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五十一面,最後一行最後一句。
「宗門云: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是禪宗裡面常說的,這是覺悟的境界。真正覺悟了,也就是說對於宇宙這許多現象,真正了解、明白它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搞清楚、搞明白,這就叫通達諸法實相。通達的好處,就不會再迷於這個幻相當中,這是好處的第一個。第二個實際上的好處,你不再造業,換句話說,不造業你就不受果報,自然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們學習佛法目的也就在此。為什麼要學習?迷惑顛倒的生活太苦了。這些苦實在說是冤枉的,為什麼?根本就沒有這些事情存在,正如同作夢一樣。夢中也造業嗎?也顯示出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個事可不是假的,只要你有執著,這個事情就真有,有這些幻相。哪一天覺悟了,原來這些現象就像佛在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真的明白了、真的覺悟了,你在這些現象裡面,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都無動於衷了,真正從內心生起智慧、慈悲來幫助大家覺悟,那你所過的生活就是現前,現前的生活確實跟《華嚴經》上法身菩薩所過的生活無二無別,這才是人間所夢想的幸福美滿的生活,你達到了。然後才證實佛經上所說的離苦得樂,因為你真的離苦,你真的得到樂,你把離苦得樂這句話證實了,這句話不是假話。
所以宗門的大德,就是禪宗的大德,這兩句話說得好,最重要的是要你無心於萬物。這個心是什麼心?執著的心、分別的心,也就是說,要我們對於一切萬事萬物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因為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我們在《還源觀》裡面學過,比現代的科學講得更清楚。現代的科學發現,所有一切現象,無論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從哪裡來的?從無中生有。這個發現也了不起,無中為什麼會生有,這他就沒說清楚了。而《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無中為什麼會生有?因為那個無中是自性。自性不是真正開悟的人你沒有辦法覺察到它的存在,因為它不是物質現象,前五識不起作用,眼耳鼻舌身都接觸不到,因為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現象,所以第六意識也感觸不到,第六、第七都感觸不到。它真的存在,而且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是萬事萬物的本體,哲學裡面所說的萬物的本體,在佛法講是萬事萬物的自性,名稱雖然不一樣,說的是一樁事情。所以科學家、哲學家不能見性,原因是他們沒有把分別執著放下。不過近代科學家也是講要把分別執著放下,但是不起心、不動念他沒講到。果然能夠把分別執著放下,這個人生在哪裡?生在四聖法界,他是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佛,是這個境界。這高,的確是很高,可是要知道,他沒有見性,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諸佛如來的生活狀況是實報土,這個他不知道。他能夠知道、能夠體會得到的是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這已經很難得、很不容易了。所以放下重要,他們現在也教人放下。這個放下就是此地講的無心,無心於萬物,對萬物決定不能夠執著、不能夠分別,一定要知道它跟自己是一體。《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合相」,這個意思說得很深。所以一切萬物在我們的周邊絲毫沒有障礙,虛空不礙萬象發揮,萬象發揮也沒有絲毫障礙虛空的存在,這叫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
