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19集

  我們今天的進度,是看到第七十二個姓氏湯姓。湯姓的歷史來源,你看到「湯」這個字你就會想到誰?商湯,對不對?果不其然,它的祖先就是從商湯而來的。商湯,因為他是商朝的開國君王,所以我們就在湯的前面,加上了一個朝代的名字。他除了商湯這個名號之外,還有好多個名號,所以各位看到有成湯。這個成湯之外,還有他的名字叫做履,字天乙,所以在文獻上也稱他叫做武湯,這個武當然就是標舉他的功業,也有一說,說這個武其實是謚號。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謚號武,可能應該是後來的文獻幫他加上去的。所以在商朝的時候,是不是有意識的會有這個謚號,跟後來我們所講的這個謚號的概念能不能劃上等號,我個人是覺得有點保留。但是如果說我們是用武這個字來稱美這位先王,或許是可以的。其實我們所謂的謚號,原本它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比較正向的,就是為已經往生的先人來稱美他,來標揚他的功業,一開始的時候當然就是比較正向的。可是我這幾天有跟大家報告過,可能到了有負面的謚號產生,應該都已經到了漢朝以後了。所以在早期的時候,其實它有一個過渡的時期。所以在文獻裡面,稱他叫做武湯或武王,大概這個武還是稱美。除此之外他又有稱為大乙、高祖乙,有這樣的稱呼。這個乙沒問題,因為他的字是天乙。大乙,因為大跟天這兩個字,在古文字裡面有的時候可以通用,所以這個大乙跟天乙,大概也是從這邊來的。高祖乙,這個高祖顧名思義,就是因為他是開國的君王,如果從他開始算的話,他就是第一代,所以我們就稱他叫高祖。這跟後來的一些朝代的這種通例,是蠻一致的,我們都稱第一代的開國君王,要麼稱為太祖,要麼就稱為高祖,大致上是相符合的。

  因為夏王朝末年的時候,夏桀昏庸無道,所以商湯要起兵來推翻夏桀,就任用了賢相伊尹,然後先剷除了跟夏同盟的幾個小國,經過了一段戰爭的過程之後,終於消滅了夏朝。後來建立商朝之後,後來商的子孫裡面,有一部分為了要紀念商湯,所以就以湯做為自己的姓氏。我們也知道商湯原本的姓氏是姓子,所以湯這個姓氏我們也可以說,它是從子姓派生出來的姓氏。

  我們看到遷徙分布的部分,後來湯的子孫比較聚居在中山,還有范陽這兩個地方,所以後來就成為當地的望族,後來湯姓的子孫就以中山堂,還有范陽堂做為堂號。

  我們看到歷史名人,其實在古代,湯姓的歷史名人也沒有很多,我們就挑了一位知名度比較高的,跟大家來做一個介紹,就是湯顯祖。湯顯祖他是一位劇作家,可是他發憤來創作劇本,其實是因為官途上遭到了一些挫敗。他本來是一個非常有理想的文人,他原本想要從政,希望能夠改善這個社會,改變國家的體制,沒想到他個人的力量,還是沒有辦法抵抗腐敗的集團,所以他在仕途上受到了頓挫之後,他就想說既然如此,那我就用另外一個方式來實現我的理想,所以他賦閒在家之後,就集畢生之力來創作劇本,所以在劇本裡面其實他也暗含了,他對於當時社會的一些批判,也有一些理想他寄託在劇本裡面,希望能夠在另外一個虛擬的世界裡面,可以去實踐他的理想。所以他有一些劇作也都是蠻知名的,像《南柯記》,講「南柯一夢」那個成語,這個典故就來自於《南柯記》,還有像《邯鄲記》等等,這些就合稱為臨川四夢。其實湯顯祖最著名的劇本,應該還算是《牡丹亭》。《牡丹亭》影響後世很大,有好多個劇種,像豫劇、評劇,還有一些地方戲曲,也都翻寫《牡丹亭》來搬演,所以影響後代中國戲曲的發展非常的深遠。

  除了自己從事創作之外,湯顯祖還是一位劇評家,所以他也留下了目前我們看到最早的一篇,對於戲劇本身的一個評論。所以湯顯祖自己能創作,而且也能夠去評論別人的創作,所以算是一個蠻多元的劇作家。我們都知道中國戲曲,在早期的時候,大致上它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如果是搬演才子佳人的故事,一定是男生長得帥,很有才情,女生長得美,溫柔婉約,然後兩個人,可能是有一個什麼樣的風雲際會之後,就認識了,就相愛了,可是中間一定會有很多的波折,可能男生被錯冤,所以投入大牢,然後經過了一番波折之後,終於冤屈得以平反,然後又跟這位女主角團圓,或者是有一些什麼樣的挫折之後,女生又改嫁,然後後來又經過一番的因緣之後,兩個人又重逢。總而言之,中間的過程其實都是在考驗這兩個人,對於愛情的堅貞、對於他們的理想是不是能夠堅定,最後的結局通常都是什麼?都是喜劇收場。所以中國比較早期的劇作,大致上都不脫這個刻板的模式,到最後一定是大團圓。所以在中國傳統的戲曲裡面,很少有所謂的悲劇。

  可是你看西方不一樣,我們就不要舉大家比較不熟悉的,我們就講英國的那一位著名的劇作家,誰?莎士比亞。莎士比亞的劇作當然也很多了,當然也有各種的類型,可是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什麼?是他的四大悲劇。所以在西方他們認為,悲劇才能夠創造出這個劇本身的張力,而且能夠誘發人心。

