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33集

  好,我們來看到我們的進度。

  昨天我們談到第一百三十二個姓氏閔姓。接下來我們看到第十九頁,一百三十三個姓氏,席這個姓氏。席這個姓氏,其實在中國大陸、在台灣人數都不多。它的源由我們來看一下,據說是堯在擔任部落首領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自稱自己姓席的一個老翁,因緣際會之下兩個人就有一些交談。這一位席姓的老翁很會玩擊壤這個遊戲,而且一邊玩擊壤遊戲的時候,還一邊唱歌。所以堯聽完他唱歌的歌詞內容,覺得他很有智慧,因為那個歌詞的內容就有點像我們即興的創作,先前跟大家報告過,我們在以前,包括早期在台灣的農業社會也一樣,大家在農忙的時候,收割稻子,收割農作物,因為是集體勞動,所以為了增加效率,而且也自娛娛人,就會唱唱山歌,有一些情歌的對答,這個時候也有一些趣味性,所以都有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自古以來,這樣子的集體創作其實是比比皆是。先前我們講到《詩經》裡面的十五國風,大概也是這種集體創作,然後被收錄為《詩經》的歌詞,《詩經》的內容。這位老翁其實他也知道堯是一個了不起的領袖,所以他也藉著唱歌的時候,把他自己對於國家、對於政治的一些想法,跟堯來做一個溝通。換句話說,堯從他的歌詞裡面也獲得很大的啟發,所以就拜這一位席姓的老翁為師。這位席姓的老翁就變成是席姓的始祖。這是一個源頭。

  我們來解釋一下剛剛提到那個擊壤這個遊戲,擊壤這個遊戲聽起來好像很難理解,其實講得簡單一點,它就是在地上擺了一塊石頭,平的,扁平的石頭,擺在地上,玩遊戲的人就是要退到一定的距離之外,各自拿小石頭去丟。如果能夠在幾顆之內丟到那顆擺在地上的石頭,次數愈多,那他就得勝。說實在的是一個很簡單的遊戲。我想大家小時候大概也有玩過類似的遊戲。有沒有玩過跳格子?有,對就有點類似那樣的小朋友的遊戲。這個就是擊壤。

  好,我們再往下看,還有另外一個源頭,席姓就是從籍姓改姓而來的。怎麼說?在秦朝末年的時候有一位項羽,昨天我們提到過了,項羽的手下有一位叫做籍歸,可是因為項羽的本名叫做籍,項羽的那個羽反而是他的字。他的名跟字,反而是字大家比較熟悉,他的本名大家比較不了解。因為項羽是當時起義軍的領袖,後來又自稱為西楚霸王,所以他的手下當然要避項羽的名諱,因為項羽的本名為籍,因此他就改姓,從原來的籍姓改為席姓。這樣改是什麼樣的邏輯?他應該就是找一個音近的字來做更改,因為籍跟席上古音是很接近的,所以他就稍稍的轉了一個聲調,轉了一個聲母,就把字給改過了。後來項羽兵敗自殺,最後是由劉邦一統中原建立了漢朝。理論上項羽已經往生了,這位籍姓改姓的手下的子孫,他原本應該可以改回來,有一部分就改回原來的籍姓,有一部分就還是沿用這個席姓,所以有一部分也變成後來席姓的源頭。

  我們看到席姓的堂號,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堂號叫做嘉會堂。在宋朝的時候有一位席汝言,這位大夫很喜歡交朋友,所以他跟很多的朋友組織了很多像是讀書會,像是一個朋友的聚會,然後給它一個名稱,所以有什麼耆英會、令甲會、真率會,朋友很多,所以他的子孫就以席汝言他的這個典故來立了堂號,叫做嘉會堂。

  我想大家從小到大應該都有很多交朋友的機會,大概各位也交了很多的朋友,可是後來你會慢慢發現,朋友多其實不如朋友能夠知己。因為有很多的朋友大概也都是點頭之交、泛泛之交,更有下之的就是酒肉朋友。所以如果那些朋友,統統把他算在一起的話,有些人真的是數量很多,可是那些點頭之交、泛泛之交,真的能夠跟你交心的還是有限。所以朋友多還不如朋友知己貼心來得更好。