你沒有徹底覺了,你得不到自在美滿的人生。我們從大乘經教裡面體會到這個事實真相,這在佛門叫解悟,信解,解的程度淺深不一樣,這是相當深度的理解了。解了之後,最重要的,我們要想把它做到,認真去做到,這就叫行。行,《華嚴經》上講得很透徹,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清涼大師在科判裡面的科題說它叫「歷事鍊心」,真的行,要真幹!這個歷事鍊心就是前面我們讀過的,「當相離相,不隨物轉」,就鍊這個。這叫什麼?叫真修行。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這叫當相。一般凡夫也是這樣的,當相,當相他不離相,他取相。什麼叫取相?他執著這個相,分別這個相,這就錯了。對這個現相他想控制、他想佔有,他想來轉變,這都錯了。諸佛菩薩怎麼離相?現相現前根本就不管它,隨它去。在現相上確確實實不用心,不用執著的心、不用分別的心,也不用去改變它的心。為什麼?因為相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何必自找麻煩?道理在此地。你就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了,不被外面境界轉,境界就跟著你的意念在轉。
所以下面說,「進而物隨心轉」,這個物就是外面的環境,所以境隨心轉,境隨心轉,「故能隨意自在」,他沒有障礙。我們在昨天講到這裡,舉古時候宋朝時代,宋高宗那個時代的濟公,是個好例子。實在講,布袋和尚也是個好例子。濟公,菩薩化身;布袋和尚,彌勒菩薩再來的。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傳記,這兩個人傳記分量都相當可觀,特別是濟公,濟公分量很大。你看了這個傳記,你就曉得他在生活當中多自在,確實善巧方便到了極處,幫助眾生開悟,幫助眾生回頭,勸導眾生斷惡修善。《還源觀》裡面把這些道理真是講透徹了。我們人從哪裡來的?從一念不覺而來的。什麼時候有這一念不覺?給你講真話,是當下,經上講無始。無始這個意思不要錯會了,很久很久,找不到開始叫無始,這是我們一般初學人的解釋,都把它解釋錯了。無始真正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沒有開始,這叫無始。真的沒有開始,就在當下,就是當下一念。當下這一念起來了,念念相續,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念念相續如果都保持在一念,那就是實報莊嚴土,如果二念,二念就有分別,三念就有執著。一念守不住,二念起來了,三念接著來了。有二念就有四聖法界,有三念就有六道輪迴,當下這個三念幾乎是同時的,速度太快了。
為什麼會有現象發生?《還源觀》上告訴我們,這是自性裡面的本能,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德相。惠能大師見性,把這個信息為我們透露出來,「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說出來了。沒有緣的時候,就是講沒有一念不覺的時候,它什麼都沒有,所以自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有這一念發生的時候,就能生萬法。萬法的出現是同時的,沒有先後,確確實實像我們現在用幻燈片一樣,幻燈片放在放映機裡面打在銀幕,你把燈一開關,整個畫面是同時出現,不是有先後,沒有次第的。現在佛經上這個說法,逐漸逐漸被現代量子力學家承認了,所以現在的科學發展跟佛經是愈來愈接近,這好事情!鍾茂森居士這個月初在悉尼(雪梨)參加幾位科學家的報告,他聽到的一些精彩部分節錄下來,他寫了一個報告。明後天我們就可以印了在櫃台上結緣,諸位好好看看,跟我們講的這個經非常接近。不過他們不知道有個自性,所以還用一個神。他說有個真神,用這個來做代表,都是真神的意思,真神的安排。其實不是的,是自性法爾如是。佛經上講得有道理,法爾就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是性德的流露。他們說的神就是佛經上講的自性。
你看從一體,這一體就是講自性,「自性清淨圓明體」,賢首國師用這個名稱,意思很好,講得很完整。自性圓,「圓」是圓滿,沒有欠缺;「清淨」,永遠沒有染污,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怎麼染污?染污不到,這性體。圓是講裡面的德相,我們現在講能量、信息,這個信息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五蘊,色受想行識。「明」,明這個字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就說盡了。所以沒有緣的時候它存在,它沒有痕跡,到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極其微細的波動現象,這個波動確實是沒有原因的,從這個一動,現象就出來了,所以起二用。這個二用,一個是正報,一個是依報,正報是自己,依報是宇宙。這極其微細一動,兩種現象出來了。這兩種現象都有三個特性,這個要知道,正報現象是自己,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現象,不論是精神還是物質,它三個特性。第一個「周遍法界」,念念都周遍法界。