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8集

  好,我們再往下看三十二頁,剛剛我們談到朱姓的堂號,堂號裡面第一個白鹿堂。白鹿堂的緣由是因為朱熹曾經在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所以朱熹的子孫就以白鹿做為堂號。在南宋的時候,當時有所謂的四大書院,有這麼一個說法,白鹿洞書院就是其中的一間。第二間,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把它寫一下,叫做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還有應天書院。1白鹿洞2嶽麓3應天,第四個有石鼓書院,4石鼓 嵩陽,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嵩陽書院。第四個石鼓書院跟嵩陽書院各有人支持。所以四大書院第四個就有兩種說法,也請各位參考一下。朱熹曾經在白鹿洞書院講學一段時間,最後他還是回到自己的家鄉,自己興辦學堂,所以他自己在家裡面講學,子孫也很多,所以在南方影響力很大。

  第二個,居敬堂。這個典故也是來自於朱熹,朱熹講學的時候,主張「循序漸進,居敬持志」。循序漸進的意思就是說,在教學的方法上,要逐步引導學生,以適當的節奏,讓學生可以慢慢的從簡單的開始學起,逐步加深難度,深入而淺出。居敬持志是說,教師自己不但要教學,還要以身教來以身作則。就是因為朱熹的講學主張,所以後代子孫就以居敬持志的居敬做為堂號。

  第三個,這個也是蠻有意思的一個典故,叫做折檻堂。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念作ㄐㄧㄢˋ,關鍵的鍵那個讀音,另外一個我們比較通俗的讀法,念作ㄎㄢˇ,門檻的檻。各位應該知道門檻,在傳統的建築,尤其在出入的正門,門板下方都會有門檻。我們傳統都告訴我們年輕的子弟,在過這個門檻的時候,絕對不可以踩在門檻上面,一定要跨過門檻。門檻因為是一個房子的正門,如果你身為一個客人,然後又踩在人家的門檻上面,是對主人大不敬的一個動作。跨過門檻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寓意,我們進入到對方正門的時候,跨門檻的時候,會有一個反射的動作,大部分人就是跨腳的時候頭會低下來,所以我們跨門檻頭低下來,也就是寓意著我們進入人家大門的時候,在進門的當下,已經向對方行禮了,頂禮了,就是鞠躬了,所以有這樣的一個風俗。折檻堂的典故來自於漢朝。漢朝的時候有一位張禹,這位張禹作惡多端,可是又深受當時皇帝的信任,沒有人敢彈劾他。當時槐里令朱雲曾經上朝奏本,奏請皇帝要緝拿張禹,而且還要逮捕問罪。皇帝當然就非常不高興,於是就下令要當庭逮捕朱雲。朱雲面不改色,還一直的來陳述張禹的一些罪過。當要來逮捕朱雲的人把他抓住,要拖到牢裡去審訊的時候,朱雲雙手扳住了門檻,而且死命的握住,然後都不放,結果用力過度,把門檻給扳斷了。皇帝這個時候看到朱雲犯顏直諫,而且這樣的忠心耿耿,於是就赦免了朱雲的罪責,然後還逮捕了張禹,讓張禹可以伏法。所以後來朱雲的子孫,就以他祖上的這個事情,立了一個堂號叫做折檻堂。

  第四個,朱姓還有一個堂號是鳳陽堂。鳳陽是地名,朱姓在傳播的過程裡面,在鳳陽這個地方也成為了當地的望族,所以以鳳陽為郡號、為堂號的也是有的。

  第四,我們看到歷史名人,談到姓朱的人士,第一個大家想到的應該就是朱元璋。朱姓在明朝的時候身為國姓,是朱姓發展達到最巔峰的時候。朱元璋我們都知道,他在民間有一個說法叫做臭頭皇帝,因為他出生非常的低下,家裡是很貧窮的農民。在元朝末年的時候,因為蒙古人統治,有很多的稅捐,勞役非常的繁重,所以很多百姓就已經憤憤不平,只是沒有人點燃這個星星之火,讓它能夠成燎原之勢,所以一旦有人揭竿起義,很多的義士們也就風起雲湧,當中有一支就是朱元璋的這一支起義軍。他跟郭子興率領的紅巾軍,經過了幾番的征戰,還有合併其他的義軍之後,最後攻克了元朝的大都,推翻了元朝,然後建立了明朝。所以他是明朝的開國君主。明朝總共傳了十二代,有十七位皇帝,立國的時間將近有三百年。

  剛剛有提到了,朱元璋其實他在立國之後,就開始著手剷除這些功臣,所以在歷史上殺功臣最有名的兩位,前有劉邦,後有朱元璋。基本上當時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除了劉基劉伯溫,他是在被殺之前已經病死了,所以他沒有遭到朱元璋的毒手,還有另外一位能夠持盈保泰,最後也能夠安享晚年,之外其他的數十位功臣,都遭到他的毒手,甚至於有非常悽慘的,是屠戮三族,三族都被滅掉。所以朱元璋對於功臣的手段,真的非常的激進。

  當然,以君王來講的話,他最擔心的是什麼?最擔心的就是他的政權會不會被動搖,會不會被取而代之。如果他自己還活著的時候,還能夠鎮壓得住這些在沙場上征戰的老兄弟,一旦自己賓天之後,自己的兒子即位,恐怕沒有辦法去壓得住這些老臣的氣焰,所以他必須要做這樣的霹靂手段,來解決接班的問題,為他的子孫奠定永世的基業。這是出於他自己私心的考量。

