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四十面倒數第四行:
「又佛菩薩與二乘之身通有多種不同」,昨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一段是法藏比丘營造西方極樂世界,告訴我們那個世界的居民,他們的智慧、德能、相好無比的殊勝。這一願特別是介紹德能裡面的一種,也就是我們六根的本能,眼耳鼻舌身意,現在在一般社會上稱為特異功能。特異功能是有,我也見過,跟這個經上所說的是沒有辦法相比的,這種特異功能甚至連小乘初果都不如,而且它會失掉的。早年我在美國住的時候,遇到中國政府好像派了十幾個,很年輕,我看也不過就是二十出頭的樣子,有特異功能,特別是所謂的X光眼,他能夠看透人體裡面的內臟。我在洛杉磯,有一個同學請他看,他指出她這個肺部曾經得過肺結核,但是現在已經鈣化,已經結疤,指出它的位置。她非常驚訝,這個祕密,她結婚的時候連先生都不知道,沒人曉得,從來也沒有說過,說明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曾經問過他,你這個能力從哪裡來的?與生俱來的,他生下來就有這個能力。有人有天耳,能夠聽到很多不同聲音跟他講話,跟他傳話,那也不是假的。天耳通跟天眼通,我見過不少。我問他:你這個能力會不會喪失?他說:會。為什麼會喪失?年齡漸漸長大,知道事情多了,慢慢這個能力就退化,大概到三十多、四十歲的時候就沒有了。這跟佛經上講的相應,我們能夠理解。實際上這是本能,每個人都有的,我們本能多大?就像佛經上所說的,我們的天眼能看到遍法界虛空界,能看到宏觀宇宙,能看到量子,就是小光子,能看到。現在為什麼不能?這個能力到哪裡去?能力還在,沒有喪失。沒有喪失,這個要知道,而是有障礙,什麼障礙?煩惱、習氣。佛經上講的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塵沙煩惱是分別,見思煩惱是執著,你有這三種煩惱,這能力就失掉。不是完全失掉,現在我們眼還能見,耳也能聽,不過能力很小就是,眼隔一張紙就看不見,耳朵稍微遠一點距離就聽不清楚,不像本能有那麼大的能量。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一點都不稀奇。
佛陀教我們修行,什麼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們的行為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譬如剛才講的,一般人統統都有這三種不同的煩惱,每一種無量無邊,數不清這些煩惱習氣,你能把煩惱習氣統統放下,恢復清淨心。你看我們的經題,那就是修行的標準,第一個是得清淨心,再提升得平等心,再提升得大覺心,就是正覺。正覺就稱為佛陀,無分別是菩薩,無執著就是阿羅漢,人人可以證得。《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本來就跟佛陀一樣的,有這麼大的能量,「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一句話說破了。如果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的智慧、德能、相好就跟佛一樣,沒兩樣,他成佛,我們也成佛了。從理上講,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間,一念覺你就成佛,一念迷你就變成凡夫,這個道理大乘教講得很清楚,我們不能不知道。要承認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也有,各個人都有,沒有一個人不是,所以學佛要肯定這個理念。學佛的目標,恢復我們的智慧德相。我們中國老祖宗教學跟佛沒有兩樣,老祖宗教導我們,教學的理念就是要肯定人性本善。《三字經》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要肯定這一句,人性本來都是善的,就跟佛講的,它那個善的意思就是佛家講的佛,你本來是佛,這是完善到極處,你統統都是,所以肯定這個。
可是在事上你去觀察,「性相近,習相遠」,性是相同的,就是本善是相同的,可是習性不善,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習性不善。性相近,習相遠。如果不教,「茍不教」,這個習性跟本性距離就愈來愈大,到最後本性不見了,習性當了家,這就叫凡夫。教育理念從這個地方興起的,為什麼要教?因為這個原因,他有習性,習性不善,所以要教。怎麼個教法?「教之道,貴以專」。佛教傳到中國來,對中國傳統文化幫助很大,就像英國湯恩比博士所說的,他有很多話,讓我們感覺他對中國文化有很深刻的了解。他說中國古人心量很大,能夠包容不同的文化,異族文化就是指佛教文化,從印度傳過來,能包容。佛教豐富中國本土文化,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是個綱,沒有細講。佛教傳到中國來,把這幾個綱領詳細講清楚、講明白了,這就是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你看我們《三字經》上,這是中國本土東西,「教之道,貴以專」。佛法怎麼個教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佛經上講的,這就是貴以專的道理。這個方法用了幾千年,過去歷朝歷代聖賢輩出,在佛法裡面修行證果,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兩千年來,我們估計至少有這樣成就的人超過一萬人以上,這種成就實在講超過印度。
