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淨宗學院
  • 導師講演
  • 專題講演
  • 雪廬老人遺教三篇——新元講席貢言
  • 可選集數
加载失败: 不能播放当前文件
00:00/NaN:NaN
×1
  • ×1
  • ×1.5
  • ×2
  • ×3
  • ×4
  • ×5
100%
用户鉴权失败,请先注册成为百度云用户
百度云
網頁點播-智能主機智能主機

新元講席貢言-第4集

  這兩張表都找出來,講還是講第一表那個舊表,發的新表是講那個表的一些言語、註解,要把這個弄清楚。

  上一次講這個舊表,講到甲、乙、丙,這個丙是講的什麼事情?專講淨土宗的事情。佛教裡頭有個淨土宗,淨土宗是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一個特別法門。怎麼個特別法?說起來很麻煩,並不是學人能講明白的,這個說過不止一次了。那麼我介紹個大概,說個大概,這個「別」就大概只說三種,這個諸位知道。上一次就光解表上講解的特別那個「別」字的三種解釋法,就講了那麼兩點鐘,可見是麻煩,又不詳細,說個大概就是了。

  上一次講到那個「別」字,講了那一個字,今天講「帶業往生」這四個字,這個題上,諸位看看。「帶業往生」這四個字我給諸位說,這四個字我可不曉得你們諸位,我學佛,我給諸位說過,年歲不多,也不過是才九十年,沒脫節。那麼九十年,到老年了,到現在快死的人了,這四個字才懂得是少一個字也不行,要少一個字便不是大乘法門。這個諸位都曉得,淨土宗是大乘法門。為什麼叫大乘法門?得說出個道理來,連個理(佛理)也說不出來,那還學什麼淨土宗?不但是學淨土宗,佛教裡頭就沒有這一號人,什麼也不懂得,把這話先交代一下。

  今天就講這四個字,能講個大概,大家聽明白了,就算不錯了,我講的就算不錯了。至於講到什麼程度,我自己也不敢說,太複雜了。說到這裡,翻譯了以後,找出那個表來,解釋這四個字的意思給諸位講。

  特別的給諸位說一說,請大家注意,為什麼?講這一次就是講這一次。這話怎麼講?這個機會到這裡了,講過《華嚴經》,講那個解脫,這個大家都知道還沒講完,現在才講了九種解脫,還差一種沒講。前邊講了一百真如,然後才講解脫,講微細智,這個前面聽過的都懂得,一直講到這些地處,對於這個事情才多少的明白一點。所以我們講,給諸位說的,一個字一個字的講。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可不至於聽不懂了。那不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呢?不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就聽不懂。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就夠懂得的,要不如實講法也不行。可但是以前有聲明,為的這幾年佛教裡頭出來一些人胡鬧,上來鬧一次談戀愛,說佛教裡頭談戀愛,連個十二因緣都不懂得;第二次,講消業往生、改佛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鬧個天翻地覆,這個事情咱也不必管它,幹什麼呢?謗法,這是無間地獄的罪業,自然到時候到業熟,一定得要結果的,那個我們管不了。他結果我們也救不了,不結果我們也更好,那個事情很難辦,不是任何人能做得到的。

  所以說這裡頭有很深的佛理,請諸位仔細聽,聽了就是懂佛理了。把這個表講完了以後,再換《華嚴經》,正式的把第十迴向給大家講到結束。為什麼?再講的工夫,以前有聲明,絕不能這個講法,絕不能一個字一個字的講。怎麼個講法?我曉得。現在十六本才講了不到六本,還有十本。這個六本講了多長時間?講了將近十五、六年了。六本十五、六年,那還得不再二十多年才講完?那麼我這個壽命也就到頭了,現在也已超過了,所以說趕緊介紹介紹,重要的地方給諸位談談,不重要的就把它念過去,稍微的解釋解釋就完了。

