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53集

  我們看到我們的講義,我們看到第二百二十四個姓氏弓姓。弓這個姓氏,在台灣、在中國大陸是很少見的姓氏。講到弓姓我們大概會聯想到弓長張,的確弓姓跟張姓是有一點淵源,我們看到它的源頭,它的歷史典故。相傳黃帝有一個兒子叫做揮,這個揮造弧矢。弧其實就是弓的意思,所以弓跟矢它是一個同義複詞,所以它可以擺在一起變成一個複詞。都受封於張這個地方,後來揮的子孫就有一部分,因為他發明了弓矢,所以他就以弓為姓氏;有一部分因為他受封於張,所以後來有一部分的子孫也以張為姓氏,所以弓跟張其實它的源頭都是黃帝的這一位兒子。還有另外一個起源,是來自於春秋時代的魯國,魯國有一位公族名字叫做嬰齊,他的孫子叫做叔弓,叔弓的後代也以弓做為姓氏。這是另外一個來源。還有另外一個來源,據說也就是跟弓箭有關,在古代有職官是專門來監造弓箭的,當然在第一線生產弓箭的,一定是位階比較低下的所謂工人,當然主管這個業務的一定是貴族,所以來專司主管這個業務,這個弓箭,因為他們長年都是父死子繼,專門來繼承這個職業。在古代,很多的職業,很多的官員,都是因為有他的專門技術,往往都是世代相承。所以專司製作弓箭的這個職官,他的後代也有人以弓為姓氏。還有另外一個說法,除了黃帝的兒子揮發明弓矢之外,據說少昊之子也製造弓箭,所以後來他也被賜姓為張,這一位少昊的兒子後來又分成兩支,也就是弓姓跟張姓,所以大凡弓姓跟張姓,它的源頭是很接近,都是同一個來源派生而來。弓姓跟張姓也都跟弓箭有關,所以兩個姓氏算是非常親近的一個姓氏。

  我們再往下看弓姓的歷史名人,有一位弓林。這位弓林是西漢末期的大臣。我們都知道西漢末年的時候王莽篡漢,所以把本來準備要登基的孺子嬰給廢掉了,孺子嬰原本已經受封為太子,可是因為篡漢的關係,所以孺子嬰就被廢為一般的諸侯,而沒有登基當皇帝。後來王莽篡漢之後,當然很多人私底下都在串聯,認為說王莽不可以這麼做,而且在民間有一些預言,有一些讖緯都警醒著世人,王莽篡位時間一定不長,而且後來一定又是劉姓來光復漢朝,所以大家其實都一直在期待什麼時候王莽會倒台,劉姓的諸侯又能夠再回來當皇帝。所以這位弓林,他就跟其他人串聯在一起,認為說既然民間有這種預言,有這個讖緯,我們何不來創造這個時勢?於是他們又去找到了孺子嬰,因為本來他就是王族之後,而且他本來就有冊封過太子的身分。所以以他為首,希望能夠號召天下群雄來擁戴孺子嬰,後來他們這幾個人就號召了一些有志之士,把孺子嬰接回來,在臨涇這個地方立為皇帝。這個涇其實是山西的一條河流,所以臨涇其實就是靠近涇水,靠近這一條河流的一座城市名字。很多人都把這個字把它讀作ㄐㄧㄣˋ,所以有一句成語叫做涇渭分明,其實它應該要讀作一聲才對。

  為什麼會說涇ㄐㄧㄥ渭分明?因為渭水它是東西向流過陜西中部的平原地區。渭水平原其實開發得很早,幾千年以前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所以渭水這一帶的上游因為開發得早,所以植被(ㄆㄧ),我們講那個植物的,有人把它讀作是植被ㄅㄟˋ,其實應該要把它念作植被ㄆㄧ比較好,植被就沒有那麼完整,所以這個渭水的水就比較渾濁。涇水不一樣,涇水是渭水的主要的支流,它是一個南北向的流向,它是從渭北的高原,流入渭水,它因為從高原流下來,植被非常的完整,所以它的水相對的就清澈很多。所以當涇水注入渭水的時候,我們就看到有一個很神奇的畫面,就是它有一段河道還不短,有數十里長的河道,涇水因為從北方注入,所以那一段注入渭水之後的河道北岸,是很清澈的;南岸是很渾濁的,南岸的水就是原本渭水從上游流下來的,所以那一段河道,就形成了這種南北水質差異很大的現象。所以古人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之後,於是就有一句成語叫做涇渭分明,是從這個典故而來。

  那我們再回來談到這個臨涇,所以孺子嬰就在臨涇立為皇帝。同時期還有另外一位叫做劉玄,劉玄其實也是這個王族的後代,所以他也被推立為皇帝,所以現在就有兩位姓劉的貴族之後,王族之後,他們來立為皇帝,所以幾股勢力就在拉扯。劉玄後來勢力比較壯大,所以就反對孺子嬰,兩邊的勢力就有一些角力。不久之後,劉玄的丞相李松就進入到了安定,而且透過安定這個地方,去進攻孺子嬰這個集團,所以孺子嬰這個集團後來是被劉玄給消滅了。後來孺子嬰、方望、弓林,因為被推翻了,所以後來都走向了絕路,都被誅殺而亡。所以弓林其實他的初發心是很良善的,也是希望能夠恢復大漢王朝,只是時機點可能不是這麼的允恰,因此沒有辦法完成這一番功業。也是他一個選擇,因為他也知道,做這種事情不是功成名就,就是最後兵敗被殺。所以其實做任何的事情都還是有風險,尤其在天下兵荒馬亂的時候,你要強出頭,要成為一方之霸,必須要做好很完善的準備,否則就必須要去面對後頭的一些風險。

