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42集

  先跟大家訂正一下,剛剛我一下子想岔掉了,剛剛我們提到漢武帝,他的名字應該是劉徹,大徹大悟的徹,雙人旁那個徹,劉恆是漢文帝,一下子想差掉了,不好意思,請幫我訂正一下。

  我們再繼續看到剛剛一百七十一個姓氏裘姓。裘姓除了有一支,它的來源是跟周朝的時候,管理皮草的這個職官有關,以外還有幾個來源。我們看到第一個來源,就是裘姓有一支是起源於子姓,是春秋時代宋國的大夫仇牧。宋國的始封君其實就是宋微子,微子就是商紂王的兄弟。商紂王還有微子他們本來就是子姓,所以在宋國的大夫裡面,很多都是跟國君有血緣關係,所以這位仇牧他本身也是子姓。後來仇牧因為有一些政治上的衝突,後來在南宮之亂的時候被南宮萬所殺。仇牧的兒子叫做仇仲,他就奔走到了宋國的附庸國蕭國,這個在先前蕭姓的時候,也跟大家介紹過這個蕭國,後來在宋國國內平定之後,他又再回到宋國國內去。可是回來之後,這個仇仲就發現官場真的是非常險惡,所以後來也就不再踏入官場,然後隱居在河南沁陽這一帶,並把姓氏由仇改成了我們看到的這個裘。所以現在裘姓的子孫,就以仇仲做為他們共同的始祖,也是後來子孫裡面最大宗的一個起源。此外春秋時代的衛國還有一位大夫,名字叫做食,然後也受封在裘這個地方,所以就以裘這個地名為姓氏。再加上剛剛我們講到,裘這個皮草管理的職官的以官為姓,大致上就主要有三個起源。

  我們看到這個堂號有一個敦睦堂。敦睦堂的典故是來自於宋朝有一位裘承詢,他們一家人和睦相處,據說十九代人未曾分家,各位可以想像一下十九代人,那麼一大家子可能是上千人,所以一代人可能我們很簡單,一家四口,一家五口,兩代人可能就是一倍以上了,三代四代,一直到十九代,那個家族人丁興旺,就非常非常的可觀。我們每一年台灣清明節的時候,各地也都會去掃墓祭祖,這幾年電視新聞都會報導,在苗栗新竹那一帶,就有一些大家族子孫,一起來到他們來台祖,從唐山來台灣,來開墾建基的這個來台祖的墳墓去掃墓。因為已經十幾代以前的了,所以他子孫繁衍了很多,當然繁衍下來之後,個個派衍出去的他們自己的墳墓,他們當然就是各家自己去清理,自己去敬獻。這個來台祖,就是所有的分派出去的各房的各支的子孫,都會一起來掃墓。所以像苗栗新竹那一帶,像姓葉的姓鍾的都是大姓,掃墓的時候都動則五千人,八千人,那個整個場面非常可觀。也藉這個機會算是宗族聯姻,不是聯姻,宗族有個聚會了,然後就會大家認養多少桌數,然後就在外面辦起了這個流水席,也算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大家可以碰碰面。所以十九代未曾分家,子孫就以這個為堂號,稱為敦睦堂。

  歷史名人,我們看到有一位叫做裘安邦。裘安邦是清朝徐州的總兵,總兵這個職官就是,一個地方它都會有一個總兵,等於是那個地方軍隊的指揮官,所以也算是蠻高的軍職。他不僅擔任總兵,他也能寫詩,也喜歡文學,更重要的是他愛民如子。雖然說他主管的是軍事方面的職務,但是他只要有百姓需要幫忙,他都會想辦法調動他的部隊去幫忙。就像台灣早年,每一年到了豐收的季節,農村因為缺乏人力,所以沒有辦法及時收割稻穀,因為機械化的這些設備還沒那麼普遍,所以以前都會軍方派阿兵哥,下鄉去幫忙農夫割稻子,我們這些農民也非常感謝,就會準備一些茶水點心,所以真的是軍民一家。這一位裘安邦也是這樣,只要老百姓有機會,他就下令他的部隊的阿兵哥去幫忙,所以當時老百姓就很感念他。後來他往生之後,他所幫助的這些老百姓都為他建廟,然後立碑來紀念他,每一年都固定在他祭日的時候,就會舉辦科儀來祭祀他。百姓看到紀念他的石碑,都會感恩落淚,所以那塊石碑又叫做墮淚碑。所以一位在官場上的人物,能夠在往生之後,也不要說往生了,在離開這個崗位之後,能夠得到百姓的愛戴,我想那就很值得驕傲,這個幾年的付出也就辛苦沒有白費。就像我昨天跟大家介紹的那一位楊縣長也是,如果我是楊縣長,我一定感到很欣慰。所以這個裘安邦也算是小人物,不過在當地卻有很了不起的貢獻。

