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10集

  剛剛下課的時候,跟同學在外面閒聊了一下,我跟她提到說,我九七年的時候,一九九七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我還在念大學部,應該是大學三年級要升四年級的暑假,八月天,然後到大陸去參訪兩個星期。第一站就到了西安。到了西安機場,我們出來用了餐之後,下午的第一個行程就是要去兵馬俑博物館,然後坐遊覽車。坐遊覽車我印象很深刻,我就看到這個遊覽車,因為它是公路,那個還不算是高速公路,就是一般的公路,然後就有了路牌指標,高高的就立在這個道路的上方,指著前方,潼關一百多公里,臨潼,我想起來了,臨潼多少公里。我看到那個路牌的時候,我居然掉下了眼淚,當然是沒有人看到。為什麼會掉下眼淚?其實這是一個感動,就是潼關、臨潼,這些都是我們出現在歷史課本上面的名詞,對我們來講,它就是一個很遙遠很陌生的一個地名,一個名詞。可是我在一九九七年的暑假,我有機會踏在這片土地上,看著窗外茫茫的平原,關中沃野千里,今天我終於來到這裡了。所以讀古書,其實古人說,讀萬卷書其實不如行萬里路,要能夠真的去踏上那一片土地,得到那一分感動,那個書才是真正的受用,那個感受才是最深刻的,所以那一分的激動我一直留在心中。後來我們也陸陸續續到大陸去參加研討會,或者是有簡單的一些參訪,可是那分感動我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因為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建設很蓬勃,很多都是翻新了,那種老的味道、老的情感,就是沒有辦法再尋回那一點味道。所以我跟同學講,如果有機會回老家,如果能夠看到以前小時候所看到的一些小橋流水,蘇州人,其實那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也是尋找自己從前小時候生活的點點滴滴。

  好,我們再回到我們的課程。接下來我們就看到第二十三個姓氏,施姓。施姓是台灣第三十九大姓,但是在中國大陸,卻沒有列入到前一百個大姓。施姓的遠祖源於夏代,當時候夏朝有一位諸侯國叫做施國,在現在的湖北省恩施一代,亡國之後,原本施國的這些公族後代,就以國家為姓氏了。有另外一支施姓的起源是起源於子姓,其實也是商朝王室的姓氏,它的後代所轉變而來的。《左傳》記載,周文王第九子的康叔受封於衛侯,負責管理商朝的遺民,當時其中有商朝的遺民施氏,據說就是當時來製作旗幟的工匠,因為分配給衛侯來管理,所以後來這一支施氏也流傳下來,所以就是剛剛我們提到子姓的施氏的這一支。

  我們看到施氏,《左傳》裡面說,這個部族它是以製作旗幟為主。大家就會覺得,怎麼樣去判斷它是製作旗幟的一個氏族?我們看到施這個字,大家都有學過文字學對不對?我請教大家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請問施這個字的部首是什麼?施這個字的部首是什麼?方部,我看同學妳的嘴形,方部對不對?這是現在我們字典的分類,它是放在方部。可是如果是《說文解字》的部首分類,它不是方部,它是什麼部首?它是㫃部,左邊那個方,在右邊的話我們要加上一個人,人類的人,那個人字因為我們結構的關係,所以它會往上被推到上頭去,所以我們看到施,扣除掉了右下角那個也,剩下來的偏旁就是㫃。那㫃這個字其實它畫的是什麼東西?其實就是一根旗桿,然後加上一個飄帶,在甲骨文還有金文,它是寫成這個樣子的,左邊是旗桿,右邊上面的是飄帶,飄帶也是古代的旗幟的一種類型。每次我在學校畫甲骨文的字形的時候,學生都說,老師,那是避雷針上面綁了一根絲帶,長得很像避雷針,其實它是旗桿。所以它用這個方式來標示,原來這個㫃其實就是旗幟。右下角這個也,其實它是蛇這個字的字形,蛇,蛇鼠一窩的那個蛇。蛇當然在這邊不是取蛇這個本意,而是取蛇的引申意,引申意是什麼?就是有延伸、有拉長的意思,所以施這個字有拖長、拖延的意思,就是因為有右下角這個也,因為從蛇延伸而來的。所以我們看到上面那個飄帶,如果我們從它的長度來看,它可以延伸很長,當然還是跟擁有這個旗幟的這個主人的身分有關,身分愈高他的飄帶就愈多,而且長度愈長,所以它做為一個身分的標誌。所以也就是從施氏的這個施來判斷,學者認為它應該就是專門製作旗幟的一個氏族,是從這邊延伸而來的。

  還有另外一支施氏,是來源於春秋魯惠公之子子尾,他的字叫做施父。好,我們又談到了名跟字對不對?名叫子尾,那為什麼他的字叫施父?尾是尾巴,跟旗幟有什麼關聯?各位可能比較難去想像,其實古代旗幟上面它還有另外一個裝飾品,那個裝飾品就是氂牛的尾巴,所以子尾事實上它是取意於掛在旗子上的裝飾品,所以它跟旗子還是有聯繫的,是從這邊來做繫聯。所以這位子尾,他的後代也以他的字施父的施為姓氏。所以就有施氏幾支的來源,各自發展。後來有一支南遷到了吳興這個地方來,在浙江這一代,在這邊繁衍生息,也成為了當地的望族,所以後來施姓的堂號就有一支稱為吳興堂。

  歷史名人我們來看一下,談到施姓,大概心目中會浮現的第一位施姓的名人,應該就是施耐庵了。施耐庵先前我們也曾經提到,他的小說影響後世很深,就是《水滸傳》。施耐庵一生基本上,他功名考取得很晚,所以他在仕途上面當然也沒有那麼的順遂,後來他就比較專心在作小說的創作,當然他創作的作品不是只有《水滸傳》這麼一本,還有其他的作品,不過因為戰亂的關係,有些已經亡佚了,即使保留下來,其他的作品也沒有《水滸傳》流布得這麼的廣,讓這麼多人知道施耐庵的才情,所以就以《水滸傳》最為出名。在施耐庵的《水滸傳》問世之後,後來也帶動了很多小說的創作,所以後來我們有所謂的四大小說、四大名著的這個說法,除了《水滸傳》之外,另外的三部我要請各位也把它寫下來。另外三部請問是哪三部?《三國演義》,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此一說,說羅貫中其實是施耐庵的學生,有此一說;再來,吳承恩的《西遊記》,這個我們上個禮拜也談過對不對?冒險故事,四個人組合;然後還有呢?同學就誤會了,很多人也跟妳一樣,會回答是《紅樓夢》,其實不是,四大小說裡面,《紅樓夢》是不包括在裡面的。第四部是笑笑生的《金瓶梅》,笑笑生是一個筆名,微笑的笑,生命的生。笑笑生他的真實姓名是誰?有幾個說法,但是也都沒有辦法去完全證實,所以後來我們就直接用筆名來稱呼他,就是笑笑生的《金瓶梅》。為什麼曹雪芹的《紅樓夢》沒有在這裡面?因為四大小說的這個說法,其實很早就有了,所以當時還沒有《紅樓夢》這部書,所以不包括在這裡頭,是這個原因。

