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六十六面,倒數第四行:

  「又善導大師云:弘誓多門四十八,遍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這是善導大師的一首偈,也是讚歎宣揚念佛法門的殊勝。第一句是講四十八願,也就是這部經,我們現在所學習的「發大誓願第六」。第二句所說的,就是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這一願,古大德、淨宗的這些祖師們,都是異口同聲一致讚歎這一願是四十八願裡面的本願。現在我們從讀了《華嚴》、《法華》這些大經大論,稍稍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這個意思實在是很深很廣,可以說是深廣沒有邊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示現在十法界,普度眾生,宣揚佛法,都不能夠離開這一願,這一願是一切諸佛度眾生共同的願望,所謂是第一願,共同的願望。那我們也就能夠體會到,彌陀的四十八願,又何嘗不是一切諸佛的四十八願!《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體會是真實的。

  下面這勸我們,下面這兩句是勸我們,「人能念佛佛還念」。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講得好,他說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念我們,怎麼回事情?心心相印。阿彌陀佛要不念我們,他怎麼會應?我們念阿彌陀佛是感,阿彌陀佛念我們是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念阿彌陀佛用的是意識心,阿彌陀佛念我們那是真心,我們是有念而念,彌陀是無念而念,無念而念是真的,為什麼?永恆不變。我們有念而念,有時候有變,佛對於我們沒有變,佛用真心,我們這一念心就與真心起了感應。古大德提醒我們,念佛的心,一心念佛,真誠念佛,念念與真心感應道交,這是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道理很深,《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這個道理講清楚、講明白,這是佛經哲學,這說什麼?佛是什麼?佛就是真心,真心就是佛。所以佛在大乘經裡面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真正透徹了解,你就曉得,佛教不是宗教。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大師就說得好,他說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科學。民國初年他有一篇很著名的講演,這講題就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為什麼?能夠解決現前的社會問題。方東美教授看佛法是哲學,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佛不是神,菩薩、阿羅漢不是仙人,與神仙不相干,他是什麼?他是自性。這個地方講的心,是心是佛這個心就是講的自性,無論講真心、講妄心,總而言之,都是一個心,覺悟了就叫真心,迷了就叫妄心。心沒有迷悟,迷悟在人!

  還有一句話說,「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正知正覺,沒有錯誤,遍知是圓滿的智慧,沒有欠缺,正遍知,海是比喻深廣無際。這句說什麼?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眾生統統具足,沒有一個例外。自性般若智慧,從什麼地方現前的?從心想生。你沒有心想,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隱而不顯,顯不出來。這個心想不是我們現在的心裡胡思亂想,不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從用第六意識,那就錯了。此地這個想字是借用,你看我們這個世間人,如果不想不知道,問你什麼問題,我想一想再答覆你,是取這個比喻,從心想生。諸佛如來的智慧,諸佛如來應化在我們世間,他智慧表現出來是利益眾生。你看眾生有心想向佛請教,這請教是感,他回答你是應。我們向他請教提問題的時候,的確是有分別、有執著,是有心想;他回答我們的問題,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不起心、不動念裡面反應出來的,這心想是這個意思。佛為我們講經說法,不管我們有問、沒有問,《彌陀經》無問自說那怎麼回事?也是從心想生,這種感應叫冥感顯應。眾生沒有提出這個問題,不但六道凡夫提不出來,四聖法界裡的人也提不出來。佛說了,這是什麼?這是眾生叫冥感,眾生自己並不曉得,佛那個地方收到信息了。這個信息是什麼?眾生根性成熟了,宣說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他能信、能解、能行、能證,佛就說了。感有顯感、有冥感,應也是有顯應、有冥應,感應的四種。你了解這些道理,佛法講的什麼?佛法就是講感應。

