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百家姓-第5集

  好,各位同學早安。大家知道為什麼我們在漢語裡面說,要跟人家聊天,為什麼不是聊地?為什麼不是聊人?為什麼叫聊天?因為大部分我們跟人攀談的時候,最容易切入主題的就是天。這個天當然有很多層次,但是在我們一般世俗的對話裡面,從天聊起,大概就是從天氣聊起。所以可能大家跟街坊鄰居碰了面,打聲招呼,大概都會問,這兩天天氣如何如何,然後從天氣開始聊起,然後可能會慢慢的聊到家庭,對於現在社會的一些感想,孩子的教育的問題,然後就可以天馬行空,就可以串連起很多可以談的話題。所以我們說聊天聊天,還真的是從天氣談起。像這兩天,大家有沒有覺得特別的悶熱?春天來了。所以昨天在高雄,就是以前的高雄縣比較靠山的地方,已經下起了滂沱大雨。原本想說如果這個雨一路下,往西邊下,下到高雄市的市區,能夠更涼爽一些,沒想到看到烏雲密布,可是到了市區卻一滴也沒下,所以昨天晚上就很悶熱。我的孩子就吵著說,晚上睡覺要開電風扇。所以時序進了春天之後,一年開頭我們就是有一個新的氣象,當然現在天氣的確是有一點點怪異,尤其這幾年大家感受特別深刻。我們南台灣大部分的時間,在冬季是不太降雨的,沒想到去年十月、十一月,南台灣的雨又下得多,所以在南台灣很多冬季的作物都往後延,沒有辦法按照時令來種植。我的家鄉美濃最近這幾年,在冬季有個作物就是番茄,各位不曉得有沒有去看過或品嘗過橙蜜番茄?原本應該是九月十月要播種的,結果因為雨水特別多,所以又延後了播種的時間,所以今年橙蜜番茄量少,價格當然就上揚了,所以它也多多少少影響了農民的生計。所以這幾年這個天氣的改變,的確讓我們體會到上天其實在給人類一些警訊。所以我們應該要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從身邊的人的互動開始,當然要從自己的心念的轉變做為一個出發,與人為善,跟大家保持很好的關係,然後不斷的把這個善念、善的種子往外去散布,逐步的去改變我們身旁的人,希望社會更和諧,國家更安定。

  今天我們要進入到了第八個姓氏,第八個姓氏是王姓。王姓在目前是中國的第一大姓。先前我們也講到了李姓,李姓的話,根據前幾年的統計數字是八千多萬,在中國大陸。目前排名第一的是王姓,已經超過了有一億的人口。王姓在台灣人口也很多,也排到第六名。王姓的來源大概有幾支,其中有一支就跟周朝的王室有關,先前我們講過了,周朝的天子他的姓氏是什麼?姓姬,所以有一個來源是跟姬姓有關。我們看到在歷史的第二行,這個地方我們看到,它有一個主要的姬姓的來源是跟周靈王的太子有關。前幾堂我們也曾經在黑板上,跟各位寫下了西周的幾位天子的謚號,文武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厲、宣幽平,平過來就是東遷,就到了東周,再來的話就是平桓莊僖惠、襄頃匡定簡、靈景悼敬元,所以那個靈就是周靈王,所以他已經到了東周比較中段的時間去了,他的太子本來叫做姬晉,名字叫做晉,從小很聰明,所以他的父親靈王早早就立他為太子。後來因為治水的理念跟他的父親不同,所以後來周靈王就罷黜了太子晉。太子晉後來也就從王室的成員變成了普通的百姓。所以太子晉的後代子孫就改名換姓,所以就換成了一個姓氏,自稱自己姓王,用來紀念他的祖先太子晉原本具有這個王室的身分。

  當然除了這一支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的來源。王姓,顧名思義可能跟王室是有關係的,可是在古代的王室並不是只有姬晉這一個家族,它還有其他的王的後代,所以我們看到下面,有包括除了姬之外,還有媯姓也有一支後來改姓為王。媯姓先前我們也曾經提到,媯姓其實最知名的它的祖先之一是哪一位?就是舜帝,所以舜帝的後代也有人改姓為王。子姓是商朝天子的姓氏,所以因為他們也曾經是商王,所以有一些商王的後代也改姓為王姓。這個夷的話,當然就是講一些少數民族他們的一些部落的首領,後來也有改姓為王姓。

  具體來說,所以王姓的起源就有周朝的姬姓,商朝的子姓,舜帝的媯姓,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夷姓等等。剛剛提到姬姓是王姓來源的大宗,這裡面又分為了三支,剛剛提到周靈王的太子晉,其實是姬姓的王氏最大宗的一個來源。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支,其中比較早的是周文王姬昌,他的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畢公這個畢,就是他被封的土地的名稱,所以就在那個地方建立了畢國,所以我們稱他叫畢公,後面那個高是他自己的名字。所以畢公高他原本應該是姓姬,如果從他的姓氏來看的話,他應該叫做姬高,但是在文獻上面,我們通常會把他的國族,就是他的國族的謚號擺在前面,所以也稱他叫做畢高或叫畢公高。這個是王姓的一個來源之一。還有另外一個從姬姓來的,另外一支就是戰國時代,戰國的養士四公子之一,我們先前也曾經在黑板上寫下了養士四公子,那其中有一位魏國的公子,他叫做無忌,他的孫子叫做卑子,卑子的後代也有改姓為王。所以就有三個來源。所以王姓能夠這麼的蓬勃發展,跟它的來源有很多元,而且在北方發展的時間很長,有密切的關聯。

