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時代需要這樣的信義-第55集

  

  《大學》中有云:「與國人交,止於信。」意思是說,與人相處應當知道遵守誠信。古往今來留下了許多如「季札掛劍」「曾子烹彘」「關公千里走單騎」等鮮活的故事。在惜字如金的《後漢書》中曾用了近千字的篇幅,記載了一對朋友之間的誠信之交,感天動地,成為千古美談。

  

范式夢劭 告以葬期 素車白馬 號泣奔馳

  

  東漢時期有一位名士叫范式,字巨卿,是山東山陽郡金鄉人。他曾任郡功曹、荊州刺史、廬江太守等職。

  汝南張莊人張劭,字元伯。在太學學習期間,他們二人交情很好。後來,他們同一天離開京都洛陽回家。分手時范式說:「兩年後,我將去府上拜望尊親。」張劭回答:「到時我一定殺雞煮黍(小米飯),等待兄長。」於是兩人共同約定了日子。

  光陰飛逝,兩年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快到了約定的這一天,張劭將范式與自己的約定告訴了母親,並請母親準備酒菜以迎接朋友范式的到來。張劭的母親聽了說:「山陽郡離咱們這兒有上千里路,又是兩年前說的話,你怎麼就這麼相信他一定會來呢?」

  張劭認真的答道:「娘,您不了解巨卿,要說巨卿這人,那是當今天下數一數二的信義君子,他做事情,從來沒有違反過大義;他說過的話,從來沒有不兌現的。」

  母親見兒子這樣堅定,說:「若真是這樣,那我現在就為你們釀酒。」

  終於到了約定的這一天,正午時分,正是兩年前他們分手的時刻。忽然有人敲門,張劭趕忙開門一看,正是范式。二人久別重逢,歡喜之情溢於言表。范式登堂拜見了張劭的母親,與張劭把酒盡歡而別。

  後來,張劭得了重病,臥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徵每天早晚都來盡心的照料他。張劭的病情每況愈下,他預感到自己已時日無多,就對他們二人嘆息道:「哎!不能看到我那至死不相負的朋友,真是萬分遺憾啊!」子徵說:「我和君章兄對你盡心照料,難道不是與兄至死不相負的朋友,兄還要找誰呢?」張劭說:「二位是我活著時的好朋友,山陽郡的范巨卿才是我的至死不相負的朋友啊!」不久張劭就去世了。

  再說范式回到山陽郡後,當地的郡守聽說了他的名聲,就請他做了郡府的功曹,掌管全郡禮儀、文教等公務。官雖不大,但事情卻很繁雜。范式恪盡職守,把事情辦得井井有條,郡內風氣為之一變。

  這一天,范式忽然夢見張劭頭戴黑色的帽子,帽子上垂著纓帶,還沒來得及繫好,急匆匆的走來,對他說:「巨卿兄,我已在某一天過世了,會在某一時下葬,永歸黃泉。兄如果還沒忘了我,能不能再見我一面?」

  范式在恍惚中驚醒,悲傷長嘆,痛哭流涕。於是他把夢中的情形向太守報告,請求讓他前去奔喪。太守雖然心裡並不相信,但不忍心拒絕他對朋友的深情厚義,便答應了他。於是范式穿上為朋友弔喪的衣服,趕著夢中張劭對他說的下葬的那天,騎著快馬奔赴張莊。

  范式還未趕到時,張劭的靈柩就已經出發了,到了墓地準備下葬時,靈柩卻怎麼也放不進墓穴中。張劭的母親含淚撫摸著靈柩說:「元伯,難道你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嗎?」就在這個時候,從遠處傳來了號哭聲,只見有一輛弔喪的白馬素車飛馳而來。元伯的母親望見那車說:「一定是范巨卿來了!」范式一下馬就向張劭的靈柩叩拜,說:「元伯兄,你可以安心去了!生死異路,從此永別了!」當時,慕名參加張劭葬禮的有上千人之多,見此一幕,無不感動流淚。

  於是,范式拉著引棺的繩索牽引著靈柩,這時靈柩才順利的安放在墓穴中。安葬好後,范式又在張劭的墓旁修墳種樹後才離開,並把張劭的母親和妻子送回了老家。

  范式和張劭的信義故事一時廣為流傳,為了紀念這兩位信義賢士,范式家鄉的人們自發捐資修建了廟宇,並將范莊村改名為雞黍村,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山陽郡太守聞知後,上表奏請。漢明帝感其誠信,遂下令撥款修建范張祠,命名為「二賢祠」。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雞黍鎮雞黍村二賢祠

  

  范式的誠信之舉,在金鄉流傳下了「雞黍之約」的千古佳話,「雞黍之約」也成為「誠信」的代名詞。兩千多年來,歷代文獻對范、張「雞黍之約」的故事都有記載,讚頌他們二位賢士的誠信精神。清朝汝南人傅鶴祥有詩讚曰:

昔人重一諾,雞黍迄如今。

約以神相照,交于信可深。

天空秋色迥,霜冷碧潭沉。

豈為山河阻,永堅金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