  天台大師,智者大師他說「佛本是無」,有沒有佛?沒有。在常寂光裡頭,這個我們現在多少都有一些概念,常寂光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它什麼都沒有,那是自己的本性,佛經上講自性,自己的自性。惠能大師見到了,明心見性他見到了,成佛了,見到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第一句說「本自清淨」,它本來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過。我們現在沒有見性,我們的自性有沒有染污?能大師告訴我們,沒有。我們不是常常講染污嗎?染污不是自性,染污的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決定沒有染污,染污是阿賴耶。阿賴耶有沒有?阿賴耶也沒有。怎麼會有阿賴耶?從心想生。你有心想就有阿賴耶,你沒有心想阿賴耶就沒有了。末那是執著,意識是分別,阿賴耶就是心想,是非常非常微細。我們通常跟大家在一起分享,說它是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不是我們想像的起心動念,我們想像的起心太粗了。它這個起心動念是極其微細,微細到像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就是一彈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那樣微細的念頭,我們怎麼會知道?不但我們不知道,連聲聞、緣覺、十法界裡面的菩薩都不知道。可是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他們稱為小光子,說它這個生滅速度非常之快,快到什麼程度他說不出來。從哪裡來的?他說它是無中生有。我們知道是從自性變現出來的,因為自性,自性真有,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它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能生。

  能大師告訴我們,第二句話說「本不生滅」,自性是不生不滅的。第三句話說「本自具足」,這句話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它具足一切。一切法,佛把它歸納不外乎這三大類,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德能,第三個是相好。相好,今天我們講物質現象;德能,我們講的精神現象;智慧,我們講的是自然現象,本自具足!有緣的時候,它就變出來,這三種現象都變出來;沒有緣的時候,它什麼都沒有。所以說它是空的,無中生有。這個地方,佛法比現在科學家講得高明,不是無中生有。自性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有錯了,說它無也錯了,非有非無都是錯的。為什麼?你在起心動念,在猜。你要是到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見到,你就證得。能大師第四句話說「本無動搖」,這就是說,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八萬四千法門,包括淨土在內,統統是修定,為什麼?自性本無動搖。你不動心就見性,問題就解決,你起心動念錯了。念佛也是修定,他用一句佛號把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把它止住,那就是禪定。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就錯了,錯在哪裡?你不是修禪定,不是修禪定你見不到佛。所以念佛念到一切雜念都沒有了,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念掉,你就見到佛了,所謂「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為什麼沒有見到佛,你也沒有見到佛?我們功夫不夠,念佛裡頭還有雜念,所以你見不到佛。你念佛裡頭沒有雜念,就見佛了,念多少?一念、十念,只要沒有雜念就見佛。

  能大師最後一句話說「自性能生萬法」,那是什麼?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的,萬事萬物是自性變的,我也是自性變的,你也是自性變的,一個自性。所以《老子》講的話沒錯,佛給他證明了,「天地與我同根」,一個自性,「萬物與我一體」,一個自性。所以天台大師說得好,「佛本是無」,心淨你就見到,心清淨就見到,「心淨故有。眾生心淨則法體現前」,這個法體是什麼?清淨法身你見到了,這就是見性,能大師所說的五句話也是見性。釋迦牟尼佛見性也說出來,他說得詳細,《大方廣佛華嚴經》那說得多,整個宇宙說得詳詳細細。所以釋迦牟尼佛是細說,惠能大師是略說,一點都不錯,能大師這五句二十個字展開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濃縮就是二十個字。《大方廣》說的是什麼?你把能大師二十個字說出來,一點都不錯,《大方廣佛華嚴經》就說這二十個字。所以最重要的是心要清淨,生淨土原理就是這個,「心淨則佛土淨」。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知道我們的心淨不下來,建立一個極樂世界,一個淨土,叫我們到那邊去心就清淨了,就用外緣來幫助我們,讓我們的心恢復清淨。

