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36集

  我們看到第一百四十六個姓氏,這個盛姓,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畢竟它也算是比較少的姓氏。它的歷史,盛姓是出自於姬姓。周穆王分封一位同姓的王族在盛這個國家,後來盛這個國家的後代,就以這個國家的名字為姓氏,所以是從姬姓派生出來的一個姓氏。

  我們看到歷史名人,有一位在清朝末年的時候,算是很重要的紅頂商人,叫做盛宣懷。我們談到清朝末年的紅頂商人,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是胡雪巖。胡雪巖算是經商有道,他本來比較跟官場的距離稍稍的疏遠,可是因為他經商的關係,也因為致富了,所以得到了朝廷的一些重用,慢慢的也跟政壇上面有了一些聯繫。盛宣懷剛好是比較相反的,他原本就是官員出身,後來因為職務之便,所以就參與了一些買辦的工作,所以慢慢的他就去投資一些實業,所以他從官場,然後轉型成為一位企業家、一位實業家,他跟胡雪巖的狀況剛好是顛倒。

  一般我們談到清朝末年的紅頂商人,第一個想到的是胡雪巖。胡雪巖,我們在後來談到胡姓的時候,我們會再介紹他。胡雪巖因為他的一生比較傳奇,所以也有一些小說,也有一些劇本,也搬上了小螢幕,也拍成了連續劇,所以談到胡雪巖,大家就會比較津津樂道。

  相對的盛宣懷大家就比較陌生一些,剛剛也提到他原本是官員,因為職務之便,所以慢慢來參與一些實務的經營跟投資,而且他創造了中國在清朝的時候十一項的第一。各位可以看到這邊有把它羅列出來。你看他經辦的一些企業都是很扎實的,對國家具有重要貢獻的一些工作,譬如說輪船、鋼鐵、電報,還有學堂,公共圖書館,這些都是近現代步入到一個工業革命之後,它有產生的一些實務的單位,在盛宣懷的時候統統興辦起來了。也因為他首批來創作這些實務的工作,所以慢慢的有一些資本家,不管是中國籍的,或者是洋人,他們也都投資中國的這些生意,所以像鋼鐵,像這些鐵路,也就慢慢的引進到中國。所以盛宣懷跟胡雪巖比較起來,我覺得盛宣懷對於中國老百姓的貢獻是更巨大的,是更有實質的回饋。所以他一生傳奇不斷,成就也不凡,對於中國的近現代化有了很大的貢獻。這是我們對於盛宣懷簡單的一個介紹。

  我們再往後看,我們看到第一百四十七個姓氏林。林這個姓氏在台灣是第二大姓。所以我們在台灣有一句話,叫做陳林半天下,陳是排第一,林是排第二,所以在台灣它的人口就相當的多。不過反觀在中國大陸,林這個姓氏就沒有排入到前十,不過也很多了,它排到第十六大,也算是人才濟濟,人口眾多。

  林姓它的源頭有幾支。有一支是出自於子姓,是商朝的末年,有一位忠臣叫比干的後代。比干先前我們也簡單的介紹過,他是商紂王時期的三位賢者之一。比干因為見到商紂王荒淫無道,所以他也跟其他的另外兩位賢者,微子啟還有箕子,他們不斷的去勸諫商紂王。不過商紂王彷彿是著了魔一般,別人怎麼勸,別人怎麼拉,他都不願意去醒悟,所以導致最後國家敗亡。商紂王因為比干不斷的勸諫,覺得他很煩,然後又有旁邊慫恿之下,居然把比干的心臟給挖出來了。因為當時有一個流行的說法,說賢哲之人,聖賢之人,他的心臟有七個孔竅,所以他就說你既然這麼賢能,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說法到底正不正確,所以就剖心,把它挖出來。所以比干就慘遭殺戮。當時比干的夫人陳氏因為有懷孕在身,聽到比干在朝堂之上被剖心的事情,所以連忙就出了國都去避難,躲到了深山石洞裡面生下了孩子,取名叫做堅。後來周武王打敗了商紂王之後,建立了周朝,他也知道比干的後代還在民間,所以極力的去尋找,最後就找到了比干夫人還有她的兒子。因為聽說比干的兒子是在曠野之中,是在山林之中生下來的,所以周武王就賜姓為林姓,也就是林姓的始祖之一。