  我們看到席姓的歷史名人,有一位席書。這位席書是明朝的一位大臣,他為什麼值得拿出來跟大家來討論?就是我們看到第四行的時候,席書剛好碰到明世宗即位,明世宗又是何許人也?其實他原本是一般的親王的後代,可是當時明朝明武宗,武功的武,明武宗正德皇帝往生了。往生之後,明武宗他自己沒有子嗣,好了,那怎麼辦?如果自己沒有子嗣,就必須要從兄弟的子嗣過繼過來,也就是從他的侄兒過繼過來。問題是明武宗的兄弟也沒有子嗣,所以就只能夠往上推,往上推到祖父那一輩,然後跟同祖父的堂兄弟的子嗣來挑選。所以最後就挑到了這位明世宗。明世宗他自己父親就是興獻王,所以他過繼給明武宗當兒子。他即位之後,問題就來了,雖然說他過繼為明武宗的兒子,所以他繼承大統,可是他自己有生父,所以就變成說,我自己的生父,我應該用什麼樣的身分,或用什麼樣的名稱來稱呼他?所以這個時候朝廷就有一番議論。席書就是在這個時候他揣摩了皇帝的想法,因為皇帝總是認為,我雖然說過繼給武宗為兒子,但是我自己的父親我還是要尊重他,畢竟他是我的生父,所以在情感上,他事實上是希望能夠抬高他父親的身分跟地位的,所以席書就揣摩明世宗的想法,於是他就援用了宋朝時候的例子,因為這樣的情況宋朝也發生過一次。宋朝的時候,宋英宗他原本是濮王趙允讓的兒子,一樣,也就是他過繼給宋仁宗當兒子,因為宋仁宗也沒有後代,所以當宋英宗過繼給宋仁宗當兒子的時候,後來當時的朝廷也有議論,最後就是尊宋英宗自己的生父為皇考,稱他叫皇考,有一個這樣的稱呼。所以席書就用了宋朝的這個案例,然後也上疏給世宗說,我們就用宋朝的那個例子就好了,所以就稱他自己的生父叫做皇考興獻王。明世宗因為席書上疏合了他的意,所以他對席書相當的讚賞,也就因此後來席書在朝堂上,可以說是一日九遷,升官升得很快,而且得到了明世宗的信任。

  所以這位席書他就是能夠把握機會。我們前幾天也有提到揣摩上意,揣摩上意,其實對於統治者,對於君王來講,他是不太樂意被了解他內心真正的想法,尤其他比較陰沉的一面,他不希望被人家知道,也就是說他在使壞,他在計畫什麼不好的事情的時候,如果被你猜破了,那他的計謀不就洩底了嗎?所以一般的君王是不願意被臣子料中他在想什麼。可是像這種比較正向的事情,或者是說符合皇帝他自己利益的事情,如果大臣能夠揣摩他的上意,有很多的事情皇帝沒開口,可是我都已經幫你布建好了,那對皇帝來講的話,他會覺得你這傢伙不錯,是我肚子裡的蛔蟲,很多事情我都沒有明說,你就幫我布置好了,這很多皇帝都很喜歡這種人。但是對一個雄才大略的君王來講,這其實還是不好的事情,因為有很多的臣子就是藉由這樣的契機,去博得君王的歡心,所以他就可以壟斷君王的信任,然後就可以上下其手,為非作歹,所以雄才大略的君王是不樂見這種事情發生的。席書也就是把握了這個機會,所以後來就變成朝堂的紅人。這個事情,我們就值得拿出來跟大家談一談。

  好,我們看到另外一位席姓的名人,我們找了一位女性,這位叫席佩蘭的女詩人不簡單,她是清朝大詩人袁枚的女弟子。先前我們也介紹過袁枚,袁枚隨園老人他也算是滿特立獨行的,因為在清朝那樣的時空背景,其實男女之間還是一個大防,也就是要特別小心,特別去處理的一個關係。可是袁枚他自己詩寫得很好,而且也算是家境不錯,所以他自己蓋了一個林園叫做隨園。然後也有很多的人來跟他學習,而且他特別喜歡招收女弟子。當然民間也有很多的說法,說袁枚跟很多的女弟子都有非比尋常的關係。當然也有人從比較浪漫的角度來說,袁枚他就是能夠突破禁忌,當時封建的禮教大防這麼嚴明的時候,他可以做這樣的事情,讓女性也有機會受教育,讓女性也可以發揮她的才情。所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討論袁枚,這個其實是蠻好的,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惟。

  席佩蘭在袁枚眾多的女弟子裡面,她尤其是受到袁枚的稱讚,因為她寫詩特別去抒發性靈。性靈這兩個字講出來是有點玄妙。什麼叫做抒發性靈?講得簡單一些就是不會拾人牙慧,她可以自己創發,而且在生活裡面取材,就是細心的觀察周遭人事物的變化,然後從她觀察到的這些跡象,把它轉化為文字用來寫詩歌。這不容易。

  我相信大家平常時候,不曉得有沒有去留意身旁周遭的變化,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因為我們每天都過著很緊湊的生活。像各位每天早上都幾點起床?我是六點二十鬧鐘就要響,六點二十響了以後大概只能夠賴床五分鐘,六點二十五分就一定得起床,起床之後就開始張羅小孩子要上課的東西,小孩子的便當也是我在裝的,然後趕快催她們起來刷牙洗臉,趕快換制服,大概六點五十分出門,所以很緊湊。然後到我媽媽家去拿早餐,我媽媽很偉大,都幫我們準備早餐,三個人,包括我,我也有一份,所以我是沾了我女兒的光,所以就一天忙碌的生活。然後開車來台南,然後上課,然後到了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又回家,晚上出來做運動。每天的生活基本上都很規律。可是我們有沒有停下腳步,用不同的心情,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四周圍的人事物的變化?有沒有?我雖然想做,可是常常都是忘了這麼做,因為我們都是被時間、被生活瑣事推著走,真的,所以我們被推著走的時候,就很難停下來,或者是把眼光擺到不同的角度來欣賞、來了解、來觀察變化。