  我們來看到後面第一百七十二個姓氏,這個字它其實有好多個讀音,有五個讀音,我們看到念作姓氏的時候,念作ㄇㄧㄠˋ,要請大家記一下,因為它有五個讀音,所以念姓氏的時候念ㄇㄧㄠˋ,其他的時候不能夠當作姓氏的讀音。好,除了念ㄇㄧㄠˋ之外,還有什麼讀音?繆ㄇㄧㄡˋ,繆斯的繆,好,這個是可以的,這個是念作ㄇㄧㄡˋ。還有,未雨綢繆的繆ㄇㄡˊ。還有這個字它可以通假為秦穆公的穆,莊嚴肅穆的穆。它還可以通假為山川繚繞的繚,這個繚就是,大家知道,就遼遠的那個遼,然後把辶字邊改成糸部的那個繚,知道吧?知道我在講哪個字,所以它有五個讀音,念作姓氏它要念作繆ㄇㄧㄠˋ,繆ㄇㄧㄠˋ這個讀音,當然是從後來才慢慢的分衍出來的,而其實應該它最早的時候,應該是要念作ㄇㄨˋ,比較接近當時的古音,怎麼說?因為繆這個姓氏,它的來源就跟秦穆公有關,現在我們在文獻上面寫秦穆公的穆,比較常見的是禾字邊,莊嚴肅穆的穆,不過在早期的文獻也有寫成糸字邊,這個姓氏的這種字形,所以它應該是從ㄇㄨˋ這個讀音而來,然後再慢慢的有破音的狀況。好,秦穆公的後代就以他的謚號繆做為姓氏。所以以前的寫法可以寫糸字邊,所以就由這個偏旁,然後留下來這個寫法,就固定的成為繆這個姓氏的來源了。

  繆這個姓氏的歷史人物也不多,我們來挑兩位為大家來介紹一下。第一位是繆昌期。繆昌期是明朝人,是東林黨早期的人物,東林七賢之一。先前我們也曾經講過明朝的政治,其實到了中晚期,就變成是士大夫跟宦官之間的這種權力的鬥爭。在士大夫裡面,比較知名的集團就是東林黨,東林黨這個黨,跟後來的政黨的意義是比較接近的,它其實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合在一起,然後為自己的理念來付出,希望能夠來做政治上的一些改革,東林黨是以士大夫比較有理念的,希望來做政治改革的一個集團。那他們改革的對象是誰?當然就是宦官。明朝中期開始宦官的權勢很大,尤其有一些皇帝基本上他是不臨朝辦事的,他也不上朝批奏摺的,都是誰幫他來處理朝政?奏摺的這個行政的系統就是交給大學士,讓他們來處理。有一些內閣的問題,如果要上奏給皇帝的時候,都是透過宦官,所以宦官在中間就可以隻手遮天。皇帝因為他生在內宮,長在內宮,所以他基本上不知民間疾苦,他也不了解世事如何。所以他最親近的就是從小到大,跟他一起玩,跟他一起讀書,陪著他事奉他的宦官。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在情感上面,當然他對宦官是比較依賴的。所以在兩黨,士大夫跟宦官他在鬥爭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比較傾向於去支持宦官。我講的是皇帝。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不斷的有這種政爭,士大夫不斷的要去改革,就是針對宦官他這個隻手遮天,瞞天過海,甚至於代皇帝行事這種狀況,他要來做一些改革。但是士大夫還是沒有辦法完全的革除宦官的勢力。所以明朝中晚期,基本上就是在這種鬥爭之中消耗國力,內鬥到最後亡國。所以繆昌期就是東林黨的健將之一,繆昌期他又跟徐霞客關係很密切,他的孫女就嫁給了徐霞客的長子,所以徐霞客我們前幾天也介紹過了,中國非常有名的旅遊文學家。後來東林黨它的首領楊漣,就起草要彈劾魏忠賢,結果魏忠賢就牽連,就把繆昌期牽連在其中,最後繆昌期是死在監獄之中,也算是不是首謀,可是也被牽連在裡面,算是有點含冤不白。繆昌期往生之後,他的一些著作也有後人幫他來做整理,所以你看到他的這個作品,其實還滿多的,各式各樣的,經學的,文學的都有。比較特別的就是他有一個繆氏家訓,他也有家訓類的一些著作。先前我們也提到家訓類,最知名的最早的就是《顏氏家訓》,所以後來這個家訓類的一些文章,一些理念,慢慢的也變成是,中國的士大夫家族家庭裡面,很特殊的一種形式,所以也值得後人來做研究。

  我們看到第二位繆姓的代表人物,就是繆嘉惠。這一位光看名字就知道是女性,她的特殊之處在哪裡?她是慈禧太后的女官。什麼是女官?這個很有意思,一般來講在宮廷的後宮,男性是不能夠隨意出入的,只有誰可以進去?太監,太監算不算男性,這個當然有一點可以討論的空間了。主要還是皇帝,所以皇帝出入後宮,那本來就是他的禁臠,所以為了避免有一些苟且之事,才需要有宦官這個制度產生,所以宦官其實來源非常非常的早,很早就已經有了。可是有的時候,像這些皇帝的女眷,太后貴妃等等,她有的時候必須有一些文書要處理,要處理文書這一類的事情的時候,太監很多都不識字,因位他的原生家庭都是很貧困的,所以才會入宮當太監,所以像這個部分找誰代勞?你說找一般的大臣進來,那不就犯了皇帝的禁忌了嗎?所以在後宮就有很特殊的所謂的女官,就有這一群人出現。女官在早期,大部分都是士大夫的女兒去充任女官,因為士大夫家庭比較優渥,所以他的女兒們也能夠讀書識字,琴棋書畫也都很精通,所以可以選拔到後宮去來擔任女官。後來到了清朝的時候,它的選拔女官的對象就更擴大了,不一定都是那一些朝臣的女兒,像這位繆嘉惠,她就是因為很會書法繪畫,所以被慈禧太后物色,然後選拔到後宮去的。