  諸位把這個第二表拿出來,第二表完全就是註解,就是那個頭一表的註解。那第二表是什麼?原來這個第一表上,頭一句是帶業往生,第二句是乘願再來。這題是兩句,咱先講帶業往生這一句,這一句就夠講的了,請諸位注意聽聽,聽了這一句,這個佛理就明白個大概。

  那麼咱們就開講了。你看這個新表上,那個題是「帶業往生」釋題。「帶業往生」那四個字,這是前邊那個表的一個題目,題目的一句,這下頭這一段就是講這四個字,解釋解釋,就是解釋這個題的這四個字怎麼講法。這四個字我給諸位說,我就得一個字一個字的給諸位講,非這個講法不行。那麼翻譯了,咱把手續弄明白再講。

  諸位看這個表,我先把這個表列的樣子給大家看看。大家看這個樣子,列的這個樣子就麻煩。你看了嗎?頭一個是「業」,業之釋義。帶業往生先講這個業字。先講這個「業」字什麼意思?講東西有在哪裡講,在頭上講的,有在中間講的,有在底下講的,末了合起來的,講法不一個講法。為什麼講法不一個講法?先怎麼大家聽懂了怎麼講,沒有一定的法子。講不能講錯了,方法得活動。這裡頭頭一個是業之釋義,這個「業」怎麼講?這重要的,先不解釋這個字;第二還是個業,業有多少種類;第三不是了,第三是惑的種類。怎麼加上一個惑?這就麻煩了。這裡頭給諸位說,這個「業」在哪裡來?原來萬事無始無終,這不得不講個有始有終,有始有終好懂,無始無終不好懂。

  先講「業」這個字。這個「業」什麼東西?怎麼個講法,什麼叫做業?把這個字講了再說別的話,這與惑業苦三個字都有關係。我說惑業苦大家就聽不懂,這一個業字還沒弄明白,什麼惑業苦?那都要給諸位講,一個嘴說不出兩種話來,只可以先講這第一條,業的講法,大家注意聽。

  這個「業」,跟諸位說,開頭就麻煩。怎麼就麻煩?這個業在佛經上,這裡跟諸位說一句,每一樁事情、每一個字都有若干講法,絕不是呆板板的,一個字一個講法、一個字一個念法,沒這麼呆板,千變萬化,這就麻煩了。這個「業」還有什麼千變萬化?業,說千變萬化這是少,變得不曉得變得個什麼樣子,不知道。咱先不說這個,就講這個業怎麼講。佛教,諸位聽著,這就麻煩了,自己講也不一個講法,佛教裡頭,百門裡頭,佛教裡頭也不一個講法,佛教以外的更不一樣,明白了?佛教裡頭怎麼還不一樣?大家聽著,佛教有小乘佛教、有大乘佛教,這個諸位都知道,這個聽說過。聽說過,聽的說過些名,就問叫大家說,什麼叫小乘?什麼叫大乘?這就答覆不上來了,答覆上來的,可以說是很少;就是能答覆,也是囫圇吞棗,也說不清楚。

  那在這裡可以先分分,你看這頭一條,「身口意三動作」,看見這頭一條了嗎?這個「業」的講解是咱這個身體、嘴、意識,這個我看大家都懂得的。既是佛教徒,懂《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後頭有身業、口業,身三、口四、意三,這不十條嗎?這個大家都知道。身口意怎麼樣?身口意原來給諸位說沒有,空的,後來由空就變成有。變成「有」,其實這樣講,就是空者是真、真空,這個還得懂科學,有是「假有」,凡是「有」都是湊合起來的,這是身口意。這個身口意它原來是沒有,有了也是安定的,很安定。很安定的功夫,跟諸位說一句,不能詳細講,就是咱所謂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叫如如不動之本性,本性的樣子。本性的樣子不定了,一不安定,就動作。動作怎麼樣?動作就叫業。大家這個聽明白了嗎?動作就是業。我們大家上學修業,修業完成是畢業,那不也是業嗎?你做農工商法,不論幹什麼,什麼也有業,這個大家都知道吧?你是幹什麼就是,你只要動作就叫「業」。這個明白了嗎?這是業字的講解。先把這一句翻譯了。這個我跟諸位說,都是經上有的,身口意三業,動作就有業;不動作,什麼名字也沒有,這是這個業字的解釋,真正解釋,經上的解釋。我在這裡講經是個錄音帶,經上沒有的、佛學辭典上沒有的,我再不講。

