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五十三面第一行:

  「此願意為,我法藏成佛時,願我之光明無量無邊,普照十方之一切淨穢國土。」這是第十三願。十三願大意,總的來說,念老為我們解釋,「我」是法藏菩薩自稱,我成佛時,願我之光明無量無邊,普照十方之淨穢國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阿彌陀佛的光明都照到了,我們要問,為什麼我們沒有見到,我們沒有感覺到?如果感覺到佛的光明照到我們身上、照到我們這個地區,一定像經中所說的,得佛智慧、福德的加持。我們想的沒錯,佛的願望確實如此。又何況前面說了,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都圓滿具足其他的四十七願,所以佛光這一照,等於說是四十八願的功德我們都能夠感觸到,都能夠接受到。為什麼沒有感覺?有沒有人感覺?有,菩薩有感覺,聲聞有感覺,念佛念到清淨心的時候有感覺。確實時時刻刻,所謂是一切時一切處,佛光沒有不照的。我們之所以沒有感觸,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業障太重。就像白天陽光普照,我們這個地方今天陰天,空中濃雲密布,雖有陽光,我們這個地方見不到。雲彩,我們來講,那是我們的共業。如果在陽光之下,我們不想讓它照到,我們打一把傘,那是我們的別業,是我們個人的業障,我不讓它照。不是不照,佛光普照,我們能夠念佛念到清淨心,就感受到了,如果念到平等心,那就感受更大。如果念到大徹大悟,那佛光真的就普照、遍照,你全都接受到了。

  由此可知,我們接受光,實際上宇宙之間是一片光明,這裡面確實有不同頻率的光波,我們科學家實驗出來的有一些。像我們眼睛能見的光波,這個長度是有限的,有比我們光波長的我們見不到,比我們光波短的也見不到,用一些儀器可以能探測出來,像X光、紫外線,我們肉眼都看不到的。如果各種光波都能夠看見,給諸位說,就沒有夜晚了,白天晚上統統是光明的。從來沒有黑夜,這是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了,一點都沒錯。所以我們要見到佛光,要有佛心,要有佛的願,人心同佛、願同佛,佛的光明你就見到了。

  淨穢國土前面我們學過了,宇宙之大,無量無邊,無有窮盡,這裡面的諸佛剎土無邊,所以眾生也無邊。下面,「望西師云」,這是日本的淨宗大德,他說「橫攝十方虛空無邊,故國土亦無邊。國土無邊,故眾生亦無邊。眾生無邊,故大悲亦無邊。大悲無邊,故光明亦無邊。光明無邊,故攝取益無邊」,這個益是利益,也沒有邊際,「以要言之,欲益無邊,故光無邊。」光明當中,四十八願都在其中。世尊教學,常常用歸納的方法,四十八願總不外像《華嚴經》所說的,自性圓滿的智慧德能相好,這把四十八願全都包括了。自性裡面圓滿的性德,都在光明當中顯示出來,利益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眾生。彌陀的弘願,前面我們讀過,在成正覺這一願裡面,總的來說,就是希望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他沒有別的心願,只有這一願,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幫助我們圓滿成就。「欲益無邊」,這個利益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被佛光所照的,諸佛如來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圓滿的加持在這個眾生身上。第二個意思,眾生接受佛光注照,得到自性圓滿的性德,所以佛光無邊。依望西的意思,「下文亦同此解,欲利益無邊,故光明無邊」,底下這一句重要,「具德無盡」,這個德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修成的,是性德裡頭圓滿的流露。

  下面說,「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本經光明遍照品曰」,這是第十二品,「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這就是說佛光。佛光有兩種,一種是常光,常光是永遠不滅的,他身上放光。像經典上記載的,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常光一丈,一般人都能夠看到的。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光,就是自己看不到。有特異功能的人他見到,他見到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可以多問幾個人就明白了。告訴我們,每個人不但有光,而且光的大小不一樣,光的顏色不相同。如果身體不健康,這個光是灰色的、是黃色的。如果這個人身體非常健康,很好,光是白色的、是金色的。大小、顏色都不一樣。所以,很多練氣功他會看到,看到之後他就知道,你身體哪個地方有毛病;那就是說看到某個部位光很暗、不明顯,那個地方就有毛病。人身都有,都會放光。