  可是詩人就不一樣,詩人的眼光跟我們一般的凡夫俗子是不同的,他細心觀察,即便是一個很細微的變化。看到陽台的那個花開始吐芽了,他就很高興,他看到的這個,他就在腦海裡面組織了文句,就寫成一首詩。所以那就是詩人之所以為詩人,他異於我們一般人的地方。所以這個萬物都是有情的,萬物皆有情,其實我們也是有情,可是我們人類在不自覺的情況之下,我們都自視甚高,我們都覺得我們是萬物之靈,所以用這種高高在上的角度去看萬物,當然我們就很難去體察萬物的變化。如果我們放下萬物之靈的身段,再加上我們有用心去觀察,其實可以體會出生活裡面很多的樂趣。所以我一再的跟大家反覆提到,其實就我自己的人生閱歷,當然我還很年輕,閱歷也還不夠,但是我現階段我的體會,人生真的要得到一個「閒」字是不容易的,所以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閒」,能夠從這個閒情逸致的角度來觀察人事物的變化,是很難得的機會。所以在生活裡面如果能夠多留心,其實我們也都可以像席佩蘭這樣,也可以抒發性靈。

  當然有了這種性靈,也需要一些才情,才能夠把它轉化成文字。很多人會說,老師,寫詩寫文章好像需要才情吧?像我就沒辦法,我就沒有辦法把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把它變成文字寫出來,那怎麼辦?其實我跟各位報告,當然有些人是有天賦沒有錯,可是天賦也不是百分之百,就一定會主宰我們能不能夠寫詩歌寫文章,其實後天的努力還是很需要的。即便你有天賦,你後天你靠的這個天賦,你就不去做精進了,你不去做練習了,總有一天這個天賦也會耗盡,因為人家在進步,你還一直停留在那個地方。所以我自己覺得多閱讀,而且不要怕,你就嘗試把自己內心想講的話寫下來,假以時日,經過閱讀,經過自己的練習,一定會慢慢覺得,自己今年寫的文章跟去年比起來,這個意境、遣詞用字真的有進步,所以要提起筆來做練習。而且我跟大家說明過了,其實我們現在提起筆寫文章,不一定真的是提起筆,拿起鍵盤,拿起手機一樣可以寫文章,只是我們有沒有善用這個工具,有沒有那個心來做這個事情。

  所以席佩蘭她是天賦很高的人,再加上袁枚給她很大的空間,讓她來做發揮,所以讓這位女性,這位女詩人,能夠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這一頁。如果袁枚他跟一般的老師一樣,只收男性,對女性他覺得男女大防,我們還是要嚴守分際,所以讓很多女性也就失去了舞台,我想席佩蘭恐怕也就埋沒在眾多女性之中了,也就沒有辦法讓我們今天了解她的作品是如此的美妙。

  我們再往後看,我們看到一百三十四個姓氏季姓。季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季姓的源頭有幾支。有一支傳說是黃帝之孫顓頊的裔孫陸終,這個陸終有一個兒子叫做季連,所以季連後來他的後代就以季連的季為姓氏。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是說,這個陸終他自己是羋姓,所以也可以說季連他是從羋姓派生出來季姓。還有另外一支,春秋時代魯桓公有一個兒子叫做季友,他後來成為魯國的卿,也就是後來我們一般所俗稱的宰相。這位季友就是先前跟大家報告的,我們魯國後來在春秋中期之後,有三位卿大夫把持了朝政,我們就把它稱為三桓,就是這個魯桓公的三個兒子。魯桓公有一個兒子當國君,這沒問題,可是其他的兒子就變成了卿大夫,卿大夫後來就世代成為魯國的核心擁有者,核心的權力擁有者就是這個季氏。所以季友也就是三桓季氏的開氏,開創這個氏族的祖先。所以季友的這一支也就變成了是季姓的源頭之一。魯國的公族姓姬,所以這一支源頭是從姬姓派生出來的。