念頭是阿賴耶的三細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都是波動產生的,所以這個波動它都周遍法界,這才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第二個「出生無盡」,出生無盡這就是講到阿賴耶識,有分別、有執著,第六識、第七識它起作用,出生無盡,就像萬花筒一樣。第三個現象,「含容空有」,就是我們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無論是物質現象、是精神現象,原本都是遍虛空包法界的。所以我們的心量小是錯誤,不能包容,這是絕大絕大的錯誤。這是什麼?所有一切煩惱、罪孽的根源。我們要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是因為你不知道萬物跟自己是一體,這叫迷,是惑,迷惑。所以你在這個境界上,無論是物質或是精神,它起貪瞋痴慢,這道理在此地。
了解之後,雖然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人家有這個本事,他了解、知道了,他不起分別執著。這就是菩薩應化在世間,叫遊戲神通,來幫助一切大眾。我們相信在中國佛門裡面現相來幫助人,在其他的國家地區他也會示現。在中國,地方這麼廣大,人口這麼多,我相信他也常常來示現,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他。實在講他也不需要我們認識,為什麼?人家名利不沾邊的,要認識幹什麼!都是在幫助一些有緣眾生,誰跟他有緣,我們不知道,他知道,因為他的心清淨。諸位要知道,清淨心生智慧,他有無量的德能,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神通自在,他沒有障礙,過去、現在、未來,這裡面的障礙他全都沒有了。我們好像覺得這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時劫很長,在他什麼?他看到你在作夢,連續做了好幾個夢,他看得很清楚,同時連續做好多個夢。當你有意想覺悟的時候,這個意念很重要,這個意念就是緣分,心裡真想覺悟,他就真幫助你覺悟;心裡不想覺悟,他不能幫助你,為什麼?你沒有這個念頭,他幫助你,你不會接受。你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很強,那感應就非常殊勝,真的會幫助你。
近代一個人,這些神奇的事情,昨天我跟諸位報告了,金山寺的妙善長老。在台灣有兩個人給他寫傳奇,一個煮雲法師,一個樂觀法師。我們想把這個書找到,我們印它個兩千本,同學們都可以看看。這是現代人,真有其事,一點都不假。樂觀法師告訴我,他跟他有緣,曾經跟他在一起住過四個月,是兩次,一次兩個月,兩次住在一起,有這麼長的時間。對他那些神通妙應的事蹟,是他親眼看見的。昨天我跟你們說的金山活佛,吃飯的時候人家供養,一碗一碗送給他,每個人都送一碗給他,樂觀法師就在旁邊,看到他吃了十幾碗,快將近二十碗了,樂觀法師就告訴大家,你們不可以這樣子,這樣子讓法師受不了。金山活佛就告訴樂觀法師,不增不減。樂觀法師聽了都呆了,不增不減,才知道他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麼能受得了!真的,這神通事蹟,你想著他,你念著他,他就從外頭晃晃他就進來了,不是偶然的,很多次都是這樣的,這談話他就走進來了。所以佛經上講的六種神通,他真的示現給你看。
六種神通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能,我們有沒有失掉?沒有失掉,只是我們迷了,所以它不起作用。迷了的時候,這三種煩惱障礙了它,當然障礙最嚴重的是分別執著,我們有分別心、有執著心,所以我們這個六種神通不起作用。如果我們能夠把分別執著放下,六種神通就恢復,至少也應該有像濟公長老這種功夫。妙善和尚,你看一生吃東西隨緣,給什麼吃什麼。他還有一個習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在地上看到一些垃圾,是什麼東西?破銅爛鐵,他撿起來就吃掉,那普通人還行嗎?上了鏽的這些銅鐵,他也不必擦,他撿起來就吃掉。還有人家供養他的錢、鈔票!髒得不得了,手摸的,你給他,他就吃掉,這麼樣一個人。你看一生不洗澡,一生就那一件衣服,衣領子那個髒垢都變成黑的,衣領子。可是你去聞一聞,有蓮花香味,而且還奇怪,什麼?還治病。有一些人頭痛,不舒服,去聞一聞就好了,病就沒有了,他有這個能力。所以樂觀法師原先跟他在一起,頭幾天看他瘋瘋癲癲的,心裡有點瞧不起他的樣子。心裡有這個念頭,他就把你念頭說出來,到以後他再也不敢起心動念,他全知道,才曉得他不是凡人。這是什麼?已經到了境隨心轉、隨意自在的境界。