  整個宇宙,不但是人,一切眾生都離不了,你看量子力學家,什麼叫量子?量子叫小光子,這裡頭有光;最小的物質,不能再分了,比原子、電子、基本粒子還要小,它有光。光子累積起來就出生物質現象,科學家現在告訴我們,物質是假的,物質的本質是意念,念是振動,振動就有光,振動就有電,它就帶電。佛經上講物質叫四大,四大就是物質的四種特性,叫地水火風,這物質特性。地,就是我們能看見到它是一個物體,是一個物體,能看見。第二個特性,它帶的有陽電,陽電在佛法裡面叫火大,也叫溫度,它有溫度。第三個特性,它帶陰電,陰電在佛經裡面叫水大,就是它有濕度。它有溫度,它有濕度,科學名詞叫帶陽電、帶陰電。第四個特性,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速度非常快,它是動的,動叫風大,風是動的,不動就沒有風了。所以,地水火風四大,是講物質它帶著這四種特性。

  我們從它性質上來看,任何物質都有波動現象,波動現象一定有放光,但是這種光我們肉眼看不到。科學家在高度的顯微鏡之下觀察到了,所以稱這個粒子稱之為小光子,一般稱為量子。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夠體會到,一個基本物質的現象它有光,所有一切物質現象怎麼能沒有光?肯定有。還是佛經上一句老話,我們這些凡夫粗心大意,煩惱妄念太多,所以佛在經上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不能證得就是你沒有看見,它真有,真有你看不見。這說明這個事實的真相。阿彌陀佛的光明跟一般佛的光明不一樣,本經「光明遍照品」裡面說得好,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是他前世在菩薩位置上修道,願力不相同,因此成佛之後,光大小不一樣,身光跟放光都不相同。成佛的時候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這就是講他的常光,自然他就得到。「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月光清涼,千億萬倍沒問題,太陽炎熱,太陽是火球,如果千億萬倍,那人怎麼生存?要知道這個地方是比喻,不是真的日月光明,只是用日月來做比喻,佛的光明超過日月,而佛的光明是清涼的。我們接觸到的時候是非常舒適,不會感覺得冷,也不會感覺得熱,一切眾生接觸到佛光,都會感覺得安樂自在,煩惱輕,智慧長。所以,佛光能幫助我們消業障。

  凡人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彌陀經》,羅什大師翻譯的跟玄奘大師譯本不一樣。明顯的差別,羅什大師翻譯的「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翻譯的這一句不是一心不亂,跟我們這部經上講的差不多,「一向專念」。要一心不亂,往生就難了,這不是現在人,古人就有這個疑惑,如果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那我們都沒指望了。玄奘大師翻的是「一心繫念」,不是「不亂」,我們這部經上翻的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專念。這個差別很大,羅什大師是不是翻錯?譯經大師,早年初期的,羅什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當然不會翻錯。一心不亂有講法。人在臨命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首先見到佛光,佛光注照就能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個層次。如果你沒有功夫,像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往生的,他真往生了,往生最低的條件要功夫成片。我們就明白了,臨終佛光一照,他功夫就成片,他妄念全伏住了,這是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他念到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放下,這叫功夫成片。一天到晚綿綿密密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口念不念沒有關係,心裡真有,念念不忘想著,就是《大勢至圓通章》上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果。現前見佛是臨命終時,你還沒斷氣,你看到阿彌陀佛,這是現前見。現前當來,當來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天天見。能夠念到功夫成片,這真的是可以做得到的,臨終佛光一照,不就是到一心不亂了嗎?事一心不亂。念到事一心不亂的人,臨終佛光一照,就變成理一心不亂。佛光照,加持你的等次,跟你的等次一定是成正比例。你有一分功夫,他加持,佛光照的時候你得一分利益,你有十分的功力,佛光一加持,你就得十分利益。佛光把你自己功夫提升一倍,是這麼個道理。

  自己沒有功夫,那就是緣分,這個緣分是什麼?臨終的時候三個條件,你想想能不能具足?第一個條件,頭腦清醒。臨命終時迷惑顛倒,那就沒有辦法,那業障很重,佛光照了,照了你也不知道,你也感受不到。所以不能夠昏沉。最怕的是老人痴呆症,這個事情麻煩,那真是誰都幫不上忙。所以我們人活在這個世間,最重要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要去享受。什麼時候享福?臨命終時頭腦清楚,那是真正的福報。為什麼?往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我們中國古人講「好死好生」,死得很好,沒有痛苦,你來生一定很好。為什麼?你會選擇好地方去。人會到畜生道、到餓鬼道、到地獄道,那是糊裡糊塗去的,哪有頭腦清醒的人會到那個地方去?所以都是迷惑顛倒去的。頭腦清楚,最低限度也是人天兩道,不會到三惡道去。古人講「五福臨門」,第五最後的福報就是命終的時候好死,就說這一條,來生比這一生一定更殊勝,一定更好,這個才叫做真正的福報。這一生享福,來生如果墮三途,那就沒福,那不是福報,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修福比什麼都重要,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經典就不會再疑惑,清淨心就能見到佛光,感受就不必說了,見到佛光注照,這是佛來接引往生。

