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姑嫂關係,透出她不一般的智慧-第56集
常言道:女子之悌,行於兄弟姊妹之間者易,行於妯娌姑嫂嫡庶之間者難。意思是說,女子的悌道,落實於兄弟姐妹之間比較容易,而在妯娌姑嫂之間就比較難。因為兄弟姐妹從小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顧,有很深的情義,自然容易相處;姑嫂之間因為血緣關係的不同,生活中出現了矛盾,便不容易互相體諒和包容。也因此,姑嫂之間的悌道就顯得格外可貴。
宋朝時期,就有這樣一位女子,她與嫂子二人為我們演繹了「姑宜愛敬」、「嫂宜慈仁」的動人故事……
宋有鄒媖 引過護嫂 四子登科 富貴壽考
宋朝有個以孝悌聞名於世的婦人,名叫鄒媖,她有一位同父異母的哥哥。
鄒媖從小乖巧伶俐,待人接物溫和有禮。她的母親將她視為掌上明珠,對她寵愛有加,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想辦法滿足她。雖然如此,鄒媖並沒有養成乖張的習氣,沒有高人一等的傲慢。
這一年,她的哥哥娶了一位姓荊的女子為妻。這位嫂子大鄒媖幾歲,為人敦厚誠懇,很好相處。鄒媖很喜歡這位嫂子,嫂子對她也非常關心、愛護,她倆常常一邊做家務一邊聊天,相處很和睦。
不過鄒媖的母親待荊氏很不好,不是嫌她穿著寒酸,就是說她做事不利索,怎麼看都覺得不順眼。無論荊氏怎麼努力幹活,鄒媖的母親都不滿意,常常雞蛋裡挑骨頭。而對女兒鄒媖,怎麼看都喜歡。
鄒媖看到母親這樣的態度,心裡很難受。她經常勸母親說:「母親,我看嫂子很孝敬您,可是您對她要求太嚴格了,您能對嫂子態度和緩一些就好了!看到您這樣嚴厲的對待嫂子,讓我不由得擔心以後我出嫁,婆婆也會這樣對待我。」聽了這話,她的母親很不以為然的說:「我的女兒人品高貴,誰家娶了妳,那是他們家積的福呢,怎麼會有人對妳不好呢!」鄒母說著,皺了皺眉頭,接著說:「可是妳這個嫂子手笨腳笨,什麼事都做不好,每次看到她我心裡就不舒服!」
鄒媖見母親一時難以轉變對嫂子的態度,就只好另外想辦法了。當看到母親因為一點小事要責罵嫂子時,她就主動上前袒護,說是自己沒做好;如果母親給嫂子安排了太重的活兒,她就去幫嫂子一起做,減輕嫂子的負擔。母親發現鄒媖和嫂子兩人關係很好,荊氏很照顧鄒媖,而鄒媖也常常替嫂子打掩護,於是母親也漸漸改變了態度。就這樣,在鄒媖的努力下,一家人相處慢慢變得融洽了。
後來,鄒媖嫁給了一位讀書人,裡裡外外的人都稱讚她賢德善良。有一天,鄒媖抱著幾個月大的兒子回娘家。與長輩見面之後,鄒媖抱著兒子到嫂子的房間,荊氏見到孩子非常歡喜,邊哄孩子玩兒邊和鄒媖聊了起來。過了一會,孩子睡著了,荊氏怕鄒媖累著,就把孩子抱來放在床上。看孩子睡得正熟,覺得孩子應該沒那麼快醒,就讓鄒媖去陪母親說話,自己邊看孩子邊準備飯菜。可就在荊氏轉頭忙活兒的這一會兒,突然傳來了孩子慘烈的哭聲。當她倆急忙衝回房間時,發現孩子跌落在地,被床邊爐子裡燒得正旺的炭火燙傷了額頭。鄒媖急得差點暈過去,嫂子趕緊去請來郎中,但因傷勢嚴重,孩子還是夭折了。
鄒媖的母親氣得火冒三丈,恨不得馬上就把荊氏趕出家門。鄒媖忍著喪子之痛,對母親說:「母親,您錯怪嫂嫂了,是我自己把孩子放在嫂嫂房裡的,嫂子並不知道。」
荊氏聽到鄒媖的話,內心更加自責、後悔,她無法原諒自己,更難以面對鄒媖,每天默默的流淚,吃不下飯。鄒媖理解嫂子的難受,她表面裝著不悲傷的樣子,想了一個辦法安慰嫂子,說:「嫂子,您別難過了,其實前幾天我做過一個夢,就夢見孩子死了,看來這是上天注定的事,我和兒子這一世只有這麼短的緣分。嫂子,我還年輕,以後還會再生的,妳就為我祝福吧!不能再這樣不吃不喝了,要不然我會更難過。妳要是不吃,我也不吃!」嫂子心疼她,就勉強開始吃飯了。鄒媖見嫂子終於吃飯了,自己也才開始吃飯。就這樣,姑嫂二人慢慢從悲痛中恢復過來。
後來鄒媖生了五個兒子,有四個考中了進士,傳為當地的美談。鄒媖自己活到九十三歲才去世。
鄒媖與哥哥同父異母,看到母親苛待嫂子,不給足夠的飲食,就偷偷的把自己的分給嫂子;看到母親支使嫂子做繁重的家務,就會過去幫嫂子一起分擔;看到母親責怪嫂子的過失,便主動承擔說是自己的過失。人們都說,鄒媖能這樣對待嫂子,她長壽善終、子孫顯貴,這就是老天對善人的報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