  施耐庵的《水滸傳》,其實它是有歷史背景的,我們都知道,他是以嘯聚梁山泊的好漢,做為故事的背景,然後在小說家的鋪衍之下,編撰成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條好漢的這個故事,所以他是有所本的,當然有一大部分是施耐庵的杜撰。除了這本書是有所本之外,剛剛我們提到四大名著,其實另外三本都是有所本。《西遊記》的這個故事有沒有歷史的背景?有,真的是有唐僧,真的是有這位人物存在的。《三國演義》就不用講了。《金瓶梅》它有沒有歷史背景?也是有的,因為它歷史的主軸是從武松打虎,從《水滸傳》遷延出來之後,再講到了西門慶的故事,事實上西門慶在史書裡面有找到這個人的記載,不過很短,所以它還是有背景,還是存在有一些歷史的淵源。

  在中國這些著名的小說裡面,橫空出世,完全沒有歷史背景,等於說是以他自己的想像,去構寫出來的故事是哪一部?就是剛剛同學講的《紅樓夢》。大家會說,《紅樓夢》不是在講曹雪芹自己家裡面的故事嗎?可是他以他自己家世背景為藍圖,可是裡面的人物,裡面相關的故事情節,是完全由曹雪芹自己發想出來的。所以這本書很重要,就是因為它脫離了以往小說跟歷史勾連的臍帶,他完全做為一個純粹的創作來寫這本書,所以它的價值非常的崇高,在中國的小說史上面是非常重要的一頁。

  另外施姓,在上個禮拜我們也曾經談過的,就是施琅。施琅這位歷史名人,大家對他的故事也稍稍有所了解,上個禮拜我們也提到過,原本施琅他的父兄其實都是在鄭成功陣營的,後來因為鄭成功殺了他的父兄之後,所以施琅就回到了大陸去投靠清廷。所以後來在康熙帝要收復台灣的政策之下,所以施琅就被倚重,成為當時水軍的指揮官之一,他跟姚啟聖一起進取澎湖跟台灣,最後就拿下了台灣,順利的在台灣設了台灣府。

  在這個過程裡面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當時清廷的水軍因為要跨過台灣海峽,大家都人心惶惶,因為當時在福建、廣東沿海的漁家,這些靠海為生的人都知道,台灣海峽以前叫黑水溝,非常凶險,即便我們能夠打勝仗回來,通過黑水溝的時候,因為潮汐的關係,因為潮流的關係,可能也沒有辦法順利平安的回返,所以他們內心都很惶恐。在沿海這一帶,其實漁家都很信奉哪一尊神明?天上聖母媽祖,所以施琅他就請了媽祖,閩南話叫作,作醮,就有點像是做一個祭典,然後就當著大家的面跟三軍將士說,剛剛媽祖有指示,我們一定能夠平安去平安回,而且能夠連戰連捷,大家能夠順利回來。大家當然說,媽祖指示,有什麼神蹟可以讓我們確信媽祖的指示是可信的?施琅說有,媽祖指示說,為了要取信大家,她指示我,把手上的這一百枚銅錢往上,落下來之後這一百枚都是正面。這些人都說,有可能嗎?如果有的話,那真的是媽祖顯神蹟了,我就信了你,我就願意跟施將軍出生入死。所以施琅就叫人在地上鋪了毯子,當著大家的面把這一百枚銅板往上丟,落下來的時候,大家紛紛擠過去圍觀,一數,一百枚銅錢全部都是正面,歡聲雷動。然後施琅還特別交代,把這一百枚銅錢釘在毯子上面,巡視三軍。看到的將官、這些士兵無不嘖嘖稱奇。大家信心滿滿,所以後來軍心非常的高昂,當然也就打了勝仗回來。這麼厲害,一百枚銅錢撒上去掉下來都是正面?有手腳,上個禮拜我們講到了對不對?聖人以神道設教,施琅知道軍心很重要,所以為了要取信於這些將士,他假托媽祖的神旨,假托說有這樣的神蹟,讓大家可以有信心能夠打這場戰爭,所以那一百枚銅板是特製的,兩面都是正面,所以怎麼撒都是正面。我們不能說施琅騙人,其實他是有他其他的目的,為了要激勵軍心。所以上個禮拜我們談到韓愈的《祭鱷魚文》,大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取信於百姓。這個是施氏的一些記錄,還有名人。

  我們看到下一個姓氏張姓。張姓我們經常在拆字的時候,就把它拆之為,我姓張,哪個張?弓長張。原來我們拆弓長張這個說法,其實是有背後淵源的。我們看到張姓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時代,傳說張姓就是出自於黃帝的第五個兒子,名字叫揮的後代。揮他發明了弓箭,因此就受到了黃帝的任命,任命他為弓正,主管弓箭的職官,弓正同時也被稱之為弓長,長官的長。所以後來據說就把這個弓長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變成了現在的張這個姓氏了。所以我們說弓長張、弓長張,還真不是隨便亂說,雖然說我們是無意的把它來做文字的組合,可是很巧的是,它背後的確有這個淵源。這是張姓的一個由來。另外一個由來就是在春秋時代,晉國有一個貴族名字叫做解張,那個解要破音念作ㄒㄧㄝˋ,所以他的後代就以解張的張作為姓氏。當然除了這兩個來源之外,還有一些是少數民族改姓的,或者是原本不姓張的,後來被改姓為張的,也有這樣子的說法。有請各位參看一下。

  在台灣也有一個改姓的說法。在台灣如果大家有聽過,老一輩的有這麼個句子,叫做生廖死張,不曉得各位有沒有聽過?生廖死張的意思是說,這個人活著的時候姓廖,可是他往生之後,到墳墓要鐫刻他的姓氏的時候,卻要改姓張。原來是因為台灣早期,廖跟張他們是有一段淵源,就是有過繼,所以過繼給姓廖的人,不過他本來是姓張的,所以叫做生廖死張。也因為這樣,所以廖跟張他們有共同的血緣,所以廖跟張是不能通婚的,這在台灣有這麼一個說法。