  還有另外一個也是從姬姓派生出季氏季姓來的,是從春秋時代吳國的公族季札而來。季札我們在下面有比較完整的文字,我們可以來看到下面歷史名人的地方。季札他原本是吳王壽夢最小的兒子。為什麼叫季札?因為那個季是兄弟排行。原本吳王壽夢他有規畫,要讓這個最小的兒子來繼位,可是這個季札卻推薦他的長兄諸樊來繼承王位,而自己就跑到鄉下地方去躬耕,去躲起來了,就是希望父親可以傳給大哥,不要傳給自己。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風俗,不傳長子而傳幼子?我跟大家說明一下,其實在殷商時代,我們看到文獻的資料,還有甲骨文的資料,大致上殷商的王位的傳遞,也是傳幼不傳長,傳幼子不傳長子。像春秋時代的楚國它也有這種慣例,吳國也是如此。再後來的,我們看到北方的游牧民族,像匈奴,因為匈奴到漢代資料比較豐富,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到比較完整的一些材料,它也有傳幼不傳長的風俗。大家就可能很好奇,為什麼不傳長子,為什麼要傳幼子?因為像比較早期的民族,人類生命的週期是比較短的,也就是說他很早就生育了,譬如說男生可能十五、六歲,有生育能力了,他就結婚了,就開始生孩子了。女性更是如此,因為女性生理的發展是比男性快,所以像現在,大概十二、三歲吧,很多女性就已經開始有月事了。所以在古人的觀念裡面,十五歲女性就成年了,所以成年之後就可以嫁人了。我們先前聊過,如果十五歲就嫁人,十六歲就當媽媽了。所以如果男生跟女生十五六歲就結合,然後就有了下一代,他的長子跟父母親之間的間隔,也不過才十五、六歲。十五、六歲我們再往後推,如果今天這位領袖,他到了四十幾歲的時候,他已經算是年紀算大了,算老了,因為以前的生命週期很短,那他的大兒子現在幾歲?如果他四十歲,扣掉十五歲好了,他的大兒子現在已經二十五歲了。二十五歲,他自己已經有什麼?已經有小孩了。所以四十歲的這位領袖他已經當阿公,而且當了好幾位孫子的阿公。

  所以如果是這種角度的話,他兩代之間只差十五歲,如果他今天萬一不幸往生了,他傳給他的大兒子,他大兒子即位之後,假設他二十五歲即位,到了四十歲,步上他父親的後塵也往生,那他在位的時間只有幾年?十四、十五年。對於一個部落的管理,它就會發生比較多繼承上的動盪。大家不要認為說我一代傳一代,好像沒什麼問題,那是因為我們是平凡的人家,所以我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可是如果你今天是一個部落的領袖,甚至於是一個國君身分的話,那就思考不是如此的簡單。因為每一個繼承的時候,很多的人都會來干擾,甚至於就覬覦,甚至於來投資押寶。因為有很多的干擾,所以如果你很頻繁的有繼承的事情發生,對於一個部落,對於一個國家,它就會有比較大的動盪。所以他們也是希望說,能夠讓繼位的新接班的這個人,能夠年紀輕一些,至少他在位的時間可以長一點,可以維持這個部落這個國家比較平穩,而不受到太大的干擾。所以在古代比較早的時候,或者是游牧民族,他們都習慣讓幼子來繼承,是有這樣的考量。

  幼子繼承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什麼?就是他如果真的很年輕來繼位來接班,他什麼都不懂,講簡單一點,他還是個娃,還是個小孩子,所以就會有人就填補那個權力的空缺。誰?通常要麼就是媽媽,要麼就是什麼?就是有些是他自己的叔叔、伯伯,有些是媽媽的娘家,他的舅舅那一些外戚也都會進來,去填補這個權力的空缺,所以也有它的弊病。所以很難說哪一種繼承的方法,是百分之百完美的,有長處,但是也有缺點。可是我們看到在古代,的確幼子繼承是有這樣的一個風俗。

  所以季札就說傳大哥,他就離開了。結果這個大哥即位之後,他也當著大家的面都宣布,我這個位子本來是我小弟的,現在我暫時幫我小弟來管理國家,我往生之後,一定要給我小弟季札來接班。結果後來諸樊往生之後,季札又再次的拒絕繼承王位,所以後來諸樊的第二個弟弟餘祭又接班。餘祭也說我往生之後要讓季札,我這個小弟來接班。可是後來他往生之後,季札又再次的謙讓,所以後來又變成他三哥餘昧來繼位。所以季札就一再的去謙讓王位,後來的文獻都說,季札他非常的廉讓,廉,廉潔的廉,讓就是謙讓的讓,所以後來在文獻上面對他有很高的評價。但是他一再的謙讓,事實上也造成了吳國那一段時間的動盪。因為後來,壽夢的庶長子吳王僚最後繼位。所謂的庶長子不是正妻所生,其實都是壽夢的兒子,不過前面大哥、二哥、三哥接班,因為都是嫡子,所以比較不會有爭議,可是當嫡子,前面的三個兄弟、三個兄長都輪完了,理論上應該是老四季札要接班,可是季札又再一次的拒絕,怎麼辦?那就回來讓壽夢的庶長子來接班。可是吳王僚接班之後就有人有意見了,餘昧這位嫡三子的兒子,叫做公子光,他就不服吳王僚,你吳王僚根本是一個庶子,你根本沒有這個資格接班,所以後來公子光就刺殺了吳王僚,就成為後來所謂的吳王闔閭。吳王闔閭的兒子就是鼎鼎大名的吳王夫差,這樣就知道他彼此之間的關係。所以季札也因為這樣,雖然說得了一個廉讓的美名,可是也間接造成吳國內部的動盪。就是我們剛剛再回到歷史,季姓有一支就是從季札這一房,他的子孫改姓而來的。

