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94集) 2013/2/25

  

  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怎樣過這一生?看破、放下。看破是樣樣都明瞭、樣樣都清楚,佛法的名詞講,性相、事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說你多自在。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別人爭、我們讓,別人進、我們退,這是諸佛菩薩、聖賢人教我們,生活、工作、處世待人的心態。於是我們的生活就自在、就快樂,自在就是佛家講的解脫。隨緣而不攀緣。

  正信佛教 2000/8/24

  

  知足常樂,生活很好過。有衣服穿,三餐飯吃得飽,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夠了!不必再求了。再求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求見阿彌陀佛;除此之外,我什麼都不求了。你的心定了,你才真正享受到安樂,用這個方法調伏其身。世間人所爭的都是假的,一樣都帶不去,一樣也爭不到,那都是愚痴造作罪業。真正明白人、覺悟的人,不再爭了,統統放下了,一心向道。向道就是向清淨心,向自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望。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2集) 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