  所以剛剛我們提到,在歷史的這個地方也有很多改姓,其實張也是經常被改姓為這個姓氏的。所以有很多的源頭其實都有這種狀況,也不是只有張這個姓氏而已。

  張這個姓氏在台灣是第四大姓,也算是人口相當多,所以在台灣前兩大姓就是陳、林,再來第三大姓就是我的這個姓氏黃,第四個大姓就是張,所以在台灣人口很眾多。我們看到遷徙分布,文字的部分就請各位自己參看一下。請各位來看一下倒數的第五行,就是剛剛我提到的,張姓在台灣是陳、林、黃三姓之後,是第四大姓,所以這個地方也請各位可以有個參考。

  我們看到張姓的堂號,我們看到第一個百忍堂。這個百忍堂由來也是很有趣的一個典故。唐朝有一位叫張公藝的人,九世同居,對當時的世風影響很大。大家有沒有看到九代同堂,有可能九代同堂嗎?有沒有可能九代同堂?聽起來好像困難度很高,但是我要跟大家提醒一下,其實古人生育的時間都很早,所以我們上個禮拜有提到,女生幾歲成年?十五歲成年,所以成年就可以取字了,所以成年之後大概就可以嫁娶了,所以如果很順利的話,十六歲生第一胎,所以十六歲當媽媽。如果她的女兒也很快的十六歲也嫁人,也生孩子,她三十二歲就當祖母了。一樣到了第三代,也很快的也是十六歲生第一胎,她四十八歲就當曾祖母了。所以你看,如果用這個速度往下,如果她又高壽,一百多歲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是五、六代同堂了,所以不會說完全不可能。但是九代同堂的確難度頗高,五、六代同堂在古代時有所聞。所以九代同堂的張家,引起了唐高宗的興趣,所以唐高宗就到了他家去,就詢問張老先生,你怎麼可以主持這麼大的家政,而且大家都可以和樂一堂?結果張公藝什麼話也沒有說,他就寫了一百個忍就呈給了唐高宗,唐高宗心領神會,懂了。所以後來張公藝的子孫就以百忍堂做為堂號。所以家庭的和樂,張老先生告訴我們一字訣就是「忍」,一次沒辦法忍,忍兩次,兩次沒辦法忍,忍三次,忍到後來你就習慣了。家庭的和樂的確大家都要互相的包容,講忍好像有點委屈,其實就是包容,就是體諒。所以百忍堂這個忍字就很重要。

  我們看到歷史的名人,談到姓張的,一定要提到這位歷史名人的,就是上禮拜我們也曾經講過,漢初三傑的張良。張良其實他原本是戰國七雄韓國人,算是簪纓世家,因為他的祖父、父親等等先輩,都是韓國的宰相,或在韓國位居要津,所以他們家在韓國算是簪纓世家,是貴族之家。後來韓被秦國所滅之後,秦始皇統一了中原,到了秦二世皇帝天下大亂的時候,張良懷抱著恢復故國的目標,希望能夠完成這個志願,可是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再去做這個事情,所以他只好倚重漢高祖劉邦,能夠共同的來推翻暴秦之外,而且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和平的,大家可以生活很安康的一個國家,所以他就投靠了劉邦,為劉邦劃謀,點策。他也曾經勸劉邦在鴻門宴上,應該面對項羽的盛怒要謙卑,要低下,目的就是要忍住這口氣,保存實力,以後才能夠再徐徐圖發展,才有機會跟項羽一爭天下。所以當時如果張良沒有向劉邦獻策,以劉邦的脾氣,恐怕那個宴就不會有好結果了,當然歷史就改寫了。所以張良後來在很多的戰役裡面,屢屢的出奇計,讓劉邦不僅可以脫險,而且還可以最後反敗為勝。所以建立了漢朝之後,他以老臣的身分得到了劉邦的信任,也包括了呂后的信任。呂后跟劉邦有一個兒子叫做劉盈,就是在第七頁的第三行,劉盈生性就比較仁懦,這個是歷史上對他的考評,仁就是仁愛的仁,懦就是懦弱的懦,仁懦是怎麼?他對人很恭謙和藹,可是就是個性上面他比較缺乏積極性,甚至於一旦受到壓力的時候,他就會退卻。所以他的性格如此,所以很多人都不看好劉盈能夠順利接班,不過因為他的母親呂后很強勢,所以一路力挺自己的兒子,保住了太子的位子,當然也得到了張良的協助,讓他能夠順利的登基即位。所以後來劉盈即位之後,我們在歷史上就稱他叫做漢惠帝,恩惠的惠。

  惠這個謚號,在歷史上它有一個很特殊的標記。剛剛我們提到仁懦,仁懦的君王,很容易就得到了惠這個謚號。像漢惠帝就是一個,還有像明惠帝也是如此。明惠帝就是朱元璋的孫子,因為他兒子,他的太子死得早,所以直接傳位給皇太孫,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建文帝。明惠帝即位沒多久之後,他的叔父,他的叔叔燕王朱棣,我們講過這個笑話,他的英文名字叫做Judy,燕王朱棣就從北京叛變了,一路打到南京,所以就要取而代之,後來他也登基即位了,可是明惠帝他就不知所蹤,有民間的說法說他遁逃到南洋去了。所以明成祖就一心要把這個侄兒給抓到,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否則他的位置會受到一些影響。所以聽說他到南洋去了,所以他就找了誰下南洋要去搜捕明惠帝?鄭和。所以鄭和下西洋,其實他是有政治目的的,並不是為了要宣揚國威而已,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去追捕明惠帝。所以明惠帝在位的時間很短,他為什麼會被推翻?就是因為他沒有像他的祖父朱元璋,有那種雄才大略的格局,該仁讓的時候要仁讓,該嚴厲的時候要嚴厲,他沒有辦法拿這個分寸,所以才讓他的叔父朱棣有了可以叛變的契機。所以惠帝,這個惠也是仁懦。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也是很標準的,惠這個謚號的用法,我個人覺得,其實他應該是有一點點智能不足,就是晉惠帝。晉惠帝,當時天下鬧饑荒,所以大臣跟惠帝說,報告皇上,是不是我們要開倉賑濟,老百姓沒飯吃了。晉惠帝說,沒飯吃,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糜?何不食肉糜,對不對?你說他是真傻嗎?我個人覺得他可能真的有點傻,就是有點我們現在講的,腦部發展沒那麼好。他因為血緣的關係,所以後來當了皇帝,當然,這種皇帝對一些有野心的大臣來講,這是很好的機會,因為他就是傀儡,真正操弄大權的,還是在這些權臣的手上。所以像這幾個就是標準的惠,用這個謚號的君王的形象,仁懦,再不然就是有點腦部發育不好,所以沒有辦法去真正的有所作為。