  除了弓林之外,我們看到另外一位弓姓的歷史名人弓元。弓元是明代人,其實從小就非常的聰明,而且當時很年輕就得到了進士,所以在鄉里之中,很多人都希望跟他交遊,希望跟他有所關係,認為能夠跟弓元有這個交情,是與有榮焉的事情。後來弓元在官場上就逐漸的發跡,而且他在斷案在平獄的時候,都非常的公正,所以也受到朝廷的重視。後來弓元就巡按江西,這個巡按江西就是擔任江西的巡按,就是後來清朝所謂的巡撫,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江西的省長。因為他是封疆大吏,說話更有分量了,他在地方父母官任官多年,了解民情,所以他希望能夠陳言給朝廷,希望他的諫言朝廷能夠好好的來了解,來做一些改善,所以他上書朝廷洋洋有萬字之多。而且根據後來我們讀到弓元的這一張奏摺,其實他裡面所談到都是明朝很多弊病。可是因為他直陳弊病,對於那一些既得利益者來講,是很大的挑戰。所以朝廷當然知道他用心良苦,不過後來還是沒有接受他的諫言。所以弓元就覺得說,既然如此,我沒有辦法為國家為百姓再盡力,所以他就辭官回家了。辭官回家之後,就回到了他家鄉附近的一個地方,叫做七孔山,在這個地方就建立一個年夢園,建立一個家園,在這邊讀書,種種花花草草,八十六歲的時候無疾而終。八十六歲在古代來講,是一個很高壽的年齡了,無疾而終就是很自然的往生。

  像現在能夠無疾而終的人真的是很少,我的祖父八十三歲八十四歲往生,他也可以算是無疾而終。他最後在往生的時候,根據我伯母當時的說法,因為我們很早就出來高雄市區住了,老人家還是住在鄉下比較自在,比較快活。所以我們小時候經常回鄉下去探望祖父。最後我國小的時候,祖父因為最後是得了感冒,感冒你說它是大病也不是大病,就是有咳嗽,有一點發燒,身體比較虛弱。祖父大概自己也知道,他自己的體力應該也不行了,所以他最後往生前一天,還特地請我伯母去找來剃頭師傅,理頭的師傅,來家裡面幫他理頭。理完頭之後,隔天早上,在早上的時候就端了一個竹椅子,就坐到那個院子裡面去曬曬太陽,他就跟我伯母說要毛巾,他想要來擦擦臉,擦擦臉,擦完臉之後,就坐在竹椅上面,就走了。好命,真的很好命。所以像這樣子真的是無疾而終,非常的自在,無牽無掛。

  算是我爸爸的舅舅,我要叫舅公,我爸爸的舅舅,親舅舅,他是一百零三歲往生,也是無疾而終,就是我那一位表嬸他們住在一起。我那一位舅公,他每天下午就固定會睡個午覺,那一天他就去房裡面睡午覺。剛好河的對岸,可能是公廟有在建醮,還有請歌仔戲演戲,我伯母說她看到,帶我舅公進房間的時候,他是躺在床上斜躺著,還似乎很專心聽著對岸,河的對岸在演歌仔戲,聽著聽著好像就睏了,他就坐下去要睡覺了,我這一位表嬸就出來了。以往他睡午覺就是睡到兩點多,就會自己起來,可是那一天就睡到了三點,快四點了怎麼還沒起來?所以我表嬸就推門進去,喊了兩聲,沒反應,就推了一下,發現也沒有動靜,才知道他在睡夢之中就往生了。真的非常好命,一百零三歲,非常的好命。所以能夠真的無疾而終,這個可能是我們年紀大的老人家最期待的,也最欣喜的一件事情。

  這個是我們看到弓林的事蹟。這邊有一個詞,它談到洋洋萬言切中時弊,倒數第三行,各位有沒有看到洋洋?這個洋洋,洋洋灑灑,洋洋其實就是多的意思,所以萬言,一萬個字,這個可以用洋洋來形容它。昨天剛好我上課的時候,也有學生在寫論文,我們有做討論,他談到了這個詩歌,杜甫有一組聯章的詩組,叫做《秋興八首》,《秋興八首》是八首的七言律詩,他說《秋興八首》洋洋灑灑。我看到這個詞彙之後,我就跟他說,《秋興八首》加起來也不過是數百字,如果用洋洋灑灑來形容它,好像有點不太適合。其實我們在寫論文的時候,還有包括我們平常在寫作業的時候,有些詞彙我們都用得很習慣,其實我們沒有很注意詞彙背後的意涵,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只是一個習慣性來套用。其實洋洋灑灑應該是要有一定的數量,至少我覺得應該也要好幾千字,所以如果只有幾百字,用洋洋灑灑恐怕就沒有那麼適當。

  我們看到下面第二百二十五個姓氏牧。牧這個姓氏,其實我們看到這個字左邊是一個牛,右邊是一個攴。各位有讀過文字學都知道,攴這個偏旁,其實是一隻手拿著一根棍子,他把這個棍子給揚起來,所以從攴旁的這個字大概都有監督,或者是輔佐這方面的意涵。所以牧這個字在甲古文,它其實很早就已經出現了,可是它左邊不一定是牛,在甲古文裡面談到牧這個字的時候,它左邊有的時候是刻羊,也有刻鹿,比較常的還是牛跟羊最多,也就是這些動物是可以被馴養的,所以不管它左邊的動物是什麼形象,可是用攴這個概念,來管理牛羊,因此就有治理的意思,管理的意思。

  我們看到牧這個姓氏的源頭。牧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算是很少的姓氏,所以都沒有進入到百大。它的源頭我們看到有幾個來源,第一個就是黃帝有兩位很賢明的大臣,一位叫做風後,一位叫做力牧。力牧就是畜牧部落的人,所以跟他的名字關聯很強,他非常善於牧羊,而且還善於射箭,而且力氣也很大,後來力牧在部落上面他是一個領袖,也得到了黃帝的注意,所以黃帝就敦請他來擔任職官,而且還曾經請他來擔任宰相,協助黃帝治理天下。所以力牧的後人,有一部分就保留了牧這個姓氏。所以這是一個來源。另外牧姓還有一個來源,是來自於春秋時代,周武王有一個弟弟叫做康叔,康叔最早的時候其實是在康這個地方,從康這個地方又改封到哪裡?改封到衛,所以先前我們都說他是衛,衛生的衛這個國家的始祖。那為什麼他受封於衛,這邊又說他受封於牧?因為衛是一個國名,所以它是一個比較大的範圍,當時衛國的國都就在牧。這個牧就是周武王去打敗商紂王,牧野一戰的牧。所以牧野其實是牧的野,而不是把這兩個字都當作是地名,所以是牧的野,當時衛的國都在牧,所以這邊說的受封於牧是這個意思,國家還是衛國。所以後來康叔的後代,就有一部分以當時的國都牧為姓氏。所以這是另外一個主要的來源。