  慈禧太后後來突然就對於那些筆墨書法繪畫很感興趣,早年的時候,就覺得沒有特別的有這個興致,突然之間就有這樣的興趣了,所以她就要找人來教,教寫字教畫畫,所以就在這種情況之下,繆嘉惠就被選拔進去教慈禧太后書畫。教著教著,這個慈禧太后略有心得,所以她也經常寫字畫畫,就送給了大臣。這些大臣當然得到了老佛爺的御賜,當然是很開心,很喜歡。慈禧太后有的時候送的量又多,她為了要展示她學習的成果,當然量多的時候就需要有人來代筆,所以就把她的老師繆嘉惠就找來代筆,所以後來就有人說,慈禧太后所賜的書畫很多都是繆嘉惠代筆的,這個說法應該也是蠻可信的。

  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一百七十三干姓。干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是比較少見的,干姓有兩個起源,有一支是春秋時代宋國的大夫干犨,這個字大家也比較少見,念作ㄔㄡ,抽獎的抽那個讀音,後來就以干為姓氏。另外一個姓氏是起源於周朝的干國,其實這個干國還有另外一個寫法,就是加上了阝字邊的這個字。這個字在字典裡面,我們要把它念作邗ㄏㄢˊ,邗,邗國的邗,是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姬邗叔所建立的國家,後來這個邗國就被吳國給滅了,所以這個邗國的人就以邗國為姓氏,然後拿掉了阝字邊,就保留了左邊的干,所以這個干就流傳下來了。我們在以前讀歷史書的時候,大家一定有聽過,吳王夫差的時候曾經去修築過運河,那個運河叫做邗溝,就是這個邗,邗的地點就是這個邗國。所以干這個姓氏,大致上主要有這兩個源頭。

  好,我們看到堂號。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堂號叫做良史堂。良史堂的典故是跟干寶有關,干寶我們下面也有介紹,我們就看到下面的文字比較清楚。干寶是東晉的文學家,他也是史學家,而且不僅文學、史學,他在《周易》、《周禮》、《春秋》,等等方面的經學的造詣也很深厚。除此之外,他對於一些奇奇怪怪的傳聞也很感興趣。所以我們現在讀到干寶的最知名的書,就是《搜神記》。《搜神記》顧名思義就是,他把他當時所聽聞的,或古書上面有記載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事蹟,他就把它寫進去。所以干寶的《搜神記》,它也標誌了干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地位。因為在這個小說的發展,在漢代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成形的小說,至少我們現在看不到流傳下來的東西,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開始有一些小說產生了。小說之所以稱為小說,就是它基本上有三個元素,有這三個元素你才能夠稱為小說,就是第一個你要有人物,第二個你要有對白,第三個你要有劇情。當然干寶的《搜神記》它沒有對白,可是它已經有人物了,而且它在描述的時候,它會描述到這個東西的一些變化來源,或者是發展,也可以算是一種劇情的延伸。所以在魏晉時代,就已經有一些小說開始萌發,它的主題又很特別,所以我們在文學史上稱之為志怪小說,就是記錄一些妖魔鬼怪的小說。在當時除了志怪小說,還有另外志人的小說也開始出現了,志人的小說,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每一則都很短,你有沒有發現它已經符合小說的要素了,有沒有人物?有;雖然說不是每一則都有對白,可是它對白出現的比例甚高;也有一些劇情,雖然說很簡短,可是它把這個人物或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它很言簡意賅的寫下來了,它也有包含劇情的成分了。所以從魏晉這個時候開始,志怪的、志人的開始已經萌發了。一直到了唐朝,就有傳奇,《鶯鶯傳》,《李娃傳》,比較完整的小說的樣貌已經具體而微呈現出來了,接下來一路下來就是畫本,再來就是章回,接下來就是蓬勃發展,百家爭鳴。所以這本書是很具有標誌性的地位,所以它是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

  當然干寶他除了《搜神記》之外,他的經學我們剛剛也提到了,史學的部分他也是非常擅長,所以他編了一本書叫做《晉紀》。《晉紀》,顧名思義就是針對晉朝來做的斷代史,因為他自己是跨越到了東晉,所以他在東晉的時候,回頭寫西晉的歷史,所以《晉紀》也是西晉歷史的斷代史,重要的文獻參考資料。

