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第二段「治地住」,請看「勝進」末後這一段文,我們從第五句看起:
【語必知時。心無怯怖。了達於義。如法修行。遠離愚迷。安住不動。】
菩薩勸學的十句,都是說的幫助我們向上提升,可以說從初發心到等覺菩薩,都不能夠離開這個原則。這一段教給我們的,總綱領是廣學多聞,目的是自利利他,自利是提升自己的境界,利他我們容易了解,自利跟利他是一不是二。我們要想利他必須先自利,自己沒有得到利益,決定不能夠感化別人。二住是已經見性的人,華嚴會上稱他為法身大士,他們修行的處所是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不在十法界裡面。我們想想,我們現前所處的環境是六道輪迴裡面的人道,跟菩薩相比差太遠,可是這些綱目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有用。菩薩他們講得深、講得廣,在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要淺說,一定要適合我們現前的程度,才能得到真實受用。我們生在這個時代,要跟過去古大德相比,那有很大的差距,他們的福德因緣超勝我們太多,這是我們不如他的地方。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我們現前這個環境,也有超越他們的地方。這從哪個地方看?從現在科學技術上來看,這是古時候所沒有的。古時候的人心地清淨、真誠,都能夠遵守道德的規範,所以持戒對他們來講是本分,是很容易做到的。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遺憾的是古聖先賢紮根的教育我們疏忽了,這一點帶給我們的,是讓我們從小就被外面環境染污。
要知道古人教學,特別是教嬰孩,還不是小孩,小孩已經長大,嬰孩。嬰孩是什麼時代?是睡在搖籃的時代,自己還不會走路,還不會說話。但是生下來之後一定要曉得,他會看、他會聽,他已經開始在模仿;換句話說,他開始學習。所以古人講求胎教這非常有道理,教他什麼?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教《弟子規》,不是教他念,不是講給他聽。這就跟我們現在學《華嚴經》一樣,我們現在是博地凡夫。初生的小孩也是如此,這要大人,大人是誰?父母,父母要把《弟子規》在家裡面做到,做給嬰孩看。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倫理道德,他是這麼學會的。所以到三歲這一千天,這叫紮根教育,這個根紮得穩固。他看了一千天,他的記憶力非常好,愈小記憶力愈好,還沒有受到污染。所以凡是違背倫理、道德、因果的,都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所以他這個一千天是純正的教育,叫童蒙養正,是在這個時候。他是百分之百的接受,沒有一絲毫的反抗,根深蒂固,有這麼好的基礎,他將來開始學習,他能夠認字,他能夠學習,無論是儒釋道哪一門的功課,他都會學好。他學儒,有好的環境,好的老師教他,他能成聖、成賢;學道他能成神、成仙;學佛他能成菩薩、能成佛,沒有不能成就的。佛相信,儒跟道也相信,你看儒家講人性本善,跟佛法裡面所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意思是相同的。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這是《三字經》上所說的,我們沒有受到好的教育,被環境污染,所謂「苟不教,性乃遷」,疏忽了聖賢教育,我們會被外面環境污染。
現在,現在太普遍,現在小孩生下來誰教他?我們立刻能夠覺察到電視在教他。你看小孩初生下來,眼睛一睜開,他看什麼?看電視。電視演些什麼?他聽不懂,他會看,演的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全學會了。於是性德逐漸逐漸的遠了,這個不良的習慣一天一天的養成,養到六、七歲的時候都不好教!如果養到十幾歲的麻煩可大,非常可能他一生都回不了頭,再也教不好。可是有一些年輕人,小學、中學,甚至於念大學,接觸到傳統文化他很快能回頭。那是什麼?佛法的解釋,過去生中善根深厚。這裡面肯定有佛菩薩、聖賢再來的,他們來是有任務的,來幹什麼?就像諸佛菩薩一樣,來救度這個世間的,我們都親眼看到。像這樣的人,我們就要特別注意,要好好的去栽培他,給他良好的修學環境。我們這一生救不了這個社會,他們行,我們深深相信他們是再來人。所以要把傳統,我們喪失掉的東西,要告訴這些人,希望他們能重新建立,把傳統文化再興起來。要對傳統文化、要對聖賢經教產生堅定的信心,決定沒有懷疑。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愛護眾生,憐憫眾生,教化眾生,這種恩德我們沒有辦法想像。大乘教裡常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話都是真的,句句是實話,沒有一句是假話。老祖宗對得起後人,後人對不起老祖宗;佛菩薩對得起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對不起佛菩薩,這也是事實。我們必須給予肯定,認真求懺悔,改往修來。