  我們看到這個堂號有一個善治堂。這個典故就跟剛剛我們介紹的力牧有關聯。所以大家可以參看一下,再來歷史人物有一位牧相。這個牧相是明朝的進士,他得登進士之後,朝廷就派任職官讓他去歷練。所以他曾經在南京兵科給事中的任內,他就覺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是一位讀書人,更何況是一位地方父母官,所以他看到了一些朝廷的弊病,他就公開上疏文向皇帝來諫言,要求來罷免禮部尚書崔志端等人。可是後來沒有得到批准,沒有得到批准,後來反撲的力量就很大,他還不屈不撓。他在正德年間,他又繼續來彈劾當時的都御史呂鏜。當時因為御馬監有一些弊端發生,所以他就力陳要來調查職官裡面,官府裡面的一些虧空的現象,一些浮報預算的現象,後來輾轉就得罪了當時的太監李棠,所以這個李棠後來就整肅他。最後這個牧相就遭廷杖而罷免。什麼叫做廷杖?廷杖就是在文武百官上朝的時候,當著大家的面,給予杖刑。這個杖刑就是一般我們看到,古裝連續劇裡面,如果有縣太爺審訊犯案的時候,旁邊都會有差役,如果縣太爺要行刑的時候,就是拿這個水火棍,由旁邊的兩邊差役就架著這個受刑的人,兩個人就拿著那個水火棍,就朝他的屁股,就一人一下,一人一下這樣子打,那個就是所謂的杖刑。廷杖不僅是一種杖刑,更是一種公開的羞辱,希望透過這種廷杖,能夠以儆效尤。對付一些壞人,當然有它的作用,不過對於一些官員來講的話,公開的去羞辱他其實是有辱斯文。所以後來牧相被廷杖之後,當然他也非常的憤慨,當然朝廷也由不得他,尤其那一些曾經被他彈劾過的人,曾經被他反對過的人,後來聯合就把他給罷免了。雖然後來也有恢復官職,但是後面的事蹟,牧相的事蹟也就沒有那麼的完整了,後來他的發展我們就不得而知。

  像這種虧空公款,浮報預算,其實歷朝歷代這個不勝枚舉。所以在官場裡面,像這種情勢其實所在多有,就變成說身為主管,他有沒有去重視這些民脂民膏,有的時候稍微多編一點點,是因為還有一點彈性的空間,如果真的你編得太少,在執行業務的時候,真的可能有一點困難,你要再去向上級再請,再申請,恐怕就比較不可能,所以一般大概都會多報一點點,如果用不完我們可以回繳國庫,所以這個還是可以被允許的。可是如果真的是虧空,真的是浮報的情況真的太誇張,那當然是不可取的。

  我們看到後面第二百二十六這個姓氏,這個姓氏我標了兩個注音,因為這兩個注音其實都有人念,一個念作ㄎㄨㄟˊ,一個念作ㄨㄟˇ。我個人因為在《左傳》裡面,經常會看到這個字,尤其在少數民族,很多都是姓這個姓氏。我們在讀《左傳》的時候,古人他們標注的讀音是念作ㄨㄟˇ,所以我還是習慣念作ㄨㄟˇ,讓大家參看一下。還有另外一個讀音念作ㄎㄨㄟˊ。隗這個姓氏的源頭我們來看一下,它是很少的姓氏,所以在海峽兩岸都沒有進入到百大。在上古的時候,商湯建立了商朝,就褒封夏王朝的後代到隗這個地方來,所以隗國的後代子孫就以隗做為姓氏。這是一個來源。

  另外一個來源就是剛剛我有提到,在春秋時代其實有很多的少數民族,像什麼赤狄,北狄,白狄,還有一些戎,這些經常在文獻裡面出現。各位也不要認為說這些狄人,這些戎人他們是不是都住在山區?未必,我們看到在《左傳》裡面,尤其在晉國,晉國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它跟這些戎狄,其實他們居住的地方是犬牙交錯,也就是說,這個戎狄其實是散布在各地,在晉國都城的附近,城邑的附近,經常都有狄或戎他們聚居,所以他們是一個犬牙交錯的狀況。我來寫一下這個成語,大家比較沒聽過,犬牙交錯,也就是彼此都是交雜在一起的。所以戎跟華夏民族其實並不是說隔得很遠。也因為犬牙交錯,所以晉國尤其跟這些戎狄經常有一些衝突,後來是經過了一番外交的斡旋之後,這些戎狄都願意歸順於晉的統治,晉人也都對他們很有照顧,所以後來戎狄就心悅誠服,所以慢慢的在當時春秋時代,晉跟戎狄的關係就逐漸和緩。也因為逐漸和緩,所以就有一些通婚的狀況,通婚之後,有一些漢人的女子嫁給戎狄,所以後來他們的子孫當然也就是姓戎狄的姓氏。所以後來戎狄有一個比較大的姓氏,就是念作隗姓,所以隗姓有一部分的來源也是從少數民族而來。

  好,我們看到堂號。堂號有一個江石堂。在三國有一位隗相,他對母親非常的孝順,母親不願意喝江邊的水,她要喝江心的水。為什麼江邊的水她不喝?因為母親說那個江邊的水比較髒,江心的水水流比較急,所以水流比較清澈。隗相很孝順,所以每一次都要划著船到江心去取水,可是在江心水流很急,又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他有施力的地方,所以每一次划到江心的時候,要汲水都很困難,一個人要掌舵,又要提著水桶來汲水,所以每一次都是驚險萬分。突然有一天,江心冒出了一塊大石頭,所以隗相以後到江心去取水的時候,就可以靠在石頭邊,用繩索去綁,去捆,所以他的雙手就可以騰出來去拿水桶取水。所以後來就以這個為典故,叫做江石堂。所以當地人都說,那一定是隗相他孝心感動上天,所以才會突然冒出一個大石頭,來幫助他為母親汲水,所以也在當地傳為佳話。