我們讀到這些經文很羨慕,佛菩薩告訴我們,很簡單,只要你把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能跟他一樣。為什麼?這是你的本能,你本來有的,一點都不稀奇,佛菩薩的智慧也是你本來有的,只要把這放下就行。真正的功夫不是別的,是放下。我們去念經,念經會開智慧,是,會念開智慧,不會念長煩惱。什麼叫會念?念經的時候把分別執著放下,這就叫會念。念經的時候還有分別執著叫不會念,那個念法煩惱不但不會斷,還會生煩惱。這個煩惱就是什麼?叫所知障。你有煩惱障,你現在又加上所知障,你就錯了。所以念經,馬鳴菩薩教給我們這三個原則,我們要記住。念經、聽教(就是聽講),都要守住這個原則,聽講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心緣相,就是你心裡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不要去想它,一心聽經,把其他的念頭都忘掉、都放下,這叫會聽。這樣聽經會得定、會開悟。不會聽的人,就是我們凡夫想聽講,聽人講話一樣,句句都記在心裡,順著自己的意思生歡喜心,不合自己的意思就要批評,那叫生煩惱。你聽了看了生喜怒哀樂,你生這些東西。真正會聽經的人,他聽了他得什麼?他得清淨平等覺,他得這個,這叫會聽。換句話說,聽經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名字相就是清淨平等覺。讀經的時候不要執著文字相,文字是語言的符號,叫我們不執著言說相,我們也不應該執著文字相,也不執著這些名相,也不要去分別,不要去想這一句什麼意思,那一句什麼意思,不必去想,這樣讀經就會得禪定,會開悟。所以會跟不會關係很大,什麼你都得會,掌握到它的原理原則。
我為什麼聽經?我為什麼讀經?為開悟、為修清淨心。我們這兩個小時在一起共修、在一起分享,是不是這兩個小時的心地清淨,裡面沒有雜念進來,一心都在經教上?這就對了。聽聞經教而不執著經教就對了,完全對了。到純熟的時候確實境隨心轉,你的功夫深了。功夫深是什麼?你的念頭裡頭真的跟自性相應,煩惱習氣逐漸逐漸淡薄,跟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逐漸逐漸接近,它起作用。我們現在是不起作用,為什麼?我們跟煩惱習氣太接近,所以性德不起作用。這個沒有關係,我們聽經的時間太少了,功夫不夠。所以真正有這種修學的環境,每天能聽十個小時經,我相信三個月、半年,你就會變樣子了。這種方法對於中下根性的人非常有效,我們今天講知識分子,對知識分子修學特別有效果。知識分子你叫他去參禪不行,他定不下來,你叫他去念佛也不行,他念不下去,他妄想雜念很多。所以一般人毛病,兩大毛病,一是昏沉,一是掉舉。昏沉就是什麼?精神提不起來,坐久了他打瞌睡,睡覺了。不但坐著會睡覺,站著也會睡覺。我們年輕的時候出家,早晚課上殿,大家都排班站在那裡,就聽到有人在打呼,站在那打呼,昏沉,老和尚就用香板打他,他就站在那裡睡覺。還有功夫更好的,走著睡覺,在繞佛,繞佛的時候他在打呼,很厲害!所以這是個毛病。另外一種毛病是什麼?心定不下來,他不睡覺,精神很好,妄念很多,那叫掉舉。這是佛門講的,這兩種煩惱習氣很重,都是心定不下來。關於心定不下來,掉舉的人,佛用修定的方法幫助他。精神提不起來,昏沉的人,一個是讓他繞佛、經行。經行的時候也會打瞌睡,還有個辦法,叫他拜佛。所以在佛門裡面,老和尚對這種人,規定他的功課,一天拜三千拜。三千拜要差不多拜七、八個小時。行,這能把他這個毛病治好。
「如《淨影疏》云:由成勝通,於一切物變化隨意,故能利物,名為自在。」這是慧遠公他的註解裡面說。由成勝通,由於他們成就殊勝的神通,這個勝通是講菩薩所成就的,比阿羅漢高,於一切物變化隨意,真正他能做到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物變化,絕不是自己起心動念,自自然然的,隨著眾生的念頭變化。小乘經裡頭,八相成道有降魔,大乘經裡頭沒有,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因為他不分別,所以無佛也無魔。佛跟魔沒有差別,完全在自己用心,自己的心清淨、善良,魔也是佛;自己心不清淨、不善,佛也是魔。外面的現象,實在講沒有是非善惡,也沒有真妄邪正,是非善惡、真妄邪正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心的反應,這一點很重要。我們要想見佛,你真修清淨心,修一顆善心。什麼叫善心?念念為一切苦難眾生的心是善心。有一念為自己,這個心就不善,這個一念裡面有無量煩惱的因素在裡頭,它是染污的,它是不善的。所以我們重要的是要把念頭改掉。
