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38集

  秦始皇為什麼暴虐無道?同學,焚書坑儒,很多人大概都會講到這一條。我們先前曾經提到過焚書坑儒,但是如果他真的要焚書,他真的要坑儒,我有跟大家提過,根據我自己的理解,他如果真的要做這件事情,他一定貫徹到底,當然我們在後面,也就不會看到有所謂的儒家,在漢朝能夠獨尊儒術,也就不會有五經繼續傳衍於後世了,他其實目的就是要打擊儒家當時對於分封諫言的執著。這個我們先前有討論過。所以有一部分的殺戮,當然也是針對儒家,可是很多受牽連的,其實都是所謂的方術之士,這個部分可能我們要再釐清一下。

  還有嗎?我們提到秦始皇暴虐無道,還有沒有什麼罪名?築長城。各位有沒有去過八達嶺長城?北京的八達嶺長城,沒有去過。有看過一些影片視頻,有吧?好漂亮,磚頭,連綿山峰,好壯觀,可是那個是什麼朝代築起來的長城?那個是明朝。秦始皇那個朝代所接的長城,大部分早就已經不見了,因為當時他們是用土磚、泥磚去做的,所以它沒有辦法像明朝的磚頭一樣,抵擋得了風沙的侵蝕,大部分都不見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有一部分是殘段,可是那個都是很短的、很殘破的,當然那個樣貌跟明朝的長城比起來,那當然是遜色很多。可是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即便是這樣,當時秦朝的長城是秦始皇築的嗎?我剛剛用的動詞叫做接的。因為當時戰國七雄北方有三個國家,在東北的就是燕國,在現在的山西北部的是趙國,在陝西北部的是秦國,其實它三個國家北方都有長城做為屏障。為什麼要屏障?屏障北方的游牧名族,也就是後來漢朝時候的匈奴南下騷擾邊境。他一統中原之後,他為了要繼續讓長城在北方發揮作用,他把原來三個國家本來就有的長城把它接起來,他用了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完成這個工作,而且還真的是有發揮屏阻游牧民族南侵的效用,它是國防重要軍事的一個屏障。所以如果把這個也算在他頭上,我就真的為他有點叫屈了,他是接起來而已。而且其實各個國家在彼此的國境之間,它原來也有築長城,可是現在是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如果各地方的長城在國內的部分,你如果還繼續保留,那可能就會造成一些地方上勢力的盤踞,所以後來他做了另外一個工作,就是把國內的,在大一統帝國之後,國內的這些長城,都把它拆除掉,保留了北方的那一道長城,來防阻游牧民族南侵。這個不能夠算是他暴虐無道的形式了吧?

  好,還有沒有?蓋墳墓對不對?我問大家,哪一個朝代的皇帝沒有蓋墳墓?只有一位沒有蓋墳墓,末代皇帝溥儀,因為他來不及蓋清朝就滅亡了。如果說蓋墳墓也算是他暴虐無道的行跡,那唐太宗也蓋墳墓,康熙皇帝也蓋墳墓,哪一個皇帝沒蓋墳墓?你會說,老師,它規模不一樣,有大有小。對,的確是,你說像秦始皇那樣子超大規模的墳墓,也不是只有他而已,歷朝歷代也有一些皇帝,他的墳墓規格也是非常的隆重,為什麼我們不講他,偏偏就講秦始皇?

  為什麼秦始皇會讓大家留下這種暴虐無道的印象?我個人覺得,跟漢朝的獨尊儒術有很大的關係。怎麼說?很簡單,當年你秦始皇對我們儒家的學者如何如何,焚我們的書,殺我們的人,現在我在漢朝有了發言權,這個仇我得報一報。所以在很大的情況之下,我個人覺得在漢朝的儒生,他去擴大渲染了這個事情,應該也是有這個成分在的。當然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就能夠交代得過去。

  如果我們從這幾個面向來看,好像有些事情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壞、那麼嚴重。我講他功的部分,像這個制度的建立就很重要,像文字的統一,重不重要?重要,先前我們曾經講過,中國地大物博,南腔北調,你不要說南腔北調,有的時候那個山,翻一座山,隔壁那個村跟我們山這一頭講的就不太一樣,你講閩南話,我講客家話,大家雞同鴨講,那怎麼辦?沒關係,你聽不懂,至少我們字是可以互相認得的,在言語沒有辦法溝通的時候,我們藉助文字是可以溝通的,所以統一文字很重要。

  車同軌,書同文重不重要?車同軌就是那個車軸,兩個輪子那個車軸的寬度。本來戰國七雄,每一個國家它那個規格都不太一樣,可是為了要因應一個大一統的帝國,那我必須要統一那個車軌,讓那個車子不必到什麼地方的時候就要換車,調整車軸,那樣子才能擴大交通的便利,所以它必須要統一。你會說老師,那個很重要嗎?那就車子,就車軸,你走那個車軸,我走這個寬度,有什麼差別?不是這樣。各位有沒有看過爛泥巴地,如果我們車子開過去之後,那個爛泥巴地,地上就會留下兩道深深的痕跡,那個叫做車轍,重蹈覆轍的那個轍。因為它當時那個土地都是會留下車轍,如果你車軸的寬度不一樣,很容易會造成什麼?翻車。因為如果車軸寬度是一樣的,我車輪開過去的時候,我就是可以陷在那個車轍裡面來行駛,它可以保持那個車軸的穩定,尤其在高速,在奔馳的時候,它不會搖晃,就不會造成車軸斷裂車輪斷裂的問題,才不會發生事故。所以車軸的這個寬度很重要。