  我們在古代有所謂的《二十四孝》,對不對?《二十四孝》裡面,這種孝感動天的故事也有好幾則。譬如說臥冰求鯉,媽媽冬天生病了,想要吃魚湯,冰天雪地,哪裡去找魚?所以這位孝子就非常的單純,想說媽媽想要吃魚湯,好,我就到江上,用我的身體來融化江上的冰塊。上天看到他的孝行非常的感動,於是就很快的,不僅冰塊融化,而且還能夠跳出來被他抓到,好好的來為母親燉魚湯,像這個就是臥冰求鯉。還有孟宗哭筍也是一樣。一般我們這個竹筍是什麼時候才有?北方因為不像我們南方氣候很溫和,在南方,其實我們幾乎一年四季大概都有竹筍可以採摘,北方大概只有在春天的時候,竹筍是比較大量的出現。那個時候冬天怎麼會有竹筍?所以孟宗就很傷心,因為媽媽想要吃竹筍,所以他就在竹子叢旁邊號啕大哭。結果他淚水濺到了竹叢之後,突然竹筍就冒出來了,所以他就很順利的採摘了竹筍回家,燉湯給媽媽喝。

  有的時候我們在課堂上,在學校會講到這些故事,講完這個故事之後,學生他們的臉色就覺得很奇怪,甚至於有學生跟我說,老師,這些孝子的媽媽怎麼那麼任性?當然這是現在年輕人的角度。從某個角度來講也對,冬天怎麼會有鯉魚?冬天怎麼會有竹筍?從某個角度來看,好像是有點為難她的孩子。其實老人家就是這樣子,老人家年紀大了,其實想要的都很直接,他也希望說如果可以的話,他的兒子媳婦能夠幫他完成他的心願。尤其生病的時候更是有一些,譬如說想吃的,想要做的事情,他的欲望又更強烈了。所以為人子女,就盡量的去滿足父母親的想法。像這些也因為它的困難度很高,可是因為他的誠心感通了上天,所以才留下這個故事讓後人來歌頌。二十四孝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秉持一顆赤子之心,只要誠心的來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上天一定會為我們開創另外一個機會。

  好,我們再看到下面歷史名人。除了隗相之外,我們再介紹兩位隗姓的歷史名人。一位叫做隗囂。隗囂是西漢人,他也是出身士族,出身貴族,所以很年輕就能夠知書達禮。王莽篡漢之後,有一位他的國師叫做劉歆,他也希望幫助王莽來四處網羅人才,所以劉歆就去推舉他,成為國士。這邊所謂的國士就是國家的人才,就是給他一個職官,給予褒揚,希望能夠藉由這個方式,能夠在地方上面建立起這些地方鄉賢,來擁戴王莽政權的一個鞏固力量。後來劉歆叛逆,劉歆為什麼叛逆?在先前跟大家報告過,剛剛我們也提到,在王莽的時候,其實民間的預言很多,都說劉姓會再度臨朝當政,所以很多劉姓的王族後代就蠢蠢欲動,所以剛剛介紹了有劉玄,有孺子嬰,有一些預言更直接,更直接的來說,不是劉姓而已,還直接點名,說會有一位叫劉秀來當君王。所以先前跟大家報告過,因為劉歆看到了這個預言,所以劉歆想說,劉秀會當君王,好,那我來改名,所以後來他曾經一度改名叫劉秀,這個先前跟大家提過,所以劉歆就叛逆了,叛逆的對象是從王莽的朝廷之中,他就自己來自組政府,他想要來符應民間的這個預言。因為當時邀請隗囂的人是劉歆,劉歆現在又叛逆朝廷,所以隗囂當然就不願意再領受官銜,所以他就回歸故里了。等到劉玄更始政權建立之後,隗囂他就趁機佔領了平襄,平襄這個地名,後來隗囂也慢慢的在平襄這個地方逐漸的做大,他就成為一個割據的勢力。到了更始二年的時候,隗囂就歸順於更始帝劉玄,後來也被劉玄冊封為右將軍。到了這年的冬天,隗崔、隗義都是跟隗囂同宗族的親戚,他們要合謀來反叛更始帝劉玄,隗囂就去向劉玄告密,所以劉玄就非常的欣賞隗囂,認為他大義滅親,所以冊封為御史大夫。等到後來東漢光武帝劉秀即位之後,這位隗囂又勸劉玄要去歸附劉秀,可是劉玄不答應,因為畢竟他也是自立為帝的,所以隗囂也希望說,天下趕快歸於平靜,趕快恢復和平。所以劉玄不願意歸附劉秀,於是他就挾持劉玄,可是中間沒有成功,失敗了,他自己就跑回天水去,自稱為西周大將軍,沒幾年之後就病故了。所以隗囂,其實我們從他的這個事蹟來看,其實原本他的心念都是為了要讓劉姓再回來當君王,可是我們發現他不斷的搖擺,剛開始王莽篡漢之後擔任皇帝的時候,他也出來擔任職官,後來劉玄出來了,後來劉秀出來了,他就不斷的去更換他的目標,所以左右搖擺的情況,到後來他自己還割據地方,成為地方的群雄,所以也可以看到,其實他背後,除了要去恢復和平的意圖之外,他也連帶著對於權力的欲望,也是蠻高漲的,所以也希望能夠藉由不斷的去支持新的政權,有一些新的職官,或者是有更直接的回饋,所以也看到他的一些狀況,其實也不是這麼的忠於朝廷,還是有一些左右搖擺的情況。

