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30集

  好,來,我們看到龐姓。龐姓還有一位歷史名人叫做龐統。談到龐統,大家就會想到他有一個外號叫做鳳雛先生。鳳雛先生之外,還有另外一位臥龍先生,他的名氣可比鳳雛先生更高,誰?諸葛亮。鳳雛跟臥龍都是劉備帳下的兩位大謀士。不過這個鳳雛在歷史上他很年輕就往生了。在《三國演義》裡面,羅貫中的故事是說,其實他自己知道那一年他有一個很大的劫煞,那一年要凡事小心。所以那一年他領兵去作戰的時候,後來就行軍,行軍到了一個地名,他沒有注意,後來就被包圍了。然後他才發現,糟糕,這個地名叫什麼?叫落鳳坡,他叫鳳雛,這個地方叫落鳳坡,他隱隱就覺得這個不吉,大大的不吉。所以後來就被曹兵給包圍,最後死在落鳳坡。這是羅貫中他先把地名點出來,再預告鳳雛將死在這裡。可是正史上面不是這樣的,正史上面是剛好相反,是因為龐統在這邊遇害,所以當地的百姓才把這個地名叫做落鳳坡,所以小說跟正史的說法就顛倒了。很可惜,龐統很年輕就往生了,所以有很多的《三國》迷就說,如果當年鳳雛能夠多活幾年,他如果跟臥龍先生兩個人合作,說不定就一統中原了,當然那都是事後諸葛,只是大家很惋惜龐統這樣的人才,沒有多多的在劉備帳下效力,所以才導致歷史做了一個轉彎。好,這是龐姓的歷史人物。

  我們再來,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熊姓,一百二十一。熊姓在當今中國大陸排名第六十八,台灣沒有進入到百大,所以相對的是比較少見在台灣。相傳黃帝在有熊這個地方建都,所以我們在歷史上面就稱黃帝為有熊氏,黃帝的後人就以這個熊為姓氏。還有另外一個來源,是黃帝的後代顓頊,他也有一位後代,叫做鬻熊。那個字筆畫很複雜,上面它就是一個粥,我們早上吃這個粥,清粥小菜的粥,下半部是一個鬲,就是隔間的隔右邊那個偏旁。這個字念作ㄩˋ,鬻熊,鬻這個字它其實就是有做買賣的意思,賣的意思,賣東西的賣。所以我們有一句成語叫做賣官鬻爵,就是這個鬻。好,這個鬻熊博識多聞,也曾經擔任過周文王的老師。所以周成王他即位之後,為了要去追封前代的功臣後代,就把鬻熊的曾孫熊繹封到了荊山這一帶,後來就建立了荊國。後來荊國又改稱叫做楚國,所以就是後來的春秋戰國的楚國,也就是這一位鬻熊的後代。所以這個也是另外一個來源。

  談到荊跟楚,到底哪一個是國號?哪一個是後來改稱?這邊我們提供的是一個說法,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是說,其實荊跟楚沒有哪一個先哪一個後,所以沒有什麼改國號的問題。我個人是比較傾向於這個說法,但是我還是遵照我所閱讀的時候,我所蒐集資料時候的那個版本,所以我會摘錄這個說法在講義上面,另外一個我比較傾向的這個說法,我提供給大家了解一下。我們上一回也曾經提到過,在中國古代,尤其戰國跟春秋的史料裡面,會看到有用國都代稱國家的狀況,我們也曾經提過。用國都來代稱國家,這種狀況不會是用在自稱,它會用在他稱。為什麼他稱的時候我會用國都來代替國家?它是一種貶義的用法,也就是說我要貶義你,所以我不直接稱呼你的國家,我直接稱呼你的國都,而國都僅是你這個國家裡面的一個城邑,事實上還有別的城邑,可是我僅僅用一個城邑來涵蓋,我就把你的層級給降低了,所以隱含著一種貶損的概念在裡面。了解我的意思了?

  反過來,如果要代稱的時候,如果是用在自稱,他會用一個更廣大的區域名來代稱自己。譬如說楚,楚它就是一個國名,我自己研究的心得,它是一個國名,荊,荊是一個很廣大的區域名,就是現在的長江流域的中游,包括有荊山,這邊我們提到荊山,那個地方以前也叫荊水,所以在長江中游這一帶都叫做荊。甚至於後來這個荊的範圍也擴大到了長江下游,接近現在的安徽這一帶,所以它是一個很大的區域名,以北方的諸侯,以北方的角度來看,那一帶都叫荊,很大,荊這個廣大的區域裡面不只有楚國,還有別的零零星星的國家,像黃國,我們家老祖宗,黃國也在那一帶,都含括在那個荊的大範圍之內。所以後來楚國人為了要彰顯自己的地位,他在自稱自己的時候,常常會用荊,也就是說我是這一帶的霸主,我用一個更大的區域名來自稱。所以用在自稱的時候,會用這個角度來稱呼。所以他跟第三人稱,我們去稱呼別人的時候,用那個貶義的就不一樣。這個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我這篇文章也寫完之後,發表在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的期刊,也得到了很多老師們的認同。所以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所以我比較傾向這個荊跟楚的關係,可能是這樣來理解會比較好。提供給大家。