  此外還有另外一支是起源於姬姓,是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兒子,叫做林開的後代,所以就以林開的林為姓氏了。也有更晚一點,是到了春秋時代,魯國有一位大夫叫做林放,也以林做為姓氏往後傳衍。當然也有一些少數民族,在漢化的過程裡面改漢姓為林,所以林姓也是很多來源的姓氏。也就是因為來源很多,支脈遍布,所以才造就了後世林姓如此的廣大,如此的眾多。所以多來源也有一個好處,雖然說彼此大家最初的源頭可能不一樣,可是大家都是林姓,所以林姓的子孫也就遍布華人社會。

  我們看到歷史人物,我們剛剛有提到林放,這位林放我們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林放是孔子的弟子,也是七十二位賢弟子之一,他曾經在《論語》裡面有記錄。林放有詢問孔子,什麼叫做禮之本?禮的根本精神是什麼?孔子聽到林放這麼問,他覺得林放不得了,大哉問,這個問題問得好。

  所以有的時候學生問我們問題,我們應該要感到很快樂,因為他對於不了解的事情,他覺得他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我們應該要給予讚揚。有的時候,學生問的問題、問的內容夠不夠根本,或者是說有沒有問到要害,這個也是我們當老師的來評斷這個學生,他學問的高低的一個標準、一個方法。如果他能夠問到那個精要處,問到那個要害處,你就知道這個學生,讀書已經讀到一定的程度了,他才能夠問到那個重點。如果只是問一些比較枝節的,當然我們也是要鼓勵,可是就知道說,這個同學,這個學生還有一段路程,還要再繼續加油。學生問問題我們都應該鼓勵。

  但是像林放問到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就覺得這是問到了要點,所以他就簡單的把禮的根本告訴了林放,他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你感覺這個好像不是禮的根本?孔夫子他就講了禮就是,如果說我們在執行禮的時候,如果要奢張,如果要鋪陳,不如怎麼樣?不如儉約,不如簡單;遇到喪事的時候,與其過度的簡易,不如怎麼樣?不如能夠讓這個喪禮辦得很哀戚,很隆重。孔夫子有回答到什麼叫禮之本嗎?從這個字面上來看彷彿是沒有,因為孔子只是講了一個大概的輪廓,一個是與其奢,寧儉,一個是與其易,寧戚。為什麼孔夫子這麼說?他為什麼沒有給一個標準答案?

  孔夫子教導學生的時候,他從來不給標準答案,所以不同的學生來問他,他給的答案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在《論語》裡面看到,有好幾位學生,包括當時的貴族大夫,都問孔夫子什麼是仁、什麼是孝、什麼是君子,你有沒有發現孔子的答案都不一樣?所以他不給標準答案,而且他給的是一個範圍,他給你這個範圍,讓你自己去參悟,讓你自己去體會。這個就是孔子教育的理念。一旦我給你了標準答案,你就會把老師說的奉為圭臬,你自己還會再去思考嗎?你還會再去做體會嗎?可能有些人會。可是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老師講的一定是對的,我們不可以去違背老師的答案,所以就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所以孔夫子不給標準答案,他給了一個範圍。

  一般的禮節我們不要鋪張浪費,如果真的要來做選擇的時候,我們寧願簡單,因為簡單、簡約,才能夠真正的去體現禮的本質。我舉個例子,婚禮,大家有沒有去參加過婚禮?有。你有沒有發現晚近這幾年,那個婚禮噱頭愈來愈多?尤其在餐廳,剪輯一些影片,放那個影片,新郎跟新娘交往的過程,照片什麼的統統把它秀出來,配了很棒的音樂,然後餐廳又很鋪張,燈光秀,上菜秀,還有很多很精緻的菜餚,所以感覺好像愈來愈華麗,新郎新娘出場的時候,還有一些什麼唱歌跳舞,所以來參加宴會的賓客覺得讚歎連連。可是問題是什麼?問題是我們來參加這個婚禮,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是祝福這一對佳人,反而我們的心思都不是擺在我們誠心的祝福這一對佳人,他們今天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這件事情上面,我們反而目光會被旁邊這些枝枝節節給吸引了。禮的本質何在?禮的本質就是我們要去追尋,我們今天舉辦這個禮的目的是什麼。所以他說與其奢,寧儉,因為簡約,因為簡單,所以我們才能夠把焦點focus在那個重點,在那個目的上面,所以他講的是這個道理。

