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千古佳話 - 第40集

  古人云:儉,德之恭也;侈,惡之大也。意思是說,節儉是偉大的美德,奢侈是嚴重的惡行。這是因為節儉可以培養愛敬之心,奢侈則產生很大的後患。

  勤儉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我們將這種美德追溯到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時,其開朝君主大禹,毫無疑問也成為「節儉」的精神源頭與象徵。

  

夏禹治水 過門不入 菲食惡衣 儉勤莫及

  上古堯帝的時候,洪水遍地,百姓們不能夠安居,堯帝便派大禹去治水。大禹為人聰明機智、和藹可親,又意志堅強,非常講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務時結婚才四天,可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猶豫的告別了新婚的妻子塗山氏,與大臣益、后稷一起啟程赴任。大禹到任後就積極著手制定治水措施,他吸取父親鯀治水的經驗教訓,努力實踐,終於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他認為父親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開大山、開挖大河,讓洪水順著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於是大禹便帶著成千上萬的民工去開山挖河,治理洪水。他拿著測量儀器,沿途測量地形地貌,查清何處需要開山、何處需要挖河。他牢記父親鯀治水失敗的教訓,決心治好洪水。因此他不辭辛勞,日夜苦幹,不論是酷暑還是寒冬,大禹不避風霜雨雪,總是在奔波勞碌,忙於治水。他的兒子生下來後,他也沒回家去看一眼。

  有一次天下著大雨,他帶著治水的隊伍路過家門,聽見兒子在家裡哭啼,他的心被牽動了,哪個做父親的不愛自己的子女啊!他多麼想進家門看一看,多麼想去親親兒子可愛的小臉蛋。可是治水的工程在等著他,天下的黎民百姓在看著他,他不能因私廢公。於是他深情的望了望家門,心裡默默的說:「兒子,等著我,等我治好洪水再回來看你。」然後毅然轉身,帶著治水的人頂風冒雨又上路了。

  在治水期間,大禹曾經三次路過家門,可是他一次也沒有進家裡去看一下。大禹帶著人們治水,先從帝都冀州開始,完成了壺口工程,接著又治理梁山和岐山,從太原地區到太嶽山南面,從衡水到漳水,沿途開山挖河,一步步把洪水引向大湖和大海。大禹帶人疏導了九條河道,劈開了九座大山,修治了九個大湖,築起了無數堤壩。

  洪水終於被馴服了,順著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艱苦卓絕的治水鬥爭終於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舜帝高度評價大禹的治水功績。有一次舜和大臣們聚會,他問大禹說:「你是怎樣治好洪水的?」大禹回答說:「是靠孜孜不倦的工作。」虞舜又問:「你是怎樣孜孜不倦的工作的?」大禹回答說:「治理洪水時,我和人們一起與洪水搏鬥,不分晝夜劈山開河、挖泥運土。我的手指甲都在勞動中磨光了,再也長不出新指甲;我小腿上的汗毛也磨掉了,再也不長汗毛;手上腳底長滿了老繭,走路時疼痛難忍,我還是咬緊牙關不停的幹,直到治好洪水。」

  舜和大臣們聽了大禹的話,都為他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所感動。主管禮教的賢臣皋陶頒布命令,號召天下臣民向大禹學習。大禹治水立大功,接替舜做了天子。大禹在吃穿住用上非常儉樸,自己穿的衣服很不好,可是對於祭服和禮帽卻收拾得很美觀;自己住的房屋很矮小,可是對於人民田間的水路卻盡力的講究。

  因此孔子也極為推崇他,曾盛讚他說:「對於禹,我是找不出他的缺點可以批評的了!」以此勸導他的學生們要向大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