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40集

  好。我們看到另外一份講義了,先前大家應該手上都有拿到這份講義,第一百六十一到一百八十。

  我們看到一百六十一姓氏虞。虞這個姓氏,大家一定會聯想到跟誰有關?虞舜,虞舜,我們古代的帝王。虞姓的確是跟舜有關。虞舜的虞這個姓氏,我們請同學們幫我改一下,它其實是從媯姓派生出來的。怎麼說?因為我們先前在介紹到別的姓氏的時候,曾經提到,舜他的姓氏應該是姓媯。媯姓左邊是一個女部,右邊是一個有為的為,作為的為。姚當然也是跟媯有關聯,因為舜最早是在姚墟,是在姚這個地方開始發展的,所以後來舜的子孫也有一部分是從媯派生成了姚姓。所以好幾個姓氏都跟媯姓有關聯。我們來往下看。因為虞舜,大禹後來因為治水有功,所以接受了禪讓之後成為天下的共主,大禹為了要感念舜帝對於國政的禪讓,所以他封舜的兒子叫做商均到了虞國,虞國有後來部分的子民就以虞做為姓氏。這是一個來源。

  另外一個來源就是從姬姓派生而來。我們看到在西周的時候有一位虞仲,虞仲的後代又建立了虞國,當時虞國一直繁衍到了春秋時代,被晉國所滅,所以後來又以虞做為姓氏。虞仲他原本是姬姓,所以是從姬姓派生而來。這個也是虞姓的源頭之一。

  還有第三個源頭是子姓派生而來。它是出自於商周時期的一個古國,這個古國叫做矢國,後來矢國也經過了繁衍,不過後來又滅亡了,所以滅亡之後,有一部分又以虞做為姓氏。

  比較特別的是第四個來源,是從我們這一段的倒數第六行,虞姓還有一個源頭是跟官名有關,在西周時期,有一種官員是管理山林的、海澤的,這種管理山林海澤的職官叫做虞衡,就有點類似我們現在管山裡面的林務,我們現在叫做林務局,那也有點像是農委會,所以大概是跟農業有關的,都屬於虞衡職官。在古代,山林、海澤這些所產的資源,都是國家的,都是朝廷的,所以一般的百姓如果沒有得到特許,你是不能夠到山上裡面去砍柴,或者是去種植開墾,是不行的,所以在山林裡面就有這個職官,他要去巡邏,他要去做清查。當然這個職官也在山裡面去開採一些,譬如說藥草或者是伐木,這些所得的資源統統都是要給國家給國君。所以古代山林、海澤是不可以讓百姓隨意進入的。這個職官因為繁衍很多代,所以就有擔任虞衡職官的人,就以虞做為姓氏,也是以職官為姓氏的另外一個例子。

  好,我們看到虞姓的堂號,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堂號叫做五絕堂。這個五絕堂,典故就跟唐太宗時候的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虞世南有關。下面的歷史人物就有介紹到虞世南。我們來看下面的文字會比較豐富一點。虞世南不僅是書法家、文學家、詩人,他還是一位政治家,所以他也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先前也跟大家介紹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由歷,所以他能夠名列其中,就絕對不是因為他的文才造詣關係,而是他在政治上的作為。虞世南為什麼能夠名列在其中?因為他早年的時候,跟李世民就有很密切的關係。我們看到第二頁。李世民在早期協助他的父親李淵來打天下,當時有一支很重要的一個敵對的勢力,叫做竇建德,在李世民努力之下,終於扳倒了竇建德。所以後來虞世南也在這個期間改投李世民,本來虞世南是在竇建德的陣營,竇建德被滅之後,他就加入了李世民的集團,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親任,所以後來就一路在他秦王府裡面擔任參軍,一路的後來就在朝堂上有了很重要的職位。所以後來虞世南跟房玄齡共掌文翰,為十八學士之一,所謂的共掌文翰。就有點像後來我們所講的文膽,這個文膽就是幫我們的老闆,譬如說擬文告,或者是做一些文字上的記錄,或者是要去寫一些計畫案,以我們現在來講的話,文膽的工作就有點像是文書的祕書。所以虞世南就有點那個味道,所以在朝廷裡面擬詔書,下指令,等等跟文書相關的,就由虞世南來操刀,所以也是很重要的職務。因為這樣的關係,這麼的密切,所以後來他也封了永興縣子、永興縣公,得到了李世民的讚許跟褒揚我們也稱虞世南叫虞永興,跟虞祕監,也是跟他的職務跟他的爵位有關。

  虞世南這個人,他的樣貌比較跟一般我們所想像的不一樣。我們看到剛剛所介紹虞世南的功績,我們一定會聯想到說,虞世南一定是一個偉悍君子吧?長得又高,又帥氣,風流倜儻,其實不是,他容貌很怯懦,而且弱不勝衣,就是個頭小小的、扁扁的,沒怎麼長肉,所以跟我們看到他在政壇上面的作為就反差很大。可是不要看他是一個矮個子,可是他是性情很剛烈,而且又敢於直諫,就是因為他敢於直諫,所以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跟敬重。我們先前也提到,唐太宗的一位很有名的大臣叫做魏徵,也因為他敢於直諫,所以深得唐太宗的信任,後來留下了君臣這一段佳話,留給後世很多的讚揚。其實虞世南也是跟魏徵一樣敢於直諫,因此得到敬重。