  這個地方這段話,「大悲無邊」這是彌陀的悲心,是自性流出來的。彌陀的悲心跟慈心,悲是我們講同情心、憐憫心,慈是與樂心、幫助你的心,都是遍法界虛空界。光明從哪裡出來的?光明從大慈悲心裡頭出來的,所以光明也沒有邊際。「故攝取益無邊」,利益無邊。這念佛的人,特別是在臨終時候,送往生不可以不知道的。同時佛在此地告訴我們,一切諸佛都有光明,光明當中都有稱性的利益,稱性的性德,彌陀的性德比一般佛的性德那就更大了。「可見彌陀光明絕勝諸佛者,蓋因前生願力超絕」,這把因說出來了,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光明超過諸佛的光明?因地修行願力不一樣。

  用我們現前同修們,我們進入佛門,我們發的是什麼願,我們想得的是什麼果報?每個人都不一樣。一般凡夫,你問他為什麼學佛?絕大多數求平安,求佛保佑升官發財,真的是求名求利,這個多數。有幾個人學佛是為眾生的,為苦難眾生的?不多。阿彌陀佛跟人不一樣,他作佛是求一切眾生跟他一樣成佛,究竟圓滿的佛果,而且還超越諸佛。你想,阿彌陀佛超越諸佛,我們每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願同行,我們的成就也超越諸佛。絕對不是說阿彌陀佛超過諸佛,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跟一般諸佛是一樣的,這講不通,那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知道這些,就不知道佛對我們的恩德有多大,他跟諸佛不一樣,成就不相同,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是跟阿彌陀佛平等的,這還得了!所以為什麼諸佛如來把他們的弟子,統統都勸他們發心要求生西方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道理就在此地。佛對人決定沒有嫉妒心,「那個地方比我這裡還殊勝,你到那裡去」,這是佛心,跟凡夫不一樣。凡夫說,那邊好,你別去,你跟我就可以了;自己也知道我比不上別人,還要障礙別人。所以這細心去體會。「是以經中復曰,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這都是真的,很特殊,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都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有原因的。

  「又《大法炬陀羅尼經》謂諸佛有兩種光明」,這說出來了,一是「常光」,一是「放光」。「常光者,謂圓明無礙,無時不照」,這就是佛的圓光。「放光者,謂以光(使人)驚悟」,原文是「以光驚悟」,當中這兩個字是念老加的,我們一看就明白。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之應是自然的,沒有作意,沒有說一定要照應他,沒有這個念頭,自然的,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我們以一個善念對著這一杯水,它的反應,從科學儀器裡面去觀察,非常美的圖案。是不是它有意思?沒有,它決定沒有想,沒有思想,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自然的反應。眾生有感,佛放光的時候也是這樣,法爾如是,並沒有起心動念。這個光,光是教人覺悟,幫助你覺悟。這是說明光的作用,光明遍照的作用。「有時而照,或現或收,隨宜自在。」現,是你有感的時候,你這個感息掉了,光也就沒有了。所以你感,光照時間長短,也是感應的時間不一樣,全都是自然的。「今願所指是常光」,這個願文裡面,「光明無量願」這一願裡講的是常光。「《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就是《阿彌陀經》,玄奘大師翻譯的,經文上有這麼一段話,「彼如來恆放無量無邊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這是老居士解釋這個願文是常光,由玄奘大師小本《彌陀經》的經文可以做依據,這是常光的明證,證明,佛這裡所講的確實是常光。這一願就講到此地。

