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18集

  我們看到第六十五個姓氏費姓。費這個姓氏在台灣跟中國大陸,其實都沒有進入到一百大。費姓的遠祖始於夏朝,在夏代的時候有費仲,還有費昌,據說是夏禹的後代,所以子孫就以名字裡面的費做為姓氏。因為夏禹原本的姓氏是姓姒,所以費這個姓氏就是從姒派衍出來的。另外一個說法是說,費姓的起源是來自於姬姓,一樣是在春秋時代,魯國有一位大夫叫做費無極,費無極因為他受封在費這個地方,所以子孫就以費為姓氏,所以這一支就是從姬姓再派衍出來的。當然也有一些少數民族,在漢化的過程裡面改為漢姓,也融入到了中華的漢姓裡頭。

  再來,這個堂號的部分,請大家翻回到前面,第六十四個姓氏唐姓,唐姓裡面的堂號有一個移風堂,這個移風堂的典故,是來自於漢朝的時候有一位費汛,他擔任蕭這個地方的縣令,愛民如子,教導子民都是先教後罰,其實都是秉持著儒家傳統的教育思想,不教而誅謂之虐,所以我先教導你,慢慢的導引你走向正確的方向,所以經過教導之後,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循循善誘,所以就會愈來愈好。可是當然還是有一些人,可能資質比較駑鈍,他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一些教誨,所以也都要好好的跟他溝通,真的萬不得已才會用懲處的方式。所以費汛就是用這樣的態度,這樣的方法,在蕭縣擔任縣長期間,努力的來改善地方風俗。所以到後來全縣三年都沒有官司,也就是說大家都知書達禮,大家都能夠遵守禮儀規範,所以也沒有什麼紛爭。鄰縣沛縣發生蝗災,據說那個蝗蟲,飛到了蕭縣縣界的時候都不飛進去,直接轉向到別的地方去了。當然這有一點傳奇的色彩,不過在文獻上面是有這麼一個記載。如果真實如此,那也可以表現出一個精神,就是什麼?就是人文的力量事實上可以感動天地。這種例子在我們身上,在很多朋友的身上,其實都看得到一些我們所謂的顯化或神跡,都可以,那就是一些不算是常態的事情,經過了一些祈禱,經過了一些方式之後都有一些轉機。所以像費汛真的是治績非常的好,地方上下和氣,所以感動天地,連蝗蟲都不進入到蕭縣。所以後世子孫感念這位先祖的治績,因為移風易俗這麼的不容易,改善了地方風氣,所以就以移風做為堂號,所以在費姓裡面就有一個移風堂。

  我們再回來,剛剛我們看到的第六十五個費姓的歷史人物,費姓的歷史人物裡面,有一位叫做費無忌。這個費無忌,跟剛剛前面那個費無極有沒有,差一點點的讀音,其實在文獻裡面,這個無忌,費無忌跟費無極,它有兩種寫法,可是請注意,這個費無忌,歷史名人的,我們跟大家介紹的這位他是楚國人,剛剛在歷史那一個小節裡面,所談到的那個費無極他是魯國人。所以由此可知,這個無忌、無極,在當時就是廣受大家歡迎的名字,就是我們閩南話講的菜市場名,所以很多人都取這個名字。為什麼要特別取這個名字?你看無忌,無忌就是無所禁忌,百無禁忌,所以就是小孩子百無禁忌,就好養好帶大,長大之後百無禁忌,所以可以去突破重重的難關,可以去做很多的開疆闢土的工作,可以創發很多的事業,因為你百無禁忌,所以這個名字在當時廣受歡迎。有另外一個寫法就是寫成無極,無極也很好,就是沒有限制,任何的發展都是無可限量的,所以這也是一個蠻正向的名號。所以當時不管是無忌還是無極,都很喜歡命名,在有些版本裡面,這個楚國的費無忌也可以寫作費無極,因為音很像,所以有兩個寫法。

  但是這位楚國的費無忌,他就不是一個很正派的人物,他是春秋時代楚國末年的一個佞臣。楚平王當時擔任楚國的國君,他希望能夠聯秦制晉。當時他的兒子太子建,還沒有婚姻,為了要跟秦國聯秦來制晉,所以要跟秦國聯姻,所以就派了費無忌到秦國,去迎接當時秦國國君的女兒孟嬴,來楚國跟太子建完婚,結果這個費無忌一看到這個孟嬴如此的美麗,所以後來費無忌就勸楚平王自己娶她。這樣行嗎?你已經把這位女孩子許配為自己的兒媳婦,然後平王,這個當父親的,見到了這個兒媳婦長得很貌美,就要強娶這個兒媳婦,雖然說他兒子跟兒媳婦還沒有夫妻之實,可是名分已定,如果用我們現在的這個話叫什麼,叫做亂倫,那個輩分,那個倫理已經紊亂了,所以你看這個費無忌如此的惡劣,還建議國君幹這檔事!當然國君自己也不好,因為他本身就是好色之徒,所以他覺得那又何妨?反正我是楚國的國君,我要娶誰能奈得了我?可是這個時候誰心裡一定不高興?太子建,我父親怎麼這樣?做父親的沒有一個父親的樣子,也不是說,可惜這位美女沒有跟自己結為連理,是說在名分上不得如此,所以他就不高興。他當時自己的老師叫做伍奢,這伍奢是誰?伍奢就是先前跟大家介紹過伍子胥的父親,所以又跟伍子胥的關聯又搭上了,他就跟他的師父他的老師伍奢抱怨,當然就有一些不蠻的聲音就傳出來了。這個時候誰緊張了?費無忌緊張了,為什麼?因為他現在事奉楚平王,他雖然說是現在的國君,可是國君總有一天會離開人世,離開人世之後,如果沒有任何的周折,沒有任何的變化,這太子建有一天會登基當國君,到時候他當國君的時候我怎麼辦?所以費無忌就想一不做二不休,一定要除掉太子建,否則自己在楚國無法安身立命,所以就進了讒言,要迫害太子建還有他的老師伍奢全家。伍奢後來跟他的大兒子一起被殺,另外一個兒子伍子胥,就是伍員,就逃到了吳國去,所以後面才有所謂的柏舉之戰,從吳國,然後一路沿著淮河長江,一路往上游打到了楚國的國都,最後把楚平王的屍首拖出來鞭屍,這個先前有跟大家說過這個故事。