  張良,我們再回來,張良後來也不留戀權位,雖然說他被封了留侯的侯爵,可是他其實沒有一心想要在政壇上繼續發展,因為他知道劉邦那時候已經不在了,可是呂后也非等閒之輩,雖然說他立了大功,保住了漢惠帝太子的身分,也順利登基了,但是呂后在的一天,他總是擔心自己身家性命的安全,所以他就淡出政壇,據說後來就跟赤松子雲遊四海去了。當然這裡面有一個故事,是當時在更早,秦朝末年的時候的一個故事,據說他曾經去刺殺過秦始皇,他刺殺過秦始皇,當然也沒有成功,後來他就跑到比較偏僻的地方,去隱居起來了,這一段就有一點奇幻的色彩。後來就巧遇了誰?黃石老人,黃石公,還授予他兵法,後來因為他研讀了兵法之後,才有這麼高的智謀,後來也順利的輔佐劉邦打下天下。前面那一段故事蘇東坡不以為然,蘇東坡認為太玄妙了,可能是民間的一些流傳,雖然說《史記》裡面也有寫到這一段,但是不相信的人還是大有人在。所以我就不特別在這邊把它寫上去。

  姓張的人物,因為時間的關係,很多我們就沒有辦法一一講,我們再講一位,再講這一位我們看到第三位張衡。張衡在中國的科學史上面,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家,張衡最著名的發明是什麼?渾天儀,地動儀。尤其這個地動儀,在後來的確也發揮了很多的影響,到目前為止,以現在科學昌明的二十一世紀,我們對於地震的預測,都還沒有辦法完全的掌控,可是在接近兩千年前的東漢時代,張衡就已經想到,我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預測地震,雖然說後來證明,這個效果是可以達到了解地震發生的方位,可是還是沒有辦法像張衡一開始所設想的,要預測地震的目標,還是有落差,但是他可以很快的知道,什麼方位發生地震了,所以這個地動儀也是很重要的發明。除了地動儀之外,渾天儀更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的結晶,重要的科技結晶,因為他把我們只能憑空想像的星球的運轉,太陽的運轉,月球的運轉,他就把它具體的做成一個儀器,而且可以操作,讓天象的運行,可以透過儀器的操作,就在你眼前呈現出來,所以可以更精準的去計算曆法,這個是劃時代的產物。除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之外,他還是一位知名的文學家,所以我們看到第一行,他跟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為漢賦四大家,最有名的賦的作品,就是《二京賦》還有《歸田賦》,所以不僅是科學家,也是文學家。

  所以現在我們在台灣的學術界,瀰漫了這樣的氛圍,他們認為,我們人文科目、人文科系是沒有用的。包括日本,最近也在刪減人文學科的一些預算,所以也造成了一些人文學科的老師們,或者是學生們大家都很惶恐。台灣雖然說還不至於到達現在日本的狀況,不過如果再一味的只重所謂的科學,而不重視人文教育,可能台灣不知道什麼時候,也會走上日本現在的做法。我們要去省思的是,一味的認為科學才是科學,其實也是一種迷信,聽得懂我這意思嗎?一味的認為科學是科學,科學能夠解決所有的事情,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他就是迷信了。以往我們認為迷信的很多禁忌也好,傳說也罷,可是經過時間的證實之後,我們發現,古人所講的那一些,事實上它早就已經存在,而且是可以禁得起驗證的,只是古人他沒有辦法去說出一番道理來,所以就只能夠在民間口耳相傳,然後久而久之蒙上了一種神祕的色彩,可是後來我們才發現,其實那個就是科學。對不對?很多的方術知識其實就是化學,煉丹其實就是化學,對不對?所以一味的說,那些都是禁忌,都是迷信,那個不可信,那你正好犯了科學的大忌,因為科學不是否定別人肯定自己。所以我個人覺得,台灣如果只一味的重科學而不重人文,對台灣的教育是一個徹底失敗的前兆,而我們現在已經走上這一條路了。怎麼樣去扭轉人文,怎麼樣去扭轉文化,讓文化跟人文跟科學它可以並行無礙,這個是我們這一代的人要做的事情,也是各位身上所肩負的使命。

  人文跟科學能夠完美的結合,就是張衡了,他既是科學家,又是文學家,誰說文學的人不能研究科學?誰說科學家沒有人文的氣質?張衡就是達到最平衡的一位。好,這是我們張姓的人物。其他的部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就請同學們自己參看了。

  好,再來我們看到第二十五位孔姓,第二十五個孔姓,大家想到的歷史名人,應該不作第二人想,就是孔夫子。我以前也曾經問過學生,我說同學,請問孔子是什麼家?什麼家?一般我們心目中會想說,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有個學生舉手說,老師我知道,你說說看,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老人家,也對,因為古往今來,我們受到孔子思想的薰陶太深遠了,所以他已經是老到兩千多年的一位偉大的老人家,他這麼說也對,所以我也鼓勵這位同學,還幫他加分,很有創意的答案。所以其實我們在訓練學生的時候,以往我們台灣的教育就是標準答案,你一定要這麼答,否則不給分,但是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回答?我們不能夠天馬行空嗎?我們不能夠去發揮自己的創意嗎?只要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況之下,發揮自己的創意是值得鼓勵的,對不對?所以他說,他是中國偉大的老人家,我幫他圓了,而且圓得很好,他自己也說,對,老師,我就是這個意思,我只是講不出來,所以我也鼓勵他。

  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的典籍,古代文化的時候,事實上,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責任,也是我們必須要去肩負的,就是幫它翻出新意來,讓這些古籍,讓這些古老的文化,可以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社會,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生活。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要讓文化傳承不是一成不變的,讓它有變的可能性,而且能夠適應這個時代的所需所求,能夠變化才能夠行諸長遠。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上個禮拜跟大家分享,王安石我的偶像,他其中那一句話,「祖宗不足法」,他不是否定祖宗所留下來的一切,是祖宗所留下來的一切如果都是墨守成規,那它只是僵化的,只是禁錮的,只是限制我們前進的,所以我們怎麼樣把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能夠為我所用,而且能夠為普世大家所認同,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王安石講的這一句話深謀遠慮,到現在還是適用的。