所以我們讀到這個經文裡面,『語必知時』,知道時節因緣。對於觸犯許許多多過失的人,我們要能夠原諒他,為什麼?回頭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有沒有犯過失?不比他們犯得少,我們也犯了很多過失。理由是非常接近,正如同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所說,「先人不善」,這先人是什麼?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祖父。他們都是生活在動亂的社會當中,滿清亡國之後,到明年一百年,是一個世紀。所以我們的父母生在戰亂,二次大戰的時候;我們的曾祖父、我們的高祖父都是在社會動亂,戰爭頻繁。把教養下一代疏忽,不是有意疏忽的,是不得已,沒有辦法,天天逃難。我小時候十幾歲就過這種生活,居無定所,八年抗戰我走了十個省分,大江南北走了十個省分,在每個地方能住上半年的機會就很少,短的三、五天,稍微長一點的半個月、一個月就得離開。所以佛在經上講得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對於道德縱然知道也無可奈何,家人不能團聚。所以佛說這個話,我們了解佛菩薩的意思,這寬宏大量,要諒解他們。明瞭之後,我們想到應該怎樣來補救,對自己如何來補習這個課程,這個課程非常重要,紮根的課程。
尤其在這個時代,二十世紀的後半期,印光大師提出因果教育,當時提出,已經有不少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大德意識到,但是沒有辦法推廣,這是時節因緣,不是他不做,他已經非常努力的在做。我們細心來觀察,祖師確實盡心盡力,可是他們走了之後,後繼無人,這個問題嚴重。我們看出來這是好東西,能夠救自己,能夠救家庭,能夠救社會,能夠救族群,能救國家,能救世界。看清楚、看明白,懂得祖師所作所為的義趣,我們就要接著做,非常認真努力去做。我們深深體會到,人受過倫理道德教育,就羞於作惡,不敢做壞事,做壞事怎麼樣?這是恥辱。知恥近乎勇,勇就是改過自新,在佛門裡面講發露懺悔,那是勇,沒有勇氣的人做不到。他為什麼能做到?他知恥。但是還有許許多多人雖然知道,名利現前他依舊把持不住,還是會做錯事情。這個名利的誘惑力量太大,五欲六塵的誘惑,現前這個社會這種誘惑,超過古人一百倍都不止,幾個人能夠不受誘惑?怎麼辦?要因果教育。如果明瞭因果教育不敢,比倫理道德的力量還要大。你要知道,你殺害眾生,你來生要償命;你惱害眾生,你也要受眾生惱害你的果報;你佔人便宜,欠債要還錢,還錢還要加上利息。如果懂得這些道理,我們就會規規矩矩做人,報應太可怕!不僅僅你是造作惡業,你動個惡念都有報應,小的報應在身,身是什麼?身是疾病產生,也有些災禍,災禍上身,這在佛法裡面講是花報,果報在三途。花報已經讓我們受不了,讓我們感受非常痛苦,果報就更可怕,不堪設想。
我們遇到佛法,遇到淨宗,能不能往生?淨宗在佛法裡面是無比殊勝的法門,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可是它得有條件,基本的條件,佛在《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善根福德因緣」,這是基本條件,少一個都不能往生。善根是什麼?善根是信解,你要真相信、真理解、真懂,這是善根;福德是什麼?福德是真幹。怎麼幹法?懺除業障,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真幹,這是福德。因緣呢?你能遇到真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參道友,遇到好的修學環境,這都是緣,這都因緣,沒有好的修學環境很難成就。我們凡夫必須是依眾靠眾,大家在一塊共修,互相勉勵、互相督促這才能成就。這三個條件具足,那沒有一個不往生的。三個條件都不容易!現在佛門道場很多,淨宗學會很多,念佛的人也很多。過去我在台中求學,李炳南老居士帶領的台中蓮社,蓮友遍布全省,尤其是中部,北面從新竹,下面到鹿港,這個地區的信徒非常之多。我認識李老師,老師這個蓮社已經經營了十年,他告訴我,蓮社的同修他們有登記,有名冊將近二十萬人。我在台中跟他老人家學經教十年,我離開的時候,台中蓮社的蓮友差不多到五十萬人,是一個很大有規模的佛教團體,不容易。老師常常跟我們講,我們台中蓮友,這都是專念佛的人,真正往生的,一萬個人當中大概有三個到五個,不成比例!