  我們看到堂號,堂號,季姓有一個三思堂,我們也跟大家來介紹一下。三思堂的典故是來自於春秋時代魯國的季文子,這位季文子就是季友的後代。他很聰明,又很好學,所以他遇到有問題的時候不恥下問,都願意去向人請教,而且遇到事情的時候都會再三的思考。所以我們有一句成語叫做「三思而後行」,典故的源頭就是來自於季文子。所以後世子孫就以三思而後行為典故立了堂號,叫三思堂。

  三思而後行,並不是真的把那個三講成是實數,我們昨天談到實數跟虛數,像三思而後行的三它就是虛數,代表多的意思,多考慮一些,多去請教別人給你一些意見,並不是真的是拘泥於這個實際的數字。

  好,我們歷史名人的部分,季札已經跟大家報告了。我們看到第二位,季布。季布他也是秦朝末年楚漢相爭時代的人物,他曾經效力於西楚霸王項羽,而且多次擊敗劉邦的軍隊,所以劉邦對季布也是恨得牙癢癢的。項羽兵敗自殺之後,季布被漢高祖劉邦緝拿,然後也被逮捕了。原本劉邦很生氣,你這傢伙屢屢擊敗我的部隊,所以本來要除之而後快,可是在夏侯嬰的說情之下,劉邦也就饒赦了季布,而且還給予他官職。季布後來也幫助漢惠帝處理朝政,到了漢文帝的時候還擔任河東郡守。季布這個人行俠仗義,喜歡打抱不平,很講信用。所以楚國人有流傳那麼一句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所以季布答應你,就一定會做到。所以後來我們有一句成語叫做「一諾千金」,就是從季布來的。所以強調守信用是很重要的。

  現在大家生活節奏都很快,有的時候大家彼此之間交往也就沒有那麼的密切,像我跟我的老同學久久也才碰一次面,可是因為我們有深厚的感情基礎,所以我們每次碰面的時候,都可以回到以前讀書時代,都可以很熱絡。而且有很強的信任基礎,所以我請某某人幫我做事,他如果答應,他一定能幫到忙。或者是他發現答應完之後,他去了解,他有困難,他會很快的跟我說不好意思,這個事情我可能有點困難,我可以幫你介紹誰誰誰幫你這個忙,你可以請他再繼續幫你這個忙。所以講求信用在我們這些老朋友身上,其實我們都能夠盡量的去圓滿。

  可是就我剛剛所說的,大家因為生活步調很快,很多的朋友也都是沒有深交,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人請託於你的時候,就真的要三思而後行。尤其有一些所謂的詐騙集團,他就是藉由這種信任,然後用這種信任的方式來做一些詐騙的行為,是不可取。所以我們還是要回歸到一句話,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答應別人,當然我們要盡量做到,可是你要思考一下,如果我們答應了這個人,他有沒有對我們不利。我們要多留一個心眼,免得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尤其早期很多父母都會跟兒女千交代萬交代,絕對不可以當保人,為人作保。這個是很多老一輩的長輩都會交代。因為當保人,保這個字拆開來就是呆人,為人作保是最呆的。為什麼?譬如說我今天要買房子,那我要有一個保證人,我找同學來當我的保證人。如果同學跟我也不熟,我們最近交流比較多,然後基本上也相談甚歡,只有淺交,沒有達到很知己,我向同學說,同學,我們也很熟,經常聊天,妳也知道我這個人就是很值得信賴,我要買個房子,妳來幫我做個保人。因為你要銀行貸款,要有人幫你擔保。同學就說,好,黃大哥我來幫你擔保,那就當我的保人。結果我繳了兩期貸款之後,我繳不出來,然後呢?銀行它如果查不到我的那個款,它沒有辦法凍結我的款,我的財產,它就跑去凍結誰的?保人的。所以講個比較粗的話,爽是人家在爽,債務是誰在負擔,擔保的人在擔保,在付。所以你自己沒有享受到,反而你要幫人家背一屁股的債。很多的債務都是因為擔保而衍生出來的。所以不要去幫人家擔保,除非你真的很知己、很信任。但是像現在我們身旁,有像季布這樣一諾千金的人多不多?十個裡面看看有沒有一個。所以還是要特別的留意。

  好,來我們看到一百三十五個姓氏麻。麻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起源有兩支,有一支麻姓的起源是起源於熊姓。春秋楚國有一位大夫姓熊,後來受封於麻,所以他的子孫就以麻為姓氏。所以麻姓的這一支就是從羋姓派生而來的。另外一支是來自於春秋齊國的大夫麻嬰,所以麻嬰的子孫也以麻做為姓氏。