佛法教人用什麼方法?用戒定慧,用這三個方法。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古往今來,十方世界,一切凡夫修行成阿羅漢、成菩薩,最後成佛,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戒是什麼?戒是規矩,你不能不守規矩,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一定要守規矩。真守規矩,沒有疑惑,你依照這個方法去學,普通人,一般常人,你要是學一門的話,大概三、四年就得定。得定是什麼?心清淨,妄念少了。七、八年就開悟,開悟是什麼?智慧現前,清淨心生智慧。這個方法在中國用了幾千年,過去私塾教學全是這個辦法。我這個年齡還上過私塾,時間很短,大概只有一年,以後就改成學校,改短期學校,這個教學就沒有了。私塾教什麼?就一門課,小孩一天到晚想的就是那一門功課,他不亂。所以現在一般學校採取外國的東西,外國這些方法比中國差遠了。二00七年,劍橋大學漢學系的一位老教授,漢學家。我二00六年去訪問倫敦,那是我第二次,我去訪問劍橋、訪問倫敦大學(第一次去的時候看過牛津大學),我給漢學系同學們上過課,給他們同學、教授做過交流。向這些同學們說,這同學們我佩服,他們講一口標準的北京話,能看中國的文言文,不能不佩服,拿著佛經寫博士論文。有一個同學告訴我,他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就是我們用的這個本子。《無量壽經》有九種不同版本,我說你用哪一個?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就是我們用的這個本子。不容易!用《孟子》,用隋唐的文學家他們的著作寫論文。
我說你們可以拿到博士學位,可以將來在歐洲也做個名教授、著名的漢學家,可是我說你們一生依舊會生活在煩惱、痛苦的世間。他們大家都笑起來。我說你們不能跟我相比,不可能像我這麼自在、這麼快樂,什麼原因?我說:你們所學的漢學,內容包括儒學、道學、佛學,外國人的字是從這邊往這邊讀,佛學、道學、儒學,我學的跟你們顛倒,我們中國人從這邊念,從這邊念就是學儒、學佛、學道,這就不一樣。儒學、道學、佛學是把它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你自己得不到受用。學儒、學道,那不一樣,學儒要學孔子,像不像孔子?學佛要像釋迦牟尼佛,學道要像老莊,你真學得很像,你就得大自在。夫子《論語》頭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的生活快樂,生活幸福。這個快樂、幸福從哪來的?從學習當中得來的,他把他所學的東西全落實到生活上。習就是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活學活用,他快樂無比。這種快樂與富貴貧賤毫不相干,孔子學生裡面,物質條件最差的是顏回,那生活是真貧苦,可是學生裡頭最快樂、最幸福的,孔子最讚歎的,讚歎顏回,沒讚歎別人。
釋迦亦如是,你看他自己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是國王。捨棄王位出家了,出家幹什麼?出家教學,所以這個要知道。現在人把佛教稱為宗教,這對釋迦牟尼佛來講是很大的冤屈,它不是宗教。夫子三十而立,這是講學問成就,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同樣境界。孔子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釋迦牟尼佛大概差不多,東西方兩個聖人。開悟之後他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的,教學四十九年,每天樂此不疲,他沒放過假。我們現在教學還有寒暑假,釋迦牟尼佛沒有,在全世界我們敢說這是模範老師。用今天的話來看釋迦牟尼佛,他是什麼人?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你們想想對不對?他什麼身分?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孔子還收一點束脩,釋迦牟尼佛沒有。他的生活方式很簡單,日中一食,出去托缽,樹下一宿,過這樣簡單的生活,他快樂無比,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從哪得來的?我們讀這節文字就知道了,他那個智慧、神通、道力,沒人能跟他比。而且佛說他那些神通道力每個人全有,你們現在為什麼透不出來?就是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這個東西害了你,你自己不曉得。
所以佛法教學,首先教你守規矩,這規矩的內容是什麼?最主要的放下煩惱習氣。用什麼方法把它放下?方法太多了,佛家講八萬四千法門,法就是方法,門就是門道、門徑,那個很多,各人可以不相同,但是幹的是一樁事情,遠離一切煩惱習氣,你心就定了。定是你的真心,亂是你的妄心,現在年輕人心都很亂,心浮氣躁,心浮氣躁什麼都學不好,所以現在學生不好教。心浮氣躁怎麼來的?主要的是電視、電腦,這些電影、雜誌刊物,全是叫你心浮氣躁,內容說的都是殺盜淫妄、暴力色情,搞這個。現在人很可憐,從小,尤其是父母都工作,沒有人教他,誰教他?看電視,電視教他。上學了,中國我不清楚,我在美國住了很多年,美國小學一年級就要用電腦。一年級的小學生,我們細心去觀察他,他在電腦裡面寫學校功課,大概每天一個小時足夠了,其他的時間全是看電腦裡面那些黃色、黑色的,看那些東西,把小孩全看壞了。不知道孝順父母,甚至於殺父母、殺兄弟的,在學校殺老師、殺同學的,在美國不是新聞,常常有。他們政府也著急,但是沒有辦法,只要有這些東西存在,下一代就完了。
我早年在新加坡,新加坡的演培法師,我們是老朋友,有一次他請我吃飯,在他的道場,他道場還不錯,相當有規模。那一天他們有個活動,信徒年輕人多,有六、七百人。吃飯的時候他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贊成民主,還是贊成專制?我說:我喜歡皇帝,我不喜歡民主。他說:為什麼?我說:皇帝負責任,民主不負責任,因為他一任就四年,四年就換了,他不負責任;不像皇帝,皇帝他真負責任,他要不負責任的話,他這個朝廷就被人推翻了。在帝王時代,像這種電視、電腦早就被處罰。你們念古書,你看孔子殺少正卯,那什麼原因?擾亂社會,能言善道。少正卯在今天這個時代,沒有人能殺他,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沒辦法干涉他。孔子只做魯司寇三個月,三個月辦這麼一樁事情,把擾亂社會的人給殺掉,所以孔子也下台了。下台是什麼原因,我們能想到,孔子是個正直的人,是要做好事的人,像他那樣的人不多,跟他志同道合的人太少,大家當然排斥他,他在政治上怎麼能立足?他如果像釋迦牟尼佛那麼聰明的話,學問成就之後就教學,那還得了!他老人家七十三歲走的,那就很難得。所以古人這些掌故,我們細心去觀察,你就了解,古人真正是保護人民精神生活的乾淨,他對這個非常重視。古時候確實言論沒有自由,出版沒有自由,國家管得很嚴,人民有福。自由有什麼好處?自由到最後整個世界毀滅,災難這麼多,社會這麼混亂。所以我的主張是有道理的,演培法師說我落伍了,你怎麼還懷念過去?我說過去愈想愈好。