這什麼原因?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緣具足,李老師難得的善知識。台中蓮社在各個地方還有佈教所,經常有學生到那邊去講經教學,有同修領眾念佛,所以蓮友有那麼多。它有二十七個佈教所,我在台中的時候,分布在台灣中部地區。為什麼往生的人這麼少,一萬個人只有三、五個,這裡面的原因,第一個是信心,第二個是福德,肯定這裡產生問題。你是不是真信?講到這句話,我跟李老師的時候是在家學佛,我們結上這個緣。一年三個月就十五個月,我參加他的經學班,學講經,他非常重視弘法人才的培養。我在台中第一個階段,一年三個月學了十三部經。我出家的因緣成熟,在台北圓山臨濟寺剃度,出家之後,我每個月到台中住一個星期,繼續跟老師學習,又兩年我才受戒。受完戒之後,按著佛門的禮節先要去謝老師,老師的教誨恩德大,要去拜老師。那一天他在慈光圖書館,我在台中經常是住在圖書館。他在門裡,我在門外,看到了,看到,他就指著我「你要信佛!」很大的聲音,講了好多句。我感到莫名其妙,我要不信佛,我怎麼會到台中來學習?要不信佛,我怎麼會去出家?而且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就開始在外面講經,那個時候也講了兩年,怎麼老師看到我,叫我信佛?
然後我走進去,我們按照禮節先拜老師,拜完老師之後他叫我坐下來,告訴我「有很多出家一輩子都不信佛」,我是愈聽愈茫然,出家一輩子怎麼還不信佛?不信佛怎麼會出家?老師就告訴我,他說信佛的標準是什麼?依教奉行。沒有能依教奉行的沒有信佛,不說別的,就說十善業道、就說三皈五戒,做到沒有?我這樣一想的時候,老師的話真的,難怪他老人家講,我們蓮友一萬個人,往生只有三個、五個。那是什麼?十善、三皈五戒真做到,真的不多。不殺生,蚊子在這裡咬一下,一巴掌就打死,這常有的事情,不殺人就是,那小動物也是一條命。可是讓別人生煩惱,這個事情常有,這是屬於殺生一類的,你雖然沒有殺他,你讓他生煩惱,這就是錯誤,不殺生是不惱害一切眾生。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有沒有做到?沒做到。受了菩薩戒的人,你所在之處,人家跟你接觸,你要讓他生歡喜心,這才是菩薩。你要是板著面孔,要是怨氣向人發洩,這個也是殺生的一分,傲慢嫉妒是瞋恨的一分。所以我們一想,十善沒做到,一條一條的你細心去反省。
三皈更不必說,三皈,皈依佛是覺而不迷,我們是迷而不覺。皈依法是正而不邪,我們還是邪而不正,有邪念、有邪思,還有邪行,這個與皈依法相違背。皈依僧那個意思是淨而不染,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天天在染污,沒做到。十善沒做到,那五戒就不必說,這樣念佛不能往生,這樣念佛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到哪一生、哪一世,你往生的緣具足,就是條件具足了,你才能往生。淨土法門雖然廣大,也並不是那麼容易,你自己不真修、不真幹,不行。要真修、真幹,必須什麼?放下萬緣。我們在新加坡看到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就是以前往生的老林長陳光別居士,他是生病才開始真正的聽經念佛。那是個大企業家,他有多少事情要做,生病了沒有辦法做事,在家裡養病,每天躺在床上。這個時候想起來,那個時候我在居士林講經,我們講經那個時候還不是光碟,我們是錄像有錄像帶,一盤一盤的錄像帶他拿回家去聽。每天聽八個小時,他沒有事情做,天天聽經,一天聽八個鐘點經,念八個鐘點佛,這個緣太殊勝,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聽我講的《無量壽經》、《金剛經》,就這兩部,他其他的不聽。兩年,他跟李木源居士說他想往生,他有這個念頭,說出這個話他有把握,肯定有境界。
李木源居士跟他講:你現在還不能往生,這個林長的名字你還得要掛上,有你居士林沒有問題。如果你現在往生,居士林的人事不穩定,道場很難維護正常。他聽了之後就說:好吧!又等兩年。他這樣子聽經念佛四年,預知時至,他在一張紙上寫了好像是他往生那一天的日期,寫了十幾個,也沒有人敢問他。到那一天他走了,家裡人才恍然大悟。三個月之前,他就曉得他哪一天走。在往生前一天請我去給他做三皈依,第二天他就走了。後面還有後續,他的冤親債主很多,到居士林來附在一個女孩子身上,杜美璇,附在她身上。告訴大家,他們有很多都是老林長的冤親債主,老林長念佛往生,他們看到非常喜歡、非常讚歎,不再報怨,老林長去作佛。他們到居士林來傳遞這個信息,告訴大家,我們知道老林長真的往生。他們要求皈依,在居士林給他們做皈依,皈依完之後要求聽經,指名聽《地藏經》、聽《十善業道經》,指名這兩種。居士林的同修告訴他,請他到講堂。他們說講堂的光太大他們受不了,要求在齋堂,希望齋堂電視放講經的錄像帶,他們在那邊聽。兩個月之後,老林長的冤親債主也都得度。這個事情是我們親眼看到的,一點都不假。