  王姓的遷徙分布,也就請各位自己參看我們上面的講義。這裡面因為有很多比較屬於資料性的內容,所以我們就不在這邊一一的細講。我們也看到,它也是逐漸的從北方遷徙到南方,尤其進入到福建、廣東這一帶,尤其在唐朝的時候,隨著陳震他們父子兩個人,還有王潮、王審知他們兄弟兩個人,進入到了福建地區,然後在南方也開枝散葉。當然,也就從福建廣東這一帶遷徙到了台灣。所以在台灣,王姓的祖先大致上都是來自於廣東、福建這兩個省分。福建、廣東這兩個省分的王姓又來自於中原。所以我們其實各個姓氏都是從北方逐漸的南遷。再往上推,推到我們的老祖宗,其實大概就是一個源頭或兩個源頭,所以我們萬家萬姓其實源頭都是相同的。老和尚也是基於這樣子的一個理念,所以才安排了《百家姓》這堂課,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其實雖然說你姓孫,我姓黃,他姓楊,但是其實我們推到源頭,我們都是一家人,應該要相親相愛,應該要珍惜每一個人的緣分。

  好,我們看到王姓的堂號裡面,有這麼一個堂號也是滿有趣的典故,王姓有個堂號叫做三槐堂,或者叫槐陰堂,那個字念作ㄏㄨㄞˊ,很多人有邊讀邊,所以會把它念成三鬼堂,鬼陰堂,像這個讀到大家比較忌諱的讀音,總是會心裡面覺得毛毛的,所以這個字的讀音要念作ㄏㄨㄞˊ,不念作鬼。當然在我們華人的普遍的認知裡面,讀到不認得的字的時候,大致上我們都會有一個想法,就是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大致上不會差太遠。因為我們在大部分的漢字裡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是形聲字,所以扣掉了形符,剩下來的這個偏旁,大概就是當聲符來用。那什麼叫做形符?形符大部分都是等同於部首。所以扣掉部首之後剩下的偏旁,大致上跟語音是有一點關聯。但是也未必每一個扣掉部首的偏旁,都可以當作聲符來使用。像這個地方,它就跟鬼的讀音就差得比較遠一些。好,槐它是一種植物,而且是很好的建材。所以宋朝的時候有這樣的習俗,宋朝的宰相的座位都是用槐樹來製作成的。有一位姓王的人士,叫做王祐,他就在自己家的庭院種了三株的槐樹,他希望他的子孫有朝一日,能夠做上宰相的這個職位,也就提前做了準備,先種了三株的槐樹。因為它是很好的建材,表示說這種樹木的質地非常的細密,所以它生長的速度當然也比較慢。所以他是希望我先種了槐樹,希望我的至少孫子輩就能夠做到宰相,就可以把庭院裡的三株槐樹,把它砍下來做成宰相的用椅。沒想到他的夢想很快就實現了,不必等到他的孫子輩,他的兒子輩就已經擔任了宰相,所以也就實現了他父親的願望。所以後來就有一個美談,稱他們這一家的王氏叫做三槐挺秀。所以王旦、王祐這一支,後來他們的子孫就以這個美談做為他們的堂號,所以叫做三槐堂或叫槐陰堂。

  我們看到歷史名人,王姓自古就是大姓,所以產生的歷史名人當然也是千千萬萬,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我們就只能夠挑一些大家可以做為代表人物的,而且也比較知名度高的,跟大家來做一個介紹。我們看到第一位就是中國四大美人,我們在古代的這些歷史名人裡面還是陽盛陰衰,男性因為古代的一個社會的資源分配,所以他比較有這種社會資源,所以他能夠成大功立大業的這個比例當然高,那女性相對就弱勢了很多,所以如果有機會我們來介紹女性的歷史名人,我總是希望能夠多介紹一位,多介紹一些女性來讓大家多認識。其實女性不管是在什麼時間,什麼背景,什麼空間,其實都是撐起半邊天,所以應該要特別去重視女性的地位。

  好,我們看到這一位王姓的王昭君,是中國四大美人。中國的四大美人,這個大家也應該可以把它稍微的記一下。如果按照時間的先後來排的話,最早的一位是春秋時代西施,再來就是漢朝的這位王昭君,再來就是三國時代的貂蟬,第四位是唐代的楊貴妃。當然貂蟬,到底這位女性是不是真的在歷史上存在,有一些學者是有一些意見的,很多人認為,貂蟬應該是羅貫中《三國演義》裡面杜撰出來的角色。如果我們先暫時擱置這個考證的議題,貂蟬的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這四位美人,其實後來我們也有兩句話來形容這四位美人,後來它也變成了成語,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我們今天先把主角擺在王昭君,王昭君對應剛剛兩句話的,是第二個詞彙,就是沉魚落雁的落雁。

  為什麼她會是落雁?我們看到這個簡單的說明,王昭君原本是西漢元帝時候的宮女,她為人很正直,然後也很賢淑,當然也是貌美如花。當時進到宮中去當宮女的這一些女性們,大部分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因為可能當時多子多孫,尤其女性又相對弱勢,所以當家庭的經濟沒有辦法負擔的時候,女性總是最快被拋棄的一群。講這個是蠻現實的。所以當時很多家裡面的女孩子,如果原生家庭的父母沒有辦法來養育的時候,要麼就是早早的過繼給別人當養女,要麼就是送到宮中去當宮女。到宮中去當宮女的這些女性們,因為自己的身世背景不好,她們總是希望說到宮中去當宮女,至少可以有飯吃,至少可以活得下來。而且她們還有一個期待,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到了宮中,如果能夠得到皇帝的恩寵,那就可以躍上枝頭當鳳凰了,就有機會來改善自己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它的社會地位。所以很多被迫的女性到宮中去,其實是懷有這樣子的期待跟夢想。可是宮中的宮女多不多?好多,非常多,成百上千,甚至於有史記載的,曾經在唐朝的時候一度達到上萬人。所以這些宮女進到宮中去,她們的希望其實是非常非常渺茫,實現的機會真的很不高。