  談到孔姓,孔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不算是很多人的姓,排名第七十二,在台灣就比較少一些,不到前百大。孔姓來源很多,最古老的一支,它的遠祖是出自於春秋時代宋國的貴族後代,再追溯的話,也可以跟黃帝跟商朝的建立者有關,黃帝的裔孫名字叫做契,他是商朝的始祖,商朝的始祖是以子為姓氏,在先前我們曾經提到過,傳到了十四代就是商湯,名履,字太乙。後面這一個地方就來說明孔姓的由來了。有一個說法是說,有人為了要紀念商湯,所以把商朝的子姓跟商湯的字,太乙的乙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孔這個字,這是從字形上面來做聯結,認為孔是從子跟乙結合而來的。這當然是一個說法了。再來,另外一個來源就是商朝滅亡之後,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受周成王分封於宋,傳到了宋厲公的時候,有一位他的子孫名字叫做嘉,他的字叫做孔父,後來被權臣華督所殺,孔父的兒子就出奔逃到了魯國去,後來在魯國就安家落戶了,所以後來到了魯國之後,孔父的兒子就以他的父親孔父的孔為姓氏,就在魯國繼續的繁衍後代。孔子就是這一支孔氏的後代。還有後面也有一些說法,我們就不細講了。

  要請大家稍微留意一下的就是,因為孔子在中華文化有重大的貢獻,所以歷朝歷代的君王都會為孔子封官封爵,還有一些皇帝會為孔子嫡系的子孫,排系譜、輩譜,就是名字裡面,他用一個字做為輩分的標誌,所以各位看到倒數的第三行,像洪武,明朝的洪武朱元璋,他就頒了十個字的譜系,然後乾隆的時候再頒十個,道光的時候又再頒十個,所以總共有三十個孔氏的子孫可以用的譜系。現在我們還看得到的,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我記憶所及,繁字輩的現在應該還在世。所以我們看到有孔繁定,一下忘了名字,如果各位有看到報章雜誌,或者是各位的親戚朋友,如果有孔繁什麼的,他就是排這個輩分。繁字輩後面是祥字輩。宋靄齡,宋慶齡的姐姐,宋靄齡她的先生就是孔祥熙,就是祥字輩。孔祥熙有孔令儀、孔令偉這兩位女兒,她們就是令字輩。在台灣,曾經當過奉祀官的孔德成孔先生,就是德字輩,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字輩就會知道,他大概是什麼樣的輩分。所以也會碰到那種情況就是,比較晚的字輩他的年紀是比較長的,可是他面對的是比他高兩輩或三輩的年輕人,這個時候該怎樣叫?如果是按照輩分的話,他還要叫他一聲叔叔或者是叔祖父。可是以年紀來稱的話,感覺好像落差是比較大的。

  我在家裡面也有排輩分,我們家是松字輩,所以我們的堂兄弟,都是什麼松什麼松什麼松。一般的排字輩都是排第二個字,像我們剛剛講到的孔祥熙、孔令儀,是排在第二個字。我們家是排在第三個字。所以就很有趣,有的時候,堂兄弟們的朋友來老家過年過節,來老家作客。有的時候大家都習慣,都叫我們阿松,阿松,所以常常都會說,那個朋友來,就喊阿松阿松,結果好幾個阿松回頭,因為大家都被叫阿松了,所以就有這種趣事。我的聖這個字是我的伯父幫我取的,很有趣,因為我伯父說我出生的時候,胸口有一顆痣,胸口,就在這個胸口正中間,就我們看到有一些佛像,胸口這邊也有一個卍字,就那個位置,就是有一顆痣,那顆痣現在還在,而且隨著身體的擴大它也擴大了,所以原本剛開始出生的時候,它是黑黑的一個點,現在因為擴大之後還長出了尾巴,變成逗號,長出尾巴來了,所以我的伯父說,這個可能也是上天給的胎記,這個位置好像也有一些蠻好的吉兆,所以就取了一個聖字,所以叫聖松,是這麼來的。

  所以這也是取名的一個方式,從身上的一些胎記或者是掌紋,也有人從這裡面取名的典故,在《左傳》裡面有這樣的記錄,也是蠻有趣的。

  好,我們再往下看,遷徙分布就請同學們自己參看一下。我們看到堂號的地方,堂號的話,孔氏的堂號有兩個,都跟孔子有關,就是闋里堂還有至聖堂。為什麼取名叫闋里堂?因為孔子生於闋里,所以就以他的出生地做為堂號。孔夫子他是至聖先師,所以後代子孫也以這個稱號為堂號。

  孔夫子,我們對他的生平事蹟,稍稍有一些了解,其實孔夫子他少年的生活是很辛苦的。如果以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的話,其實他是私生子,因為他的媽媽顏徵在並沒有得到他的父親,就是孔子的父親明媒正娶。大家會說那也沒關係,因為古代貴族有錢人,哪一個不是三妻六妾?可是孔子的母親卻沒有正式的得到承認,所以她事實上是在外面生下孔子的,孔子後來也一直都沒有得到他的本家的承認。所以在他母親去世之後,他父親很早就往生了,是母親獨立撫養他,也沒有幾歲,他就孤苦無依,他自己一個人在社會上打滾,在社會上生活。所以在《論語》裡面孔子也說了,他說他自己少年的時候,生活其實還滿辛苦的,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他自己講了這一句話,所以他幫人家做過會計,幫人家做過管理牛羊的工作,那些都是在當時來講的話,比較屬於下階層的工作,所以他自己的努力讓他有所成就。