  下面我們再看第十四願「觸光安樂願」。「顯佛光所具利生之妙德」,這就講得很清楚了,佛光照,你一定會有這些現象發生。像願文裡面所說的,「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能夠引發你的慈悲心,讓你作善,「來生我國」,你會發心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所以念老解釋裡頭說,顯佛光所具利生之妙德,有這麼多的好處。「見我光明,照觸其身」,你心不清淨,你見不到,遠離顛倒妄想,清淨心現前,你就見到。什麼時候見到?佛的光一切時一切處從來沒有斷過,只是我們現在有煩惱習氣障礙住了,我們只要把這個障礙放下,彌陀的佛光你就見到了。「凡見佛光者及蒙佛光照及之人」,佛光照了你,「莫不安樂」。所以,人在遇災難的時候,為什麼教你念佛?災難的時候恐怖、驚慌、不安,你念阿彌陀佛,佛光照你,你心就安定下來,你就離開恐怖,道理在此地。最近這一年多來,我們遇到很多的預言,靈媒傳遞的信息說有很大的災難,如何應對?幾乎是一個聲音,教我們認真念佛,可以化解災難。這個話我們相信,為什麼?佛在經上這樣說。他講的跟佛經相應,這話就可以相信;他講的話跟佛經不相應,我們就可以不要相信他,那靠不住。相應,我們知道這裡頭有道理,跟四十八願願文相應,佛光照你,你一定得安樂。換句話說,佛光注照的時候,這個地區災難一定會化解;縱不能化解,這個地方人造業太重,佛光照也不能化解,肯定會減輕,不能完全化解,能減輕這是決定可能的。由此可知,根本的問題不在外,在我們內心,端正心念,一心念佛,什麼問題都能解決。這個裡頭最重要的是信心,還有一個尊重的心。

  現在這個世界,不是局部的混亂,是整個地球出了問題。我們要怎樣去幫助?幫助不是幫助局部的地方的人,是幫助全球。非常難得,早在七十年代,三、四十年前,在四十年前,英國湯恩比博士就說出來了,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這時候是全世界的,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話是真的嗎?我在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講過,沒人回答我,連他們漢學系教授他也不回答我。最後我告訴他們,湯恩比說的話沒錯,我們把它解讀錯誤了。孔子一生教學說了多少話,哪幾句話能解決現在問題?你要能聽得出來。現在這個問題,社會生了病,生的什麼病?孔老夫子的藥很多,用哪一服藥才能治得了?不是藥統統拿來,統統拿來要把人藥死了,這個很重要。所以解讀比什麼都要緊。

  所以我說,談到孔孟學說,他們是研究漢學的,而且有相當的水平,我們不能不佩服,提到孔孟一定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這大家都在研究,能解決問題嗎?太高、太深了,一般人不懂。講到大乘,你們一定會想到《華嚴》、《法華》、《般若》,想到這些大經大論,也是太深了,不能普及。要救這個世界,要普及,很淺、很有效果,它才能有效。我說大家想的也沒錯,四書五經、十三經跟這些大乘經典,這是大乘跟孔孟的花果,大家都看到了,大家都喜歡。花果從哪裡來的?樹枝上開的,樹枝上結的。枝從哪裡來的?枝從樹幹長出來的。樹幹從哪裡來?樹幹從根本長出來的。根,它有根!再去找根才行,活的,管用。孔孟的根是什麼?給諸位說,孔孟的根就是《弟子規》,大乘的根就是《十善業道》。這是他們從來沒想到過的,為什麼?把它看得太簡單了,這是教初學的、教小學的。沒錯,現在全世界人都沒念過書,小學就不得了,小學就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提倡儒釋道的三個根,不能疏忽,這個東西重要。我們在過去,安徽廬江湯池小鎮,就是用《弟子規》做實驗,做得非常成功,證明湯恩比說的話沒錯。

  可是要把湯恩比的話兌現,還得要把孔孟的精神找到。孔孟的精神是什麼?大乘的精神是什麼?這四書裡頭有,「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義兩個字代表孔孟的精神。仁者愛人,現在人沒有愛心,不知道愛人,不知道自愛。不知道自愛,他怎麼會愛人?這才叫大根大本。孟曰取義。所以,儒家根本的精神是仁義道德,我們能仁義存心。現在這個社會病了,病在哪裡?聖賢教育沒有了,中國、外國全沒有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沒有了,外國宗教教育沒有了,沒人教。沒人教,他自然就學壞了,我們中國老祖宗講,《三字經》上就有,「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你不教,他全學壞了。今天全世界人,無論造什麼樣的罪業,無論犯什麼樣的過失,能不能處分他?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你沒教他,他做錯事情你怎麼能責怪他?你沒教他。所以,要用孔老夫子的話來解決這個問題,《論語》上有,「夫子之道無他,忠恕而已矣」。你看,提出這兩個字,解決現在社會問題,一個是忠,一個是恕。