  喪禮他又特別把它拿出來講,為什麼特別把喪禮拿出來講?他原本應該可以把它擺在禮裡面,因為禮裡面有所謂的五禮,吉、凶、軍、賓、嘉,吉、凶、軍、賓、嘉的那個「凶」其實就是喪禮,可是孔夫子為什麼特別把喪禮拿出來講?就是因為當時喪禮已經有這種現象,什麼現象?就是有些人為了要刻意的去做形象,所以就把喪禮辦得特別簡單。可是我要跟各位報告的是,在中國春秋時代以前,貴族的這些喪禮其實是很慎重的。跟我們現在剛好顛倒。現在我們辦喪禮怎麼樣?愈來愈簡單,靈堂布置一下,然後簡單的家祭、公祭,就送去火化了,然後就結束了。我們現在喪禮是愈辦愈簡單。反過來我們的婚禮怎麼樣?愈辦愈鋪張,有,有這種感覺。

  古代喪禮是很隆重的,繁文縟節。依照你的身分等第,人往生之後,如果你今天是一個國君,你要停棺多久?你要停棺五個月。停棺五個月就是說別的國家的國君,因為你是國君往生,別的國家的國君也要來弔唁。如果別的國家的國君沒辦法親自來,他也會指派卿大夫代表國君來弔唁。古代的路程都很遠,交通工具沒那麼發達,所以來一趟可能要一、二個月的路程,所以他要停棺五個月。我問大家,停棺五個月辦靈堂,你的子子孫孫,你國家那些大夫們,都必須怎麼樣?都必須要守喪,所以時間拉得長,也很慎重。可是在當時就有人為了要與眾不同,或者說他要做什麼樣的一些目的,所以就辦得愈來愈簡單。可是孔夫子反對,因為慎終追遠是儒家很重要的精神,如果簡單的草草來結束喪禮,是對已經往生的先人大不敬,也是對於儒家根本的,或者是說當時貴族政治根本的一個核心價值揚棄了。所以他特別把「喪」拿出來講,就是因為要去針對當時的現象來做一些指導。所以他說「喪」不可以如此的易,如果你要這麼做,我寧願怎麼樣?我寧願可以讓這個場面辦得哀戚隆重。哀戚隆重不一定要鋪張浪費,可是一定要讓那個氣氛能夠呈現出來。

  所以如果各位有去參加過喪禮,司儀很重要。司儀他會引導大家來追念這個先人,所以他講話的速度,他講話聲音的品質,還有他能不能夠善用一些詞彙,來營造那個氣氛,讓參加公祭、家祭的親朋好友們,能夠真的去緬懷這位往生者,他生前對我們家庭、對我們的職場、對我們社會的貢獻,他就是營造那種哀戚的氣氛。如果過於簡單呢?連司儀也不要了,連那些都不要了,那喪禮的本質不就沒有辦法被突顯出來了?所以他特別提這個事情,就是跟林放來指導,重點在於禮的形式,目的就是要襯托我們去了解那個禮的本質。舉行這個儀式的本質,就在於我們的心能不能夠真正的被烘托出來,去體現出來,我們要去了解的那個對象,所以他用這個方式來告訴大家禮的本質,所以他沒有給標準答案。

  林放也因為這樣,所以大家都說他得到了孔夫子禮的真傳。所以在孔夫子之後,林放也成為禮學的專家。後來魯國有一位大夫叫做季孫氏,他也曾經問禮於林放。孔子說,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也就是來做一個比喻,認為林放對於禮的了解,其實是非常的高的,非常的深入。其他的事情也就沒有那麼的詳細了,只知道有知禮,而且了解禮的專長。

  除了林放之外,林姓的歷史人物我們來看到第二位,是一位女性,林默娘。林默娘就是我們很熟知的媽祖,在東南沿海這一帶,福建廣東,包括浙江也是一樣,台灣更是如此,南洋也有很多華人的社會,都很信仰媽祖的文化。媽祖林默娘是宋太祖時候的人物,是現在的莆田湄洲島東螺村人。民間就傳說媽祖出生的時候不啼哭,所以她的父母親就把她取名叫做默,因為她不哭,所以就稱她叫默,或者是默娘。

  原本小孩子一出生都要哭,為什麼要哭?因為他從母體裡面他有臍帶,所以他不需要呼吸,他靠著臍帶來輸送氧氣,輸送養分。可是離開母體之後把臍帶給剪掉了,他必須要自己呼吸,否則他就會怎麼樣?缺氧而往生。所以如果他不哭的話,大夫都會想辦法讓他哭,怎麼讓他哭?就打屁股。我老大,我大女兒出生的時候我也進產房,大夫他不是打屁股,他是用手去彈她的腳底板,抓出來的時候就彈她的腳底板,一彈就哭了。哭了以後聲音很宏亮,所以大夫說,這個小朋友以後應該頭好壯壯,聲音很宏亮,身體很健康。

