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之母太任,中國胎教第一人


  德育故事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久習生效

  最真實的人物

  最中國的故事

  最該學的榜樣

  影響您和孩子一生的聲音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有禮義。可見得「禮」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多麼重要。《禮記》中有云:「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可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把禮樂做為必修課程。「三王」當中周文王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周王朝的主要奠基者和締造者。周文王一生為人慈善,勤政愛民,對百姓廣施恩惠,深得民心。周文王之所以能夠成就一番大業,與他母親太任的早期胎教、禮教是分不開的。那麼,出生於平輿的文王之母太任是如何以仁德育人、母儀天下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聆聽文王之母太任的故事吧!

  文母太任 惟德之行 能以胎教 篤生聖明

  太任,汝南平輿人,是殷商時期摯國國君的二女兒。她美麗端莊、聰慧善良,性格溫順,是摯地古國最有美名的公主。她從小受到良好的家教,為人仁慈,做事向來都是思量再三,不僅想到自己,還會顧及別人的感受。

  古公亶父得聞太任的賢淑品行,就決定與摯國通婚,彼此結為友好盟國。他讓小兒子季歷(也就是周文王的父親)娶摯女太任為妻。

  太任嫁給季歷之後,也像她的婆婆太姜一樣,協助丈夫,愛護百姓,凡事遵循禮儀,一心一意只做有德行的事。

  太任嫁給季歷之後沒多久,便發現自己有了身孕,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太任知道,自己在懷孕期間的一言一行,都會對腹中的胎兒有所影響,小傢伙能夠感知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開始最原始的記憶和模仿。

  於是在和家人分享這分喜悅的同時,太任要求自己要做到: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音;口不出傲言。除此之外,太任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注重禮節。她平時睡覺從不側身,坐的時候,蓆子擺不正不坐,而且從不坐在邊上。如果吃的食物要用刀子割,要是分割得不端正,也絕對不吃。閒來無事的時候,她還會給腹中的孩子朗誦一些優美的詩歌,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公元前一二一三年的一天,太任正在做家務時,不小心動了胎氣,回到屋裡就生下一名男孩,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姬昌。姬昌出生後,果然是天資聰明,學習時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太任教他一,他就知道十,最後成為一代周宗。人們都讚歎說,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因為姬昌出生之時有此「聖瑞」,加上姬昌慢慢長大,他的行為舉止更是讓人覺得他的確是一個非常聰慧的孩子,他的爺爺古公和奶奶太姜感到很高興,認定他將來一定會成大器,於是對族裡的長老們預言:「我們這一族總有一天會興旺,而這個希望就落在這個孩子的身上。」古公便給他取名為「昌」,一心要把王位傳給他。

  後來姬昌繼承了王位,成為周朝的主要奠基者和締造者。周文王之所以能夠成就一番大業,與他母親太任的早期胎教是分不開的。太任施胎教而生文王,又因為周文王史稱「聖人」,所以太任被尊稱為「聖母」,是中國歷史人物中聲望最高的女性之一。太任與她的婆婆太姜、她的兒媳太姒並稱為「周室三母」。

  太任一生尊老愛幼,相夫教子,輔助丈夫布施仁政,仁德賢淑,博愛眾生,開胎教之先河,從而成為中華偉大母親形象的化身,她的高尚情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母親。

  有詩讚曰:

  三母宗周誰最賢,承前啟後位其間。

  不行正果施胎教,哪有天下數百年。

  

  聽故事 長善根 立大志 做好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感謝您的聆聽,我們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