  我們再往下看,遷徙分布的地方就請大家參看。我們要看到堂號,堂號,有一個熊姓的堂號叫射石堂。原來以前有一個擅於射術的人叫做熊渠,有一天晚上他走夜路,隱隱約約看到草叢裡面,有一隻老虎臥在那邊不動,所以一時情急之下就彎弓搭箭,一箭就射進了那個老虎的身體。結果走近一看,不是老虎,是石頭,然後箭頭箭鏃已經深入到石頭裡面,用力拔都拔不出來。所以後來他的子孫就以這個典故立了堂號叫射石堂。

  這個故事大家有沒有覺得,感覺好像老師你曾經說過,因為這個故事先前我們講到李廣的時候,飛將軍李廣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情節,大家會很懷疑,到底哪一個才是故事的原型,是誰抄誰的?我跟各位說,像這種故事情節很雷同的,在古代的文獻裡面比比皆是,俯拾即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因為在文獻流傳的過程裡面,它經常會有訛誤,所以有的時候,它那個故事本來男主角是這個人,後來在傳抄的時候變成另外一個人,可能是無意的,可是有一些他在傳抄的時候,他是刻意的、有意的去改造,所以也會產生這種現象。還有另外一個狀況我們可能要理解,就是其實他沒有誰抄誰的問題,就是這種情節其實普遍的存在在不同的時空,只是剛好你也有了這個類似的情節,你的故事也是這樣,它是同時並存的,所以也沒有抄襲的問題。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

  這個射石堂的故事跟李廣,可能有存在互相沿用的情況,可是我們沒有太多的史料去佐證到底是誰先誰後。那你說老師,可能是比較早的時代的人比較先吧?也未必。因為我跟大家講過,中國古代文獻的流傳,有的時候反而是愈往後事蹟愈詳細,所以不一定說時代早的人就是他可能是比較早出現,未必。所以我們知道有這個現象。如果對這個有興趣,可以大家再去追蹤一下相關的材料來討論。

  好,我們再往下看。這個熊姓的歷史名人,除了剛剛我們講的熊渠射石堂之外,還有一個熊廷弼,熊廷弼時代就晚了,大概到了明朝末年。明朝末年鎮守遼東這一帶有幾位名將,先前我們曾經講過袁崇煥,還記得嗎?還有另外一位也是赫赫有名,後來他引清兵入關,所以清朝政府還冊封他為藩王,誰?吳三桂。所以袁崇煥、吳三桂,他們都是那個地區鎮守邊關的名將。時代也差不多,熊廷弼也是在那個時候鎮守遼東邊關,所以當時他也是鎮守邊關,然後一直努力的抵抗關外的滿清的鐵騎入侵中原。可是後來,因為受到朝廷後繼的不足,所以在陣前守護邊關的將士很辛苦,因為奧援沒有辦法源源不斷的往前線輸送,因為明朝內部也有很多的矛盾,所以就造成邊關將士守到最後沒有辦法守了,最後熊廷弼也沒有辦法再繼續鎮守遼東。後來也因為這樣他被貶官。後來努爾哈赤他攻勢不斷的進逼最後的防線,所以朝廷不得已又起復熊廷弼,再次的去鎮守邊疆。

  後來他還被小人所害,所以陷入到了黨爭之中。當時明朝末年的時候黨爭很厲害,最有名的就是東林黨,東林黨是士大夫的一個團體,當然東林黨其實它主要對抗的就是宦官,所以兩個集團就互相的有一些攻防。因為熊廷弼,其實他跟東林黨是關係很密切,可是根據史料的記載,他並不是東林黨的成員,只是關係密切而已,所以後來也被牽連在其中。後來宦官集團為了要去壓制東林黨的氣焰,也把熊廷弼捲進來一起處置。所以最後導致熊廷弼被殺,而且還傳首九邊,就是砍了頭之後,把他的頭在邊疆巡迴。這個就是殺雞儆猴,要讓一些鎮守邊關的那些將帥,你們要注意,不要跟東林黨攪和在一起,所以它有點威嚇恫嚇的作用。

  所以熊廷弼一代名將居然不是戰死沙場,他是最後陷入到黨爭,被這些閹黨所害,真的是令人不勝唏噓。為武將者,他畢生的最大的志願就是能夠為國效力,馬革裹屍,戰死在沙場,即便是戰死沙場,他也是覺得一分榮耀。所以熊廷弼這樣的一個結局,真的是讓他的後人,還有他的部將非常的感慨。朝廷需要用人的時候把你起復,讓你在前面擋子彈,然後不要用你的時候棄之如敝屣,然後還陷入到黨爭之中,這樣只會讓那一些忠君愛國的人心灰意冷,讓很多人有寒蟬效應的這種影響。所以吳三桂為什麼後來開山海關?其實也是因為他當時有陷入到黨爭,所以他一怒之下,好,你們既然這樣,乾脆大家一起完蛋,玉石俱焚好了,所以吳三桂其實也是有點負氣,因為這個黨爭的關係。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的批判的意味,只是說我們在讀歷史,讀這些歷史人物的生平的時候,可以從多元的角度來思考。

