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心生智慧,煩惱心生無明-第143集

  我們要修清淨心,什麼叫清淨?有一念執著就不清淨。最不清淨是貪、瞋、痴、慢、疑,我們講這是根本煩惱,煩惱就是污染。《百法明門》裡面歸納為二十六大類,這些煩惱是污染,有這個東西就不清淨。

  早餐開示 1998/4/7

  

  惡見是見惑,貪瞋痴慢疑是思惑,叫見思煩惱。惡見是見煩惱,完全看錯了;這個貪瞋痴慢疑,你完全想錯了,思想上的錯誤。換句話說,這統統斷盡,六道就沒有了。於此我們可以知道,六道從哪裡來的?六道是從錯誤的見解、錯誤思想裡面變現出來的,假的,不是真的。你這種錯誤的思想沒有,六道輪迴立刻就不見了,就好像你作夢一樣,夢裡頭有,醒過來沒有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59集) 2011/4/4

  

  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這個要緊,我們曉得之後,什麼叫學佛,真正用功、真正學佛,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也好,處事待人接物,練什麼功?練不執著。如果你能放下執著,你的煩惱就放下一大半,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生智慧,執著的心生煩惱,執著愈重煩惱就愈重,執著愈輕煩惱就愈輕,就這麼回事情。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96集) 2008/10/13

  

  一定要覺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順境不起貪愛;逆境,不喜歡的、討厭的,我們接觸到會厭惡、討厭它,這個錯了,這也是六道生死的根。你起心動念了,妄想分別執著全起來了,這造成了六道輪迴,所以這個時候你要覺悟,不起怨恨。在順逆境界裡面、善惡緣之中永遠保持著清淨平等,這叫精進,要這樣修行才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448集) 2001/10/25

  

  別人說我們的過失,侮辱我們、毀謗我們、陷害我們,乃至於殺害我們,我們決定不能夠抱怨。一定要知道,不怨天不尤人,沒有一點點的恨意,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你才會覺悟。就像印光大師教給我們,我命中應該要遭這個難,應該要接受,你有什麼值得怨天尤人的,甘心情願接受,消災,消自己的災,消自己的業障。我們這個念頭這麼一轉,那個陷害我的人、侮辱我的人、毀謗我的人,他就沒有罪了。不但沒有罪,他有功德。為什麼?他成就我忍辱波羅密,功;又替我消災,這個大恩大德。

  大乘無量壽經(第3集) 1998/4/11

  

  我們決定是以德報怨,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道業,這是你真正護持自己。人家不管怎麼說,我們對人是讚歎,我們對人是報恩,所以你一定是知恩,你才曉得去報恩。那個毀謗、陷害你的人,對你有什麼恩?替我消業障,這就是恩。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報恩;你知道了,才曉得無始劫來的業障。這個業障煩惱,是我們將來往生的障礙,消除掉之後,往生沒障礙。

  大乘無量壽經(第3集) 1998/4/11

  

  我們希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在佛法裡面有殊勝的成就,我們也要以真誠、熱心幫助別人,希望別人得到跟我們同樣的成就。看到別人有成就、有好處,決定沒有嫉妒,決定沒有障礙,歡喜讚歎,修隨喜功德。我們能夠常存這個心,常行如是事,這樣決定得三寶加持,決定得到龍天善神守護。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第2集) 1998/7

  

  一切隨緣,絕不攀緣,起心動念就是攀緣,真正能做到隨緣不攀緣,心地一定是清涼自在的,頭腦清醒的,我們常講智慧,生智慧。一有妄想分別執著,智慧沒有了,生煩惱。煩惱是什麼?貪瞋痴慢,生這個東西,生無明,生煩惱。無明是迷惑顛倒,學佛人還常常搞這個就糟了,壞了。

  講經與修持 1997/12/12

  

  往生的條件,大乘經裡面說得很好,「心淨則佛土淨」,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我們的修行最重要是修清淨心。《無量壽經》上講的三個原則,清淨、平等、覺,我們要把目標鎖定在這一句上,念念行行都不離清淨、平等、覺。清淨心生智慧,平等就斷煩惱,斷妄想、分別、執著,這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功夫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鍊。

  促進和平須從自身做起 200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