  在中國傳統的話,生活已經非常的困難了,所以在中間的這些過程,它體現了很多的坎坷、崎嶇,就是投射我們一般中國人的百姓,在生活裡面的困難,可是大家既然生活那麼苦了,可不可以給大家一個目標、一個理想、一個美好的願景?所以中國的劇作家,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所以不管歷經多少的磨難,到最後他會給大家一個希望,就是有一個快樂的、美滿的結局。所以讓大家看了這個戲之後,中間非常的淒苦,然後跟台上的演員產生共鳴,甚至於流淚,甚至於生氣,可是最後大家還是可以很圓滿的達到他自己心中的理想。雖然說在生活裡面,這樣的理想,這樣的美好世界,未必能夠盡如人願,可是在看戲的過程裡面,他心中的悲情,他心中的憤懣,可以得到疏解,然後最後又有一個喜劇收場,給看戲的人一個希望。所以中國的這種國情,好像是比較適合這種大團圓的劇情,它就跟西方的背景,當時它的文化是不太相同的。這個也沒有孰對孰錯,這可能是導因與不同的文化氛圍之下所形成的。

  我這幾天因為在學校的課程裡面,我也指導碩士班、博士班一年級,有一個必修的科目,這個必修的科目我們叫做學術討論,簡單來說,就是教碩士生、博士生一年級的同學怎麼樣來寫學術論文,所以有一些格式的要求之外,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實作寫論文,然後我們分組討論,分組人都不多,三位四位,而且是同質性比較高的,我們糾成一組,這樣討論的話,彼此之間互相可以給一些意見,教學相長。我自己也從裡面體會一些,我自己領域之外的一些涵養。像這個星期我們這個組,這個禮拜談到的就是跟戲劇有關。有位同學就研究了韓國的一個戲劇,這個韓國的戲劇,他發現它跟中國的某一齣戲劇的劇情非常雷同,可是他去追溯之後,他發現這兩個劇本其實並沒有明顯的關係,也就是說沒有誰影響誰的問題,也就是各自發展,在中國的劇情劇作它是自己產生的,在韓國的這個劇情,這個劇本,也是自己產生的,可是為什麼會有很高的同質性?兩個不同的國家各自寫成的劇本,可是劇情很雷同,角色的描述也很近似,當然結局都是大團圓。所以我們在討論之後,我們都有一個想法,其實在整個東亞文化圈,中國也好,包括我們所謂的朝鮮半島,日本、越南,因為都深受了儒家文化的影響,算是整個華人的文化圈,還有泛華人的文化圈,所以好像即便是朝鮮半島,或日本,或越南,多多少少也受到了這種華人的思想的影響,所以在韓國也有這樣傳統的戲劇,也是不脫離大團圓的模式,連中間的那些波折、坎坷都很相近。所以再再證明了,其實中華文化無遠弗屆,尤其在東亞整個地方算是最主流的文化思想,當然連戲曲也都脫離不了這種影響。這是很有趣的一個觀察。這是我們看到湯姓的歷史名人。

  接下來我們看到第七十三個姓氏,這個姓氏應該大家還會念吧?念作ㄊㄥˊ。講到這個滕,我就分享一下我們華語中心有一位老師的小故事。他自己講的,他自己跟我分享的一個小笑話。他姓滕,他在我們中心也算是蠻資深的華語老師。我們華語中心學員來自於全世界各地,都是來台灣來成大華語中心學華語的。然後我們的學員,除了要會一些日常的會話之外,我們還要教他寫,還要教他讀,讀跟寫必定要認識漢字,所以他們也需要練習漢字,就跟同學一樣,要練習漢字。有的時候,這個學員他們如果剛剛初學漢字,他們會覺得很困擾,因為漢字的量太多了,而且有一些長的很像,所以就容易會寫混了。他說有一次因為學期結束了,有一位學生是歐美的,他就寫了一張卡片,然後就放在辦公桌上,他就離開了。我們這位滕老師因為他本來有課,所以他沒有見到那位放卡片的同學,等到他下課的時候,他回到辦公室,桌上放了一個卡片,上面就寫了三個字,寫什麼?他說上面就寫了勝孝帥收。一開始他還搞不清楚,為什麼會有一個勝孝帥?勝孝帥收,他就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勝孝帥是誰?所以他就把這個拆開來,拆開來以後,因為那位歐美的學生,他漢字也是初學,所以他裡面卡片的內容是用英文寫的,當然就是感謝老師這個學期的教導,如何如何,然後他因為在卡片裡面,他還有提到他的名字,也是寫成勝孝帥,他想說這個卡片擺在他桌上,應該是給我的吧,後來他終於想通了,他寫錯了,是滕老師,結果他寫成了勝孝帥。所以後來就變成一個笑話,後來他跟我分享。所以有的時候我也跟他開玩笑,碰到他的時候我也跟他說,勝孝帥你來一下,我們討論一下事情,他就哈哈大笑。所以這個漢字真的是多一點少一撇,那都變化很大,更何況有些字形真的長得很像,所以這個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們看到這個滕姓,滕姓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也算是蠻稀有的姓氏。它的典故,它的起源,是來自於黃帝的二十五子,先前我們講過好多次了,黃帝的二十五子,總共有得到十二個姓氏,滕姓就是其中一位,所以滕姓算是黃帝最嫡系的子孫了,也就是從姬姓派生出來最早的姓氏了。也有另外一支是起源於周王族的姬姓,這個就是比較晚的了,就是西周時期,周武王封周文王的第十四子錯叔繡,封到了滕這個地方,所以後來滕國被越國滅亡之後,滕國被越國滅了以後又復國,後來又再度被宋國給傾覆,所以後來滕國的子孫就以國名滕為姓氏。因為滕這個地方,它是在現在的山東半島滕縣一帶,所以滕就一直都在北方發展,所以滕這個姓氏,就是蠻典型的北方的姓氏。