  當時漢朝的宮中的制度是這樣子的,宮女進宮的時候,皇帝會命令畫工幫這些進宮的宮女來畫圖像,當時沒有照相機,所以只能用畫的。為什麼要畫圖像?原來當時皇宮裡面也有這樣子的制度,當然,如果可以門當戶對,我們去選擇其他的王公大臣的女兒,做為皇帝的后妃、嬪妃,那當然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但是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制度就是,可以直接從宮女來提拔,當然,她提拔的時候的這個身分,就不能夠跟王公大臣被選為嬪妃的等級相等,當然就是有高低之分。所以如果各位有對清宮劇,有看清朝的連續劇,稍稍有點概念,身分比較低的這些宮女們,她如果一旦被皇帝恩寵了,她的身分也都不高,譬如說像侍女、答應,有沒有?那個身分是比較低的。所以當時皇帝叫畫工,把進宮的宮女的畫像把它描摹下來,就是閒來無事的時候,他也可以看這個畫像來挑選宮女,做為自己婚配的對象。所以很多進宮的宮女,希望自己有機會讓皇上能夠喜歡她,所以會花一點錢打點畫工,希望他畫得漂亮一點,所以皇帝在看圖像挑人的時候,比較能夠選中她。可是王昭君家中本來就沒錢,所以她就沒有錢去打點畫工,所以後來這位畫工叫做毛延壽,於是就沒有把她畫得特別漂亮,據說還在臉上幫她點了痣,點了痣之後當然就破相了,所以後來在挑選宮女的幾次的機會,她都沒有入選。

  當時西漢的時候最大的邊患就是匈奴,像我們上一次提到飛將軍李廣,他幾次出塞去對抗塞外的少數民族,主要的大敵就是匈奴。後來匈奴自己有內亂,所以匈奴自己也分裂了幾個部落,其中有一支部落呼韓邪單于,他希望能夠跟漢朝政府和談,所以就有了一個和平的契機。所以漢元帝就很高興,就答應了單于,跟他說如果我們有機會可以和談,我們乾脆親上加親,我把女兒就嫁給你好了,咱們以後就是親戚了。所以後來講完這一番話之後,漢元帝自己後悔了,他想他自己的女兒都是金枝玉葉,如果嫁到遙遠的大漠,一片悽苦,她的女兒受不了這個苦,所以他懊悔不已,可是又君無戲言,該怎麼辦?所以就有人建議他說,報告皇上,您說嫁女兒,可沒說是親生的女兒,所以你可以認個乾女兒,也是公主。所以漢元帝說,好,所以他就想說,那就從宮女裡面來挑一位比較不起眼的,就認為乾女兒,然後就送到大漠北方去了。所以在挑乾女兒的時候,就挑了真的看起來不起眼的,於是就挑中了王昭君。挑中王昭君之後,當然那個時候,他並沒有真的見到王昭君本人,所以就叫底下的人去張羅,冊封她為公主。然後一直,據說到了準備要嫁到大漠去的那一天,在送行的時候,漢元帝才見到王昭君本人,見到王昭君本人的時候大驚失色,沒想到他這位乾女兒美若天仙,所以他就很懊悔,怎麼人跟這個畫像差那麼多!所以他內心就覺得太可惜了!這麼美貌天仙的一位女子,送到大漠北方去吃苦,真是為她不捨。所以就追究責任,結果一追究,調了檔案出來才知道,原來是毛延壽這個畫工,沒有如實的把王昭君的美貌畫出來,而且還在臉上點了三八痣,所以讓她破了相,所以才讓他在先前三番兩次挑選宮女的時候,都沒有選中她。可是木已成舟,所以只好把她送到北方去。

  王昭君她最擅長的樂器就是琵琶,琵琶各位應該知道怎麼彈?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很多人以為琵琶是這樣彈的,這個彈的,這個叫什麼?那個應該是古箏、古琴才是這樣彈。那琵琶怎麼彈?我也問過學生,他說老師,就跟吉他一樣,就是這樣橫著彈,不是,它是豎的,這樣子彈。各位應該或多或少有聽過琵琶最有名的一首曲子,叫做十面埋伏。我成大中文系的一位同仁,一位男老師,他以前就練過琵琶,而且他曾經在我們期末聚餐的時候,當著各位師長的面也彈了十面埋伏,博得滿堂彩。一位男老師能夠彈琵琶已經不容易了,而且又能夠獻奏難度頗高的十面埋伏,的確是相當不容易。王昭君她也帶著她的琵琶,一路上也就彈琵琶解悶,有的時候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想到自己從此之後,要在大漠這麼悽苦的地方度過餘生,心中不禁悲從中來。所以據說彈琵琶的樂音,彈奏起來之後,天上的雁鳥,大型的候鳥,我們俗稱叫鴻雁,居然自己從天上掉了下來。大家看到這一幕就頗為納悶,所以同行的隨眾就跑去,就把這個雁鳥給拎了起來,他們當時心中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剛好加菜,所以他們也就是想說,那不撿白不撿,後來就把牠當作料理來處理掉了。可是就在處理這個落下來的鴻雁的時候才發現,這個鴻雁裡面的腸、肝都碎裂了。所以我們有句成語叫做肝腸寸斷,就是這個意思。他們就想,這個鴻雁的肝腸為什麼會斷了好幾截?後來他們經過幾次的經驗之後,就得到了一個結論,原來就是王昭君彈琵琶的時候,樂音很悽苦,連天上飛的鴻雁聽到了這麼悲涼的琵琶聲,也都感同身受,於是肝腸寸斷,所以就從天上掉下來了。所以沉魚落雁那個「落雁」,這個典故就是這麼來的。