  另外一位熊姓的歷史名人,是清朝初年的理學名臣叫熊賜履。熊賜履他其實是順治的,也算是老師,因為他經常陪著順治讀書,所以也算是順治的老師。

  順治也很年輕就,按照官方的說法,就是得天花往生了,但是按照民間的說法,是說他到五台山出家。我不曉得大家比較傾向於哪個說法?我個人是比較傾向於他應該是出家去了,他看破紅塵了。總而言之他後來因為離開了王位,所以由他的兒子康熙即位。

  康熙為什麼最後會被他的祖母孝莊皇太后選出來當作繼承人?是因為康熙他已經出過天花了,所以後來就上了這個寶座,成為一代的君王。當時康熙年幼即位,其實還是以他的祖母垂簾聽政為主。可是面對當時環境的險惡,康熙跟孝莊皇太后他們祖孫兩個人其實都很惶恐,因為他們面對的是朝堂裡面最大的勢力鰲拜。這個後來除去鰲拜的故事,大家應該也都有聽過。其實康熙雖然說是一個小孩,其實他也算是天資很聰明,所以他也知道,如果他這個位置要長治久安,要能夠坐得安穩,鰲拜非除不可。可是鰲拜經常都是出出入入,很多人簇擁,要怎麼除掉他?所以他要想辦法接近鰲拜,然後一次讓他來個措手不及。他們滿人因為從關外就是驍勇善戰,所以後來即便入關之後,他們對於那些皇族,尤其是皇子們,騎射的訓練還是很嚴格,所以他們不僅要讀聖賢書,而且還要怎麼樣?還要騎馬,然後射箭,而且還要練我們叫摔跤,有點像相撲,要去練,所以他們對於武術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康熙他就想到鰲拜他是很自負,他說他是滿清人裡面,八旗裡面第一的相撲手,那個叫巴圖魯吧,是不是?有一個滿文,他說他很自負,然後康熙就想說好,既然這樣,我也來訓練一批相撲手,然後效忠於我。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之後,他就假借要邀請鰲拜來調教康熙的相撲手,為這個理由把他請進宮來。請進宮來之後,當然鰲拜這個人他就想到,你這個小娃兒,量你有什麼計謀,量你也不敢如何,所以他真的就單刀赴會,單槍匹馬就進了宮。進了宮之後,這些年輕的相撲手,當然一個人沒有辦法一對一跟鰲拜較量,一群人圍上來,後來就被制伏了,最後鰲拜就被伏誅。當然也花了一點時間,花了一點氣力,剷除鰲拜的餘黨。但是解決了鰲拜之後,康熙的寶座才能坐得安穩。

  所以後來他回顧他一生,他晚年的時候回顧一生,他說他這一生最凶險的就是除鰲拜這個事情,因為當時他太年輕,當然事後想一想,真的是運氣的成分很高,因為一個不留神,他可能連自己的命都搭進去了,所以他回顧他這一生,除鰲拜是最凶險的一次。

  所以熊賜履他也是被鰲拜所忌諱,但是因為畢竟他還是很謹守自己的本分,雖然說有忌諱,然後也有一些貶謫,但是基本上也都算很順利。最後他有一個比較大的頓挫,是在康熙十五年的時候,他因為票擬的關係。所謂的票擬,就是地方上的奏摺要呈給皇帝,可是皇帝根本不可能一篇一篇看,所以就會由內閣的閣員們,大臣們就按照自己的專業,或按照不同的省分,然後分開,譬如說河南的奏摺就是同學來看,然後湖南的奏摺就是同學來看,看完之後就要做摘要,因為奏摺有的時候連篇累牘,所以就做摘要,這叫票擬。就讓這些閣員寫了摘要之後,就夾著奏摺,然後讓皇上來看。結果在票擬的時候熊賜履就弄錯了,沒有當場去做改正,還試圖去隱瞞,所以後來因為這個事情東窗事發,所以被貶官,而且是全部免職,他不是貶,他是全部免職。但是後來又起復,所以後來他也是以很高的職等退休,也算是他人生一個比較大的頓挫。

  所以這裡面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其實說謊事實上是很不值得的事情,因為你說一個謊,你必須要用更多的謊來圓那個謊,所以誠實待人是最重要的。