  所以我都勉勵學生,你的身世背景有孔子這麼辛苦嗎?沒有,對不對?家庭和樂,父母健在,衣食無虞,你不好好學習你還能做什麼?你這個年紀不要想太多,就是好好學習,努力的把你分內的工作做好。學生就會說,老師,我們都知道讀書不是萬能,那個誰誰誰誰誰誰,他很年輕就白手起家,就去創業了,他們經常舉的例子就是,微軟的老闆叫什麼?比爾.蓋茨對不對?比爾.蓋茨誰誰誰不都這樣子嗎?賈伯斯,大陸翻喬布斯,也是大學沒畢業。可是我都跟他們說,同學,歷史上有幾個賈伯斯?有幾個比爾.蓋茨?一百個人能夠找到一個就萬幸了,對不對?剩下的九十九個人怎麼辦?你有看到他們後來的遭遇嗎?沒有,所以個人的努力很重要,可是也要搭配天時地利,有沒有貴人能夠提拔你,這個很重要,對不對?巴菲特,美國的股神巴菲特,據說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縱橫股海了,縱橫股市了,不要忘記了,他母親是高階的股票經紀人,所以他是有家學淵源的,而且有母親家裡面的資助,他當然有那個條件。所以同學,你家裡有巴菲特的母親,這麼來資助你嗎?沒有,對不對?所以我都勉勵我的學生,老老實實,安安分分,因為讀書雖然不是萬能,可是讀書是最簡單的一件事,你只要把你分內的事情做好就好了,對不對?如果你連最簡單的學習你都做不到,我才不相信你能夠真的白手起家。所以很多同學被我這麼一問,我沒有打擊他的意思,但是我是希望他能夠多學習一點時間,把這個學習的時間拉長,能夠看得更多、想得更遠,再來創業,再來去做其他的事業,都可以。

  所以孔子我一直都把他當作是,很好激勵年輕人的典範,跟他們講。所以你看他一個人獨立生活,而且能夠有這麼高的成就,難道不值得我們效法嗎?所以他一生以教育為他的志業,雖然說也曾經在政治上面企圖有所作為,不過因為當時的時空背景的不允許,也造成他被迫離開魯國,周遊列國十四年。但是也因為他經過了這十四年的洗禮,他才知道其實空有理想,在那樣子的時代,是很難一下子就達到他的目標,所以他認為應該要從教育著手,我自己做不到,可是我培養我的學生,我的學生或許也做不到,可是我的學生能夠把我的理念薪火相傳,我的徒孫那一輩或許能夠達到我的理想。所以這就是教育的可貴,因為把前人的智慧,把前人的理念可以一代傳一代。總有一天我們能夠改造這個社會,改變這個世界,要靠教育的力量。所以我們老和尚能夠辦這樣子的課程,的確就是深得教育的精髓,就是知道教育,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好好做,下一代人就沒有機會了,尤其在這個變動的世代,瞬息萬變的世代,這個時候不做,以後就沒有機會了,所以很難得,也有這樣的緣分,能夠在這邊跟大家認識。

  我們再往下看,孔子說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位賢人,又有四科十哲,這個上個禮拜我們有講過。在古代,三千弟子多不多?以我們現在來看多不多?其實不多,像我一年我教的學生,我一年的學生大概就有一、二百位,以前教的更多,因為以前還教國文課,學生更多,所以大概五年就超過三千人,那是現在。兩千多年,能夠受教育的人多不多?真的不多,非常的少,而且又因為他是私人講學,沒有得到官方的支持,所以有那個條件來受教育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累積三千位學生,的確是非常的不容易,所以造就了很多的人才,也就讓儒家的文化可以源源不斷影響後代。

  第二位孔姓的名人,這一位大家也很熟悉,在《三字經》裡面,我們都有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其實孔融讓梨的故事,只是他小時候曾經發生過的一個片段,然後就源遠流傳,後世就知道孔融這個人。我經常也以這個例子來告訴學生,重點不在於你這一生你做了多少輝煌的事情,你做了多少的官,賺了多少的錢,那個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能不能讓後世的人,記住你這一生,你做過一件能夠讓後人傳頌的事情,就夠了。你看孔融後來當了很多的官,在政治上有多少的作為,在文學上面有多好的成就,可是都不及他孔融讓梨這件事,對嗎?所以值得歌頌的就是這一件事情。

  所以我們現在要思考的是,我這一生的目的是什麼,我的目標是什麼,我想要讓後世知道我黃某人,曾經在這世界上走過一遭的那件事情是什麼,這個是值得大家來思考的,所以每一個人的志願不一樣,每個人的個性也不同,所以這樣子才能夠讓這個世界愈來愈美好,對不對?我黃某人或許能夠在學術界,能夠以研究《左傳》,可以讓我的學生們,可以讓後來的研究者們,能夠更上一層樓,以我做為基礎,能夠對古代的制度能夠有更多的了解,這可能是我一生的志業。同學的志業可能是,希望能夠在文化有更大的影響力;同學可能在某個方面有她的想法。所以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鼓勵的,不要用一個框架一個模式,希望每一個人都一個模式,一個工廠做出來的一樣,那樣子這個世界還有什麼美好?就是因為有不同才美好。所以每個人做好一樣,這個世界就會因為我們而改變。

  因為孔融讓梨,所以我們知道我們對長上要謙讓,這個故事也啟發了很多孩子們,謙讓的重要。孔融在文學當然也有他的建樹,有一個詞彙叫做建安七子,他就是建安七子裡面的一位。裡面有很多文字的部分,講了他的功業,我們就不細講了。

  我們再看到下面一個姓氏曹姓。曹姓在當今中國排名第三十二,在台灣也不算很前面,排名到五十八。它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古代的帝王顓頊的玄孫,陸終的後代。陸終有六個兒子,第五個兒子名字叫做安,曾經協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受封在曹國,所以後來他的後代就以曹為姓氏。曹安後代有一位叫做曹挾,因為這個字有好幾個讀音,我們就取一個,曹挾,周武王的時候把他改封到邾國去,所以他又建立了邾國。後來邾國戰國中期的時候被楚國滅了,所以也有人,邾國的百姓以曹為姓氏。

  另外一支來源是出自於姬姓,就是周武王將曹挾改封到邾,其實是因為他想要讓他自己的弟弟振鐸,能夠留在曹這個地方來當國君,因為曹土壤比較肥沃,所以他就把原本的曹國的國君改封到了山東去,然後讓他自己的弟弟留在曹,所以振鐸他是姬姓的。這個後來姬姓的曹,在戰國時代被宋國所滅,所以有一些曹國人也以國名為姓氏,所以也姓曹。可是來源就有了姬姓還有曹姓,這兩種不同的來源。