  王昭君到了北方去之後,當然也順利的跟單于結了婚。完婚之後,按照史籍的記載,她還生了兩個兒子。可是這兩個兒子因為年紀小,所以也後來沒有被選為繼承人。原本她所婚配的這位單于,當時年紀也頗高,年歲頗高,沒幾年的光景這位老單于也過世了。過世之後,原本他指定的接班人,這個年輕的單于,也是老單于的兒子之一,就即位當了新的單于。北方游牧民族他們有這樣的風俗,大家也不要覺得好像有點奇怪,他們北方的風俗是這樣子的,就是即位的這個領袖必須要接收已經過往的領袖的這些妻妾們。所以後來這位年輕的單于也跟王昭君有了夫妻之實,後來他們又生下孩子。當然以我們傳統的漢人的觀點,以我們儒家的觀點,我們會認為這是什麼?這是亂倫,可是在古代的游牧民族,他們認為這是一個責任。怎麼說?如果以我們漢人的角度來看的話,父親的妻子們,如果她的夫君,就是她的先生已經往生了,這一些妻子們應該要怎麼樣?應該要做一番處置,在北方這麼悽苦的環境,這些女性,如果沒有辦法得到妥善的照顧,那她們怎麼樣在北方大漠生存下去?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由新的即位者接收。那接收的話,名義上都是我新的單于的妻子,可是不是每一位都真的跟她有肌膚之親,只是名義上妳們都是我的太太了,所以我就順理成章,我有責任要照顧妳們,但是不是真的每一位都有肌膚之親。所以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也是一種體貼,也是一種照顧的出發點,所以才延伸出了有這樣子一個制度。這是王昭君的一個典故。

  我們看到第二位,王羲之,這個是東晉很有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最有名的書體就是行書。行書他最有名的字帖,大家應該知道,叫做蘭亭集序。因為他自己各種書體都寫得非常的精到,尤其又以行書最為受後人所讚賞,所以後世就奉他為書聖,就是書法界的最高榮譽。他有好幾位兒子,其中有位兒子叫做王獻之,奉獻的獻,也是很有名的書法家。傳說有這麼一段故事,就是王獻之問他的父親,跟他父親問說,爸爸,為什麼你的書法寫得這麼好?王羲之也都沒說什麼,就拉著他兒子的手,就來到他們家的中庭,中庭有一個大水缸,這個大水缸平常時候都是注滿了水,為什麼在中庭有一個大水缸注滿水?其實是為了防止火災,所以他們要儲備一些用水,如果有一些火災的情況發生的時候,可以用那個水缸的儲水去救火,所以它有它的使用價值。王羲之就指了指那個大水缸,跟他兒子說,兒子,爸爸為什麼書法會寫得這麼好?來,你現在好好聽著,從今天開始,你就從那個大水缸裡面,每一天舀水出來磨墨,等你有一天把那個大水缸的水寫乾了,你就跟爸爸的書法造詣一樣好了。所以王獻之真的很乖,很聽他爸爸的話,因為他也立志成為書法家,所以每一天都到水缸裡面舀水磨墨,寫了幾個月之後,發現那個水缸的水真的有變少一點點,就很開心,很高興。然後有一天晚上突然烏雲密布,下起了滂沱大雨,那個水缸又注滿水了,所以又從頭再來了。當然,這是一個小故事。可是王羲之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道理?就是凡要成為藝術家,要成為某一個各行各業的頂尖的人物,必須要什麼?必須要苦練,而且要耐得住寂寞,他講的是這個道理。

  王羲之是不是真的苦練出身?的確是,我們有一個古蹟,據說就是當年王羲之練字的地方,那個地方叫做墨池,就是墨汁的墨,池塘的池,墨池池水是渾濁,而且是黝黑的,據說就是當年王羲之在這個池塘邊,每天在這邊取水磨墨練字,寫完之後,又在這邊淘洗他的毛筆、硯台,經年累月,後來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的,所以他也是苦練而來的。

  王羲之還有另外一個典故也很有趣,就是據說他的書法造詣突飛猛進,是後來他領略了一個動物游泳的姿態,哪一種動物游泳的姿態?鵝,他領略到了這個鵝游泳的姿態,然後書法就突飛猛進。大家都覺得很奇怪,練書法跟鵝游泳有什麼關係?如果各位有練書法的話,其實書法最重要的是靠一個勁道,一個巧勁,那個巧勁是在什麼地方用力?手腕的地方,手腕的地方用力。所以我們看書法家在寫書法的時候,感覺好像他沒怎麼用力,可是寫出來的字卻是剛健挺拔。我們不知道使力的人,就用錯了力氣,用錯了部位,感覺好像很用力,可是寫出來那個字就是軟趴趴,所以沒有使到正確的地方。鵝跟使用這個勁又有什麼關聯?我們看鵝在游泳的時候,你看牠在水面上的姿態,很優雅對不對?很輕鬆,事實上牠哪裡用力?牠的腳在用力,所以要使對了位置,使對了力氣,才能夠發揮它的功效。我講到這邊,學校的學生都會順著我的話,然後說,老師這樣我懂了,以後我寫書法的時候,我也要跟鵝一樣,腳要用力,我說不是,是手腕要用力,不是腳要用力。所以後面這個要特別再跟同學們說,是手腕,要練這個地方,而不是練各位的腳。

  我們再往下看,看到第三位王勃。王勃也是初唐時候很有名的詩人,所以在文學史上面我們稱他為初唐四傑。四傑除了王勃之外,另外三個人是誰?楊炯,盧照鄰,還有駱賓王,沒關係,聽過去就可以了,聽過去就可以,所以就是初唐四傑。

  駱賓王他有很有趣的一個事情。我不曉得各位有沒有聽過一些民謠?其中有一首很有名,叫做虹彩妹妹,對,虹彩妹妹哼嗨喲;還有另外一首,歌名我一下子忘了,就是達坂城的石頭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有吧?新疆民謠,這幾首新疆民謠的作詞者叫做王洛賓,是現代人,剛好是駱賓王三個字倒過來,很有趣,所以我就會特別記得他的名字。