  好,我們再看到後面。先前我也跟大家聊過,我自己碰到一些比較稀奇古怪的事情,其實這種東西在民間很廣為流傳,在干寶的《搜神記》裡面,其實他就有記錄到有一種怪物。這種怪物其實就跟我們台灣民間講的,我們台灣民間所稱的魔神仔,就基本上是一致的。那魔神仔我們一般把它叫做芒神,那個芒就是芒草的芒,芒神。這個芒神魔神仔還有另外一個寫法,就是寫成魑魅魍魎的那個魍,會寫這個字吧?魑魅魍魎就是講山精鬼魅,這個魍,魑魅魍魎,魔神仔,芒神,芒草的芒,魑魅,兩個都是鬼部,右邊是,我有點忘記了,就平常比較不會寫到這個字,大家再查一下好了,魑魅,魑魅魍魎。這個芒神魔神仔在民間傳說很多,台灣這種案例,不是說是什麼民國四、五年代民智未開,到現在,像這一、二年都還有這樣的消息,就是突然之間這個人就消失不見了,不見了,然後後來家人去找,後來找到他的時候,可能是距離他消失的地點,譬如說五公里、十公里之外,而且他消失可能二、三天。消失的時候,過程他迷迷濛濛,他講不清楚,或者是就說,是某個人帶著他說要請他吃好料,請他去吃什麼雞腿,吃什麼山珍海味,所以他被找到的時候全身髒污,嘴巴裡面塞滿了什麼草,什麼蚱蜢的腿。有的沒有的,這種案例很多,所以我們也不能說這一味的都是一些迷信,民智未開。如果是這樣的話,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大家還會把這個事情拿出來講,而且也不是一起案例而已,還蠻常見到的,看來就應該不會是一種迷信,它應該是一種神祕的力量,我們不了解的力量。

  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下面一百七十四這個姓氏,它不念作解釋的解,念作姓氏的時候要念作解ㄒㄧㄝˋ,念作ㄒㄧㄝˋ。這個姓氏,在台灣、在中國大陸都沒有進入到百大。解姓是出自於姬姓,周武王有一個兒子唐叔虞,先前我們也介紹過,唐叔虞有一個兒子名字叫做良,然後就受封在解地,所以解地這個地名,於是就在歷史上面就把這個良,就冠上了他的封邑的名號,所以稱他叫做解良。解良的後代當然就世代在解地定居,後來就逐漸的把解做為姓氏。這個是主要解氏的來源。

  解氏的歷史名人我們看到有兩位,跟大家介紹一下。第一位是解琬。解琬是應考幽素科然後來中舉。什麼叫做幽素科?這個幽素科比較特別,在唐朝的時候開始有科舉考試,它有很多的科目,幽素科就是專門給寒門子弟來應考的。所以唐朝的時候解琬他去幽素科,然後就考中了。為什麼要特別為寒門子弟來設一科來讓他們考試?其實就是照顧弱勢,因為有一些世家大族,他們當然有更多的資源,對於那些相對弱勢的也應該予以保障。所以像台灣現在也有一些保障比較弱勢的學生,都會給他一些加分,讓他有機會可以考到更好的學校。像早期的時候,我們原住民朋友他在考試的時候都有加分,而且加分的幅度還蠻高的,有的時候可以加到百分之二十,所以就是給他們一個能夠轉變他家庭生活的機會,讓他讀更好的學校,未來能夠接受好的教育,可以出入到社會有一個好的工作,改變他的家庭生活,改變他的身分。所以在古代就有這樣的一個設計。後來這位解琬他也經常出使西域,還有到北方去跟突厥來做大使,所以後來他也擔任朔方行軍大總管,所以總管北方邊疆的事務,算是允文允武的一位大臣。他在守邊二十幾年的時間,為了要讓邊疆能夠安寧,所以他就建議朝廷,是不是我們可以來屯墾?屯墾就是讓這些邊疆的將士能夠在戍守邊疆的時候,一方面可以自己栽種一些稻米,一些蔬果,也可以緩解從內地要調軍餉到外地去的轉運的費用。這些戍守的將士,因為有屯墾的事務可以讓他分心,不要一心思念家人,然後會導致一些心情的起伏,所以讓他有另外一個工作,讓他可以分心,所以穩定軍心在屯墾上面也是有幫助的。甚至於有一些比較中高階的軍官,乾脆就舉家遷徙到邊境去,因為有屯墾,有穩定的糧食,所以就在那個地方安家落戶,所以屯墾就可以長治久安。所以解琬這樣的一個舉措,對於穩定邊疆有很好的作用。

  另外第二位解縉,解縉他是明朝的進士,後來累官到內閣首輔,所謂的內閣首輔就是首相,所以算是非常的高。可是他擔任內閣首輔,也後來遭到大家的眼紅,所以也有一些頓挫,他自己因為直言也受到一些同儕的禁忌,所以也被彈劾,然後就不斷的被罷黜。雖然說曾經高至內閣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身分,可是最後不斷的被彈劾,不斷的被下放,最後是以無人臣禮而下獄,永樂十三年的時候,被埋在雪堆裡面被凍死,所以晚年是非常的淒涼。他自己因為很有才情,不過有才情的人經常都會恃才傲物,所以在說話,在對人溝通舉措,經常都會不經意的流露出一種比較高傲的身段,應該解縉就是因為這樣遭人忌諱,又口無,這個怎麼講?心直口快,也就犯了很多人的禁忌。所以他的才情是俱佳的,可是在待人處事上面就欠缺圓滿。他書法寫得很好,他跟徐渭、跟楊慎並稱為明朝三大才子,所以很可惜了一位人才。所以這也給我們一個借鏡,其實恃才傲物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過程,所以必須要不斷的歷練,不斷的被磨鍊,人才會愈來愈圓融,尤其有才情的人更需要這個方面的歷練,否則很容易就會刺傷別人。