  好,我們看到第二位隗順。隗順時代就比較晚,他是南宋首都臨安的一位獄卒。先前我們跟大家介紹的,不是帝王將相,再不然就是名聞天下的一些地方官,或者是讀書人,那為什麼會介紹隗順這位獄卒?獄卒是在監獄裡面擔綱比較低階工作的人物,其實來介紹他,是因為他背後還有另外一個更深層的故事。我們先前也跟大家介紹過岳飛,岳飛後來被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給殺害了,這一位隗順,在岳飛晚年被關押在大牢的時候,隗順就一直事奉岳飛。隗順當然知道,岳將軍是被誣陷的,所以他在最後的時間,隗順也一直對他非常的照顧。他也知道按照朝廷現在的氣氛,恐怕岳將軍的命是保不住了。到最後被殺之前,岳飛寫下了絕筆的文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意思是說,天上的太陽是如此的明亮,意思是說他的冤屈,現在雖然被蒙上了不白之冤,可是總有一日會雲撥霧散,他一定會被平反,他的冤屈會被昭雪。所以在岳飛被殺之後,隗順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岳將軍的遺體背出城外,就在臨安城外的一個地方,就把他埋葬起來。埋葬的時候為了做日後的辨識,就把岳將軍身上的玉佩把它別在遺體的腰間。把他掩埋起來之後,在他的掩埋地就種了兩棵桔樹。為什麼要把它種桔樹?因為一般我們現在墓葬,我們埋下去之後會特別把它隆起,在閩南話這個叫做墓龜,它好像龜一樣,好像一個龜殼隆起來,在前面再立墓碑,利於我們日後要去掃墓,才能夠辨識得出祖先大體埋的位置。因為他是背著朝廷的追捕,把岳將軍的遺體背出來,所以他埋葬的時候不可以立墓碑,更不可以用一個隆起的土堆,因為怕被人家發現,所以他就把它埋得平平整整的,平平整整怎麼來辨識?於是他就種了兩棵桔樹做為一個標誌。所以隗順就把這個祕密一直埋在心裡面,他希望等待有一天,朝廷來頒布說要平反岳將軍的時候,他要跟朝廷來報告遺體埋在什麼地方。一直等到他往生前都等不到這一天,所以隗順在臨終前把這個事情告訴他兒子,而且要他兒子要記得,要記得這個位置,要記得很精準,等待有一天岳將軍的冤屈被洗刷的時候,可以重新去找到他的遺體。一直等到後來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趙眘。這個字請幫我改一下,這個字在打字的時候打成另外一個字了,它其實正確的寫法是一個目,這個才是正確的,而我打字的時候,因為老花眼太嚴重了,所以把下面這個日就選出來了,是上面這個才是正確的。這個字就是謹慎的慎的古字,謹慎的慎是一個忄字邊,一個真假的真,謹慎的慎的古字。趙眘即位之後,其實他也有雄心壯志,想要北伐,想要北伐,當然就要標舉當年北伐抗金的名將岳飛,於是就去探聽岳飛的遺體在什麼地方。後來隗順的兒子就把這個真相告訴了官府,所以岳飛的遺骨才被重新起出來,安葬在杭州西湖旁邊。所以我們去杭州西湖玩的時候,旁邊就會有一個岳王墓,還有個岳王廟。在岳王墓的前頭,它這個墓碑旁邊還有一對銅人,一個是男性的形象,一個是女性的形象,男性是誰?就是秦檜,女性就是他的太太,因為據說是他們夫婦當年兩個人陷害了岳將軍。有一句成語叫做東窗事發,這個事情就是因為他們兩個在密謀的時候,在窗外有人聽到,原來是他們夫婦倆要密謀害岳將軍,所以這個事情才爆發出來,大家才知道,罪魁禍首其實不僅是秦檜,還有秦太太也參與其中,所以叫東窗事發。重新改建這個岳王墳之後,大家都很憤慨,所以就做了這個銅人,就長跪在岳王墓的前面,彷彿是跟他贖罪一樣。大家經過了岳王墓的時候,經過就會對這一對夫婦吐口水,吐痰,以泄心頭之恨。當然現在這個東西是古蹟,因為它也好幾百年了,所以好多年前我去參訪的時候,我們去看到這兩位銅人的旁邊,它也用鐵欄桿圍住了,所以你現在不能夠對它吐口水,會被罰,因為它是古蹟了,所以也有這樣的一個寓意。好,所以這個隗順也算是大功一件,讓我們能夠找到岳王的遺骨。

  

  我們看到二百二十七山這個姓氏。山這個姓氏真的是少見。山這個姓氏的起源是起源於姜姓。談到姜姓我要謝謝同學,因為他昨天課後跟我來提醒,所以我今天要當著大家的面,來改正一個地方。來,請各位再翻回到二百二十二,二二二這個姓氏,焦姓,焦這個姓氏,我們昨天在歷史的地方在第一行,有提到焦姓出自於姬姓,其實應該是姜姓,因為這個焦姓是炎帝之子,炎帝我們先前講過了他是姓姜,所以這個地方是姜姓,錯誤的,不是姬姓,是姜姓。好,謝謝同學。好,我們再回來第七頁山姓,山這個姓氏也是從炎帝姜姓派生而來。因為炎帝出生在烈山這個地方,所以後來我們在文獻上面,也稱他為烈山氏。因為他又稱為烈山氏,所以炎帝的子孫,有一部分就是以山為姓氏,所以這個子孫就是從山而來,從這個姜姓派生而來。我們看到因為炎帝有一支後代他是烈山氏,這一支族人他們經常就會焚燒山林,焚燒山林之後,就可以用燒完植物之後的這些灰燼,來當作肥料,所以就可以種植一些莊稼,所以這個炎帝的部落,他們開始就從事農耕。所以炎帝還有另外一個稱號,叫做神農氏,所以它也標誌著炎帝這個部落,他們對於農耕的技術,他們是很早就已經領悟了,很早就已經開始有很發達的農耕技術。