  我們看到朱元璋這麼殺功臣,當然大家對他的考評,在這個部分是比較負面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他也有他的治績所在。我只舉另外一件事情來跟大家分享。元朝末年的時候其實吏治非常的敗壞,這些官吏,收受賄賂的欺壓百姓的很多,所以當朱元璋建立政權之後,他就厲行了吏制改革,大小官吏只要有貪污的情勢,一旦被發現,絕對不寬恕。在民間有一個說法,他為了要警惕這些貪官污吏,他做了一個我們看起來很殘忍的手段,就是他把這些貪官污吏抓起來,然後剝皮。各位有沒有聽過?沒有。怎麼剝皮?剝皮,他是在我們天靈蓋這個地方,這個頭皮掀開一點點,然後從這個地方慢慢的倒入水銀,就是汞,水銀的比重很重,所以慢慢的倒入進去之後,它就會往下侵蝕,它就會把人的皮跟肉給分開,也不能夠太快,因為太快,人會受不住那個痛苦而往生,人往生之後,因為那個皮膚就會慢慢的失去彈性,所以那個剝皮就沒有辦法整件剝下來,所以他必須控制那個速度。一方面他用這個方式,給那些貪官污吏受到極大的折磨,然後剝下了皮之後,當然這個人一定活不了,然後他還把這個皮剝下來,據說他總共剝了大概有兩千多件人皮,分送全國各府縣,而且吊在縣衙門的門口。有此一說,各位參考一下。就是警惕那些官員,如果你敢貪贓枉法,下場就是門口的那一件人皮。所以在朱元璋厲行吏制改革,而且用這種很殘忍的手段改革之下,在洪武年間朱元璋朝,基本上吏治相當清明,非常的清明,維持了有幾十年的榮景。當然這個功過是非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角度,我們就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提這兩件事情來跟大家分享。

  我們剛剛有提到劉基劉伯溫,劉基劉伯溫是當時朱元璋的謀臣,是他的策士。劉基的基就是基礎的基,一般我們稱他叫伯溫,那個伯溫是他的字號。劉伯溫其實在民間說,他上知天文曆法,下知地理,謀略也非常的精通,所以幫助朱元璋打下天下。其實劉伯溫他知道,朱元璋不是一個好事奉的主子,所以他其實心裡面也有這樣的盤算,一旦扶主子坐上寶座之後,為了明哲保身,他就要急流勇退了。他深諳朱元璋的性格,所以後來他就照著他自己的方法稱病,假裝自己有病,就說我不能再事奉主子了,如何如何,就逐漸的從核心慢慢的脫離,然後回到家鄉去,過著很簡單的生活。後來朱元璋還是不放心劉基,三番兩次就派了人假借探病的名義,事實上是要去偵查劉伯溫是不是有搞一些小動作。經過了幾年,也沒有很明顯的事證,所以朱元璋對他才比較放心。所以不容易,事奉朱元璋這樣精明幹練的君王,扶他上台,而且還要自己能夠脫身,古往今來,象劉伯溫這樣的其實屈指可數。還有另外一位就是漢初三傑的張良,這個等到以後我們談到張姓的時候,再跟大家分享。

  我們再看到下面第十八秦姓。秦姓在中國大陸是第七十八大姓,在台灣沒有進入到一百大。秦姓的遠祖始於西周,相傳是西周孝王的時候,有名的非子這個人,是由他開始有秦姓的起始。非子這個人善於養馬,曾經在桃林這一帶養馬,因為有功,所以受到了冊封,封在秦谷這一帶,所以就建立了秦國。非子的後代傳到了秦莊公的時候,由秦谷東遷到了大丘。秦莊公之後又有幾次的遷徙,最後在秦孝公的時候在咸陽定居。非子的後人其中有一支就以封地,原本最早的秦谷的秦做為姓氏。所以秦姓最早是起源於嬴姓,因為非子本姓是嬴姓,後來他的子孫才有一支,以封地為姓氏改姓為秦。除了這一支之外,秦姓還有一些是西周王室的後代,像魯國有貴族受封在秦邑,當然這個秦跟剛剛我們講到那個秦谷的秦是不一樣的地方,從此之後魯國的貴族秦姓也有發展。還有另外一批,是漢代時候羅馬帝國的商人還有使者到中國來經商,因為當時稱羅馬帝國為大秦,所以這些大秦國人,後來經商的緣故來到中原,也就定居下來了,所以也就以他的羅馬帝國當時被稱為大秦的秦做為姓氏。所以這一支也蠻有趣的,就是從歐洲來的移民改姓為漢姓。