  小朋友剛出生的時候,全身是什麼顏色的?何老師有生過孩子嗎?沒有,在座更不可能有那個機會接觸。小朋友出生的時候我有看過,她剛剛從母體拉出來的時候是紫色的。我嚇了一大跳,我想說慘了,怎麼會這樣?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狀況?因為一般我們閩南話講,小孩子叫做紅囡仔,就是紅色的,紅彤彤的。怎麼會是紫色的?而且那個紫色還是深紫色。然後我就往後一震。大夫很有經驗,他都知道我們這種新手爸爸,看到這一幕一定會嚇一跳,所以大夫就說,不用緊張,不用緊張,這正常。然後就處理掉臍帶之後彈了一下,開始哭了。然後就抱到旁邊讓護士去吸純氧,氧氣一吸,不到三十秒,全身變粉紅色。因為她還沒有開始自主呼吸,如果你沒有吸純氧,速度比較慢,你吸了純氧之後,它很快的就進入到血液,所以就變成粉紅色的。所以閩南人說小朋友叫做紅囡仔,真的全身是粉紅色的,赤子之心,那個赤子真的是如此。

  林默娘剛開始就不哭,所以叫默娘,父親因為捕魚為業,後來捕魚就遇到了船難,媽祖娘娘林默娘,據說為了要去救父親而喪生。後來媽祖就受到了上天的一個冊封,就變成了海神,在海上就會救苦救難,遇到一些船難,一些緊急事故的時候,媽祖娘娘就會顯化來庇佑眾生。所以後來我們在東南沿海,包括南洋這一帶,都普遍信奉媽祖。對於她的生日其實記載不多,不過在民間早就已經形成了習俗,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就是媽祖的誕辰,所以每一年大概在媽祖誕辰前後,全台灣各地的媽祖廟就會有一些繞境,有一些進香的活動。像在台灣大甲的媽祖廟,大甲的鎮瀾宮的媽祖廟繞境的盛事,已經被聯合國認證為全球三大宗教盛事,而且是國際級的,有很多海外的朋友,歐美的人士也參加繞境,而且他繞境是好幾天好幾夜。最近這幾年除了大甲媽很受到台灣民眾的關注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媽祖廟也是很受到歡迎,就是苗栗通霄的白沙屯,拱天宮的媽祖廟。拱天宮的白沙屯媽祖,它繞境也很特別。一般的媽祖繞境都有既定的行程,幾天幾夜,不管多長的距離,因為它那個路程每天行進多少距離,大概是可以估算出來的,然後就會安排說,今天晚上在哪裡駐蹕,在哪裡休息,都安排好了據點。拱天宮的媽祖廟它是沒有行程表的,它是沒有rundown的,它就是隨機,有的時候一天走一、二百公里,有的時候一天走不到多長的距離就休息了。

  他們的神跡也算是廣為流傳,媽祖。一般我們出境去繞境的時候,它就有那個神轎,用人力來扛媽祖的神轎。白沙屯的媽祖很特別的是,她的神轎它走的時候會晃,會搖晃。那個轎夫因為長年有感應,他都知道,搖晃有的時候它會晃得特別厲害,譬如說走到分岔路口左轉、右轉,他就會在這個分岔路口等媽祖娘指示,她就讓它搖。有的時候,可能它如果往左邊晃的特別大力,轎夫就知道,媽祖娘娘指示在這路口要往左轉。所以它沒有行程表,走到哪裡就到哪裡。而且有很多神跡,在網路上,在電視報導裡面也會講到。大馬路走,然後走走走走走,走到鄉間小路了,而且走走走,走到變田埂路了,就沒有路了,走田埂,要怎麼辦?而且一直走,走到田埂路的盡頭居然是一片竹林,怎麼辦?轎夫就說,媽祖娘娘沒有指示。如果沒有指示,應該就是要繼續往前走,然後就趕快拿開山刀把那個竹林劈開,劈開一條路就過去。過去之後,那個竹林的背後事實上是一戶人家,也不算是富有,就住在竹林裡面,算是蠻清貧的農家,已經擺好香案,在他們的屋前已經擺好香案,已經準備迎接媽祖娘娘了。所以穿過了竹林之後就不動了,那個轎子就不晃了,就趕快板凳拿來架在他們家門口,就在那邊過一夜。他們就說那一戶農家他們作夢,前一天晚上就夢到媽祖娘娘要來他們家,所以隔天一大早就已經準備好香案,果然媽祖娘娘來了,就這樣穿過林間小道,就在他們家住一個晚上。這很多神跡,很有趣。所以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在網路上搜尋一下。