  再來,山姓還有另外一個起源,是起源於周朝的職官,叫做山師。山師顧名思義就是管理山林的開發。先前也跟大家講過,我們在古代山林水澤都是國家地,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可以上山去盜取裡面的一些林木,或者是動物,都是不被允准的,只有在特定的時間,朝廷有公告的時候,這一些百姓才能夠上山,它是有特定的時間才可以,除了這個時間之外,去盜採山林木,去盜採山中的動物都是違法的。所以山師就是管理山林的開發。因此山師擔任這個職官的子孫們,也就以山為姓氏。這個也是另外一個主要的來源。

  談到這個山姓,我們有一個堂號是蠻特別的,叫做渾璞堂。渾璞堂的典故是跟晉朝時候竹林七賢其中的一位山濤有關。山濤曾經擔任過曹魏的丞相,進入到晉朝之後他也擔綱吏部尚書,吏部尚書,先前我們也曾經在好多歷史名人裡面出現這個職官。吏部尚書是古代所謂的六卿之一,吏、戶、禮、兵、刑、工,吏部就是六卿的第一位,所以他是很重要的一位職官。吏部掌管的業務顧名思義就跟官吏有關,所以像官吏的升遷,像官吏的考核,還有像這個俸祿的發放,都是由吏部來掌管。山濤也擔任過吏部尚書,所以在朝中也算是很有權威,而且他自己雖然說身居要津,可是深入簡出,而且剛正無私,選拔的人才都是一時俊彥,所以深獲大家的好評。當時他也諫請皇帝,說地方的這些州郡的武備不能夠減。什麼意思?因為改朝換代,由司馬家當政之後就進入到了晉朝,進入到晉朝之後,因為有一些大臣擔憂,如果地方的這些州郡的長官手握重兵,會不會造成地方的割據勢力?所以有一派就諫請皇帝,要裁撤地方上這些州郡長官掌握兵權的權力。可是山濤認為在當下的時空背景,這些州郡的地方武力還是暫時不能夠去減免,所以他維持這個地方父母官統兵的權力,是有它時空的背景。皇帝認為山濤分析得很好,所以就還是保留了地方父母官調動軍隊的權力。當時還有另外一位大臣叫王戎,王戎也很欣賞山濤個人表現很好,對於朝廷也是忠心耿耿,所以稱讚他是渾金璞玉。這個渾就是好像的意思,好像金,也就是說他講出來的話金玉良言,璞玉就是未經雕琢的玉,就是很簡樸,所以前面渾金是講他說出來的話都是金玉良言,都是忠心耿耿,都是為朝廷好,為百姓好,他自己又像璞玉一樣很簡樸,所以渾金璞玉對他是一個很好的讚譽。後來山濤的子孫就以這兩句讚美之言,合稱稱為渾璞堂做為堂號,來表彰山濤的事蹟跟功業。

  除了山濤之外,我們再介紹另外一位山姓的名人,叫山簡。山簡其實就是山濤的兒子,山簡跟他父親的作風就完全不一樣,山濤雖然說是竹林七賢,先前也跟大家介紹過,竹林七賢就是在竹林裡面怎麼樣?談天說地,喝酒寫文章。可是山濤後來當官之後,他就一反從前,所以他在政事上面他是很積極的,枵腹從公,剛剛跟大家介紹過了,他的兒子山簡因為父親當官,所以就得到了父親的庇蔭,後來他也被選拔為地方官。山簡在襄陽擔任地方官的時候,整天就是喝酒,到處去遊玩,他在任上也就經常很逍遙自在。後來山簡又被升官,派駐到南方來擔任鎮南將軍,所以他管轄的地區還很大,有荊湘交廣四州,所以遍布現在兩湖兩廣這一帶,算是地方很大的一個地方官,職位很高,而且是掌管軍事,算是非常重要的職官。當時他在任上也就經常喝酒,到處遊玩,而且一喝酒就喝到酩酊大醉。所以地方的百姓,當然看到他的地方父母官如此荒唐,難免也有一些怨言。所以有一些兒歌也就唱了山簡的這個行為,我把它列出來了,各位可以參看一下。所以你看山簡跟山濤,他這個兒子跟父親的,在治官上面的態度就完全顛倒。父親山濤是非常認真而且很簡樸,兒子就是比較隨性,然後喝酒,對於政務就沒有非常的用心。當然有人說山簡這麼做,其實是因為他想要垂拱而治天下,把權力下放,他自己就是抓住幾個比較重要的項目就可以了,信任下屬,讓他們去辦事。但是在民間有這樣的一個比較負面的考評出來的時候,其實身為地方父母官,山簡就應該要檢討一下,因為他這種比較放任的,或者是比較垂拱而治的治理態度,可能讓百姓也有一些誤解,所以有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他自己應該要有所檢討,有所反省。

  當然這個在歷史上面,這樣的人物也所在多有,當然評價也就非常兩極,有些人會認為說他很清簡,沒有很多的政務來煩擾,所以老百姓生活可以比較簡單,但是反過來過了頭,放任他的下屬,如果沒有達到監督的責任,常常也會有一些弊端發生,所以過與不及其實都不是好事,只有中庸之道才是最好的一種處事態度。

  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第二百二十八谷姓。谷這個姓氏的源頭就有好幾支,我們來看一下。谷這個姓氏,其中有一支是從地名轉化而來。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公子叫做公子尾孫,公子尾孫的封地在夾谷這個地方,所以後來他的後代子孫就以夾谷的谷做為姓氏。這是第一支。戰國的齊國我們來複習一下,戰國齊國的國君他是姓什麼姓氏?陳,或者是田。所以夾谷的這個谷姓,從公子尾孫這一支來發展的,它是從田姓或陳姓派生而來。這是第一支。

  第二支是從嬴姓派生而來。嬴姓的這個始祖其實是從伯益而來,伯益到了後來有一個子孫叫做非子,非子被周王封在秦谷這個地方。非子為什麼會被受封為這個地方諸侯,是因為非子據說他很會馴養馬匹,會調教馬匹,因此得到朝廷的重視。受封於秦谷之後,非子有一支子孫就以谷為姓氏,像這一支它就是從嬴姓派生而來。