  眾生心不清淨,這就是要隨苦道流轉,苦道流轉就是六道輪迴。你心不清淨你就有六道輪迴;換句話說,六道輪迴是我們心地染污變現出來的幻境,夢幻泡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疑惑才斷了,才真正曉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講來講去講的什麼?講的自己。這麼多的經典,釋迦牟尼佛講了四十九年,說什麼?說自己的本體、現相、作用,說自己,沒說到外頭,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們可以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諸佛如來應化在十法界裡所說的,只是說明自己的真相。你什麼時候認清自己,你就成佛了,你不認識自己叫凡夫。你把你自己搞明白了,自己搞明白,宇宙也就明白了,自他不二,性相一如,宇宙搞清楚了。所以大乘法裡頭講,大乘是「圓實教」,圓是圓滿,實是真實,這不是假的,「所談唯心本具」,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若此若彼若染若淨,皆不出自心之一念」,我們自己的一念,此是自己,自己以外的用一個彼,無論是染,無論是淨,染是十法界,淨是一真法界,都是一念心變現的。一念心清淨就變實報莊嚴土,自己的身就變成相好,具足的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一念心變的,一念淨心變的。一念染心變的就是六道身,六道裡面的人天,染中比較清淨一點;三惡道是染中之染,都在一念。在六道裡頭這一念就是善念跟惡念,在四聖法界裡面這個念頭就是淨念跟染念。我們現在怎麼辦?不夾雜疑惑跟妄念,念這句阿彌陀佛是淨念;念這句阿彌陀佛,裡面還有懷疑,還有夾雜,那就是染念,這一句佛號裡有染淨。

  所以經上講凡夫心是造罪的根源,這個諸位要知道,善念、惡念都是造罪,為什麼?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善念是六道裡面的三善道,惡念是六道裡頭的三惡道,出不去!善惡都不善,善惡就不清淨,都是染。淨念裡面呢?淨念裡頭沒有善惡,這個道理要懂。我們修淨土,還有善惡,我們的心不清淨,跟淨土不相應。染淨都沒有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叫淨念,染淨二邊都不沾,善惡二邊都離,從事上講是善惡,理上講是染淨。這個話得說清楚,我們斷惡修善,斷惡沒有斷惡的念頭,修善沒有修善的念頭,這個叫淨業。斷惡著斷惡的相,修善著修善的相,這叫染念。什麼時候斷惡修善都不著相,《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就對了,你所做的叫淨業,就不是染業了。染業的果報在六道。淨業的果報不在六道,六道裡頭沒有清淨的,最低限度你到四聖法界;你要是念佛,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心清淨生極樂世界生淨土。同居土不是淨土,但是極樂世界又很特別,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所以極樂世界的同居土也是淨土,這很不可思議。十方諸佛剎土,八萬四千法門裡頭統統沒有,所以淨土稱為門餘大道;這個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一個大道,一個法門。我們不搞清楚怎麼行?

  淨業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起居、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在這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都不著相,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就像菩薩一樣,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非常精進努力在做,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淨業,這個與淨土完全相應。為什麼我們做不到,這麼難?難在哪裡?這個要知道,難在我們把現前的現象都當真,就難在這裡。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你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很容易放下。六百卷《大般若》講什麼?就講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還有什麼好執著的?還有什麼好分別的?它真有,你分別執著還可以說得過去,沒有!實際上就像我們電視屏幕上的現象一樣,這整個宇宙現象實際上就是這樣,確實不可得。特別是彌勒菩薩跟我們講的諸法實相、真相,真相是什麼?剎那生滅,比電視螢光幕上的速度快多了,不能比。每個念就是一個畫面,念念相續,每個畫面都是獨立的,沒有兩個畫面是相同的。所以我們不能說它是相續相,相續相是相同的,那不是相續相。所以佛才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沒有一個例外。實報莊嚴土也是從心想生,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實報土也不存在。最後存在的、永恆不變的,常寂光,真如自性,它是永恆存在的,這是真的。除這個之外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自然現象也還是假的。佛這句話就講到位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教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分別,分別執著錯了。一有分別心,心就不清淨了;一有執著心,被染污了,這我們不能夠不知道。