  麻這個姓氏古往今來人口並不多,所以在歷史名人上面我們就介紹一位,讓大家來了解一下。這位麻秋他是五胡十六國時代的人。五胡十六國就是南北朝時候,在北方的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國家。他是山西太原人。在當時,北方有所謂的五胡慢慢盤踞了中原。所以當時西晉滅亡之後,南方就趕快的接承了晉的正統。所以後來偏安江南的,我們就把他稱為東晉。可是跟東晉同時期在長江北方對峙的,就是由這個五胡紛紛所建立的一些國家。所以我們歷史上面稱這個時間叫做五胡十六國。這個十六國其實它有同時並存,也有相互繼承,所以是一個比較紛亂的時局。當時北方因為被外民族所統治,所以很多中原的舊姓也就紛紛南下,所以這個時候也造成了中國南北姓氏的大流動。包括我們客家人,也是從這個時候慢慢的往江南遷徙,然後往更南邊的,像江西,像福建,像廣東,這個地帶來發展,所以它算是一個很重要的轉變,讓中國南北的人口可以有交流。

  麻秋就是這個時代的人。麻秋曾經接受後趙石虎任命為征東將軍,也擔任過涼州刺史。當然他也是能征善戰,不過他就是個性比較殘暴,所以每次征戰的時候動不動就是屠城,動不動就是把投降的人統統處決。所以北方的百姓對於麻秋是相當的痛恨。事過境遷之後,在北方的民間都還有流傳這樣的一個習俗,就是當小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為人父母的就會恐嚇小孩說,你再哭,你再哭麻胡就來了。麻胡就是講麻秋,因為他是胡人。

  這個就有點像我們台灣早年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習俗,小朋友哭鬧不止的時候,父母親都會說,你再哭半夜虎姑婆來咬你的手指頭。所以這個風俗是異曲同工之妙。後來再大一點的時候,小孩子比較懂事了,如果不聽話,就說你再不乖,我就打電話叫警察來,警察把你帶去警察局關起來。有吧?小時候有沒有這樣被恐嚇過?有,多多少少都有。同學那邊,同學沒有?沒有。我們台灣很多父母親都用這一招,所以很多的小朋友後來長大之後對警察都有陰影,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即使我們走在大街上,也沒有作奸犯科,是善良老百姓,可是看到警察的時候總是會覺得怕怕的,是不是警察在看我,是不是警察在注意我。所以父母親這種恐嚇的言語,其實會造成小朋友內心的一種陰影。這也蠻有趣的。

  麻秋後來他曾經毒殺過苻洪,這個苻洪是誰?苻洪是苻健的父親,所以他毒殺苻洪之後,他的兒子苻健就斬殺了麻秋。苻健又是誰?苻健就是前秦的開國君王。前秦,就是秦始皇那個秦,前面的前。因為中國古代有很多的朝代或國家它都重複用,為了不要在記載上面混淆,所以我們把苻氏他們所建立的國家稱之為前秦。前秦最有名的君王就是苻堅,前秦苻堅,曾經率領號稱百萬大軍要南下攻滅東晉,然後當時謝安跟謝玄,他們叔侄兩個人就在淝水打敗了前秦苻堅,這個我們曾經有講過。所以就是那個前秦。所以苻健就是前秦的開國君王。所以後來麻秋是死於苻健的刀下。這位苻洪其實他原來不叫苻洪,他叫蒲洪,蒲就是這個,蒲。

  為什麼他後來改姓叫做苻洪?因為當時有讖緯,有讖緯就是大家在民間流傳預言,說會有一位艸付應王,有這麼一個說法。所以民間就流傳說,未來會有一個王是這樣產生的,這個你把它念作ㄧㄥ或念作ㄧㄥˋ都可以,就是會有一位艸付,然後應當來成為大家的領袖。或者是你把它讀成四聲應王,就是呼應大家的需求而成為領袖。所以這個念作ㄧㄥ念作ㄧㄥˋ都沒關係,意思是相通的。艸付就是哪個字?就是苻,所以他把自己的姓蒲把它改成了苻。果然他自己沒有當王,可是他的兒子苻健就成為了前秦的君王。

  所以讖緯這個力量在民間是很大的。讖緯其實最彌漫整個朝代風氣的,應該就算漢朝了。這個先前跟大家報告過。所以一直延續到了晉,都還是民間有這樣的力量在影響著朝政,所以這個力量是還滿龐大的。

  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一百三十六,強。強這個姓氏也算是滿稀少的,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強姓的源流還滿廣的,而且他同時是炎帝和黃帝的傳人。怎麼說?也就是說它有兩支,一支從炎帝而來,一支從黃帝而派生。我們看到黃帝的玄孫有一位叫做禺疆,禺疆的子孫就以這個疆為姓,後來這個疆又慢慢的轉變為這個強。所以這是一支。炎帝的後代有一位叫做公叔強,他在春秋時代齊國任官,所以子孫就以公叔強的強為姓氏。除了這兩支從炎帝黃帝而來之外,還有其他的源頭,像春秋初期鄭國有一位大夫叫做強俎,子孫就用他的名字為姓氏。不好意思,請幫我改一下,子孫以期名字為姓,那個期應該是其他的其。再來還有晉朝時前秦苻堅的後代,這個符堅的符也請幫我改一下,是草字頭而不是竹字頭。剛剛我們提到前秦苻堅就是這一位,苻堅的後代也有部分改姓為強。那也就是少數民族它在漢化的過程,也就慢慢的改為漢姓。這些都是強這個姓氏的源頭。

