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六十七面第五行,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

  到這個地方是第十九願,第十九「聞名發心願」。再看下文。

  【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願,「臨終接引」。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章」,這一章,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一品經是用二十四章,四十八願,把古譯的原文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我們看註解裡常常看一章。這一章包括二願,第十九「聞名發心願」與第二十「臨終接引願」。先解釋願文裡面的名相。『十方眾生,聞我名號』,「名號即名字,顯體為名,名彰於外」,彰顯在外,「而號令於天下為號,名與號同體,此辭通於諸佛菩薩」,於本經常專指極樂世界導師的名號,就是阿彌陀佛。

  在現前這個時代,由於也是算是眾生的共業,共業不善,所以感得亂世。亂了多久?如果從曾國藩先生那個時候看起,到現在兩百年了。曾國藩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書念得很好,不敢說他是聖人,賢人當之無愧,聖賢君子,道德、文章都為現代人景仰。他的家訓、家書,可以說還是現代人修身、齊家、處世的很好的典範。他在世的時候,很感慨念書人沒有得到實學,藉念書之名考取科舉,還是自私自利,沒有真正為國家、為人民服務。所以世風日下,比過去康乾盛世,那個距離就差得太遠,明顯的衰退,常常在言語文字上顯出這種無可奈何的一種悲嘆。所以我說,前一百年,從慈禧太后執政,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就疏忽了,可以說是沒有重視。上行下效。清朝亡了之後,到今天又一百年了,這一百年不是說衰,已經完全捨棄了,我們現在社會不要它了。疏忽到遺棄,就感得今天社會動亂,連我們居住的地球都出現嚴重的災難。

  西方的科學家,東方也有些明哲之人發出了警告,如果不能夠改邪歸正,棄惡揚善,回頭是岸,恐怕災難不能避免,這個災難很大。我們學佛的人聽到了,對於這樁事情相信,它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佛在大乘經上常說,說的是原理原則,最高的原理是一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跟我們關係最密切的是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從哪裡來的?心想生的,父母是緣不是因,因是我們心想。我們生活環境,居住的山河大地,今天科學家講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太陽系、我們的銀河系,從哪來的?心想生的;心如果不想,沒有這些形相。所以這些形相,我們現在把宇宙之間這些現象分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就全包了。這三大類都不出心想生,我們心清淨,身心清淨,身就清淨,宇宙清淨,我們心地染污,那就一切都染污;我們念頭善良,內外境界都善,我們的念頭不善,那一切都毀壞了。今天我們處在什麼?我們處在染污、不善,染污、不善達到極限,那就是許多預言家講的世界末日。末日什麼時候來?說很快就要來了。

  真的,古老的預言家他們的東西我們也看過,法國的諾查丹瑪斯,他的預言,這個世界的末日是一九九九年跟二000年,這世界末日。這一關我們度過了,沒事!他的預言是不是錯誤的?我的看法,他的預言沒錯,為什麼這個災難沒有發生?他的預言傳了幾百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所以一九九九年、二000年,我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人,特別是宗教信徒,都為這個災難祈禱,祈禱有效果。現代科學家,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集體意識的能量很大,可以改變現實的狀況。那叫集體意識,那麼多人祈禱,好事情,真的產生作用了。可是這個事情平安度過了,許多人就講,預言家預言不可靠,假的,不再相信了。於是迷惑再加上迷惑,貪婪又加上貪婪,相信科學,不再相信這些古老的預言。世界現象怎麼樣?雖然大的災難沒有,小的災難不斷,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這都是上天給我們的警告,還不回頭嗎?如果不回頭,那就是二0一二這個預言就出現了。這是一九九九年的災難延後了,不是沒有,是延後。二0一二真會有災難嗎?相信是真的有一半,不相信的人也有一半。可能不是真的,我們也會平安度過,那是什麼?那就是現在宗教裡面也為二0一二年集體在做祈禱,這個是我知道的。