  所以台灣媽祖的信仰,也算是很普遍的宗教盛事。即便我們客家人,因為我們客家人來台灣都是靠山居住。因為我們早年來台灣的時候,我們普遍客家人來得比閩南人晚一點。閩南人來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沿海西岸的平原地帶,所以靠近海港,可以做一些,跟唐山,跟內地有一些通商。所以閩南人因為有地利之便,所以有很多是經商致富,也有一些是平原地區,早期跟原住民交換土地,所以可以有比較好的土壤,土地,可以來耕作。我們客家人來得晚,來得晚,平原的地區都被閩南人給開墾了,那我們就往哪裡去?我們就往山腳下,往山邊走,所以就變成我們客家人,就介於西岸的平原跟原住民中間那個丘陵地帶。像我們南部的客家人,美濃、屏東,中北部,像中部就是東勢,也是算平原跟山的交界,苗栗、新竹那一帶就不用講了,也是丘陵多。所以為什麼我們客家人都普遍的被人家有刻板印象說,你們客家人就是吝嗇,就是鐵公雞,好聽一點的版本就是你們很勤儉持家。不是,這是因為有歷史的淵源,我們在那樣很貧瘠的地方開墾,我們如果不克勤克儉,怎麼樣繁衍生息?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有這樣的一個印象。

  我們客家人來到台灣開墾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住在山邊,可是我們客家人也很信仰媽祖,我也曾經問過我們的祖輩,為什麼我們媽祖的信仰在客家莊也很興盛?他們說是因為當年唐山過台灣的時候,我們客家人要渡過黑水溝,從廣東來台灣,我們也是得到了媽祖娘娘的庇蔭,有很多很神奇的一些境遇,媽祖娘娘來解救我們。所以我們客家的老祖先來到台灣也信仰媽祖,是因為這樣。所以也算是不分族群,在台灣普遍受到大家信仰的一位神明。

  我們看到第十一頁,第三位叫林逋。這個字很特別的讀音,念作ㄅㄨ,一聲。我都跟學生說,還好林逋的爸爸不姓巴,他如果姓巴的話叫巴逋,巴逋就是那個喇叭的聲音。林逋一般我們稱他叫林和靖。為什麼稱他叫和靖先生?是因為後來他往生之後,因為他生前都沒有當過官。先前跟大家報告過,這個謚號基本上就是以官員為主,這位官員他在生的時候,對國家,對社會有重要的貢獻,所以往生之後由朝廷來頒發謚號。可是林和靖他一輩子都沒有當過官,是個閒雲野鶴,是一位文人,可是因為他的隱士風範,其實也在民間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宋仁宗也賜號和靖先生作為他的謚號。也算是比較特殊的一些案例。所以後世我們就稱他叫做林和靖。

  林逋最為人所津津樂道就是他終生不當官,終生也沒有娶妻子,喜歡養鶴鳥,喜歡種梅花。所以我們有句成語叫做「梅妻鶴子」,就是由他而來。所以有很多詠梅的詩歌,詠梅花,歌詠梅花的詩歌,經常會用到林和靖的典故,所以梅花跟林和靖就有了這樣的不解的淵源。

  所以我們在以前教書的時候,經常會跟學生說,古代有很多的植物,它跟很多的文人有關聯。所以談到蓮花,我們就會對應到哪一位人物?蓮花,《愛蓮說》,誰?對,周敦頤,所以蓮跟周敦頤就有個連接了。桃花會想到誰?桃花,陶淵明,《桃花源記》,所以也有這樣的一個連接。所以很多的植物都跟名人有關。在以前考試,台灣的一些升學考試,經常會有這樣的題型出現,所以也可以幫學生來做個整理。

  再來,第四位是林則徐。林則徐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可是很重要的人物。因為當時歐洲傳來了鴉片,販賣給華人,所以當時很多人喪盡家產,就是為了要去買鴉片,其實就是慢性的吸毒,慢性的中毒,所以導致國弱,然後民貧。林則徐認為必須要去禁止,所以就在虎門燒了鴉片。也因為他在虎門銷毀鴉片,所以引發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為了鴉片而導致戰爭,所以稱之為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總共有兩次,第一次就是因為林則徐的關係而引發的。

  可是林則徐一生,對於對抗西方強權入侵,他可是非常的堅決,非常的堅持。可是他沒有因為西方強權入侵中國,而不去學習西方的技術跟文化,他也很開闊的心胸去引進西方的文明,甚至於他自己也略通英文跟葡萄牙文,他也嘗試的來翻譯一些西方的書籍報刊,引薦給華人來了解西方文化。所以這是一個很棒的例子,我可以接受你的文化,可是我堅決反對你不合理的掠奪。所以林則徐成為後世很景仰的一位英雄。

