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昨天我們講了這個節目的緣起,今天我們可以進一步談我們對於這個節目的期望。為什麼要設立這樣一個科目?那是我們看到現前的社會動亂的根源,是東方人忽略了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

  我們講到傳統教育,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堯舜禹湯一直到清朝末年,概略的計算也有四千五百年,四千五百年的傳統讓全國人民都能夠遵守,這是一樁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想想時代這樣的久遠,幅員這樣的廣大,不但涵蓋了全中國,中國周邊的這些小國也都包括在其中。尤其是在東面的日本、韓國、越南,這都是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史學家們見到的,中國從秦漢統一之後,一直到今天依然能夠維持大一統的局面,這在世界史上很少看到。歐洲過去羅馬曾經統治過一千年,可是羅馬滅亡之後,歐洲就四分五裂,一直到現在沒有法子統一。所以英國的史學家湯恩比博士他來尋求這個因素,他肯定這個因素就是孔孟的學說與大乘佛法。

  中國人常常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在中國每個改朝換代的期間就很明顯的看出來。但是合的時候多,合就是我們今天講統一,統一的時候多,時間長,分裂的時間很短,這是在中國歷史上我們所看到的。因此在整體上來說,中國始終維持大一統的局面,這是什麼原因?人家講得不錯,湯恩比說得不錯,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傳到中國來這有二千年了,今天確確實實這個社會就像中國春秋戰國,是個分裂的狀況。湯恩比博士認為藉著現代科技文明資訊發達,交通便捷,這個地球要統一,統一這個紛爭的局面就沒有了。

  而他認為誰最有資格來統一這個世界?湯恩比博士的看法,只有中國有這個條件,也就是中國人有歷史的經驗,有條件來統一世界。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認知,這個統一不是武力,不是政治,不是經濟,不是科學技術,是什麼?文化!這一點要懂得。也就是說,大家都能夠學中國人做人的方式,中國人生活的方式,中國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方式。這個方式我們冷靜的觀察一下,西方人、東方人,這個地球上許多不同的國家族群能不能接受?願不願意接受?歡不歡喜接受?願意還不如歡喜。

  這就要說到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國人提出倫理道德,倫理道德不但是提出,這不是學說,真的是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倫理,中國人把它看作為道,所謂道是自然的不是人為的,不是法律制定的,也不是一種學術,是自自然然。你看自太古以來,自有人類以來,就有夫婦,這是自然之道,有夫婦就有父子,就有兄弟,五倫這三個是根本。另外,從道義上產生的君臣,所謂君臣就是領導與被領導。我們在社會上這個身分不是領導別人就是被人領導,這也是自然的,最後一個就是朋友。所以這五條叫五倫,五倫是天道,五倫是自然的大道,任何一個人都具足這五種身分。五種身分也有五種義務,這個義務就是隨順道,隨順道你能夠做得到的,這叫德。所以道德都不是人為的,道德是天然的。中國諺語所謂「天理人情」,這是天理,天理是道,人情是德。

  所以,儒家提出「父子有親」,這個親是德,這是自自然然的,不是哪個教的。從哪裡看?你從小孩生下來幾個月,一、二歲,你看他愛他的父母,他愛他的兄弟,沒有人教他,這是德。「夫婦有別」,男女有別,這是德。這個「別」是什麼?男有男的工作,女有女的工作,這不能混亂。這為什麼?因為男女生理不相同,我們的工作一定要隨順我們生理條件,我們的工作才愉快,才會健康長壽;有些事情男子可以做,女子不適合,有些工作女子可以做,男子不適合。所以中國在古代所謂的是「男主外,女主內」,這個內外就是有別。而且這個理念,在中國也維持了四千五百年,到現代這才亂了,男女有別亂了,亂了之後問題出來了。問題出在哪裡?

  現在這個社會動亂都有原因,父子之親沒有了,夫婦有別沒有了。你看從前男子他的義務是要養家,你要工作,你要養家;女子主內,這個內不但是讓這個家庭整理得井井有條,有條不紊,讓先生回來之後,在外面工作辛勞一天回來之後,他能有個很舒適的休息環境,這就是要有人照顧他。女子最重要的一個工作,這是古聖先賢都非常讚歎的,教育兒女,所以教育兒女的事情是母親;兒女將來能不能成為聖人,成為賢人,成為君子,都在看母親。在中國有個模範母親,最偉大的母親,孟母(孟子的母親),孟子從小父親過世,跟著母親,母親把他調養成人,成為中國的亞聖,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僅次於孔子。孟母三遷,你看她為她的兒子,全心全力來教這個小孩。