  在初唐四傑裡面王勃是排名第一,王勃最有名的一篇文章叫做《滕王閣序》,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寫了這篇文章,也因為這篇文章就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以前我在念大學部的時候,我們大學部有一門必修,叫做歷代文選與習作,歷代文選與習作,就是我們要讀歷代優美的散文,而且還要練習來寫古文,所以有讀的部分,也有創作的部分。在歷代文選的習作,我們在選錄的文章裡面,當時我們的老師就選了王勃的《滕王閣序》,而且要我們背起來。《滕王閣序》是一個駢體風格的散文,當然也有人把它認為是駢體文,文辭很優美。當時我們都叫苦連天,覺得背這個好困難!不過當時勉強把它背下來之後,到現在基本上我也是把它記得很牢,也沒有把它忘記。所以因為它是一個駢體文的格式,所以後來有幾次的機會,也有外面的一些朋友,要我幫忙寫一些題序,或者是有一些碑銘,我也大概會模仿一下它的體式,所以有一個概念,有一個基礎,然後再從這個基礎跟概念,還有它的格式之上再來做發揮,也是受益良多。

  再來第四位,王安石。王安石他是北宋很有名的一位文學家,而且我欽佩他的地方就是,他能夠針對時弊大刀闊斧,而且即便當時很多人唱衰他,我們台灣的用語,很多人覺得他的變法是有問題的,他還是力挽狂瀾,還是堅持要去做改變。因為在北宋的那個時間,整個國勢已經開始有一種萎靡之風,而且有很多的官員,因為承平了幾十年之後,大家就開始腐敗,所以他認為如果不推動改革,從此北宋的政治一定會急速的走下坡,所以他有這樣子的一個理念,要來做改革。當然我們都知道,後來王安石的改革是失敗收場,但是他失敗,其實有很多學者都認為,因為他自己的操之過急,而且用人不當,導致變法失敗。但是我們取的是他的用心,取的是他為國來做規畫。所以我個人是真的蠻欣賞他的。

  其中他有三句話,我自己也常常的警惕我自己。他作的三句話是:第一句,「天變不足懼」。天變就是有一些天氣的異常,有一些季節的或者是天氣的一些不一樣的時候,他說那個不必害怕。因為恐懼無濟於事,我們要藉著這個天變來警惕自己,是不是我國家的施政有了問題,是不是君王應該要做一些惕勵,所以一味的恐懼不但不能夠改變現狀,反而會讓你情況更糟糕,所以他講的天變不足懼,並不是說他不畏天變,而是他轉個念,他轉個角度,認為是該我們警惕自己的時候了。

  第二句他說,「祖宗不足法」。這句話一般人聽到之後,會認為王安石你大逆不道,祖宗家法怎麼會不足法?祖宗家法怎麼可以去改變?但是王安石講的祖宗不足法是說,祖宗所留下來的規制不可能永遠不變,因為時代在轉變,因為人心在轉變,所以我們不可能墨守成規,一概而論,所以一定要做改變,才能夠順應時代,順應人心。所以光這一句話,當時王安石就遭到了很多的批評。但是我個人覺得,了解他講這句話背後的原因,還有他的目的的時候,我覺得,在那個封閉的時代他能夠講這句話,真的是了不起,因為他頂得住大家對他的批評。

  為什麼他頂得住大家的批評?因為他有第三句,他說「人言不足恤」。別人對你的批評,不管是謾罵也好,還是建議也罷,你都不要擔憂,恤是擔憂的意思。如果是惡意的謾罵,當然你可以不屑一顧,你只要自己心中的這把尺,你能夠守得住,而且你仰不愧天,俯不怍地,中不畏人,你就可以堅持下去。至於人家對你善意的規勸,你也應該要適當的做一些選擇,能改的我們盡量改,如果不能改,礙於現實的狀況,礙於其他的原因,我暫時沒有辦法改,你就留在心中,也不必把它當作是一個煩惱,困擾著自己,然後常使自己裹足不前。所以這三句話我覺得很受用,所以我也把他當作是我臉書上的偶像,也在這個地方跟大家分享。

  王安石除了在政治的改革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分就是文學家,所以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先前我們也曾經提到唐宋八大家,唐朝有兩位,宋朝有六位。唐朝的那一位,等一下稍晚我們會介紹到,其中有一位就是韓愈,韓愈的字我們在黑板上有寫過,他的字叫做退之,所以他的名跟字是一個反向的聯結。唐朝的韓愈之外,還有另外一位也是唐朝的文學健將,是哪一位?柳宗元。我講柳宗元的時候一定要寫一下,因為我曾經瀏覽過學生的筆記,我曾經看過,柳宗元,學生是寫成柳中元,七月半生的,柳中元,也有看過柳中原,中原人氏,所以他叫柳中原,所以有各種組合,真的很有趣,他的正確的名字是柳宗元,所以不要把它寫錯了。當然也不能完全怪學生,因為現在學生,尤其國中開始,他們要學的東西非常多,所以他們時間的負擔,我們講腦容量的負擔其實是很重的,所以有的時候大家可能有各自的興趣,有各自的偏好,有人英文學得好,有人數理比較強,對文科他就真的沒辦法。所以我們也不能夠一味的怪學生說,你們怎麼那麼簡單的常識都不知道?是因為真的有很多干擾,使他們沒有辦法專心,或者是他有自己的選擇。所以柳宗元,然後韓愈,是八大家唐朝的兩位文學健將。宋朝的有六位,這六位裡面又以這一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都跟學生說一定要先記他,就是歐陽修,那剩下的五位其實都是歐陽修提拔的後進。所以歐陽修我們知道之後,剩下的五位,這五位裡面有三個人是一家人,所以我們一般把他叫做三蘇,蘇爸爸、蘇哥哥跟蘇弟弟,在文學史上面,我們又稱他叫老蘇、大蘇、小蘇,老蘇是爸爸,叫做蘇洵,大蘇是哥哥,叫做蘇軾,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蘇東坡,小蘇是弟弟,叫做蘇轍。剩下的兩位,很多人都會忘記這兩位,一位是王安石,另外一位是曾鞏。以後我們會提到曾鞏,我們在往後再介紹。所以王安石他的文章,詩歌,其實也都廣為當時所敬重。