  身口意是這個動物上,沒動物哪裡來的身口意?

  咱講的時候給諸位交代一句,講什麼你先聽什麼,別一講這個,你那個心先往別處想,為什麼?譬如這裡只講「業」字,動作是業,諸位在那想是善的是惡的、不善不惡的?這些話先少想,那就麻煩了。只講業,那個後說,才有次序。先聽明白一段再說一段,這一段還沒聽明白,別說別的,一步步的來。

  頭一句,就是這個動作,一動作,給諸位說一句,一動作諸位都懂得,光說因果,現在就是不懂得佛家講的因果,孔聖人講的因果也不懂得。現在人好打官司,人人沒有不打官司的,打官司就有判決書,原因,有理由、有結果,這個可懂得。其實懂得這個,給諸位說,這一個造作,你這一造作就是事的開頭,譬如我拿著這把扇子,一往手裡拿,這就造作了,沒拿的工夫不造作。一拿這就是動了,拿著這就叫動作,你不管善不管惡,這是有動作了。動作就是因;動作你不能永遠在那動作,怎麼呢?這又停止了,有時動有時停止,停止的工夫就是個結果,這叫有因有果。普通人是這樣講法,在佛學上惟恐大家聽不明白,所以舉出些比方來。比方什麼?凡是這個動作都叫做下種子,並不是真下了什麼種子,這比方的話。下上種子怎麼呢?下上種子有種子了,種子必得生長,生長必得結果,所以才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個大家都聽說過。你種豆子這是因,後來你種的豆子自然結果,長出來是得個豆子的結果。你要種瓜,種上瓜後來結果還是瓜,絕不能種上豆子長出瓜來,種上瓜長豆子,沒那種道理。這個好懂,這是比喻話,大家聽明白,這是為這個因果怕聽不明白,拿這個做比喻。

  講到這,「身口意三動作」就算解釋完了。

  再看第二行,「動作又分實假」。動作就動作完了,還又在一個動作裡頭又分兩種,你看複雜吧。分兩種,分哪兩種?一個是實在的,一個是假的、假定的。什麼叫實在的?什麼叫假定的?實在的就是可以,不是前頭講因果嗎?實在的算是那個原因,這是實在,它不錯。再有個假,假設,不算原因。這就分這個,分真假,又分這個。分這個諸位聽著,聽了不大好懂,就說一個,哪個算個因,哪個不算個因,有了因才結果,因果。你種的這個因不結果,這就叫假;種的因能結果,就叫實在。這個好懂了吧?就分這麼兩層。

  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這兩個,諸位聽明白,這就難懂一點。這兩個當中有特別的一個界限,什麼界限?小乘佛法講唯識學,唯識學識有六個。這六個一說大家都明白,大家聽著,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大家都看見了吧?這五個都有神識,識就很難懂,那就勉強著吧,都有一種靈識,它很活潑。第六是意識,這個意大家都看見了嗎?意看不見。看不見,小乘學只學到第六識,這個意識。所以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就是裡頭一個,外頭五個。大家聽著,裡頭一個,外頭五個,好懂了吧?雖然好懂,這個話說得真實還是不真實?我說的這個話就不真實,跟諸位說。你們諸位在這裡常聽經的,一些懂得的;不常聽經,偶爾聽的,不懂這個。你說種善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個大家都知道。這個六根你都看見了吧,這六根?意根沒看見。根是什麼?根就是這一棵樹比方的,有樹根、樹身、樹梢、開花,根,有內有外。光這個好懂?好懂。好懂,意根看不見,外頭眼、耳、鼻、舌、身看得見。沒這話,大家聽明白,凡是這些講經的,滿嘴裡說的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就是自己念書也不懂,佛經也看不明白,在這裡妄作聰明,是胡說八道,跟諸位說。(先翻譯以後再說。)

