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物件上有佛菩薩形像,可以用嗎?-第99集

  問:使用郵票,郵票上有佛菩薩的形像,或佛教有關的文字說明,因郵票上會蓋郵戳,等於污損郵票,不知這類郵票是否能使用?

  答:佛教化眾生,目的是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從事上講的,這也是個果報,果必有因。

  佛在經教裡面跟我們就講得很清楚,苦從哪來的?苦從迷惑顛倒,苦從這兒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是從開悟。

  所以佛一生所做的事業,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用什麼方法幫助覺悟?用教學,只有開班教學,你聽了之後、學了之後才真的覺悟。

  所以世尊當年在世,三十歲示現證道,就是證得無上菩提,證得無上菩提之後就開始教學;從三十歲,他老人家是七十九歲走的,四十九年。這都是示現,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一切時、一切處,有開班教學,有單獨一、二個人向他請教問題,那也是教學。

  我們特別在《阿含經》裡面看到,問一樁事情,佛給他解答,經文不長,短的還不到一百字;稍微長一點的,二、三百字,這樣的經典很多。

  那是一、二個人,單獨是一、二樁事。大眾在一起的,這種的形式也非常之多,討論一個問題,解釋一個問題,這種很多的。

  甚至於非常深奧的問題,那要相當長的時間,像《般若經》,這是智慧,現在一般學術界看它是佛經哲學。確實《大般若經》十六會,等於說前後一共十六次,辦這種班。而且每次時間都很長,不是短時間。

  像《華嚴經》四十品,雖然是講大的單元,十處十會。可是這個經傳到中國來的時候不完整,只有一半,是個殘缺不齊的本子。我們在到中國的這些經文細心觀察,七處九會,總共三十九品。我們現在學習到賢首第十二品,每一品就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它有個主題,主題通常都在品題裡面顯示出來。

  我們前面學過的「淨行品」,是菩薩的日常生活,你看到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從早起到晚上睡覺,他們用的是什麼心?他們怎樣轉境界?就是《楞嚴經》上講的一句話,「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淨行品」就是告訴我們,菩薩他怎麼轉境,所以這個很重要。不善的境界這些事相,到他那都變成善的,這個應當要學。

  一部「淨行品」,就是《楞嚴經》上一句話,你說這句話怎麼學?那就是「淨行品」裡告訴我們的。《楞嚴》上講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物就是人物,確實「淨行品」裡都是講的人事物。

  所以佛沒有一定的形相、沒有定法可說,都是利益眾生。

  在現前的社會,如果我們要有這些顧忌,郵票上有佛菩薩形像我們就不能用,錯了。你一樣去用,你寫信給你的朋友,貼一張郵票上頭有佛像,他收到信看到佛像,「一歷眼根,永為道種」,你就度了他,他跟佛就有緣了。

  不要有這些忌諱,有這個忌諱你不用它,你就沒有機會讓這個收信人種佛的種子,機會沒有了。

  甚至於還有,像現在報紙、雜誌,有很多佛菩薩形像的,我主張,好,報紙雖然看完就丟到垃圾堆裡面去了,是有過失,但是他也種了學佛的因。

  功過各有報,佛法是金剛種子,你有這個緣,是將來修行證果成佛的真因。不能有一點點忌諱,把這個因給斷掉,那就錯了。

  所以我早年講經的時候,我常常勉勵同學當中經商的,他們常常在報紙上、雜誌上刊商業廣告,廣告做得很多。我就勸他,你在廣告上加上一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這不要多花錢,還是這麼一個篇幅,還是登你的廣告。

  你上面加這麼一句佛號,人家看的時候,這一句佛號一歷眼根,那你真的度了他,你真的是救了他。你又沒有多花錢,這個事情為什麼不幹?甚至於你印上佛像、菩薩像都可以,多少人看到!

  如果我們另外去做一版,做宣傳,要花很多錢。那個不花錢,你的廣告反正你也都要用,你就在廣告上加個佛像、加個菩薩像、加個佛菩薩的名號。

  你只要有這個用心,你就能度很多眾生,這就是功德的事情,好事!

  學佛答問(第38集)

  200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