  還有另外兩個來源也很有趣,一個是現在的烏茲別克,當時在那個地方也有一個曹國,所以從中亞,也有那個曹國的人遷居到中原來,所以就以他的國為姓氏。這個情況就像上一週我們講到,在漢朝的時候,羅馬帝國當時叫做大秦,也有人因為經商的關係來到中國,所以他們也以當時羅馬帝國在中國被稱之為大秦,所以也以秦為姓氏留在了中國,兩個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另外一個曹姓,比較有名的來源就是改姓,改姓是因為後來收養的關係,東漢曹參之後有一位叫曹騰,因為他沒有後代,所以就收養了一個繼子叫做曹嵩,曹嵩原本姓夏侯,所以改姓為曹。那曹嵩又是誰?曹嵩就是曹操的父親,他原姓夏侯。所以在曹操的陣營裡面有兩位,夏侯淵,夏侯惇,這兩位事實上就是曹操的本家的堂兄弟。曹操這一支,當然後來在中國影響力也很深,因為他建立了曹魏,所以在中國北方,曹姓也就在那個時期大大的傳播出去。

  第二個部分遷徙分布,要請同學們自己參看。我們看到下面的堂號,有第一個清靖堂,又稱為無為堂。清靖堂、無為堂,典故是來自於剛剛提到的曹參。曹參就是在西漢初年的時候,繼蕭何為宰相的一位大臣,他自己其實都遵隨著蕭何當時所立下的規範,所以當他即位當宰相之後,原則上他沒有做太大的更動,因此後來有一句成語叫做「蕭規曹隨」,那個曹就是曹參。他自己沒有太大的更動,但是極力的想方設法去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所以有「省刑法,薄稅斂,無為而治」,所以大家都很稱讚他,說他用這種清淨無為的方式,讓西漢的政局能夠蒸蒸日上,也符合了當時漢文帝、漢景帝當時的國策。所以後世子孫就以曹參的事蹟,命名堂號為無為堂,也叫清靖堂。因為當時的百姓歌頌他,「載以清靖,民以寧一」,從這裡面取了清靖二字為堂號。

  我們看到歷史名人,曹姓除了剛剛我們前面講到,它的源頭有幾位曹姓的祖先之外,比較具體記載事蹟的曹姓的人物,就要屬春秋時代魯國的曹劌,那個字大家比較少看到,它讀作ㄍㄨㄟˋ,就是富貴的貴那個讀音。當時魯莊公受到齊國的襲擊,曹劌去見了魯莊公,然後跟隨著魯莊公在長勺一戰,當時曹劌就跟魯莊公說,我們等待機會。當時兩軍對峙,發動戰爭的信號就是擊鼓,所以擊鼓的信號就是進攻;如果要撤退,撤兵,我們都說鳴金收兵對不對?那個金就是金屬的金。那個金到底是什麼?我也上課的時候問同學,這個答案很多元,鳴金收兵同學們最支持的就是敲鑼,噹噹噹噹,敲鑼,可是那個時候好像還沒有鑼。還有說什麼用鈴鐺,我說用鈴鐺,鈴鈴鈴鈴鈴,聲音那麼小,誰聽得到?戰場上廝殺,根本聽不到。所以那個金都不是這一些,其實就是鐘,敲鐘的鐘,那個鐘聲音可以傳揚得很遠,而且很渾厚,所以鳴金收兵的金,就是我們後來講的那個鐘。所以當時齊軍已經擊鼓了,擊鼓之後準備要衝,可是齊國的部隊看到,魯國怎麼都沒有動靜?所以他也不敢衝,為什麼?因為他怕有埋伏,所以雙方又再重新整隊,齊國又擊了第二次鼓,魯國還是沒有動靜。一直等到第三次擊鼓的時候,齊國的士氣已經開始消退了,大家都在猜,魯國在玩什麼把戲?現在指揮官擊鼓第三次了,萬一這個時候我們衝出去,中了魯國的埋伏怎麼辦?所以大家惶惶不安,就趁這個機會,魯國趁齊國擊鼓三次而沒有動作的時候,一舉擁上,大敗齊軍。所以後來這一段話也記載在《左傳》裡面,「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所以有一句成語「一鼓作氣」,是從這裡來的。所以我們都說,做事情如果能夠一鼓作氣,能夠貫通事情的次序,能夠讓它很快的完成,不要讓它中間停頓,因為會有一些波折。它的典故就從曹劌論戰而來。

  第十一頁,剛剛提到曹參我們已經有講過了,所以我們就略去不談。曹操這一位就大家應該要認識他。其實大家對他的認識,也大部分是來自於小說。曹操這個人我們都說他生性多疑,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他生性多疑?我個人有一個見解,提出來大家參考參考,我覺得他一方面是因為他身為領導者,他不希望讓人家去揣摩心意,所以他會經常改變他的想法,所以讓人很難猜測。除了這個原因之外,第二個原因,我猜測是他生理影響了心理,他生理上面有一個困擾他許久的毛病,就是偏頭痛。偏頭痛,我不曉得各位有沒有頭痛的經驗,因為頭痛引發的原因有很多,感冒,生理痛,肚子疼,當然有一些就是莫名其妙的,完全找不到原因的偏頭痛也有。所以曹操為此所困,後來他遇到了誰?遇到了名醫華佗,華佗後來就慢慢的,變成他隨身在側的大夫,一旦頭痛開始起來了,他就要華佗趕快想辦法幫他壓下去,可是都沒有辦法根治,雖然說華佗醫術很高明,但是最後還是沒有辦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民間有個說法,說華佗,曹操有一次痛到不得了,華佗跟他說,報告主公,我雖然說醫術還算可以,但是也無計可施了。曹操說,那你有沒有什麼絕招,最後的絕招,你就使出來用吧,我們討論一下,看看你要怎麼處理,我都能配合,因為痛到受不了了。華佗說,最後一個絕招就是,主公,讓我開腦,開腦就是做腦科手術。曹操一聽,那還得了!開腦,你不會想趁機殺了我吧?所以後來一怒之下就把華陀給抓了,最後是死在牢中。這個有此一說,大家參考一下。如果曹操那個時候大膽一點,讓華陀開腦,全世界的醫療史,開腦的記錄就可以提早一千年了,當然開玩笑的。

  所以從這裡你可以曉得,偏頭痛對曹操來講,真的是他一輩子的困擾,沒有辦法解決。如果你有頭痛的經驗你就知道,頭痛起來很可怕,坐立難安,吃不下,睡不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所以我猜,他可能是因為生理的這個問題,影響了他的情緒,他沒有辦法有耐心,所以就會比較容易躁怒,暴怒,所以生性多疑可能是從此影響的。這是我個人的猜測。