  從此你也可以知道,其實在中國兩漢,甚至於更早的時候,我們跟中亞西亞,我們跟歐洲其實已經有很密切的交通往來。各位應該都知道秦始皇的兵馬俑,非常的著名,我也看過一篇學術文章,他們統計了兵馬俑裡面的這些面型臉型,有很高的比例,那個數字我一下子忘記了,有很高的比例,他們判斷,那個臉型並不是傳統的漢族的蒙古種人的臉型。漢人的臉型是怎麼樣?各位看我就知道了,我算是很標準的漢人的臉型,就是眼睛小,細細長長的,然後還有一點點鳳眼,這是漢族的臉型,顴骨高,兩邊,這個地方顴骨很高,鼻梁骨沒有那麼高挺,通常都是比較塌的鼻子,所以我是很標準的漢人的臉型。可是兵馬俑的臉型裡面,有很高的比例是像白種人的臉型。白種人臉型怎麼?眉骨,這個地方眉毛這個骨頭突出,眉骨特別高,鼻梁很挺,高挺,而且下巴這個地方,有一定的比例都是比較凸的,而且有一些他那個下巴還中間凹進去。在美國有一位演電影的明星,他那個下巴就是這個地方凹進去,俗稱叫做桃子下巴,很像桃子一樣這邊凹進去。大家都覺得很懷疑,為什麼在兵馬俑裡面,怎麼會有那種高加索人白種人的這種臉型?,後來有一些文獻也找到了一些支持,就是當時秦始皇他僱傭了很多的傭兵,這些傭兵都是從中亞、西亞來的。所以當時他們造兵馬俑的時候的臉型,為什麼好多都不重複,就是因為他真的是把當時的這些御林軍禁衛軍找來,然後以他們為模特兒敷上了黏土,把他的臉型的樣子把它複製下來之後,再加工做成了這個俑。所以那個臉型也反映了,當時在秦始皇的禁衛軍的人種比例裡面,有很高都是來自於異族。

  那大家會想,漢族這麼多的人為什麼不用,為什麼要那麼高的比例用這些異族?用這些高加索人?他們就分析說,原來是秦始皇他自己本身雄才大略,當然他也攻於心計,所以他擔心,如果他的禁衛軍被有心人滲透或利用,那他的性命就有威脅,所以他大量的僱傭傭兵,就是因為這些人通常都是孤家寡人來到東土,他沒有什麼很複雜的人際關係,所以我今天給你這樣的一個機會,而且讓你能夠在禁衛軍裡面有個一官半職,所以秦始皇認為這樣比較能夠確保他能夠忠心耿耿,比較不會受到一些威脅利誘而被策反,或被滲透。所以有這樣的角度來分析,我個人也覺得滿合情合理的。所以從戰國時代的秦國一直到漢代,你看羅馬帝國,還有使者,還有商人來到中國,甚至於還定居下來,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古代的中西交通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很頻繁了。

  我們再看到秦姓的遷徙分布,這個部分就請各位參看一下,因為是一些資料性的記載。

  我們看到下面的堂號裡面,一,二,三,這三個堂號其實都跟孔子的弟子有關。我們都知道孔夫子,按照《史記》的說法,說孔夫子一生教過的學生有多少位?三千人對不對?其中有七十二位賢弟子,七十二位賢弟子裡面,最優秀的又有幾位?十位,所以我們在《論語》裡面,就有所謂的四科十哲。七十二位賢弟子裡面居然有四位都姓秦,所以有一個堂號叫做三賢堂,不過這個三是代表多的意思,所以認為,你看我們秦姓的祖先,在孔夫子的門下,就有好多位是優秀的弟子,所以標榜自己祖先的功業,為自己立了一個堂號叫做三賢堂。

  很有趣的一個現象,在七十二賢弟子,這是《史記》它所記錄下來的人數,不過還有別的文獻記錄,孔夫子所謂的賢弟子是七十個人,到了司馬遷的時候,才從七十位變成七十二位。為什麼要多兩位?比這早的說法是七十,可是到了司馬遷變成七十二,那為什麼要多兩位變成七十二?因為七十二是神祕數字,就跟我們前幾天講到,中國有個神祕數字五一樣,所以學者們認為,他為了要去暗合這個神祕數字,所以把七十變成七十二。

  那七十二大家會覺得,不覺得它有什麼神祕,我跟各位簡單的舉幾個例子,各位都知道孫悟空對不對?那天我們講到《西遊記》對不對?孫悟空會幾變?七十二變對不對?《水滸傳》我們還沒提到,不過《水滸傳》我們都知道,他有一百零八條好漢對不對?《水滸傳》一百零八條好漢,它分成兩組,有天罡跟地煞,天罡幾位?三十六,三十六天罡,地煞有幾位?七十二地煞。而且在《史記》裡面司馬遷說,封禪泰山,在秦始皇封禪泰山之前,有七十二位古帝王已經曾經在泰山封禪過,也是七十二。所以這七十二,好像就有一些神祕的色彩。所以學者們就推論,七十變成七十二弟子,大概也是受了這個神祕數字的影響,所以才多加了兩位進去。

  這七十二怎麼算出來的?其實還是跟五行有關,我們那一天講到,五霸有分東南西北中各一霸對不對?所以五行,從戰國以來,尤其到了兩漢,對於學術的影響,對於社會風氣的影響,在兩漢的時候達到巔峰。五行要配四季,請問怎麼配?你說配方位,東南西北中對不對?我還能夠配,四季就是四個季節,我五行怎麼配四季?所以後來沒辦法,只能妥協,東方的木配春天三個月,南方的火配夏天,它只能配兩個月,因為它把夏天的最後第三個月把它抽出來配給了中央的土,所以中央的土配季夏,只有一個月,好,西方的金配秋天三個月,北方的水配冬天,也是三個月。後來這樣子不均勻的狀況,到了後來,大家覺得應該要做個調整,怎麼調?那乾脆這樣子好了,我們不要硬生生的把這個季節這麼不公平的把它做切割,乾脆我們就把它平分,平分比較快,好,那怎麼個平分法?我們一年有幾天?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其實中國的曆法早就已經能夠算出來,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可是因為那個四分之一,有的時候比較不好在文獻上記錄,所以有些文獻是寫三百六十六天,三百六十六就不能整除對不對?你除以五不好整除,所以後來就乾脆,我們就三百六十六天,拿掉那個畸零的六天,就三百六十天好了,而且三百六十天又剛好符合圓周三百六十度,所以以三百六十除以五,剛好幾天?七十二。所以七十二這個神祕數字有一個說法,而且是主流的說法,就是從五行配一年的天數,從那個地方來的。後來就愈滾愈大,好多東西都跟七十二結合在一起了。這個很有趣。所以七十二大賢,因為有四位都是秦姓,所以有三賢堂之稱。