  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個姓氏,一百七十五,應這個姓氏。應姓在台灣,在中國大陸都沒有進入到百大。來源之一是出自於姬姓,是周武王的第四子,他受封於應這個地方,所以史稱為應侯,所以應侯的子孫有一部分就以應做為姓氏。也有出自於官位的來源,是出自於西周時期應樂史。這個史我要跟大家特別說明一下,這個史跟史官的史是沒有關聯的,這個史,我要請大家旁邊加上一個亻部,所以它應該要把它寫成這個使。你說老師,那算是錯字嗎?其實也不是,其實我們在先前也舉了一些例子,文字它會慢慢的有一些分化,有一些分流,所以它最早的時候是這個史,可是後來又分化出了一個意涵,就是類似於我們後來講的使者、大使這樣的意涵,所以後來就把它分流了,加上亻部的這個使,這樣可以理解,所以最早它是一個來源,當然後面就有一些變化。所以這邊的應樂史,其實就是講在宮廷裡面,在樂隊裡面來演奏樂器的那個人,所以叫做應樂史,應樂史主要就是演奏鼓,還有一些弦樂器,不包括編鐘跟編磬這種成套的大型的樂器。編鐘跟編磬大家不曉得有沒有看過,它是一整套。鐘就是用青銅器做成的樂器。現在地下考古也挖出了幾套成組的編鐘,算是非常難能可貴,而且他們復原之後,那個氣勢非常宏偉。最有名的編鐘就是戰國時代的,當然支架的部分已經腐爛了,所以他們去參考別的來復原。所以整套排出來,大概就是我們這個講桌,前面這一排這個講桌那麼寬大,而且很高,它有兩排,演奏的時候就是至少要兩個人,拿著那個應該算是錘,去用撞的或用敲的,比較高的,比較小的用敲的,比較大的是要用撞的。一個鐘它有兩個音階,正面是一個音階,側邊敲擊又是一個音階,像這個就是非常高的工藝水平才能夠做出來,因為它的厚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它撞出來的音階才會有兩個音階,這是鐘。編磬的話,磬它是用石質的這個樂器,它用石頭打磨,它是一片一片的,那也是根據它的大小跟厚薄,然後去測量出它音階的高低,所以一樣也是用懸掛的方式,把它掛在架上,所以在演奏的時候是用敲擊的,所以也必須要至少兩個人來同時演奏。

  我們再回來這個應樂史,應樂史主要是鼓,一些弦樂器,所以應樂史,就有人後來以應來做為姓氏。除了這個官名演化成應姓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官名也演化為應姓,就是應門史,應門史,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掌管君王出入之門的官吏。在當時君王出入他都是走正門,所以君王走正門是因為他是一國之君,而且有應天之命而為人君,所以天子走的門又叫做應門,所以掌管這個門的就是應門史。應門史的子孫後代也以應做為姓氏。這個就有點像我們一般到佛寺裡面,它如果前面有山門或者是有大門,有三個門,一般我們都是開左右兩個門。有沒有去過佛光山?如果它有山門,它中間那個門經常都是不開的。沒印象,我們一般都是走左邊或右邊出入,中間那個門就只有在舉行一些重要的算是祭祀,在佛寺裡面如果有些重要的法會的時候,才會開那個門。古代中間那個門也是只有帝王才能夠走,所以在古代的那一些朝臣,他要出入朝堂的時候,也只能夠走左右兩側,不能夠走中間。所以那個門其實也是有它的文化意涵,象徵著身分跟位階。所以應門史也有子孫以這個應為姓氏。

  我們看到下面的部分堂號的地方,有一個堂號跟大家介紹一下,叫做淮陽堂。淮陽堂典故出自於漢朝西漢初年的應曜。應曜是在淮陽山裡面來隱居,漢高祖劉邦派大臣去請他,還有商山四皓到朝廷為官,商山四皓是四位隱士,也是當時名震一時的隱士,所以漢高祖希望能夠敦請四位來當朝廷的顧問。也找了人來敦請應曜出山到朝堂來諮詢,可是應曜堅持不去。商山四皓後來就被說動了,所以他們也應了太子劉盈之邀,就出席了朝廷的顧問的會議。所以後來就有人說,你看商山四皓也是隱士,應曜也是隱士,可是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為什麼?因為商山四皓還是涉足了紅塵的事務,沒有像應曜他堅持,他歸隱山林就不再出山。所以後世子孫就以這個為典故,立堂號叫做淮陽堂。先前我也跟大家報告過,有一些是真隱士,可是有一部分是假隱士,藉由隱士的這個身分來沽名釣譽。所以後來有句成語叫做什麼?終南捷徑。所以,商山四皓雖然不至於有終南捷徑的嫌疑,不過既然你已經要隱了,應該要一守初衷,不要中間又有一些心猿意馬。所以淮陽的這一位應曜,才為後世所稱許。