  再來,統一度量衡更是如此。你的一斤跟我講的一斤是不一樣的,那慘了,那怎麼做生意?所以他一定要統一一個標準。像這些在教科書上面其實都有提到,不過在以前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就是背過去而已,會考,就背一背。可是後來我們才知道說,原來這些都是關乎著民生經濟,關乎一個國家有沒有效率來統治每個地方。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政策的制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真的就從秦帝國開始,中國就進入到了大一統。所以如果我自己來給秦始皇下個考評,我覺得他是功大於過,但是不至於大到多大的程度,但是兩相來扣除,還是功多一點點。好,這是我的觀察。

  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高姓的歷史人物,還有另外第二位高適。高適他跟岑參兩位,先前我們曾經也略略的介紹過,他們都是唐朝邊塞派的健將。當時的邊塞派是很特殊的一種詩風,因為只有在唐朝國力如此的雄厚,能夠開拓邊境,這些詩人們才能夠隨著部隊,到西域去看到異國的風情。他們也記錄了戍守邊疆將士們的心境。總而言之,都能夠體現出當時盛唐時期,那種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一種時代精神。所以我們讀邊塞詩,就不自覺的,整個人的精神都抖擻起來,感覺好像是欣欣向榮,充滿希望。所以邊塞派的詩歌,的確讓人有這種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這種基調。

  好,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第三位高俅。高俅大家對他也不算是很熟悉。我自己本身也本來對他不熟悉,是因為一款遊戲。以前年輕的時候,我有跟大家分享過,以前國中的時候,就喜歡玩三國志系列的電腦遊戲。後來在日本的電腦遊戲廠商,他又出了另外一款遊戲,我也很喜歡玩,叫做《水滸傳》。《水滸傳》也把它變成一種遊戲,一方面我們可以了解宋朝的山江地域,也可以去了解《水滸傳》的這些英雄好漢。這裡面我就第一次比較深入的去了解高俅,因為在遊戲裡面有這個角色,而這個角色在《水滸傳》的書裡面,他是一個奸臣的角色。事實上我也是因為這樣,去找了一些資料來看,才發現他也真的是有夠壞,也算是奸臣很典型的形象。他怎麼個壞法?他對宋徽宗百般討好。宋徽宗先前我們跟大家報告過,他其實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可是他不是個好皇帝,他就是希望能夠在藝術上面有所發展,所以他就派人到地方去蒐集名畫,什麼書帖,古董。高俅也算是他的一個爪牙,到地方上去敲詐勒索,去搜刮這些財物。另外一位先前我們也跟大家報告過,是誰?就是媼相。不是有個公相,有個媼相?誰,還記得嗎?對,他也是在地方上去搜刮。他們就得到了宋徽宗的寵信,後來也就藉著這個機會,慢慢的步入政壇。

  而且高俅這個人也算是會舞槍弄棒,他也有一點武功的基礎,也算是允文允武了。在一個機緣之下,宋徽宗就任命他為太尉。太尉是掌管全國的軍事武裝。如果以我們現在的職官系統來講,就等同是國防部部長,是非常有實權的一個位置。後來宋徽宗被擄走了,宋欽宗即位。宋欽宗即位的時候,適巧高俅那個時候剛好往生,往生的時候按照慣例,因為他是國之重臣,皇帝應該為他舉哀,可是太學博士李若水上書說,高俅這個人敗壞國家風紀,導致金人長驅直入,宋徽宗因此而遇難,他應該要跟童貫相等。童貫就是剛剛我們提到的那個媼相,公相就是蔡京,兩個人也算是狼狽為奸。童貫後來也被宋欽宗滿門給抄沒了。後來高俅也在李若水上書之下,也被剝奪了官職,當然也免不了被抄家,被論處。一代的奸相,一代的奸臣,到最後也是以悲劇收場。你看他這麼兜了一圈,在他人生最精華的時刻,雖然說也嘗盡了權力的滋味,榮華富貴也享受一番,可是到最後留給後人的是什麼?是千秋萬代的罵名。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人生的意義跟價值何在?

  經常長輩都跟我們說,我們一定要當好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其實為的不是什麼,為的就是自己仰不愧天,俯不怍地,而且對自己的父母不會增加負擔,或者是留給父母親罵名,自己也能夠對得起後代的子孫。這個是我們人生最重要做人做事的原則。每每看到這些奸人奸臣的後果,總是不令人唏噓不已。

  好,我們看到第四位高士奇。高士奇這是我特別要跟大家來介紹的,因為高士奇是研究《左傳》的清朝很重要的學者,所以也算是小小的私心,剛好也藉這個機會,讓大家多認識一下研究《左傳》的名學大家。高士奇在《左傳》地理上面的考訂,他有很傑出的貢獻。而且他自己也有《左傳紀事本末》,所謂的《紀事本末》是什麼?它就是補足了編年體史書的不足。《左傳》它是一個編年體的史書,它是按照時代的先後來逐年逐月這樣記錄下來。好,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絕對不會是在一年之內發生,它有的時候是延綿好多年,有的時候,可能這個事情跟另外一個事情又有所關係。所以我們在讀《左傳》的時候,經常我們就是一年一年翻過去,就讀到後面的時候,前面的事情也忘記了。編年體的史書的缺點就是,它沒有辦法把一個事情的前因後果把它兜在一起,這個就是它的不足之處。這個紀事本末體就是以事情為主軸,把編年體史書各年各月相關的事情,把它挑出來合在一起,我們以事件做為單元。我們就可以把事情的前因後果,相關的事物人,都可以一次了解。這個是補足編年體史書不足之處。