  第二,也是跟這個典故有關,這四位秦姓的孔子弟子又樂善好施,而且孔夫子有誇讚他們好道樂善,所以就因此以樂善堂為堂號。

  第三,秦氏好道樂善,注重養真,也是跟這孔門四位秦姓的學生有關,所以也有一個堂號叫做養真堂。是三個堂號的典故都同一個來源。

  我們看到第四個,忠孝堂。忠孝堂是秦瓊的後人,為秦瓊的事跡而自封的堂號。秦瓊是誰?是唐朝開國元勛。講到秦瓊,大家可能對他比較陌生,講他的字大家就比較認識了,他的字叫做叔寶,秦叔寶。然後他還有另外一個搭檔,也是開國元勛,叫做尉遲恭。很多人都會把那個字念作ㄨㄟˋ,它是一個複姓,複姓尉遲。這兩位都是李淵的大將,後來他們也幫助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們也出了力,所以後來他們也變成了唐太宗的心腹。

  有此一說,說唐太宗玄武門之變之後,後來取得了政權,然後入住到皇宮裡面了,可是在皇宮裡面住得不安穩,晚上的時候經常聽到窗外有動靜,所以他想可能是玄武門的殺戮太重,所以晚上就睡得很不安寧。秦叔寶跟尉遲恭,他們就自告奮勇說,沒關係,我們晚上的時候,就站在皇上您寢宮的門口,以我們兩個人殺人無數,戰場上立下了這麼大的功業,我想那些妖魔鬼怪也會敬我三分,所以他們兩個人就自願為李世民守門。當然這兩位守門的期間,真的也就沒有什麼鬼哭神嚎了,也就很平靜。可是長久這樣子也不是個辦法,所以唐太宗就體恤兩位將軍,就找了畫師,把這兩位的形貌畫下來,就畫在門板上面,所以後來就變成了門神。所以門神有一個組合就是秦瓊跟尉遲恭,有這麼一個典故給大家參考。因為秦瓊開國元勛,既忠且孝,所以後人就以忠孝堂做為堂號。

  第五,淮海堂。典故來自於宋朝的詞人秦觀秦少游的後代,因為秦觀秦少游,我們可以看到後面三十四頁,這邊有比較詳盡的文字,三十四頁的第二位秦觀,他的字叫做少游,他是詞人,而且是蘇東坡門下很知名的文學家,所以秦少游跟黃庭堅、晁無咎、張耒,並稱為蘇門四學士,這蘇門是蘇東坡的門下學生。秦少游的詞比較委婉秀麗,而且也都寫一些男女情愛,當然也有感傷自己的身世,所以後來我們在文學史,也把秦觀列入為婉約派的代表。在宋朝的時候,詞的正宗當然還是以溫柔婉約為主,不過到了蘇東坡的時候又開創了另外一個詞的風格,一般我們文學史把它稱之為豪放派。所以豪放派的蘇軾,卻有溫柔婉約派的秦觀做為學生,這個也可以知道,其實蘇東坡他在提拔後進,在栽培後人的時候,也都是採開放的態度,隨著學生自己的天賦來發展,並沒有說你拜到我蘇軾的門下,就應該要學我的理念,要按照我的方法來作詩填詞。所以我們看到在古代這個教育的觀念其實是很多元的,也是採開放的態度的。唯有這樣子,才能夠真正的去培養出好的人才拔尖的人才。好,這個是秦觀秦少游,因為他的詞作品集叫做《淮海集》,所以秦少游的後代子孫,也以這個做為他的堂號。

  第六,有一個五禮堂。這個五禮堂就來自於清朝的刑部尚書秦蕙田,秦蕙田是清朝時候的經學名家,他跟鄭玄一樣都是博通五經。所以他寫了一本《五禮通考》,部頭很大。如果各位有機會到圖書館去,他的《五禮通考》好多冊。因為版本的不同,我們學校圖書館的《五禮通考》有十幾冊,而且裡面的字也是密密麻麻的。所以也真的佩服秦蕙田,他真的是皓首窮經,幾乎以他一輩子的精力來治經,所以也是我們經學的名家。他的後代子孫,也以他的祖先能夠精通五禮為驕傲,所以立了一個堂號叫做五禮堂。

  好,我們再看到三十四頁,剛剛我們已經講過了第二位,這位秦觀秦少游。第一位,這一位秦越人,大家對這個名號就感覺比較陌生了,但是講到他另外一個名號,大家就很熟悉了,叫做扁鵲。中國名醫,我們大概粗粗這樣子想的時候,會想到的名醫大概就是兩位最多,對不對?大家心目中的兩位名醫,第一個扁鵲,第二位華佗。華佗的時代晚了,以後我們再講,扁鵲的時間他就比較早,他是在戰國時期,而且治病的時候以診脈為名,就是把脈,而且還創立了望聞問切,我們現在中醫奉為圭臬的問診的方法,四個步驟。