  很多宗教,因為過去我幾乎,我們接觸,我跟世界宗教接觸有十幾年了,一九九九年開始,有十一、二年,從來不談這些問題的。可是今年我跟宗教接觸,沒有一個人不談這個問題。宗教裡面發起為拯救地球來祈禱,我們佛教的祈禱也不例外,三時繫念是祈禱的法會,是集體意識的法會。在過去,三時繫念就做一天,兩年前我們才延長到七天,最後看到災難愈來愈嚴重,我們做四十九天,七個七。二00八年我在廬江,也是有靈媒傳信息給我,大災難,非常嚴重,說我們祈禱力量不夠。我問他要怎樣做?他說災難時間很長。我說多長?至少三年。我們要怎麼做法?他就希望我們做一百個七,一百個七就七百天。那個時候我跟寺廟的方丈和尚商量,他也同意,所以第一個百七消災祈福的法會就在安徽廬江開始,以後山東也做了。我們移民在澳洲,澳洲也做了,現在我聽說,百七法會有好幾個地方都在做。對於化解二0一二的災難有沒有效果?我相信肯定有效果。其他宗教都在做,這是好事情。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在學習佛法分享裡頭講過幾次,這種祈禱是治標不是治本。就像用藥物一樣,能夠暫時伏住,不發作,病根沒有拔掉。病根是什麼?是迷惑、顛倒。迷了什麼?迷了自性,迷失了性德。性德是什麼?佛法裡面給我們講的十善是性德,五戒是性德,菩薩六波羅蜜是性德,普賢十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性德,我們完全迷失了。造業,業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是惡業的性體。裡面有貪瞋痴慢疑,外面有五欲六塵在那裡勾引,財色名食睡是五欲,怎麼能不造業?古時候有聖賢教育,從小教你防範造作惡業,所以縱然有造惡,他還有個底限,有個限制,不敢超越太多。現在這個底限沒有了,沒有人相信,這個病就發作,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訴身邊的學生,他說世界亂了,諸佛菩薩、神仙下凡來都救不了。告訴大家,你們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李老師最後的遺言。像李老師這種慈悲教誨,我聽到好多,不是他一個,這個事情是真的。如果真的是非常嚴重,我們這些人集體祈禱,效果真的能夠超過他們嗎?就是超過這個惡業的業力,如果祈禱的力量敵不過它,災難還是會發作。所以,百分之五十的比例,一半一半,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我們做什麼準備?真正的準備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確實沒有第二個路可走。如果災難發生,那是共業,雖然大地毀了,生物都不能生存,各人去處不相同。你看念佛的人到極樂世界去了;行善的人,心行善良的人,天道去了;心行不善的人,三惡道去了,去處不一樣。

  這一點我們常常提醒同學們,人沒有死,一切萬物也都沒有死亡,只是換個身體而已,換一個生活的空間而已,所謂不同維次的空間。你相信了,你能斷惡向善,你的生活空間愈換愈好,愈換愈殊勝。如果依舊作惡不改,那就像經上講的,你的前途就是在三途地獄。佛對於這些事情講得太清楚了,我們有幾位同學發心在經典裡面去查,專門查釋迦牟尼佛講地獄因果這些事情,也編成一本書,《諸經佛說地獄集要》,好像有二十多部經論。這部書,實在講在現前社會,我得勸同學們要多讀,我們協會裡有流通的。多看多警惕,句句是真話,要相信《金剛經》上佛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不妄語」,句句都是老實話,相信的人有福了。我們要學孔子求學的態度,信而好古,對古聖先賢的話相信,一點都不懷疑。

  這裡經文頭一句,『我作佛時』,佛不是神仙,佛不是邪門外道,佛的意思,簡單的說,具足圓滿的智慧,具足圓滿的相好,具足圓滿的德行,具足大慈大悲,捨己為人,這個人就叫做佛。學佛的同學不能不知道,佛是自己,不是別人。這一願,「聞名發心」,發什麼心?發心作佛,佛家裡頭叫發心,中國古人叫立志,人不能沒有志,沒有志,你這個人一生沒有成就。志是什麼?是目標,是方向。佛教我們發心就是立志,人在這個世間,有緣分接觸到佛陀教誨,我們就要立志作佛。向佛這個道路上去邁進,這就是我們有方向、有目標。這部經確實是大乘法裡面的第一經,隋唐時代的大德說的,這不是我們說的。《華嚴》、《法華》到最後的歸宿是無量壽,前面跟諸位報告過,《無量壽經》最後就歸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你明白念這一句佛號,跟不明白念這一句佛號,效果不一樣。明白的時候,念這一句佛號,你是有方向、有目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個力量非常強大;什麼都不懂,人家念你也跟著念,迷迷糊糊念,行,也有功德,但是功德沒有那麼顯著,道理在此地。關鍵就是真誠、恭敬。不知道,對教義完全不明白,但是他具足真誠恭敬,一點懷疑都沒有,一點夾雜都沒有,那個效果跟通達經教一切明瞭的人沒有兩樣。真誠恭敬,我們叫善根深厚,那效果很大。我們要是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就有疑惑,我們的信心不堅定,我們的願,發的願也常常會動搖,不穩固,還會被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干擾,你不能完全放下。