念頭以前不容易改,現在慢慢懂得了,懂得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跟自己是一體,所以就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什麼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我。不是把別人當作我,別人跟我真的是一體。大乘經裡面佛講,我們的自性好像個大海,叫性海,用這個做比喻。你、我、他是從哪裡來的?是大海裡面起的水泡,你要是覺悟了,再多的水泡都是一個大海、是一個自己。悟了,大海是自己;迷了,以為水泡是自己,你、我、他變成對立,這叫迷。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也念得很熟,但是真正的意思沒了解。譬如經上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個身。這個身什麼?這個身是真身,叫法身。所以教下才常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破了,法身就證得。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原來不起心、不動念,法身就現前。什麼叫法身?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這叫法身。法身不生不滅,法身無去無來,這些經典裡面的句子很難懂,為什麼不生不滅?為什麼不去不來?《中觀論》上講了八個不。讀了《還源觀》這才算是明白了,所以宇宙萬法跟自己是一體,慈悲心生出來。智慧現前,慈悲心生出來了,對於一切眾生是真正愛護,看到六道眾生,憐憫心生起來了。我很幸運,在六道裡頭覺悟了,這一生一心一意不但想離開六道,還想離開十法界。最有把握、最可靠的方法是念佛求生淨土,生淨土就超越十法界,生淨土就成佛,這要知道。所以在無量法門裡面,這是無比殊勝的法門,而且只要發心去學,沒有一個人不成就。
只有得這種成就,才能像菩薩一樣,幫助遍法界虛空界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眾生。我們自己不超越,你怎麼能幫助他。自己超越,唯一有把握的,一生能成就的,佛菩薩都會幫我們的忙,那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不要去計較我往生的品位,用不著。蕅益大師給我們示現,他老人家講,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意了。蕅益大師不是普通人,他的《彌陀經要解》註得多好!他後頭一篇跋文,他寫這一部《要解》九天完成的。印光法師對於這個小冊子讚歎備至,這《文鈔》裡頭有,講《彌陀經要解》,他說即使古佛再來,到這個世間來,給《彌陀經》做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你看印光大師這樣讚歎,這個讚歎還得了!把蕅益大師看作諸佛如來;換句話說,蕅益大師註的《要解》就等於是阿彌陀佛自己來著作的。很多人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是等覺菩薩,對他這樣的讚歎,蕅益大師的身分沒暴露,從印光大師這個話我們會聯想到,蕅益大師不是彌陀再來的,肯定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
我們學淨土,如果嫌《無量壽經》分量還太多,我們還很難接受,那就學《要解》,好!太好了。末法往下這個八千年,無量有緣眾生得度,我相信就是靠這兩本經書,一個《彌陀要解》,一個就是夏老居士《無量壽經》的會集本。真有能力專修,道場裡面的出家眾,應當把《要解》當作早課,《無量壽經》當作晚課,或者是《無量壽經》做早課,《要解》做晚課,都行,契機!現在一般寺廟裡面課誦本那是古人定的,那個時候可以,在這個時代不契機了。所以淨宗學會成立,同學們要我編一個課誦本,那時候我在美國,我就取這個本子,《無量壽經》這個本子,早課念第六品四十八願,早課念的經文,晚課也是這個本子,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一段經文比較長,是什麼?戒律,五戒十善,教我們斷惡修善,真正懺悔,真得受用。早課四十八願提醒我們,晚課這一大段的經文懺悔,懺除業障,這樣的經文就不算很長,容易學。這個本子也流通得很廣,很適合現代同學修學。
底下說,「大士神通自在,於一切萬物心無拘束,隨緣變化,饒益眾生」。下面舉了個比喻,「納須彌於芥子,轉四海入毛端,隨意利他,故云自在」。這是講得大自在,自在到什麼程度,舉這個例子。須彌是須彌山,這個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山。這座大山把它放在哪裡?放在芥菜子裡面,芥菜子很小,像芝麻粒一樣,把須彌山放在芥菜子裡面,芥菜子沒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它就能放進去。四大海就更大了,四大海就是地球上這些海洋,把海洋放在毛端裡頭,我們汗毛,汗毛端裡面。這是說什麼?大小不二,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今天放不下,沒辦法放進去,原因是什麼?我們執著有一個大、有一個小,只要你有執著,它就起作用,大裡面可以容納小的,小就不能容納大的。如果我們把這種執著放下,這個事就可以做到。