  什麼叫做望聞問切?我對中醫不了解,但是根據我自己去看中醫的經驗,望聞問切,就是醫生大概先看你的氣色。譬如說看到同學現在的氣色,一進到診間,醫生一看就知道了,感冒,對不對?流鼻涕,同學借我舉個例子好不好?這個氣色不好,因為你感冒的時候怎麼樣?第一個睡眠不好,吃不下睡不著,所以氣色會比較暗沉,這個叫望。他還沒有問話之前,就看你的氣色,看你的動作,他大概就心裡有個底了。然後再聞,聞就是什麼?聞就是聽你說。一般我們到了診間,醫生會先說,你的狀況怎麼樣?你就劈里啪啦自己講。所以同學去看醫生的時候就說,大夫,我這幾天感冒,流鼻水,咳嗽,睡不著,哪裡痛,哪裡不舒服,忽冷忽熱,你就把你自己的症狀跟醫生講。聽完你這麼說之後,他心中又更篤定了,心裡面已經開始在思考,我要配什麼藥,配什麼藥,配什麼藥,要對症下藥,才能夠藥到病除。有些關鍵的地方,他可能還會再加強問一下,就會說,手腳會冰冷嗎?如果手腳會冰冷,可能又是另外一個病症的可能。所以有的時候,很多種疾病的症狀差不多,所以他為了要問得更精確,他還會再追問一些關鍵的部分。最後他就切,切是什麼?切就是論定你的疾病(切脈,按診),大概是怎麼引起的,然後怎麼樣來做治療,你就照這個藥方子回去抓幾帖藥,多少的水,煎多少份,然後照三餐喝。傳統的中醫都是這樣。

  我自己個人也有一點小小的興趣,不是中醫,我個人小小的興趣,就是會稍稍的幫人家算一點命,就是幫人家測字,不曉得各位有沒有聽過,測字。其實我自己的觀察,其實這些算命的,包括我自己,其實在算命也有四個步驟,也是望聞問切。望就是看你,如果你今天來問我的時候,喜滋滋的,眉飛色舞,就知道你這個人氣色很暢旺,氣色很好,心裡面很高興,所以大致上你會問的,也不會是比較不好的那方面,大概會想說,老師,我現在這個股票賺了不少錢,老師你能不能給我指點迷津,下一步我該怎麼做?如果今天來的時候,閩南話講憂頭結面,就是愁眉苦臉的,那你就知道大概他會問的,大致上男生是問什麼?事業不順,對不對?女生問的是什麼?感情不順,大致上你看到臉色大概就知道了。然後接下來你就聽他說,今天來有什麼事要詢問的嗎?他就劈里啪啦都講給你了。其實我自己覺得,這所謂的算命,其實有一大部分都是推理,推理!他聽你說,你最近的狀況怎麼樣,你想要問什麼,就可以推理個七八分了,對不對?然後再來你就問一些關鍵的地方,問一問,大概你就能夠下判斷了。所以我自己覺得,算命先生講的,其實有一半以上都是他半猜半推,一半是推,因為你講了什麼,我推,我推理,然後我再加一點猜測的成分,他就會慢慢的去了解你心裡面的想法是什麼,然後告訴你答案。往往那個答案準不準?準的機率高,因為有一部分,有一大部分是你自己講的,好懂。所以我跟各位講,如果你要去算命,如果你要看看那個老師的功力如何,進去之後一句話都不要說,準不準,厲不厲害,一句話都不要說,他如果真的講得準,那就真的是厲害,否則你講很多,事實上你已經把自己的底牌給掀開來了,當然準的機率高。了解了?所以這個是經驗分。

  所以扁鵲創立這個四診法,而且當時他已經用了一些工具來治療,譬如說針、石,還有熨。針比較沒問題,針是什麼?針灸對不對?那石呢?石就是我們有一個詞叫做針砭的那個砭。我寫一下。砭ㄅーㄢ,砭是石頭磨成的一種器具。我不曉得各位在外面有一些,譬如說賣醫療器材的地方,也有那種木頭的,尖尖的,也不是尖尖的,它前面有點圓圓的,然後長條形的,有一些中醫師會說,你沒事,你就拿那個東西刺激自己的穴道,按摩那個穴位,有沒有?其實那個木頭做成的東西,它的前身就是砭。砭它是石頭做成的,其實就是在皮膚表面,在穴位的地方按摩,達到刺激這個穴道的功用。比較早期的時候是先有砭,然後因為中國冶金的技術,做金屬的技術慢慢的比較成熟了,所以後來才有針。所以最開始的時候,他那個針灸的方式是在皮膚表面做按摩而已,最後因為有針的問世,才侵入到皮膚裡面來做針灸,所以它是一個過程。熨就是用石頭它去加溫,當然有用金屬的,溫度不能太高,他會用一些方法,也是在皮膚表面,來做一些活絡經血的治療。他自己內科、婦科、兒科、五官科都很精通,所以我們談到中國名醫大概第一位比較早的就是扁鵲。

  秦觀,這第二位剛剛我們提過了,我們就跳過去。第三位,大家對他也比較陌生,叫做秦九韶,是南宋的時候很傑出的數學家,著有《數書九章》,對於大衍求一術、正負開方術有深入的研究。

  中國的數學其實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很發達了,因為我們從先秦的文獻裡面也有留下來一些蛛絲馬跡。好像我們在課程裡面有開設《墨子》,對不對?有沒有?沒有,還沒有。墨子他在他的書裡面就有講到很多數學的概念,他也有講到,像我們現在講的像鏡面的一些物理,還有光學,在《墨子》這個書裡面都有提到。在先秦的數學,剛剛我們提到那個圓周三百六十度,還有那個勾股定律,在先秦都已經被發現了。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好像圓周,圓周率那個圓周,如果不是在戰國就是在兩漢,就已經有圓周,那個三點一四什麼什麼,後面那個忘記了,那個很早就已經被發現了。所以中國數學的起源相當早。為什麼有這麼好的數學的成就?其實目的不在於做數學研究,而是他當作工具,來研究什麼?天文跟曆法,所以順便也就帶動了數學的研究。