  好,還有另外一個人物,其實也跟費無忌有關,就是後來費無忌剷除了太子建,還有伍奢之後,他又跟鄢將師兩個人狼狽為奸,開始把矛頭轉向另外一位楚國的大臣,叫做郤宛。郤宛當時因為擊敗吳國,所以在當時楚國的朝廷很受重視。所以這兩個佞臣用了一些方法,就殺害了郤宛他們大部分的家人。郤宛有個兒子倖免於難,叫做伯嚭,伯嚭也逃到了吳國去,後來伯嚭在吳國也因為有戰功,就是剛剛提到的柏舉之戰他也獻了力,所以他在吳國也是位居要津。到了後來春秋晚年的時候,吳王夫差在位的時候,伯嚭就是他手下的權臣,掌握最大的權力。後來伯嚭,在後面的事蹟也發現,他也是比較走向負面的那一端去了,後來也直接影響了吳國在夫差的統治之下走向滅亡。所以這兩個人物都跟費無忌有關。

  另外一位費姓的人物叫做費禕,這個字大家比較少見,很多人都會有邊讀邊,念成費韋,念作ㄧ才是正確的讀音。他是三國時代蜀漢的名臣,跟諸葛亮,跟蔣琬,跟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費禕其實原本他是比較屬於後端的,諸葛亮在前端,他屯兵,他去北方去作戰,費禕都是在後端,在後勤來做支援。如果我們用文臣跟武將來做區分,他本來是屬於文臣這邊。但是因為後來諸葛亮過往之後,這個重責大任就落到了費禕的身上來了。費禕雖然說是文臣出身,可是也慢慢的要去掌握部隊的一些運作,他自己也偶爾會隨軍去監軍,所以也是文武兼管。當然費禕他自己自我要求很高,他很清廉,然後對待國君非常的忠誠,同僚之間也都很和諧,所以後世對於費禕的評價也都相當高。但是很不幸的是,後來他晚年被一位降將叫做郭循,這位降將原本是曹魏的將軍,後來投降了蜀漢,後來這位郭循就行刺費禕,費禕就因此而身故,所以晚年就悲劇收場,有點可惜。但是當地,當時他們蜀漢對於費禕都是非常敬重的。這是費姓的歷史人物。

  再來我們看到第六十六廉姓。廉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其實都沒有進入到百大。它在遠祖的起源,我們可以推原到上古時代,黃帝有一位裔孫叫做顓頊,這也是古帝王系統裡面的一位,顓頊有一位孫子名字叫做秦大廉,所以後來秦大廉這一支的後代,就以秦大廉的廉做為姓氏了。這是從姬姓派衍而生的姓氏。按照原始的記載,元朝的時候維吾爾族,也有一位族人深得元朝皇帝的信任,所以拜官為肅政廉訪使,後來沒多久,這位大臣生下了兒子,因為當時他的職務的名稱叫做廉訪使,所以就把自己的兒子取名叫做廉希憲,所以後來也有一支維吾爾族也有廉姓,就是從廉希憲這一支而來的。

  談到歷史名人,大概古往今來廉姓的名人真的不多,但是如果我們要舉一反三的話,第一個我們想到的就是廉頗。廉頗是戰國時代趙國的將軍,戰功赫赫,有歷史學家把他跟白起、王翦、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這四大名將裡面,白起、王翦是秦國的將軍,廉頗是趙國的將軍,也是在當時頗得人望,而且戰功彪炳的一位將領。趙國,如果以現在我們中國地理的位置來做一個說明,它大概的位置是在現在山西省的北部,延綿到河北省的北部,也就是原本春秋時代晉國的北方疆域,那是趙國。魏國就是處於在晉國,原本春秋晉國的核心的部位,就是在山西省的中部南部,還有河南省的一部分。在三家分晉之後,韓趙魏,韓國是比較弱的,它只位居了原本晉國東南角一隅,後來它因為兼併了鄭國,才慢慢的版圖稍微穩定,所以在三晉裡面,趙跟魏是比較強的,韓比較弱。在戰國初期,魏是獨大於諸侯,後來慢慢的有一些變化。趙到了後來,也在北方,至少在中國的北方,像燕國,像旁邊的秦國,南方的魏國,在北方這幾個諸侯,趙也都一枝獨秀,所以也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之後,才慢慢的在國力上可以跟其他的大諸侯,可以有伯仲之間的實力。但是好景不長,西方的強秦經過了商鞅變法之後,改革突破,而且有長足的進步,所以慢慢的往東方六國蠶食鯨吞。當時秦國的國策,它面對東方六國,第一撥就是要面對趙國跟魏國,趙國跟魏國,它又選擇以哪一個國家為首要打擊的目標?是趙國,因為到了後來,趙國在東方六國裡面算是比較強的一個國家,因為它又跟秦國接壤,魏國也跟秦國接壤,可是這兩個國家,秦國選擇趙國,就是因為趙跟魏,趙是比較強勢的,如果能夠一舉拿下,或者是一舉可以挫挫趙國的銳氣,對於它在東方六國的聲勢,是有重大的影響,所以它直接就挑戰趙國。