修行的功夫沒有別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而已,這叫真修行。上上根人他放下的什麼?起心動念,他放下起心動念,當然分別執著都沒有了。我們知道分別是從起心動念生的,執著是從分別生的,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上上根人他們用這個功夫。無論在什麼境界裡,他都接觸,何妨萬物常圍繞,他都接觸,他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的功夫;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的功夫;起心動念、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功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妄想分別執著全有,這是六道凡夫。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的什麼?修的不動心,宗門講的,修的是無心於萬物,得修這個,就在萬物當中去修無心於萬物,就在萬物分上修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真修行。修行人的心永遠是清淨、平等、正覺,這是自受用,對人、對物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什麼?他用平等心,對一切眾生沒有偏愛、偏好,沒有,完全平等,跟自己是一體,是真修。
在現前這個時代,災難現前有好處,我們也常說,大災難現前,啟發許許多多人覺悟了。我們要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決定不能搞自私自利,我們要平等對待,我們要和睦相處,我們要同舟共濟。今天整個地球出了麻煩,在太空當中地球像一條船一樣,我們同舟共濟,不要再分別你我他,萬物一體,萬物一家,要誠心誠意互助合作。我們意念這麼一改,諸位要曉得,災難就化解了。為什麼?物隨心轉,這個環境就隨心轉了。現在這個環境糟到這個程度是什麼?每個人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沒想到別人,甚至於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所以才把地球變成這個樣子。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物質是假的,只有意念。這個意念什麼?意念是識。佛家講的,心現識變,自性能生能現它不變,識就會變,識是什麼?念頭,隨著念頭在變。這個念頭是十法界的眾生、是六道眾生。四聖法界的眾生心地都清淨,因為他們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跟辟支佛沒有執著,上面的菩薩跟佛沒有分別,所以他清淨,那個是淨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輪迴是穢土,六道輪迴裡的眾生他有分別執著,而且非常嚴重。現在分別執著全部都是錯誤的,都是不善的,佛給我們講的十善全違背了。
所以現在這個世界是十惡的世界,殺、盜、淫、妄、惡口、兩舌、綺語、貪、瞋、痴,他全是這個,全了。反過來是真修十善業的,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太少太少了,真的一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世界之所以變成這樣,社會之所以變成這樣,我們要知道,不是別的原因,地球上居民的意念,我們住在地球上這些眾生我們的念頭。我們念頭善,地球馬上就恢復正常,如果還不知道回頭,那災難還要嚴重。今天的災難是剛剛開始,不是到這裡就完了,現在剛開始,後面的麻煩大了!所以我們希望學佛的同學,無論是在衛星上學的、在網路上,我們同學一部《無量壽經》,我們同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遵循經教裡面的理論,把理論變成我們的思想,把經典裡面的教訓變成我們的行為。我們這些同學,我相信人數不少,全球淨宗同學我們都能這樣做,對這個世界就有很大的貢獻,挽回劫運。科學家說只要有八千人就夠了,我相信我們決定不止八千人,遠遠的超過。我們要有信心,我們要有大願,一定從自己做起,全心全力去做。