  所以一般我們在學校教課,尤其像《左傳》,一般我們都是請同學們買《左傳》的書,還是要用原典,然後我們就一年一年翻。有的時候,學生會說,老師我這樣好辛苦,能不能用別的方式來做呈現?我說可以,你可以去讀《左傳紀事本末》。因為我們有一些比較重大的事件,古今我們所認定的重要事件,其實都相去不遠。所以有一些事件我都跟學生說,如果你覺得這樣好像會遺漏,或者是沒有辦法一氣呵成把它讀完,那你可以去讀高士奇的這本書。都可以在網路上看,你不必買實體的書也沒關係。好,這是高士奇,跟大家介紹。

  來,再來我們看到下面一個,一百五十四,夏這個姓氏。夏這個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排名第五十五,在台灣就比較少了,排到第九十六。夏姓是出自於姒姓,是大禹的後代。大禹是治水三過家門不入,歷時十三年才治水成功,後來成為舜的繼承人。剛剛也提到過了,夏的第一位開國的國君其實應該是夏啟,因為夏王朝是從夏啟開始算,因為前面的堯、舜、禹算是三代禪讓,所以它不是一個嚴格的朝代,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後來夏朝雖然被滅亡了,可是也有夏朝的國人以夏為自己的姓氏,傳衍於後代。這是最大宗的起源。還有另外一支是出自於媯姓。舜的後代我們都知道他姓媯,其中有一位叫做媯滿,他在西周初年的時候受封於陳。陳宣公的時候,宣公有一個兒子叫做少西,字子夏,子夏的孫子叫做徵舒,這位徵舒就是以子夏的夏為姓氏了。在《左傳》裡面有記錄到徵舒,所以《左傳》的作者就直接把他標明為夏徵舒,所以就以夏為姓氏。這個是從媯姓再派生出來的。

  談到這個徵舒,他為什麼要殺陳靈公自立為陳侯?原來是跟他的母親有關係。這個故事我每次在學校講《左傳》的時候我都會講,因為談到女性,真的很特殊。這位夏姬,夏就是這個夏,姬就是姓氏那個姬。談到夏姬,她就是一個很奇特的奇女子,非常的特別。夏姬是夏徵舒的媽媽,她的先生算往生得早,她因為長得很美,這個陳靈公就跟夏姬勾搭上了。這個大家都知道了,有一種不倫的這種戀情。不僅國君跟夏姬攪和在一起,連當時陳國的兩位卿,這個卿的身分是比大夫還要更高,也跟夏姬攪和在一起。這個就很精彩了。等於是夏姬這個女生,她跟國君、跟兩位卿都有不倫的關係。這有一回,他們君臣三個人就在朝堂裡面公然開玩笑,開什麼玩笑?就是他把夏姬的內衣穿在身上,穿在衣服裡面,就在朝堂上公然開玩笑。當然這個事情鬧得那麼大,陳國上上下下都知道,又能怎麼辦?一個是國君,兩個是卿,你能怎麼辦?大家都是搖頭,怎麼會搞得這麼烏煙瘴氣的?更離譜的是,這三個人有一天同時在夏姬家碰面,就是夏徵舒家碰面了,居然就開玩笑,一個卿就跟陳靈公說,靈公,你有沒有發現,那個夏徵舒跟你長得很像?懂這個意思吧?然後靈公說,是嗎?我看那個夏徵舒長得才跟你像。就是開夏徵舒的玩笑,認為是不曉得是誰的種。夏徵舒那時候也不是一個小孩子,他居然被這樣揶揄,而且是在他家,他會不知道他媽媽跟這三個人的關係嗎?是可忍孰不可忍,你說平常就算了,你還這樣公然的羞辱我,而且是在我家羞辱我,你讓我家的那些下人們看我的笑話,後來夏徵舒就發作了,在那天晚上陳靈公要離開的時候,他就躲在馬廄,就放箭,射死了陳靈公。為什麼陳靈公他的謚號叫靈?冥頑不靈。這兩個卿大夫看到苗頭不對就跑了,跑回家之後,夏徵舒就開始要發作,就把自己的同黨去串聯,準備要驅逐這兩個卿。這兩個卿後來受到了壓迫,就自己跑到了楚國去。後來這個事情就暫時告一段落。在《左傳》裡面是沒有寫說夏徵舒自己自立為陳侯,但是在別的典籍裡面有這麼記載,後來他就當了陳侯。