  所以大乘教裡頭說得好,「心,造罪之源,成佛之本」,造五逆十惡墮阿鼻地獄是它,造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成菩薩也是它。這就是覺跟迷,心要是覺悟,就成佛、成菩薩;心要是迷了,你就造三途罪業。萬法皆空,要記住,名聞利養是空的,五欲六塵是空的,再說得貼切一點,自私自利是空的,自私自利是妄想、是分別執著,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所以古大德講「介爾之心三千具足」,三千諸法既然具足十法界、十如是,三種世間是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有情世間是講精神的現象,器世間是講物質現象。三千諸法就是我們今天講自然現象,三千諸法就是萬事萬物,這些東西展現在我們面前。能大師所說的「能生萬法,本自具足」,互隱互顯,我們就像在看電影一樣,也就像作夢一樣,這些境界剎那不住,所以它是假的。我們把這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學佛求什麼?就是求覺悟,就是求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沒有別的。今天我們自己知道,我們迷得太深,迷的時間太久,我們感謝諸佛菩薩大慈大悲,長時期慈悲的教導開示,我們慢慢的醒過來。根性利的,十年、二十年醒過來,利根;根性次一等的,三、四十年才覺悟;下根的人,要六、七十年才會覺悟。如果壽命長,行!六、七十年也行,只要覺悟問題就解決了,你就得到大圓滿;怕的是這一生沒覺悟,這死了,這個麻煩就大了。沒覺悟死了怎麼?隨業流轉,那要搞輪迴,這個我們知道非常非常可怕。道理統統搞明白、統統搞清楚了,我們就曉得極樂世界一定要去。知道什麼?淨土唯心。

  《三時繫念》中峰禪師開示講得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阿彌陀佛是心現識變的,極樂世界也是心現識變的,不過他們是覺而不迷,有阿賴耶,但是他有自性般若智慧,阿賴耶雖有,它不起副作用,這個難得!十法界裡面,阿賴耶起副作用。所以我們知道淨土唯心,六道也是唯心,十法界身土還是唯心,一念不染你才能回歸正道。真修行人,真修淨土的人,常常要記住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我們現在所要求的是第一個功夫,每天要認真反省,我清淨了沒有?心淨則佛土淨。我在生活當中清淨了沒有?我在工作當中清淨了沒有?我在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之處清淨了沒有?什麼叫清淨心?初學的人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就叫清淨。淨宗的清淨,我們不能不曉得,你這個道理搞清楚了,這個地方善導大師的話你就懂了,「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我這些話大家聽懂,這兩句你就明白了。我們起心念佛佛知道,我們念佛,佛給我們感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阿彌陀佛真的在念我們。我們不念他,他就不念我們;我們念他,他就念我們。我們念佛,我們起心動念、言語、行動,佛都知道,這兩句話要常常記住。不要以為我們起心動念,佛不知道,那錯了,佛全曉得。佛那個地方,佛的能力,我們世間是最先進的電腦沒有辦法跟他比,他那個裡面所儲藏的資料是遍法界虛空界,一樣都不少,無論你怎麼樣變化,你都沒辦法超越他的範圍。這是什麼?自性的範圍。