大同之治在中國實踐過,孔子是非常嚮往,他那個時候沒有,孔子生在亂世。中國什麼時候是大同之治?堯舜禹這三代。禹傳位給他的兒子王啟,啟是真正的好人,在那個時代找到像啟這樣的人不容易,是大家公認的。王啟以後,這在中國就叫小康。這是禹王有這麼好的一個兒子,兒子是聖賢,不是凡夫。所以古時候帝王選繼承人,都選聖人、選賢人,所用的這些大臣都是君子,所以政治能有那麼好。靠什麼?教育,沒有別的。聖賢是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所以「學記」裡才有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政權,治理這個國家,什麼最重要?教學最重要。看看中國的古禮,看看中國古時候的制度,你就曉得,把教育擺在第一,國家所有一切設施都是為教育服務。
我們看現在的社會,看西方這些國家,他們把什麼擺在第一?把經濟擺在第一,把工商擺在第一,把商業擺在第一,這是人之所必爭的。孟子見梁惠王,孟子就建議梁惠王把利要放下,把仁義要提起來。你這一個國家、社會,每個人都講仁義、都講倫理、講道德,國家就大治;如果人人都講利,這個國家肯定危亡。這是二千五百年前孟夫子講的話,現在在這個社會上我們看見了。可是人能不能教?能,人還是很好教的。我們曾經做短時間的實驗,做成功了,證明古人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湯池辦的這個中心,不到半年效果卓著,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我們以為中國傳統這個教學丟掉將近一百年了,要想再恢復至少得要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沒有想到四個月效果卓著,真正證明人性本善,證明人是教得好的,而且很容易教。現在這個問題呢?他就是不教,就沒有法子。所以這是個大問題,關係現前這些災難,災難從哪裡來的?不是自然災害,與我們的思想行為密切相關。
佛家教我們守規矩,一門深入,你就學一樣東西,學多久?學十年,十年學一樣。麥大維教授到湯池去考察,在那裡住了四天,回國的時候經過香港,跟我談了六個小時,想邀請我到劍橋去辦個書院,屬於劍橋的。我也很歡喜,我也很感激他,可是我告訴他,我說我不能去。他說:為什麼?我說「你們學校那種制度框架加給我,我教不出學生出來。」他說:那你怎麼教?我說「我不會教,我們老祖宗會教。」他說:老祖宗什麼方法教?我就告訴他:「《三字經》念過吧?」《三字經》他會背,《四書》都會背,這個外國人我們不能不佩服。「《三字經》上前面八句話,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教育最高指導原則,那就是貴以專,就是一門。舉個例子,譬如《論語》。」他說:你怎麼教法?我說「我的學生不一定要大學畢業,不一定要碩士學位,我這個博士班只要兩個條件。」什麼兩個條件?「第一個德行,第二個文言文,有這兩個條件行了。」夫子教學頭一個是德行,第二個言語,第三政事,第四文學,德行擺在第一。德行學什麼?儒釋道的三個根。儒家的根《弟子規》,道家的根《感應篇》,佛家的根《十善業》,這三個根要紮穩。都很小的東西,分量非常少,不是背的,不是講的,是叫你做的,字字句句你老老實實做到,這是聖賢的根基,一生不能違犯。
一門深入,譬如你專攻《論語》,十年的時間專攻《論語》,你心是定的,你不會想別的東西。我教怎麼教法?我選擇歷代這些註解,指定一、二種讓你去看,上課的時候學生上台講給我聽。我教你學,我不是講給你聽,一個小時,學生講五十分鐘,最後我十分鐘做講評。他說「這一樣東西,也不過三、四個月就學完了嗎?」沒錯,學完怎麼辦?學第二遍,二遍學完學三遍,一年學三遍,十年學三十遍,十年之後他就是現代的孔子。我們培養出一個孔子出來,那還得了嗎?這個世界上能夠有十個、二十個孔子,天下就太平了。最後我告訴他:你回去,你學校要是贊成我這個辦法,我去,我很樂意去,認為我這個辦法不行,要改變你們的章程、宗旨、法令規章,那就算了。我說我還是要教,我用的方法是這個方法,古老的方法。這個交叉方法,把年輕人害死了,頭一堂語文、第二堂數學,頭一堂還沒裝進去,第二堂換了題目,一天換好幾個,學生的頭腦像漿糊一樣,這怎麼行?中國傳統的教學,古印度的教學,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教他開智慧,不是知識。所以今天外國這些東西,高等學府裡,他所求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處理事情有後遺症,而且不會圓滿;智慧是活的,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我給他講得很清楚,他終於搞明白了。這個人非常難得,非常的熱心。
智慧開了之後,你沒有學到的東西你全都能貫通。佛經上講「一經通一切經通」,他開智慧了。一切法不離智慧,沒有學過的,你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了。學佛的,儒家的東西、道家的東西、外國這些東西,能明白嗎?能,連現代的科學、哲學在你面前,全通了。現在科學、哲學上解決不了的問題,佛經上都有,他一說問題在哪裡,我們知道。宇宙這些現象不外乎三大類,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現在量子力學家對這方面的研究,我看他們的報告,我看了很歡喜。他們講量子裡面的內容,在佛法叫阿賴耶,講宇宙的源起,量子發現完全相同。可是最後的那個問題他不能解決,最後這個東西,這個念頭,就是念頭的生起,從哪裡來的?他們今天講「無中生有」,說出這麼一句話。在佛法裡面講,它不是無中生有,無中不會生有,佛法講自性,我們中國古人講明德,「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明德就是自性,自性是光明的,明是智慧,這個東西是本有的,不生不滅。用佛法來解釋《四書》,《四書》就是《華嚴經》,會講得很透徹,用科學來印證。