  不但是世間法統統放下,佛法也要放下,《金剛經》上佛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告訴你,佛法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哪來的佛法?佛法是從什麼地方建立的?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從感應上建立的,所以佛法是因緣生法。《中觀論》上講得好,只要是因緣生法,它就不是真的。所以真的,只有真如是真的,自性是真的,在淨土裡面叫常寂光,那是真的,永恆不變。連實報土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能捨嗎?為什麼不能捨?你把它當真,你就錯在這裡。真正把這句經文八個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是參透,你就萬緣放下,恭喜你,你菩提路上所有障礙都沒有了。你沒有一絲毫牽掛,真正能回歸到隨緣妙用,這個妙用就是沒有牽掛、沒有顧慮、沒有障礙,這是妙用。妙用是本來有的,為什麼你得不到?你自己做障礙。你自己不給自己做障礙,本來沒有障礙,為什麼?本來無一物,惠能大師講得好,「何處惹塵埃」,那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菩提本無樹」,哪來的佛法?所以佛法是緣生的。

  這裡破字給我們說得好,什麼叫名?什麼叫號?名顯體,體非名莫顯,沒有名顯示不出來。顯出來之後,「名彰於外」,名的內裡面那就是實體,實體是什麼?心性,真心、自性,這是舉這個例子。「而號令於天下」,這就稱號。號令於天下什麼意思?教化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要用名,為什麼?體看不見的,六根都接觸不到,所以他必須要用名來教,叫名教。我們依教修行終極的目的是證體,把名的本質找到。名是相,從名相上見到真性,這叫證果,所以「名與號同體」。這個名辭「通於諸佛菩薩」,但是在《無量壽經》上常常講的,這個名號都是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極樂導師阿彌陀佛。

  下面給我們講「發菩提心」,這一句非常重要。你看本經「三輩往生」這一品裡頭,「往生正因」那一品也講到,上中下三輩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由此可知,只有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事實上我們看到,古人的記載,像《淨土聖賢錄》、《往生傳》,現代的《往生傳》,我們看到很多。甚至於我們也曾經看到過,不少念佛往生的人,他是真往生,他不是假的,他往生沒有生病,走的時候好好的,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我跟佛去了。這樣自在走的,這不是假的。這些人多半是什麼人?多半是現在講沒有文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他會念經,他會背,但是他不認識字,我們看到很多。你要問他什麼叫發菩提心,他不懂,他不知道,可是他念佛真往生了,一點都不假。

  這個問題實在講也困惑我們很多年,這個念佛的人他沒發菩提心,怎麼會往生?跟我們這部經裡面講的往生的條件不符合。蕅益大師把這個問題替我們解決了,《阿彌陀經要解》裡,蕅益大師說,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從來沒有人講過的,我們想想有沒有道理?你細心去想,愈想愈有道理。他為什麼念佛?念佛無非就是想求生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你要是給他講菩提心,菩提心有體、有相、有作用,菩提心的體是直心、是至誠心,他不懂,他不曉得這是什麼。菩提心的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慈悲心,你跟他講這些他都不懂,把他講糊塗了。他就是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蕅益大師講得好!一心嚮往,嚮往著極樂世界,嚮往著阿彌陀佛,不但是菩提心,無上菩提心,所以他真往生了。真發這種心的人,得有個形象,像是什麼?這人非常慈悲,這個人沒有自己,念念為別人想,念念希望別人認識極樂世界,認識阿彌陀佛,跟他一樣。對於這個世間的事情他不放在心上,真正做到隨緣妙用。隨緣是恆順眾生,妙用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妙用。不起心動念縱然他沒有辦法做到,不起心、不動念沒辦法做到,不分別、不執著做到了,你就知道他心多清淨!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覺沒有做到,清淨平等做到了,當然往生。