  我們再往下看,「又云: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這是大師教我們,你念佛佛光照你,佛光照你是佛光加持你。你念這部經,阿彌陀佛就給你灌頂,這真的不是假的,佛光給你灌頂。你每天念一遍,佛光給你灌一次頂;你每天念十遍,佛光每天給你灌十次頂。這是跟你講密宗,這部經顯密圓融。我們找哪個上師的灌頂,都比不上找阿彌陀佛來灌頂。灌頂這個名詞的意思,諸位也得搞清楚,黃念老在這個經的《註解》裡,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是迷信。灌是什麼意思?灌是傳給你的意思,傳法的意思,傳給你。頂是什麼?頂是佛法裡最高的法、最殊勝的法這叫頂,叫灌頂。什麼是最高的法?現在我們知道,《無量壽經》是最高的法,「南無阿彌陀佛」是最高的法,把這個法傳授給你這叫灌頂。不是頭上滴幾滴水叫灌頂,那種灌頂,你看每天晚上你去沖涼,開蓮蓬頭的時候那不叫大灌頂嗎?所以佛法不能迷信,得搞清楚。不搞清楚,做這些儀式的時候沒有意思,為什麼?做完之後還是糊裡糊塗的。上師一灌頂就開智慧,真的嗎?你天天去給他摸摸頭、灌灌頂,看你智慧開不開?愈摸愈糊塗。都把佛在經上講的意思搞錯了、誤會了。佛法裡頭你找不到迷信,給你說吧!但是誤會的人不少,真正明瞭佛法的人是很稀有的,所以一定要做個明白人,別做糊塗人。

  「善導大師約四十八願為真實五願」,前面我們讀過。「若論至約,則唯第十八願」,就是歸納,約就是我們現在講歸納,把四十八願歸納起來有五願,五願再歸納起來就成一願,這一願就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故於《事贊》中曰:一一願言,引第十八。《甄解》云:四十八願雖廣,悉歸第十八願」。這跟我們平常在講席當中常說的,希望同學們都記得。隋唐時代,祖師大德們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歸納,一切法歸納一部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都歸《華嚴》,《華嚴經》最後歸淨土,就是歸《無量壽》。所以《無量壽》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展開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歸《無量壽》,《無量壽經》歸納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納就這一願,第十八願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就曉得,這一句名號一展開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這一句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再展開是一切經,再擴展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經教法門,統統歸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古大德常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也聽得耳熟,但是不知道什麼叫不可思議,沒去想到。不知道這六個字統攝一切法,抓到這六個字你就抓到一切法。所以我們看到古往今來專念這六個字,三年五載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瑞相不可思議。那是什麼?那是表演給我們看的,說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生圓滿成佛,記住這句,往生即是成佛,這真不可思議。

  「又云」,這話《甄解》說的,「謂由此願故,使眾生生無三惡趣之土,不更惡趣」。十念必生,你才真正離開六道輪迴,真正離開十法界,極樂世界不在娑婆三界之內,所以你真正離開!離開了,使眾生,這個眾生是帶業障的眾生,極其嚴重業障的眾生,他往生了,生到沒有三惡道的這個環境。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但是它那個凡聖同居土裡沒有三惡道,沒有阿修羅,它那個裡頭人天道。我們聽到人天道,天道聽說,不太清楚,人道現在看清楚了,這個世界這麼混亂,人道是這樣的嗎?現在有很多通靈的人跟我說,不是一個,很多,說什麼?我們現在這人道不是真的人道,是什麼?是鬼道、是地獄道。我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相不相信?想想他的話也有道理,人不像人。中國古人講做人的條件,就人道,人的道是什麼?人的道是五倫之道,我們有沒有做到?古人講得好,這個世間沒有倫外之人,沒有五倫之外的人。五倫第一個是父子有親,我們有沒有看到?這個社會上父子有親嗎?家庭清寒貧窮可能還看到,一富有又有錢財,父子之親就沒有了。