  所以這個講東西很難講,就是擺出來這個次序就難講。為什麼?講到這,你接著講就是的,不行,講不下去,跟諸位說明白。講不下去就不講了嗎?得講,想個法子得講下去。怎麼想個法子講下去?這裡忽然間說八識、六識,識這一字咱今天還沒講,諸位在這停下來。沒講,什麼叫做識?這不得問嗎?這個話重要吧,你說八識,又說六識,識是什麼東西?這得打個岔,先解釋這個識字。解釋這個字,也解釋不明白,為什麼?有一部叫《唯識學》,這個你們大家凡是學佛的都懂得,相宗裡這一套,這個東西麻煩透了,你在這裡講這識,我講兩年也講不完。怎麼辦?咱就在這個短時間幾句話給解,大家勉強著信就是的了。我這口才不好,只好勉強著信,我解釋解釋這個識給大家聽。

  大家既是學佛,可懂得一句話,「眾生皆有佛性」,這句話大家都懂得,對吧?這個性是什麼東西?大家也沒看見過,即使沒看見過,可相信眾生皆有佛性,咱就說這個性。其實眾生皆有佛性,就是動物就叫眾生,動物皆有佛性。皆有佛性,這個佛性迷了,迷了就是惑,迷了的時候這個佛性就看不見了,大家聽明白,迷了就叫做識。識這還是佛學名詞,佛學名詞以外還有名詞沒有?有,有世俗名詞。世俗還有什麼名詞?世俗名詞說出來大家懂得,世間法懂得什麼?「靈魂」。大家都懂靈魂了吧?說個靈魂不就明白了嘛。靈魂是胡說八道,怎麼呢?說胡說八道,大家對對對;說真的了,不懂不懂。這怎麼辦?這個諸位都聽明白了吧?咱今天講的皆是經上有的,經上以外的我講,你在那裡打嘴巴。這個東西,我不敢造那種罪業,經上沒有的,在這裡妄作聰明,這是墮無間地獄的罪業。咱假定就算靈魂吧,這個靈魂,也有一個字可以採取,採取什麼?採取這個「靈」字。人為萬物之靈,這個性也可以叫靈性,靈山,採取這個字。那個「魂」字不能採取,這個大家聽明白。迷了就叫「識」,悟了就叫智慧的那個「智」,所以學佛的人得轉識成智。「轉識成智」這句話大家記住,我不能細講,轉識成智了,這就算成功了,無非學的是轉識成智。(你翻譯了之後再說吧,你看麻煩不。)

  這麼講起來咱就可以講這個「識」了,這個識也很靈,他們叫靈魂嘛,我們叫做靈字,靈者就是神靈,叫人不可思議,就是這麼個靈法。這個靈是什麼?它有一種很靈的能力,這個識。很靈的這種能力,大家看見那個能力了嗎?能力看不見。能力既看不見,這個識你就看不見。識就是那個本性,迷了叫做識,也是看不見。看不見,那麼給諸位說明白,眼、耳、鼻、舌、身這五條都有一種靈明之氣,它都有靈明的一種感覺。有靈明的這種感覺怎麼樣?在哪裡呢?你說不就在眼裡嗎?沒這話。這個眼睛,諸位睜開眼看見了嗎?看見了。看見是你眼球看見的?你要說你眼球看見的,耳朵,耳朵有耳郭,我聽聲用耳郭聽的,人死後,那就看不到了。人活著,不也能看、也能聽嗎?人活著睡了覺,把眼給他扒開,他看見了嗎?外頭有事情他也聽不見了,這不明擺著嗎?把眼睛給他扒開,打個麻痺劑,他也看不見、也聽不見了。那個神識不在這上頭,說的這個對吧?既這個對,在哪裡呢?在哪裡?我跟諸位說,我要講起來那就很麻煩了。麻煩你也得說說,好,我說說。我要是看經上我會說,不看經我就不會說,經上我是當這個錄音帶,我這麼說。誰能說?到了大乘佛法,聽《華嚴經》,就會說。這不是八識嗎?那麼要這麼說,這個佛法裡頭有羅漢、菩薩等等這些,羅漢不懂得,我跟諸位說一句。