  好,我們再往下看,再來,滕姓的歷史名人有一位滕胤。滕胤大家對他就比較陌生了,他是三國時代吳國的重臣,而且是比較後期的時候才崛起的。滕胤也是在孫權稱帝之後,他就被提拔,然後歷任各地方的太守。請各位幫我改一個錯字,打字的時候打錯了,在第三行歷任丹楊太守,這個「楊」請幫我改一下,這個楊應該是陽光的陽。在中國的地名裡面,有很多什麼陽什麼陰對不對?所以你看到那個地名,什麼陽什麼陰的,一定都是陽光的陽,不會是木易楊。為什麼在中國的地名裡面,有很多什麼陽什麼陰?因為在中國命名地方的名稱,常常都會依照地形地貌來命名。

  所以我請大家在旁邊註記一下,如果有了解的同學,你也稍微的複習一下,什麼叫做陽?陽就是山南水北,以地形地貌來講,在山的南邊在水的北邊叫做陽。反過來什麼叫做陰?就剛好顛倒了,山北水南稱之為陰。大家這樣子看好像不太能夠理解,我用一個很簡單的圖示,大家都懂了,假設這個是一座山,這是太陽,這邊是南邊,這邊是北邊。我們都知道因為中國位於北半球,尤其在中國的華中華北那一帶更明顯,因為它距離北緯,北回歸線,北緯二十三點五度,是比較遠的,是緯度比較高的,所以太陽運行的軌道,事實上它是偏南方,所以一般的日照,大概我們傳統的民居,在選座位的坐向的時候,都會比較傾向於坐北朝南,這所謂的朝南,就是大門或者是門庭朝向南方,因為才能夠把陽光引進到屋子裡面來,因為太陽運行是比較偏南的。那為什麼要坐北?因為朝南是為了要擷取陽光,讓陽光能夠到屋子裡面來,坐北就是它屋背,通常屋背的地方都比較不會開窗,所以它朝北方。中國北方,尤其到了冬天的時候非常寒冷,都會颳起非常強的季風,北方帶來的寒風,在穿過這個房子的時候,因為它屋背基本上朝北方也不開窗,所以冷風不會吹到房子裡面來。這個是我們老祖宗生活的智慧。我們再回來,因為太陽運行是比較偏南方的,所以如果是陽光這麼照射下來,當然如果是山脈,它是東西向的山脈,它就會有兩個面,一個朝南,一個朝北,所以如果是這樣的坐向的山脈,南面它受光是比較多的,北面就比較不受光,所以山南為陽,山北為陰。這個比較好理解,對吧?OK。

  那水呢?水是這樣的意思,各位想像一下,一樣這邊也是南方,這邊也是北方,水它河道是比較低下的,所以各位可以想像一下,這是剖面圖,所以水是這樣流的,所以如果是陽光這麼照,是水的哪一岸?南岸跟北岸哪一邊受光比較多?是北岸,所以水北為陽,水南為陰。可以想像一下,這個是水道,水是這樣流的,我們是中間把它剖開,這樣了解了。所以在中國很多地名,叫做什麼陽什麼陰,其實它前面那個字要麼就是山名,要麼就是水名。像先前我們曾經講過韓信,幫助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那個韓信,韓信後來被削藩之後,被改封回他的家鄉,他的家鄉在哪裡?淮陰,所謂的淮陰就是淮水之陰,中國四大水系的淮水,淮水之陰。所以淮陰是在淮水的南邊,還是在淮水的北邊?對,在淮水的南邊,就叫淮陰,OK。這個地方的丹陽,那個丹就是山脈,所以前面,就是陰跟陽,地名如果後面是陰跟陽,前面往往是山名或者是河流的名字,這樣可以了解了。

  我們再往下看,這位滕胤,後來也慢慢的在政壇平步青雲,然後孫亮即位之後,這位滕胤出任太常衛將軍,然後後來又被提拔,後來滕胤在北伐的時候,大家又推舉滕胤為相,希望能夠扶植滕胤,來分割當時的孫綝,另外一位執政大臣的權力,可是沒有成功,沒有成功之後,當然滕胤就被放貶了,後來滕胤又跟呂據密謀要來推翻孫綝,後來就整個被屠滅了。所以到最後,一直到了孫綝被殺之後,東吳的景帝孫休才為滕胤平反。所以在當時東吳的朝廷裡面,就有兩股勢力在糾葛,一邊是支持孫綝,另外一邊就是支持滕胤,兩股勢力在惡鬥。滕胤被鬥倒之後,全族屠滅。孫綝後來也被鬥倒了,所以就還滕胤一個公道。

  所以在歷史上這種權力的欲望,然後導致這個政爭的確是非常頻繁。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兩個或者是三個勢力糾葛,並不是只有他兩個人三個人的問題,像這個案例,並不是滕胤跟孫綝兩個人,他們在鬥爭而已,是兩黨人在鬥爭,牽連的可能是數十人,甚至於上百人,因為大家為了要在權力場上,能夠不斷的攫取權利,或者是保障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到最後一定要抉擇,要押寶,要押哪一邊?要跟哪一邊?如果判斷錯誤,影響的可能是不僅僅自己的官位不保,財產被抄沒,甚至於可能是自己的人頭落地,甚至於牽連整個家族。