  夫婦有別,看到沒有?夫婦有別是夫婦組成一個家庭,兩個人的任務有差別,不一樣。在倫理的社會裡面,家庭最重要的是兩樁事情,一個是經濟生活,一個是傳宗接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此這兩樁大事夫婦兩個人就分開來做,男子出外謀生比較方便,所以男子就肩負家庭經濟生活。婦女在家裡面就是照管子女,培養下一代,母親是兒女第一任的老師,小孩能不能成就關鍵在母親。所以中國古禮,婦女懷孕有禮,不能不懂,胎兒雖然沒出生,他已經受感染,受母親的意念、言行感染。母親念頭是善,他就是善的感染;母親念頭不善,他就是惡的感染。所以母親懷孕心情要非常好,起心動念的念頭要清淨、要善良,舉止要柔和,讓小孩善的感染。出生之後,小孩睜開眼睛會看了,會聽了,母親照顧他,他已經在那裡模仿、在學習。到三歲這一千天,中國古代叫紮根的教育,這個教育是母親負責的。所以這個孩子的根,像小樹一樣,根是母親栽培的,老師栽培後面那一節,根是母親教的;根要不正,再好的老師對他也沒有辦法。所以中國人才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不是說你有子女你就有後了,不是的。你子女裡頭有沒有聖人?有沒有賢人?再其次的,有沒有君子?你家裡的兒女是聖賢君子,母親是聖人,母親的責任使命比父親高得太多!

  所以在古代的中國,有人說古代是男女不平等,不平等可能是有,可是不是現在這個觀念,古代婦女備受尊重,她的地位比男子高,這不平等在哪裡?比男子高。你說古代這個帝王沒有不尊重妻子的,為什麼?妻子是他兒子的根本。兒子要傳宗接代,他能不尊重嗎?他不尊重就是不尊重祖先。他的祖先代代相傳靠什麼?就靠婦女,就靠母親,不能不尊重。父親能不尊重兒子嗎?兒子是他家裡世世代代的繼承人,你不尊重他,你就不尊重祖先。不敢不尊重,他知道這個家道的承傳千萬年來沒有中斷,靠誰?誰的力量在支持?婦女。婦女在中國歷史上,在中國家室承傳上,你說她負多重大的責任!如果我們讀古禮就明白,這是夫婦有別。現在沒有了,現在小孩誰教?大概都是電視教。長大,六、七歲了,網路在教,教他什麼?教他殺盜淫妄,教他暴力色情。所以現在有很多人說兒女不好教,為什麼不好教?你沒教他,你沒有給他紮根,不是小孩不好。《三字經》上講得很清楚,「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這不都講清楚了!你對照對照是不是?你家小孩是不是這樣?你沒有教他,他已經養成習慣。養成什麼習慣?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養成這個習慣。那我們再想想,能對得起祖宗嗎?能對得起國家民族嗎?能對得起世界上這麼多眾生嗎?然後你才知道做母親的偉大,做母親值得社會大眾的尊敬。

  家的興旺,國家民族的存亡,現在講整個世界的社會,與這一個家庭都有密切的關係,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君臣有義,這是人,做人,人像個人樣子。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五常,仁義禮智信;四維,禮義廉恥;八德,這個四條統統做到,像個人,這叫人。惡道他不懂,他不知道什麼叫倫理,不知道什麼叫四維八德。在佛法裡面,佛給我們講十善業道,這是佛法的根本。佛又將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羅,羅剎、修羅,福報也很大。所以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沒有修羅、羅剎,只有人天。這個人天標準,最低也要用中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個人道善。不更惡趣,你沒有出離六道輪迴,你就沒有辦法離開三惡道,肯定會去。特別是現在人,把倫常道德統統丟掉了,很生疏,你問他,他真不知道,不但沒有看見過,他聽都沒聽說過。所以靈媒傳遞信息給我說,人不是人,不像人!我們看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三惡道,不更墮三惡道。