  再來就是林獻堂。林獻堂就是台灣很有名的霧峰林家的族長。霧峰林家其實算是台灣早期非常富有的一個家族,林家除了在霧峰有很大的田產之後,它也有一個分支在板橋,所以他們家在台灣影響也算有百年之久。林獻堂在台灣日本時代,他也是反對日本用暴力方式來統治台灣的一位右派人士,所以他也組織了很多民間的一些團體,就是希望能夠呼籲台灣的有志之士能夠聯合起來,來對抗日本不合理的統治,我可以接受你日本的文化,我可以接受你日本的教育,可是我反對你用暴力的方式來統治台灣人民。這個跟林則徐就有相同的理念。

  來我們看到第一百四十八個姓氏刁,刁這個姓氏。在中國這麼多的姓氏,我們讀了也有一百四十幾個了,筆畫最少的姓氏是幾畫?沒有姓一的,幾畫?兩畫,兩畫就是丁,還有刁。少數民族還有個姓氏,姓刀,刀子的刀,這個比較少。所以丁跟刁算是筆畫最少的姓氏了。

  所以我先前跟大家講過一個笑話,我的女兒的同學他姓澹臺,光兩個字的姓。我有講過嗎?我沒有講過?沒有。我那個大女兒的同學他姓澹臺。我有講過吧?忘記了。他這個姓氏很少。這個其實要念作ㄉㄢˋ,不過念作姓氏的時候要讀作ㄊㄢˊ,澹臺,而且那個臺一定要寫這個臺,還不能夠寫筆畫少的那個臺。光這個姓氏的筆畫就好多筆了,他出生的時辰很特別,所以一般我們都會請算命先生配八字,配筆畫,就給他爸爸五個名字讓他去挑,可是那個讀起來就拗口,所以他最後挑了一個名字叫做麒麟,就那個麒麟,四大神獸那個麒麟,澹臺麒麟。筆畫幾畫?七十二畫。七十二畫,我就拿這個故事就跟人家開玩笑說,那澹臺麒麟以後慘了。小學生最怕老師處罰,以前老師處罰學生,就是名字抄五十遍、抄一百遍,澹臺麒麟都抄到哭出來,筆畫太多了!而且考試的時候就很現實,考卷發下來要寫名字,如果他的隔壁同學叫丁一,他名字才三畫,丁一寫完名字,澹臺麒麟才點完三點水;澹臺麒麟寫完名字,丁一已經選擇題做完二十題了,這筆畫太多是很辛苦的。所以這個很有趣。

  果然,他上了幼稚園,因為他幼稚園跟小學一、二年級,跟我大女兒同班,常常就是抱怨他爸爸給他名字取得太複雜。後來他爸爸就幫他去做了那個印章,有一種不是我們小朋友用的,那個用塑膠做的,那個字也寫得很可愛,就這樣蓋上去,課本、考卷用蓋的。然後他爸爸也去幫他做了一個,結果第一次做失敗,為什麼?因為它一般的規格面積不大,你要塞四個字本來就已經很困難了,他四個字的筆畫又那麼複雜,蓋下去,那四個字的墨水統統洇開,變成紅紅的四坨,就完全看不出來是什麼字,大失敗。所以後來他爸爸就說,好,那就去做那個姓名貼好了,姓名貼就是一種貼紙,撕下來貼的那種,一般的尺寸大概就是我們小指頭的寬度,大概兩個指節的長度,因為小小一片,然後他做那個,因為筆畫多,字又很複雜,所以他爸爸就只好放大,去做那個拇指這麼大片的,那個字才比較清楚。

  上了小學就有趣了,澹臺麒麟就跟他爸說,他同學都有做那個印章,他說爸爸你幫我再做一顆,你不要做以前那種,那個失敗了,不要做那一種,看看有沒有別的。後來他爸爸就靈機一動,公司有沒有,一般台灣的公司有那個公司章,大顆的,木頭的,到那個刻印章店去刻,他爸爸就幫他刻了那個公司章那麼大顆的,然後就寫澹臺麒麟,就給他帶去上課,而且他還要備用一個印台,印泥。那個小朋友又很聰明,那個時候就很流行清宮劇,他就看到那個古代的皇帝玉璽,所以他就回去跟他媽要了一個緞帶,他就把它綁在那個,印章它有個鈕,就綁在那個把手上面,然後就掛在他那個皮帶上面,上課的時候,就帶那個印章晃啊晃去上課。我曾經看過,搞得跟皇帝上朝帶玉璽一樣,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所以蠻有趣的。後來我們就不同年了,又搬離開了,不曉得他現在怎樣。所以取名字,這個筆畫還是要稍微的留意一下。太多了,不過他這個沒辦法,你看他姓氏兩個字就這麼多筆畫。

