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王,卻成就了一個強盛王朝,備受孔子稱讚-第63集

  在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中,陳列著這樣一塊東漢時期的畫像石:畫像中間一小兒頭戴山形冠,正面站立在矮幾上,他就是周成王;在他對面有一人雙手托舉王服側面跪的,他就是備受孔子推崇的周公。他輔佐了三代帝王,成就了一個強盛而久遠的王朝。然而,我們不禁要問,他為何能夠如此忠誠的輔佐三代帝王呢?相信今天的故事會告訴您答案。

  

周公兄病 為告三王 願以身代 祝冊深藏

  

  周公,又稱周公旦,是西周初期人,周武王的弟弟。作為兒子,周公對父親周文王姬昌非常孝順;作為武王的弟弟,周公忠厚仁愛,竭力輔佐武王滅商,建立西周。

  西周建立初期,國家急需補充大量人才,求賢若渴的武王便將這一重要工作交給了周公。事關國運興衰,周公從來不敢怠慢,常常是自己正在沐浴或用餐時,有賢能之士前來拜訪,周公便立刻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前往會客廳接待來訪之人。久而久之,「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成了周公禮賢下士的生活常態。

  武王滅商後的第二年,武王生了重病,一直沒有痊癒,群臣不安。太公、召公就說:「我們為大王卜問吉凶吧!」周公說:「為何不向我們的先祖禱告呢?」於是周公前往太廟設立祭壇,在神位前供奉玉,手裡拿著圭,向先祖太王、王季、文王禱告,願以自己的身體代替哥哥武王。

  史官將此事記錄在冊,周公的祝告文說:「你們的長孫姬發得了重病,假若三位先王在天上有助祭的職責,就用我姬旦之身代替姬發吧!我柔順巧能,多才多藝,能奉事鬼神;你們的長孫不如我,不能奉事鬼神。而且他在天帝那裡受命,取得了四方,因此能夠在人間安定你們的子孫,天下的老百姓都敬畏他。唉!不要喪失上天降下的寶貴使命,我們的先王也就永遠有所歸依了。現在,我聽命於大龜,若准許我的禱告,我就拿著璧和圭聽候你們的命令;若不許,我就收起璧和圭,不敢再請了。」

  周公連續卜問三次,都重複出現吉兆,周公十分高興,又開鎖察看藏於櫃中占卜的書籍,也是吉象。於是,周公將祝文鎖進櫃中密封,並告訴隨同史官不要將此事外傳。隨後進宮祝賀武王說:“您的身體無恙,我剛剛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讓您只需考慮永保周室天下之計,其它無需多慮。”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約西元前1043年武王駕崩,安葬完武王后,周公根據武王生前遺囑,扶持侄子成王登上天子寶座。由於當時成王年幼,周公自任攝政王,挑起了管理朝政的重擔。可是不久,周公的幾位兄弟,管叔和蔡叔等人便散播流言蜚語,說周公自任攝政王,目的是想篡位。並藉口討伐周公,夥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一起叛亂。而群臣受到流言的影響,也對周公生起了疑心。於是周公對太公和召公說:“我之所以不避嫌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交代。”然後周公東征叛軍,一去就是三年,終於平定了叛亂。即便如此,幼年的成王受朝廷內外流言的影響,對周公也一直存有疑心。

  這年秋天百穀成熟,還沒有收穫,天空忽然風雷大作,莊稼被風吹倒,大樹也被連根拔起。國人非常恐慌,成王與百官也大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召公、畢公就建議說:「先王還在的時候曾留下了卜筮之書,藏在太廟殿前金滕櫃中以驗證吉凶。如今遇到天氣大變,您可以取出卜筮之書來占卜,看看是何原因。」成王准奏,與群臣拜告天地先王,打開金滕櫃搜卜筮之書時,看到了昔日周公願意代替武王身死的禱告書。成王問史官這是怎麼回事,史官便把當日的經過向成王稟告。成王聽後大哭著說:「叔父功德隆盛,反被管叔和蔡叔的讒言所害,在外三年,都是朕的過錯,這次大變正是上天在警示朕對此事的無知啊!」群臣聽後也都感動落淚。

  隨後,召公、畢公奉詔迎回周公,等周公快到京師時,成王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周公。成王對周公說:「當時朕年齡小,還不懂辨別邪正,讓叔父在外勞累,都是朕的過錯。」周公拜謝說:「濟危救險是微臣的職責所在,又有什麼辛苦呢!」

  接著成王下詔京師,表明周公無過,並且大宴群臣。沒過多久風雷停了,天空下起了雨,風向反轉,被壓倒的莊稼五穀也都豎立起來。太公、召公命令國人,凡是被木頭壓倒的莊稼,要全部扶起來重新培根。這一年,大家又迎來了一個大豐收,百姓歡欣鼓舞,民眾大悅。

  周公攝政的七年裡,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並且規畫各項規章制度,終於建立起了一個統一而繁榮的周王朝。在成王二十歲能親政後,周公還政於成王。

  西元前1111年周公病重,遺言葬於成周,表示自己死後也要輔佐成王。然而成王卻將周公與文王、武王葬在一起,表示他並非將周公以臣子來對待。

  周公之所以能忠誠的輔佐成王,是因為他心中有兄長、有父母、有祖宗,有天下的百姓。周公的孝悌,從大處看,他輔佐成王制禮作樂,使文王、武王的志向得以繼承,讓自己的內心不留一點遺憾。周公還向自己已故的先祖祈求,情願替哥哥武王而死,這種至誠之心足以感動風雷。他把孝悌之道演繹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畫卷中,垂範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