  我們取孔孟四個字,「仁、義、忠、恕」。忠是什麼?心要放得正,不偏不邪,這叫忠;也就是用真心待人,真心就是我們講的清淨心、平等心,這是忠。恕是什麼?原諒別人,所有造的罪業、過失不要追究了,過去的已經過去,絕不追究你,也不懲罰你,從今天起,好好的學儒釋道的教育。你受了教育之後再犯過,那要處分你;你沒有受過這個教育,犯過,不追究,這叫恕。中國古人講「得饒人時且饒人」,不找麻煩,這個社會會在祥和當中。恢復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這個社會就有救了。所以,湯恩比講的話沒錯,非常有道理,這個人真有學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比一般中國人厲害,這個話中國人都沒說出來,他說出來了。大乘也是四個字,大乘的精神,「真誠、慈悲」。真誠,那就是忠字做到圓滿,大慈大悲,慈悲把儒家四個字都包括在裡頭,仁義忠恕。他講得有道理。

  所以,教學才能解決問題,這是中國古聖先賢世世代代沒有改變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在平常學習的時候,我在當中加了一句,「建國君民,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我用了這十二個字,真的能解決現前的社會問題。可是真正要人相信古老聖賢的教誨能解決我們現在的苦難,幫助我們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要真正做為一個教學的實驗點,這個很重要。為什麼?要人家看得見。我們湯池小鎮做了那個三年,是聯合國逼著我們幹的,我們自己沒想起來。我們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把中國古代社會狀況向大家報告。中國這個國家幾千年來,社會確實是長治久安,為什麼治理得這麼好?它就是教育,中國人最重視教育,人是教得好的,你要不教他就學壞,這是我們老祖宗可以說是在千萬年前就知道的。所以在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最懂得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效果。我們向聯合國報告,大家聽得都很歡喜。會後我們在一起聊天吃飯,就有人提出來:「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做不到。」這句話給我是當頭一棒,他不相信,那你就沒辦法下手,這世界沒救了。如何要叫他相信?要做出樣子給他看,他看到了他才相信。所以,湯池小鎮是這種背景,我們發起做這個實驗。

  實驗做成功了,我們就希望交給國家去辦,我們的本行是講大乘經典,不是幹這個事情的,所以讓國家去做。做出了好樣子,從這一個成功,我們就聯想到,榜樣太重要了。讓我們想到,中國在古老的時代,歷史上記載得非常明確,這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湯,商湯,他有一個實驗點,做成功了。他那時候的國,中國是到秦才統一,秦之前都是部落的社會。從長江流域到黃河流域這個地區,幅員不大,多少個國家?八百多,沒統一,都是小國。湯的國多大?七十里。諸位要知道,七十里沒有現在七十公里大,現在我們講公里,古時候用的度量衡比我們現在小。弘一大師做過考證,他說周朝時候的尺,一尺只有我們現在中國市尺裡頭六寸,不是公尺。所以古人書裡的記載,個子高的一丈多高,實際上跟現在人個子差不多高,大概現在一百八十公分這個個子,在古時候就一丈多了,它的尺短。里也是如此,用現在公里來講,要打折扣。它的七十里大概現在就公里三十多公里的樣子,就那麼個小區,一個小鄉鎮,那是一國。商湯就是以他這一個小國,他治理得好,我們常講「禮義之邦」,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他能做到這樣。所以附近這些小國都向他學習,尊他為王,尊他為天子。天子沒有統轄的權,那是別人尊稱你的,是一種榮譽,大家都向你學習,稱他為王,稱他為天子,這商湯。商湯傳了三十一代,傳三十一代六百二十九年。

  接下去,周朝,周文王,周文王的國家多大?一百里,合現在五十公里,這麼樣一個小的地方。他以百里而王天下,也是做得非常好,政治清明,人民和樂。在當時那個世界,就是一個典範,人人都向他學習,稱他為天子,稱他為王。八百多個小國都擁護他、都愛戴他,都喜歡聽他的,有了問題都向他請教、向他學習。這個示範的點多重要,太重要了!我們從湯池的實驗,讓我們想到古時候古書裡這個記載,在現在講太有道理了。如果現在要有一個小國家,我以前住在新加坡,我就常講,但是機緣不成熟。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如果這個城市國家能夠做到湯、做到周文王那個樣子,國家雖然小,全世界的示範點,那還得了,不得了!我們湯池這個示範點做出來之後,向聯合國提出報告,我們做了很詳細八個小時的報告,還有三天的展覽。影響到駐教科文組織一百九十二個國家地區的代表、大使,都希望到湯池實際上去考察、去看看,收這麼大的效果。所以,我總是在盼望著,哪一個小城市、一個小區做出榜樣,讓全世界都能看到,看出什麼?看出世界和平的信息。和平不是做不到的,不是理想,和平可以落實。