  當然這兩個卿跑到了楚國去,就跟楚王講,報告楚王,你看那個夏徵舒殺國君,然後自立為國君,把我們兩個人給趕出來,如何如何,你一定要主持公道。楚王就說,好,沒問題。他就去打陳國,就把夏徵舒給抓來,就殺了。好了,夏姬,當然楚王也知道她是絕世美女,本來把她接回來之後要自己娶的。這個時候另外一個人叫做申公巫臣,我寫一下好了,楚國的一位大夫,他的名字叫做巫臣,他就跟楚王說,報告楚王,不行,這個夏姬是不祥之女,你看她剋死了自己的老公,又跟陳國的國君、兩位卿搞七捻三,不好。楚王想一想,對,這樣也有損我的身分地位,那就算了。後來他就說,絕世美女,而且其他的大臣也有人跟楚王表態說,楚王,既然你不娶,那是不是。楚王就說,好,那就誰誰誰,那你就娶她吧。結果娶了夏姬的那個叫做連尹襄老,這個沒關係,這個聽過去就好了,後來娶了之後沒多久就出征,結果出征的時候,這個連尹襄老就死在戰場,夠不祥吧?他這個兒子叫做黑要,要去把他爸爸接回來,可是他爸爸的屍首被人扣住了。以前戰爭這種卑劣的行為很多,搜刮戰利品就算了,還有另外一個叫做擄屍勒索。就是你是有身分的人,你戰死殺場,看你的衣服就知道,你穿那個鎧甲,一看知道你是貴族,擄屍。因為打敗仗早就已經丟盔卸甲就跑了,誰還管得了收屍不收屍?所以戰勝的那一方就會清理戰場,能撿的有價的都是自己就收為己有,連屍首都不放過,擄屍。就跟家裡面就說,你那個誰誰誰的屍首在我手上,拿多少錢來換。所以戰爭在古代是發財的手段,真的是這樣,春秋時代是這樣的。所以他爸爸的屍首就被握住了,後來申公巫臣就說,根據他自己的管道,你爸爸的屍首現在在鄭國。夏姬是鄭國的一個國君的女兒,嫁到了陳國去,她姓姬,其實是鄭國的女兒,也算是貴族國君的女兒。然後他就說,那怎麼處理?鄭國的國君說,現在他的女兒已經流落江湖了,就是你讓夏姬親自來領,那你爸爸的屍首才能夠要得回去。當然黑要他就跟這個繼母講,繼母,現在人家也放風聲了,那就麻煩妳走一趟,妳回鄭國去,回妳娘家,把我父親的屍首給領回來。

  其實申公巫臣是在中間布局,他心裡面已經對夏姬很鍾愛,只是說當時楚王許配的時候,許配給了連尹襄老,他自己沒有,剛好連尹襄老又死在戰場了,他就中間去攪和,然後他又跟夏姬說,夏姬,夏姬,其實我很喜歡妳,而且妳現在無依無靠,妳回妳的娘家的母國又怎麼樣?不如這樣好了,妳就跟我,而且我現在在楚國也混不下去了,我準備要到晉國去發展,不如妳跟我遠走高飛,我們一起離開是非之地。夏姬一聽也有道理,所以她就答應了要替黑要去領他爸爸的屍首回來。可是那個是障眼法,因為這樣她才能夠離開楚國。所以她就領了通關的通行證到鄭國去。回到了鄭國之後,領了屍首,派人把屍首送回楚國。她自己就跟申公巫臣,就從鄭國直接跑到了晉國去。所以兜了一大圈,真正想要娶夏姬的人是誰?是他,是這傢伙,這傢伙弄盡了手段,就為了要娶到這個美麗的女子。後來兩個人就到了晉國去,就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所以這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在課堂上我就跟大家說,各位猜猜看,夏姬那個時候大概幾歲了?你想想看,夏徵舒他能夠射箭開弓射死陳靈公,你覺得他那個時候大概幾歲?至少幾歲才能夠幹這種事情?十一、二歲的娃兒應該沒辦法,至少十七、八吧?十五、六恐怕都還太小,十七、八歲,十七、八歲,假設他十八好了,他媽媽那個時候你猜猜看大概幾歲?至少一倍。而且按照《左傳》的講法,夏姬她第一任老公還不是夏徵舒的爸爸,她前面還剋死一個,後來又改嫁給夏徵舒的爸爸,所以加一倍差不多,所以她那個時候三十六歲。好,三十六歲,後來又在楚國,又兜了一、二年,所以她後來跟申公巫臣的時候,大概也是三十七、八歲了。三十七、八歲,以我們現在的生理年齡來看,其實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可是古人,三十七、八歲都可以當祖母,可是夏姬人人愛,所以你看這位夏姬真的是絕世美女。而且後來她跟申公巫臣到了晉國去之後也結婚了,也生了後代,這個後代也長得很漂亮。

  後續還有發展,就跟晉國的名大夫叔向有關。本來叔向是想要娶申公巫臣跟夏姬的這個女兒,長得很美,他本來想要娶,結果叔向的媽媽跟他說,你不要娶那種漂亮的,娶漂亮的不好,如何如何,就講了一堆。後來叔向說,好,媽媽講得好,我就不娶了。結果後來這個事情晉國的國君知道了,很好,郎才女貌,怎麼不娶了?結果這國君主婚,就排除眾議說,叔向,你就娶申公巫臣的女兒,那個美女你就娶回去。本來叔向很喜歡,聽他媽媽的建議說娶這個美女不好,現在國君做主了,不娶又不行,好,娶回來了,就生了一個兒子。據說他那個兒子生出來的時候,哭聲猶如豺狼一般。我是不知道豺狼怎麼哭,大概就是狼嚎。這個叔向的媽媽聽到孫兒哭,她聽到之後就說,豺狼之爭,慘了慘了,我們家族恐怕會毀在這個娃兒身上。果然,事情隔了幾十年之後,叔向家就是被這個兒子給弄垮的,整個滅族。那你說古人怎麼那麼厲害,光聽哭聲就知道?那當然,這個預言有準才寫下來,不準的就不寫了。所以不是只有夏姬奇女子她一個人,她還綿延到了另外一個家族,這個很有意思。在文獻裡面,記載女性的本來就不太豐富,尤其又是這麼特異的女性,真的很值得跟大家來介紹。