  所以這邊提到的大衍求一術、正負開方術,說實在的,我自己真的不懂,如果各位對數學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我們看到下面第十九個姓氏,尤姓。剛剛提到尤姓,尤姓的起源就真的很晚了,它不像我們前面介紹的,好早,在古帝王的時候就已經有那個姓氏的起源,或者是春秋戰國,尤姓它要到了唐朝五代十國的時候,才有尤姓這個姓氏的出現。尤姓在中國大陸沒有列入一百大姓,在台灣還有進入到百大的姓氏。根據現在我們可以稽考的文獻,五代十國的時候有個閩國,而這個閩國其實就是我們在前面反覆提到的,在唐朝末期的時候,王潮、王審知他們兄弟兩個去開發福建,後來王審知就被封為閩王。我們看到下面那個歷史人物的第一個,我們搭配一起講。尤姓就是當時王審知這個閩王的女婿。後來唐朝滅亡之後,冊封王審知為閩王,因為他是王,名字裡面有一個王審知,那個審又跟,這個女婿叫做沈思禮,那個沈姓是同音,所以這個女婿為了要避諱,避他岳父的諱,因為當時他這個岳父已經是王了,所以他就只能夠改姓,他原本姓沈,就把三點水給拿掉,然後把右邊那個偏旁,再稍微的變化一下,就變成了現在我們寫的尤這個姓氏。所以尤這個姓氏是五代十國的時候才開始有,所以算是比較晚的。它是因為避諱,才有這個姓氏的產生。

  談到中國古代的避諱,大概最有名的有這幾個例子。我們在農曆,農曆的一月,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什麼月?中正的正,蔣中正先生那個正,叫做正月,可是你念作ㄓㄥˋ月也是不對的,要念作一聲,念作ㄓㄥ月。為什麼要特別強調要讀成一聲,而不是念ㄓㄥˋ?因為據說就是要避誰的諱?秦始皇的諱,秦始皇的名姓我們先前講過,他姓嬴名政,政治的政,所以那個正月的正雖然說跟它不同字,可是音一樣,所以要避諱,所以就把它改成了正(ㄓㄥ)月。有避音的這種前例。沈思禮也是為了要避那個音,只好把那個沈改姓為尤。這個是避音。還有是避字,皇帝的名字裡面如果要避諱的話,所有跟皇帝同名的那個字,統統要避諱掉。我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八月十五中秋節,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說誰吃了靈藥之後,然後翩然飛向了月宮,後來在月宮定居了下來,那個人是誰?叫嫦娥。嫦娥本來不叫嫦娥,嫦娥應該叫姮娥。那個姮怎麼寫?姮,恒,恆,它是女字邊。她原本叫姮娥,那為什麼後來改嫦娥?原來在漢朝的時候有位皇帝叫做劉恆,就是下面那個恆。那個恆的話,一般我們現在習慣的寫法是左邊的那個恆,可是在古代的寫法裡面,還有另外一個寫法,是寫成右邊那個恒。那怎麼改字?只要是恆這個字的,統統被下令改成用常這個字來取代,經常的常,平常的常。會寫了?因為恆跟常它的意思很接近,所以它從意義上面來做代換。所以當時姮娥就被改了,叫做嫦娥。當時的五嶽裡面,北嶽有一座叫做恆山,也是恆心的恆,南嶽也叫衡山,不過是平衡的衡,當時的北嶽恆山也被改為常山,全部都改。

  好,漢朝結束之後,請問還要再避漢朝皇帝的諱嗎?就不用了。所以很多原本為了避諱的地名,統統把它改回來了,所以後來那個常山又改回來恆山。可是大家忘了嫦娥,忘了把它改回來,所以就一路就從漢朝以後,就被稱為嫦娥嫦娥,就一路這樣稱下來了。所以這個很有趣的一個故事。

  它有的時候要避字形,所以避音避字,可是問題來了,有些字它就是很通俗的字,你這麼一改,那不天下大亂嗎?所以後來就又有技巧性的,來做了另外一種避諱的方式,叫做缺筆諱。缺筆諱就是把那個字減少一筆,沒把它寫完,所以這叫缺筆諱。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古代避諱除了要避君王之外,還要避聖人的諱,像孔聖人孔老夫子的名字,它也是要被避的,從漢朝開始就有避孔老夫子的名字的這個禁忌。所以孔夫子的名字叫做丘,山丘的丘,丘這個字有很多地名都用丘,在河南有很多地名,都叫什麼丘什麼丘什麼丘,如果你真的要換這個字,那不天下大亂,全改了,那造成很大的麻煩,所以後來在文獻裡面,如果提到丘這個字的時候就缺筆,就寫成這樣,或這樣,就沒有把那個字給寫完,所以這個也就變成一種避諱的方式,叫做缺筆諱。這個也是很有趣的一個古代的文化。當然現在我們對它比較陌生,因為我們現在不需要避諱了。