  你說那我們就歸隱山林就好了,我們就不要在權力場上有這麼大的欲望,不要忘記了,在英國有一位貴族講過這句話,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你沒有接觸權力之前,你覺得我可以看得開,我絕對不會戀棧權位的,可是當你手握權力之後,當你嘗到那種權力的甜頭之後,還有它帶來的利益之後,多少人能夠抵抗這個誘惑?請告訴我,很難的,十個人裡面有一半以上都不容易,所以很多時候是利欲薰心了,讓自己無法自拔了。更有些是什麼?有些是你想急流勇退,可是你結黨結派,跟你同黨的人不能讓你退,因為你是我們這個黨的頭,你退不得,你一退,我們這些跟你這麼多年的兄弟怎麼辦?所以有些是被迫,他也蠻無奈的。所以面對權力,面對這些欲望,其實我們應該要有一些制衡的力量。當然如果能夠自己控制得了,那當然是最好,如果自己沒有辦法控制的時候,也應該要有這樣的意識。當有人,不管是親戚朋友,還是同僚同事勸你的時候,你就要有警醒的這個敏感度了,是不是我應該要轉變一下自己的態度,要轉變一下自己的人生規畫了。但是很多時候旁人勸你,通常你一旦投入進去之後,也沒辦法聽得進去。所以,這個就是我們在面對權力的時候,要戒慎恐懼的。

  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第七十四個姓氏,殷這個姓氏。談到殷這個姓氏,大家真的對它就蠻少見的,談到殷你一定會想到,我們有另外一個古代的國家,它叫做商,可是商朝有的時候它也被稱之為殷朝,所以殷商殷商,這兩個朝代名都可以通用。到底殷跟商哪一個比較正確?有此一說,大家參考看看,早期的時候在盤庚還沒有遷都之前,當時殷商的前半段都是屢屢遷都。在盤庚,我把那個人名寫一下,盤庚是殷商中晚期的一位商王,在他遷都之前,歷代的商王都屢屢遷都,甚至於有一個說法,說在盤庚之前殷商曾經九次遷都。為什麼會那麼頻繁的遷都?當然學者有不同的意見,有一個比較主流的說法,就是殷商在早期的時候,其實他們還是過著游農的生活。不是游牧,游牧大家懂,逐水草而居,游牧。他叫游農,農夫的農,也就是說,他已經開始進入到農業生活了,農業社會了,可是在早期的時候他有個過渡,就是他對於農耕的技術,他沒有辦法十足的駕馭,他沒有辦法很完整的去開發這個地力。所以,他在這個地方定居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開墾,農耕,可是他不曉得怎麼樣去開發這個土地的肥沃效益,因為他們還不知道施肥,他們還不知道有效的灌溉,他們還不懂這個道理,所以幾年之後這個地力就耗盡了,收成就開始銳減。好,收成銳減之後就會影響到什麼?影響到糧食,所以就拋棄這個地方,就另謀其他肥沃的土地,所以他就搬走了。所以他屢屢遷都,是因為當時殷商早期還是屬於游農階段,所以因為他要尋找更好的肥沃的土田可以來開墾,所以才會有這種狀況。這個是比較主流的說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到了盤庚,後來他就定下來了。我再補充一下,剛剛我們提到的是主流說法之一,另外一個主流說法之二就是,當時中國北方還有頻繁的水患,為了要避水患,所以他要屢屢遷徙,但是這兩個主流說法其實不相違背,都還是因為土地利用的問題,他沒有徹底解決,所以會屢屢遷都。到了盤庚的時候他就定都了,定都在什麼地方?定都在後來我們講的商這個地方。商這個地方又在哪裡?就是在現在的河南安陽,安陽縣這個地方。然後如果講得更精確一點,就是在民國初年的時候,他那個地方還有個行政的一個單位,叫做小屯村,河南安陽小屯村,就是盤庚遷到的商這個都城,然後盤庚之後就不再遷都了。所以往後的商朝的國都都在商。所以商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理解,其實它嚴格來說應該是國都的名字。後來就可以把這個國都的名字,拿來代稱整個朝代的名字,或民族的名字。這樣可以理解。所以早期的時候他們說是殷,可是盤庚遷都之後,後來就經常殷跟商兩個都可以使用,以國都名來代稱這個國家的名字或朝代的名字。同學這樣子了解了嗎?可以了解了。

  這種狀況我自己也有一篇文章,發表在中研院文哲所,就是在先秦以前,這種以國都名做為國名的代稱的情況很多,經常有這種狀況。所以這種狀況不是特例,而是在文獻裡面經常會如此。這樣可以稍稍理解這兩個名號的不同。