  好,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歷史名人夏圭。夏圭是一位很著名的畫家,他早年是畫人物,後來是畫山水畫,他的山水畫其實也是轉益多師,吸收很多前輩畫家的長處,慢慢的也形成自己的一個風格。他自己發明了一種皴法,這種皴法後來就被稱之為拖泥帶水皴。這個皴怎麼寫?我們看到夏圭的這一段的倒數第三行,皴左邊就是一個英俊的俊的偏旁,右邊一個皮。這個皴是讀成鄉村的村,不捲舌。皴是一種畫山水畫的,尤其是畫石頭,畫山的一種筆法。大概就是要把那個筆弄得比較,一般我們寫書法的時候,我們那個筆鋒要,大家都有寫過書法,筆鋒要聚集,皴是要把它岔開,一筆畫下去的時候,就可以畫出那個石頭、山,或者是樹幹那種粗糙的質感,那個叫做皴。他的皴法很特別,他用濃墨,又有一點水分,他又飽和了那一種墨汁,可是又能夠畫出粗糙的效果。所以是一個很特殊的一種手法。一般就把它稱之為拖泥帶水皴,這個也滿有趣的。他傳世的作品也蠻多幅的,也在後世的拍賣市場有很高的價格。我們就認識一下這位古人的山水畫家。

  再來另外一位夏原吉,這位大家也是比較陌生的,是明朝初年的重臣。夏原吉的字叫做維什麼?來,兩個吉拼在一起,這個字怎麼讀?念作ㄓㄜˊ,哲學的哲。很有趣,他的名跟字的關係,應該是從字形上面來做關聯。這個夏原吉後來也投靠朱元璋陣營,後來朱元璋就重用他,而且在朱元璋晚年的時候,就任命他為顧命大臣,在建文帝即位當皇帝的時候,夏原吉就幫助了建文帝,朝政上面有所輔佐。後來在靖難之後明成祖即位,一樣,他又很信賴夏原吉,一樣還是讓他在朝廷當差效力。大家都會覺得,他的立場好像有點搖擺。因為建文帝我們先前有講過,明惠帝事實上是後來因為他的叔父起兵,所以被迫他逃離京師,然後下落不明。如果當時夏原吉又受到建文帝的重用,明成祖應該是站在他的對立面,為什麼明成祖也重用夏原吉?所以有人就對夏原吉的立場搖擺不定,當然有一點非議。不過這個事情我們也沒有說要從單一的角度來看。如果你要從名節的角度來看,當然夏原吉的作風是有一點可以討論的空間。但是如果你以一個為國舉才,或者說你個人希望能夠貢獻你的心力,為國家,為人民來辦實事,誰當老闆對你來講不都一樣嗎?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叔叔取代了侄兒,可是我還是明朝的天下,他不捲入這個政爭,也算是他明哲保身的一種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也就沒有那麼的嚴肅,沒有那麼的嚴重。後來他也幫明成祖好好的治理國家,也讓國家走向巔峰。

  先前我們也曾經提到過所謂的貳臣,我們面對貳臣的時候的視角,觀看的這個角度其實可以更開闊一點,不要侷限於我只效忠一家一姓,那樣的格局,當然就會落入了傳統的那個評判,但是如果我們跳脫出來,為國為民辦事,其實何拘一家一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不必那麼嚴肅了。

  好,我們再往下看,一百五十五蔡這個姓氏。蔡這個姓氏在台灣算是大姓氏了,排名第九。在中國大陸相對來講就沒有那麼多,排到四十四。蔡姓的源頭有一支來自於姞姓,是黃帝的支裔,怎麼說?先前我們講到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的有十四位,這十四位裡面總共有十二個姓,也就是說有兩位是同一個姓。好,所以這邊排下來,是黃帝的子孫他所得到的十二個姓,這十二個姓裡面就有一個是姞姓。姞這個姓氏後來它又派生出了,後面我們看到第四行的,嚴、蔡、光、魯等等的姓氏。所以我們說蔡這個姓氏是從姞姓派生出來的,就是典故從這裡而來。

  另外一個源頭是出自於姬姓,就是黃帝的本來他自己就姓姬,所以是黃帝的直系後代所派生出來的。黃帝的後代周武王姬發在滅商之後,封父親姬昌的第五個兒子,也就是周武王自己的弟弟,叫做叔度,封在蔡國而建立這個蔡叔度。蔡叔度後來又跟管叔,跟殷商勢力的殘餘勾結,歷史上面稱之為武庚叛亂,就反對周王室。後來周公就被迫要去平叛,後來就生擒了蔡叔度之後,就予以放逐,讓他客死在他鄉。當然蔡叔的兒子因為人也很正直,也沒有參與他父親叛亂,後來周成王又重新把這個蔡叔的兒子,又再分封到蔡,繼續蔡國的國祚,所以史稱為蔡仲。後來蔡國也一直綿延到了春秋時代,到了春秋晚期才被楚國所滅。後來蔡國的子孫們就有人以國名為姓。

  管叔、蔡叔勾結武庚叛亂這個事情,當然也引發很多歷史學家的興趣,明明管叔、蔡叔你就是周王室的成員,而且是很親近的成員,可是你居然跟武庚,跟你對立的殷商的餘孽來勾結,很多人都想不透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因為我自己也教《尚書》,其實我個人的觀察,當然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當然知道,去跟自己的政敵勾結,這一定會有很大的問題,可是他們心裡面的怨恨,讓他失去了理智。那個怨恨是什麼?就是大家都是文王的兒子,為什麼是你周公成為輔佐成王的輔弼之臣?我們都是兄弟,而且如果論長幼,管叔、蔡叔還在你周公之上,你們要叫我哥哥。這論輩分,也輪不到你這個弟弟來當輔佐大臣,所以他們是對於這個兄弟周公的怨恨,導致他失去了理智。我個人覺得這個可能是更大的主因。