  所以當時趙國又陷入了戰爭的危機,當時原本趙國在長平之戰以前,廉頗是趙國主要的將領,所以在長平戰爭之前,他就在長平的邊緣築了防線,要來防堵秦國西進。可是這個時候就有人在朝中放話了,說,你看廉頗浪得虛名,什麼身經百戰,我看現在他這個態勢就是畏戰,守著防線不肯突破,跟秦軍對峙,是準備要拖垮我們趙國,就開始有人放這樣的風聲了。好,這種話你也講,他也講,那個人也講,誰就會動搖了?趙王就動搖了,看起來好像這個態勢真是如此,再這麼守下去那都拖垮我們的國政,光那個糧餉就嚇死人,所以他就下了命令叫趙奢強攻。趙奢不理他,他身經百戰,他知道他的分寸,他的拿捏,不理他。趙王,那個時候年輕的趙王,哪禁得起你這麼不甩他,所以旁邊的人又開始鼓譟,所以後來趙王就決定陣前換將。有一個大忌,陣前換將是兵法裡面最大的禁忌。可是趙王強勢,他就說要換,就把他給換下來了,換了誰上去?換了另外一位將軍上去,這位將軍叫做趙括,很多人都把它念作趙ㄍㄨㄚ。但是我先前跟大家報告過,因為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你可以念ㄍㄨㄚ,也可以念ㄎㄨㄛˋ,但是我還是習慣念ㄎㄨㄛˋ,因為感覺那個讀音比較好聽,所以沈括,《夢溪筆談》的沈括,這個趙括,我還是習慣念ㄎㄨㄛˋ。

  趙括又何許人也?我們昨天有談到馬這個姓氏,馬這個姓氏是因為在戰國時代,有一位趙國的將軍叫做趙奢,後來他封為馬服君,所以後來就有馬服君的後代以馬為姓氏。趙括就是趙奢的兒子,趙奢也是戰功赫赫,結果這個兒子不成材,他自己覺得熟讀兵書,感覺好像也很厲害,所以在趙國很多人就推薦趙王,由趙括去取代廉頗。可是他沒有實戰經驗,就只是紙上談兵,所以我們現在有一句成語,紙上談兵的典故就是從趙括來的。但是趙王就想說,好吧,既然大家推薦,而且他也是名將之後,就讓他去取代了廉頗。結果取代廉頗之後,一改廉頗的軍令,就開始怎麼?開始強攻,強攻之後,秦國就等這個機會,因為秦國早就知道趙國要換將了。而且有一個說法,說就是秦國用了反間計,逼趙王換下廉頗,因為秦國也受不了這樣兩軍對峙,因為這是消耗戰,會打得國內沒兵沒糧,統統在前線對峙,所以他就用了反間計,有此一說。所以後來知道換了趙括之後,秦國的國君太高興了,換上了這個黃口小兒,沒有實戰經驗,然後自己就把陣前的將軍,偷偷換了另外一個老將,換了誰去?換了白起,本來當時對峙的時候,是另外一位姓王的將軍,等於是一老對一少,感覺好像趙國是佔上風,現在形勢丕變,趙國老將被換下來了,換了一個年輕的上去,秦國也順勢把那個年輕的姓王的將軍變為副將,主將就派了白起上陣,這一老一少形勢轉換。各位要知道在戰場上薑是老的辣,有實戰經驗的絕對還是佔上風,所以後來就把趙軍打得落花流水,最後二十萬人投降秦國。

  當時趙國在長平之戰後期的時候發兵,國內十五歲以上的男生統統上戰場,十五歲以上的男生,就是你拿得動干戈,拿得動盾牌的,統統上戰場了,所以舉國的男子基本上都在長平了,結果一半陣亡,一半投降。投降之後,白起他就跟降軍說,好,大家也辛苦了,雖然說我們是不同的陣營,但是你們願意投降,我們也就會另有安排,現在大家好好的休息。為了要識別,為了要管理,你們現在趙軍的降兵頭上就綁個白布巾,用白色的布綁了一個白布巾,事實上他在做記號。他們剛開始還舉棋不定,到底要怎麼處理趙國的二十萬降軍,二十萬降軍非常的多,因為當時秦國的部隊,損傷也很慘重,留下來還活著,還在戰場的,也差不多跟降軍的數字是一樣的,該怎麼處理?秦國的幾個將軍最後就決定坑殺!坑殺是什麼意思?就是把他們趕到山谷裡面,然後從山谷上面把土石統統往下堆,當然他們會跑,跑上來的就刺,就殺,所以有一半活埋,一半被殺死。在文獻裡面記載,那一個山谷裡面的河流後來全部變紅的!長平之戰二十萬趙國男子被坑殺,從此趙國在國內找不到成年男子,剩下來都是一些殘疾的,沒有辦法上戰場的,所以造成趙國國力大傷,從此之後,它就沒有辦法再跟強秦角逐最後的寶座,在這一役就注定了趙國一定沒有辦法撐到最後。

