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善惡 福慧雙修-第5集
世出世間的聖賢,教導一切眾生,第一重要的就是教我們有能力辨別善惡。佛法教學目標有三個層次,第一個階段是教人斷惡修善,第二個階段是教人破迷開悟,第三個階段才轉凡成聖。它的根本,在現前我們第一個階段,如果我們對於善惡都不能認識,惡怎麼能斷?善怎麼能修?所以有能力辨別清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就是佛家講的開悟,真正的開悟。
太上感應篇(第27集) 1999/6/14
可是這兩個字,實在不容易搞清楚,我們要不在這上下功夫,佛法修學第一個目標我們就很難達到。第一個目標達到,才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兩個字如何辨別?這本書(《太上感應篇》)裡頭就是一個標準,是一個很好的標準,從原理、原則上來說,它把善惡這兩方面說盡了。
太上感應篇(第27集) 1999/6/14
如果我們真的看清楚、真的搞明白了,我們一定修真正的善行。若修真實的善行,我們眼前的果報,一定是無比的殊勝。《了凡四訓》的書跟錄音帶都很多,大家如果仔細去看看、仔細去聽聽,你就明瞭了。至於聽了之後有沒有能力辨別真假、邪正、是非?恐怕還是很難。可見得這個不容易,叫你念念這些,你可以能夠檢點。如果我們真的是修善,那個果報殊勝,不可思議,心地清淨沒有煩惱,真的是常生智慧。
普賢行願品輯要疏選讀(第5集) 1993/12
不但佛法,連世間法的成就都要智慧。所以古時候,我們儒家、道家的教學跟佛法沒有兩樣,都是要求的開智慧。不是學一個死呆板的東西,他是要啟發學生的智慧,這才是教學真正的目標。唯有智慧才能夠辨別真假,辨別邪正,辨別是非,辨別善惡,辨別利害。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第129集) 1992/1
古書念多了,大乘經念多了,不但可以修正自己的毛病,我們毛病的根本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我們的病根;我們也要從根本修,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斷掉。念佛人二六時中,就抱住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把妄想分別執著念掉。同時我們也能夠觀察一切人,觀察一切事,不會被人事欺騙了。現在這個社會很多人,我們常講聽騙不聽勸,勸他沒用,不相信;騙他很管用,一騙就把他騙去了。為什麼他聽騙?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辨別真妄,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善惡。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90集) 1995/5
不要自己以為我積功累德,做了多少善事,說不定你所做的都是三途罪業。你出錢出力幹什麼?搞三途去了。不但在佛法上你沒有分,世間法的三善道都沒分,你說你冤枉不冤枉,可憐不可憐!佛法最起碼的利益,就是教我們有能力辨別真假,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這一點好處就非常難得。這地方所說的,一切法皆是佛法,要懂得它的深義。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90集) 1995/5
佛告訴我們,對我們眼前有利,將來沒有利,這不是真的利;對我們眼前沒有利,對將來有大利,這個是利。如果對於現在將來都有利益,那這是最圓滿、最殊勝的利益,沒有智慧見不到。所以說沒有智慧的人,只看眼前的利益,明天有沒有利益、明年有沒有利益,他見不到。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第129集) 1992/1
學佛最重要的開智慧,要開智慧,我們常說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說得更明顯一點,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我們智慧才能開,才有入門的機會,取得了入門的條件。只要有這些東西在,把門給堵塞了、擋住了,想入也入不進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華嚴經講述菁華(第361集) 2000/9/28
戒定慧先把智慧擺在前面,然後再講戒。為什麼?沒有智慧的人,不會持戒的;真正肯發心持戒,持戒就是斷惡修善,是要有智慧,是要有福報。沒有福慧的人怎麼會修真正的善業?怎麼能夠真正的斷惡修善?由此可知,修行不簡單、不容易,的確要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
佛說阿彌陀經(第11集) 1983
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福慧雙修,我們修福慧的方法,就是念佛,信願持名,福慧都在其中。這一句名號裡面具足了圓滿的福報、圓滿的智慧,福慧雙修。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41集) 1993/6
祖師大德教導我們一生修行積善,積功累德都不要去享福,把福報統統留到最後來享,這是真正有智慧。最後臨命終時,預知時至,曉得自己要到哪裡去,這大福報。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357集) 20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