想到冤親債主,我們自己反省一下,我想每個人不是這一生,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你跟多少人結了怨,跟多少人結下了仇恨。這些人牢記在心頭,沒有把你放過,你走運的時候他不惹你,他在那裡慢慢等,你的好運走完,他就來了,就來找麻煩,障礙你修行。聽經,障礙你開悟;念佛,障礙你往生。為什麼?他要報仇,他要報怨,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如果你認真修行,真正懺悔,發願往生,我生到極樂世界我再回頭來度他們,這個大願能感動許多冤親債主,不是深仇大恨,一般都可以放過你,看到你修行成就。可是有極少數,那深仇大恨很麻煩,他不願意接受,那怎麼辦?求三寶加持,真誠懺悔。要知道老祖宗講的人性本善,鬼神亦復如此,他的性是本善的。我們沒有辦法感動他,那是我們的真誠心不夠,真誠到極處一定能感動他。為什麼?這要跟他講清楚,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雙方都痛苦。聞到佛法之後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懺除業障,依教修行,自他同時成就。每天這些冤親債主在那裡督促你,你不能不認真,你不認真他就來找麻煩。你認真,他在旁邊讚歎,歡喜接受;你搞假的,欺騙他,他不會饒過你。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要了解這些因果的事實真相。
我們在江逸子居士完成地獄變相圖之後,我想到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對於地獄裡面的狀況一定有說明。我們平常多半只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其他的經讀得太少。所以我就找了三位同學去查《大藏經》,他們費了兩個星期的工夫,查到二十五部經論,有對於三途果報講得非常清楚。我們把這些經文抄出來,印成一本書,《諸經佛說地獄集要》,比《玉曆寶鈔》豐富,比《感應篇》更好。道教裡面講的因果,果報講得多,什麼原因得的這個果報講得比較少,但是佛經裡面都說出來。所以我深深希望將來有緣,有畫家能夠依照《諸經佛說地獄集要》,重新再畫一個地獄變相圖,做為因果教育經典的教材。這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要自度度他,自救救人,疏忽因果,很難做到,所以應當把因果教育擺在第一位。儒釋道三個根要細講,要認真學習,要特別著重在因果。所以《諸經佛說地獄集要》這個教材就非常重要,分量是多,但是我們在初學,可以從這部書裡頭再做節錄,便利於初學。
這一句是講認識時節因緣,我們生在現前這個時代,我相信許多同修都知道災難多,從電視、廣播、報紙傳媒,每天都有報導,都有很大的分量。我是許多年沒有接觸媒體,而是有少數的同學,他們對這事情很關心,多半從網路上把重要的新聞,災難的新聞節錄幾條給我看。災難是從哪來的?佛經上講得很清楚,兩句話就把這個問題解決,「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兩句話。相是我們身體,我們身體的容貌,我們身體的健康,怎麼來的?心生,如果我們的心地善良,相貌就慈祥,身體就健康。我們心裡面存的是倫理、道德、因果,山河大地就會正常,不會有任何變化,正常就所謂是健康的,不會有災難。災難是不正常,我們今天這個地球變成不正常,什麼原因?地球上居民心行不正常感召來的。這個災難能不能化解?能。佛菩薩告訴我們兩句話就問題解決,問題這兩句話你懂不懂?你能不能理解?能不能真做?兩句什麼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什麼災難都化解了。境,這個地球是境界,是外境,太空也是我們境界,貪瞋痴慢疑就會把這個世界搞亂,戒定慧就能夠把這個世界恢復正常。這我們得相信,不相信不行!