  但是廉頗還是很厲害,廉頗在這一次趙國大敗之後,他又被重新啟復,趙王親自去敦請他。廉頗他也是為國為民,他也沒有負氣就說老子不幹了,他也沒有,所以他還是繼續擔當守護趙國的大任。所以幾年之後趙國休養生息,然後燕國又趁隙來入侵,但是廉頗還是繼續堅守崗位,還打敗了燕國入侵,還要求對方割五座城池來求和,所以廉頗老將軍真的是老當益壯。到了後來,還是沒有辦法真的受到趙王室的重用,所以他就不得不離開了趙國,先後投奔了魏國,到了楚國,最後就在楚國終老。但是他的事蹟留在史冊,還是供後人非常的緬懷。所以到了後來,唐朝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計畫,就是把唐朝以前古今的名將,他們挑選了六十四位,把他供奉在武成王廟內,來配享香煙,所以有六十四將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朝的時候也如法炮製,也用了歷史的一些記載來挑選,後來挑了七十二位,也把他供奉在宋朝的武廟之中。廉頗都在這兩批名單裡頭,足見他在中國軍事史上面的地位。

  再來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這個姓氏念作ㄘㄣˊ,這個岑是不捲舌的岑。岑這個姓氏,在台灣,在中國大陸都沒有進入到百大。岑姓的遠祖是始於西周時期,據說周文王有一位異母弟,名字叫做耀,耀的兒子有一位叫做渠,所以周文王就把他分封到岑這個地方,去擔任了諸侯,所以這一支,它後來就以國家以封地名為姓氏,所以岑姓也是從姬姓派衍出來的。後來岑姓在河南這個地方南陽一地,發展為當地的望族,所以它的郡號,它的堂號,就叫做南陽堂。

  我們看到它的歷史名人,第一位大家比較不熟悉了,其實他也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一,昨天我們也介紹過雲台二十八將,其實是東漢時候,跟著光武帝劉秀打天下的功臣們,在東漢建國之後,在雲台畫下了這二十八位名將的肖像,然後供奉在這雲台之中,岑彭就是其中的一位。岑彭其實最後也是被刺客所殺,因為剽悍,而且戰功赫赫,最後沒有辦法用正常的方式取勝,所以他的政敵就用了這個不正當的手段,來奪取他的性命。雖然說他最後沒有辦法善終,可是漢光武帝,還是感念他在先前對於支持東漢建國的一個戰功,所以還是把他列入在雲台二十八將裡頭。

  另外一位岑姓的歷史名人,大家就比較熟悉一點點了,他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岑參。岑參因為曾經擔任過嘉州刺史,所以稱之為岑嘉州。岑參他跟高適,還有王昌齡、王之渙等等,這一些著名的詩人,我們在文學史上面,都把他歸類為所謂的邊塞派詩人。邊塞派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詩風,在古往今來的詩作裡面,也只有唐朝才有邊塞派。因為當時唐朝的國力很盛大,所以版圖很遼闊,它的版圖西方到達現在的中亞細亞,北方已經跨過了蒙古,現在的外蒙古,蒙古國,已經到達了西伯利亞,東北也有一部分已經深入到現在的大興安嶺左右,也到了朝鮮半島,所以版圖很遼闊,所以就會有很多的駐軍,到四方的邊境去駐守。所以很多的詩人,當時因為職務的關係,也跟隨著駐軍駐守在邊疆。所以邊塞派有一部分的詩歌內容,是描寫邊塞風光。可是有另外一部分,就是描寫駐守邊疆將士的心情轉折。各位要知道從中原到,假設我們到西域好了,要去那個地方駐守,不是你今天去明天就到,光從中原出發,到西域你駐守的地方,用走的,至少要幾個月的時間,幾個月甚至於半年的時間。你到那個駐守地,總不可能你到那個地方駐守半年你又回來,所以一去三年五載,三年五載。各位要想想看,當時可沒有手機,也沒有facebook,所以他思鄉情切,有一些很年輕剛娶了媳婦,就被徵調到邊疆去戍守了,眼巴巴的想說什麼時候才能夠回家,跟自己的媳婦團圓,想到父母親,想到孩子的比比皆是,所以就心情的無奈我們可想而知。所以這些詩人們,也就描繪他們心情的轉折。

  當然偶爾會有一些零星的戰鬥,有一些零星的戰鬥的時候,這一些鎮守邊關的將士既喜且憂,喜的是什麼?因為有戰鬥,所以有機會立功,有機會立功就有機會怎麼樣?就有機會先調回家,先調回中原,因為你立了功,就不必戍守了,就可以輪調回中原去,就可以早日跟家人團圓。可是憂的是什麼?刀劍無眼,誰知道哪個閃失,會不會自己就去了半條命,甚至於命喪戈壁。所以他們是既喜且憂,所以那種心情是很複雜的。所以這些詩人們也就描繪他們的心境,所以這個也是邊塞詩的其中一類。

  岑參因為他有一段時間也駐守邊關,所以對於少數民族的風情文化,軍旅生活,塞外風光,也都有很詳盡的記錄,所以他的詩作也蠻多的,三百多首,能夠保留這麼多也不容易。每一次談到這個地方,有學生就問我說,老師,您倒是說說看,那一些時代的詩人,他的詩是怎麼被保留下來的?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的詩怎麼保留下來的?有一部分是詩人自己,他有意識的去保留自己的作品,這個是有一部分是這樣的,了解我的意思嗎?他在寫詩的時候,他就有個本子,有個筆記本之類的,他會把他的詩作留下來,有的時候,閒來無事的時候還翻一翻,還會稍微的去改動一下字句,可能哪個地方那個字,改成哪個字會更好,所以有一部分的集子,是自己有意識的保留。有一些是贈答,譬如說我跟同學是朋友,我寫信的時候就寫詩寄給妳,然後妳也回我詩歌,所以我們彼此都有保留對方的詩作,所以有一部分是他的詩友幫他保存下來的。當然當時的文人,大部分都會有意識的去保留自己的,也會保留他詩友的這個創作的內容。