在宏觀宇宙裡面,科學家的報告說,最新的這些儀器只能觀察到宇宙的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不見了,他們找不到。他們說不見了,我們會點頭,我們知道到哪去了,回歸自性了。自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就是捉摸不到它。什麼時候你能見到它?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見到。科學家沒放下,所以他只到這個極限,而這個極限佛在經上講到了,你用第六意識,就是用我們思考研究,它有邊際。宏觀的邊際就是到宇宙的邊緣,微觀的邊際到量子力學,再沒法子突破。再突破要放下,放下就突破了。我們也把這個信息傳給科學家,希望科學家在大乘佛法裡頭,解決他最後的問題,那就到圓滿了。解決最後問題的時候,他把一切放下他就成佛。現在我們有理由相信,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學,它不再被人家稱為宗教了。方法妙,這裡面所說的全是本能,你統統都能恢復,那你就證實了,這就不是假的!你只要把這些障礙放下,障礙是自己造成的,解鈴還須繫鈴人,任何人沒有辦法幫助你,佛菩薩不能幫助,上帝對這個事情也無可奈何,這個不能不知道。
上面,前面它講有多種不同,一共是講了九種不同,講了九種。第一個是「寬狹不同」,第二個是「多少不同」,第三個是「大小不同」,第四個是「遲速不同」,前面這三個不同我們學過,這是講能力,完全說我們的本能。本能從哪裡來的?從智慧來的。智慧是從自性來的,是你自家本有的,你只要把障礙去掉。佛法的修行,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就叫你放下。我們因為放不下,所以它教你執著一個,用一個,你天天想一個,把其他的想法都放下,你就想一個,用這個辦法。像念佛,你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因為什麼?把所有念頭都打掉。不管這個念頭,起心動念是善念、是惡念都不要管它,念頭才起,古人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趕緊覺悟,回到阿彌陀佛,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其他念頭都沒有,時間久了就清淨心現前,目的達到。清淨心是第一個目標,平等心是第二個目標,大徹大悟是最後一個目標。第一個目標達到,就像學校的學位一樣,學士學位拿到,第二個目標是碩士學位拿到,第三個目標是博士學位拿到。佛陀就相當於博士,在佛教育裡最高的學位,菩薩是第二個學位,阿羅漢是第三個學位。所以阿羅漢拿到清淨,菩薩拿到平等,佛拿到大徹大悟,學佛學這個東西,這要知道,不是人間的功名富貴,與那個不相干。得真正受用,那就是這一段所講的,神通是受用。你的觀察力量強,科學儀器用不上的,用什麼?用定功。用自性本能,不需要用外面東西來幫助,比所有一切儀器更厲害,效果更大。
我們今天看這個,從第四個看起,第四在二百四十一面第三行第二句。「四、遲速不同。二乘欲至遠處,多時乃至,以其不同如意通故」。這是講能力裡面的一種,叫如意通,如意通是什麼?飛行變化自在。我想很多朋友們看過《西遊記》,《西遊記》孫悟空有七十二變,那個七十二變叫如意通,那是很小的如意通,才只有七十二種,菩薩如意通無量無邊,七十二太少了,那是修得的。極樂世界的居民,他不是修得的,他也不是報得的;譬如人生天,天有五通是報得的,生到天上就有。像我們人間,有特異功能的這些人,他是報通的,他生來他就有。但是他以後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妄想多了,雜念多了,煩惱多了,這就沒有了,這個東西是什麼?這個東西就是障礙。永遠保持清淨心,他就能保持這個能力不會失掉,但是保持不容易,每天看電視就很糟糕,那就嚴重染污。像二乘人聲聞跟緣覺,這得清淨心的,他們有這個能力,「欲至遠處,多時乃至」,好像飛行一樣,它有時間的。「諸佛菩薩,一念能至十方世界,以其所得如意通故」。這個諸佛菩薩,是剛才給諸位說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的,這個菩薩叫法身菩薩,中國大乘裡面所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些人。這些人他們的能力就大,他的如意通一念遍法界虛空界,這是真的,一點不假,我們在前面學過很多,因為他們能夠回歸到自性的本體。
賢首大師《妄盡還源觀》裡面,給我們講三種周遍,就是這個的證實,就是這種如意通的理論根據。第一種,念頭才動,「周遍法界」;第二種,念頭才動,「出生無盡」,整個宇宙現象現前;第三種「含容空有」,含是包含,容是容納,空是虛空,有是萬有,你說那個心量多大。一念之間它能夠包虛空、容法界,大乘教裡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這個意思。這三種周遍,是把宇宙的真相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科學家沒講到,這是事實真相。了解之後,為什麼要學佛?我要恢復我自己自性的本能。我有圓滿的智慧,我有圓滿的德行、有圓滿的相好,為什麼不恢復?釋迦牟尼佛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我在沒有學到這段經文之前,我就有一個想法,以後讀到這個經文證明了,我的想法正確的。我想的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每天到外面去托缽,托的飯菜,有的富貴人家飯菜不錯,要是托到貧窮家的飯菜很不好吃。甚至在經上看到的,乞丐外面討的飯,路上碰到佛了,把他那點飯就供養佛,想求一點福。那個飯聞聞什麼?餿了,很難吃。我那個時候怎麼想法?佛的智慧、神通、道力是圓滿的,一定到他嘴裡的時候,那個味道就完全變了,就變成最好的味道。以後讀到這個經文果然如是,任何不好東西,甚至於毒藥,一進他的口都變成上味,都變成最好的營養,為什麼?一切法唯心所現。他是什麼心?他純淨純善,沒有絲毫惡意,所以他能轉境界。你看,佛家講的是相隨心生,境隨心轉。