  所以教育的根在家庭,學校、社會、宗教教育那還其次,根在家庭。根沒有扎好,其他教育再好,都很難收到效果。就像我們種一棵樹一樣,樹的根好,你才能把它培養出來,那根壞了,其他條件再好都沒有辦法,都很難成就。由此可知,社會上有沒有賢人,有沒有聖人,這聖賢君子這些人多不多,那就關係社會的安危。這個社會上如果說賢人君子多,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中國古人講這個比例,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這社會就安定。由此可知,社會的安危、世界的治亂這個權在誰的手上?權在母親的手上,做母親的人要盡到這個責任,天下太平,這叫男女有分。這一句很多人沒有把它講透徹、講清楚,近代印光大師他老人家講得很多。現在女子可不可以去從政?可以,行,她只要能有別。如果女子出來工作,來維護家,那這個先生在家裡就要教育兒女,就要擔負起這個責任。必須要曉得教育兒女是世間最偉大的責任,最偉大的事業,大家把它忽略掉了。

  「長幼有序」,這就講到尊敬、尊重,兄弟之間相處,弟妹一定要尊重兄長。在中國古代所謂是「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他一家能凝固、能團結,兄弟當中有什麼紛爭,老大這裡一來就擺平了,沒有人不聽大哥、大嫂的。現在在這個時代我們也看到不少,我在台灣看到陳大川居士這一家,他這大哥很有權威,兄弟姐妹沒有不聽從的,這家庭團結,所以就家和萬事興。他的企業能夠做得這麼好,不是沒有道理,有道理的。兄弟不和,這個家一定會敗。在中國大陸,我們常常接近的葉先生一家,這是中國開國的元帥葉劍英,你看看他的六個兒女,那大哥、大嫂有權威,兄弟姐妹都尊重,確確實實對大哥就像對父親一樣,對大嫂就像對母親一樣,一家團結,這是講到長幼有序。

  「君臣有義」。義是什麼?義是盡義務,不講權利,不講報酬,我應當要做的。君是個好的領導人,那做臣子的、做幹部的一定是忠心,在家能盡孝,事君就能盡忠。所以中國古時候有選舉,不是沒有選舉。選舉的制度,我們從歷史上看,漢朝時候建立的,叫舉孝廉,舉就是選舉,為國家選拔人才,但是不是民間選舉,是地方官員選舉。你做一個地方官,像縣市長這地方官,所謂父母官三年,你在這做三年,你沒有替國家選拔幾個人才,你的政績就等於零,其他東西做得再好,這皇帝也不承認。所以古時候講「進賢受上賞」,你替國家選拔人才,國家對你的賞賜是一等的,最高的獎勵是獎賞給推舉賢人,進賢受上賞。

  在中國,你看古代做官戴的烏紗帽,他這個帽子後面高前面低,好像是樓梯一樣,這都有意思的,都有講求的。那個帽子叫「進賢冠」,讓你戴這個帽子常常想到要選拔人才,我自己是前面這一層,後面要比我高,你看這個意思多好,一代比一代強,這個國家民族有前途,才會興旺;如果說一代不如一代就完了,你看看帝王戴的這個帽子,它上面是平等,做帝王的心要平等,做臣子的人要常常想到後人要比我強,你看看它的意思,這都叫做義,義是天經地義,應該是這麼做的。「朋友有信」。

  這五個字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這五個字是德,這不是哪一個人發明的,這天經地義,人人都要遵守。你都能遵守,家和、社會和、國家和,所以中國講的是三個和,太和、中和、保和。你們今天如果到北京故宮去參觀,你看故宮三個大殿,第一個大殿太和殿,太和殿後面中和殿,中和殿後面保和殿,這三個最主要的建築物,用三個「和」。太和是道,中和是德,保和非常重要,保和能夠把中和、太和保持住,這個人就是聖人。縱然達不到聖人,他必定是賢人。太和是宇宙的和諧,中和是族群的和諧,保和我說之為宗教的和諧,宗教和諧能保和,能保住族群,能保住國家,能保住世界,能夠達到宇宙的和諧,這中國人的思想。

  儒家二千多年來的教學,我相信湯恩比博士對這個很有興趣,一定是非常的讚揚,所以他才說出這些話來。我們在國際上推動多元文化的教學,團結宗教族群,我跟大家說湯恩比博士的話我們不要誤會,不能夠產生偏見,中國人將來要統一世界,要這樣想法你就想錯了。應該怎樣解釋?中國文化統一世界,無論是大國、小國,誰要是倡導中國文化,依中國文化為主,它就是全世界的表率,全世界的模範,是這麼個意思。