  我們來看到刁這個姓氏。刁這個姓氏起源於春秋時代,齊桓公有一位寵臣叫做豎刁,因為跟管仲共同輔佐齊桓公,所以使齊國成為春秋首霸。管仲晚年知道自己恐怕不久於人世了,齊桓公也知道,所以桓公就問了管仲,就說有沒有誰你推薦,未來取代你的位置來治理國家?管仲就講了誰誰誰,齊桓公就把他記在心裡面,其實齊桓公心裡面屬意的人是誰?是豎刁。所以在講了幾個人之後,桓公他就一直等,看看管仲會不會提到他,可是管仲都沒有提到豎刁,所以最後他就問了管仲說,那豎刁這個人怎麼樣?管仲就堅決反對,這個人不能用,如何如何。好,等到管仲一斷氣,發表新的名單,結果豎刁就上去了,就取代了管仲。

  結果豎刁一上來之後就開始掌握朝政,那時候齊桓公年紀也大了,他對於朝政,其實也慢慢的沒有太關心,那就讓豎刁去掌管國家的機器。所以後來桓公就慢慢的被架空,變成所有的朝臣要請示都不去請示桓公,都去請示誰?都去請示豎刁。所以桓公最後他是在寢宮裡面往生,而往生的時候,據說第一時間並沒有人知道,是隔了一段時間之後,蛆,身上長蛆,那個蛆爬出了門,爬出來了,大家才知道,原來在裡面,桓公死在裡頭。齊桓公一代霸主,晚年如此悲涼,那就是他沒有慎選管仲的接班人,所以也算是自己害了自己。

  豎刁的子孫就有一支,就以豎刁的這個刁為姓氏。另外一個刁姓的起源,就是周朝有個雕國,雕國的後代就以同音的這個刁做為替代,就變成了另外一支的起源。

  那我們看到刁姓的歷史名人,刁姓算在中國古代也不是很大的姓氏,人口沒有那麼眾多,所以歷史名人也就沒有那麼多的選擇。這邊有兩位,我們來特別介紹一下第二位刁光胤。刁光胤是唐朝末年五代的畫家,他很會畫竹石、花鳥等等動物。刁光胤他作畫非常的勤奮,有這麼一句話,他自己說的,他說「非病不休,非老不息」,天天都要畫畫,除非生病了,也沒有退休,所以一生都是在畫畫,一生都是貢獻在繪畫的這個事業。而且他也在寺廟裡面無償的來奉獻,為寺廟來畫壁畫。他晚年也將他的這個獨門絕藝,傳給了他的徒弟,叫做黃筌。黃筌在後來對於五代,對於北宋的花鳥畫有很大的影響,當時被稱為黃氏體制。這個所謂的黃氏體制,就是對於花鳥的這些繪畫,它的布局,還有它的筆法,他有一定的格式,有一定的套路。所以對於當時的畫壇有很深遠的影響。黃氏體制的創發人黃筌,其實就是來自於他的師父刁光胤的絕傳。所以這個刁光胤他畫動物非常的出名,跟當時其他的幾位,也都有很出色的繪畫表現,為當時所津津樂道。

  所以我很佩服的是刁光胤的這句話,「非病不休,非老不息」,當我們真的對某個事物很投入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辛苦,完全不知道疲累,因為你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所以繪畫是如此,有些人對於書法也是這樣。以前我服務的學校有一位,也是國文老師,他就很喜歡寫書法,而且他也自己走出一條他自己書法的一個風格。他常常下課了,五點下課了,就留在研究室寫書法,就很專心的去寫,一寫,等到他意會過來已經晚上九點、十點了,他經常這樣。所以就是當我們全心投入的時候,你真的不知苦、不知累。

  所以刁光胤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他晚年將他的本事傳給他的徒弟黃筌,這個也是我很羨慕的一件事情。我算在《左傳》的研究上面,不敢說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也有一點點小小的心得。其實我以前也跟我太太有談過,說我們的孩子,看看是不是有一位來培養去念中文系,以後接我這個衣缽,我把我這門學問就傳給我這個孩子。我太太說你算了吧,這個孩子都有她自己的一條路,不要限制了她的路,我太太也跟我這麼說。我說也對,她們也有她們自己的想法,如果為了我自己的一個願望,然後限制她們發展的空間,對孩子也不公平。所以我現在想說,好,既然我的孩子沒有辦法傳我這門學問,至少我可以把我的心思擺在我的學生身上,我也希望能夠把這個學問一代傳一代,可以傳遞下去。當然這個是為人師表最希望的一個事情,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是一大樂事。在學生裡面,又有一位真的能夠得到你的真傳,可以把這門學問傳遞下去,也不枉費我們這幾十年的努力,可以繼續的薪火相傳。