  為什麼大家會知道後來盤庚遷都在商,那個地點又是河南安陽小屯村?是因為在民國初年的時候,其實是清朝末年的時候,清朝末年的時候那邊就被發現有甲骨。這個也蠻有趣的。以前文字學老師有沒有提到?有,就是因為北京有個古董商叫王懿榮。有聽過這段嗎?王懿榮,王懿榮就是身體不適,就有幾個說法,身體不適,然後就請大夫來看診,看診之後就開了藥方,藥方裡面有一味藥叫做龍骨,就是dragon,龍,龍的骨頭。可是那個並不是龍的骨頭,龍到底是什麼我們上次討論過,不知道是什麼,在中醫裡面,在中藥裡面那個龍骨事實上就是龜甲,龜甲。所以他就叫家裡面的僕人,到藥房去抓藥,抓了藥回來之後,他就把藥包打開來,他也算是蠻仔細的人,他就對藥,看看對不對,因為煎藥之後是要自己喝的,所以他也比較在意一些,他就偶然發現龜甲上面有刻痕,然後他就把那幾包藥的龜甲都拿出來,很偶然的就拼,拼了幾塊可以拼起來。他就覺得,這個什麼東西?因為他自己做古董,他從來沒看過這玩意。所以他就很好奇,他又打發家裡的僕人,去他原來買藥的那個藥鋪,把所有的龍骨,把所有的龜甲都買回來。買回來之後,他大老爺就蹲在地上就在那邊拼,拼了幾塊,還蠻完整的。他知道這個不是隨便刻的,因為有些字形長得很像小篆,當然不像小篆那麼圓滑,所以他就翻了《說文解字》,他就揣摩了幾個刻痕,然後大概會對應到的是哪幾個字,上下幾個字連讀起來,是有意義的,是可以貫通的。

  所以他就找了他同樣做古董的朋友,大家來鑑定鑑定到底這是什麼玩意。所以幾個古董朋友來討論之後就說,這東西沒見過,大家都沒見過。所以後來,他們就掃光了北京城所有藥鋪的龍骨,幾個大老爺就在地上拼拼圖,然後就拼了幾塊比較完整的龜甲片,然後就確定這個東西奇貨可居,可以賣錢,古董。所以就打聽了,你們這批龍骨從哪裡進的?結果一問,河南安陽小屯村。所以他們就集資就直接到河南去了,就找了小屯村的農夫們,就跟他們說,各位鄉親,你們現在幫我挖甲骨,不要耕田,不要種地了,你挖出來我稱斤論兩跟你買,有字的價格高,沒字的他也收,因為沒字的他可以轉賣給中藥鋪,所以他不虧本,有字的他當古董留下來,那價格就高了。所以那個時候他就弄了還不少,據說有十萬片,可是各位不要想像,十萬片是十萬隻烏龜,不是,那個片就是一小塊一小塊,有大有小,有些就是指甲這麼大片而已,也算一片,有些是有刻字的,有些沒刻字,所以號稱有十萬片,可是帶字的不知道有多少。後來他就收了一些,沒隔多久,他自己又染病,就往生了。

  往生之後他古董的生意,就由他兒子來接古董的生意。他兒子不識貨,他就想說,臭骨頭,我老爹留這個幹什麼,所以他就放了消息說要賣這個東西。結果就有人來買,那個人是誰?那個人就是一位很有名的小說家,叫劉鶚,劉鐵雲。劉鶚寫了一本很有名的小說,叫做什麼?大家都忘記了,對,要講清楚,《老殘遊記》,因為講不清楚就會變成腦殘遊記,《老殘遊記》。這開玩笑的,因為我經常這樣跟學生開玩笑。所以他是小說家,也是中國第一位全心全意研究甲骨的學者,他寫了一部很有名的,也是中國第一部專門研究甲骨的書,叫做《鐵雲藏龜》。以前學生說,老師,以前古人出書不容易,怎麼取了一個名字叫鐵雲藏龜,不是應該取一個響亮一點的嗎?鐵雲藏龍,鐵雲藏虎,鐵雲藏豹,藏龜幹嘛?他不理解,其實他那個藏龜是藏什麼?龜甲片,所以他有很多的拓片,是這麼來的。所以後來才知道,原來河南安陽小屯村,是有蘊藏甲骨的地方。可是當時不曉得,後來清朝就清滅了,所以就開始有一些動盪。後來民國政府成立之後,就成立了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最早成立的幾個研究所,其中之一就是歷史語言研究所,我們簡稱叫史語所。現在在南港的中研院還是有史語所,而且是最早一批成立的研究所。所以,他們就開始到小屯村去做科學考古,然後他們就認定,這個小屯村,應該就是殷商後期的國都所在地,所以它才藏了很多的甲骨。然後根據文獻的資料來做考訂,這個商就是盤庚最後定都的那個地方,就因此確定了它的位置。所以很有趣,考古有一些是很偶然的,像這個就是很偶然的,被發現出來的甲骨文。

  所以這個殷其實是商朝的意思。所以後來武王滅商之後,殷商的貴族子孫就開始分散掉了,當然有一些就心戀故國,就以舊王朝殷做為自己的姓氏。所以殷姓也是從商朝王室的子姓派生出來的姓氏。