  所以有的時候,親情之間的,手足之間的那種傾軋或壓迫,比外人更殘酷。先前我也跟大家聊過,我們因為大家都是平凡的家庭,所以我們不覺得好像這句話有那麼嚴重,我都跟學生說,如果你是自古帝王之家,或者是王侯將相之家,或者是有錢人之家的子弟,你就會知道誰最可怕?兄弟最可怕。因為在分家產的時候,我如果把我的兄弟趕走一個,我就可以多分他那一份,不是嗎?我們都是平凡之家,所以不覺得這句話有什麼震撼人心的地方。可是我講這句話的時候,很多家裡面環境不錯的同學,他就會點頭如搗蒜,對,當年我阿公往生的時候,我爸爸叔叔伯伯們,他們是怎麼樣爭家產的,他們是怎麼樣爾虞我詐的,他們就會心有戚戚焉了。所以你看自己人鬥得才厲害,管叔、蔡叔就是因為這個氣他過不了,所以乾脆我跟敵人結合在一起,你看,後果也是悲劇收場。

  再來我們看到,遷徙分布就請大家參看。我們看到堂號,堂號有兩個堂號是比較跟一般以郡望為堂號的不太相同,有典故的,我們看到第一個九峰堂。九峰堂是宋朝的時候,一位理學家蔡仲默,他向朱熹學習,三十歲就放棄了科考,專攻於理學,蔡仲默後來隱居在九峰,後來我們在哲學史上、思想史上,就稱他為蔡九峰,所以他的後人就以九峰先生的九峰為典故,立九峰堂號。第二個龍亭堂,是時代更早一些,蔡倫的子孫,蔡倫因為造紙有很大的貢獻,受封為龍亭侯,所以蔡倫的子孫就以龍亭為堂號。大家會想蔡倫,蔡倫不是太監嗎?他怎麼會有子孫?當然他沒有直系的子孫,可是他兄弟的侄兒們,也以這位叔叔伯伯的榮耀為光榮,後來他們家的子孫也以此為堂號。

  我們來看到二十二頁,我們來看一下蔡倫。蔡倫的一些事蹟,我們這邊有比較完整的說明。先前我們也曾經提到了,其實紙張在漢代之前早就已經存在了,並不是真的由蔡倫第一個發明的,而是他給予改良,讓紙的品質提高,成本降低,有利於書籍的傳播,文化的傳播,後來我們就把這個發明權掛給了他,其實他是改良。蔡侯因為有這樣偉大的文化貢獻,剛剛我們提到了,他受封為侯。後來我們就把蔡倫他改良的紙張,把它稱為蔡侯紙。他自己因為也算是有了身分、有了地位,所以免不了在政治上面就有,我們不要講企圖了,在政治上就有所規畫。他在政治上有所規畫的時候,難免就會被人,怎麼講?網羅吧。有的時候不是你真的要去攪和,而是你被迫要被攪和,你不去惹事,事情自己會來惹你。後來就攪和在這個政治漩渦之中,就沒有辦法開脫。最後也因為權力鬥爭,最後自己自殺身亡。

  所以權力這回事,其實大家多多少少對它還是有一點遐想,有一點想像。只是每一個人遐想、想像的程度不一樣。有人棧戀權力,一直渴望著權力,得到了權力之後,就靠著這個權力作威作福,甚至於結黨營私,古往今來太多這種例子了。可是有些人對於權力,他知道這個我可以期待,但是自己接觸到權力之後才發現,原來它背後有這麼多不堪的東西,很多人了解了背後的真相之後,他就能夠很快的斷棄,能捨能斷。可是古往今來這樣的人有多少?我想屈指可數吧,真的能夠對於權力完全沒有嚮往的,真的不多。尤其有些人更是以退為進,這麼來講,以隱居,不想要跟權力沾上邊,做為一個自己的形象,希望能夠讓更有權勢的一方三催四請,邀請自己來幫忙,這個叫以退為進。

  後來我們有句成語叫做「終南捷徑」,有沒有聽過這句?終南就是終南山。在唐朝的時候國都在長安,所以在唐朝的時候,很多的隱士都在長安近郊的終南山隱居。可是那些很多隱居在終南山的人,是假隱士,他是透過我去當隱士,有人幫我在長安城裡面散播,那個某某在終南山隱士,他很有能力,如何如何,所以很多的權貴都競相到終南山去邀請他出山,在他的家裡面當幕僚,或者是在他的職官裡面當祕書屬員之類的。從此可以透過這條捷徑,比別人少奮鬥五年、十年,甚至於二十年,去接近權力核心。所以叫終南捷徑。這種人更不堪,打著隱居,事實上是為了要謀取權力。當然現在比較少有看到這樣的狀況,不過說實在的也是有。