  下面我漏了那個標題,其實是歷史人物,歷史人物,我們介紹兩位應姓的歷史人物,應奉跟應劭。應奉他是漢順帝前後的人物,讀書五行俱下,記憶力很強。我就很羨慕這種記憶力很強的人,一目十行,五行俱下,記完之後都能夠不會忘掉,像我的記性就很差,要背書,默書,以前念英文要背單字我都背不起來,所以這個真的不太適合去做這方面的研究,跟背誦有關的我真的不在行。我們同學有些就很厲害,背過就不會忘記。然後我們的同學裡面,就有一位宣稱他過目不忘,這種人是真的有。我就很好奇,我就問他說,你為什麼能夠過目不忘?他說他也不知道,好像從小就有這樣的能力,他說感覺好像我的眼睛就像照相機,拍下去之後,我看到這個畫面,我就拍起來,然後就存到資料庫裡面,存進去之後,然後當你要回想的時候,你就把那一張照片調出來,然後就如在眼前,這個真的很厲害。同學也有這個能力?是,很羨慕,有這種照相機功能的眼睛跟記憶力,這真的很厲害。我也本來想說,這麼厲害,那我也來想像一下,我的雙眼是照相機,咔嚓咔嚓咔嚓,可是都還是記不起來,所以他還是有一些天賦異稟,這個很難強求。

  這位應奉更是厲害,它這邊講了一個例子。他二十歲的時候,曾經去拜訪一位政壇大佬,叫做袁賀,袁賀當時剛好他要出遠門,所以他在家裡面就叫了工匠,稍微對車子做一個整頓,因為出遠門車子要處理好。所以那時候這個應奉,他進到了袁賀的家裡面的時候,剛好那個木匠就在車裡面把那個窗戶,車子上面的窗戶打開,而且還露出半張臉,然後應奉就見到了那位工匠,他就記得這個工匠的面貌。然後經過了幾十年,在路上就巧遇那個工匠,他還認出當年那個工匠,還跟他打招呼,還跟他說,我在當年在袁賀的府裡面,你幫袁賀整理那個車子,我曾經跟你有一面之緣。天啊,這個真的是太厲害了,而且經過幾十年,人會變老,面貌會走樣,他都還認得,所以真的是非常厲害的記憶力。當然應奉這件事情是最為人所熟知。除此之外,他也在政壇上有一些建樹,他主要是在對外經略上面是有一些功績。所以他在朝廷的任命之下,去征伐一些少數民族,像這個武陵蠻,武陵蠻就是湖南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這一些也都是他在政壇的一些功勛,大家可以參看一下。

  第二位是應劭。應劭是東漢人,這位應劭,最主要他流傳於後世是因為一本書,這本書叫做《風俗通》,又叫做《風俗通義》。《風俗通》、《風俗通義》,它主要就是記載了東漢時代,各個地方的風土民情,那就變成是我們了解漢朝各地風俗的,很重要的參考資料。這本書在當時或許不算什麼,可能是應劭他聽聞了一些事蹟,然後他也對這個很有興趣,所以就比較有組織的去蒐羅,去做一些記錄,所以對他來講這是他的興趣,沒想到在千百年之後,卻變成是我們了解漢代很重要的工具書。所以有很多我們不經意的,我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情,我們隨手把它做一些記錄,做一些整理,或許在不要說千百年了,或許在二十年之後它就很珍貴。因為以當時漢代來講的話,如果你真的要做學術,當然最重要的是什麼?經學,你就用心來研究經學,你可以揚名立萬,你可以傳籍後代,再不然就是什麼?就是你做史學,做一些文學的創作,大概也都比記錄一些風土民情,可能在當時人的價值觀來講,是比較有意義的。

  可是我要跟大家講,這個所謂的有沒有意義,其實我們不能夠一概而論。所以我們現在很多的家長都說,小朋友,你一天到晚在那邊畫漫畫有什麼意義,讀這個看漫畫書有什麼意義?以前都會被罵說,你讀那個金庸小說有什麼意義?那個所謂的意義其實因人而異,而且因時空背景改變也不同,對媽媽來講,漫畫書對她當然沒意義,可是對小朋友來講它很有意義,它是我跟同儕之間討論的一個媒介,他為了要融入一個團體生活,他覺得我可以用這個方式跟大家打成一片,對他來講,他不是只有讀那個故事,去看那個漫畫的情節而已,它更重要的是,它是人際交際的一個敲門磚,那有沒有意義?當然有意義。

  所以我現在對孩子來講,我的大孩子很喜歡畫漫畫,她也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畫畫,那我以前都說沒關係,妳發揮妳的興趣。可是現在上了國中,課業還是有一點壓力,我說妳先把功課讀好了,至少妳作業寫完了,明天的考試妳準備好了,其他的時間妳要畫畫,沒有關係,很好,而且她畫得還真不錯。所以我想說如果她真的有興趣,兩年之後她國中畢業了,讓她去考那一些,去讀跟畫畫有關的那個專長的職業學校,我覺得很好。所以我們要識才適性來做發展。