  這個地方解釋菩提心,我們看念老的解釋。「發菩提心,菩提,梵語,舊譯為道,新譯為覺」,這是佛經傳到中國來的翻譯。新譯跟舊譯以什麼為標準?以玄奘大師為標準。玄奘大師以前翻譯的都叫舊譯,玄奘大師從印度回國之後,翻經都稱為新譯,以玄奘大師為標準。所以,舊譯翻菩提心翻成道,玄奘大師把它翻成覺,其實兩個字都很好。「肇公曰」,這是僧肇大師,「道之極者,稱曰菩提。秦」,僧肇是鳩摩羅什大師的學生,羅什大師生的那個時代,那時候的國王,國是秦,稱秦,姚秦,姚興做皇帝。所以秦上面,在歷史上加個姚,皇帝的姓,姚秦,這是指中國。「無言以譯之」,中國沒有相應的字來翻它。「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這是從意思上講,這個覺是正覺,說明它是真的,它沒有錯誤,它不是邪知邪見,正知正見。無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是真智慧,用道來翻譯。

  「菩提心即是求真道之心」,我們現在講佛道,「求正覺之心,又菩提心即自覺覺他之心,詳言之,如《往生要集》所云之二種菩提心」。這二種,第一個是「緣事菩提心」,第二是「緣理菩提心」。在佛門裡,通常用很淺顯的話來解釋,但都有依據,一般多依據《觀無量壽經》裡面講的三種菩提心。《觀經》上說的,至誠心是菩提心的體,深心、迴向發願心,這是菩提心的用,從體起用。用說了兩個,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菩提心是怎樣對自己,菩提心是怎樣對別人,這就有自受用跟他受用。菩提心的體,至誠,真誠到極處。所以我講經的時候,常用的真誠心。自受用,深心不好懂,古註裡面註得是很好,但意思還是不是很清楚,現在人不明瞭。深心是好德之心,古人註的。所以我把深心講作三個,這三個就是從《無量壽經》經題上來的,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覺上面加了一個字,清淨、平等、正覺,自受用;他受用是慈悲心,大慈大悲對別人,大慈大悲不是對自己的,對自己是清淨平等覺。這是我差不多最近三十年來,我都用這個來解釋,這個好懂。

  清淨平等覺慈悲都是從真誠流露出來的,所以真誠是體,它現的相,起的作用,就是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念念與菩提心相應,我講菩提心講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念念相應,行行相應,言語造作都以這個為標準,不違背菩提心,我們就行在正道上,正道是成佛之道。如果念佛,心不清淨、不平等,這個佛號不能往生,那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這個要知道。古人那兩句話用意很深,當頭棒喝,「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念佛也像禪家一樣,考驗考驗你,你會念嗎?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很容易,你會念嗎?不會念的人很多,不會念的,有口無心,無心就是沒有菩提心,有口無心。沒有菩提心,包括並不真的想要到極樂世界去,不是真的想成佛。你要不相信,你說我這裡念佛堂精進佛七七天,七天保證你往生,你看看有沒有人敢來念?那還得了!七天就死了,這還能去嗎?你的念佛堂一個人都找不到,沒有人會來。所以不都是假的嗎?我這個念佛堂,七天保證你到極樂世界去,好,太好了!沒人敢來,這就說明,念佛的人假的多,真的少。你要說我這個念佛堂念佛七天保證你升官發財,不知道有多少人來!都來了;你說我這裡七天就往生,一個都沒有,這是假的。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一再教人,這個事情要真幹,不能幹假的。