  「具相好」,具是具足,沒有欠缺。相好我們無法想像,生到極樂世界相好跟阿彌陀佛一樣。經上給我們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古大德講得很清楚,那是什麼?古印度那個時候人的標準,佛菩薩現相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感應所現的。實報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也是感應所現的,還是隨心應量。大乘教裡面為我們說報身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金剛不壞身。「現神通」,神通是德能,眼看遠的,遍法界虛空界都能看見;看近的,一粒微塵當中能夠看到大千世界。這樁事情在從前我們很難體會,現在科學發達,我們從科學這方面來看,漸漸體會到。你看現在電腦裡面的晶片,小指甲這麼大,一點點大,裡面包含許許多多的信息,就在那一片裡頭。我們就明白,佛說一粒微塵比晶片小得太多,晶片我們肉眼能看見,還相當大的一個面積。佛講的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恐怕要用高倍的顯微鏡才能看到。像量子力學家所講的小光子,那麼小的東西它裡面含藏的信息,竟然是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都在裡頭,這我們在經典上學過,《華嚴經》上也學過,真的嗎?真的。誰看到?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不但看到,普賢菩薩有神通能夠進去,他能夠入微塵裡面的世界。讓我們又想到微塵世界裡頭也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又有世界,重重無盡。這是科學家現在無法想像的,他現在只看到微塵,沒有看到微塵裡頭有世界。這是現神通。前面跟我們說的天眼,我們剛才所講的,天眼看遠看近,天耳也是遍法界虛空界音聲都聽得見,速度之快沒有辦法想像。《還源觀》上告訴我們,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傳播速度周遍法界,就是一念,這一念就周遍法界;出生無盡,那是講變化,隨著你的念頭千變萬化。他心通,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他全曉得。就是像現在電信的網路,我們起心動個念頭,他那裡都收到,這是自性的本能,一切眾生統統有。神足通,跟性德的本能一樣,念頭才起就遍法界虛空界,就周遍法界。「而得滅度」,滅度就是大般涅槃,滅是滅煩惱習氣,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斷得乾乾淨淨,不但這個沒有,無始無明的習氣也斷了。

  底下一句,「入光壽海故」,常寂光,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華嚴經》上講的究竟圓滿佛。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實報土,在那個地方住,你是什麼身分?你是法身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住實報土。這四十一個位次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等覺菩薩斷最後一品無始無明習氣,這一品習氣斷了,無始無明習氣沒有了,他就不住實報土,他回到常寂光去了,「入光壽海故」,入光壽海,回歸自性。從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光壽海裡面無緣無故起了一個阿賴耶,這個阿賴耶就是你從這裡出來,從阿賴耶裡面那是出生無盡,變幻無窮,讓你經歷十法界、六道輪迴,最後你遇到阿彌陀佛,你到極樂世界又回歸常寂光,這是一個大的循環。經歷這麼大的循環,有人要問:將來會不會再迷?會不會又變成一個阿賴耶,又再搞這個循環?佛告訴我們:不會了,覺了之後不會再迷了。這個話在《楞嚴經》上說的,富樓那尊者提出這個疑問,實在是代我們問的,永遠不會迷!為什麼?他對十法界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眾生,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所以回歸常寂光不是沒有活動,活動還是很多,還是非常活躍。他不是沉寂在那裡不動的,他非常活潑,非常靈敏,眾生有感他就現相。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是現神通。無論現什麼身,或是在六道,或是在四聖法界,我們一定要曉得,他決定沒有起心動念。如果起心動念他就墮落,他就退轉,他不就退轉變成凡夫了?絕對不是這樣的,他確實沒有起心動念。

  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他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有沒有起心動念過?我們現在知道了,他沒有,他在那裡表演,他這個表演不是起心動念,自然而然的,這叫什麼?這叫隨緣妙用。如果起心動念,不妙了,那他跟我們一樣,不妙了。妙就是妙在什麼?從來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你問什麼,他都給你講,你的機緣成熟了,你不問,他也給你講。我們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人家妙就妙在此地。真正看破了,真正放下了,看破是什麼?世界是假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看破了。應化在世間叫遊戲神通,這是我們凡夫境界所看到的,佛菩薩遊戲神通。不要說是諸佛菩薩再來,在我們中國歷代祖師大德裡頭,像惠能大師,那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麼做得到?這些我們都必須要知道。善導大師,有書上講的,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永明延壽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國清寺的豐干和尚也是的。這些菩薩們、佛常常來,他要不暴露身分,我們不知道,不認識他。天台大師智者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五代後梁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再來的,我們中國塑彌勒菩薩的像都塑布袋和尚像。他是自己宣布說他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說完之後他就走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宣布之後他不走,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身分一露立刻就走了。真的沒起心動念,這個我們要體會到這一點,你對佛菩薩你才真正認識,了解事實真相。我們自己這一生的修學就知道方向、知道目標,知道怎樣修學,取捷徑不走彎路。