  第五位,王實甫。王實甫是元代的劇作家,他創作的雜劇很多,最傑出的就是《西廂記》。所以《西廂記》,到現在很多的劇種都還有搬演它的全本在舞台上演出,所以像越劇也都有在公演《西廂記》。這個是王姓的部分。

  接下來我們看到第九個姓氏,馮姓。馮姓,很多人都會把它的讀音念得不夠精準,尤其是我們台灣人。我們台灣有個口音,我們經常會在ㄥ的前面加上一個ㄨ介音,所以如果我沒有特別提醒各位,一般我們看到這個字的時候,大家會怎麼讀?ㄈㄨㄥˊ,事實上它是沒有ㄨ介音的,所以要念作ㄈㄥˊ,但是台灣人的口音,你就會不自然的就加上了ㄨ介音。所以我經常舉一個笑話,我都跟學生說,昨天我夢見孟子告訴我去鳳山放風箏吧,隨便,是隨便舉的一個句子。其實這樣讀對不對?不對,應該怎麼念?要念作,我昨天夢見孟子告訴我到鳳山去放風箏吧,那個讀音才是正確的。所以ㄨ介音經常跟ㄥ連在一起,這是我們台灣人常見的口音。所以馮要念作這個讀音才是正確的。

  我們看到它的歷史,馮姓現在在中國大陸排名是第二十七,在台灣排名第六十七。馮姓的來源主要有兩支,一個是出自於姬姓,是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的後代。畢公高剛剛前面我們也講過,他也是王姓的祖宗的來源之一。畢公高因為他被封在畢,所以後來畢公高的後代,到了春秋時代的時候,有一位叫做畢萬,他在晉國擔任大夫,畢萬後來也被冊封在魏這個地方,所以他也有自己的地盤,有自己的食邑。畢萬的後代有一位叫做長卿的人,他後來也被封在馮這個地方,所以畢萬的後代長卿之後,也以馮做為他的姓氏。所以馮姓的來源,有一支是出自於姬姓。

  馮姓的另外一個來源,是來自於鄭國的大夫馮簡子,馮簡子是鄭國大夫,也受封在馮邑,所以他的後代也稱為馮姓。大家會覺得很疑惑,老師,剛剛晉國的長卿他也受封在馮邑,而鄭國的大夫他也受封在馮邑,那是同一個地方然後有兩位封君嗎?不是,是同名而異地,同樣那個名字,可是是兩個不同的地方,所以並不會互相的矛盾。這種同地名的狀況其實比比皆是,在台灣,我們在台中市有一個區叫做東勢區,東勢知道了,東勢這個地名其實在台灣各地都有,只是台中的那個東勢比較有名,所以同名異地的狀況是非常多見的,這個不足為奇,所以跟大家說明一下。

  那麼再來,除了這兩支大家我們比較知道之外,後來還有一些馮姓的支脈,它的來源也很多元。這一些很多元的支脈,大概只能夠追溯到漢代,再往上就不知道了,所以漢代的這些馮姓的歷史名人,他們是前面兩支的後代嗎?還是說他們另有來源?已經無法考證,所以我們也只能談到這邊為止。

  馮姓後來也逐漸的轉徙到現在的福建、廣東這一帶,當然後來在清朝初年的時候,從福建、廣東也有馮姓的人氏,輾轉來到台灣開墾,所以也在台灣安家落戶了。我們在台灣馮姓的人也頗多,尤其客家姓氏裡面,馮姓也算是其中的大宗大姓之一。像我,美濃,我們美濃馮姓的客家朋友,也有好多位。我自己家族裡面,倒是跟馮姓有一點淵源,我的曾祖父有交代我們後代的子孫,說我們家以後不可以跟姓馮的結親家。

  大家會覺得這很納悶,怎麼會說不能跟姓馮的結親家?所以我當時聽到這個說法之後,我都覺得好像怪怪的,所以我就問我的母親,我母親她也不知道。我母親為什麼會跟我講?因為後來年紀也有了,可能會開始交女朋友,或許我們要選擇對象,所以我母親就偶然有一次跟我講說,以後交女朋友不可以交姓馮的,因為你的曾祖父說,我們不可以跟姓馮的結親家。我問母親,她也不知道,所以後來她也去家族裡面打聽,後來輾轉才問到,原來我們曾祖父務農,那麼我們那個伙房前邊,有另外一個馮姓的伙房,後來就是兩家人因為田相鄰,放那個田水,常常我們家的田水都被馮姓的鄰居給擋住了,所以溝通無效,然後就吵架,吵了架之後,於是就發誓,說我們以後姓黃的絕對不跟你們姓馮的結親家,就這樣子。所以後來就在我們自己家族裡面,就有了這樣子的一個禁忌。

  當然天下的姓氏這麼多,真的要碰到姓馮的也沒那麼容易,所以我就跟我母親說我放在心上了,不過要碰到姓馮的機會真的不多,因為姓馮的,在台灣人口也沒有說非常非常多。我自己太太不姓馮,可是我的堂哥後來真的娶了姓馮的,怎麼辦?這個犯了祖先的禁忌,所以我的伯母就說,好了,那你如果真的要娶,還是要到祖堂裡面請祖先同意,所以我的堂哥就伯母帶著他,到祖堂裡面跟祖宗牌位擲筊,還好,一開始不答應,因為談到姓馮的。很準,連續擲三筊,就是擲筊,三個都是笑筊,都沒有。然後伯母就說,你講清楚一點好了,然後我的堂哥後來靈機一閃,就跟著祖先說,跟祖先報告,我這個女朋友雖然說她姓馮,可是她是北部人,她是閩南人,她不是客家人,也不是我們門口那個伙房的,那一個馮姓伙房的女兒,不是,那這樣的話可不可以?連續三個聖筊,就可以了。所以祖先還是可以有融通的,講清楚說明白,他還是會促成這一段姻緣。他們後來結婚也生三個孩子,婚姻也很美滿,家庭也很幸福。所以有個典故跟大家分享。