  今天,我們講普遍來教學,教學今天最大的障礙、最大的困難在哪裡?學生沒有恭敬心。世出世間法,沒有恭敬心什麼都學不到。你看印光大師教給我們,那講學佛,學佛跟學世間法沒有兩樣,「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現在是一分誠敬都沒有,這學生怎麼教法?要把學生的誠敬心把它喚醒,不是短時間的事情,就是要有好榜樣。要讓這些年輕人親自看到,他覺悟了,他學好了,回家會孝順父母、會尊敬尊長、會友愛兄弟了,誠敬心才能出來。沒誠敬心,沒法子學。現在的年輕人心浮氣躁,中國國內我知道的很少,我不曉得,我看到是外國的。我在國外,也是好幾個學校的教授,掛名的,只上過二、三次課我就不再去了,為什麼?學生沒有耐心。學生聽講課的時間,大概只有十分鐘到十五分鐘,然後就眼睛都到外面去了,交頭接耳,心不在焉,那還講什麼?講過幾堂課之後,我再不講了。我在學校裡,喜歡參加教授的座談會,我們教學經驗的交流,我倒很樂意跟這些教授們,年齡跟我也差不多,他們能聽得懂,有很多共同的感受。所以恭敬心不能沒有。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十善業道》,恭敬心才能夠生得起來。你遇到真的好老師,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你一點恭敬心沒有,他不會教你,他會對你很客氣、會讚歎你、誇獎你,把你打發走。為什麼?他教你東西,你吸收不進去,難在此地,不是不教。

  我年輕的時候讀書,是在災難當中,二次大戰、中日戰爭,天天逃難。八年抗戰我走了中國東南十個省,那時候走路,沒有交通工具,所以失學三年,學業沒有完成。喜歡讀書。到台灣之後,舉目無親,必須自己照顧自己生活,找一份收入非常微薄的小工作,哪有時間去讀書?年輕,喜歡哲學,知道有個哲學教授,同鄉,桐城人,方東美先生。沾一點同鄉的邊緣,雖然不認識,我給他寫一封信,要求他准許我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程。我的信寫得很規矩,寫得很工整,我也寫了一篇文章寄給他看。一個星期之後他回我信,邀我到他家裡見面,去看他。見面之後,他就問我的學歷。我說我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逃難又逃到台灣來了。他問我,你有沒有欺騙我?我說我不敢欺騙老師。老師告訴我,你寫的信、寫的文章,我們學校學生寫不出來。他在台灣大學教書,他教博士班的。我就告訴老師,我雖然學業沒有完成,我喜歡讀書,再苦難的時候我都不會離開書本,可能是這個關係。我們只是那一點恭敬真誠的表現,老師最後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六十年前),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來旁聽你會大失所望。我聽到這個話,心裡很難過,為什麼?老師拒絕了。我這一點希望泡湯了,心裡當然感到很沮喪。老師大概是沉默了五分鐘,告訴我,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我跟他的哲學是這麼學的,這個連作夢都想不到。你要問,什麼原因?學生對老師的恭敬,沒有別的,跟他不認識,頭一次見面。

  我寫的信是寫的工楷,小字,像現在很多人給我寫信很潦草,那個老師早就丟到字紙簍去了,理都不理你,你一點恭敬心沒有。打字打出來,不行,要自己親筆寫,那才表示你的恭敬。這恭敬是從小父母教的,以後占這麼大的便宜。我親近方老師、章嘉大師跟李炳南老居士,沒有別的,就是那個恭敬心。對我所學的東西我尊重,尊師重道!對於老師畢恭畢敬,所以老師對我的待遇就特別了,不敢想像的。沒有交一分錢學費,完全是義務教學,一個老師,一個學生,這樣教成的。我跟章嘉大師也是一個星期兩個小時,學生就我一個。只有在李老師學經教、學講經的時候,他開了個班,同學有二十多個人。這二十多個人,到今天真正講經,一天沒有休息的,只有我一個。

  所以我對於印光大師這「誠敬」兩個字感受非常深刻,沒有誠敬心,再好的老師對你沒用處。真有誠敬,不在老師身邊,都會有殊勝的成就。今天東北劉素雲居士就是個好榜樣,那真的是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她沒有在我身邊,只是聽一套光碟,《無量壽經》的光碟,大概是一九九八年時候講的。她得到這一套,那個時候是用錄音帶,沒有畫面,只是錄音,她得到一套這個東西,六十個小時。你看人家的學習,一天聽一片,就是一個小時,可是一個小時聽十遍,每天聽經十個小時,十年沒有中斷,就聽一部經,一天聽十遍。兩個月把這個光碟聽完,兩個月就聽了十遍,聽完之後從頭再聽,這樣聽十年。除了聽經,就念阿彌陀佛,她成功了,證明古人講的話一點都不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給你證明了。戒是什麼?規矩,你能守住這個規矩,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守這個規矩。一天聽十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念佛,這規矩。這樣用功,所以她那個病好了,得的紅斑狼瘡,比癌症還嚴重,好了,也沒有吃藥,也沒有打針,病就好了。