  《往生要集》裡面所講的兩種菩提心,第一個是「緣事菩提心」,此即密乘之行願菩提心,「以四弘誓願為體」。從事上講,菩提最重要的意思,菩提是覺,就是覺而不迷,那就是菩提;迷而不覺,菩提就沒有了。可是覺而不迷難,三皈依裡頭皈依佛,沒有發菩提心,皈依佛是假的,皈依佛就是發菩提心。你看六祖他在《壇經》裡面講的,皈依覺,覺而不迷;皈依正,法是正,正知正見,正而不邪;皈依淨,清淨,那是僧,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淨而不染。三皈依是這個意思。你受了三皈,你有沒有做到?你是不是起心動念的時候,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那你真的皈依了。如果受了三皈依,還是迷惑顛倒,還是邪知邪見,還是染污,假的,不是真的。然後你就會真正覺悟了,真學佛的幾個人?佛教徒多,有幾個是真的?假的多,真的少,不能說沒有真的,有真的,真的不多,所以佛法才衰。如果真的多,佛法就興旺了。

  緣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願為體,這就好懂了。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應身菩提之因」,應化身。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哪裡的佛菩薩?實報莊嚴土的佛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是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眾生有感,他們就有應。你問他,為什麼會應?因為他們在因地上曾經發過這個願,第一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發了願不能不兌現。如果眾生有感他沒有應,他不叫打妄語嗎?那佛菩薩豈不是騙人了嗎?哪有這種道理,那整個佛法不就推翻了?所以一定有應。而且感應道交裡面,經典上說得清楚,四種感應,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四種感應。包括常寂光,為什麼平常不說常寂光,說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是沒相,實報土有相。無相的應不應?應,不能說回歸到自性,回歸到常寂光,這一願就忘掉,沒有這個道理。常寂光裡面是妙覺位,沒有形相,這裡頭我們講的三種現象都沒有,沒有自然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但是他有感應,眾生有感他起應。不但應化在十法界、在六道,他還應化在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盡,他的習氣那就是感,會感妙覺位的這些佛菩薩在實報土現身,現的是應化身,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成佛的作用真叫是無量無邊,你不證到妙覺位,你就不能度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斷最後一品生相無明,還是靠究竟果佛威神加持。

  第二,「煩惱無盡誓願斷」,他這裡說「無數」,通常我們念的,念的是無盡,他是無數,意思是一樣的,誓願斷,「是法身菩提之因」。這說得好!法身不生不滅。法身怎麼會不生不滅?法是萬法,萬法跟自己是一體,怎麼叫不生不滅?彌勒菩薩跟我們講清楚了,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就是法身。如果煩惱起現行了,煩惱沒有斷,這個煩惱是什麼?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它要沒有斷,法身你就見不到。法身不生不滅,你有煩惱就見不到。必須這三種煩惱都斷了,你見到法身。見到法身,你才肯定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你才承認。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你看到宇宙的源起,宇宙跟自己是同一個源起,就是那一念。大乘教上常講,一念不覺,不覺才有一念,覺就沒有念。諸位要記住,經上常說,覺心不動,心動就是不覺,覺心不動。因此佛教人,終極的目標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修什麼?就是修禪定,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種不同的方法,統統修禪定。如果不修禪定,那就不是八萬四千法門。

  我們念佛,念佛也是修禪定,跟宗門的方法不一樣,我們用一句佛號修禪定。宗門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了,念頭就沒有了。我們淨宗是用這一句佛號,佛號就是覺,念頭才起,第一個是念頭起來,第二念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取而代之,把第一個念頭伏住,壓下去,不讓這個妄念相續。佛號相續,妄念不相續,用這個方法來修禪定。這個方法比其他的方法容易多了,什麼人都能學,而且成功非常殊勝,這經上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煩惱要是不斷,你的法身見不到,煩惱斷了,才能見法身。阿羅漢沒有法身,沒有見法身,權教菩薩也沒有見法身,到什麼時候才能見法身?不起心、不動念,法身就現前。清淨平等覺現前,你才真正知道這宇宙萬事萬相是怎麼回事情。惠能大師二十個字已經寫盡了,但是沒人懂,會念的人很多,念了怎麼樣?不懂。你說懂了,似是而非,不是真懂,真懂是入境界了。他那二十個字說出來,誰懂?五祖忍和尚懂,所以人家把衣缽給他。一般人真的不懂,你真懂,你就是跟他同境界,不跟他同境界,你怎麼會懂?所以,煩惱不能不斷,要知道煩惱就是賊害,害得你有法身不能證,自性裡頭有菩提,它障礙你,那是智慧,就不能證法身。