  我們這個禮拜二,我們在上一堂課也曾經提到,我們面對,我們不管對象是老闆也好,客戶也罷,其實我們應該都要保持著一個不卑不亢的態度。你不能說面對的是重要的客戶,面對的是我們長官,所以我就可以卑躬屈膝,我就不堅持自己的立場,其實到最後人家還是不會尊重你的。你要堅守自己的專業,不要刻意的去討好人家,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讚揚。所以古人的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堅守立場,堅守專業,還是很重要的一個堅持。

  我們再看虞世南的故事,就給我們這樣的啟發。當然他在政治界的一個作為之外,更受後世所讚許的是他的書法造詣,所以虞世南的楷書在當時也是一絕。後世對他的讚揚更不必我來提及,很多我們學書法的,初初學楷書的,虞世南的碑帖也是我們入門臨摹的書法家之一。還有另外一個是大家比較不熟悉的,就是虞世南他也主持了《北堂書鈔》類書的編撰。大家都對類書這個詞彙比較陌生,什麼叫做類書?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概念來講,就等同於,不能等同,就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講的百科全書,它就是把所有的典籍分門別類,然後把它抄撮在一起,所以叫類書。譬如說,以天文來講,天文的話,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裡面有什麼斗宿、牛宿,我就以類門來做分類,我第一類是天文類,天文類裡面又有二十八星宿這個子類,二十八星宿下面又有斗宿細類,在古代裡面有提到斗宿的文獻,我統統把它抄在一起,按照時間先後把它一條一條抄在一起,所以這個叫類書,這樣有概念了。所以以後,我要找到跟什麼東西相關的一些典故,文獻的來源,我就翻,從目錄來翻,找到我要找的細目之後,翻到那一頁,古往今來的跟它相關的,基本上就可以一次找到。當然如果你對什麼東西有興趣,你再依據它類書所抄撮的內容,你再回去找那本書,它原來的內容就會更完整,因為畢竟它類書不可能整篇抄,它一定是抄那一、二句,提到跟這個東西有關的文句而已,所以類書是方便我們來查找資料。所以我說它是類似於《百科全書》,大概比較接近,這樣比較有印象。不過《北堂書鈔》後來就亡佚了,經過後人的努力,慢慢的也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就把它做一些蒐集。所以文獻的傳遞經常都會碰到這樣的困境,就亡佚、散佚,然後就不見,所以能夠找到的都是很珍貴的材料。這是虞世南。

  除了虞世南之外,我們再回來前面那個堂號,為什麼叫五絕堂?就是因為唐太宗曾經稱讚他,虞世南德行好、忠直好、博學好、文詞好、書翰好,所以稱他叫五絕。德行、忠直這個沒問題了,博學、文詞也沒問題,書翰是什麼?書翰就是他的書法造詣。因為他有這五個絕好,所以被稱之為五絕堂。

  

  好,我們再往下看,第一百六十二個姓氏萬這個姓氏。萬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排名第八十六,在台灣就比較少了。萬這個姓氏起源於姬姓,是出自於春秋時代晉國的大夫畢萬。畢萬的先祖是畢公高,畢公高這一位古人,我們在先前其他的姓氏也談過好幾次。後來畢萬就在晉國擔任大夫,因為戰功的關係,所以受封於魏國的舊地,所以畢萬後來的子孫,就在魏這個地方繁衍生息,一路發展到春秋末年的時候,後來他就跟其他的兩家瓜分了晉國,也就是後來戰國七雄的韓趙魏三家,畢萬有一支子孫就以萬為姓氏,然後就派生出來。所以這是主要的一支。

  另外一支萬姓的起源也是在周朝,周朝有一個國家叫做芮國,芮國有一任的國君叫做萬,名字叫做萬,後來萬的子孫有一部分也以這位先祖的名字萬做為姓氏。所以它是從姬姓派生出來的姓氏。