  我們看到歷史名人的部分,有一位叫做殷浩。這位殷浩,其實早年的時候他不涉入官場,他自己又喜歡讀《老子》,所以在鄉里之間,都認為他是一個很有名望的人,溫文儒雅,很受地方人士的愛戴。他因為隱居在鄉里之間,然後又喜歡研讀《老子》,所以就比較看淡紅塵,所以幾次政府來徵召他來當官,他也都婉謝了。一直到了什麼,我們看到第四行,會稽王司馬昱徵召殷浩的時候,後來他才出仕。前面這個不念作ㄏㄨㄟˋ稽,也不念作ㄎㄨㄞˋ稽,要念作ㄍㄨㄟˋ稽。因為會不會的這個會它有三個讀音,除了ㄏㄨㄟˋ之外,另外一個就是我們讀作會計的會,這個地方念作ㄍㄨㄟˋ,富貴的貴這個讀音,它是只有用在地名,還有山名的時候才會讀作ㄍㄨㄟˋ。因為那個地方有個叫做會稽山的山,所以那個地方就後來被稱為會稽。所以這是一個限制讀音的,比較少用的一個發音。後來就徵召了,他就去當官,結果當官之後發現權力的滋味真好。司馬昱為了要跟當時朝廷另外一個重臣叫桓溫,他們要對抗,所以司馬昱就刻意的栽培殷浩,然後讓他參與朝政,所以殷浩就成為司馬昱的打手,在朝廷裡面的打手。所以桓溫跟殷浩兩股勢力,就在朝廷裡面內鬥。這個時候,殷浩的幾位朋友,像王羲之,先前我們介紹過,書法家,也勸他,寫信跟他勸,殷浩一概不理,到最後自己就捲入到政爭。然後因為後來北伐失利,被桓溫逮到機會上表彈劾他,所以朝廷不得不處理殷浩的問題了,就把他貶為庶人而且流放,最後死在流放地東陽。

  所以剛剛前面我們講到滕胤,現在講到殷浩。殷浩這個人,早年的時候酷愛《老子》,《老子》大家都知道,《老子》是講很玄妙的一些奧理,奧妙的真理,所以我們從他的生平事蹟來看,他應該是閒雲野鶴,應該是很看淡這些權力,很看淡這些物質的,結果沒想到一踏入官場之後,完全變了一個樣,而且還執迷不悟,朋友來勸他一概不理。所以這個就要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警惕。當你還沒有真正掌握到權力,還沒有嘗到這種利益的甜頭的時候,你不要說你可以放得下,提得起放得下,很難。

  所以像這個殷浩的事情,也值得我們省思。當然各位年輕的朋友會想說,老師你講這個好嚴肅,我們現在都是很單純的年輕人,我們用現在的流行話,我們都是nobody,等到我們哪一天變成somebody的時候,我們再來注意就可以了,可是教育的目的事實上是扎根是播種,不是等到哪一天,你真的成為somebody的時候再來注意,恐怕你都已經受到很多的習染,你已經沒辦法聽進去這些金玉良言了。所以我們要從小教育我們的年輕人,就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種下這個種子,等到哪一天它開始茁壯,它開始開花結果的時候,它就會在他的思想裡面,留下一個影響力,留下一個空間。這個也就是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所以也希望我們在座的,或者是在電腦前面,收看我們這個課程的年輕的朋友,真的,我們對於權力,對於欲望,我們盡量的要有一個制衡的力量。如果自己不行,透過朋友親戚,如果有人好言相勸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要有那個敏感度,要提醒自己,是不是應該要做一些調整了。

  我們看到下面另外一位,也是殷姓的名人,叫做殷嶠。這個殷嶠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後來他也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這個唐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就跟東漢光武帝劉秀他建立東漢之後,有一個雲台二十八將,它的功能是一樣的,就是把這些開國功臣的畫像,把它供奉在凌煙閣上面,受後人所稱頌,膜拜。所以他也是開國功臣,而且是政府頒定的。殷嶠本來是跟李淵一起起兵的,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就是一起這麼打天下的,算是元老。所以隨著李淵的勢力擴大,他自己扮演的角色也愈來愈吃重。當然後來殷嶠也隨著秦王李世民,去討伐其他的勢力。當然中間他也有一些受挫,也被降等,被除名為一般平民百姓,後來他又再力爭上游,又再次的跟隨李世民去平叛,最後能夠恢復爵位。所以算是跟李家父子,在戰場上火裡來水裡去的,李家父子也對他很感念,所以才給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這種身分跟地位,而且他在往生之後,還配饗唐高祖廟庭。唐高祖就是李淵,剛剛我們提到開國的第一代皇帝,通常我們給他上的廟號,就是太祖或高祖。配饗廟庭什麼概念?就是在唐高祖的宗廟裡面,當然廟堂的正中間供奉的就是李淵的神主牌,他兩邊的廂房就會配饗一些,譬如說他的皇后、妃子,當然這位殷嶠也在配饗之列。所以他是雙重的褒揚,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又能夠配饗唐高祖廟庭,那是兩重的褒揚,是不容易的。

  這個配饗如果各位有興趣,或許各位也走訪過,在台南的孔子廟,各位有沒有去過?同學有去過吧?孔子廟進去的正中間,就是供奉孔子神主的地方。它前面不是有個平台嗎?那就是每年祭孔的時候跳八佾舞,現在好像是改成六佾舞了,有一個地方,然後它左右有廂房。各位有踏進去看嗎?左邊跟右邊都有一個一個的牌位,那個牌位其實就是孔子的弟子,還有後來歷代的大儒,大儒家,大儒者,他的名號都被排在左右廂房,所以那個就叫配饗。這樣就理解了。這是殷姓的歷史人物。

  好,接下來我們看到,下面第七十五個姓氏羅姓。這個羅在中國大陸排名第二十,在台灣排名第二十八,也蠻多的。我的母親就姓羅。可是我們在客家人裡面,羅就沒有這麼多,閩南人閩南籍就比較比例高一些。羅姓出處有兩種說法,一個說是出自於熊姓,另外一個是出自於羋姓,也有說這個羅姓是祝融的後代。據說羅國是周武王滅商之後,封的異姓諸侯國之一。在春秋初年的時候,羅國就被楚國給滅亡了,所以羅國人的公族就以國名為姓。也有很多羅姓的人,自認為他自己是從熊姓派生出來的,怎麼說?因為他們的祖先是古代管理火種的官員,叫做祝融。