  蔡倫到最後居然是這樣而結束他的一生,也算是很可惜。不過他所留下來造紙的工藝,卻為後世所崇仰。甚至於,我們看到倒數第三行,在西方有一位麥克.哈特有一本書,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他就排在第七位。而且美國的TIME時代雜誌,這個夠權威吧?把有史以來最佳的發明家,把他做一個蒐羅,蔡倫也是榜上有名。所以蔡倫的這個光輝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更是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好,第二位蔡琰。這位也是女性,所以一定要跟大家介紹一下。蔡琰的字叫做文姬,又叫做昭姬,所以一般我們在文學史上面,反而比較喜歡用她的字來稱呼她,蔡文姬。蔡文姬的遭遇其實也是蠻令人同情,她是東漢大文豪蔡邕的女兒。本來蔡文姬是嫁給了衛仲道,結果她先生往生之後,蔡文姬就回娘家,一般傳統就是這樣,因為是嫁到先生家,如果先生家覺得妳先生已經死了,丈夫死了,如果婆家沒有辦法接納妳,往往就是讓妳回娘家去了。回娘家之後,基本上就是斷絕了姻親的關係,妳要再改嫁或者是妳在娘家守寡,那就悉聽尊便了。蔡文姬回娘家之後,又剛好碰到匈奴南侵,被匈奴的左賢王擄走了,而且嫁給了匈奴,生了兩個兒子。經過了十二年之後,曹操統一北方,最後才以重金把蔡文姬給贖回來,又把她嫁給了董祀。蔡文姬一生的遭遇真的很坎坷,她也是沒有選擇的,第一任丈夫衛仲道,其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後來被左賢王給擄走,更是受迫於武力,受迫於暴力,那真的沒奈何;回來之後,曹操把她贖回來,由他來做主另外許配董祀,有沒有問過蔡文姬願不願意?我想應該沒有,所以蔡文姬真的是很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的形象,就是命運都是受人擺布。

  所以我們傳統有說,女姓在中國傳統的德目裡面,有所謂的三從四德。四德我們曾經講過: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那三從呢?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從老公,不要以為老公往生了,以後妳就是一家之主了,沒有,夫死從子。女性在傳統都是男性的附屬品。我這樣講,我這個角度來講也沒錯。我覺得現在對於女權的重視,對於女權的發揚,我覺得是個好事。當然有一些比較傳統的人會認為說,這個跟傳統不太相同。但是如果我們平心而論,中國的女性,華人的女性,其實受壓抑這麼長久,現在有這麼一個很好的時機,在台灣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能夠讓女性有很好的能見度,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慶幸,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真的很不錯,真的很好。雖然說我是一個男性,可是基本上我是很能夠理解女性的辛苦。

  來,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第三蔡京。蔡京剛剛就提到了,他也是北宋的所謂六賊之一,而且有人說他是六賊之首。先前我們講到童貫,童貫是媼相,他是公相,剛剛高俅這一黨人,就是差不多那個時間,北宋末年,就被這幾個人搞得朝廷烏煙瘴氣,國家會敗亡,就是他們三個人脫離不了干係。他自己也在政壇上面起起伏伏,四次為相,四次被罷,那也算是古往今來堪稱第一,起起伏伏,而且達到四次之多。所以從這個很簡單的文字敘述裡面,你就會發現蔡京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物,他能夠在政壇屢倒屢起,就是有他的本事。當然有很多很細節的部分,我們沒有辦法細講。我跟大家講,我自己的心得,其實壞人都是人才,真的,要做壞也是要有本事你知道嗎?你要知道哪裡有縫子可以鑽,哪裡有灰色地帶你可以去鑽營,那都是人才。如果今天他的心態能夠改變,他的價值觀能夠導正,治國之能才,但是他是走了偏鋒。所以我們也要向壞人學習,不是學習他的壞,是學習他的能力。你看蔡京能夠在政壇屢仆屢起,那也真是不容易。宋欽宗即位之後,就把他貶至嶺南,後來就死在途中。即便蔡京是六賊之首,他的書法造詣也是很高明的,是北宋書法四家之一,跟黃庭堅他們是同倫同輩的,也是後來受到大家在藝術上的肯定。

  好,我們再看到下面一個姓氏,一百五十六田姓。田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排名五十八,在台灣比較稍稍少一點,排名到七十九。田姓是出自於媯姓,跟陳姓同宗。先前我也跟大家講過了,其實陳國有一位公子完,在春秋時代,因為陳國國內政局動盪,後來他就離開了陳國,投奔了齊國,在齊國安家落戶,在齊國也發展得很好。發展了幾代之後,後來公子完的後代,就取代了姜姓的國君成為齊國的國君。春秋跟戰國的分水嶺就是以這個事件,還有三家分晉為一個時間點,往後我們就把它稱之為戰國時代,往前就是春秋時代。在《左傳》裡面,他們公子完的後代,《左傳》是寫成姓陳,《史記》是寫成姓田。我有解釋過,其實姓田跟姓陳沒有什麼對錯,事實上是什麼?它記那個音,而是用了不同的字來寫。這邊說他們是同宗其實也沒錯,後來有一部分他們因為寫作田,後來就陸陸續續,就以田做他們的姓氏,有一部分他們當時就寫作陳,就一路以陳為姓氏,所以就有這樣的一個分流,其實是同宗,都是公子完的後代。

  田姓堂號我們來看一下,有個紫荊堂。這個也算是蠻有特殊性的一個堂號。它是有田真三兄弟,他們本來是兄弟一家,後來就討論說要不要分家產,分家產的時候,田產、房子、現金都好分,反正就是分三份。他們家祖厝前面有一株紫荊樹,三兄弟說,那要分那就分得乾乾淨淨,那就要分得公平,我們就乾脆把這個紫荊樹,就把它砍下來,切成三段,每個人都分一段,這樣行吧?結果三個人講好了,結果隔天準備要把這個樹給鋸斷的時候,發現樹已經枯死了,而且還好像火燒過一樣,整個就是枯焦了。田真一看大驚,就跟他的弟弟們說,你看這個樹為什麼會這樣?昨天還好好的,怎麼今天好像被燒過一樣?是不是聽到我們要分家,要砍了它,它就因此而枯死了。我們兄弟三個人真不如這個樹!這樣好了,我們一母同胞,同根所生,不分了,這樣好嗎?弟弟也說好。結果三個人就決定不分家了。結果那棵樹馬上就恢復了生機,欣欣向榮。當然這有一點點玄妙,不過也因為有這個典故,所以田真家的後代就以此為堂號,立堂號為紫荊堂。