  文化是人類共同的遺產,不是屬於哪個國家、哪個族群的,我在上個月到印尼日惹去看婆羅浮屠這個大塔,這個大塔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是屬於佛教的。聽說現在是聯合國幫助它把它修復恢復,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就對了,這是全世界全人類的,不是屬於某一個人的。同樣的,大乘佛法是屬於全人類的,孔孟學說是屬於全人類的。孔孟是中國人也代表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全人類的文化,我們有這種認知,我們的心就平了。你去探討它,你去研究它,你要覺得這個東西真好,那就可以把它落實在自己生活,落實在自己工作當中,落實在自己處事待人接物。

  中國從這一個基本的道德,再推演出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我們如何能夠落實到社會生活。在中國就提出八個字,中國人稱之為八德,八德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另外一個說法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兩個說法都好。兩種說法把它合併起來除掉重複的,那就多了四個字,就變成十二個字,我們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後面加上「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就圓滿了。那你要問中國古聖先賢教化社會大眾用什麼?就是用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實實在在講與大乘佛法不謀而合。大乘佛法教學的綱領,最簡單的說法,佛家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也是十二個字,不過它只有三句,後面說「是諸佛教」,這句話很重要,這三句是一切諸佛,那個諸佛我們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總綱領,總方向,總目標,就是叫你斷惡修善,自淨其意。

  這個綱領要落實,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淨業三福」,言簡意賅,三條十一句。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受是接受,持是永遠保持,三皈是什麼?三皈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簡單的說,佛教我們從迷邪染回頭,依靠覺正淨,這叫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個具足眾戒一般講到綱領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第二條;第三條「發菩提心」,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離開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在這些年我們都把佛法用最淺顯的字句來說明,大家容易懂,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真不是虛妄,所謂實則不虛,真則不假,用真誠心。對自己,對別人,對一切眾生要用真誠心。所以真誠心是體,它起作用,對自己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對自己,對於一切大眾是慈悲心、愛心,這叫「發菩提心」。

  「讀誦大乘」,這個很重要,你天天跟聖賢人接觸,聖賢人雖然不在,聖賢人的書在。每天讀聖賢人的書,就沒有離開聖賢人,我讀佛書沒有離開佛,我讀儒書沒有離開孔孟,我讀《新舊約》,沒有離開摩西、沒有離開耶穌,我讀《古蘭經》就沒有離開穆罕默德,這都是聖賢人。底下是「深信因果」,因果是事實,任何人也沒有辦法否定,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業肯定有不善的果報,所謂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最後一句「勸進行者」。前面十句自己要做到,末後一句要教人,要把這個道理,要把這個修學的方法、事實真相,常常講解給別人聽。你看這個十一句,大乘佛法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不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在中國有宗門教下,無論是哪個宗派,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這就叫佛教。

  我上次在印尼,訪問中國駐印尼的盧大使,我們到大使館去訪問他,拜訪他。他問我:法輪功是不是佛教?我就告訴他:佛教從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沒有多久,就分裂出很多部派,這在經典上有記載的,在印度就分成二十個部派。傳到中國之後在隋唐,在中國就有十個宗派,大乘八個宗派,小乘兩個宗。現在如果說是再建立佛教的宗派,未嘗不可,這在理論上講是能講得通的,但是一定要根據佛的經典,你才是,一定要遵守佛的戒律,這是佛弟子。所以儒跟佛都沒有教我們可以不守戒律,沒這個道理,尤其是佛滅度之後,以戒為師。這個道理你要懂,然後你才能辨別,這是不是接受過神的教誨,這是不是佛門弟子,你自然就明白了,用不著說了。

  你看我們剛才講的儒跟佛的,儒家講的倫理道德,佛家講的戒律,教學的這些總綱領,決定沒有教你違背倫理道德的,沒有這種教法;決定沒有教你破戒的。佛家戒律沒有教人去抗議、去遊行,這個你去查遍《大藏經》找不到,查遍儒家的「十三經」也找不到,沒有這個道理!我們說在中國古時候三武滅法,你看看佛門弟子遭受到這樣的災難,有沒有抗議的?沒有。為什麼他們不抗議?這現在人那一定要抗議,為什麼不抗議?因為他明瞭佛所講的道理。為什麼會遭災難?遭災難不能怪人怪自己,這裡頭講的是很深的因果。縱然我們這生當中沒有造作惡業,前世的,前世還有前世,無量劫以來過去造的這個罪業,今天遇到這個緣,果報現前了。你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甘心情願接受,認真懺悔,認真努力修學,我們這個業障就消了,業障消了,往後前途是一片光明。所以佛明瞭,佛教導這些學生,學生也明瞭。