  那我們就知道,尤姓其實是比較晚產生的。我們再回頭來看到第一個部分。尤姓還有另外一支,我們看到歷史的這個段落的倒數第五行,有少部分的尤姓是仇姓的人所改的,這個仇恨的仇,讀作姓氏的時候要念作ㄑㄧㄡˊ。因為仇這個字有比較負面的意義,所以後來有一些仇姓的人士,就乾脆改為尤,因為在中古音這個仇跟尤音很近,所以就稍微改一下,就改為了尤,所以尤姓的一支來源,也是從仇姓改姓而來的。當然也有一些是少數民族改姓而來的,這個就請各位再參看。

  第二個部分遷徙分布,也請各位自己看一下。

  歷史名人,剛剛我們提到了尤思禮,其實他本名應該叫沈思禮。再來第二位,尤道明。尤道明,他這個尤也很有趣,本來他叫尤道明,後來考中進士,皇帝在殿試的時候就看到他這個名字,他認為你這個姓氏,尤道明這個尤,這個尤有怨尤的意思,有後悔,有怨恨的意思,他認為你這個姓不好,你姓尤,所以皇帝就自己調書袋,他就想到了,在《詩經》裡面有「克壯其猶」,所以就把這四個字賜給了尤道明。後來他就覺得萬分光榮,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尤,改成了《詩經》「克壯其猶」的那個猶,所以後來他就變成了猶姓的始祖。這個也蠻有趣的,在古代也可以因為皇帝的喜好,幫你改姓就改姓了,賜你姓氏,你就得改姓換名。所以這個也是封建時期,才能有的一種特殊情況。

  我們看到第二十,許姓。許姓在當今中國姓氏排名第三十五,在台灣排名第十一。許姓的源頭也很古老,來自於姜姓,據說它的始祖是許由,是炎帝的後代。先前我們曾經講過炎帝跟黃帝,我們自稱自己是炎黃世胄,炎黃子孫,黃帝我們都在古書裡說他是姬姓的始祖,炎帝是姜姓的始祖,所以如果古書裡面的記載是正確的,許姓的源頭也是從姜姓而來。這位始祖許由,其實是堯帝時候的一位賢士。我們都知道堯帝後來年紀大了,他希望能夠找一位賢才之士賢能之輩,能夠來接替他統治天下,所以到處物色,我們都曉得,後來堯帝尋找了誰來接班?舜,對不對?舜後來找了誰?禹,所以三代的聖王,他們的政權轉移方式,我們在書裡面稱之為禪讓。其實在堯去尋問舜之前,他先問了這位賢士,叫做許由。許由聽到說,堯要把天下共主的寶座讓給我,他不肯,他就跑到了箕山去隱居起來了。後來堯又邀請許由擔任九州的長官,他也不願意,而且就跑到了潁水邊去洗耳朵,表示不願意聽。所以後來許由的後代就世居於許昌。所以這是一個來源。周武王的時候,許由的後代姜文叔,受封於許而建立了許國。後來許國也被楚國給滅了,所以許國人有一部分就以國家為姓氏,也是許姓的來源之一。當然主要許姓在早期都是在中原,在河南這一個地帶發展,然後逐步的也遷徙到了全中國各地,都有許姓的人氏。

  遷徙分布的部分也請各位參看一下。我們台灣許姓的姓氏也很多,在台灣有排名到十一名這麼前面。不過許姓在我們台灣,如果是用閩南語發音,大家都覺得不太好聽,許這個姓氏閩南語發音怎麼念?念作ㄎㄡˋ,這個發音跟辛苦的苦同音。所以很多我的許姓朋友,他經常都說,為什麼自己命那麼不好?是天生注定,一出生就注定命苦,就是姓許,就是苦不完,就是一生都很辛苦,我講,不會啦。這個是他自己給自己開的一個玩笑。

  再來我們看到堂號的部分,第一,洗耳堂。當然,從這個堂號的緣由,我們一看就知道一定是跟許由有關。為什麼他要跑去洗耳朵?因為他認為堯三番兩次的邀請他來擔任天下共主,來擔任九州之長,他自己一心其實就是閒雲野鶴,他不想要沾染太多世俗的煩惱,所以他聽到了這樣的勸進之後,他覺得對他是一種侮辱,感覺講侮辱好像比較嚴重一點,他覺得他受到了污染。所以他大動作的要去洗耳朵,其實一方面是不願意再接受大家的勸進,二方面也是表現出我洗耳朵,我這個動作明白的告訴你,我拒絕,拒絕參與任何政治,所以他這個其實就是表現他的心志。後來這個事蹟被文獻給記載了下來。

  我們看到三十八頁,許姓的第二個堂號叫做訓詁堂。聽說大家也讀了訓詁學,對不對?難不難?很難,因為訓詁它有兩隻腳,這兩個基礎要很深厚,才能夠進一步再來研究訓詁,哪兩個基礎?文字跟聲韻。我自己聲韻也學得不好,什麼撮口音,什麼韻譜,那個好難,當年我在念中文系的時候,聲韻學也是勉強過關,所以後來我也沒有特別去針對聲韻的部分做研究。當然我們做文字的研究,或做古史的研究,免不了一定會用到文字、用聲韻,所以聲韻的部分我都用一些工具書查古音、古韻,大概用工具書也就沒有問題。有一些簡單的聲韻的一些概念,我是懂的,但是要深入到去研究韻譜,那個就饒了我吧,我就對聲韻真的很粗淺。