  還有第三支是從子姓派生出來的。在商王朝的時代,商王商湯有一位屬下叫做萬舞。萬舞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一萬個人一起來跳舞,跳的是什麼舞?跳的是一種戰舞,所以它跟戰爭有關。所以後來萬舞的後代也以萬為姓氏。這個戰舞大家可能比較沒有概念,我們看到在祭孔的時候,大家有看到一些電視的畫面,就會有人,尤其是小朋友、年輕人,穿古裝,然後戴著雉雞毛,跳舞,那個叫佾舞,八佾的佾。我寫一下好了,佾舞。這種佾舞它是用在祭祀,所以,一般我們在文獻上把它稱之為文舞,文,跳舞的舞,文舞。像萬舞,它這種戰舞,它是在軍隊裡面,尤其在戰爭之前,為了要提高士氣所跳的一種舞蹈,所以我們又把它叫做武舞,就是文武的武,所以它有文有武,在戰場上跳這種戰舞。如果大家有看過一些視頻,有看過一些報導,紐西蘭的毛利人,有沒有?他們那個戰舞就很有名。我們有兩位朋友是澳大利亞,所以澳大利亞好像也有,還是紐西蘭?紐西蘭。他們跳那種舞,一邊跳,還要喊出那個聲音,所以很有氣勢。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是紐西蘭一個高中他們的畢業典禮,他們在畢業典禮的時候,大家都穿著很整齊,好像是紐西蘭政府,還是學校有特別去保持這個傳統,所以他們在畢業典禮之前,他們就跳起了毛利人的戰舞,那個氣勢很磅礴,他們用這個方式來對學校的老師們表達敬意,跳完之後就開始畢業典禮了。是吧?對對對對,伸舌頭,他是表現出一種,應該算是一種威嚇對方的勇猛的面容,因為戰爭的時候,你氣勢一定要先擺出來。如果氣勢輸人一截,那後面怎麼打?所以他們用這種方式來提振士氣。所以古代的這種戰舞,萬舞,大概也是這個味道,提振士氣。而且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它是訓練搏擊的技巧,因為那一些舞步,其實它也有一些防禦的攻擊的知識在裡面,所以他把它編成舞蹈,也有這樣的功能。這個是萬舞,也有一支從萬舞的萬派生而來。

  當然還有另外一支是從任姓派生而來的。它的起源是孟子的弟子萬章,萬章原本是姓任,他全名叫做任萬,所以萬原本是他的名,字子章,後來在文獻裡面就稱他叫萬章、萬章,萬子章、萬子章,後來就因此有了萬姓,又從這邊派生而來。我們現在看到《孟子》這本書,其實有一部分是孟子自己編撰,有一部分是萬章編撰,所以也是《孟子》這本書編撰的重要編撰者。

  我們看到堂號,萬姓的堂號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叫做隰西堂,第一個字不念作ㄕ,念作ㄒㄧˊ,草蓆的蓆那個讀音。隰西堂的典故,是跟明朝末年萬壽祺這位人物有關。在明朝末年,滿清入關之後明朝滅亡了,可是萬壽祺卻仍心向明朝,所以他平常就穿著儒士的衣服,戴著和尚的帽子,往來於吳楚之間,所以被稱之為萬道人,他的書房就叫做隰西堂。也因為有這樣的一個關聯,所以後來萬壽祺的子孫,就以他的書房名隰西做為堂號。請各位幫我改一下,萬壽祺的祺應該是礻字邊,所以第一行的最後面有一個萬壽棋的那個棋,是木字邊的棋,那個是錯字,請幫我改一下。

  我們看到歷史名人,除了萬壽祺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之外,還有另外萬彧,這一位也值得跟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彧字是比較特別,它念作ㄩˋ,玉佩的玉那個讀音。萬彧是三國時代東吳地區的人物,萬彧跟當時東吳的國主孫和之子孫皓,有很深的情誼,所以後來,在永安七年孫休病危的時候,孫休稱為東吳的皇帝,要安排接班,所以安排接班的時候,孫休就指定濮陽興還有張布兩個人來輔佐太子。可是濮陽興對於要不要繼續讓太子繼位猶豫不決,這個時候,萬彧就藉濮陽興猶豫不決的時候,向他鄭重推薦孫皓,因為他跟孫皓有私交,而且孫皓又是孫權的子孫,所以也有這個繼承的身分,藉此之機就把孫皓推上了寶座,所以孫皓即位之後當然就感恩萬彧,所以就讓萬彧當右丞相,跟左丞相陸凱兩個人一起輔佐孫皓。不過孫皓這個人,他的脾氣是很不穩定的,他生性多疑之外,又容易暴怒,所以幾件事情就讓萬彧跟孫皓有了嫌隙,所以到最後就惹來殺身之禍。孫皓原本他性格就不穩定,又喜歡到處去田獵,去遊獵,所以導致國內政情就不太穩定了,所以萬彧就趁著孫皓他去遊獵未歸的時候,就策謀要廢掉孫皓,改立其他人當國君,可是這個事情沒有布置妥當,事情就洩密出去了。所以孫皓回來之後,就把萬彧,還有另外一個策謀的主謀一起找來,找來之後,就在酒裡面下毒。可是在酒裡面下毒的,真正去放毒的人也知道,這兩個人其實是為了國家好,因為孫皓這個人是太有問題了,所以後來在放毒的時候,萬彧下的毒量沒有那麼多,所以後來他中了毒,可是沒有立刻身亡,所以就逃過一命。另外一位主謀事先服了解藥,所以也沒事。所以兩個人,雖然說孫皓對他們已經有所戒心了,準備要殺他們,在當時躲過一劫。可是萬彧回家之後也發現,你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因為不出幾日,孫皓就會知道自己喝酒中毒而未死,一樣躲不過這個死劫,所以他為了不要牽連他的家人,所以最後還是自己自殺,所以走向滅亡之途。其實他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好好的評估,因為他跟孫皓有私交,他當然也知道孫皓的脾氣是很有問題的。身為一國的國主,必須要性情很穩定,如果是有疑心病,或者是脾氣陰晴不定,那糟糕了,伴君如伴虎,大家在他身旁,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得罪這位皇帝。所以當時他一開始就是私心,認為藉由孫皓的登基,我可以得到政治上的利益,可是就沒有顧慮到孫皓這個人到底適不適任,到最後他種下了這個禍因,也嘗到了這個惡果,也是令人不勝唏噓。