  你們諸位種善根,根在哪裡?咱沒看見,根也沒看見,這個識也沒看見。不但沒看見,跟諸位說,什麼叫根、什麼叫神識你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什麼種境界你什麼都不知道?我跟你說,這個經上有,《八識規矩頌》你找出來:「愚者難分識與根」。愚人,愚痴之人,根是什麼東西,識是什麼東西,這兩個他都分不清楚。愚人分不清楚,俺們也是愚人了?咱們可配不上愚人,我跟諸位說吧,咱們要成了愚人,了不得了。為什麼成了愚人還了不得?《八識規矩頌》這個「愚人」你們查去,愚人是證了羅漢果的人叫愚人。聽明白了吧?你們大家證羅漢果了嗎?羅漢果還得七番生死才證了果,咱一品惑也沒斷,咱證的什麼果?那既是這樣說了,我們連個愚人也夠不上,愚人是指的羅漢。羅漢是小乘法,他只能懂得個第六識,到第六識為止,後頭那兩個第七、第八他就不懂,連這個六識「根」與「識」他也弄不清楚。諸位聽明白了嗎?他都弄不清楚了,我是什麼果位也沒有,這個你大家都信,我沒有弄清楚,我只有能當個錄音帶,我給介紹出來。我們就永遠這樣嗎?不,你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一下子就明白了。你不信的工夫,你快往生。(翻譯之後再往下講,你看麻煩不。)

  再給諸位說,學佛,按理說,不是學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特別的,除了淨土法門這個特別的以外,凡普通學佛,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小乘是根柢,一切學理在小乘上很多。大家都聽說這個十八處,必須要知道的,什麼呢?哪十八處?六根、六識、六塵。六塵大家這個都常說,六塵,這個識,六根是根,裡頭的根本,什麼是根本?我都不懂得,只是說一下而已。六識咱先不談,為什麼不談?這個六識空空洞洞的,本性迷覺,從前說過。這個時候裡頭有六根,外邊有六塵,六塵跟六根它兩一接觸就發生六識。就好比這手,單隻也並不熱,兩隻手一合一搓就出來熱氣。熱氣有嗎?沒有,這哪有熱氣?沒有,它們兩個一搓它就生,就是這個樣子的。愈講愈麻煩了,這是六根、六識、六塵。這麼說,這些東西叫什麼名字?眼、耳、鼻什麼,你們諸位學佛的再講,可千萬別拿著這個當六根講,當六識講也糟糕,這叫六塵,在唯識學上叫扶根塵,護著你仿佛六根、六識,這麼一件東西。六根、六識連羅漢都不懂的,咱怎麼懂得?這叫扶根塵,這是唯識的名詞。

  諸位再看,再看什麼?小乘跟大乘說這個因果,說這個因不一樣,大家聽明白。小乘身、口、意只說身跟口,種因,只說身、口,不談意識,你只要外邊這個身體不去實行幹、嘴裡不說,就不種因,大家聽明白,就沒因了。大乘可不這麼講法,大乘專說意,這是不衝突,意是原因,身、口是假的。這是大乘、小乘不一樣處,這個咱是凡學佛了,得要懂得。往後你們諸位只要是講經,別拿這個眼根、耳根,別找這種麻煩。這個我講了,你回去查佛學辭典,哪裡不對,再回見面你來打嘴巴,打嘴巴我謝謝你。為什麼?你看,小乘是以身、口做因,有了因才有果;這個身、口不做,光在內裡頭,還沒有拿出來,不結果,這是小乘的說法。小乘對小乘人講的,並不是小乘說的不對,大乘說的對,都是佛法,不能這麼個講法。