  第三支是由其他的少數民族改姓而來。所以在北魏的時候,有很多少數民族就漢化,漢化之後就改為漢姓,所以就有這樣的少數民族的姓氏,紛紛改為漢姓,其中也有改為谷姓的。像唐代有一位少數民族,他的本名叫做谷那律,姓谷那,名字叫律,後來谷那律就改為漢姓,只取其中的一個谷。所以像這一邊也是從少數民族而來。當然現在在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很多,有五十幾個族,所以這五十幾個少數民族裡面,有很多它本來也有谷姓的人氏,所以這些谷姓的人氏,也就融合為現在我們看到華夏民族谷姓的來源之一。

  我們看到第二個,谷姓的堂號有一個恩威堂,我們來介紹一下。是漢朝有一位谷郎,他官至大中大夫。這個大中大夫,它又可以讀成大ㄊㄞˋ中大夫,因為在古代,大跟太事實上音是相同的,所以在文獻裡面記載的時候,有的時候寫成大中大夫,有的時候寫成太中大夫,事實上是講一個職官。像這樣的音很近,像大跟太,其實我們在客家話裡面都還有這樣的用法。像客家話裡面的大,我們就讀成ㄊㄞ,讀成這個讀音,念作ㄊㄞ,太太的這個太,在客家話裡面也讀成ㄊㄞ,所以大跟太在客語裡面是同一個發音,像這個就是最好的例證。所以在上古的時候,有一些音它基本上同音,所以會有假借的狀況。谷郎官至大中大夫,當時交南發生了叛亂,交南就是當時漢朝的地名,其實交南就是我們現在越南的北部,所以當時漢朝的版圖已經有到達越南這一帶。谷郎要去平叛,他平叛的時候谷郎就恩威並濟。所以在當時不僅平定了叛亂,而且也安撫了當時交南這個地方的百姓。後來谷郎就直接被朝廷委派為當地的父母官,所以被拜為九真太守。九真這個地方其實就是現在,不好意思,請幫我改一下,是越南河內一帶。所以他在當地受到了地方的景仰,後來谷郎的子孫就以此為典故,立堂號恩威堂,來紀念他的事蹟。

  除了谷郎之外,我們再介紹另外一位谷姓的歷史名人,叫做谷利。谷利出身是很卑微的,他是奴隸出身。為什麼會有奴隸?其實在先秦時代奴隸的數量很多。

  大家猜猜看,奴隸是怎麼來的?據文獻的記載奴隸大概有幾個來源,第一個就是什麼?戰敗的人,戰敗的氏族如果今天你不投降,我把首領給殺了之後,剩下來的族人就怎麼辦?我就把他沒為奴隸,貶為奴隸。奴隸是沒有人身自由權的,他就等同是一個物品一樣,一個貨物一樣,他是可以被擁有的,甚至於可以被交換,可以被買賣。所以奴隸他一旦成為奴隸,他就會終身成為奴隸,甚至於他的子女世世代代都是奴隸。所以戰後被俘虜的人被貶為奴隸,這是一個主要的來源。第二個來源就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被征服之後,因為它不是我華夏人,所以少數民族也常常被貶為奴隸。第三個就是犯罪,犯罪之後因為你要把他給殺了,你不如怎麼樣?不如把他留下來當作一個人力資源,所以有很多犯罪的人罪不及死,罪不至死,他就被沒為奴隸。奴隸有沒有逃跑的狀況?一定有,誰不願意享有自由?誰願意被人奴隸?所以很多的奴隸會逃跑。為了要防止奴隸逃跑,所以他們都會在奴隸的臉上做一些記號,那個就是我們先前跟大家報告,五刑裡面有一個黥刑,在臉上刺字。所以一旦奴隸逃跑,你遮遮掩掩,行為舉止很奇怪,你就會被盤查,被盤查的時候,一看就知道你是奴隸了,因為你臉上有刺字,所以他就會被扣押,被扣押之後,要麼就是被官府留下來繼續當奴隸。如果奴隸主他有通報他的奴隸逃跑了,他就可以循著官府的管道,去把他逃跑的奴隸給找回來。所以古代奴隸逃跑的事情很多,可是大部分都沒有辦法逃脫法網,因為很快就會被抓到。有沒有奴隸恢復身分的?有,奴隸要恢復身分不容易,除非你的奴隸主你的主人願意赦免你,當然就是你可能立大功,有很大的貢獻,所以他願意赦免你為自由人。赦免你的時候他就會給你一個憑證,這個憑證,在先秦時代大概都是用木板寫的,或用竹簡寫的。各位不要以為後來沒有奴隸,奴隸一直都有,一直到明清都還有奴隸,後來就會用紙張來寫一個憑證,就是我主人赦免你某某人,你成為自由人了。這個人他一旦成為自由人之後,他必須隨身要攜帶這個憑證帶在身上,為什麼?因為他臉上的刺字沒有辦法抹去,所以一旦他被盤查,你是不是逃脫的奴隸?沒有沒有,我的主人已經赦免我了,你看我的憑證在這邊,他用這個來證明,所以他必須要隨身攜帶。所以奴隸下場都是很悽慘的。

