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臨終產生障礙?-第250集
問:老法師說過,台灣有一居士曾在念佛堂當過維那,可是臨終時卻不喜歡聽佛號,把助念的人趕走,應如何防止這種障礙產生?
答: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雖然一生念佛,但是對這個世間有留戀,捨不得離開家親眷屬,不能放下他的財產,所以在臨終的時候顯示出來是貪生怕死。貪生怕死還是要死,他也沒有延年益壽,還是死了。
我們一定要提高警覺,這個警覺就是平常對生死這一關要看得淡,對於世緣要看得淡,決定不能夠留戀,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
人老的時候,就要想到快要走了,應該如何來處理後事;後事處理完了之後,心就放下了,走得也會很自在,你念佛功夫也會很得力。最怕的是什麼?是你有執著,你放不下,這就很糟糕。
弘法利生也不是真的,也不要把它當作一回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說放下就放下了,你才得自在。所以佛教導我們「隨緣」,這兩個字好,絕不攀緣。隨緣就是什麼?恆順眾生。
有機緣,我們會很認真、很努力去做;沒有緣,念頭都不生,這個多自在!現在有一些人是沒有機會要創造條件,創造機會,那是攀緣;佛教我們隨緣,隨現成的,絕不加一絲毫自己的意思在裡面,這叫真隨緣。
大家在一起共修,是同學,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六和敬」。六和敬裡面最重要的第一條是「見和同解」,這一條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志同道合。真正志同道合不容易!
我們大家在一起共修,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同一個原則,同一個看法,同一個想法,這種志同道合,這個團體才是真正六和敬的團體。如果這個團體人數再少,四個人、五個人,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這就不是和合僧團。
共識怎樣建立?放棄自己的成見,共識就建立了;堅持自己的想法、看法,共識就打破了。
我們說話有的時候很含蓄,所以聽的人要會聽。為什麼?說得太露骨了得罪人。古人講話含蓄,聽的人都很細心,能體會;現在人不行,稍微有一點含蓄就聽不懂。
戒經裡面佛的重戒是五逆罪,五逆罪是墮阿鼻地獄。五逆罪裡最後一條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是什麼意思?破六和敬。你就想到,我們如果堅持自己的意思、堅持自己的主張,把見和同解破壞了,我們就造了這一條罪,這一條罪的果報在阿鼻地獄。
將來死了以後墮阿鼻地獄,還不知道怎麼墮的,你說冤不冤枉!不容易,非常非常之難。
所以一定要謹慎,經不能不讀。我們為什麼不能放棄?不明理,不曉得這個道理;真正把道理搞通、搞明白了,自然就放下了,絕不堅持,你來跟我說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只要不妨礙大眾修行都好。
你說我們的講堂講經,你覺得這個位置不好,位子、講台擺到那邊,行,可以。不管擺哪裡,反正我們講經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堅持?這是舉一個例子。只要不礙大體,什麼都好。
學諸佛如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絕對沒有自己的意思。大眾的意思,我們看得清清楚楚,為什麼?都是妄想執著。他是凡夫,他沒有辦法,妄想執著一定有的。慢慢的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減輕,這樣就好。
學佛答問(第67集)
20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