  我們來看一下堂號,堂號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堂號,叫做浚渠堂。疏浚的浚,所謂的疏浚就是把那個河道,把這個溝渠裡面的泥沙、土石,把它挖深挖廣,不要讓它河道愈來愈窄,愈來愈淺,那才能夠保證水流可以排泄無阻。所以像我們台灣,尤其在南部,這個時節大部分都比較少雨,冬天的時候都比較少雨,所以一般我們都是在冬天這個時間,做疏浚的工程,去挖深挖寬,到了梅雨季節,到了颱風季節的時候,有一些暴雨來得很怪、很快、很猛,那水才能夠排除得掉。最近好像大家有沒有特別感受到?下雨到了這個時間,還沒有比較密集的雨量,所以現在水情就很吃緊了,北部已經開始分區限水了,我們台南高雄差不多也要分區限水了,所以今年就雨特別少。這種情況好像每一年都會碰到。這個在我們以前小時候是比較少見的,因為春天也是一個算密集降雨的時節。可是因為氣候異常,降雨就只集中在某一個時間,而且降雨的那個雨量就變得很多,可是又集中下下來。台灣因為縱深很淺,河道的縱深很淺,所以降下來之後,很快的那個水幾天之後就排到大海裡面去了,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留下這個珍貴的水資源。所以就變成說水庫蓄水,它的功能愈來愈小,所以我們的水就愈來愈少。這個是不好的現象。不過這個也是一個全球暖化所帶來的一個趨勢。所以這個也是提醒我們,我們應該更愛護地球。

  好,我們再回來這一位強循,強循他是唐朝的一位官員。當時雍州缺水,所以很多的百姓的莊稼就根本沒有辦法引水來灌溉,為了要徹底解決引水的問題,灌溉的問題,強循就發動老百姓,我們一起來開河渠,然後來引水,把水源引到這些農耕區,讓這些莊稼得到水源,而且老百姓飲用水的問題也能夠解決。後來強循開挖渠道很成功,得到百姓的擁戴,而且也升了職官。所以強循的後代子孫就以此為典故,立了堂號叫做浚渠堂。所以浚除了疏浚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意涵就是開挖渠道,像這個地方的浚它就是開挖渠道,所以讓百姓可以得到引水的灌溉。

  我自己美濃的家鄉,我們算是住在比較山裡面,所以不是美濃的市區。如果大家有機會到美濃,我們家就是在鍾理和紀念館,美濃一位很有名的文學家,鍾理和紀念館,再前面一些些。我們那個地方以前是旱地,所謂的旱地就是沒有渠道,沒有灌溉用渠,所以我們就要在夏天的時候建陂塘。陂塘就是,我們旁邊有個大河,然後我們枯水期的時候,我們宗族的長輩,就會到枯水的河床上面去壘石頭,去堆壘石頭,然後用泥沙做了一個堤防,然後開始有水來了以後它就會蓄積,那個就叫陂塘。水如果多的話它就會流走,旁邊那個陂塘它那個水就可以被保留下來。所以那時候很辛苦,那時候因為是旱地,沒有渠道,所以我們就必須用牛車,到河裡面去引陂塘的水,弄到牛車上面,一桶一桶的,然後到田裡面去一瓢一瓢這樣灑,灑水,很辛苦。後來水利局就為我們開了渠道,那個渠道就開在我們家伙房,我們族居的地方的前面。引了渠道來之後,我們旱地就變成良田,所以我們後來的生活才有明顯的改善,所以開始種煙,開始種水稻,否則以前因為是旱地,也沒有辦法種水稻,只能夠種一些耐旱的植物,像番薯之類的。所以河道的建立對於農民百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會影響到農作物適不適合在這個地方耕種。