最重要的,知道事實真相,身不是我,靈性是我,身有生滅,靈性不滅。知道靈性不滅,那你就要重視因果的定律,我們沒有超越十法界,就決定出不了因果的定律。十法界裡面,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我們決定不結惡緣,決定不造惡因。我們只有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了,那就要像經上所講的,我們要報父母之恩,父母生我們這個身體,我們才有緣接觸到佛法,要報佛菩薩的恩,不是佛菩薩的教誨,我們這一生怎麼能成就?用什麼方法報恩?自己成佛了,然後效法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也在遍法界虛空界,像經上所講的一樣,以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神通道力應化在十法界,幫助一切還沒有覺悟的眾生,這叫真正報恩,報我們生生世世父母之恩,報諸佛如來、老師之恩。
我們看末後這兩句,「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你看前面都是講自度,這一句是講度他,自度之後一定要度他。希望我們的法身永遠健康,有一個迷而不覺,還墮落在六道裡頭,這是我們法身還有一點毛病,還沒有完全恢復,我們要將這一點小毛病要把它修正過來。下面,庶,為諸庶類,「庶者,凡庶」,我們一般人講凡夫,指六道眾生。「類者,品類」,類別。「又庶者眾也,庶類指眾生」,特別是六道裡面的眾生。「不請之友者,《會疏》云:眾生背覺」,覺是覺悟,也就是我們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平等覺。本來是覺,覺就是佛。所以《華嚴經》上佛常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成佛」,都是從這個覺上說的。我們的經題,清淨是阿羅漢、是辟支佛,他們得清淨心,平等是菩薩,覺是佛。現在我們六道凡夫全違背了,不但不覺,也不平等,不平等什麼?有分別,又不清淨了,不清淨有執著,有執著就不清淨,有分別就不平等,不覺就迷,所以眾生背覺,違背了清淨平等覺。「沉迷漂流」,這句話是形容在六道裡頭沉迷,迷得很深,六道裡面漂流,這是形容他在六道輪迴隨業受報。這一句裡頭含義非常非常之深。
現代人不知道因果可怕,敢造罪業。今天社會這麼亂,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殺生。凡是有生命的這些眾生,我們一般講動物,你殺牠,牠沒有怨恨嗎?牠沒有抵抗的能力,被你殺了,被你吃了,牠甘心情願嗎?如果不甘心、不情願,牠能不報復嗎?尤其是殺人,現在每天殺的人多少?最明顯的例子,墮胎,墮胎是殺人,不是殺別人,殺自己的兒女,全世界每天有多少,這還得了嗎?每年殺多少。他跟你有緣,他來做你的兒女,如果是報恩的,你把他殺掉,變成仇人;他是來報怨的,你把他殺掉,仇恨更深,那個怨氣還得了!他是來討債或者來還債的,債務上的糾紛,現在又變成殺業,又變成討命債,這還得了!懂因果的人決定不敢幹這個事情,太可怕了!我們現在空中的污染,你每天看到天上灰濛濛的,這什麼東西?冤氣,不是別的。人今天所幹的事情,連畜生都不如!畜生,獅子、老虎不吃自己的兒女,不會傷害牠,今天的人造的這個業連畜生都不如,多可怕!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麻煩多大。吃一切動物就更不必說了,沒有一個動物是甘心情願拿自己身體來供養你的,你去殺牠,你要吃牠,牠知道,牠想辦法逃命,逃不掉!被你殺了,被你吃了。一切惡業,殺生擺在第一,五戒頭一條不殺生,十善頭一條也是不殺生,所以大小乘戒律裡,第一條肯定都是不殺生,這是諸佛如來的大慈大悲,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決定不能造這個罪業。蚊蟲螞蟻都是有生命的,不要小看牠,那也是一條命。常常殺生的人,第一個,肯定身體不好,多病,多災多病,來生三途果報,他怎麼能逃得了!在這一生,無論什麼時候,都有這些冤親債主跟在你身上,你的日子能好過嗎?這些話不是危言聳聽,是事實真相。
所以印光老法師一生提倡因果有道理。拯救今天的社會,倫理道德管不管用?說實在話,不管用。什麼東西管用?因果教育就管用,用倫理道德輔助因果教育。我們一定要知道,受過倫理教育的人、道德教育的人,羞於作惡,古人講的,他覺得做不善的事情是丟人的事情,他不願意做,因果教育叫人不敢作惡,這個力量才大。倫理道德教育很好的人,遇到古人所說的高名厚利,他還會動心,還會明知故犯,為了眼前的大利益,他幹,如果懂得因果,他就不敢幹了。所以《安士全書》裡有兩句話說得好,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把《安士全書》介紹給我們,說這本書是天下第一奇書,全講因果。全書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文昌帝君陰騭文」,勸人積陰德,斷惡修善,積陰德。這一部分分量很大,幾乎佔全書的一半。另外一半裡面有三篇,「萬善先資」勸戒殺,「欲海回狂」勸戒淫,罪業裡最重的就這兩條,最後一篇「西歸直指」,勸你念佛求生淨土。印光大師一生為我們所示現的,我深深感覺到他是來給我們示現因果教育,目的?拯救現前的社會。