  三、五年決定得念佛三昧,六、七年就開悟,不是大徹大悟,那也算是大悟。這一悟,不但佛法通了,世間法也通了,為什麼?自性裡面的智慧透出來。往生淨土,我的判斷是生死自在,想走就走,想住就住,沒有障礙了。她能做得成,每個人都能做得成,你不肯幹就沒法子了。要真放得下,心裡面一絲毫牽掛都沒有,身心沒有壓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生活很清苦,你聽她的報告,她請朋友吃飯,好朋友,就一個菜。那個朋友就問她:「一個菜夠嗎?」「不夠再多炒一點。」「還是一個菜?」「是,還是一個菜。」佛門裡面講「食不重味」,她做到了,生活多簡單。所以她才能得三昧,她的心才能清淨。要貪圖享受,不行,問題就出來了。這是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看到了。看到,現在人必須看到他才相信,他要不看到,不相信,沒信心。

  我這一生遇到三個老師,得老師的攝受,就是靠誠敬,佛在經上所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人要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他什麼成就都沒有。縱有成就,不是真的,是假的,為什麼?禁不起考驗。這是我們今天恢復傳統文化最大的一個障礙,這個障礙我們必須克服。那怎麼做?我們首先要培養幾個好老師,做示範。能夠有十個八個,我們的時間預定十年。十年之後,這些老師成為全世界第一等的漢學家,人家就相信。有十個老師,我們就可以辦一個小型的研究所,一個老師帶十個學生。五年之後,不用十年,五年之後就有一百個老師出來了,這有大學教授的資格,我們就可以辦學院。再五年之後,就可以辦大學。循序漸進,慢慢把中國文化帶起來。利用現在的科學技術,網路跟衛星電視,我們上課教學,用這些工具播出去,同時直播,全世界人都看到,有志一同的就在網路、在電視上學習,這個影響就大了。

  學習的條件兩個,一個是德行,最重要的是德行,品德教育。我們定的是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必須做到,這不是念的、不是背的,是要做到的。菩薩事業,聖賢事業,你要有志於聖賢,你真正立志去作菩薩、作佛,這才行。你說我作阿羅漢,不收你,你還不夠條件。第二個條件,就是文字。古聖先賢最了不起的發明,就是中國的文字跟文言文,了不起的發明,全世界沒有第二家,這是非常好的工具。古聖先賢把他們的智慧、方法、經驗,通過這個工具流傳給後世。我們有能力讀文言文,這些東西,古聖先賢留下來的,都變成我們自己智慧的寶庫,我們有能力可以看得懂。文言文的學習,以前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教給我們,背誦。能背五十篇古文,熟背,能講解,你就有能力讀文言文,鑰匙就拿到了。如果能夠讀一百篇,你就能夠寫出很好的文言文。不難,用兩年時間,一個月背一篇,兩年這把鑰匙就拿到了,你就有能力閱讀佛法的《大藏經》、傳統文化裡面的《四庫全書》,你就有能力了。這樁事情我天天在想,總得十年才能看出效果。

  我們希望參加研究的人,四十歲之前。四十歲以後年歲太大,來不及了,最好學劉素雲居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要想肩負起中國傳統文化的這個使命,三十歲是最好的年齡,二十歲是頂好,二十、三十真正發心。不過這發心,這樁事情很苦,不能吃苦耐勞他做不成功,要像劉素雲居士一樣,每天一個菜。誰給你燒飯?自己燒飯,自己照顧自己,才會有成就。這樣學習,妄念就少了,欲望也沒有了;換句話說,你消耗的能量大幅度減少。那有什麼好處?一天吃一餐就夠了。為什麼?消耗能量少。一天要吃三餐、五餐,那是個耗油的、耗能量的身體,你不補充它,它會生病。像我們開車,有省油的車,有耗油的車。所以一天一餐足夠了。一餐飯的時間,我跟我老師那時候生活在一起十年,我們自己燒飯,從燒飯到吃完,洗洗乾淨,收拾完了,半個小時。你看多省事,半個小時就解決了。這是李老師給我做的好榜樣,我學會了。