  來,我們看到下面一百二十二,紀這個姓氏。紀在中國大陸沒有進入到一百大,在台灣是七十一個大姓。紀姓是炎帝的後代,傳說紀姓的先祖是在紀這個地方立國,春秋時期紀國被齊國給攻滅了,所以紀國的公卿後代就以這個國名為姓。那炎帝他姓什麼?簡單的複習一下,黃帝姓姬,那炎帝呢?姓姜,姜太公的姜。所以他是從姜姓派生而來的。

  遷徙分布的部分就請各位參看一下,我們看到歷史名人。有一位紀信,紀信他是秦朝末年的時候,是劉邦帳下的一位將軍。大家對他好像不甚熟悉,可是劉邦卻對他非常感恩。因為有一回在滎陽,劉邦的部隊被包圍了,被項羽的部隊給包圍了,這個時候紀信就說,報告主公,我有一個方法幫助主公脫圍,紀信就跟劉邦說由他假冒是劉邦,詐降於項羽,趁隙這個劉邦就可以脫逃。所以劉邦就想說,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所以就讓紀信乘黃屋車。這個黃屋車就是帝王所坐的車子,因為它的頂蓋是黃色的一種顏色。因為古代的車子,我們是站在馬車上面,站在馬車上面它會有個頂蓋,就有點像各位去外面喝咖啡,有一些咖啡座它不是有那個大傘嗎?就類似那種傘,它就會在車子上面撐著擋太陽、擋雨,因為它是黃色的,所以叫黃屋車,它那個屋事實上是頂蓋的意思。所以就冒充劉邦詐降,劉邦就跑了,紀信自己也被俘虜了。被俘虜之後,項羽當然就很生氣,然後他就拷問紀信,紀信就說沒有,這個是我建議我們主子由我來代替他的。所以項羽也算是見他忠心耿耿,也就不為難他,而且還希望紀信能夠投入他的陣營。但是紀信斷然拒絕,當然項羽就很生氣,給你一個活生的機會,你還這樣斷然拒絕,最後就以火刑處決,當然這個就是比較殘忍的一種手段。所以劉邦他非常感恩紀信,而且後來在鄭州,這個是河南這個地方,百姓也很感恩紀信,所以就世代奉他為城隍爺。

  城隍,其實這個淵遠流長,城隍城隍,我們都知道他是管陰司的,陰曹地府的。城隍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城是城牆,這個我們都懂,隍是什麼?隍其實是護城河,隍是護城河的意思。大家會覺得很奇怪,老師你昨天才講,耳朵邊不是左阜右邑嗎?左邊的耳朵邊是阜部,阜部你昨天說跟高起來的地勢有關,隍怎麼會跟這個有關?我跟大家說明一下,護城河早期是怎麼蓋的?城牆跟護城河為什麼要連在一起?因為它們是有互相依存的關係,你要築城牆,總要有土石吧,你才能夠把那個城牆給堆壘起來。同學懂我的意思?懂了。土石從哪裡來?地上挖,對,從地上挖,地上挖從哪裡挖?就在你原本要築城牆的前面,在那個地方挖不就是最方便嗎?不必再去運,因為你挖了馬上可以用。而且你挖了那個地上之後,它就變成一個壕溝,然後再加了水,那就變成護城河了。所以它就變成事半而功倍,因為他做這個動作,他就可以有兩道防禦工事,前有護城河,後有城牆,所以它們互相依存。這樣了解我的意思?

  為什麼要有護城河?因為以前他們在攻城的時候,如果你沒有護城河,包圍城牆的人就可以直接依附在牆角,然後就可以攀爬。攀爬的方式當然很多,架梯子,或者是用繩索裝那個釘鉤,然後扔到那個牆上爬上去。當然守方他就會在城頭,在城牆上面,譬如說你要架梯子上來,我就把你的梯子往下推,你就上不來了;你用那個繩子要攀爬,我就把你的繩索給斬斷,你就掉下去;那更有甚者,還會準備那個熱油、熱水就往下一倒,戰爭都很殘忍,這個也沒有什麼是非。所以守城的一方他就在城牆上面,他要做防禦。如果有一道護城河,是不是對於守方來講,他的防守的時間可以拉長?因為攻擊一方他沒有辦法直接就到城角下,因為他要跨過護城河,所以他就沒有辦法有一個施力點依附著城牆往上攀,所以有一個護城河,他就可以拉長他守護的時間。

  當然攻方也必須要突破,所以攻擊這一方,他要怎麼樣去突破護城河的這個屏障?很簡單,他會叫他們的後勤人員到後方去挖土,把那個土一擔一擔的往前挑,挑到那個護城河往護城河裡面倒,你有護城河是吧?我就把你填滿。當然他填滿,他攻擊的時候就主攻某一方面的城牆,四面的城牆他就攻一面,或者是攻兩面,所以他就只要去圍那兩面的護城河也就可以了。所以雙方你來我往,其實這個是中國古代戰爭時候的一些策略。

