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一生不變-第174集
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源起,源於父子有親。父母對兒女那個親愛是天性,在佛法講是自性,這比什麼都重要。這不是哪個人教的,沒有任何力量壓迫你的,全是自動自發,這天性。古人有智慧,這是好事,怎樣把這個親愛,這種天性的親愛,保持一生都不變,那就要靠教育。教育教什麼?就是這個愛心永恆不變,而且發揚光大。從愛父母,擴大,愛兄弟姐妹、愛祖父母、愛堂兄弟、愛族兄弟,愛這個家族,然後再擴展,鄰居、鄰里鄉黨,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69集) 2013/2/9
從什麼時候教起?從懷孕那一天教起,胎教。小孩一出生,父母給他做最好的榜樣,身教。這小孩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已經在學了,他會看、他會聽,他已經在模仿。所以《弟子規》是父母做出樣子來給嬰孩看的,父母的父母還在,父母二、三十歲,他的祖父母也不過五、六十歲。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71集) 2013/2/10
在家裡,把孝做出來、把悌做出來,把倫理道德,也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出來給小孩看。這嬰孩從出生到三歲一千天,他看了一千天,根深蒂固。所以古人有個諺語說「三歲看八十」,這個根紮下去,八十歲不會改變,無論順境逆境不會動搖,這叫根深蒂固。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71集) 2013/2/10
中國人教育的理念就從這裡發生的,所以中國傳統教育以這個為第一個目標,如何保持父子親愛一生都不改變。第二個目標是把這種親愛發揚光大,從愛父母,延伸到愛兄弟、愛祖父母、愛你的家族,由家族再擴大,愛社會、愛民族、愛國家,最後推展到「凡是人,皆須愛」。所以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它是愛的教育。
淨土大經科註(第433集) 2012/7/17
傳統講五倫、五常,五倫是講關係,人與人的關係;換句話說,一家人。「凡是人,皆須愛」,這是關係講到極處!五常,常是永遠不能夠失掉的,做人基本的德行。仁愛是推己及人,想到我自己同時一定想到別人,這個意思很重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不希望別人加於我的,我就不可以對待別人。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12集) 2011/7/24
老祖宗教千年萬世的後代,歸納起來的德目不出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把中國傳統文化全部都包括了。你看這十二個字,十二個字的核心就是愛,這十二個字每個字都從愛裡頭流出來的,它的本體就是個愛。所以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這個我們要懂,你愛人你就不會害人。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15集) 2010/8/14
然後把這個愛擴大,能夠愛一切眾生,這就變成佛道。將這種親愛,擴大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那是性德圓滿流露,這是佛法裡面講的慈悲。從父子那個親愛一增上,往上提升就是慈悲,再提升,大慈大悲,性德圓滿流露。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90集) 2003/12/18
佛法裡面講,包括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所以大乘佛法的那個愛是沒有邊際、沒有分別的,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悲是憐憫,憐憫苦難眾生,他跟我是一體。換句話說,他有苦難,我必須要幫助他,幫助他化解,幫助他恢復幸福美滿,沒有任何條件。
教學為先 政之本也 2012/9/12
所以佛法倫理非常廣大,你關係要搞清楚。什麼關係?同一個自性,你看這關係多密切,這佛說的。關係搞清楚了,你的性德自然就流出來了,什麼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條件的那種熱愛、愛心,對人、對事、對物、對天地鬼神,真心發出來了。這就是大乘教裡頭「發菩提心」,這種真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那就是菩薩道,自自然然的一絲毫勉強都沒有。
對淨宗學院同學的談話(第3集) 2010/3/17
我們學佛,我們希望什麼?我們希望到極樂世界去。真的,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每個人都有分,不是說哪個可以去、哪個不可以去,每個人都有分。阿彌陀佛對待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是無盡的慈悲、無盡的關懷,我們明白之後就要感恩。我們要發大心。大心是什麼?大心就是大愛,要跟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愛一切眾生,我們也要愛一切眾生,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那就對了,就沒錯了。
念佛共修開示(第5集) 20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