  大家會覺得為什麼會有管理火種?火不就是瓦斯爐,一點就有了,那個打火機一打就有了,各位要想像一下,在距離現在二三千年,甚至於更早以前,火是沒有辦法很容易取得的,即便到了春秋時代。春秋時代的人們怎麼取火,各位知道嗎?鑽木,沒有沒有,沒有那麼辛苦了,他們有所謂的這個叫做鐩,一個金,有這種鐩,鐩就是一種取火的工具。它大致上又分兩種,有一種就是有一點像,我們放大鏡聚焦點火那個道理,它是用金屬做成一個類似像碗一樣,它是銅,所以它會反光,所以它透過光然後聚焦,然後就可以點火。這個蠻厲害的,這個蠻科學的。另外一種鐩就有點像打火,它也不是打火石,它做成長條形的,它可以這樣用刮的,那就會冒出火花,冒出火花之後就可以引火,所以當時就已經有進入到這樣的比較方便的工具來生活了,這是春秋時代。再早,再早到像黃帝時代,距離春秋時代更早一千多年,所以那個時候大家取火,就真的可能像師兄講的要鑽木取火了。取火不容易,所以他們就會有人專門去看管這個火種。這個火種,也不要大家想像成是我們中秋節有烤肉,我們在外面買的那種火種,也不是,它就是,它會有生火,譬如說有引火,可是這個火是長年不能斷的,必須要有人二十四小時看著,要不斷的添柴火。因為這個火斷了以後,要再引火就困難。所以就是管理這個火種,是這個意思。所以祝融就是這種職官。

  祝融後來被殺之後,由他的弟弟吳回繼續擔任這個職官。後來吳回就生了陸終,陸終的第六個兒子季連,後來就賜姓為羋姓。季連又有一個孫子叫做穴熊。所以,剛剛我們前面講到羅姓有兩個說法,說是出自於熊姓,當然你說它出自於羋姓也對,所以就有這樣的一個過程。當然在少數民族也有改姓為羅的,這個當然也是有的。

  所以下面的遷徙分布,就請各位參看一下,少數民族融入的情況也還蠻多元的。再來我們看到堂號的地方,堂號有一個尊堯堂。尊堯堂的典故是講宋朝的時候,有一位豫章人叫做羅從彥,他是當時的大儒程頤程顥的再傳弟子,就是學生的學生,算是程頤程顥的徒孫。羅從彥遵守師訓,隱居不仕,後來也傳朱熹的理學,寫了一本書叫做《尊堯錄》。所以後人就因為他是出生於豫章,也隱居在豫章,所以就稱他叫做豫章先生。他的子孫就以此做為典故,而立了堂號尊堯堂。豫章是一般我們傳統羅姓,就是在這個地方發展,在這個地方變成是個地區的望族,所以羅姓的堂號一般就是稱為豫章堂。像我母親的娘家我的外公家,他們的堂號到現在也都是掛豫章堂。我們在台灣有些比較傳統的三合院,正堂正廳上面,你會看到會掛那個堂號。閩南人的寫法跟客家人會不太一樣,閩南人的寫法,就是一般我們傳統的橫排的,讀法是從右讀到左邊,對吧?沒有錯,因為中國傳統是,如果是直行的讀法,也是從右邊一行一行往左邊讀。現在就橫排,會比較習慣是從左邊讀過來,是因為因應我們現在西洋的文字,還有電腦打字,所以我們習慣現在橫排是從左到右。可是中國傳統是由右到左。閩南人他這個堂號就是什麼什麼堂,堂都是在最左邊,因為從右邊讀過來,堂在最左邊。客家人,你注意看,他那個堂一定是擺在三個字的中間,所以豫章堂,堂在中間。像我們黃家,我們就是江夏堂,我們是江夏,堂也在中間。所以你去一些地方看,你看到那個堂在中間的,大概這戶人家就是客家人。或許他自己不知道,因為可能後來跟閩南人混居,所以他慢慢的也就講閩南話了,他可能不知道他祖上是客家人,但是從那個堂號的遺跡,還是可以判斷他是客家人。我們在客家人的堂號,你進那個正堂的大門,它左右會有一副對聯,左右有對聯,那上面就會掛什麼什麼堂,左右的對聯通常它都會去引用典故,引用這個姓氏古代的一些名人的典故,所以你可以從這裡面就知道,他們在褒揚他們這個姓氏的光榮的歷史。像我的外公家,因為豫章堂姓羅,所以我印象很深刻,我還當時因為念了中文系,我對這個很有興趣,我還特別去查了資料,原來我外公家正堂那個對聯,裡面有講到一個尊堯,我後來去查了典故,原來講的就是羅從彥的書,所以就知道原來是有這樣的典故。所以大致上在客家莊,閩南人我不敢說,在客家莊的門聯,尤其是廳堂的對聯,都會有一些典故在裡面。這個很有趣,有興趣的可以來做一些研究。