  所以城隍因為他挖了以後,是不是它裡面就凹下去了,所以如果你站在沒有水的護城河,你往左邊看,往右邊看,是不是它兩邊都是高起來的?所以隍原本是從護城河裡面,它凹下去的角度來看,左右邊事實上是凸起的,是隆起的。這樣了解我的意思?所以城隍原來是講城牆還有護城河。

  後來有一個說法,說為什麼會有城隍?原來是有一個人不小心溺死在這個護城河裡面。那溺死之後,按照民間的說法說,像這種沒有壽終正寢的,而且是意外往生的,他就變成所謂的地縛靈,就被綁在這個地方,他就不能走了,要一直到陽壽盡了之後他才能夠離開,他才能夠到陰曹地府去報到。有好幾次本來他都有機會抓替死鬼,可是這個人就很善良,他就不忍心別人跟他一樣,因為他很痛苦,他也不想要讓別人代替他,所以好幾次的機會能抓替死鬼他都沒有抓。後來閻羅天子閻羅王知道了這個事情,覺得你這個人很慈悲,那說好,你這麼慈悲,我應該怎麼樣來給你褒揚?所以就讓他當了城隍,讓他變成是一個算是有仙格的位階,就不再是一個孤魂野鬼了,所以後來就有冥間有城隍爺這個體系出來。

  學生對這個也很好奇,他說老師,你看城隍爺也管陰司,閻羅王也管陰司,那他的職務有沒有重疊?還出這個難題給我。還好這個我還稍稍的有一點研究,就是其實這個概念很簡單,它就有點像我們的法院。一般我們有官司的時候,我們向地方法院按鈴控告,所以一審是在哪裡審?地方法院,如果你要上訴呢?高等法院,如果還要再繼續打呢?到最高法院。所以就類似這種情況,一般的比較容易,是非對錯比較容易分得清楚的,城隍爺就搞定了,該送哪裡就送哪裡了。比較有困難的就往上送,所以有所謂的東嶽大帝,大概就類比為高等法院。到了閻羅王那邊的,大概就是最高法院,有很多那個釐不清的,到了閻羅王這邊再來審訊。大概是這個觀念。這個是民俗的說法,僅供參考。

  再來另外一位紀姓的名人,叫做紀昀,紀昀一般我們都稱他的字,叫紀曉嵐。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很有名的大陸拍的歷史劇?有沒有看過?我一下忘了,《宰相劉羅鍋》,《宰相劉羅鍋》有吧?《宰相劉羅鍋》那個劉羅鍋劉墉,他就是跟紀昀是同時期的,那樣時間點就可以知道了。好,所以紀曉嵐,其實他當官位階也當了很高,所以他最後退休的時候得到褒勛,非常的榮寵。他曾經還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編輯官。他自己學問很淵博,而且長於考證。他年輕的時候其實是比較,因為才華洋溢,所以就比較志得意滿,可是晚年的時候,內心的世界就有了一些心境上的轉變,所以晚年的時候他就編撰了一本書,叫做《閱微草堂筆記》,裡面都是紀昀這幾十年來看到的官場,還有社會的一些現象,還有他的一些朋友、親戚、同僚一些相關的故事,他把它整理下來。像清朝、明朝,都有很多像這種我們所謂的筆記類型的書籍。這種筆記類型的書籍往往都是一些生活的雜感,或者是他所聽聞的一些事情,所以它給我們很豐富的材料,去研究明朝清朝社會的現況。所以像這本書其實可讀性也蠻高的,而且它這裡面也記了很多很有趣的事情,他也記了很多有一些神神鬼鬼的,他也把它記進去,所以其實是蠻有趣的。

  講到剛剛提到劉羅鍋,大家有沒有看過那個連續劇?那個連續劇裡面有個大反派,叫做和珅。和珅他應該是古往今來最大的貪官。這有一個數字,這個是學者的考證,不一定正確,但是它至少是一個說法,提供給大家。嘉慶親政之後,他第一個命令就是抄和珅的家,抄家,抄家之後,就把和珅所有的貪贓枉法的,所有他的財產統統充公,充公之後就整理,然後就估算它的價值。清朝乾隆年間一年的稅收,一年的總稅收五千萬兩白銀。他說抄沒和珅的家產,轉換成當時的現銀,他貪贓枉法的數量可以讓國庫用二十年,很可怕,五千萬兩白銀乘以二十,可以讓國庫用二十年。所以他真的是古往今來最大的貪官,而且是有數字可以來推估的。

  講到劉羅鍋,劉羅鍋跟紀昀是同時期,當然在那一部戲裡面,它沒有特別去點到紀昀紀曉嵐,當然男主角是劉羅鍋,所以當然就沒有去講到他。劉羅鍋他跟乾隆皇帝,它有一段很有趣的一個橋段。有一回和珅陪著乾隆到御花園去賞花,百花盛開,很漂亮,乾隆他經常也會故意去為難劉羅鍋,乾隆就給劉羅鍋出難題,他就摘了一朵花,然後就把那個花瓣一片一片拔下來,就開始吟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最後一句,愛卿劉墉你把他接完。慘了,劉羅鍋怎麼接?他就是故意要讓他出糗,要考他的反應,結果劉羅鍋他怎麼接?「飛入草叢皆不見」,就很圓滿的把前面的難題給化解掉了。因為他如果再往下數,那個不算詩了,那個算數數了。