  這邊我再跟大家藉這個機會談一下,萬彧他當時擔任右丞相,有沒有?我們看到第三頁,還有另外一位左丞相陸凱,有右丞相,有左丞相。來,我請教大家,右丞相比較高還是左丞相比較高?雖然說都是丞相,可是有分左右,在傳統的話,是右比較高還是左比較高?雖然說歷朝歷代有的時候它會顛倒,不過大部分的朝代,或者是在習慣上面,還是有一個比較常被遵循,所以是右比較尊還是左比較尊?猜猜看,右,右嗎?大部分事實上是左比較高,因為虛左以待,有的時候它會顛倒。所以你看我們一般我們在寺裡面,各位有沒有看到佛像?佛像,當然如果是三尊佛像的時候,中間那一尊是最崇高的,再來呢?當然,如果是以大家看佛像的角度來看的話,再來是哪一邊?是各位的右邊,事實上如果是以佛像的位置來看的話,中間最尊,那接下來是左邊,所以大家反過來看是右邊,事實上以我的角度來看是左邊,然後再來呢?是右邊。如果是五尊的話呢?中間,然後左邊,然後右邊,再來呢?再來是在更左邊的那一位,然後再來是最右邊,所以他是左右,左為尊右為卑。好,OK,這是一個原則,但是有的時候它會顛倒。

  我們再看到另外一位萬姓的名人,萬斯大,萬斯大是清朝一位很有名的經學家,他的弟弟萬斯同,他們兩個人都是尊奉黃宗羲為老師,都是黃宗羲的高足弟子。萬斯大、萬斯同兩兄弟,在經學上都有很高的造詣跟成就,尤其萬斯大在《春秋》,在《三禮》,都是非常的精深。他自己為人也是算很四海的,我們台灣的話叫做很四海,很四海就是廣結善緣,各路英雄好漢他都能夠結交,所以也算是人緣很好。他自己在經學上的鑽研更不在話下,所以現在我們在研究理學,研究春秋,免不了都要借鏡萬斯大的成果。後來他在浙東這一帶也成為學派的領袖,所以影響當地,也影響後世很深遠。這一位就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一下,萬斯大、萬斯同兩兄弟。

  我們看到一百六十三,這個姓氏真的很少,這個也是我準備這一次的課程才發現,哦,原來還有支這個姓氏,這個是我出乎意料之外的一個姓氏。支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未入前百大。相傳它的源頭是來自於堯舜時代有一位支父,他的全名叫做子州支父,是傳說中的一位隱士。所以當時這位支父以隱士為身分,可是他的一些事蹟,也透過一些文獻的記錄,也就被留傳下來。支父因為他的字是有支字,所以支父的子孫就以他的字為姓氏。

  還有另外一個來源是從媯姓派生而來。夏王朝的時候有大夫郭支,郭支,還有另外一位叫郭哀,這兩個人都是當年為大禹駕馬車的人。大禹當年不是治水很奔波嗎?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不入,所以在奔波的過程裡面,駕馭馬車的就是郭支跟郭哀這兩位。所以後來大禹接受禪讓,成為天下共主之後,郭支跟郭哀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陪著他奔波那麼久,所以也得到了一些爵位,所以後來,郭支跟郭哀也有子孫爵位往下派衍,所以郭支的子孫裡面,有一支就以他的名支做為姓氏,也就派生而來。

  還有第三個起源,是周代的王公貴族有一些後代,因為他的身分就是支子,什麼叫做支子?先前我們跟大家講過有嫡有庶,嫡就是正妻大老婆生的叫做嫡,其他的妾,如夫人所生的就叫做庶,庶裡面它其實還有再細分,妾所生的還有妾子,還有支子,妾子就是妾所生的長子叫做妾子,妾所生的非長子就叫做支子,所以同樣都是庶,都是庶子裡面它還是有分高低。當然有一些支子,雖然說他在家族裡面身分比較低,因為是庶子裡面的層次又更低,可是有一些人得到了父親的喜愛,也有機會得到封爵。所以這些支子後來就以支為姓氏。這個也是在文獻裡面有一些記錄,當然還有一些是從少數民族轉譯而來的,因為在西漢的時候,中亞一帶有一個月支國,這個比較特殊,它不念ㄩㄝˋ,它念作ㄖㄡˋ,月支國有人就留在中原定居,為什麼?因為當時絲綢之路,所以從長安一路到西域,通過西域,後來跟西方的羅馬帝國有了貿易的往來,中亞各國也因為經商的關係,來往於羅馬帝國跟漢朝,所以有一部分的人也在中原定居下來,所以後來就以月支國的支做為姓氏,這個也是有的。所以支姓的來源也算是蠻龐雜的。