底下這一句『了達於義』,清涼大師註解裡頭很簡單,「以思慧力,解達深義,非但多聞,於義不了」。這是告訴我們,學習經教一定要懂得「了達於義」,了是明瞭,達是通達。對於經典的義理,特別是甚深義理,要知道經典裡頭每一個字、每一句,義理之深沒有底蘊的,義理之廣沒有邊際的,這是真的。為什麼?因為它是從自性流出來,字字句句是性德,自性是沒有邊際的,是無始無終的,所以一切法都是自性現的。我們在前面曾經學過,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祖師舉了一個例子,一微塵,物質裡面最小的一微塵,一微塵裡面他講三種周遍。第一個是講「周遍法界」,這個我們無法想像,「出生無盡,含容空有」,含容空有就是佛法裡頭常講「心包太虛,界周沙界」。那一微塵它能夠包太虛,它能夠容納法界虛空界,這也都是事實,不是比喻,一一微塵皆如是。《華嚴經》上說,普賢菩薩他常常入微塵法界裡面去參學,那裡面有無盡的諸佛如來,有無盡的剎土,有無盡的眾生。所以微塵沒有放大,世界沒有縮小,這說明一個什麼現象?自性裡頭沒有時空。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沒有前後,這叫一真法界。什麼人證得?初住以上菩薩都證得。證得這個境界,他就不在十法界裡面。十法界有沒有?有。六道三途有沒有?有。從哪裡來的?都是眾生業感現前的,不是真的。自性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但它能現,能現的自性永恆不變,所現的境界不是真的。《般若經》上佛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不能說它沒有,你不能說它真有。這個事情,必須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到初住菩薩的程度,你就完全通達明瞭。所以了達於義,這句話是初住以上的境界。
了達於義之後,才能夠『如法修行』,這一句清涼大師說「如說修行,涅槃經說」,舉《涅槃經》,「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繫念思惟,如說修行,是大涅槃近因緣故」。大涅槃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證得大般涅槃。它的條件,這就講你開悟的條件,四句,第一個是親近善知識,第二個是聽聞正法,第三個是繫念思惟,第四句是如說修行。這我們要學,第一個條件是親近善知識,這一條難,今天在這個世界,你到哪裡去找善知識?善知識是什麼人?是諸佛菩薩、是大聖大賢。像中國古代的孔孟,這些人能真正稱得上大善知識,在佛門裡面講祖師大德,找不到。真正的善知識,有學問、有德行的人都非常謙虛,你去找他,他不承認。怎麼辦?這問題不能不解決,古德教導我們,現前的善友也這樣教導我們。我親近李老師那時候沒出家,我們正式拜了老師,老師接受,收了我這個學生。非常謙虛的說「我只能教你五年」,客氣話!我跟他十年,五年到的時候我又跟老師說,我希望再跟五年。他笑著點頭告訴我,我給你介紹一位老師,是誰?印光大師。他不在了,《印光大師文鈔》在。我就明白,以古人為師,這個門一開的時候善知識可就多了。
我們現在學《華嚴經》,要親近善知識,親近誰?我們用的註解是清涼大師。讀《華嚴經疏鈔》就是親近清涼大師,聽他的話,依照他的教誨,認真努力修行,善友我們找到。可是你真正想學,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如法修行,正法聽到要如法修行。正法從哪裡學起?大小乘經論裡面,佛講得很多,要依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是目標,也就是學佛是以開悟為目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八萬四千法門無論哪一個法門,無論哪一個宗派,它的方法不一樣,手段不相同,但是它的方向是一致,目標是一個,都是明心見性。路都是一個方向,那就是什麼?就是戒定慧。如果不是戒定慧它就不是佛法,佛法的道路雖然有八萬四千條,但是都離不開戒定慧,這個你不能不知。最近有些法師來問我,戒律的問題,很難得,很不容易。戒律要怎麼修法?戒律要從根本修起。我們記住,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教給我們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指導我們。