  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一百二十三舒姓。舒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的直系的後代,所以也是由姬姓派生而來。周武王攻滅商朝之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皋陶他自己本身是姓偃,所以也有一個說法,就是舒姓是從偃姓派生而來。所以就有兩個源頭。

  我們看到堂號的地方,有一個比較不一樣的,叫做閬風堂。這個字大家比較少見,讀作三聲,閬風。閬風堂的典故,是宋朝的時候有一位舒岳祥,他因為宋朝滅亡了,他又不願意在元朝擔任官吏,所以就讀書於閬風臺。這個閬風臺是一個地名。所以後來就有著書,然後就以他當時所居住的閬風臺做為他書籍的名字,叫做《閬風集》。後來的子孫就以舒岳祥的典故立了堂號,叫閬風堂。

  所以我們在這好幾回,我們讀到一些歷史名人,歷史名人常常除了有字之外還會有號,因為字是父母長輩所取的,號往往是你自己可以取的。有的時候他取號,就會依據他自己居住的地方來取號,或者是他的祖籍地、家鄉地。像李白,李白的號叫什麼?叫青蓮居士,因為他的家鄉是青蓮鄉。杜甫也有兩個號,叫做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杜陵、少陵也是他的家鄉。像這個閬風臺,這個就是他居住的地方,也起為他的一個別號。

  所以有學生就會跟我開玩笑,他說老師,按照你這樣講,我們要慎選住的地方?對,這個邏輯是對的。像我們台灣有很多小地名,很多小地名通常都沒有什麼比較文縐縐的,因為當時先民他們在居住的時候,往往就是因為地形地貌,或者是那個地方原本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或者是有人在那邊耕耘,然後有什麼樣的景況,他就把它地名就命名了。所以像我以前住的地方叫做牛屎窟,它原來的小地名就叫牛屎窟。為什麼?因為那個地方最早的時候是,也不算沼澤地,就是地形比較低,草長得很豐美,所以很多人就在那邊放牛,附近以前農家在那邊放牛,所以牛很多,那當然就什麼?就有很多牛的便便。所以後來大家就把那個地方叫做牛屎窟,因為它地形是比較低窪的。所以那個學生說老師,如果你住在那邊,你要取一個號,那不就叫牛屎窟居士嗎?我說對,如果按照古人邏輯他的確可以這麼取,不過我不相信哪一個古人會把自己的號取名叫做牛屎窟居士。當然是一個玩笑話。所以以地名來當作號的這種情況也是蠻多的。

  我們看到舒姓的歷史名人,我們看到有一位舒元輿。這位舒元輿他是唐朝人,其實也算是朝廷的要員。他自己跟白居易相互的唱和,而且他的作品也收入在全唐詩裡面,所以我們也還可以讀得到他的作品。在當時國勢因為進入到中唐了,已經有一些些走下坡了,而且進入到中唐之後,因為安史之亂的關係,所以幾位皇帝他不太敢用朝臣,這些大臣因為尾大不掉,所以就形成了這個地方的割據勢力,所以一朝被蛇咬,十年就怕草繩,所以安史之亂之後的幾個皇帝,就特別的信任宦官。信任宦官就造成宦官的勢力逐漸的做大,逐漸做大之後,一直到了唐文宗,文章的文,唐文宗,唐文宗的時候,他就發現這種狀況不可以再繼續下去了,宦官的氣焰已經太囂張。所以他就密詔,把舒元輿,還有李訓,還有鄭注等人給找來,找來之後要談怎麼樣來誅殺宦官,所以他們就有一番的計謀。李訓跟鄭注兩個人,為了去刺探宦官的狀態,所以這兩個人就受唐文宗之命,假意跟宦官集團走得很近,而且宦官集團剛開始也不疑有他,也把他們兩位視為自己的盟友,所以很多的事情這兩位也都知道。所以不知道的人以為這兩個傢伙是跟宦官同黨的,不過他事實上是奉了密詔,他是承唐文宗之命刻意去混入宦官集團的。