  我們看到歷史人物,有一位支雪堂。這位支雪堂的法名叫做清含澈,很特別。因為現在我們佛教的法號法名,一般都是兩個字居多,在早期的時候,三個字的也蠻常見的,所以他的法名清含澈。他俗家的姓名叫做支雪堂,支雪堂因為他剃度出家之後,因為他自己本身很有天賦,再加上他的書法、詩文都非常有造詣,所以後來他也主持了龍藏寺幾十年的時間,因為他自己喜好書法,所以就力求當代書法的一些名帖,然後把它做成了拓碑,做成了碑帖,修了很多的碑在他的龍藏寺裡面,所以有一些詩文流傳於後世,尤其他的碑帖也是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的文獻,給後世可以來學習跟臨摹。

  我們再往下看到第一百六十四個姓氏,柯姓。我們來看到柯姓的歷史,柯姓在中國大陸未入百大,在台灣人口就很多,排到第四十六。它的起源我們來看一下,周朝時候吳國有公子名字叫做柯盧。盧另外一個版本是寫成虜,音很近,所以有不同的版本寫法。後代就以他的名字為姓氏,這是一個來源。另外一個來源是說,柯姓是從姜太公的後代轉變而來的,所以它的起源又有源自於姜姓的派生。這個薑就不好意思,請幫我改一下,繁簡字在轉換的時候,有一點沒有校稿,沒有校清楚。所以有一支它是起源於姜子牙的後代。

  還有另外一支。中間這一段文字敘述比較長,我們簡單來看,就是從地名而來,就是在當時有一個地名叫做柯,所以後來齊國佔領了柯這個地方之後,又把柯這個地方封給了齊襄公自己的兒子。齊國的國姓它就是姓姜,所以它就是從姜姓派生,是從地名轉變而來的。同樣是地名轉變而來的,除了齊國之外,還有個是鄭國,鄭國有一個地名叫柯陵,所以這個地方的居民也以柯做為姓氏。這個也是另外一個來源。

  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是從職業而來。我們看到倒數第三行。它是春秋時代的一種職業工匠,叫做柯工,柯工就是伐木工人。柯這個字為什麼跟伐木有關?因為斧頭除了前面它那個斧頭的材質是金屬做成之外,它還要有一個柄,柯其實就是斧頭的柄,所以柯後來就由斧柄延伸為代指斧頭,後來又把它擴大為伐木的工人,所以是從字義上面不斷的派生。所以柯就變成了一個姓氏的來源,從職業轉變而來。

  遷徙分布的部分就請大家參看一下,我們看到堂號。堂號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叫做異鵲堂。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地方父母官叫做柯述,柯述曾經在淮州擔任過知府,他先前在漳州擔任地方官的時候,漳州有一年發生了荒年,柯述就千方百計去找資源,開倉賑濟,讓這些災民能夠得到溫飽,所以他也屢屢到災區親自去巡視,去問候災民。很奇怪,當時他在巡視災區的時候,就有兩隻鵲鳥在屋梁上面築巢,就是他在巡視災區暫住的那個地方,屋梁上就築了巢。然後他去招待所,然後到災區去勘災,兩隻鵲鳥就是緊緊跟著他行動。而且他完成勘災的任務,回到他漳州的寓邸,他寓所的時候,這兩隻鳥也跟著他飛了幾十里路。後來大家都說,這兩隻鳥就是被柯述體恤百姓的這種作為所感召,也有人說是上天派這兩隻鳥來護駕,總而言之,因為他體恤百姓的作風,廣受當地百姓的愛戴。所以後來柯述的子孫就以這個為典故,立堂號叫做異鵲堂。