  好,我們看到下面歷史名人,有一位強至。這位強至大家看一下它裡面的內容,我想要跟大家介紹的是第二位,我們來看一下第二位強行健。強行健,你看到這個名字就很有意思,「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行健這個名字是從《周易》而來的,而且他的姓又姓強,所以強行健這個名號就很有意思,砥礪自己,鼓勵自己,要君子自強不息,而且要勉勵而為之。強行健年幼的時候家裡面很貧困,可是自己很好學,後來也有這樣的因緣去學了醫,然後又行醫濟世。他向朱丹溪學了製藥的過程,所以他後來也做了一些藥丹,做了一些藥丸,然後行醫濟世,然後也賣丹藥。有一位朱丹溪,就是強行健的老師,他有提醒強行健說他用藥偏於寒涼,偏於寒涼。我不是中醫的專業,我沒有辦法很精深的去了解。一般我們所謂的偏於寒涼,就是說這個藥效可能是比較,也不是溫和,就是說他用的藥的藥材是比較寒性的,比較涼性的。所以他的師父也跟他建議,當然他自己也有做一些改變,聽他師父的一些建議,他也做了一些改變。所以後來他的丹藥賣得很好,而且大家還給他一個稱號叫做石膏強。為什麼叫石膏強?因為他姓強,稱他為石膏就是說服了他的丹藥之後,就像石膏一樣,身體很硬朗,所以稱他叫石膏強。這個也蠻有意思的。

  現在癌症的病患很多,現在也是台灣前幾大的死因之一,癌症。癌症,我有一次看到一篇報導,它說癌症根據統計,如果我們平常時候的體溫是偏低的,罹患癌症的機率是會加強。了解我的意思嗎?一般我們正常人的體溫是幾度?三十七度,這正常的體溫。偏低是說如果你的體溫,不是感冒,如果你的體溫平常時候都是在三十六度,甚至於更低,那就要特別留意,你的體質都是比較趨向寒涼,所以罹癌的風險會增高。這是有統計數字的。所以中醫就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要多服用一些,那個叫什麼?溫補,用溫補的方式去增加我們的體能,然後去增高我們的體溫。所以這個也提供給大家一個建議。

  好,來,我們再看到下面一個姓氏,一百三十七,賈。賈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排名第四十五。賈姓出自於姬姓,是黃帝的後代。周成王的時候,他封自己的弟弟唐叔虞在唐這個地方,這先前我們也講過好多次,唐叔虞後來傳了幾代,傳到叔虞的兒子的時候,唐叔虞就把他的幼子公明,又把他封到賈,所以在文獻上面稱他為賈伯。不是賈伯斯。賈伯,為什麼稱他為伯?因為他是老大,對不對?而且他是封出去之後,他是第一代的君王,所以他稱之為賈伯,他是第一代。春秋時代賈國後來又被晉給滅了,所以賈國人有一些就以國名為姓氏。這是一個來源。

  另一個來源就是晉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之後,終於回到了晉國去當國君,所有我們在歷史上稱他叫做晉文公。他就褒封當年跟他一起流浪十九年的這些謀臣,所以有一位狐偃的兒子叫做狐射姑,那個字不念ㄕㄜˋ,要破音念作ㄧㄝˋ,夜晚的夜那個讀音。然後也封他在這個賈,這個賈就是剛剛我們講到賈伯的那個賈,因為它被滅亡了,被晉國所滅,所以後來到了晉文公的時候,又把這個賈封給了狐射姑,狐射姑在文獻上面被稱之為賈季,所以他的子孫就以賈做為姓氏。

  談到這個公子重耳,以前在高中課本可能大家也稍稍的有閱讀過,公子重耳其實他是太子申生的弟弟。太子申生的故事我們曾經有聊過,被驪姬,被他的後母給設計陷害,有吧?我們有講過吧?同學有吧?有,所以後來太子申生就自殺。自殺之後,像重耳他的弟弟,還有另外一個弟弟,也就不敢留在晉國,於是就逃到國外去了。然後重耳他先待在少數民族,他先待在少數民族的地方,待了一段時間,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輾轉到了齊國。當時齊國的國君齊桓公就很欣賞晉文公,而且還把女兒嫁給他。晉文公當時年輕,所以想說你看我現在是齊桓公的女婿,而且我的岳父還給我不少的財產,所以我就在這邊當駙馬爺就好了,可是他的太太齊桓公的女兒深明大義,她就屢屢勸文公,不要這樣子,男兒志在四方,還是有機會要回國去爭取繼位當國君。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所以晉文公也就不太有那個鬥志,後來這個太太就去找了當時晉文公的幾位謀臣,那幾位謀臣這幾年來一直跟著晉文公在外面流浪,圖的是什麼?圖的就是希望有一天我們這個主公能回國去當國君,他回去當國君,我們這幾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封個大夫也是我們可以期許的。所以這幾位就跟這位文公的太太商量好了,有一天就把他給灌醉,灌到酩酊大醉,然後晚上就把他弄上馬車,連夜出城。等到早上日上三竿,晉文公酒醒了才發現,我現在在哪裡?報告主公,我們已經在齊國的城郊,我們馬上要離開齊國。晉文公大怒,我說你們這幾個傢伙,怎麼可以先斬後奏?我在齊國日子過得那麼好,你們是有何居心?他還拿那個兵器,拿那個戈去錐他的謀臣,破壞他的好事,我要當一個寓公,在那邊過好日子,你們還把我弄出來。所以從這邊可以知道,其實晉文公剛開始的時候,也真的沒有什麼野心。

  好了,那後面還有一些很有趣的,等一下我們再回來講,先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