第一條告訴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頭一條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從孝順父母開始,為什麼?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沒有孝順父母的心,沒有孝順父母的行為,佛菩薩來教他,他也不得其門而入。我們知道每尊佛、每尊菩薩都是大孝子,都是好學生,這奉事師長。在家是孝子、在學校是好學生,他才能學到東西。
我們從哪裡下手?我們要從《弟子規》下手。《弟子規》是戒律的根本,儒家的;要從《感應篇》下手,從《安士全書》下手,那是什麼?道家的戒律,道家的根。有這個你再去學《十善業》,就沒有問題。佛在《佛藏經》裡,那個經題叫《佛藏經》,不是《大藏經》,是《大藏經》裡面一部小部經。這裡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他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說這麼一句話,這意思就告訴我們,學佛有次第的,由淺而深,由小而大,不能夠躐等,得按部就班去學習。所以小乘經中文翻譯得非常完整,我們打開現在的中文《大藏經》,你看到「四阿含」是小乘經,小乘的經律論。把南傳巴利文的藏經跟它兩個一對比,分量幾乎是相等,巴利文藏經大概比我們的阿含部,好像只多了五十部,這個話是章嘉大師告訴我。小乘經大大小小的大概也有將近三千部,你看巴利文只比我們多五十幾部的樣子,非常完整。在隋唐時候,小乘有兩個宗派,一個成實宗,一個俱舍宗,可是這兩個宗派到唐朝末期就衰了,到宋朝就沒有了,所以現在很少人知道。中國人在唐朝中葉的時候就不學小乘,在家、出家都不學。有沒有違背佛陀的教誨?沒有,他用中國儒跟道代替。所以,儒釋道在唐朝中葉以後就變成一家人。學佛的人一定要學儒,一定要學道;道長,道長他也學佛,他也學儒;學儒的人,像二程、朱熹,他們讀佛經,他也讀老莊。形式上有儒釋道,實際上儒釋道已經融合成一體,已經沒有法子分開。
如果我們要不學儒、不學道,那就得用小乘做基礎。我這一代,我學佛在台中跟李老師,李老師跟我們講小乘經,就是阿含部的經典,選出來講的大概有三十種,但是老師還是以儒跟道為重要的教材。在儒家,他老人家選了一部東西叫我們讀,陳弘謀的《五種遺規》,等於說儒家的戒律。道家的東西,他要我們學《文昌帝君陰騭文》,材料用《安士全書》,要我們學習《感應篇彙編》。佛法叫我們學《十善業道》,跟《十善業道》性質相近的,他給我們選了至少有十種,《阿含經》裡面。我們以這個為基礎,在這裡紮根,然後專攻一部經,這是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定從一部經裡面得定開悟,悟後,開悟之後再廣學多聞。這是幾千年來,祖師大德他們學習的模式、典範,如果我們輕易把它更改,那個責任要自己負。現在為什麼人都把它改掉,不用古人的方法?價值觀變了,目標變更。古人的目標是要明心見性,是要大徹大悟,目標在這裡。現在人的目標是廣學多聞,就是佛法經典的知識知道得愈多愈好,他不求開悟,他也不修禪定。禪定是清淨心,清淨、平等是禪定,他不重視這個,他重視在廣學多聞,那就變成什麼?變成佛學。
諸位要知道,佛學跟學佛不一樣,佛學可以在這個世間拿到博士學位,可以在這個社會裡面成為一個佛學家。但是與了生死出三界、離苦得樂不相干,完全沒有交涉,這我們不能不知道。古人學佛的目標,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目標,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要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一定要跟古人學,走古人的路子,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我在台中前面三、四年是奠定基礎,出家,出家之後覺得真正東西沒學到,我再回到台中親近李老師。我想學一部大經,那個時候選的是《法華經》,天台宗的《法華經》。我記得我帶了十幾種古大德的註疏到台中,求老師幫助我,老師在那時候正好開講《楞嚴》,正好才開講。他勸我,他工作實在是很繁忙,很難抽出時間來單獨教我。他說我現在講《楞嚴》,《楞嚴》的分量跟《法華》差不多。而《楞嚴》的教義也不亞於《法華》,他就勸我學《楞嚴》。他講《楞嚴經》講了三年,我非常認真的學,我學了複講,老師星期三晚上講經,我們聽經座位我坐在第一排,跟他兩個面對面,第一個位子。我星期四(就第二天)複講,把老師所講的我重複講一遍。