  然後我也跟學生開個玩笑,我說這就是為什麼曹操,我們在京劇臉譜裡面,他是畫白色的原因,他的臉譜不是畫白色的嗎?當然京劇的臉譜的顏色是有它背後的文化意義,有它的寓意的,我就跟學生開玩笑說,為什麼他是畫白的?因為他偏頭痛,偏頭痛吃不下,睡不著,所以貧血,臉白白的是因為貧血,當然是開玩笑的。

  三國人物裡面還有另外一位臉很紅,關羽關老爺臉很紅,我就說如果我們從病理的角度來看,關公大概是有什麼樣的病症?高血壓,常常都臉很紅,所以血壓太高,要去吃降血壓的藥。他的把兄弟張飛張翼德,他的臉黑的,如果從病理的角度來看,他大概哪個器官有問題?腎臟。各位如果家裡面長輩有洗腎的,你就知道他的臉色是比較暗沉的,甚至有些是很黑的,所以他大概腎臟,因為長期酗酒,所以腎臟可能不好。這樣講好像也滿有道理的,學生聽了覺得印象很深刻,也很有趣。

  所以曹操他這一輩子其實都在打天下,當然有功有過,這個我們當然可以留在歷史評價。最近在考古學界,在歷史學界,最令人興奮的一件事情,就是曹操的墳墓挖出來了,曹操的墓已經挖出來,而且經過證實應該是曹操的墓。它裡面有一些陪葬品,它其中最重要的是竹簡,裡面有一些文書,所以這些文書整理之後,我們可以跟傳世的文獻來做比對,可能有一些版本的不同,字句的不同,這個對於版本校勘是個很重要的貢獻。

  很有趣的是他們發現跟曹操陪葬的,還有另外一個墓穴,另外那個墓穴現在就存疑,是一個女性,不知道是誰,因為好像還沒有完整的去調查完畢,還是說沒有很多的證據支持是誰。就有一個猜測,而且聽起來好像這個說法還蠻流行的,最近還蠻流行的,說陪葬的是貂蟬。那就太有趣了,如果是貂蟬的話,她跟好多人的關係就很複雜。我們都知道四大美人貂蟬,她原本是跟董卓,後來她的義父王允做了一個離間計,所以又把貂蟬獻給了呂布。呂布,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剛剛在呂姓的地方沒有提到。後來據說她跟呂布就浪跡天涯了,呂布也成為割據勢力,最後被曹操給殺。如果這個說法是對的,也就是說當時貂蟬隨著呂布,後來呂布倒台之後被曹操所殺,貂蟬後來落入了曹操之手,如果這樣的話,有可能跟曹操陪葬的或許真的如他們所猜,搞不好是貂蟬。當然有另外一個說法是說,貂蟬是虛擬的人物,在史書上面是沒有這個人的,也有另外一個說法是這樣,大家就靜觀其變,拭目以待,看看是不是貂蟬。如果是的話就太有趣了。

  我們看到曹操還有另外一個事情,也是為人所探討的,就是他當時已經基本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只要再跨一步,他就可以取代漢獻帝而為天下帝王了,天下共主了,可是他一直沒有,大家都在猜測他心裡的想法是什麼。曹操在公開跟不公開的場合,有一些記錄裡面也提到,他也明白的說他只想做周公,他只想做周公,周公就是輔佐成王,所以他的角色定位就是我只想做周公,我輔佐漢獻帝,我絕對不跨出那最後一道紅線,這是他自己的一個期許。果然他也遵守這個承諾,他一直也都沒有取而代之,一直到了曹丕才取而代之。這個也是值得我們後人玩味的一個,可以思考的一個角度,為什麼他要當周公?這個很有趣。

  最後一位曹姓的歷史名人,就是剛剛同學提到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其實他的本名叫做曹霑,雪芹是他的號,反而是以他的號聞名於世,他的本名就比較少人知道。他原本是出身在清代內務府正白旗的包衣世家。正白旗這個沒問題,我們都知道滿族它有八旗的制度,原本最早的時候只有四旗,後來隨著在關外擴充它的勢力,所以就由四旗變成八旗,四種顏色的旗就是黃、白、紅、藍,正紅、正白、正藍、正黃,後來再加上四旗就是,鑲白、鑲黃、鑲紅、鑲藍,這個就是八旗。

  什麼叫做包衣?這個包衣大家可能比較難理解,因為那一些都是貴族,所以貴族他家裡面是有豢養一些僕人的,僕人,可以理解了,他家養僕人。僕人的子孫他有沒有人身自由?僕人的子孫還是這個主人的,所以他還是當作是貴族家族的附屬品,即便你的子子孫孫,你如果沒有脫離我這個僕人的身分,你家世世代代的子子孫孫,都是我的僕人,那個叫包衣,那叫包衣。

  你會說這個身分也不高,為什麼他後來能夠變成有一番事業?理論上他身分不高,可是大家不要忘記,這些人因為世代在這個貴族之家幫辦,所以他們跟這些主人家的成員,其實是很親近的,有些年紀很相仿,從小就是一起長大的,關係也很好,雖然說是主僕之分,但是兩個人的交情非常深厚,所以一旦他的主子飛上了枝頭當鳳凰,一人得道就雞犬升天,所以這些包衣,也就是他從小到大信任的玩伴,讀書的同學,所以一路當然就是提拔他。所以他們家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後來成為了江寧織造,江寧織造就是在江南,負責提供皇室所有的絲織品衣服,所以非常的富有,因為朝廷等於是以他做為代辦,他去收購江南的絲織品,然後讓他進貢給皇室,中間有很多的利潤可圖。因為後來江寧織造倒台之後被抄家,所以曹雪芹也回到了北京老宅,因為家道中落,所以整個環境已經完全不同了。自己因為年輕的時候,也沒有好好的去讀過正經書,喜歡填詞寫詩,但是四書五經他並沒有真的用心去讀,所以也不可能走科舉這條路,所以後來就淪落到賣字畫,得朋友接濟為生,這種落拓的生活。還好他對於文學非常的有造詣,所以就潛心來寫作,歷二十多年的時間寫成了《紅樓夢》。可是現在我們看的《紅樓夢》,它也不是曹雪芹完全由他一人之手完成的,他完成的是前八十回,後面還有另外有把它補完,這個是比較主流的說法,但是大體上主體的部分是曹雪芹的手筆,是沒有問題的。

  《紅樓夢》現在影響全世界,不僅在文學,甚至於有人從飲食,有人從它所描繪的大觀園,從建築去研究它,所以在學術界有所謂的紅學,《紅樓夢》的學問叫紅學,也算是蔚為這個學術的大宗。

  今天也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到這邊。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