  這位谷利是奴隸,可是後來他因為跟在孫權的身邊,而且擔任孫權的侍從官,後來慢慢的有一些機會來改變他的身世。因為這個谷利個性很直爽,而且做事情很謹慎,所以慢慢的就得到了孫權的賞識,就變成親近的一位侍從,所以跟在孫權的身邊,也接近權力的核心,就有機會可以來建立一些功業。所以在後來,譬如說在建安二十年的時候,孫權曾經起兵要去攻擊曹操所屬的合肥,在攻擊合肥的時候,當時鎮守合肥的曹操手下大將張遼就頑抗,幾次折衝之後孫權覺得還是要退兵,所以他從合肥要退兵的時候,張遼見機就出兵要去追擊孫權的部隊。當時在追擊的時候,在逍遙津這個地方就追上了吳國的部隊,孫權的部隊在後面抵擋曹軍的追擊,孫權要騎馬渡河,可是當時的橋因為都是所謂的浮橋,因為尤其比較大的河川,它沒有辦法打地基,打基樁,所以當時的橋大部分都是浮橋,所謂的浮橋就是用船拼起來,用繩索或用鐵鍊把它鍊起來,所以在江面上面它是會飄的,它是浮在江面上的,一旦這個浮橋斷掉之後就很緊張了,因為你要跨過去,你就會要受到水流的影響,就很不穩定。可是追兵在後,孫權一定要渡過這個河流,才能夠保住這一命,所以谷利就在這個時候,不斷的去拿馬鞭打孫權的馬匹,所以孫權的馬匹一吃痛就奮力一跳,就順利跳過了那個斷橋,就保住了孫權一命。所以這次就幫他脫險,立了大功,事後他就封谷利為都亭侯。後來還有一次,孫權製作了一個大船,叫做長安號,而且他要去試這個船,就沿著長江想要航行到某個地方去,這個中間就遇到了大風浪,所以孫權想要到羅州再靠岸,可是谷利說不行,一定要將船開到樊口,而且他還威脅部下,一定要遵從他,而不要去聽孫權的命令。孫權後來就問他說,為什麼你要威脅駕船的軍官,要到樊口渡岸,而不是到羅州?谷利說我要報告主公,因為風浪這麼大,羅州還很遠,我們必須要就近靠岸,因為風浪大,萬一出了意外,我們可擔當不起,如果主公你萬一意外了,整個國家就會動盪不安,北方的曹操,西邊的劉備,可能就會趁隙來攻,所以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所以主上還是要保重自己。孫權聽他這麼講,他覺得谷利忠心耿耿,所以對他更加的敬重,後來谷利在身邊立下了很多的功勛,孫權很敬重他,以後就不敢,沒有,不是不敢,就為了尊重他,就不稱呼他的名,只稱他的姓,只稱他為谷,不喊出他的名。所以你看,一個奴隸出身的人,經過了他對於孫權的忠心耿耿,不僅改變了自己的身分,而且在當時東吳受到大家的敬重。

  所以這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啟發?很多事情,我們天生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環境,我們可能處於一個很混沌的地方,或者是在過程之中,我們受到很多的阻礙,但是只要我們堅定信念,事在人為,只要存著一個善心善念,上天都會給我們很多的機會。所以在民間我們有這麼一句話,上帝關了我們一扇門,就會幫我們開啟另外一扇窗。所以天不絕,那句話怎麼講?天不絕人路,一定會有別的契機,別的轉變。像谷利就是一個最好的典範,如果他安於自己的奴隸的身分,他一輩子就是奴隸,他的子子孫孫都還是奴隸,所以他轉變了他的生命,也扭轉了他未來他子孫的前途。

  好,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這個姓氏到底要怎麼念?一般我們傳統的念法是要念作ㄐㄩ,可是我跟大家報告,我曾經就有碰過姓車的人士,可是他在自我介紹的時候,他自己說他姓車ㄔㄜ。在早些年有一位廣播員,也是一位作家,他叫車ㄔㄜ軒,車軒就是車馬軒,軒就是氣宇軒昂的軒,他就說我叫車ㄔㄜ軒。所以先前我也跟大家說明過,其實關於名或者是姓,其實我們是尊重對方的發音,名從主人。所以如果他自稱他姓車ㄔㄜ,那我們就稱他車先生,車小姐,你不能跟他說車先生你念錯了,你應該要叫車ㄐㄩ先生,這感覺好像又有點不太尊重對方,所以還是因人而異。我們還是念傳統的發音,我們念作車ㄐㄩ。

  車姓在中國大陸、在台灣人口都不多,所以都沒有進入到百大。車姓是出自於田姓,怎麼說?漢昭帝的時候丞相田千秋,當時漢昭帝見他年高,他又是朝廷的丞相,為了尊重他,所以准許他。不好意思,這個准請幫我改一下,這個准事實上是沒有╋,不是寫這個,是准,我寫在黑板好了,兩點,然後右邊一個隹,准許的准是這個准才對。就准許他坐馬車出入宮廷,所以當時大家就暱稱他為車丞相,坐車的丞相。否則的話即便你是宰相,即便你是一方大員,你還是要徒步進宮廷,所以他是特許。所以田千秋感念皇帝對他的尊重,就改姓為車,所以子孫後來就姓車氏。這是一個來源。

  另外一個來源是傳說黃帝時候,有一位大臣叫做車區。那個區,其實我們要念古音的話都要念作歐,歐洲的歐,現在我們寫歐洲的歐,左邊有個區,所以它要念這個讀音是比較正確。車區是朝廷掌管星象的職官。我們先前也跟大家介紹過了,在古代觀察星象是為了要制定曆法,當然還有些預言,占卜的用法,那當然是不在話下,所以這個職官很重要。車區的子孫後來也非常的興盛,它也是車姓的來源。

  還有另外一個來源,是春秋時代秦國秦穆公,雖然說他是五霸之一,可是他自己其實還有一些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他在往生的時候,他也殺了很多人一起來陪葬,有一些是生前就被殺,有一些是還活著的時候就被活埋。這個殉葬陪葬,在有一些地區在春秋時代還很風行,像秦國,它文化開發的時間比較晚,像宋國,宋國因為是殷商的後代,所以殷商的後代,在商朝的時候就有很大量的殉葬,有些是用動物,有些也用人,所以像春秋時代宋國也還有這個遺跡。所以當時秦穆公時代,秦國有三位兄弟是姓子車氏,這三位兄弟都是很賢能的人,可是秦穆公就執意要他們一起來陪葬,一起來殉葬。後來百姓當然就很惋惜,所以就有一個詩歌叫做《黃鳥?,就是來諷刺秦穆公這件事情。〈黃鳥〉這首詩也收錄在《詩經》裡。所以後來子車氏的後代,後來就改為車姓。這個也是另外一支來源。

  好,時間也到了,我們先稍稍休息一下,等一下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