現前這個社會,講到全世界人人信因果,這個世界就有救,人人不信因果,這世界沒救。信因果,倫理道德就起作用,那就變成禮義之邦,和諧社會就出現,不能做到大同之治,小康是可以能夠見到的。不信因果,可不得了!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在眼前,就在周邊,你細心觀察一下,作惡的人很快報應就現前,你還能不相信嗎?在台灣我知道刑警還有醫院裡面的醫護人員都相信,為什麼?他們見到了。以前我有一個同學,在台灣榮民醫院做住院組的組長,他告訴我,他們對鬼神非常相信,因為什麼?見到了。佛法裡講無常大鬼,白無常、黑無常。如果在病房的門口只要看到有無常鬼,就曉得那個病人頂多三天就要走了。所以大夫看到,護士看到,他們相信。刑警人員相信,有幾位高級的警官他們都學佛,非常虔誠,告訴我台灣的刑事案件,就是被殺的這些人,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怎麼破案的?都是被殺害的那些冤魂,幫助刑警把屍首找到,把案子破了。如果沒有這些靈界的來幫助,很多案件沒有法子破掉。這些靈鬼,有的時候託夢,有的時候附身,引導刑警破案。所以在台灣刑警案件破不掉,就燒香拜拜,拜靈鬼,你趕快幫助我,我們遇到困難了,真幫助你。所以你問他們,沒有一個不相信的。真的是叫冤有頭債有主。所以沉迷漂流,這意思很深,這六道眾生。
「生盲無目,無希出心」,這一句是比喻。生盲就是生下來眼睛就瞎了,他看不見。這是比喻眾生沒有智慧,沒有希望出六道輪迴的這個心、這個念頭,沒有這個念頭。「菩薩愍之,無疲厭念,常為不請之友,隨逐愛護」。這個實在太難得,菩薩的慈悲超過父母,父母對子女的愛護是一世,佛菩薩對眾生的愛護是生生世世,永遠追隨著你,等著你回頭、等著你覺悟,沒有疲厭之心,不疲不厭。他跟你,常為不請之友,你不需要去找他,不請他,他來找你。為什麼?因為菩薩知道眾生跟他是一體,能不照顧嗎?即使眾生真的沉迷不悟,不相信,不理會,甚至於是破壞佛菩薩,他還是照顧你,你造作這些重業,還是不捨棄你,這慈悲到極處。不是說你不相信,你侮辱、毀壞諸佛菩薩,諸佛菩薩就不保佑你,不是的,沒有這個道理。如果諸佛菩薩生氣,不保佑你,這是魔鬼,這不是佛菩薩。可是你造作罪業肯定有報應,這是你自己要負責。不是造作這些罪業,佛菩薩不見怪你,為什麼?這個罪有性罪,本身你的心不善良,你應該要接受懲罰,這個懲罰就是三途。你墮落到三途,不是佛菩薩叫你去的,佛菩薩也不願意看到你墮三途,這個一定要知道。是你造作這個罪業,你不能不去。因緣果報絲毫不爽,跟佛菩薩沒有關係,跟上帝也沒有關係,跟閻羅王也沒有關係,完全是自作自受。如果還有怨天尤人,那你罪加一等,罪上再加罪,太可憐了。
「故《涅槃》偈曰:世救要求然後得,如來不請而為歸」。這都是解釋《涅槃經》上這兩個偈子,也是這個意思。世救要求然後得,這是說救護這個世間人,眾生有感,佛才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眾生沒有要求佛菩薩,佛菩薩也來,叫如來不請他也來。歸是回來了,佛菩薩過去也是凡夫,也在六道裡頭住過,現在他們成佛、成菩薩,他對於六道眾生太清楚了,過去在這裡住過很久,知道眾生的煩惱習氣很重,只要緣成熟,他就來了。什麼叫緣成熟?你能夠相信,他來了,你能夠理解,他也來了。如果你不相信,你不能夠理解,他不來,暗中幫助你,你看看還是不捨你。你如果相信,能接受,他就明顯的來幫助你,現身來給你說法。你要問,為什麼這麼慈悲?一體。記住,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跟佛是一體,我們不知道,他們知道。所以慈悲在他們那邊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父母對兒女無條件的、無私的奉獻,佛菩薩對眾生亦如是,所以叫同體大悲。這個話在佛經上常有,三千年前佛說的。
「又不請之友,見《維摩經》曰:眾人不請,友而安之」。中國人講朋友,五倫之一,朋友有別,朋是同學,同學叫朋,友比同學還要親密,志同道合這叫友。所以友是同志,朋是同學,同學未必同志,所以同志親。眾人不請,你看,友而安之。「肇公曰」,這是僧肇大師,「真友不待請,譬慈母之趣嬰兒」。這個比喻說得好,諸位要知道,真友是佛菩薩,換句話說,世間人真友很少,假的友很多,到我們真正有困難的時候,他就走得遠遠的,不敢見你。只有佛菩薩是真友,當我們有困難的時候,他決定來幫助,像慈母對待嬰兒,時時刻刻放在心上。「淨影曰:所化眾生無機感聖,名為不請」。這意思說得好,教化的眾生,這個眾生沒有這種人,動念頭就感佛菩薩,沒有,這叫不請。「菩薩強化為作因緣,名友安之」。可是菩薩勉強還是要來教化,還是要來幫助他,這叫友而安之。第二,「所化眾生雖有道機,無其樂欲,不知求聖,名為不請」。這是講縱然教化的眾生他過去有善根,有修道的機緣,但是現在他迷了,這一生他迷了,迷了的時候,他迷在五欲六塵當中,他沒有起心動念想學道,所以他不知道求佛菩薩,這種人很多,所以這個叫不請。可是菩薩知道,菩薩曉得過去生中他曾經學過佛,他有這個善根,所以佛還是不捨他。當他能夠相信的時候,能夠不排斥,能接受的時候,菩薩就主動來了,幫助他,教化他,成就他,這叫不請之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