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君子,只因懂得這個字-第61集

  在浩如煙海的中華文明典籍中,古聖先賢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做人做事的準則。知恥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它是判斷一個人德行的最低標準。孟子說:「無羞惡之心,非人也。」明清思想家顧炎武說:「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意思是說,不廉潔的人什麼都想據為己有,不知恥的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如果像這樣,那麼禍亂敗亡也會隨時而至。

  所以,在利益面前,最能看清一個人的品德,有人不惜尊嚴、醜態百出,但也有人知恥而有所不為。

  

博士甄宇 恥眾分羊 特取瘦者 千古名揚

  

  甄宇,字長文,東漢時期北海安丘人(今山東安丘西南)。學識淵博,早年在家中教授弟子《春秋》等儒家經史。後被朝廷徵召入朝,漢光武帝封他為五經博士,也就是專門在太學中教授《詩》、《書》、《禮》、《易》、《春秋》這五經的學官。

  甄宇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在太學授課之餘,他常常告誡學生們要奉行孔子倡導的恕道,自己不願做的事,也不要強加給他人。甄宇自己也是克己奉公、恪盡職守,雖身為官員,但從不養尊處優,太學中有些瑣碎事情,他都親力親為,從不讓學生代勞。甄宇處處以身作則,因此也受到了學生們的敬重。

  在光武帝建武年間,每年臘月初八臘日節是祭祀百神的日子,漢光武帝都要向太學頒詔,並賞賜給每個博士一隻羊,表示慰問。有一年,又到了臘日節,漢光武帝派大臣到太學裡去慰問。大臣宣讀詔書說:「博士們講學兢兢業業,焚膏繼晷,十分辛苦。現在每位博士賜羊一隻,帶回家中,與家人團聚,歡度節日。」詔書宣讀完畢,博士們叩謝聖恩。隨後,使臣命隨從把羊群趕進了太學院中,點過數目,交給太學的主管祭酒(古代官職)。

  祭酒心中就犯了難。原來皇帝賜的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這怎麼往下分發呢?分到肥羊的當然會高興,而分到瘦羊的難免會說分配不公、待人有親有疏。祭酒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出個萬全的辦法來。最後,只好把博士們都召集過來,讓大家商量,想一個眾人都滿意的辦法。

  有一個博士說:「羊本來就有肥有瘦,如果每人領一隻,怎麼也不會平均。依我看,不如把羊全都宰了,每人分一份肥瘦搭配的肉,就不會不合理了。」對這個主意,有的人贊同,但多數人不同意,認為血淋淋的肉不好帶回家。又有人說:「不如用抓鬮的辦法來分,把羊編上號,憑個人運氣來選。」這個主張又引起了大家的議論,還是意見不能統一。

  大家討論了半天,仍然沒有商量出一個好辦法。而站在一邊的甄宇一直沒說話,他覺得皇上賜羊本是好事,現在大家為了分羊而爭執不休,甚至要殺羊分肉,感到很是恥辱。於是,甄宇獨自走到羊群跟前,牽上一隻最瘦最小的羊就回家去了。

  看到甄宇的所作所為,博士們頓時羞紅了臉,便不再爭執,剛剛討論如何分羊的熱鬧勁兒也平靜下來了,大家效仿甄宇,都不挑最大最肥的那隻,你謙我讓,各自牽上一隻羊,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

  這件事很快在京師傳揚開來,洛陽城裡的人紛紛讚揚甄宇。漢光武帝知道後,對甄宇的行為大為讚賞,並對他進行了嘉獎,還稱他為「瘦羊博士」。

  甄宇把平生所學都教給兒子甄普,甄普又傳給他的兒子甄承。甄承勤奮好學,教授的弟子多達數百人。甄氏祖孫三代的行誼受到時人的景仰。

  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兄長們一起吃梨,卻挑了一個最小的,大家問他原因,他說我年齡最小,應該拿最小的,此天性之舉因此被傳為千古美談;甄宇獨取最瘦小的羊,止息了諸位博士的爭論。可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只是被一時的名利之心所蒙蔽。宋代詩人蕭泰來為了表示對「瘦羊博士」的敬意,在臘祭謁告中讚曰:「官卑豈願乘肥馬,食儉惟知取瘦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