  所以我們回頭看應劭,應劭做的這個事情,在當時可能是沒什麼意義,可是對現在我們來講非常有意義。應劭除了在這個文化的貢獻上面,他還有一些事蹟,我們也可以來稍稍的了解一下,政績,在政壇的功勛。這個我們就不細講了,比較要讓大家來了解的,就是倒數第五行,在應劭大破黃巾賊三十萬之後,應劭後來被曹操任命為泰山太守。泰山太守就是有點像我們現在的省長,很大了。奉曹操之命,將曹操的父親曹嵩送返回故鄉。可是應劭他還沒有去接到曹嵩,曹嵩就被陶謙給劫殺了,所以任務沒有達成。其實應劭他也是有點冤枉,因為我在接到你父親之前,你父親就被陶謙所殺,可是他又擔心曹操要怪罪於他,所以他只好怎麼樣?只好投奔袁紹。袁紹當時也是北方之雄,所以曹操後來也是因為敉平了袁紹,才統一北方,所以在此之前,袁紹跟曹操是對立的兩個陣營。所以後來袁紹就接納了應劭,在他這個職官系統裡面任校尉,後來最後就死在鄴縣。所以應劭也因為這件事情,中斷了他在官場上的一番事業,當然這個對他來講,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而且是非戰之罪。

  好,我們再往下看到下面一個姓氏,這個姓氏也不常見,宗姓。宗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是少見的姓氏。它的來源有幾支,其中有一支是出自於子姓。春秋時代宋襄公的弟弟叫做公子敖,他的孫子字叫做伯宗,伯宗後來就受封在宗這個地方,後來伯宗的子孫就以宗為姓氏,所以這一支是從子姓派生而來的。宗姓還有另外一支是來源於官名,周朝有一種職官叫做太宗,又叫做宗伯,就是管理周天子的宗室成員。這個有點,我們現在找不到這個對應的職官。就是以前的周朝,因為他的血緣愈繁衍,宗室的子弟族人就愈來愈多,所以就有宗伯這個職官來幫忙管理。宗伯除了管理宗室成員之外,他也涉及到祭祀的時候,祭祀的時候的一些業務也是宗伯所管理的。大家如果有看清宮劇,宗伯這個職官體系就有點像清朝時候的宗人府,有看清宮劇的話,宗人府就是管滿族的,尤其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同姓的這些族人,那就比較類似了。所以宗伯這個職官的後代,就以宗為姓氏。本來剛開始的時候是複姓宗伯,後來就從宗伯省掉了伯,就省稱為單姓的宗姓。

  好,我們看到下面堂號。堂號,我們來介紹一位南宋的抗金名將宗澤。宗澤是南宋的時候主戰派的健將,他跟岳飛、韓琦,在當時朝堂裡面都是主戰。對立的一面就是主和派的,以誰為首?以秦檜為首的另外一幫的大夫。所以主戰跟主和,在當時朝堂上就有一番爭論。其實先前我們也聊過,宋高宗自己本身他是希望主和,因為主和才能夠保住他的這個寶座,因為一旦主戰,徽欽二宗,如果其中哪一位沒有往生,被接回來,那他這個皇帝的寶座就被取消掉了,甚至於還會惹禍上身,因為你是私自繼位,所以這個皇帝他是不願意的。當時宗澤他也是希望能夠主戰,而且已經有很好的戰功,所以金人都稱宗澤叫做宗爺爺,宗爺爺那個爺爺是一個敬稱,就像岳飛,人家稱他叫做岳老子一樣,那個老子、爺爺都是敬稱,還有像范仲淹,范仲淹西夏人也稱他叫做小范老子,那個都是敬稱。所以他前後向朝廷上奏,希望能夠收復失地,可是主和派一直都是反對的,最後他憂憤而死。他在臨終之前,彌留之際,還三呼渡河、渡河、渡河,渡過黃河,收復失地,所以你看他到最後嚥下一口氣,都還念念不忘收復失土。所以宗澤也被當時南宋的人民所敬仰,當然以他的知名度,就比較沒有像岳飛大家那麼熟悉,不過都是當時的健將。

  好,我們看到因為宗澤他忠心為國,朝廷也予以褒揚,給予謚號忠簡。簡其實就是正直的意思,所以在謚號裡面用簡這個字,大概就是表彰這個人一生正直、耿直。所以這個謚號也是謚如其人,就跟宗澤一生所表現出來的性格,還有他的功業是能夠相呼應的。