  有一些是題壁詩,有沒有聽過什麼叫題壁詩?就是你今天像李白,他經常遊歷大江南北,他今天來到了黃鶴樓,看到這個黃鶴樓的風光好美,所以他就在圍牆上面,他就信手拿了筆在牆壁上就題壁,那叫題壁詩。像這個或許他自己會有記錄,有的時候只是興之所至,隨筆就題了詩,他也未必會保留下來。所以有人,有心人,有心人他們定期會去一些風景名勝,去抄錄題壁的詩,因為有一段時間之後,那個壁都滿了,寫滿了,所以當地管理的人他會重新粉刷牆壁,所以那個就不見了,有的時候是不定期的,所以有些詩人寫完之後,你幾年之後再來,你當年的痕跡就不見了,可能他會有再題一首,所以這些題壁的風景名勝一些相關的詩,也是有心人去刻意保留的。後來就會有一些整理,譬如說他往生之後,他的門生故吏,他就開始為他的老師,為他的先翁,來做文集,詩集,就開始去蒐羅。自己的爸爸或自己的老師有保留的,那當然就是第一手資料,就會去問當年跟老師同學的,朋友的,就會去問說有沒有,那邊有沒有一些詩歌,也會蒐集過來。當然有一些人,我剛剛提到題壁的有人會去收,那個收他會保留在什麼地方?是誰去收?當地的政府官員,他會派人固定到那個地方去抄題壁詩,所以它會保留在當地的一些檔案裡面,這個檔案的形式有些是把它變成方志,有些會變成是一個檔案,所以他會去收集。所以集子是這樣保留下來的,其實也不容易,也不容易。

  所以facebook很好用,所以大家如果有一些心情的雜感,你就往上傳。據說它應該容量蠻大的,你把它擺到上面,它基本上都會一直保存,因為它的伺服器會有資料一直保存著。所以像我現在隨手拍照片,因為現在是數位的,用手機拍的,拍了以後我都上傳到facebook。不一定公開,可是自己的照片就會留在上面,就有個記錄,有個檔案。所以現在科技之賜,我們保留很多東西,其實都可以往雲端上面輸送,久而久之也會累積很多的量。岑參這個部分,就簡單的跟大家做個說明。

  我們看到下面第六十八個姓氏薛。薛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排名第四十八,在台灣也排名到第六十。我有幾位老師就姓薛,所以在台灣這個姓氏的比例也不低。薛姓出自於任姓,任姓先前我們講過了是黃帝的後代,本來黃帝有二十五子,有十二個姓,其中也有任這個姓氏,這個黃帝的小兒子叫做禹陽,他本來受封於任,因此有了任姓,禹陽的第十二代子孫奚仲又受封於薛,所以他又建立了薛國,所以奚仲的後代曾經在商朝擔任宰相,後來周朝滅了商之後,又封奚仲的後代仍然在薛這個地方,一直到戰國時代,薛國被齊國所滅,所以薛國人才以國名為姓氏,所以薛姓是從任姓分派出來的。而任姓,黃帝的十二個兒子有任這個姓氏,這個任姓又是從姬姓分派而來的。薛姓還有另外一個來源,就跟先前我們講到的,養士四公子的齊國的孟嘗君有關。孟嘗君其實,這邊記錄說他是田姓,請各位旁邊給它註記一下,如果按照《左傳》,他是陳姓,如果是《史記》,是把他記錄為田姓,這個先前有跟大家報告過了。因為孟嘗君他受封於薛,後來孟嘗君他被秦國給滅了,所以後來這個薛,原本孟嘗君的後代,還有薛這個地方的子民,也有一部分改姓為薛。所以這個薛也有另外一支,是從陳姓或田姓,從那個地方再分派出來的。所以這個薛就有兩個源頭。

  遷徙分布的地方就請同學們自己參看。我們看到下面的歷史名人,歷史名人我們有兩位跟大家介紹。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看第二位好了,薛仁貴。談到薛仁貴,大家會想到另外一位姓薛的,也是將軍,叫做薛什麼貴?薛平貴。很多人都以為說,薛仁貴跟薛平貴應該是兄弟吧?其實不對,薛平貴是杜撰出來的人物,在歷史上,事實上是沒有這個人的。這個時候大家就傷心了,薛平貴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不是有王寶釧嗎?王寶釧,台灣口音我們是把她念作王寶ㄔㄨㄢ,事實上那個字要念作四聲。苦守寒窯十八年,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原來也是虛構的,對,所以美麗的神話沒有辦法被戳破,這有點可惜,但是事實上它是杜撰的故事,他是在戲曲小說裡面的人物,所以並不是真的有這個人。在台灣的歌仔戲,在歌仔戲裡面有一齣很有名的劇,那一段唱詞大家也耳熟能詳,後來有一位流行歌手,還把它寫入了他的創作曲裡面,叫身騎白馬,有聽過吧?沒聽過,徐佳瑩的一首歌,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有吧?聽過吧?我改換素衣,回中原,它就是講薛平貴回來找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但是跟薛仁貴沒有關係。

  薛仁貴是唐朝人,他是河東的薛姓這個世族,在貞觀末年的時候投效軍旅,後來征戰數十年,曾經大敗九姓鐵勒。這個鐵勒是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游牧民族,就跟突厥匈奴一樣,只是在歷史上大家比較少聽過。而且他還東征朝鮮半島,征服了高句麗。當然這個高句麗有人念作高勾麗,就是現在的朝鮮。而且他還北伐去擊退突厥,功勛卓著。他為國奉獻,幾十年征戰。所以最後往生之後,朝廷追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這個都是追贈,表揚他一生的功業。所以薛仁貴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位將軍。