  我們看到古代很多發生饑荒水患,大家沒有糧吃的時候,往往都會開倉賑災。你看古典小說或者是古裝連續劇,他演開倉賑災的時候,不是要煮東西煮食物給大家吃嗎?你有沒有發現他們都吃什麼?不是吃包子、饅頭,因為包子、饅頭要花時間做,救人如薪火,哪有辦法去擀麵,發酵,做包子、饅頭?不是吃包子、饅頭,白飯?不是飯,是吃粥。為什麼吃粥?為什麼吃粥?我有一個說法,這個是書裡面寫的,提供給大家。飯很乾,尤其如果是饑荒的,肚子很餓,所以大家就會有東西吃的時候,大概就是五口併做三口,狼吞虎嚥,如果你吃白飯,很容易怎麼樣?因為乾,容易噎到嗆到,容易發生一些危險,所以吃粥,因為它有水分,比較好消化。這也是另外一個角度。所以吃粥,是當時開倉賑災的時候一種糧食的製作方式,你經常都會說要放粥,可是放粥給災民吃,他們還要求要筷子插著不倒,這又是什麼要求?就是有一些不肖官員,他在開倉賑災的時候,米糧他自己會私藏,他不是煮稀飯煮粥嗎?他就煮得湯湯水水很多,那個飯就沒多少,所以就很稀,所以他們就要求說要煮粥,要能夠插筷子不會倒下來,表示說那個粥的量是夠的。同學懂了吧?插筷子因為它有黏著,它不會倒下來,如果那個飯太少,湯湯水水多,根本插不住,所以用這個來檢視說到底粥煮的狀況,是不是符合大家能夠止飢,能夠填飽肚子。好,來我們再看到柯姓的歷史名人,我們介紹一位柯九思。柯九思大家對他是很陌生,他是一位算是書法家,也算是一位文學家,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位古董鑑定家,柯九思因為從小就愛好書畫,所以他自己也寫書法,也畫畫,因為他自己有創作,所以他會比較有敏感度,來判別這個書畫的真偽,所以能不能夠自己創作,在於判別作品的真偽,就是一個很關鍵的能力。

  當然這位柯九思,他就是主要專心在書畫上面,而且他書畫,他自己本身繪畫就以神似著稱。什麼叫做神似?我們先前有講到有所謂的南北宗,繪畫有所謂的南北宗,南宗比較寫意,比較講求意境;北宗比較屬於工筆,所以講求細膩,要把形象畫得非常的清晰深刻。所以柯九思就是比較屬於北宗這一派的畫風,所以畫竹、畫人物,都是畫得非常的細膩,當然,畫細膩的這種畫品要花的時間很長,所以當然價格也就很高。當然南方這種寫意的潑墨的,以意境取勝的,感覺好像比較容易。大家有沒有看過,我們台灣有一位潑墨山水畫大師張大千,他已經往生不在世,可是他的作品非常的有價值。我曾經看過一個影片是張大千在作畫,他就是用大支的毛筆蘸了墨,蘸飽了墨,然後就拿到宣紙上面,就拿起來,你就看到他那個墨汁一直滴,滴滴滴,他也不在意,他就滴下去之後,就隨筆這樣畫,甚至於還把剩下來的墨汁整個潑上去,然後就趕快畫畫畫畫畫,然後就一幅山水畫,然後就題名落款,就完成了。所以感覺好像潑墨畫跟工筆畫比起來,花的時間短。你覺得潑墨畫的價格會比工筆畫低嗎?也沒有,因為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所以有人喜歡工筆,有人喜歡意境取勝,也就不能夠用這個來做價格的判斷。所以柯九思也算是很有名的書畫家、鑑定家,讓大家了解一下。

  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這個姓氏很特別,我知道有這個姓氏,所以這個在我意料之中,這個姓氏的讀音,大家可能特別的要去記一下,它念作昝ㄗㄢˇ,而且是不捲舌,念作ㄗㄢˇ,我認得這個姓氏是一本書,作者就是姓這個昝姓。所以我在準備《百家姓》課程之前,我就知道有這個昝姓,而且是很少見的這個姓氏。昝姓是從咎姓演變而來,很特別。我們看到歷史這一段落的第一行。咎跟昝差別處就在下面這個偏旁,一個作口,一個作曰,所以它就是咎姓中間這個口加上一筆。咎這個字它在古代是有災禍的意思,是不吉利的象徵。所以咎姓,他用這個姓感覺好像不太吉利,所以就乾脆在下面那個口旁加上一筆,就變成了昝姓,所以就是從咎姓派生而來。這個是很有趣的一個變化。當然少數民族裡面,也有一些改姓為昝姓的,這個也是有的。

  我們看到堂號,堂號有一個明敏堂,篤義堂,算是比較特殊的堂號。起源於五代時候有一位昝居潤,昝居潤擅長於書記業務。所以在後唐明宗的時候,昝居潤在樞密院擔任文書小吏,辦事非常的謹慎,待人也非常的謙和,後來到了後周,他就慢慢的在官場上有一些晉升,後來就累官到檢校太傅,到了宋初的時候被任命為檢校太尉,所以在官場上也算是飛黃騰達。後世子孫就紀念昝居潤,因為他是文書官吏出身,文書官吏就是要很細心,很敏捷,所以他待人又非常的篤實謹慎,就以明敏跟篤義為堂號,來紀念這位祖先。

  除了昝居潤之外,歷史名人我們再介紹兩位。第一位叫做昝殷。昝殷是很有名的一位婦科大夫,唐朝時候的名醫。在古代,一般醫生大概各個門科他都會精通,這一位昝殷也是如此,但是他專長在於婦科,所以他把婦科的一些臨床的經驗,把它匯編成了書籍,叫做《經效產寶》,所以是婦科的專科。婦科當然包括了婦女本身的婦科疾病,當然還有生產也算是婦科,在這個領域裡面算是比較大一點的,在後世影響力也很大。而且除了婦科之外,他對於養生食療也有心得,所以也有書籍流傳於後世。