  「是以此願特為最勝矣」,這一願,四十八願裡頭第一殊勝。我們可以說這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自行化他圓滿成就的第一法門,這真的不是假的。「又《箋註》曰:故知四十八願之中,以此念佛往生之願,而為本願中之王也」。我們稱願王,願王是稱阿彌陀佛,願王就是稱第十八願,稱本願為王,本願四十八願,這個本願也指第十八願,十八願王中之王。諸佛如來讚歎彌陀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其來有自,不是沒有根據的。佛佛道同,彌陀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是一切諸佛的根,一切諸佛都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你說阿彌陀佛跟一切諸佛是一還是二?《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能分,彌陀跟諸佛是不能分割。我們再想想,我們每個眾生跟阿彌陀佛能分割嗎?不能分。中峰禪師講得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能分割嗎?《老子》所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那個根、那個體就是自性,能分嗎?不能分。佛法講到究竟處,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一體。所以慈悲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無條件的,慈與悲都是愛,慈裡面偏重在與樂,悲偏重在憐憫、在拔苦,所以稱為大慈大悲。大慈悲心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人人都有,而且人人都平等,跟諸佛是平等的,慈悲心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現在我們這心沒有了,為什麼沒有?迷了,並沒有丟掉,所以叫迷失,它不起作用,並沒丟掉,覺悟了它就起來。所以也可以從這個地方來測驗自己,你慈悲心有多大,你覺悟就多大,這肯定的。因為覺悟它就起作用,迷了它不起作用,你能真正對一切眾生,生起平等的愛心、真誠的愛心、恭敬的愛心,你覺悟了,你真的覺悟了。如果我學佛,在佛法裡面我還有自私自利,我還有名聞利養,我還有貪瞋痴慢的習氣,沒覺悟。真覺悟了,這些東西全沒有了,這個覺悟並不是究竟的覺悟,不是圓滿的覺悟,你真的覺悟了,真的開始覺悟了。所以從日常生活當中,你所表現的現象能看得出來!古來祖師大德測驗你這學生,學生修學有沒有成就他知道,他看你言行動作就曉得有沒有覺悟,這個裡頭沒有迷信。覺悟的人能看出這個人的迷悟,迷惑的人看不出迷悟。所以這個經題,經題非常好,把我們修學的因果、方向、目標,統統在這題目當中。如果我們所定這個方向、目標是「清淨平等覺」,終極的目標是覺,覺是大徹大悟,大徹大悟一定建立在平等心上,平等心一定建立在清淨心上,清淨心一定建立在放下萬緣的事上。你有一樁沒放下,你心就不清淨,不清淨的心來學佛,這是佛門的所謂學者,佛法是世間法,不是出世間法。從前李老師常跟我們談,你可以做為一個佛學家,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也可以講經說法像天花亂墜、著作等身,你依舊還搞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這叫佛學家。老師那時候特別告訴我,還舉了兩個例子,我那個時候還沒有出家,所以這兩個例子都是在家人。他告訴我,「古人別學蘇東坡,今人別學梁啟超」,為什麼?都是佛學家,沒有離開六道。這兩個人都是絕頂聰明人,對於佛法真的有很深的研究。這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此願顯彌陀之究竟方便」,持名念佛真的是究竟方便。「一乘願海」,往生就是一乘,一佛乘,「六字洪名,不可思議功德。以名號即實德,聲字皆實相故」。這六個字是實相,南無阿彌陀佛這音聲是實相,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誰能認識?第十八願我們就講到此地。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