  有一次為了要撲殺宦官,就找了一個機會,就說誰誰誰的家裡面有一株石榴樹,這個石榴不是番石榴,石榴樹,它會開花,然後就說一夜之後石榴樹上有甘露。這個甘露就是,具體來講要怎麼說?說這個甘露是可以長生不老,喝了這個甘露水之後可以長生不老,就有人宣稱說有甘露。然後就邀皇上去看一看,於是他們就在那邊布置了甲兵、伏兵,要趁著皇帝去的時候,宦官都跟著皇帝,就疑似要來個撲殺。結果事蹟敗露,沒有成功,反而這幾個人都被牽連了。結果皇帝也被要挾。所以後來,舒元輿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就趕快,他的後代,他的子孫,就跑到叢林裡面去躲起來了。當然他自己也遇害。一直到了唐玄宗才平反,這個事情才有一個落幕。後來舒元輿因為他曾經寫過一篇〈牡丹賦〉,當時唐文宗因為跟舒元輿他們關係走得很近,所以常常會吟詠他的作品,所以後來舒元輿遇難之後,唐文宗覺得真的是非常的惋惜,所以每一次讀到牡丹賦都會潸然落淚。這個也算是一個悲劇收場的事件。

  我們看到第二位舒姓的歷史人物,這個叫做舒ㄉㄢˇ或舒ㄉㄢˋ,因為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可以念三聲,也可以念四聲,到底怎麼讀?因為我們也不知道,當時舒亶(ㄉㄢˇ)或舒亶(ㄉㄢˋ)他怎麼讀,所以我們就沒有辦法確定它的讀音,我們就先暫時把它念作三聲舒亶好了。舒亶他自己也算是蠻有才情的,他後來也參與政務。當時北宋王安石推動革新,有新政,所以舒亶他也在王安石底下辦事,對王安石的新政也非常的努力在推動。可是王安石,先前我們曾經講過他,王安石其實他是個性比較急切,但是他的出發心是正確的,他是希望國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承平之後,開始有一些腐敗的事蹟出現了,對於老百姓的盤剝也愈來愈沉重,所以他希望能夠透過改革,讓國家能夠不斷的向前走,老百姓也可以有比較好的生活,所以他的出發心是正確的。他的很多方案其實也是立意良善。不過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他個性太急切。一下子要下猛藥,很多人會覺得變化太劇烈,所以引發一些朝臣跟他理念不合,所以當時就有所謂的新黨跟舊黨的黨爭,王安石就是屬於新黨,然後跟舊黨就水火不容。舊黨的領袖是誰?也是一位歷史名人,他也編過了史書,叫做司馬光,他們兩個人就是水火不容。然後很多舊黨人也因為王安石當政,後來就被貶官,所以鬧得沸沸揚揚的。王安石後來也曾經被罷免,被罷免之後舊黨又回來,又把新黨的人統統又貶官,所以搞得烏煙瘴氣的。

  當時蘇東坡是最倒霉的一個人。蘇東坡他其實不是舊黨的人,他跟舊黨的關係沒有很密切,只是他有一回在上奏的時候,就在這個事件上面他的立場比較傾向於舊黨的說法,因此就被王安石認為你是舊黨的人。但是不要忘記了,王安石跟蘇東坡其實他們都是歐陽修所提拔的後進,所以論關係,我們算寬一點,他們也算師兄弟,也算同學。所以王安石其實對這個事情他有抱怨,他都抱怨說,你這個蘇東坡怎麼這樣跟我對衝,也沒待念我們是算同學一場,他就是抱怨。可是你要知道,下面的人總是有些人會揣摩上意,有些人就聽到了王安石抱怨蘇東坡,以為主子對蘇東坡有所怨忌,所以就開始有人要去整肅蘇東坡,後來就有人專門去找蘇東坡的詩、文,然後看他裡面的字句有沒有什麼違禁的地方,有沒有什麼可以做文章的地方。這就是後來我們所講的文字獄。主導的人其中有一位就是舒亶。然後就找到了,就上報朝廷,朝廷一看,這是蘇東坡蘇軾。蘇軾本來就很有才情,有才的人總是遭人嫉恨。所以有人就開始說,這個蘇東坡早就已經怎麼樣怎麼樣了,其實我已經觀察很久了,就開始了落井下石。然後就往上報,就報到了皇帝那邊。這個事情可大可小,後來彈劾蘇東坡的人愈來愈多,那就不得不去處理。王安石就有點騎虎難下,他本來就想說我本來不是這個意思,可是他下面的人就開始興風作浪,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蘇東坡跟他比較交好的人,就開始想方設法要去求關係找關係,要去疏通,要去解釋。到最後皇帝就拍板定案,因為雙方都有人來說項,他也知道蘇東坡這個人他不是個壞人,而且他看了那個文章,那個字句,其實也沒有像他們彈劾的那樣,所以後來他就說好,死罪可免,活罪不可逃,就貶官。這個案件就被稱之為烏臺詩案,就是舒亶這個地方的烏臺詩案。