  所以佛光一照,你看看「身意柔軟」,我們看這裡面這經文,蒙佛光照的人。「本經光明遍照品曰,遇斯光者,垢滅善生」,這個垢是煩惱、習氣,滅掉了,煩惱習氣滅掉,自性裡面的德能就現前,善就生了。「身意柔軟」,這是性德的流露,就像賢首大師《還源觀》裡面講的四德真的會生起。第一個「隨緣妙用」,第二個,真正發心給一切眾生做好榜樣,「威儀有則」,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第三個「柔和質直」,第四個「代眾生苦」。這真正是善,這個善會生起來。身意柔軟,用現在的話說,身心健康,沒有病苦。底下一句,「若在三途極苦之處」,這是講地獄,三途極苦是指地獄,三途是畜生、餓鬼、地獄,極苦是地獄,「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這是講三惡道,佛光也照,可是三惡道能見到佛光就更稀有了,為什麼?他們的業障比人道嚴重。惡道眾生見到佛光,佛光對他的加持有這麼多的好處,他的痛苦就可以休息,命終能夠得到解脫,這個解脫是能夠脫離惡道,到人道、到天道,生到一切善處。過去生中如果與佛有緣的,畜生也能夠念佛往生淨土,畜生、餓鬼、地獄都有可能,佛光能幫助你把宿世的善根引發起來,你會念佛求生淨土。「是即『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之意」,這是經文裡面的意思。

  「又《禮讚》云: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這是阿彌陀佛了不起的幫助眾生一種方法,這個方法太巧妙了。光明遍照,普攝一切眾生,然後用這一句名號。你看多簡單,只要能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能被佛光攝取,臨命終時佛來接你,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沒有見到佛光,但是跟佛光意義完全相同,經本所在之處就是佛光遍照之處,阿彌陀佛名號所在之處就是彌陀光明所在之處。阿彌陀佛塑像所在之處,無論是泥塑、木雕或者是畫的像,都一樣,你看到阿彌陀佛,看到「阿彌陀佛」這四個字,都是佛光在遍照。這個要懂,不能不懂。

  「光明攝取,正指今願。遇此光者,皆得往生。」這部經講演的地方、讀誦的地方,也是佛光攝取的地方。我們一個人讀誦,光明照自己,大家在一起讀誦,光明照這個講堂、照這個道場。我們接受多少,那就看你的誠敬心,就是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你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得十分利益。特別是在大眾一起共修的時候,每個人得的利益不一樣,那是什麼原因?每個人恭敬心不相同。對這個法門的誠敬,對道場的誠敬,對老師的誠敬,甚至於對我們道場周邊這些工作人員的誠敬,感應不一樣。所以,一切法從恭敬當中求。儒家,《禮記》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在佛門你看所有的懺儀,第一句話「一心頂禮」、「一切恭敬」。這一切恭敬不但對一切人,一切菩薩更不說了,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對山河大地,一個真誠恭敬心,才能夠感受到彌陀光明普照。「皆得往生,故云來生我國」。「此正顯光之德益」,佛光裡面的功德,光照的利益,「不可思議」。

  「由上可見,光明無量是佛身德,而此光明實為利生。」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光是佛身上發出來的,佛是法身,換句話說,佛光就是法身德。如來修證成就的法身德,給我們做因地心,這是淨宗法門無比殊勝之處。我們對於這些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修行功夫不得力。如果真的了解透徹,不一樣,無論你怎麼樣修,持名也好,誦經也好,禮拜也好,工作也好,工作都是修行,穿衣吃飯也是修行,你都會得法喜充滿,真正不可思議。這光明確實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故云,四十八願,全顯法身」。我們換句話說,什麼是菩薩修成的法身?在淨宗裡面來講很好講,具足這四十八願,法身就透出來。四十八願就是法身的相好在如來實報土裡面展現出來了,它起的作用,遍照法界,利益一切眾生。所以底下這一句說,「一一誓願,為眾生故」,點點滴滴沒有一樣不是為遍法界虛空界,特別是一切苦難眾生。苦難眾生指哪些?指正在六道裡面,還在輪迴,不能夠超越六道的這些眾生。六道是真可憐,真苦!四聖法界雖然說苦,比六道好太多了,百倍千倍都不止。但是他沒有見性、沒有破無明,所以他還有苦,分段生死雖然沒有了,他有變易生死;清淨平等是得到了,他還有起心動念,所以只是菩薩的境界。必須到真正放下起心動念,這就是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脫離十法界,生到實報莊嚴土,那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入這個境界,這算真正成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叫圓滿成就,比真正成就還得要高一級,圓滿成就了,這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下面這一願就是「壽命無量」,「聲聞無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