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第54集

  古人謂:「忠者,德之正也。」忠為正直之德。說到「忠」,我們往往都會想到那些居廟堂之高的臣子,然而「忠」的內涵其實很廣泛。對人一心一意,盡心盡力,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也稱為「忠」。孔子曾強調「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這裡的「忠」,就是誠懇、率直、光明正大、磊落坦蕩的意思。

  今天故事中,我們要說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親,她在兒子被押赴刑場時,對兒子簡短而有力的一番話,成就了兒子千古忠義之名……

  

  范滂之母 教子盡忠 死亦何憾 千古尊崇

  

  東漢時期的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市)人。他從小受母親教誨,胸懷大志,嚴格要求自己,磨礪出清廉高尚的節操,為此受到州郡和鄉人的欽佩,被推舉為孝廉和光祿四行(具備敦厚、質樸、遜讓、節儉這四種品行),從此走上了仕途。

  當時冀州地區發生饑荒,盜賊紛紛而起,范滂為清詔使,奉命考察盜賊之事,對貪贓枉法者毫不留情。他到了冀州境內,太守、縣令知道自己貪污受賄,聽說范滂來了,嚇得都自動辭官而逃。

  後范滂升遷為光祿勳主事,又被太尉黃瓊徵召任職。不久,朝廷下詔三府衙門的屬官呈報反映官吏好壞的歌謠,范滂舉奏了二十多個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祿的權貴。尚書責備范滂舉奏的人太多,懷疑他有私心。

  范滂回答說:「臣所檢舉的,都是深深禍害百姓的人,難道臣會因為私心而玷污奏章嗎?!因為召開三公會議的日子就要到了,所以臣只是先舉奏了最緊要的;那些沒有查清的,臣將要進一步查實後再舉奏!」范滂頓了頓又說:「臣聽說農夫除掉雜草後,好的禾苗才會茂盛;忠臣除掉奸賊後,朝廷才會得以清明。如果我所檢舉的有不符合事實的,甘願受死!」

  後來,范滂看到當時的時勢混亂,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實現,於是辭掉官職離開了。

  太守宗資聽說了范滂美名,就請求朝廷讓范滂暫任功曹,並把政事交給他處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間,為官公正,嚴懲疾惡,任人唯賢,絕不徇私情。對那些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兄長、不遵循仁義禮制的人,他一律清除、驅逐出官府;並舉薦品德高尚的人,提拔出身微賤卻很有才能的人。

  范滂有個外甥叫李頌,是開朝功臣平西王李通的後代。由於李頌在家鄉的名聲不好,地方上沒有舉薦他,所以他只好請宦官幫忙,請托太守宗資任用他,宗資便給他安排了一個官職。然而范滂認為李頌不是合適的人選,就把這件事壓下來不辦。宗資得知後很生氣,就把怨氣撒到他的文書朱零身上,鞭打朱零。

  近朱者赤,朱零許是受了范滂的影響,也是一身硬氣,說:「范大人清廉公正,就像用鋒利的刀刃割除腐朽的東西。今天我寧願被打死,也不願違背范大人!」宗資無可奈何,只好作罷。此後,郡中的不肖之徒都怨恨范滂,共同指認范滂所用之人為「范黨」。

  延熹九年,牢修誣陷指控「黨人」結黨,范滂獲罪被關進黃門北寺獄。獄吏準備拷打犯人,范滂因同囚的人大多生病,於是請求讓他先受刑,就和同郡人袁忠一起爭著去受刑。

  漢桓帝劉志派中常侍王甫依次審訊囚犯,范滂等人脖子上、手上和腳上都戴上了枷鎖,用布袋蒙住了頭,在公堂下準備受審。其餘的人在前面受審,有的回答,有的不吭聲。范滂、袁忠從後面擠到前面,王甫責問說:「你們身為臣子,不想著精忠報國,而在一起結成私黨,相互褒獎推舉,評論朝廷政事,憑空捏造事端,你們陰謀勾當是想幹什麼?還不從實招來!不得隱瞞!」

  范滂回答說:「臣聽孔子說過,『看見善,立刻學習都來不及;看見惡,就像手伸到沸水裡,應該馬上躲避』。我們喜好善良而與其一樣清正,憎惡醜惡而與其一起去除。朝廷本應期望我們這樣做,沒料到卻被認為是結黨。」

  王甫說:「你們互相提拔舉薦,像牙齒和嘴唇一樣連成一體,與你們意見不合的人就排斥他們,這是想幹什麼?」

  范滂仰天長嘆說:「古人遵循善道,能為自己求得福報;今人遵循善道,卻使自身陷於死罪。我死之後,希望把我埋在首陽山邊,我上不辜負皇天,下不愧於伯夷、叔齊!」

  沒想到王甫被范滂的言辭所感動,於是下令將他們手腳的枷鎖全都解除了。

  永康元年,范滂等人被釋放,向南回鄉。從京師出發的時候,汝南、南陽的士大夫聞訊來迎接他的車子有幾千輛之多。

  建寧二年,漢靈帝劉宏下令大批誅殺黨人,詔令緊急逮捕范滂等人。前來傳令的督郵吳導來到縣中,抱著詔書,把自己關在驛館,趴在床上痛哭。范滂聽說後,說:「一定是為了我啊!」於是,立即去監獄投案。縣令郭揖大驚,解下官印綬帶,勸范滂一同逃跑,說:「天下大得很啊!先生為什麼來到這裡?」范滂說:「我死了禍患就終結了,哪敢用自己的罪來連累您,又讓老母流離失所呢?」

  范滂被捕後要押往京城,范滂的母親來與兒子訣別。范滂跪著對母親說:「娘,我走了,有弟弟仲博孝養您,我就放心了!我跟隨先父去黃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親大人能放下這難以割捨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傷了。」白髮的老母親哭著對范滂說:「孩子,你現在能夠與李膺、杜密這樣的忠義之人齊名,死了又有什麼遺憾!既然已經有了忠義之名,又想求得長壽,二者又怎麼可以兼得呢?!」

  范滂跪受母親教誨,再次向母親叩首告別。經過的人聽到,沒有不被感動流淚的。這一年,范滂三十三歲。

  范滂之所以有著剛直不阿、嫉惡如仇的忠義正氣,正是受到了良好家庭教育的薰陶。范滂生命短暫,職位卑微,然而影響久遠。

  到了八百年後的宋朝,當時只有十幾歲的蘇軾到書房裡去,正趕上母親程夫人在專心致志的讀《後漢書》中的「范滂傳」。程母被范滂的精神所感動,很感慨的嘆了一口氣。

  站在一旁許久的蘇軾突然問母親說:「母親,如果我將來也做范滂那樣的人,您同意嗎?」程夫人說:「你能做范滂那樣的人,難道我就不能做范滂母親那樣的人嗎?」

  歷史上,常以蘇軾母親程氏的胸懷博大來教育世人,殊不知,程氏的胸懷正是來自范滂之母的示範。范母的深明大義,對兒子為正義而犧牲,不以為恥,不以為恨,反而引以為傲。

  能捨生忘死,那是因為這世間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