  我們看到第二位昝茹穎。昝茹穎,為什麼要特別提到他?因為他是一位書畫家,這位書畫家在當時就已經非常有名,他畫的松竹菊石磅礴有致,當時大家就是人相爭購,所以在家鄉,這個昝茹穎就很得大家的讚賞,而且他的繪畫流傳也很廣,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收藏,專門畫松竹菊石,這個也算是他的一個專門。我們在介紹這麼多的姓氏以來,也陸陸續續提到一些書畫家,這些書畫家他們都有他自己最擅長的,尤其畫家,有些人擅長畫竹,有些人擅長畫松,就以一種做為他的特徵,所以提到某一種品類的時候,我們大概就會聯想到,這個是畫竹的名家,畫松的名家。像昝茹穎這幾個項目都是能手,也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位書畫家,藉這個機會讓大家認識他。

  下面第一百六十六個姓氏管。管這個姓氏,就跟剛剛我們前面所講到的三監,管叔、蔡叔、霍叔,就有關聯了。這個管姓出自於姬姓,是周文王的第三個兒子管叔鮮,是周武王的弟弟,所以先前我們講到三監,後來管叔、蔡叔、霍叔就勾結武庚叛亂,被敉平之後,因為管叔跟蔡叔,他們兩個涉入的情節比較重大,所以後來這兩兄弟都被殺,霍叔就是被貶為庶人,所以他沒有被殺,因為管叔畢竟他也是周王室的親戚,所以就誅殺了罪魁禍首,還是保留了管國的國域,讓他的兒子來繼承,後來管國的子孫就以管為姓。

  還有另外一支來源,是從春秋時代齊國的管夷吾的後代而來。管夷吾就是很熟悉的管仲,他的另外一個稱號,管仲幫助齊桓公站穩了齊國的基業之外,還標榜尊王攘夷,號召天下,成為春秋五霸的首霸,所以管仲的後代也以管姓再發揚,所以在山東這一帶管姓也算是大姓。

  再來堂號,有一個堂號匡世堂,也是以管仲為典故而立號的,因為管仲在當時幫助齊桓公尊王攘夷,所以孔夫子稱他能夠幫助齊桓公一匡天下。這個匡就是匡正的意思,匡正天下就是,原本已經紊亂的已經失了分際的天下,經過他還有齊桓公的整頓之後,能夠匡正起來,能夠回復正軌,所以匡有匡正的意思。所以後來子孫就以孔子的讚譽,以它為典故立堂號為匡世堂。

  管仲的事蹟大家都比較熟悉,所以我在歷史人物就沒有安排,我們介紹另外一位管姓的歷史名人,叫做管寧。管寧最著名的事情就是他跟他的好朋友華歆,華歆跟管寧他們以前一起讀書,是好朋友,可是管寧跟華歆讀書的時候,華歆就經常被干擾,有分心,怎麼說?他們一起在讀書的時候,兩個人為了一起節省開支,所以就在讀書的地方開闢了菜圃,然後種種菜,就在開闢菜圃的時候,就挖到了一塊金子,管寧就把它當作是一般的土塊,根本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還是繼續揮鋤整地。可是華歆就不一樣了,他看到地上晶晶亮亮的,什麼東西?就很好奇,就把它拿起來看一看,金子,看到這個管寧好像不為所動,他就把那個金子又一扔,繼續揮鋤整地。可是就從這個動作,可以看出兩個人境界的高下,起心動念都沒有,這個境界當然是最高的。當然華歆看到了金子,這個是一般人之常情,好奇,拿來看一看,可是他沒有把它佔為己有,所以他又比那種佔為己有的人的層次又高一些。可是他跟管寧比起來,那當然就遜色了一截。除了這個之外,兩個人讀書的時候,有坐著馬車的人、穿著漂亮衣服的人,經過他們讀書的地方,管寧就很專心著在讀書,連頭都沒抬起來;可是華歆就不一樣,經常受到這一些來來往往的人車干擾,所以有的時候甚至於還會放下書本,走出去看一看,去看看熱鬧。所以後來管寧生氣了,他就把他們一起讀書坐的席子,用刀子把它割開,割開之後就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以後你坐那邊,我坐這邊,所以後來管寧割席,割開這個席子,就變成了一句典故,就是絕交的典故。管寧後來,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天下大亂,他就跟邴原王烈等人一起到遼東去避亂,所以他原本年輕的時候跟華歆跟邴原都是朋友,後來絕交之後就各自分道揚鑣,所以後來去避亂遼東的時候,就只有管寧跟邴原,還有其他人,華歆就沒有在一起。所以到遼東去避難,當時東漢末年的遼東,就是現在的遼寧省那一帶,其實是中原文化比較沒有深入的地方,所以那邊有一些少數民族,當然也有一些從山東半島到遼東去避難的一些漢人,所以那邊就等於說遠離了戰場,所以很多人在那邊避難。管寧去了以後,看到這麼多避難的人,老老少少,所以在當地也就糾集了一些想要讀書的人,就在那邊教書,講一些禮義的事情,做一些教化的工作。所以當時雖然說是避難,不過在遼東那樣的環境,遠離災禍,而且大家自食其力,又有管寧先生來教大家讀書,所以大家在那邊安頓生息,幾年的時間也都很和平,也都過得很好,隱隱約約有陶淵明的那種桃花源的境界。到了後來,中原慢慢平定了,遼東原本避禍的人,也都紛紛回到家鄉去,管寧他也就不打算離開,所以後來曹魏站穩了北方,後來就篡漢建立了王朝之後,幾次都徵召管寧,他都沒有答應,所以繼續留在當地,繼續教化百姓。所以當地人也很感念他,尤其管寧家鄉的人也很以他為榮,所以管寧的事蹟也就被流傳於後世。