所以這個世界上災難能不能轉?能轉。在佛法理論上是沒問題的,只要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念要是轉過來,這地球上什麼災難都沒有了。災難是從哪裡來?從貪瞋痴慢疑來的。貪心感得的是水災,海水上升;瞋恚感得是火災,地球溫度上升,瞋恚;風災是愚痴;傲慢是地震,傲慢是心不平。還有個懷疑,懷疑是造的罪,懷疑是什麼?對於聖賢教誨他懷疑、他不相信。這些災難你自作自受,你得要承當;如果你能夠相信,能夠學習,能夠依照這個去做,災難會化解。對個人,個人身心健康,什麼病都沒有,年歲長大,身體狀況、體力跟年輕人一樣。學佛,這是第一個好處,身心健康。我老師做出樣子給我看,李炳南老居士,他九十五歲的時候,還自己燒飯、自己洗衣服,不要人侍候。九十五歲那一年,同學們苦苦的哀求,有兩個學生自動願意照顧老師,勉強接受。這說明什麼?他自己行,何必要麻煩別人?老師一天吃一餐,吃多少年?他告訴我,他三十多歲的時候學佛就開始,到九十多歲,七十多年,七、八十年,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工作量是普通五個人的工作量,那麼大的工作量。我跟他的那一年,他老人家六十九歲,我跟他十年,他是我們的好榜樣,是證明。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麼?不求人,自己能照顧自己,不求人。人生最高的享受絕對不是地位高,不是有財富,不是的;粗茶淡飯,身心健康,每天增長的是智慧、是德行,你說多快樂!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沒有壓力,這過神仙生活。何況有人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我們知道這不是假的,這是真的。所以我的日中一食跟老師學的,我在台中十年,我那個時候日中一食是五年,我有這個基礎。以後出來弘法,大家看到日中一食都不放心,說是你這個不吃的時候營養差了,將來身體壞了,我們擔不了責任。沒有辦法,我怎麼辦?我把一餐改做三餐,量很少。我那日中一食的時候,那時候一餐吃三碗飯,這普通的小碗;我吃三餐,一餐吃一碗,還是一樣多,我用這個方法。所以你要曉得,日中一食省好多麻煩,早晚不要吃東西,省好多麻煩。而且自己燒一餐飯,從開始燒,我們老師山東濟南人吃麵食的,我也跟他學,用那個掛麵,我們家鄉叫掛麵,此地叫麵線,很好煮,一餐飯從煮飯到吃完的時候二十五分鐘,你看多簡單,很容易。老師告訴我「人到無求品自高」,你需要東西多了你就得求人,一個人一生不求人這最高的。
這些我也不希望大家去學它,為什麼?要煩惱輕才行。一定要知道,身體是個機器,飲食是能量的補充,你這個機器需要消耗那麼多能量,你要不補充它就會生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能量消耗到哪裡去?我在跟老師那幾年的時候,我得出一個心得,我向他老人家報告。我說能量的消耗,應該是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你想東想西,胡思亂想。老師一拍桌子:對,有道理。於勞心勞力,消耗很少。勞心,我看到李老師他每天要教學,他還是個公務員,奉祀官府的主任祕書,孔德成的主任祕書,要幫他辦事,要上班;教兩個學校,他是好教授。還要教學佛的這些學生,我們跟他學經教,一個星期三個小時;另外還教國文,要教我們學國文,一個星期也是三個小時。還有的時候,國內、海外的,這些慕名來訪問、來請教的人絡繹不絕。所以跟他約時間見面,要一個星期之前,給你排時間,臨時去找他一定找不到。所以我得出的結論,勞心勞力消耗都不多,就是打妄想消耗太多。所以胡思亂想,你吃不飽不行,你必須要補充這個能量。要減少能量,先要少生煩惱,煩惱輕、智慧長,這一餐是夠了,足夠了。這個裡頭沒有什麼祕密,是很有道理的。
你看二乘人,二乘人他只放下執著,分別沒放下,妄想沒有放下,所以他有神通,他有如意通,但是他到一個地方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肯定比我們現在飛機快,我們飛機是趕不上他。譬如飛機,我們從香港飛到美國要飛十幾個小時;他可能半個小時就到了,如意通半個小時就到了,他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如果是菩薩,那個能力就比他強多了,這個菩薩是普通的菩薩,就是分別放下,他比他的能力超過十倍都不止,他還是有時間。他從此地到美國需要三十分鐘,菩薩大概需要三、四分鐘就能到了。可是法身菩薩一念就遍法界,這個要知道,本能恢復了。我們如何訓練六根在六塵境界上,訓練不起心、不動念,就達到這個邊緣。怎樣才能夠訓練這不起心不動念?你首先要肯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東西真實的,你才會放下;你樣樣都當真,所以你放不下。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但六道是假的,十法界是假的。我們學了《華嚴》、學了《無量壽》就知道,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不是真的。什麼東西真的?常寂光是真的。萬事萬物是從常寂光流出來的,最後還回歸常寂光,這是一個最大的循環,週期的。所以在宇宙當中,就像一個鐘錶一樣,裡面許許多多的齒輪,都有連帶這些關係,有的轉得快,有的轉得慢,統統都有週期性的。宇宙亦復如是,整個宇宙就像一個網絡一樣,它非常有規矩,一絲毫都不會亂。
科學家告訴我們,二0一二是我們銀河系裡面,銀河的中心、太陽跟地球排成一條直線,是這麼一個週期。這個週期五萬多年,這個週期不大,是銀河系裡面,沒有超過銀河系之外。二0一二碰到的時候,正好是馬雅曆的第五個週期。這種排列對地球可能會有影響,也可能沒有影響。科學家也警告我們,希望沒有影響,但是它有條件,什麼條件?他提出三句話,跟佛法講的是一樣的,要我們「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十二個字,人類會把這個世界帶向更美好。如果要是不能轉變,還是搞這些嚴重的貪瞋痴慢呢?那這個災難是不能避免的。這個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所以化解我們自己的問題,身心健康的問題、家庭和睦美滿的問題、社會安定和諧的問題,乃至於地球上種種災難的問題,不要問別人,問自己。「端正心念」,這句話說得好。中國老祖宗幾千年來教導我們後人教什麼?不能不知道,教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所有一切學術都不脫離這個框架,你看儒家的四書五經十三經,沒有離開這個總綱領,再擴大,你看《四庫全書》經史子集,任何一個它也沒有違背這個原理原則,這叫中國傳統文化。違背了就出麻煩,在個人身上呢?就出現健康問題,家庭呢?家庭出不和的問題,社會就有動亂的問題,地球就有災變的問題,你看看。你要問為什麼?因為整個宇宙跟我們自己是一體,老子講過,老子那個時候佛教沒傳到中國來,老子講「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跟佛家講的、跟現在科學講的一樣。我們對科學家不能不佩服,他們今天有這種成就,不簡單!