  佛法,諸位你聽明白,「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對什麼根器講什麼話。譬如,你講唯識學,講後頭七識、八識,你跟一些才開頭的人講這個,那叫一點用處也沒有,說廢話,不契機,這個諸位要明白。只可以,你在外頭表現不出來,身口只要不做就好。大乘可不行,大乘專注意識,不管你,就是口不說、身不動,身不動、口不說他造什麼罪?造什麼罪?意識你只要有,你在心裡打主意,就是原因,就結果。這個理不對,這個理不對,我給諸位說說,咱得看多了才行,看不多不行。所以是這個一知半解的人,不但是難以給他講經,連跟他辯論也不行,他不懂,聽不進去,更惹起他的煩惱來,莫如不說。我就把這個意識的重要給諸位說說,也是這上預備好了的,經上有的。大家記住,經上沒有的,我再不在這裡講。

  諸位聽到這可不要再發生誤會,怕發生誤會。發生什麼誤會?小乘的經就是小乘講法,大乘的經是大乘講法,不一樣;要這麼的講,那就有錯了,也有一樣的時候,也有不一樣的時候,不一定,麻煩在這上頭。怎麼還不一定呢?大乘跟小乘,承認小乘的地方很多,小乘對於大乘採取的也不少,單看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這是麻煩出在這裡。我就舉例子,譬如說小乘,它只說六識,六識採取這個:比方是五個人在外頭做生意,雖然做生意,這五個人都不會做,個人做個人的,做蠟燭的不會做茶碗,做茶碗的不會做扇子,各有一條。第六識那個意,這個意識是在後頭的一個全才,它指揮這五個,它在家裡出主意。所以說咱們眼耳鼻舌身的動作,都是意識做主,它叫你幹什麼你幹什麼,這個對不對?要不動意識,那個它不動。這一層,大乘佛法也採取。為什麼?講八識就有這個,比方兄弟八人就是八識,一個痴,八個人裡頭,這是說大乘,裡頭一個傻子,其中一個最伶俐,一個伶俐的,這兩個不談它,五個人前做生意,一個在家出主意。這不大乘也採取嗎?凡是你總要記住,通好難。通,差不多的叫做通,到了佛叫做達,哪一個我們夠得上?總而言之這個說出來了,既是這個樣子,大家不要發生誤會,我這就可以說了。(可以說,你解釋了。)

  咱就說,小乘大家聽個大概了,大乘添上七識、八識。七識、八識怎麼講?七識也是意識。怎麼七識也叫意識?前面第六識這個意就是個意,就好比一棵樹似的,一棵樹,後頭那個第七識也是個意是什麼?是樹根,這是沒法子這種比附,一個樹、一個樹根,它倆有連帶關係。連帶關係,各有各的能力,前面那個六識,第六識那個意,在那裡亂出主意,終日造罪,都是它在那裡鬧;第七識它不幹這一套,什麼也不幹。什麼也不幹這不很好嗎?所以是它光執持四個字,終日抓這四個字。什麼字?大家聽著,我!我!我!這個我,這個第七識就是認定一個「我」字,有這一個我字,有我相,別人都完了,生我見;我見、我愛,這個愛字就出在這個第七識上;我慢,貢高我慢,這都是它的;我痴,最愚痴的這一個,其中一個是愚痴的一個,這四個字在它身上。那個第六識沒有嗎?也有,也有它倆不同處在哪裡?前面那個第六識雖然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