  我們看到馮姓有一個堂號。遷徙分布的地方我們就不細講,再請各位自己參看。有一個堂號,馮姓的堂號的第一個叫做同輿堂,或者叫三同堂。輿這個字我們要讀作二聲,輿這個字什麼意思?各位看到這個字的部首,大概就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了,輿的部首是車部。所以部首的發明,其實它就是做大的歸類,所以同一個部首的,大致上就會有同一個同質性,它會有一個重疊的地方。所以輿就是車子。根據《後魏書》的記載,馮誕跟北魏孝文帝元宏他是同歲,年輕的時候又是同學,後來這個馮誕還娶了安樂公主,所以就跟元宏成了親家,他跟高祖同輿而行,所以後來就以馮誕的這個事跡,他的後代子孫就取了一個堂號,叫做同輿堂,就是坐車的時候坐同一輛車子,因為兩個人關係很好,又是親家,所以就讓他可以跟皇帝同車。馮誕跟北魏高祖,這個北魏高祖就是前面我們講的孝文帝,高祖跟孝文帝是同一個人,又同案而食,同硯而學。所謂的同案而食,就是常常吃飯的時候同桌吃飯。同硯而學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在學堂裡面兩個人坐在隔壁,所以共用一個硯台,所以叫同硯,所以同硯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同學。所以因為他們的緣分很深,又同輿,又同硯,又同案,所以又稱叫做三同堂。這個是馮誕這一支的子孫,為他們祖先的功業而取的一個堂號。

  第二個叫做市義堂。這個「市」它是轉品當作動詞來使用,市當動詞的時候是買的意思。大家就很納悶,義可以用買的嗎?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典故,戰國時代馮諼是孟嘗君的食客。孟嘗君,我們上一次上課也跟大家介紹了,是齊國的公子,也是養士四公子,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他剛開始對他也是當作一般門客,後來這個孟嘗君也是有一個機緣,要找一個人,到他自己的封地薛這個地方去收債,不是收稅,是收債,後來就貼了榜單,貼了告示,誰能去?結果馮諼說我能去。而且他去的時候,還先問了孟嘗君,他說報告主公,如果我在薛這個地方收了債,有一筆現金,要幫你買什麼回來嗎?孟嘗君跟他說,好吧,你自己看著辦吧,你看我們家少什麼、缺什麼,你就把它買回來好了。所以馮諼他是取得了他的主公的首肯,主公說缺什麼我就買什麼,好,他就心裡面有一個主張,結果到了薛這個地方的時候,他就把那些欠債的百姓們統統找來。找來之後,因為以前跟現在一樣,都有合同,我們現在要簽約什麼的,不都有合同都有契約對不對?基本上都是一式兩份,雙方各一份,有些是一式三份,還有個公證人也一份。以前的合同它是一塊大木板,上面就寫了某年某月某日,誰誰誰跟誰誰誰借了多少錢,然後約定要怎麼還,什麼時候還清,諸如此類的,記載在上面。記載完之後,他就用鋸子或者是用刀子把它劈,把它裁成兩截,而且最好是不規則的形狀,做成鋸齒的形狀,所以各執一塊。以後如果有需要雙方要來履行合約的時候,就要把各自的那一塊拿來,要合,所以叫做合同,是這麼來的,了解了。所以他到了薛這個地方的時候,就把欠債戶統統找來,然後一把火就把合同那個木板全燒了。這些欠債戶本來很苦惱,聽到孟嘗君派人來要收債了,大家緊張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所以這一把火燒了,大家就很高興,認為孟嘗君真是仁德,真是慈愛子民。

  為什麼大家欠債都不還?當時是欠高利貸,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高利貸,借錢的利息是很高的。古代的高利貸是幾成知道嗎?五成,他怎麼還得起!根本還不起。所以到最後就是,要麼鋌而走險,要麼就是妻離子散。

  所以當這些欠債戶,被馮諼一把火燒了他的債務之後,大家非常的高興。馮諼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他就很率性的就回去覆命。孟嘗君就問他說,馮諼,你去收債還順利嗎?馮諼說,順利順利。那你幫我買了什麼東西回來嗎?馮諼說,主公,先前我要出發前跟您請示,買什麼東西好呢?您說,我們家少什麼就買什麼,我自己琢磨了一下,孟嘗君我們主公咱們就是少了義,所以我幫您買了義回來。聽到這邊,孟嘗君心裡面大概有個底了,他就再追問,那你這個義是怎麼個買法呀?聲音就顫抖了。他說報告主公,我一把火把這個債務全燒了,這些欠債大戶三呼萬歲,萬歲,萬歲,萬歲,這是我自己加的,大家都非常的高興,稱頌您是一位仁慈的君主。這個時候孟嘗君說,好了,好了,馮先生不要再說了,去休息吧。的確他是當時跟他說缺什麼買什麼,只是沒想到馮諼來這麼一招,他眼見著大筆的收入一下子就全沒了。