  再來,我們就爭取一下時間,我們看到第六十九位姓氏雷姓。雷這個姓氏在台灣就少見了,不過在大陸還有到八十八,這個大姓。我記得好像大陸的國文課本裡面,好像也收錄了一個叫雷鋒的故事,所以好像,現在還有嗎?不知道了,現在還有,好像也是一個也算是民族英雄,所以在大陸雷鋒的知名度很高,所以在大陸,雷姓也算是很有知名度的姓氏,在台灣就比較少這個雷姓。

  雷姓的起源十分古老,根據文獻記載,黃帝時候有一位方雷氏,他跟黃帝的部落關係就很密切,黃帝曾經娶方雷氏的女子為妻,生下了玄囂。方雷氏的後代,後來就把方雷氏的方跟雷拆開來,所以他的後代有一支姓雷,有一支姓方。這個姓方的這支我們先前講過了。黃帝時期還有另外一位大臣叫雷公,後來因為發明了中草藥,所以也受到當時黃帝的重視,所以雷公的後代也引以為傲,因此就以雷為姓氏。後來也有一些少數民族,也慢慢的加入到漢姓的陣容裡面,也有改姓為雷姓的。

  後面這個遷徙分布,請同學們自己參看。我們看到雷姓的堂號,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堂號叫做謙讓堂。東漢時代有一位雷義,他跟同郡的另外一個名叫陳重的人,是好朋友。太守就舉陳重孝廉,昨天我們有講過舉孝廉,當時漢朝的時候,選拔人才的方式就是用察舉,由地方官來推薦,所以孝廉是一個名目,是一個項目。所以他就要推舉陳重,陳重就要讓給雷義,可是這個太守就不准,後來刺史又舉雷義為茂才,所以這個舉茂才,也是察舉的另外一個項目,所謂的茂才就是很有文才,孝廉就是他的行為規範,孝順父母,孝順長上,然後很廉潔,大致上就是屬於品性這一個部分,所以雷義後來刺史要推舉他,然後他又要讓給陳重,刺史也不聽,所以兩個人就互相的推讓。所以後來雷義乾脆就,既然沒有辦法推舉他的好朋友,真心的想要推薦他,上頭長官不允許,他也不願意接受,所以後來兩個人都沒有得到朝廷的選拔。因為這個雷義謙讓的精神,為後世所敬重,所以雷義的子孫就以此為堂號,叫做謙讓堂。

  我們看到下面這個歷史名人,這個歷史名人就很特殊,不是名字叫樣式雷,而是雷姓的總共有七代人,他們在清朝的時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擔任宮廷的建築物的建造工作,所以七代人都在宮廷服務,而且他們在宮廷裡面,因為要掌管建造建築物的工作,所以當時有一個部門叫做樣式房。來,請各位看到這個倒數第二行,這個所謂的樣式房,就是掌理建築物工作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先做模型,所以這所謂的樣式,就是後來我們所講的模型。有沒有看過那個建築物?我們在蓋大樓之前,我們大概都要做一個,按照比例尺縮小的具體而為的模型,如果各位有去看房子,那個模型都做得很漂亮,而且那整個外觀顏色,就可以讓顧客一目了然,就是原來你這個建案,大概就是長成這個樣子,格局是怎麼樣的,那個就是模型,所以當時這個樣式房,這個樣式就是製作模型的意思。後來就概括為督導規畫,這個建築物的樣式的謀劃,然後監督工程的進行,這所有跟工程方面有關的,都是由樣式房這個單位來發落來主導。雷氏這一家七代人,都是擔任樣式房的掌案頭目人,用現在的話就是首席建築師,首席設計師。所以後來他們就有一個名號,叫做樣式雷。他們做那個模型,據說做得非常的精細。各位看到第十一頁,我這個文字有說明,各種建築物它就按照一百比一,或兩百比一的比例,做了一個小模型,而且細緻到連窗框窗棱的樣式,他都把它畫出來了,而且他那個模型是可以打開來的,就跟現在的模型是一樣,它可以打開來,裡面這個桌子,椅子,那個棟梁,甚至於連那個窗簾布幔,都鉅細靡遺的把它做進去了,這個真的很精巧。所以在當時清朝,樣式雷這個家族,深受皇家的信賴,所以才有這樣的一個名號,叫樣式雷。

  我們經常在坊間會聽到很多,尤其是中醫藥,中醫藥就會說,我這個藥方是來自於清朝的宮廷的御醫,有吧,有聽過吧?很多人都這麼標榜,其實在宮廷裡面,像醫藥這個系統,中醫的這個系統,其實也都是父死子繼,也都是一個家族他們在傳承。自古以來,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專門技術,特殊的行業都是父死子繼,一個家族在傳承。像先前我們講到史,史官,在古代,尤其在漢朝特別明顯,它都是父子相傳的,因為有很多的文獻的記錄,都是沒有辦法突然之間來學的,因為東西很多,而且有很多的典故,有很多的掌故都是口耳相傳,因為還沒有文獻很明確的記錄下來,所以在口耳相傳的狀況之下,當然就是爸爸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一代傳一代。像這個中醫也是一樣,中醫它有很多的藥方或很多的祕訣,它是不外傳的,即便是你拜我為師,可是你跟我沒有血緣的關係,不是我家的人,我也都教給你這個最基本的,或者是可以公開的那個部分,我們家祖傳的祕方,最重要的那個祕訣,是傳子不傳徒弟的,傳兒子不傳徒弟的,自古以來都這樣。