  講到這個桃花源,這個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母題,這個母題是一個翻譯的名詞,母親的母,題目的題,這個母題,在中國後來的很多詩詞歌賦裡面,它都經常被拿來談,它就變成是一個典型的一個,怎麼講?西洋人叫做母題,它就變成一個主題。所以從陶淵明寫完《桃花源記》之後,陸陸續續從唐朝開始一直到現在,很多人在寫文章,寫詩詞歌賦,就會講到桃花源,可是這個桃花源,隨著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作者的認知的角度不同,它都有一些形象的轉變,這個很有趣。

  剛好我以前樹德科大的一位老同事,他指導一位學生,他是室內設計系的碩士生,可是他卻寫了一個很特別的題目,就是來分析桃花源這篇文章,還有後世以桃花源為母題的一些詩歌的空間,跟人文意象的交融。我說你不是室內設計系嗎?你怎麼會寫這個題目?老師有答應你嗎?老師說沒問題,所以老師還推薦我來幫忙指導他,我說好吧,既然你的老師都這麼說,那我一定幫到底,所以陸陸續續我們就談這個問題,很有趣,這個母題。後來的幾位很有名的文學家都有提到,它都有一點轉變,有一些轉變,所以像蘇東坡說桃花源,桃花源不是在什麼地方,他說只要你的心境是桃花源,處處都是桃花源,這個境界就不一樣,他就比陶淵明的桃花源的境界,又有一個層次的不同。所以他說,只要你心裡能夠想著桃花源,即便你住在鬧市,也是桃花源,即便你住在窮鄉僻壤,也是桃花源,所以很有趣。

  我們來看到另外一位管姓的歷史名人,管輅。這個管輅有另外一個讀音,有人把它念作管ㄌㄨˋ,我都習慣念管ㄎㄜˋ。管輅是三國時代一位很有名的算是命相家,所以這位命相家,在《三國演義》裡面,在一些典籍裡面,都有提到他神奇的事蹟,他能夠用占卜來預測,甚至於還可以來轉變一些事情,用一些法術來轉變事情。這個當然就有點像是我們民間所講的那種茅山道士,什麼五鬼搬運法。所以這位管輅,很多人都把他跟鬼谷子相提並論,說他們能夠有呼風喚雨扭轉乾坤的能力。當然這個是比較屬於民間的一些數術之流的說法,但是他占卜,還有一些易卦,這個算是在文獻裡面都有明確的記載。可是他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卻有這種通天的本領,如果這個我們把它當作通天本領的話,那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反差。所以有的時候我們看一個人,其實真的不能夠只看他的表面,要實際相處之後才能夠知道說,他真的有什麼樣的能力是我們可以跟他學習的。像管輅就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說他不過就是一個流浪漢,放蕩不羈的人,可是卻有這樣的能力。

  好,那再來另外一位管道昇,這一位是女性的書法家,還有畫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學家。大家對她就相對的陌生,元朝人,是宋末元初人。她的書法寫得很好,她本身就有書法的基底,後來又嫁給了書法名家趙孟頫。趙孟頫先前我們曾經介紹過,不僅書法寫得好,繪畫也佳,所以夫妻兩個人夫唱婦隨。而且管道昇後來我們看到她的字跡,她寫楷書真的就跟趙孟頫頗為相似,所以夫妻之間本來各自有各自的師承,可是變成夫妻之後,常年相處,互相的學習,所以變成說大家都會有一點互相影響。所以我覺得很多人說,管道昇的楷書寫的像趙孟頫,那為什麼我們不能說是趙孟頫受到了管道昇的影響,而寫的像她的字跡?這個就有一點點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有可能是相互的影響。這種夫妻相互影響的事情太多了,我們想大家可能家裡面的爸爸媽媽,大概也有很多這種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夫妻之間因為一起生活,所以相互影響的這個影響就會很大。

  好,時間也到了,我們就到這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