所以他講了一部《楞嚴經》,我在那裡三年也講了一部《楞嚴經》。以後我講《楞嚴經》就不害怕,為什麼?已經講過一遍。我邀幾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班,我記得七個人,這七個人都是學講經的,有徐醒民、周家麟,我們每一個星期四聚會一次複講。同學們也非常支持我,我出家了,所以這部大經就讓我來專講,讓我擔任複講。一部經,聽老師講經,聽他講這段經文,我準備聽經,至少花二十個小時的時間準備聽經。這時間花什麼?我讀許多古人的註解,然後聽李老師怎麼講,這個收穫很大。時間都用在經教上,精神、意志就集中,心就清淨,這個清淨心是定,定就生慧,常常有悟處。所以我的經教是在《楞嚴》裡面,得力於《楞嚴經》,一經通了,看其他大小乘經都沒有問題。所以我學《華嚴》,我學《華嚴》就很簡單,用的時間很短,好像只有兩個月到三個月的時間。李老師在台中開講《華嚴經》,我去聽,很用心的聽,我聽一卷,這一卷聽完之後,後面我都能講,多省事!如果沒有《楞嚴》的基礎,那你怎麼學法?
所以說學一部大經,全心全力學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記得我《楞嚴經》前後好像講過七遍,它經太長,七遍只有兩遍講圓滿的,其他的都沒有講圓滿,有的講一半,有的講到三分之二,緣不成熟就中斷,只有兩遍是講圓滿的。所以要多講,愈熟愈好,你的心愈清淨,它能攝心,這才能如法修行。一定要把所學的經中的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經裡面的教訓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這叫如法修行。可是修行的目的,那是章嘉大師教導我,修行的總原則沒有別的,放下分別執著,讓三昧自然現前。這個三昧是印度話,意思就是清淨心跟平等心現前,清淨心沒有染污,這個還要用方便法來幫助。現在社會染污最嚴重的,莫過於電視、網路、報紙、雜誌,這些媒體是很嚴重的染污,我們必須遠離它。我們沒有辦法讓它停刊,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不看它。所以每天讀經,儒釋道的經都可以讀,親近善知識,親近古人,現代的善知識找不到找古人,跟古人做朋友,這個對我們的利益就太大太大了。
『遠離愚迷,安住不動』,這兩句非常重要,「遠離愚迷」是智慧,「安住不動」是禪定,也就是說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大乘經教裡面佛常講,《楞嚴經》上說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這是功夫,這是智慧。如何把我們現前的境界都轉變成佛境界,我們的生活跟諸佛菩薩慢慢就接近。十句後後深於前前,愈往後愈深,愈往後面境界愈高,關鍵的一句就是「如法修行」,這是關鍵。下面是開智慧,得定了,你能轉境界,不會被境界所轉。《修華嚴奧旨》,確實我們要感激賢首大師,賢首是清涼的老師,《還源觀》給我們講得太清楚,這麼大的一部經典如法修行,他擇出六個綱要教導我們,首先「顯一體,起二用」,從二用、三遍,我們就「遠離愚迷」。知道什麼?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宇宙跟自己是一體,這是真實智慧,這是諸法實相。我們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但一切人是佛,蚊蟲螞蟻是佛,蜎飛蠕動是佛,樹木花草是佛,山河大地是佛,自然現象沒有一樣不是佛,佛是什麼?佛是自性。所有一切現象,無論是物質、是精神,它的體是自性,它怎麼不是佛!了達之後,我們的性德自然流露,性德裡面第一德就是慈悲,慈悲是真正的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平等的愛護一切眾生,尊重一切眾生,禮敬一切眾生,如法修行供養一切眾生,我們自己成就了。所以經教裡常講,什麼時候我們能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那恭喜你,為什麼?你成佛。