  所以你看,這個樣式雷他們這個家族也是一樣,建築工法上面有一些祕訣,我們閩南話叫祕訣,有一些祕訣,它也是傳子不傳徒。各位想說,那有什麼了不起?那不就是按照那個來做嗎?對不對?按照施工圖來做,我跟各位講,他這個樣式,這個模型,只是做出一個樣子,雖然說他做得很仔細,那個斗拱梁柱該怎麼配置,他都做得很清楚,可是,如果各位對中國傳統木造建築有了解,光斗拱這個結構就相當的複雜,因為斗拱這個結構,就是它要把屋頂的重量,它要把它概括承受到那個橫梁,橫梁跟柱之間你要怎麼銜接,那個要靠斗拱,斗拱的設計不是你梁跟柱就這樣搭著就可以了,沒有那麼簡單,尤其以前的宮殿那種大型的建築物,屋頂很重,你怎麼樣去接力,怎麼樣去分散那個重量,它要靠斗拱去分散,所以斗拱的結構非常複雜,那個東西不是你隨隨便便,你今天來學就會的,所以他們是世代相傳。了解我的意思了?

  所以其實我們都應該要尊重,像這種專門的行業,專門的技術,尤其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說,很多東西只是雕蟲小技而已,不是這樣的,你去做做看就知道。所以古人,尤其飽讀詩書的這些所謂的士大夫,總是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總是瞧不起這些有專門技術的人,他們總是認為這個都是次一等的,都是雕蟲小技而已,可是真正在中國物質文明,能夠得到大家,得到舉世的認同,其實都是靠這些很基層的工藝去傳承,去發揚的,所以中國的物質文明,是靠這些士大夫瞧不起的人,不斷的傳承下來的,反而士大夫自己呢?當然我們這麼一系列介紹起來,能夠在青史上面揚名的當然所在都有,可是不要忘記了,奸臣,佞臣,小人,壞蛋,那個人數可也不少。所以我們真的要放下所謂的讀書人,所謂的士大夫的這種身分,我們應該要去多方的了解,真的,有很多人真的非常非常的優秀,只是他可能跟你現在擅長的不一樣而已。

  好,來,我們就再往下看,我們看到第七十,第七十,賀這個姓氏。賀這個姓氏在台灣沒有進入到一百大,可是在中國大陸就是九十七的大姓。賀這個姓氏起源於慶姓,怎麼說?根據文獻的記載,漢安帝名字叫做劉慶,好,皇帝名字叫劉慶,要不要避諱?當然要,所以就把慶這個字統統改字,改成了另外一個字就是賀,因為慶跟賀都有祝賀的意思,祝福的意思。所以這個避諱,以前我跟大家分享過,它會用義近的字來做取代。所以就有一支是從當時,因為改了姓之後,後來就一直傳承下來,所以就有了賀這個姓氏。慶姓又是源自於什麼地方?剛剛提到,賀是從慶改姓而來的。慶源自於什麼地方?也是在春秋時代,春秋時代,齊桓公的裔孫有一位叫做公孫慶克,名字叫慶克,所以後來他的家族就以慶為姓氏。所以它也是從齊國而來的,而當時的齊國國君姓什麼?不是剛剛我們講的陳或田,因為那是戰國的齊國,後來因為篡位的關係,所以才戰國的齊國叫田姓或陳姓,春秋時代的齊國國君姓什麼?姓姜,沒錯,所以慶姓又是從姜姓派衍出來的。後來齊國在文獻上,在《左傳》裡面,也看到有一位慶封,這個慶封就是慶克家族出來的,他在齊國跟崔杼兩個人就互為黨羽,當時也是讓齊國的政壇動盪不安,所以就有一連串的政治政變,還有一些謀殺,後來慶封沒有辦法在齊國待下去了,他就出逃到吳國去,當時吳王就給他一個地方叫朱方,所以慶氏宗族就輾轉到了南方來,後來慶氏就到了兩漢。到了漢朝的時候,有一部分為了避諱,所以改為賀姓,這是中原的賀姓的來源之一。當然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的,我們就請大家來參看。