  可是事情就峰迴路轉了,孟嘗君當時在齊國,他擔任我們後來所謂的宰相的職務,可是功高震主,當時的齊王,後來就無預警的把他解職了。所以孟嘗君就離開了國都,回到他自己的地盤,回到薛。回到薛的時候,在距離薛城門之外不知道幾里的地方,就看到薛地的百姓已經夾道歡迎,甚至有些人跪在地上恭迎孟嘗君回來。這個時候孟嘗君才知道,馮先生你當年幫我買的義,我現在看到了,謝謝你幫我買了這個義,讓我能夠榮歸故里。所以後來馮諼的後代,就把馮諼的這個典故取名叫做市義堂,是這麼來的。

  可能在各位的親朋好友的姓名裡面,我不曉得各位有沒有看過,名字也有取馮諼的諼這個字的,有沒有?如果有的話倒是可以參考一下,其實諼這個字在它的意思裡面,其中有一個意思,其中有個字義就是欺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詐欺。所以馮諼馮諼,真的是人如其名,在某個角度來講,他也是一種善意的欺瞞。所以如果我們的親朋好友裡面,名字裡頭有諼這個字,恐怕我們也可以跟他建議一下,可以去考慮一下這個字的字義,在其中有一個是跟詐欺有關,跟欺騙有關,不曉得適不適合。

  我們再看到歷史名人,第一位,馮道。馮道,他是五代時期曾經擔任四朝的宰相。前面我們也曾經出現過五代,這個五代,它到底是在中國歷史的什麼年代?是在哪一個朝代的前後?唐朝之後,我們中國有進入到一段分裂的時期,這個時期我們在歷史上面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就是梁、唐、晉、漢、周,一般為了要讓它跟以前的朝代有點區隔,所以我們在一般稱呼的時候,都會在前面加一個後,後唐、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短命的王朝它是接續,然後沿承的。同時期還有另外十個獨立的小國,那個就是十國,十國裡面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國,叫做南唐國,它跟五代是同時並存的。南唐國它的國主姓李,他們是父、子、孫三代都是南唐國的國君,最後的這一位國君,我們在歷史上稱之為李後主。講到李後主各位就知道是誰了,是詞的一位很有名的作家。所以這是五代十國的位置,在中國歷史上的位置。五代十國之後,後來就統一了,由哪個朝代統一?宋朝。所以,我們中國歷史有這麼一個基本的循環,就是《三國演義》開卷語所講的,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哪一句在前面?總而言之就是有統一,但是統一一段時間之後又會分裂,分裂之後又會再統一,這個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循環。所以我們看到中國歷史兩千多年攤開來,的確是有這麼一個趨勢。

  馮道他是五代的時候曾經擔任過四朝的宰相,所以在相的時間長達二十多年。所以大家都說,你看老闆一直換,可是他總經理這個位置都是紋風不動,所以馮道也許有他的本事。他雖然說在歷史上面沒有這麼的知名,但是他在中國的典籍貢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因為他在宰相的任職期間,他就倡議由國子監來校定《九經》文字,然後開始勘刻《九經》。這《九經》其實就是現在我們《十三經》的前身,《十三經》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經書經部的典籍。它有一個因革損益的過程,所以它是逐步的把經的數量給增加,所以《九經》之後是《十經》,再來是《十二經》,最後在南宋的時候,《孟子》也加入到了經部,所以在南宋之後,這經部就維持在《十三經》了。所以,他在中國的文化的貢獻是相當高的,從此之後就大規模的有刻書這種風氣,所以也讓典籍的傳播更為快速。

  在當時,刻書它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因為當時還沒有活字印刷,所以都是刻板,都是雕板,所以他必須要以完整的一個木板,然後把字一個一個刻上去,所以耗費很多的人力物力。所以在古代能夠讀到一本書,如果是刻本的,印刷本的,是相當相當珍貴的。那大家會說,還沒有刻板之前,大家怎麼去流傳文書流傳典籍?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抄,只能用抄的,那用抄的,經常就會有什麼樣的情況?抄錯字,對不對?或者是本來抄這一行,結果看眼花了,抄到下一行,那個文字就會有錯訛。如果是刻本的時候,這種狀況就少了很多,因為有人去校訂,就會減少這個錯誤。但是還是會有刻錯字的情況,這個還是有的。有的時候如果我們用的這個雕板的木材的材質不好,它印了幾次之後,那個字它有些筆畫會脫落,會掉下來,所以經常那個字就會變成另外一個字。了解我的意思嗎?譬如說那個魯,魯國的魯,印了幾次之後,下面不是個日字邊嗎?結果那個雕板,那個木頭,可能質地不夠堅硬,那個日部就不見了,所以印出來的魯後來變哪個字?變魚了。所以有一句成語叫做魯魚豕亥,那個豕跟亥因為字長得很像,所以有的時候刻工也不小心又把它刻錯字。所以這個就是在文獻流傳的時候,會有一些錯訛所在,多有,也都沒有辦法完全規避掉。

  再來第二位,馮夢龍。馮夢龍他是明末的小說家,大家都看到這個小說家,大致上都是從元朝開始,逐漸的在中國文學史上面受到矚目。小說真的是從元朝開始才有小說嗎?其實不是,小說其實源遠流長,從唐代開始就有小說的雛形了,我們把它叫做傳奇,包括各位如果在高中課本,有讀到的那個《虯髯客》,其實也是唐代的傳奇故事,那就是現在我們講的小說的前身。一直到了元朝、明朝、清朝,小說才逐漸的受到重視,因為大家對於小說內容的豐富度,而且也能夠反映民生的一些現狀,所以比較多的人,願意去承認它的文學價值跟地位。我們看到幾位前面我們講到的小說家,大概都是元以後才被逐漸的肯定。馮夢龍他最有名的話本集,就是所謂的三言,《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還有《醒世恆言》,這個也是他的名著。除了三言之外,同時期還有另外叫做二拍,凌濛初還有《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所以合稱叫做二拍,也是同時期很有名的小說的內容。好,這是我們看到馮姓的一些人物。

  時間也差不多,是不是我們就休息一下,等一下我們再回來,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