  所以你看到許慎,許慎是文字學的專家,也精通聲韻,所以在當時被譽為五經無雙。五經無雙你會覺得,那五經跟文字、聲韻、訓詁好像也沒有搭界?我要跟各位說,文字、聲韻、訓詁在傳統的詞彙裡面,被稱之為什麼?小學。小學相對的就是大學,那個大學不是四書裡面的《大學》,它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所謂的大學就是大人之學,能夠成就大人的學問,我們講得狹義一點,這個大學大概就是講經書。在鑽研大學經書之前,你必須要有基本的訓練跟素養,那個就是小學,所以小學就是基本功夫。所以你研究經學,如果沒有很好的文字、聲韻、訓詁的基礎,你在經學的研究上面經常都會搔不到癢處,因為有些需要用通假,需要用文字的概念,來破讀經書,來解讀意涵,你就沒有辦法去做到這一個部分。許慎就是因為有很好的小學訓練,所以他在五經的研究,在當時也是為人所重,所以稱為五經無雙。

  我們看到許慎他的字叫做叔,後面那個字該怎麼念?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對不對?有念作ㄔㄨㄥˊ,有念作ㄓㄨㄥˋ,如果我們用名跟字的關聯性,我們來做思考,請問它應該念作叔ㄔㄨㄥˊ,還是叔ㄓㄨㄥˋ?應該是ㄓㄨㄥˋ,大家都很聰明,因為他的名叫什麼?叫做慎,慎重慎重,同義複詞,現在我們是這麼用的,所以應該要念作叔ㄓㄨㄥˋ才對。不過一般老師可能沒有比較注意的話,大概也都會念成叔ㄔㄨㄥˊ,但是事實上要念叔ㄓㄨㄥˋ,比較能夠符合他名字的這個關聯。

  好,他的《說文解字》,我相信大家應該在修完《文字學》這本書之後,應該也翻過一遍了吧?有做過一些作業吧?所以翻過一遍就知道,真是不容易!這麼多的字,而且還有不同的字形,還要去分析它的字義,雖然說現在我們在討論許慎《說文解字》的時候有新的資料可以做輔佐,我們可以來做一些訂正,可是你要想想看,許慎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他一個人基本上以獨立的研究,來完成這麼大部頭的書籍,真的是居功厥偉,非常了不起!所以即便我們有新的材料,我們來做訂正,但是不要忘記了,許慎還是在文字學居於泰斗的地位,開山祖師的地位。所以如果說我們各行各業要有祖師爺,我們做文字學研究的祖師爺就是許慎,因為他結合了文字、聲韻,又考證字義,所以後來子孫就以訓詁為堂號,有訓詁堂,許姓的堂號。

  第四,歷史名人,我們看到第一位,許劭,三國魏國的名士,好評論人物,而且每月都更換一名,所以稱為汝南月旦評。汝南是許劭當時所居住的地方,它是個地名。月旦評就是當時,因為許劭每個月都會評論一位人物。所以月旦評就後來演變為,我們在批評人物,批評時政的時候,一個借代的詞彙,叫月旦評。許劭批評曹操有這麼一句話,後來基本上我們在談曹操的時候,都援用這句話,也變成了曹操一生功業的蓋棺論定之詞,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很熟悉,所以一代奸雄成為曹操的代名詞。當然我們現在從很多的角度,來研究曹操這個人,的確也真的符合許劭給曹操的這個考評,他真的是治世之能臣,你看在他治下,其實不能說是夜不閉戶,歌舞昇平,但是相對於其他的地區,他所治下的百姓,生活是相對穩定的;當然也是亂世之奸雄,這個我們就不必多說。

  好,第二,許衡,元朝的理學家,他跟劉秉忠制定了元朝的朝儀官制,為統治者規畫了立國的規模。所以許衡、劉因跟吳澄,他們在理學上的成就也很高,所以並稱為元朝的三大理學家。蒙古人統治中國,他要統治,以一個外族的身分來統治廣大的漢疆唐土,而且這麼多的漢族百姓,他必須要有人幫他來規畫很多的朝儀制度。所以在有一些史書裡面,有人批評許衡是賣主求榮,說他是二臣,所謂的二臣就是你身為宋朝的遺民,可是你卻沒有這個風骨,卻為元朝的統治者做這番的規畫,所以也有人對許衡有所批評。不過我覺得,如果我們拋開所謂的忠這個概念,我們單純的來看他一生的功業,其實他的規畫,他的很多的制度,其實隱隱之中,還是有維護漢人的利益,因為在很多的制度裡面,他還是刻意做一些設計,至少在制度面,他還可以去維持漢族生存的空間,所以從某個角度來看,他也是漢族的民族救星,我個人是這麼覺得。

  當然如果有空的話,我們在後面會談到文天祥,文天祥,我們很多人都認為他有氣節,有風骨,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我們也有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文天祥最後的為國犧牲生命這件事情,值不值得,或者是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有更好的發揮,這我們就留到後面再談。

  好,那時間也差不多了,我不曉得今天的部分,各位有沒有不清楚的地方,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好,請,同學。

  同學:老師好。

  老師:是,你好。

  同學:同學這裡是想問一下關於昨天的。

  老師:是。

  同學:就是第二十六頁的。

  老師:好,二十六頁,好,是。

  同學:那個沈雁冰的筆名矛盾。

  老師:對。

  同學:是不是應該加上草字頭?

  老師:對對對,加上草字頭。校對的時候沒有校對到。好,不好意思,好,加上草字頭。謝謝妳,謝謝妳。

  同學:謝謝老師。

  老師:謝謝謝謝。當時想的時候,就想成了那個矛盾關係,就沒有特別去校對到,謝謝同學。

  好,我想如果暫時沒有,我們就今天先到這邊。好,那我們下週再見面,下週四,下週四再見面,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