  第三句,「法門無量誓願學」,這裡說法門無盡,意思一樣的,誓願學,「是報身菩提之因」。報身是智慧,智慧現前,報身就現前。這個智慧是什麼?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為什麼不能現前?因為你有煩惱。煩惱除掉,智慧就現前,菩提就是智慧。所以我們知道,法門無量誓願學,是不是真的要去學?不是的,那你就搞錯了。我們現在很多人就錯在這個地方,一生耽誤了。廣學多聞,學到最後怎麼樣?學到最後樣樣是都不通,樣樣都懂一點,樣樣都不通。所學的,學了一生,用現在的話說,他學的是知識,他沒有開智慧。為什麼?智慧從戒定裡頭生的,不是從廣學多聞上學的,不是的,這個一定要懂。廣學多聞是學知識,我們今天所講的佛學、道學、儒學,這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一定要修定。你看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是開自性的智慧,自性智慧開了,無量的法門你就全就通了。為什麼?一切法都是自性生的,見了性哪有不通的道理?古人學佛,無論哪個法門,終極的目標都是明心見性,所以佛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都見性。不見性就不平等,見性就平等了。因此,古人修學跟我們現在不一樣,古人修學確實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方法就是戒律,必須遵守。

  古人有個好處,所以成就的人很多,好處是人人孝養父母,尊師重道,就是聽話,老實、聽話,不敢自作聰明,老師教怎麼做,乖乖就照著學,這個難得。現在沒有了,現在小孩從幼兒園就開始教創新,怎麼能聽話?聽話是落伍了。這就是說對於事實真相的認知出了問題,現在人講價值觀,不相信古人。不相信古人,古聖先賢、聖賢君子你就沒有希望,不相信佛菩薩、不相信祖師大德,佛菩薩、阿羅漢沒你分,這都是真話。這些道理只有大乘講得圓滿,大乘講什麼?大乘法像個圓球,像個圓球圓的,圓滿的。圓滿是什麼?圓滿是自性,圓滿圓的體上你不能加一點,你加一點它不圓了,也不能少一點,少一點也不圓了,真的是不增不減。講自性,性德圓滿,佛佛道同,人人不二。生佛不二,眾生跟佛不二,沒有一個不是大圓滿,現在問題出在哪?問題你要加一點,你要少一點,這是什麼?這是煩惱。所以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把你自性究竟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它沒有丟掉,它不起作用了。你本來是個佛,現在你變成六道凡夫,還自以為很得意,那有什麼法子?沒有辦法。你不願意接受佛菩薩教育,不是佛菩薩不教你,你不肯接受。

  古時候的德行好,從小母親負責任,把他教出來的。我們在古籍裡面你去看,古時候做母親的人,她是怎樣教兒女。沒人教的不知道,古時候教育不普及,聖人可遇不可求,遇到聖人的教誨,她家就會出聖賢,為什麼?她懂得怎麼教。她知道母子連心,明白這個道理,小孩雖然還沒有出生,在懷孕裡面,已經母子連心。母親的情緒,小孩完全感受到,母親歡喜他歡喜,母親悲哀他悲哀,母親思想純正,他就純正,母親有邪思,他也有邪思。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所以懷孕期間這十個月遠離一切不善,眼不看,耳不聽,身絕不接觸,希望這個小孩所感觸到的統統是純淨純善,這還得了嗎?出生之後一直到三歲,這個三年一千天,讓這個嬰兒他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的都是純淨純善,他就是聖賢了。聖賢、佛菩薩是人教出來的,這個道理要懂。

  長大之後,老師接替母親教學的任務,老師給小學生做示範,所以老師值得人尊敬,他是一生做出了犧牲奉獻,沒有想到自己,他想的什麼?下一代,我怎樣把下一代教好,絕不想自己,全心全力來教導,讓小孩紮根。德行上,母親紮的根已經非常好了,老師再給做增上緣,把這些德行要給小朋友做示範,要給小朋友講清楚、講明白,他就永遠不會改變,他不會學壞。他接觸到不善的,他很清楚,善惡辨別的能力非常強,他不會變壞。他會影響別人,不會受別人影響,有這種本事。對於學術,讓他接觸,學術接觸最初的階層,小孩年歲小,十二歲以前記憶力特別強,教他什麼?教他背誦。背誦有很大的好處,幫助他記憶,讀的書一生永遠不會忘記。第二個防止他的邪念,小孩要胡思亂想,天天背書他就不會胡思亂想,所以這一舉有數得。