再看,「五、虛實不同。二乘所化現一切,相似而已,不得實用」。這二乘人,他們能變化,他也能變佛,也能變菩薩,像孫悟空七十二變一樣,他會變,變得像魔術,讓你欣賞,得不到實用。可是佛菩薩不一樣,「諸佛菩薩所化現,皆得實用」。你需要,它真有作用。譬如你要過河,在急難時候要過河,他真的變化一條船幫你渡過;渡過之後,你再去看,船沒有了,不見了,那就是佛菩薩變化,它真管用。這虛實不同。
「六、所作不同。諸佛菩薩化無量人,各令有心,隨作一事令人異辨」。佛菩薩他能分身,他能變化,分身跟變化是兩種形式,分身是自己同樣的一個身,這個在歷史上有記載,而且很多。前面我跟諸位提到一個,名字我記不得,年輕時候看的,有印象,《神僧傳》裡有這麼一個故事。唐朝時候的,印度有一位高僧在中國傳教,也是講經教學。諸位一定要曉得,佛教是教育,傳到中國來的是教育,這個教育是皇上自己親自抓的。中國從漢朝漢武帝建立一個制度,對於國民教育是用儒家的孔孟學說,用儒家的,宰相抓這個教育。所以他底下有個機構叫禮部,就是現在的教育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管這個傳統教育。佛教是從外來的,佛教教育是皇帝親自抓,所以佛教的傳播就超過了儒家,因為中國人敬皇帝。寺院庵堂這都是佛教道場的名稱,稱寺,稱院、庵、堂。寺是永久建立的,這稱寺,所以寺院庵堂的建築可以蓋宮殿式的房子,這是皇帝准許的,為什麼?佛是皇帝的老師,他也做佛門弟子,對老師的尊重,所以佛教的道場可以建宮殿式的。現在我就不主張了,現在我們建學校,不要建宮殿式的,要把它回歸到教學。佛教在中國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所謂是宗教,我相信不超過三百年。寺院庵堂不教學了,去做經懺佛事、做法會、做超度,搞這個事情去了,這從前沒有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大概完全變成這個樣子應該是慈禧太后手上,慈禧太后對於文化不太重視,她喜歡搞迷信。所謂上行下效,她這一帶頭,民間大家都來學她,所以歷史我們要知道。現在呢?現在必須把佛教回歸到教育,它對社會才有貢獻,這東西有用。宗教要是走向祈禱的話,命不長。
我是今年六月有這麼個緣分,隨同馬來西亞的宗教訪問團去訪問梵蒂岡。在羅馬我們跟天主教的教皇見了面,跟他們的主教做過交流,來討論宗教以後怎麼個走法。他們代表教宗的陶然主教(紅衣主教)告訴我們,他說最近這些年來,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愈來愈少了。他們有統計,他們是受洗的,每年受洗的人愈來愈少,特別是年輕人跟學術界,他們很擔憂。我當時就提出我的看法,我說為什麼?早年每個宗教創始人,像摩西、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佛這些人,他們在創立的時候,為什麼那麼多人相信?乃至國王大臣、知識分子,包括一些哲學家,哲學比科學早。為什麼都願意來學?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穆罕默德教學二十七年,摩西的年數也應該很長,耶穌是被人害死,只教了三年。我們要曉得,宗教創始人當年在世都是搞社會教育。經典裡面偶然也有記載,這些教主們也顯一點神通,給這些疑難雜症的,給他們治療也很有效,這個不稀奇。這是什麼?我們中國中醫裡面講的推拿術,你有問題給你摸摸、按按摩就好了,這個不稀奇,很神妙的都有道理。譬如佛經裡面,你生病了,佛教你念咒子治病的,這《大藏經》上很多,可是現在全不靈了,什麼原因?它是用音聲治病。讓你發出一種聲音振動你身體某個部位,把這個穴道阻塞的地方一振動通了,問題解決了。那個音聲強弱長短有一定的,所以那要口傳,記下來就不行。所以這種治病方法在唐朝時候很盛行,很管用;現在《大藏經》上我們照著念不靈,不管用了,為什麼?音念錯了,所以它就不靈。我們覺得它是有道理的,用音聲在科學上它講得通,不是講不通。它主要是教學。
所以今天宗教,我們把教學放棄,都去搞祈禱,祈禱你說有效,這個災難來,我們一祈禱,災難沒有了。人家罵你:根本就沒有災難,你們胡說八道。你無法爭辯!我們知道有效果,但是人家不相信,你拿不出證據出來,所以還是要恢復教育。我們最後結論:每個宗教都要恢復教學。宗教這個教育教什麼?現在全世界的教育,從幼兒園到研究所,沒有倫理的教育,沒有道德的教育,沒有因果的教育,沒有宗教的教育。我們宗教教育把這些課程補進去,補它們的不足,那你對社會就有貢獻。特別是要用中國詞彙來解釋「宗教」,這是世界上許多宗教都接受了。中國詞彙,宗是什麼意思?宗有三個意思,你們查字典能查得到,第一個意思是主要的,第二個意思是重要的,第三個意思是尊崇的;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連起來,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意思好不好?大家都贊成,用中國詞彙來介紹宗教。我們要真正做到,重要的教育是什麼?倫理道德,是做人的教育。今天學校畢業了他會做事,他不會做人,所以企業家,大的公司、工廠需要人才,會做事的有,不會做人,他不要,不敢用。所以我就提倡,宗教今天做什麼教育?補缺的教育。缺什麼?缺德,補這個,這對社會就有貢獻,這就不再走迷信了。當然現在祈禱這一類也不能完全廢止,完全廢止它有困難,做為附帶的,主要要教育、要教學,把經典裡面特別是關於倫理、道德、因果,普世的教育,要把人教好。
宗教教育裡面核心,我們提出四個字「仁慈博愛」,這是任何宗教經典裡面都講的,沒有不講仁慈的,沒有不講博愛的,就用仁慈、博愛做所有宗教共同的教學目標,希望真正能化解衝突。從夫妻的衝突,離婚率太高,這是夫妻衝突,父子衝突,兄弟衝突,這家庭、鄰里鄉黨的衝突要化解,帶給社會安定和平,宗教就做了一樁大好事。這個天主教認同。所以今天解決真正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諧,除宗教之外找不到第二條路。因為在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比不信宗教的人,人口還是佔多數。現在是民主政治,投票選舉,宗教徒是很大的一個群體,有這個票源。這些人真正要是團結起來,會影響政治、影響政黨、影響族群,真能做出很好的貢獻。我們把這種想法、這個看法介紹給聯合國,也產生一些效果。現在就要真的幹,不幹不行,這個幹一定要做示範點,那會起很大的作用。現在像我們淨宗學會提倡的三時繫念佛事,也都是屬於祈禱。