  好,我們看到這個歷史名人。我們介紹一位宗預,宗預是三國時代蜀漢後期的重臣,他主要的貢獻是在跟東吳的外交貢獻上面,到了三國末年的時候,尤其諸葛亮在北方出征的時候往生,後來這個軍權的轉移,就由諸葛亮轉到了姜維的身上。姜維當然他也是非常的辛苦,先前我們也曾經介紹過姜維,所以他也是苦守著這一方江山,可是畢竟他也沒有這麼好的資源,所以沒有辦法有更大的突破。到了後來諸葛亮往生的時候,因為內部有一番的動盪,所以曹魏就想要趁這個機會來壓迫蜀漢,所以在邊境就增兵,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時間就直接進軍蜀漢,甚至於一舉覆滅蜀漢。當時東吳也看到有情報指出,曹魏在邊境已經開始增兵了,東吳它也想分一杯羹,因為大家的心態都是一樣,一旦蜀中有變,我東吳也可以順著長江逆江而上,我也來分一杯羹,所以雙方都在邊境增兵。面對兩個陣營的增兵,蜀漢當然也必須要增兵前線。所以增兵到前線的時候,這個孫權他就有點擔心,剛好宗預這個時候也出使東吳,所以孫權就很直接問他說,你們蜀漢在永安這一帶增兵,這個目的何在?這個事實上就是什麼?做賊的喊抓賊,明明就是你東吳先增兵,我只是因應你增兵,所以我來增兵,可是在外交的場合,一般來講的話,我們都是很迂迴,很委婉,大概不會直接點破。可是在這一次的會面宗預就直接講,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他說,我們在巴丘白帝這一帶,永安這一帶增兵,都是事勢如此,隨著形勢的轉變而必須要如此做。所以東吳的國主孫權,你問這個事情實在是不需要,就讓孫權碰了軟釘子。孫權這麼一聽,這個傢伙不錯,一般來講,外交上面大家都是行禮如儀,而且如果是使臣,你面對的是對方的國主,你都矮一截,雖然說不是我國家的國君,可是基本上君臣的身分你還是要守分際的,可是宗預不卑不亢,直接給他碰了軟釘子,所以孫權反而對他讚譽有加,認為他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官,所以對他非常的親待,對他非常的優渥,他要離開的時候還特別送他珍珠。所以幾次他跟東吳的外交工作,都讓宗預表現很佳,東吳的國主對他都相當的讚賞,所以他在緩和跟東吳的矛盾,對蜀漢有非常大的貢獻。這是宗預的事蹟。

  所以又回到先前我跟大家所分享的,面對我們說話的對象的時候,不管對方的身分如何,即便他是大老闆,即便他是我們重要的客戶,其實我們還是要不卑不亢。反過來,如果我們面對的是我們的晚輩呢?面對我們的晚輩呢?一樣,我覺得還是不卑不亢。有些人面對晚輩,當然會比較擺出長者的姿態,訓話,你如何如何,怎麼樣怎麼樣,其實也不需要。當然也不必說要刻意的跟他拉近距離,因為有的時候刻意的拉近距離,很多晚輩很多年輕人不太知道分際。尤其有些像老師在學校,跟學生有時候動作會比較親密,打來打去,勾肩搭背也有,我個人就覺得這樣不好。因為很多年輕人會認為說,老師都跟我們那麼好,沒關係,跟兄弟一樣,所以年輕人就不太有這個觀念說,老師跟我們親近其實是拉近距離,很多年輕人認為說,反正都很熟了,所以就跟老師沒了分寸,我覺得這樣也不好。我以前在樹德科大有剛去教書的時候,因為那時候比較年輕,就想說跟學生拉近距離是好事,所以就會開玩笑什麼的,有一次我就在學校的校園走在路上,就被人家後面撲過來,然後勒住脖子這樣子,老師,我說,你幹嘛?他說沒有,沒有,我跟你開個玩笑,我說不可以這樣,我差點被你勒到斷氣,所以我就想說,如果這樣的話,是不是年輕人都沒大沒小,這樣也不太適當,所以後來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我想人跟人之間保持距離是一定要的,而且態度要不卑不亢,即便面對的是年輕人或者是長官,也應該如此,平輩當然不用講了。

  好,我們再看到下一個姓氏丁姓。丁這個姓氏在台灣排到六十一,在中國大陸排名到第四十六。丁姓它的源頭也有幾個來源,有一個源頭是最大宗的,是出自於姜姓,是姜太公的後代。姜太公在齊國受封為齊國的國君,後代的子孫裡面有一代的國君,就稱之為謚號叫做丁公,這個謚號丁公的子孫,就有一部分以丁公的丁為姓氏,就派衍下來了。這個是最大宗的來源。還有像三國時代,孫權的族人有一位叫做孫匡,孫匡後來在戰爭的時候,居然誤燒自己的糧草,這個擺了一個天大的烏龍,所以孫權一怒之下就不讓他姓孫了,就讓他去姓丁。至於為什麼姓丁這個不知道,反正總而言之就不讓他姓孫,所以有一支就是後來改姓丁的孫匡的後代派衍而來的。宋代的時候有一位于慶,後來也有一些不明的原因也改姓姓丁。所以這些都是比較小眾,主要都還是姜太公,齊國的丁公的後代為主。

  遷徙分布的部分,因為是一些文字的記錄,就請各位來參看,我們就不細講了。好,我們看到堂號,堂號裡面有一個馴鹿堂,這個很特別,是東漢的時候有一位叫丁茂的人物,年輕的時候爸爸就往生了,所以家裡面很窮困,就是媽媽拉拔著他長大,所以丁茂侍奉母親非常孝順,母親往生之後,他親自背土去築母親的墳墓,又在墳墓旁邊栽松樹,松柏,松樹、柏樹。而且還說,有白鹿從山上到墓旁邊為他守護母親的墓園,這個就是後來人家都說,是孝感動天,上天就派了這個白鹿來幫忙守護墓園。丁茂的這個事蹟也被鄉里所流傳,所以地方父母官見他事母至孝,所以要推舉他為孝廉,可是他拒絕不接受,所以後來丁茂就繼續留在家鄉。子孫就以這個為典故,立堂號為馴鹿堂,也算是蠻特異的一個堂號。

  好,我們今天就到這邊,下個禮拜一我們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