  十三、四歲,中國從前沒有中學,有太學,就是大學,只有小學、大學,進太學。太學是研究學術,那時候就教你專攻一門,你對於哪種東西有興趣,你基礎已經很深厚,專攻一門,一生專攻一門,他心是定的,涉獵太多,他心是亂的。所以我們現在人,成就非常困難,為什麼?他精神意志不能集中,散亂心,所以他所得到的全是知識,要靠電腦幫助,要靠資料。古時候不是,古時候不需要用這個東西,他們開悟,他一門深入,三、四年,佛門裡面講他得三昧,他心定了,定在那一門;七、八年,開悟了,這一悟,就跟此地講的,法門無盡誓願學,他全通了。到開悟之後,法門無盡怎麼學法?在生活上,就是《華嚴經》後面的五十三參,放你出去,你去看,你到處去看、到處去聽,什麼你都去接觸,全通了,智慧開了。沒有得三昧,智慧沒有開,老師決定不准你離開,你還沒有資格出去參學。所以參學是成就後得智,一門深入是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就是禪定,根本智是般若無知,就是極清淨的心;一開悟了,無所不知,五十三參是無所不知,很容易。

  像過去,龍樹菩薩開悟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他用多少時間把它學完?三個月,通了。你要說是真開悟了,世出世間法,中國的一套《四庫全書》、《大藏經》,頂多一年全部通了。哪個方法好?還是古人的方法好,我們現在怎麼搞都搞不過古人。如果你說古人不懂得現代這些科技,那是假的,你完全不了解。他懂得為什麼不發明?他要發明,世界就早一天毀滅,這是真的事實。連科學家都告訴我們,這個地球上五萬年前,科學發達到頂峰,世界毀滅了。現在的科學發達也差不多了,也接近毀滅的邊緣。所以科學技術適可而止,古人不願意搞這個東西,它副作用太大。好處你能得到一點,但是副作用,你要認真去觀察,你就曉得得不償失,不值得去做,不是他不懂。這是報身菩提之因,報身真的是無量智慧。

  第四,「無上菩提誓願證」,我們通常講的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是願求證得佛果菩提也」。法身、般若、解脫究竟圓滿,這是成佛。我們今天在四弘誓願裡頭,我們特別偏重在前面兩願,發心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就專學這兩願。後面這兩樣呢?後面這兩樣我們留到極樂世界再辦。我們把精神、力量、時間集中在前面兩個,把前面兩個做好,決定往生淨土。我到極樂世界再去學,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到那邊去搞,不在此地耽誤時間。在這個地方就是一心求生淨土,沒有別的事情。今天這個世間災難太多,學佛不能沒有慈悲心,沒有這個緣分,當然老實念佛,有這個緣分你就不能不做。所以,佛菩薩隨緣,隨緣不變,不變什麼?不變求生淨土,這個目標、方向決定不變,然後再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也全心全力幫助你化解災難,幫助你化解衝突,幫助你恢復安定和平,幫助你消除災難,這附帶做的。這些附帶做的,有時候也妨害我們自己功夫,但是可以,沒有關係,往生淨土是決定沒有問題。妨害的是到極樂世界品位低一點,那個無所謂,蕅益大師講得好,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足了。對,一點都不錯,因為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一願講,第二十願不就講到了嗎?生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地位?《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阿惟越致,你看那還得了嗎?所以,不能不修淨土,不能沒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那就是違背了菩提,這裡講發菩提心,你不能違背。遇到眾生有苦難的時候,能不伸出援手嗎?能不細心去照顧嗎?那不是佛弟子。這個道理要懂、要清楚。