  好,我們看到下面第十九頁,我們看到羅姓的歷史名人。談到羅姓歷史名人一定要談到他的,就是羅貫中。我們稱羅貫中,羅貫中,其實貫中是他的字,他的本名叫做本,他叫羅本,然後有個號叫做湖海散人。像這個地方它就要破音念作ㄙㄢˇ,散人就是閒散的意思,就是不當官,是一個平民百姓,所以叫做散人。他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其實他有很多部小說,但是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我們簡稱叫做《三國演義》。這本書對後世的影響就不用說了,影響太深遠了。所以從他開始一直到明朝、清朝,小說的蓬勃發展,如果大家沒有太多的意見,大家應該都是公認以羅貫中,還有他的老師施耐庵,他們師徒兩個人為起點,開始有這些通俗小說的蓬勃撰寫。這個《三國演義》也好,《水滸傳》,施耐庵的《水滸傳》也罷,其實我們在小說的類型裡面,我們都把它叫做章回小說,章回小說就是一章一回。

  通常章回小說最後面它都會有兩句話,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或說且看下回分解。為什麼會這樣?其實章回小說它的前身是什麼?就是話本,說話人的底本。什麼叫做說話人?說話人其實就是說書人。在宋朝的時候,因為市民經濟的發達,宋朝雖然國力不強,可是它文化非常的高,尤其是庶民的文化非常的高,很多的庶民因為生活優渥,所以民間的一些娛樂活動,到了宋朝的時候達到高峰,其中有一個娛樂的活動,就是到茶館裡面去聽說書人說書,說書人就在那邊講故事。好,講故事無非就是要招攬生意,所以這個茶館的老闆,他看到這位同學,同學很會講故事,所以他就邀請同學來,你就長住在我這個茶館,然後你就講故事。然後客人給你打賞,我就抽,看看抽多少,其他的就是你的。店老闆,茶館老闆賺什麼?他賺的是這些客人來聽同學說書,他來茶館,總不會乾巴巴的坐在那邊聽他說書,如果是這樣的客人,茶老闆也不接受,那你來茶館聽書一定要幹嘛?點壺茶,叫一碟什麼瓜子、花生,喝完了吃完了,續杯。如果同學講的故事一天就講完了,講完之後?講完就講完了,明天還來不來?就講完了,就聽完了,就算了,就不來了。所以說書人他們跟茶館就有一個默契,為了要招攬客人,而且要讓那個客人經常來,而且最好天天來,所以他講故事的時候,就講到那個最精彩的地方,就戛然而止,就不說了,然後就說,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就是叫你明天再來,茶館才有生意。懂了?懂了,所以這些說書人,他在鋪陳這個劇情的時候,一定要加油添醋,否則你這乾巴巴的,在家裡面讀死書不就得了,所以他一定要有一些劇情的張力,然後說學逗唱、表情、聲調、動作帶進來,所以他看的是一個綜合形式的表演,不是只有聲音而已,他還有什麼?他還有動作跟形象。有時候還有兩位說書人的,也有,就是兩個人分飾兩個角色,當然這個也是有的。後來我們還有另外現在在台灣,也算是蠻紅的一種民間藝術表演活動,叫做相聲,其實相聲也是從說書人派生出來的一種表演形式。當然他的舞台就不一定在茶館裡面了,他就有更多的地方可以來展現。

  所以我們剛剛提到,他這個通俗演義的底本,就是從說書人的所謂的話本來的。它話本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是說書人他自己做註記,他可能會註記說,講到什麼情節的時候,要帶入什麼動作,要做出什麼樣的聲效,聲音效果,他都會做註記。可是這些東西在轉變成案頭文字的時候,變成書面語言的時候,它必須要轉化,轉化成什麼?轉化為文字的描寫。譬如說他要做一個音效,它當然變成文字的時候,他就要用文字的方式去表達那個音效。所以從話本變成章回小說,它還是有個轉化的過程,但是原則上,它是遵從那個話本情節的鋪陳,當然還是要有一些稍微易動一下,這個都是合情合理的。

  羅貫中,在他的《三國演義》裡面的角色,其實他還是著重在描寫曹魏跟蜀漢。我曾經也跟大家講過,如果從那個分量來講,其實它應該是二又二分之一國演義,因為東吳的比例真的是不多。在曹魏跟蜀漢裡面,他又集中刻畫幾個人物,你看他很刻意去刻畫幾個人物。在曹魏他主要是刻畫誰?曹操,曹操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人物,但是在曹魏裡面大概是他著墨最深的。在蜀漢呢?諸葛亮是一位,當然還有劉備,當然還有像關羽、張飛,他當然也摹畫得很深。在他小說的系統裡面,他還是傾向於蜀漢的,他有意無意的還是以蜀漢為正統,然後就貶義曹操貶義曹魏為逆賊,叛亂集團。這是他個人的一個政治態度,這我們不管。但是他在描寫那個形象的時候,你看,就是師兄剛剛提到那個諸葛亮,諸葛亮在他筆下所呈現出來的,他根本就是神,掐指一算,知道什麼,會吹東風。天!你現在請那個任立渝,報氣象的那位任將軍來報,報氣象都不一定那麼準。才幾時起,哪一天晚上什麼時會起東風他都知道,那也真的是太神化他了。所以就是說,他在形象的鋪陳的確是有一點,我覺得有一點過了頭,如果用一個正史的角度來看,真的是有一點過了頭。但是很合乎老百姓的口味,大家讀這個就很過癮。大家都想說,我們也希望有一位劉皇叔,來這麼溫文儒雅,這麼的替老百姓來著想。所以愈苦難的年代,《三國演義》愈紅,因為我們總是希望裡面這個角色,真的能夠在現實的生活裡面出現。所以他也是慰藉人心的一種手法,雖然說現實我們沒有辦法達到,但是在理想上面,在你的世界裡面,你得到了滿足。

  好,我們就休息一下,等下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