  烏臺是什麼?烏臺就是當時他們關囚犯的地方,它就是天牢,就是在首都主要關囚犯的地方。就有點像現在我們台灣,我們講到監獄、看守所,大家最熟知的是什麼地方?土城,土城看守所。所以它就有點那個味道。當然全國的監獄很多,不過因為烏臺它是天牢,天牢就是皇帝指派的那個地方,所以叫烏臺詩案。他在烏臺被關了前前後後可能有一年多吧?我有點忘記了,很長的時間。他本來那個時候很壯盛的,才三十多歲,然後關出來之後,因為那種心理的折磨太巨大,出來之後就元氣大傷。然後被貶到黃州去擔任黃州團練副使,被貶官。所以後來他到黃州去之後,因為這個官實際上就是一個虛銜,沒有什麼實際的政務,他就開始去遊山玩水。所以就在黃州那個時期,就達到他第一波的創造高峰,〈赤壁賦〉,前後〈赤壁賦〉,還有〈念奴嬌〉等等作品,都是在那個時候所寫的。從此之後他的眼界就不一樣了,他的心境也不一樣了。所以以後來的蘇東坡的成就來看的話,烏臺實際上就是一個歷練,讓他能夠脫胎換骨。否則他如果是平平順順,一路當官很順暢,可能我們從此在中國文學史就少了一位文壇巨星。所以舒亶,其實他也是幕後去整肅蘇東坡的推手,我們知道一下就可以了。

  再來,我們看到第一百二十四個姓氏屈姓。屈這個姓氏的起源有幾支,第一支是夏朝的時候有一位屈驁,曾經受到夏王啟的討伐,他是屈氏的一支的先祖。第二支是以封地為姓,出自於羋姓,始祖是春秋時代楚國的莫敖。莫敖是一個身分,它也不是一個官,它是一個身分。這個有點麻煩,不太容易說得清楚。我的理解我跟大家都說明一下,在人類學的研究裡面,在比較早期的人類的社群,或者是部落裡面,它有所謂的雙頭制,我們有寡頭,有雙頭,寡頭就是這個部落裡面只有一個領袖,那叫寡頭。曾經有一個時期是雙頭制,雙頭制我們簡單來說,一個就是族長,族長他比較去管理宗族,這個部落裡面的一些事務,包括財政什麼的,他是比較偏向於民政的這個部分。另外一個頭就是主管軍事,主管戰爭,所以他是驍勇善戰的人,所以有雙頭。像那個族長他是可以世襲的,另外一個主管戰爭的,他就是可以選拔,選拔族裡面最剽悍的、最驍勇善戰的人來做這個工作。莫敖就比較類似於雙頭裡面的那個管戰爭的。這樣可以理解了。我只能簡單這麼說。因為這個只是一個說法,當然還有不同的見解。

  我們再往下看,楚武王的兒子王子瑕,因為他也擔當到了莫敖。莫敖在當時是令尹之下的第二把交椅,楚國的令尹就有點像後來我們所謂的宰相,所以他是位居宰相之下,算是一國之中職官體系的第二把交椅,楚武王就把王子瑕封到了屈這個地方,所以他後來子孫也以屈為姓氏。所以這是第二支來源。第三支來源是北魏孝文帝的時候,這個少數民族改為漢姓,也有姓屈的。

  談到屈姓大家一定會想到誰?屈原,所以堂號裡面有個三閭堂,三閭堂是因為屈原曾經擔任過三閭大夫,所以後世子孫就以三閭做為一個堂號。屈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實他原本是楚國的王族,所以他本來跟楚王關係也是非常親密的,但是後來就發生了一些轉變,因為有一些算是要來取代屈原的大臣,希望介入楚王跟屈原之間的信任關係,那位叫做靳尚。我不曉得這邊有沒有寫到,有沒有?有,靳尚。靳尚就開始去離間他們兩個人,所以後來屈原就逐漸的被疏遠,甚至於被貶。後來屈原內心的憤懣就化作文字,就創作了很多的作品出來。而且他也經常用香草美人這個意象來做表現,表現出我屈原跟楚懷王之間,我們的關係原本是如此的親密的,所以他用這個來做一個比喻。香草美人,其實香草是指誰?美人又是指誰?香草是講屈原自己,我就是那個芬芳的香草,其實我的品性是非常的端正的,我的想法是非常的純善的,他用香草來自喻。美人就是來比喻楚懷王。

  後來屈原最後就因為抑鬱,所以投汨羅江而自盡。這個汨羅江的汨怎麼寫?三點水右邊,它是一個日字邊還是曰字邊?汨羅江的汨,三點水右邊是一個日還是個曰?曰就是說話的那個曰,是日部,所以它右邊是一個日。因為如果三點水右邊是一個曰,那個字念作ㄍㄨˇ,汩是形容水流動的聲音,流水汩汩,有沒有?水流動的時候,有的時候那個水流聲會發出,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咕嚕,這種聲音,所以流水汩汩它是一個狀聲詞,模擬那個聲音。所以那個字形是不同的。

  因為他投汨羅江而自盡,所以當地的百姓,就希望江裡面的魚蝦不要去啃食屈原的大體,所以就紛紛自動自發去包了所謂的後來的粽子,然後划著船去投在江心,所以後來才有端午節的民俗的活動。

  好,時間也到了,我們今天就先到這邊,下個禮拜一我們再繼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