  下面這是念老跟我們說的,「由前三行願具足成就,而證得三身圓滿之菩提,還復廣利一切眾生也。」度眾生、斷煩惱、學法門,這三願具足成就才證得三身圓滿。證得三身圓滿,以後還有沒有事?有事,就是你那個第一願,第一願那個願是無有窮盡的。生到實報土,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後,就是一樁事,普度眾生。哪個地方有感,哪個地方就有應,什麼叫感?佛法裡有個字說得很好,緣,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緣就是感,感就是緣,我們現在社會上一般人講條件,有這個條件。什麼條件?他能相信、他能理解、他真肯學,這就是緣。有緣,幫助他,要幫他提升;他能信,幫助他理解;已經理解了,幫助他修行;已經在修行,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重要。不信的?不信幫助他起信,一個都不漏。大乘教裡面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就這個意思,念念都是普度一切眾生,要有這個心,要有這個願。真正行動起來,那就叫行菩薩道。

  下面我們看第二段,「緣理菩提心」,此即密乘之勝義菩提心。《無量壽經》顯密圓融,所以它是大乘圓滿的一部經。小乘的思想有,大乘的思想有,天台家講的藏通別圓都有,賢首講的小始終頓圓也都有,顯教有,密教有,佛法有,世法也有,完全具足,這叫大經。這給我們講密乘裡頭所說的。「一切諸法本來寂滅」,這是從理上說,「安住於中道實相,而圓成上求下化之願行,是為最上之菩提心」。這是什麼人?真正當機,是開悟的人,為什麼?他能安住中道實相,不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做不到。何以能做到?因為他徹底明白一切諸法本來寂滅,他證得了,這八個字就是惠能大師開悟講的二十個字。一切諸法,實際上就是這四個字「本來寂滅」,能大師說的,寂滅的體,寂滅的相,寂滅的作用,我們從這裡去看,你就很明白了。

  「本自清淨」是從相上說的,「本不生滅」是從體上講的,「本自具足」是從德上講的,「本無動搖」跟本來寂滅意思接近,可以說它從體上,也可以說從德上講的。末後一句,「能生萬法」,雖生萬法,生滅是一不是二,生滅不二。怎麼體會生滅不二?你想彌勒菩薩給你講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你就能夠體會到生滅不二。這樣才能安住中道實相,實相是真相,宇宙萬有的真相,你在真相裡頭如如不動,不動是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叫照見。《心經》裡面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那是照見,那不是情見。我們凡夫是用情見,情見裡頭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有動念,這就錯了。那不是安住中道實相,安住在哪裡?安住在煩惱習氣裡頭,凡夫跟佛菩薩一念之差。

  現在人的心,我們細心去觀察就知道,一般世間人心安住在哪裡?自私自利,他安住在這裡,所以他離不開六道輪迴。真正明白人,能夠見到一切諸法本來寂滅,這是開悟的人,這是見道了,就是見性了,這是個明白人,他再也不會安住在煩惱裡頭,不住在自私自利,沒有自己。《金剛經》上,前半段四相破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後半段講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念頭都沒有了。不但不著相,根本心裡沒這個念頭,那就是安住中道實相,這是勝義菩提心。雖然安住中道實相,你看底下,「圓成上求下化之願行」,這是什麼?《還源觀》裡頭講的四淨德,你去想對不對?隨緣妙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心,心安住在中道實相上;應化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叫妙。一切時、一切處給眾生做最好的樣子,威儀有則。什麼叫好樣子?他現在哪裡做得不對,你把他糾正過來,就是好樣子,沒有好壞。你看他毛病出在哪裡?哪個地方他受罪,你現個相給他看看,你現在自在,你現在是心地清淨,每天快快樂樂,這個相就好。現在社會上人,面孔板著,愁眉苦臉,你看那個相多難過!你快快樂樂現相給他看,這就是做好樣子,這就是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

  來到這個世界幹什麼的?來表演的,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眾生苦從哪來的?迷來的,愈迷愈深,這還得了嗎?愈深愈苦。迷的什麼?現在最嚴重的,迷在貪瞋痴上,佛家講五個字,貪瞋痴慢疑,沒有一樣不迷,而且迷得非常非常深。果報在哪裡?果報在阿鼻地獄。如何幫助他破迷開悟,自然就離苦得樂。所以這是緣理菩提心,理就是自性,完全從自性的體、相、作用上來說,這是緣理。四弘誓願從事相上說的,好懂,後面這一段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