祈禱也有科學的證明,最有力的證明是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做成功了,他做了十幾年,在聯合國多次的表演。水是礦物,證明它能看、它能聽,它能懂得人的意思。我也去參觀他的實驗室,我去過兩次,聽他的報告。他最初不敢接觸宗教,因為宗教是迷信,怕人家說他是迷信,他跟宗教劃清界限。我告訴他,我說:你這個實驗在佛經上全有。他非常驚訝。我說:你實驗還差很遠,距離差很遠。因為在佛經上講,任何一個物質,只要是物質它都有精神現象,精神跟物質永遠不能分家。再小的物質現象,像那些小光子,比基本粒子還要小,它裡頭有受想行識,它反應的現象一定是有色聲香味。你現在反應的只看到色,聲香味你還沒能發現,你還差很遠。這他才接受了。他拿宗教來做實驗,每個宗教那個反應的結晶圖案都非常美,所以他現在開始做這個東西。他在琵琶湖做了個實驗,日本的琵琶湖很大,像大海一樣,但是它確實是個湖。有一個海灣,那個海灣是死水,二十多年這水不流動,所以水的氣味很難聞,很骯髒。他就找了三百多個人,在這個湖邊做祈禱,找了一個老和尚,九十多歲老和尚帶著大家,祈禱的時間一個小時,非常簡單,祈禱這一個小時要求大家把什麼念頭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想,讓清淨心恢復出來,只想一樁事情「湖水乾淨了」,就這麼一句話。用三百多個人的意念這個力量對這個水:「湖水乾淨了,湖水乾淨了,湖水乾淨了。」就這一句,念一個小時,到第三天湖水真乾淨了,氣味也沒有了,日本的電視新聞報導都宣揚這樁事情。保持了六個月,保持六個月。所以我告訴他,我說你最好兩個月去禱告一次,它不就永遠能保持嗎?這就是說明礦物它有受想行識,它有感受,我們用愛心對它,它的反應那個結晶的圖案非常之美;我以惡念對它,我恨你、討厭你,那個圖案就很難看。經過水,然後我們可以拿物質,像水果,很多學生做實驗,都做成功了。甚至於吃的飯,一鍋煮成的飯,你擺在兩個碗裡面,放在兩邊,一邊對它講我喜歡你,那一邊你說我討厭你。過了三、四天,喜歡你的,它發酵了,味道很好聞;那個討厭它的,變成黑色,氣味很臭,很惡臭,它就不一樣。任何物質你去做實驗都實驗出來,這就說明佛經上講的沒有錯。
現在量子科學家發現了,物質的基礎是什麼?是念頭,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經裡,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佛教裡面可以說是心理學家。問彌勒菩薩:普通人起個念頭,我們一般人起個念頭,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多少細念,微細的念頭?有幾個相?有幾個識?相是什麼?相是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佛問了這麼一句話。彌勒菩薩答覆說,一彈指,這一彈指時間很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我們中國人算法是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那我們彈得快的,我相信有比我彈得快的,我年歲大了,年輕人彈得快的,大概可以一秒鐘彈五次。要是彈五次的話,要用秒做單位,一秒鐘就有一千六百兆,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念念成形」,形是物質現象,每個念頭裡頭都有物質現象,每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受想行識,它分不開的。所以物質是什麼?物質就是意念累積連續產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物質有固體、有液體、有氣體,這是什麼?這是它的波動頻率不相同。波動得慢的就變成固體,波動稍微快一點就變成液體,再快的變成氣體,更快的就變成無線電波。所以它是頻率不相同,形成的不一樣,千變萬化。
所以在大乘經裡面給我們講這些道理,現在被量子力學家證明了,他找出物質現象基本的元素就是意念,所以意念這個能量太大太大了。佛法裡面教你修禪定,禪定的念頭是集中,精神集中會發生非常強大的這個力量。強到什麼程度?強到可以能改變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的軌道,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地球上這些種種災變,這是小事,雞毛蒜皮小事,哪有不能控制的道理?所以你了解它的原理,你才能夠相信。特別是集體的意識,像江本博士實驗,三百五十多個人是集體意識,改變琵琶湖的惡臭、髒亂,一個小時就能產生這麼好的效果。他這個實驗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他在聯合國做過很多次的報告。所以有災難,有這種預言好,這個信息我們知道了,我們可以準備,可以做準備。科學家還告訴我們,這是科學報告,講集體意念的力量之大,他說整個地球,整個地球人數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大概地球上人數以六十五億來計算,以這個為標準,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大概是八千人。八千人如果能夠把意念端正,真的像他所提出來的「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意念」,能夠讓這個地球上平安度過災難,小災難會有,大災難不會發生。六十五億人裡的八千人,八千個好人真正回頭向善,八千個好人能夠保佑六十五億人這麼多人嗎?誰相信?我們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邪不勝正」,我們可以用古人這一句話來解釋,多數人邪知邪見,這八千人正知正見,管用!