  我想老法師也是這樣的心態,也是這樣的想法,把他對佛學的涵養,對於教化世人的理念,也是透過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方式,能夠傳揚於後世。也希望我們跟著老法師一起來修行的,眾家師兄弟姐妹們,大家能夠把老法師的精神傳遞下去。所以代代相傳很重要,不管是在學問也好,在修養也罷,在各個行業也都是如此。

  好,我們再看到鍾姓。鍾姓在中國歷史上面,它也算是蠻大的一個姓氏,在中國大陸現在有排名第五十六,在台灣的話更前面,排到第三十四。這個鍾經常我們會跟另外一個鐘混淆,所以我們在問人家姓氏的時候,您貴姓?我姓鍾,是哪個鍾?金重鍾還是金童鐘?在台灣,時鐘的這個鐘也有,不過比例來講,當然就沒有像金重鍾這麼多,金童鐘就少很多了。在台灣,鍾姓也有一個特色,就是有很高的比例都是客家籍。也是蠻有特色的一個狀況。

  鍾姓它出自於子姓。相傳是春秋時代宋桓公的曾孫,有一位叫伯宗,這個伯宗後來在晉國擔任大夫,是一個賢能的人。他在晉國朝位也很高,也得到了國君的敬重,但是就是因為他個性很耿直,所以得罪了很多人,最後伯宗也就被其他的朝臣設計陷害所殺。所以他的兒子就不敢待在晉國,只能夠離開晉國到了楚國。所以晉國有很多人,當時出奔的時候都逃到楚國去。可是楚國更多離開故國,都跑到哪裡去?跑到晉國去。當時春秋時代南北兩大國,他們的人才交流很頻繁,可是這個交流不是正常的交流,反而都是什麼?都是被迫離開故國到另外一個國家去。所以我們有一句話叫做「楚才晉用」,當然晉才也楚用,可是楚才晉用的比例遠遠高於晉才楚用。所以彼此的交流在當時也蠻熱絡的。伯州犁後來到了楚國,然後也受封於鍾離這個地方,於是他的後代就以鍾離為姓氏,慢慢的又簡化為現在的單姓鍾姓。

  堂號有一個四德堂,這個也跟春秋時代有關。春秋時代鄭國跟楚國交戰的時候,楚國有一位鍾儀。請幫我改一下這個鐘,這個鍾打字的時候不小心打成時鐘的鐘了,應該是金重鍾才對。楚國的鍾儀他被鄭國給俘虜了,所以後來就被送到了晉國去。晉景公有一回到監獄裡面去巡視,就看到了監獄的牢房裡面,有一位儀表堂堂的人物被關在牢籠裡,就問了相關的人員,就知道這個就是鄭國送來的楚國俘虜,一問之下,原來是大夫,難怪穿的衣著、帽子都不同於一般人。晉景公就詢問了一番,詢問他的職業,詢問一些楚國的狀況。鍾儀他沒有因為我現在是階下囚,我面對的是晉國的國君,我沒有特意去討好他,希望能夠博得晉國國君的歡心,而放我一馬,讓我回國,他沒有這麼做,他不卑不亢。就是因為不卑不亢,反而得到了晉景公的敬重,覺得真的是一位君子。所以他說他不忘本是一個仁的表現,不忘舊是信的表現,無私是忠,尊君是敬,鍾儀因為有此四德,所以晉景公把他對待使臣的禮節,迎他出了監獄,讓他到客館裡面安居,安住,再委他代表晉國回到楚國去談判。後來鍾儀的子孫,就以鍾儀的這個行為表現做為典故立了堂號,四德堂。

  所以面對困境,其實我們要提醒自己的是,不要因為我眼前的需求,然後我要搖尾乞憐,我要卑躬屈膝,這樣反而會讓對方更瞧不起你。其實最好的態度就是不卑不亢,我也不必要特別的展現出我高傲的姿態,不需要;我也不必要搖尾乞憐,更不值得,所以能夠不卑不亢,跟對方平起平坐,才能夠贏得對方的敬重。

  好,時間也到了,我們今天就到這邊,下一次我們見面就是下禮拜一了。好,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