  我們看到下面,看到堂號,堂號裡面有一個四明堂,四明堂。有一位唐朝很有名的詩人叫做賀知章,它的典故就是從這裡來的。賀知章字號叫做四明狂客,所以後代子孫就以四明狂客的號,取了一個堂號,叫做四明堂。賀知章相關的典故,還有他的身世背景,我們就請各位看到第十三頁,我們看到賀知章,這邊有做了一個簡單的說明。賀知章,其實他在官場的歷練也非常完整,也算是得到提拔,仕途也算是蠻順利的,當然他的性格也比較放蕩不羈,所以才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叫做四明狂客,他八十多歲才告老還鄉,回鄉之後沒多久就往生了,所以也算是蠻高壽,而且在仕途也很順利,但是在文學上面的表現就沒那麼精彩,因為就像先前我跟大家報告的,忙於政事,當然自己生平也沒有太多的風波,也沒有太多的歷練,所以在文學上面的創發,也就沒有這麼的受到後代的推舉。在唐詩三百首裡面,有一首賀知章的詩歌,這首也大概是我們了解賀知章最熟悉的一首了,有聽過這首詩叫做《回鄉偶書》嗎?沒聽過,「少小離家老大回」,詩就知道了,詩名就兜不起來,「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好,我們再看到下面一位,姓賀的,也是文學家,叫賀鑄,他的時代就已經到了北宋。他又叫做賀三愁,人稱賀梅子,自號叫做慶湖遺老。他原本也是貴族出身,是宋太祖賀皇后的族孫,也是外戚之後,他也娶了宗室的女兒,所以也算是趙家的駙馬。他自己自稱是賀知章的後代,因為後來賀知章他們家是住在慶湖,所以他就自號為慶湖遺老,也算是追跡先祖了。賀鑄身長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這個鐵青就是他的臉色比較暗沉,先前跟大家分享過,如果我們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恐怕他可能是腎臟不太好,腎臟不好的人,臉色會比較發黑一些。他因為又擔任一些職官,所以總是有在官場跟人家打交道,可是他自己又非常的剛正不阿,不喜歡依附權貴,所以在仕途上也就沒有這麼的順暢,當官也沒有當到非常高的職位。賀鑄他最主要留名於後世,是因為他的詩文,尤其是詞,為後世所敬重。他的詞的風格豐富多樣,有豪放,有婉約,所以兩派之長他都能夠並重,而且善於融化前人成句。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以前的人曾經用過的一些詩句,或者是文章裡面的一些詞句,他把它融入到他的作品裡面來。那這個算不算抄襲?不是一字不落的抄,而是他去化用典故。所以像這樣我們就比較能夠讚賞,而且如果他化用得好,反而有的時候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就像先前跟大家分享過,黃安有一首歌叫做新鴛鴦蝴蝶夢,他裡面有很多歌詞,都是從李白的詩句抄出來的,一字不漏的抄出來,可是他一二句,二三句抄出來,前後他配上自己的創作,把它融合進去,整首歌詞這麼唱起來,讀起來,也算是蠻調和的。那算不算是融化前人成句?我個人覺得還算可以接受,畢竟不是整篇抄,能夠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效果,難怪也會傳唱多年。像這種狀況,從唐朝宋朝開始,就陸陸續續有化用前人成句的這種模仿。這種化用的詩法,詞法,他自己寫詞用韻很嚴格,所以有節奏感,有音樂感。除了這一些風花雪月的婉約之作外,他自己也有一些感時傷世,對於國家的這種頓挫而有一些憤懣之情,所以有一些比較悲壯的內容,又比較接近於蘇軾,所以他對於後世婉約派跟豪放派,其實都有一些影響。這是賀姓的歷史人物。

  接下來我們看到第七十一個姓氏,這個姓氏在台灣有九十四,在大陸就比較少見,沒有進入到一百大,倪這個姓氏。倪這個姓氏起源於,周朝有一個附屬國叫做小邾,事實上這個小邾,跟魯國旁邊的另外一個邾國,這個小邾跟這個邾國是兄弟之邦,它原本是從邾國分封出來的,但是因為它不是一個正式的諸侯,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附庸,開國的國君是邾武公的兒子公子肥,所以它原本是從邾國,然後這個公子肥又被分出來,成為一個小國,所以我們把它叫小邾。這個小邾國後來被楚國給滅了。然後這個小邾國裡面,對不起,這裡面有一些錯字,這個小邾國裡面有一些人,他後來又以倪做為姓氏,這個是小邾國裡面有人本來就姓倪,所以就以倪做為姓氏。在這邊繁衍,所以倪姓的子孫在山東一帶繁衍,後來在山東半島的千乘這個郡,就成為了望族,所以他的堂號就叫做千乘堂。

  在歷史名人有一位倪寬,他就是剛剛前面提到的,千乘這個地方的人氏。倪寬年輕的時候家裡很貧窮,然後一邊耕作一邊讀書,然後專治《尚書》這一經,師事當時的《尚書》名家歐陽生,後來就慢慢的在仕途上面也有一些開展,主要還是去擔任比較屬於司空這個體系的職官,所謂的司空這個體系,就是講工程建設這方面的,所以他自己很重視這方面的工作,開發了一些灌溉渠道,所以讓很多原本沒有辦法耕作的旱地,都能夠得到水分的灌溉,豐富了地方的資源,也開拓了百姓的生活更加的富饒,所以當地人就把這六條,由倪寬所開發的渠道稱之為六輔渠。後來倪寬因為有一些很重要的建設,而且得到朝廷的褒揚,所以他也就擔任了御史大夫。就是督查官吏們的言行舉止,如果有不法的情勢,他就可以向朝廷稟報來糾舉。所以這個御史大夫,其實也是很重要的職官,尤其面對貪官污吏的時候,御史大夫如果能夠秉持職務,能夠直言不諱,對於國家吏治的提升,是有正面的幫助。所以倪寬後來也跟司馬遷共同制定了《太初曆》,這個所謂的《太初曆》就是曆法。

  昨天我們有提到曆法,古代的曆法因為隨著時間的轉移,因為在古代,中國的曆法雖然說已經很高明了,但是畢竟還沒有辦法像我們現在是用電腦來計算,用很精密的儀器來觀測,他們只能夠用很簡單的工具來預測,所以久而久之就會有一些偏誤,發生偏誤之後,因為古代農民的播種施肥,所有的莊稼相關的事務,都必須要依照曆法,所以一旦發生偏誤之後,不是簡單的這個日子改一改,調一調而已,它會影響到民生經濟,所以每到了一個時代,尤其在時代開創的初期,都會有一些制定曆法的工作,重新來頒布曆法,所以影響當時非常的深遠。後來他就跟司馬遷一起來制定了《太初曆》,《太初曆》也實行了蠻長的時間,後來也因為有一些偏誤,所以又有其他的曆法取而代之。這個曆法是很專門的學問,所以必須讓長期,像司馬遷這些原本就是世代為史官的,他們比較能夠掌握一些計算的公式,還有一些儀器的使用,所以史官子承父業,就是有它專門的,而且是特殊的一些需求。

  好,時間也到了,我們今天就到這邊為止。明天星期三我們就休息,星期四我們再見。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