八千人到哪裡去找?到宗教裡面去找。所以我們把這個信息告訴梵蒂岡,梵蒂岡確實是有這個意願要求全世界天主教徒。我們也同樣把這個信息告訴其他宗教。在佛教裡面我們要求淨宗,我們淨宗同學不止八千人,真幹,真的回頭,依照經典教訓去做,自利利他,何樂而不為之?科學家又告訴我們很具體的一個方法,他說一百萬人的都市,能夠有一百個是好人,就能讓這一百萬人的都市不招大災難。一百個人不難找,我們淨宗同學就可以,香港這個地區大概有五百萬人的樣子,這得要找五百個人才行。所以,這些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有科學的證據。佛經,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講得這麼清楚,今天讓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讓我們對於經典這些話不再懷疑,認真去幹。底下這第六是「諸佛菩薩化無量人,各令有心,隨作一事令人異辨。二乘不能。」二乘人他也能變化很多人、能分很多身,他只能做一樁事情,不能叫每一個做個人不同的事情,這個我們在《高僧傳》裡面見到,有這個記載。
「七、所現不同。諸佛菩薩但現一身令人異見,但出一聲令人異聞,安住一土,十方俱現。二乘不能。」這是什麼?佛菩薩現一個身,現身,每個見佛菩薩的人見的不一樣。我們現前也有個例子,香港聖一法師,今年往生了,這是我在香港最好的一個老朋友,他大我五歲,也算高壽,今年八十八歲。他告訴我,大陸剛開放的時候,他們香港有三位出家人到普陀山去朝山。在普陀山梵音洞,聽說梵音洞觀音菩薩常常現身,他們很久就仰慕,在梵音洞的門口拜觀世音菩薩,拜了半個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三個人都看到了,非常歡喜。回來的時候大家就問,你看到觀音菩薩什麼樣子?結果三個人看到不一樣。這就是菩薩一身,三個人同時在那裡看,看的不一樣。聖一法師看到的觀音菩薩像,是全身金色戴毘盧帽,就像地藏菩薩戴的那個帽子一樣,他看到是那個像,全身是金色。另外一位法師看到是白衣觀音,是女的像,就像我們一般看到的白衣觀音。另外一位法師看到是個比丘像,是個出家人,比丘像。都看到了,看到是完全不相同,這是佛有這個能力。此地要記住,佛有這個能力,就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這是完全相同的。出一聲令人異聞,這就是佛經上所講的,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各個都能夠聽得懂,都能夠理解,不需要翻譯。他說的沒有一個人聽不懂,每個人聽的是自己的語言。這個也有可能,現在科學家也能做到這個,但是不能像佛這麼普遍。在國際會議上有翻譯的機器,不需要用人,用機器來做翻譯。所以這是二乘能力就不行,阿羅漢跟辟支佛做不到。
末後一句說「自在不同」,如《涅槃經》上說的,「諸佛菩薩,凡所為作,身心自在,不相隨逐。其身現大,心亦不大。身現小,心亦不小。喜憂等一切皆爾」,底下有個括弧,「意謂身現喜,心亦不喜」。也就是說,他能現大現小、現種種不同的身,可是他心是如如不動,這是真的;如果心動,就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二乘不能,為什麼?二乘有起心動念。這個在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能現?佛陀在世,有人曾經問過他,佛舉個比喻,從比喻當中我們就能夠體會。這個比喻,佛問人家:你有沒有看過人家敲鼓?有看見。他說:鼓裡面有什麼東西?鼓裡頭沒有,空空的,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佛菩薩的心就跟鼓一樣,那是什麼?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眾生的感不一樣,佛菩薩的應也不一樣,應的形不一樣,應的用不一樣。那個不起心、不動念是一樣的,絕對沒有起心動念過;一起心、一動念,那就變成凡夫,這種能力我們就失掉。所以理明瞭之後,就知道這是有可能的。
「今彼國天人之神通,如《合贊》云:今則大乘不共之通,而更加(彌陀)本願力,豈混同凡小通。」凡夫是講天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這是凡,小乘呢?就是講聲聞、緣覺,不能跟極樂世界人相比。這就說明,學佛,這個法門是比任何法門都殊勝,任何法門所得的功德利益都不能夠相比。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會歡喜修學這個法門,為什麼?這個法門學起來,你一生能有把握成就,修其他的不見得有把握,這個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所以,確實有不思議的功能,幫助我們,把我們自性的能力逐漸逐漸統統開發出來,原理就在此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