  好,來,我們再看到後面第二個貧驕堂。貧驕堂的典故是跟戰國時代的田子方有關,田子方是魏文侯的老師。田子方有一回在路上遇到了太子,太子急急忙忙的下車來拜見田子方,田子方不還禮,結果太子就問他說,是富貴的人可以驕傲,還是貧賤的人可以驕傲?田子方回答說,貧賤的人才能驕傲。所以你看到後面的這段文字,其實這段話就是先前我跟大家分享的,我的那一段座右銘的典故,「貧賤者驕人,富貴者安敢驕人」,所以他的意思是說,貧賤的人因為沒什麼好失去的,所以我可以驕傲,我可以飛揚跋扈,反正你也莫可奈何,我就是賴皮,怎麼樣?可是富貴的人能驕傲嗎?不能,因為富貴的人你一驕傲,你可能會失去很多,所以損失太慘重了,因此你不能驕傲。期許我們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夠成為富貴之人,所以我們不可以驕傲。這是我的座右銘,也藉這個地方跟大家再來分享一次。

  來,下面的歷史人物,田姓我們要介紹的是田單。田單復國的這個故事,其實在先前我們也稍稍的提到過,為什麼燕國聯合了其他的幾個國家,要來攻打齊國?那是因為燕國在燕昭王的時候,禮賢下士,招攬了天下的人才,所以當時燕國很強盛。燕國一直都是被齊國壓迫,藉這個機會當然就要南侵齊國,一路攻打,打下了七十幾座城池,只剩下兩個城池沒有被打下,一個是即墨,另外一個是莒,勿忘在莒的那個莒,草字頭,下面一個雙口呂,那個莒。所以當時田單堅守即墨,而且以火牛陣擊敗燕軍,逐步的收復失地。最後被任命為相國,擔任齊國的宰相。又輾轉到趙國去擔任將相,最後在國外往生。這個田單復國的事情,也是田姓的子孫們津津樂道的事情。

  火牛陣,火牛的牛是什麼牛?我在課堂上會問同學,很多人說,老師,該不會是犀牛吧?大家不要笑,中國有沒有犀牛?中國古代有沒有犀牛?有。我跟大家講,不是我自己亂說,因為在考古就有挖到犀牛的骨骸。而且在甲骨文裡面,殷商的時候商王他經常去打獵,他打獵的時候會打到什麼大象、犀牛,他在甲骨卜辭裡面都是有記錄的。所以中國古代華北地區是很溫暖的,大概三千多年前,它是很溫暖的,所以有大象,有犀牛。我們現在知道,大象跟犀牛事實上是熱帶的動物,所以你要知道當時北方溫暖。可是後來天氣慢慢的變冷了,所以北方這些熱帶的動物,大象、犀牛就逐步的往南遷。所以你看到現在大象在亞洲,只有在哪裡有?中南半島,泰國緬甸有大象。犀牛在南遷的過程裡面,後來就在戰國時代被豢養,犀牛在戰國時代就跟養豬、養牛一樣,當作家畜來養。養犀牛做什麼?大家猜猜看,不會是拿來吃吧?那個看起來就不好吃,當然是不要吃了,拿牠的皮來做鎧甲。中國的鎧甲不是,中古世紀的歐洲他們穿的是鐵衣,戰國時代、春秋時代的鎧甲,是用犀牛皮做的,當然也有些牛皮,可是犀牛皮是更堅硬的,比較不會破損。所以大量被豢養,後來大量的殺戮,到最後在亞洲犀牛就絕跡了,否則以前是有犀牛的。有學生說,老師,該不會火牛陣是犀牛吧?其他同學哈哈大笑,我說,有此可能。大家都愣住了,中國有犀牛?有,我就講剛剛那一段給大家聽。

  火牛陣到底是什麼牛?不是犀牛,那是一般的牛。為什麼部隊裡面會有牛?一般我們看到戰爭,你看到的是戰鬥部隊,披堅執銳,耀武揚威,那時候有騎兵,有車兵,有步兵,可是你只看到戰鬥部隊。如果一個部隊沒有後勤人員,我問你,你戰鬥人員你吃什麼?誰幫你埋鍋造飯?晚上誰幫你搭帳篷?你大號小號誰幫你清?後勤人員,所以後勤人員他必須要有輜重車,來運送米糧衣物工具,包括武器等等,輜重車是用什麼來做動力?牛車,所以是有很多的牛是在後面。了解。所以那個牛事實上是一般的牛,一般的黃牛。這個是沒問題的。

  黃牛怎麼會變成是攻擊的武器?他們就在黃牛的尾巴上面沾了油膏,沾了油脂,一點火會痛,就往前衝。所以就被火牛陣嚇得四散,然後就一鼓作氣就衝出來,打破了包圍即墨的聯合部隊的攻勢,逐步逐步的才收復其他的城池。

  好,OK,時間也到了,我們其他的部分就留待星期四再跟大家來說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