你要沒有成佛,你不可能有這種認知;只有你成佛了,像諸佛一樣,諸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禮敬諸佛,諸佛是未來佛,未來佛是佛的方便語,加個未來。因為我們現在迷,迷而不覺,跟我們講未來,我們不反對,他是未來佛,他不是現在佛。在如來果地上,如來沒有三世,《妄盡還源觀》裡頭沒有三世,沒有過去未來,所以他都是現在,他們沒有時間、沒有空間,這才跟你講真的,那你真的契入華嚴境界。如果你還認為一切眾生是未來佛,這什麼境界?這個沒有出十法界,沒有出六道,你還是在六道裡頭,你沒有超越。如果你要是肯定一切眾生都是佛,你超越十法界,能嗎?常作如是觀就能,養成習慣了,習慣成自然。
你對一切眾生孝順心出來了,那是真孝,孝是什麼?孝是一體。你看看中國文字,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不孝,不孝就是今天人講有代溝,父子不是一體,這是代溝。《華嚴》裡面講倫理,講到究竟圓滿,倫理是講關係,《華嚴》是講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父子有親是一體裡面生的親愛。我能不能看這一切眾生裡頭,年齡跟我父母差不多的,「事諸父,如事父」,要把他看作是自己父母一樣的恭敬孝順。看到兒童跟自己兒女差不多大的,是自己的子女,是真的不是假的。到什麼時候知道是真的?明心見性的時候知道;沒有明心見性,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不了解事實真相。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真相大白,然後知道原來愛人是愛自己,原來愛自己就是愛人。大乘教裡頭佛講「入不二法門」,不二是什麼?一。人跟我是一不是二,樹木花草跟我是一,山河大地跟我是一,你就入大般涅槃。這個時候你的心清淨寂滅,這叫證大般涅槃。身體還在,身體叫有餘,用這個身體把你契入的境界,你在日常生活、在處事待人接物,自然就展現出來,那個展現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他一切的示現就是自性自然圓滿的流露。你看他待人接物,你看他的生活,他的工作是教學,有教無類,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跟他學,他真是全心全力教導你。隨著你的根性,你小根性幫助你證小乘果,四果四向;大乘根性幫助你證菩薩果,《華嚴經》上十信、十住,他幫助你。他的工作,智慧圓滿現前,遠離愚迷,我們看到世尊跟大家和光同塵,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往來。而實際上呢?實際上我們凡夫生活在什麼地方?生活在妄想分別執著,你沒有離開。佛跟我們在一起,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特別是沒有妄想,沒有妄想怎樣?不起心、不動念,這叫沒有妄想。不起心、不動念,跟一切眾生一切時、一切處感應道交,這個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要學的。
所以我非常感謝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我向他請教,他就把這個事情告訴我,「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再深一層的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祕訣就是這個。放下是什麼?放下煩惱習氣。看破是什麼?看破就是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一體,也就是《還源觀》上,前面三段是講事實真相,看破;後面三段,四德、五止、六觀是講放下,講得真好。你真正能有所領悟,你生大歡喜心,你得到解脫。現在什麼災難,那是雞毛蒜皮,相不相干?一點都不相干。世間人看了有這些東西,了達的人知道全是假相,全是幻相,夢幻泡影,礙不礙事?不礙事。為什麼有這個現象?眾生所造的業,消眾生的業障,是這麼回事情。所以處順境感恩,處逆境也感恩,跟善人在一起感恩,跟惡人在一起還是感恩,這就叫安住不動,永恆不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