  你看這個皇帝把佛法滅了,下一個皇帝一定會把佛法大幅度的復興起來,你說為什麼?佛教徒受任何委屈不反抗、不鬧事,這就了不起,你說這個做帝王他要不要,要,肯定要,如果佛教徒受一點委屈他不服,他要鬧事,他要搞得社會不安,那好了,全世界沒有一個政權要佛教,那個佛教真的被滅亡了,那才叫最愚痴沒有智慧。所以遭遇到重大的災害困難,我們再看一下那是一場考驗,這個考驗通過了,我們就提升了,升級了;佛是這樣教我們的,儒也是這樣教我們的。你看看歷代,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真正是賢人、是好人被人陷害,帝王當時沒有調查清楚就把他殺了,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岳飛大家知道,岳飛有沒有提出反抗?沒有,沒有抗議。岳飛的家族沒有抗議,岳飛那麼多的部屬沒有抗議,擁戴岳飛那麼多人民沒有抗議,可是到底下一個皇帝,把這個事情就調查清楚,就把他平反了,他成為民族英雄,成為世世代代一切中國人對他的尊敬,這是他想不到的福報。如果他的家族不服,他的部屬不服,要鬧事,搞得社會動亂不安,他真正叫是亂臣賊子。

  所以,聖賢人的教育,他眼光看得很遠,看得很廣,看得很大,是為整個社會,為整個世界來著想的,為千年萬世著想的;不是為個人,不是為自己小團體,不是為一世,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你才能夠知道聖賢人的存心。聖賢人常常教導我們,別人違背了倫理道德,應該要原諒他,為什麼?他沒有學過,決定不能夠責怪他。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時代,佛在《無量壽經》上說了一句話,說得太好了,現在人悖逆倫常道德的作為太多太多了,學佛不遵守佛的教誨,持戒就是守法,用現代話就是守法,不但佛教導你的你要遵守,國家的法令規章要遵守,社會的倫理道德要遵守,所以佛家這個戒律三聚淨戒,包羅萬象,你不能夠不懂。

  這麼多人不懂得倫理道德,不知道佛陀教誨,佛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四句是《無量壽經》上的經文。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這個悖逆行為的人,馬上把這四句話念一念,心就平了,氣就消了。他為什麼會做出這個事情?他很可憐,從小沒人教他。他的念頭不善,言語不善,行為不善,他已經很可憐了,為什麼?不善的心行後面是不善的果報,他要承受,諺語常講「各人因果,各人承當」,因果報應這樁事情誰都不能代替誰,佛在經上常講,好比「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誰都幫不上忙,這不能不知道。

  所以果然是明白了,書念通了,這個通就是我們講覺悟了。真的明白了,真的覺悟了,宇宙是一體,真的通達了,宇宙是一體,別人的快樂就是我們自己快樂,別人痛苦就是我們自己痛苦。你真正能夠體會到這一層的深義,你絕對不會加給別人痛苦,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意看到別人受苦。這就是聖賢人所以出現在世間,古今中外大聖大賢他們當年在這個世間也受盡許許多多委屈。中國的孔子,釋迦牟尼佛你看他修行、求學的時候,以及以後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也有很多很多的委屈;耶穌被人害死,絕對不怨恨人;佛陀說他過去在修菩薩道的時候,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不但沒有怨恨,而且還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來度你,這是什麼?這是道德,這就是人性本善的流露。

  人在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不是得到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不是的,為什麼?這東西是假的,所謂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靈性,在佛家一般講開悟,這個重要。開悟證果,這個證果就是提升,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不斷的向上提升,這有意義,這有價值,這是什麼?這就是帶得去的,名聞利養帶不去。再說這個身體也帶不去,所以身體只要讓它為我服務,為什麼服務?幫我提升境界,做這個服務;幫我做斷惡修善、自淨其意這個工作來服務,就對了,這個身體決定不能叫我造業。我受的種種委屈甚至於是種種災難,這我們心裡很清楚,這是替我消業障,哪裡會有怨恨心?有一絲毫怨恨心麻煩就來了,業障不但不能消除,業障增長了,增長業障麻煩了,那就是說障礙你的悟門,你想提升自己可不容易。不但如此,而且要有怨恨,你還跟人結了怨,這個結怨那就是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彼此雙方都痛苦。所以你真的想通了、想明白了,你怎麼會去做這種傻事情?

  所以諸位真的明白,什麼是真正佛教,什麼是假的佛教,你就很清楚、很明瞭,用不著去問。佛教徒、聖門的弟子決定守法,縱然受到冤枉、冤屈也沒有怨恨心,知道那是消災免難,決定提升自己,來生來世前途是一片金色光明,無比的殊勝。所以儒跟佛都肯定有來世,人不是一生,有來世。我們要為來世著想,要為社會整體著想,不要為個人,不要為小團體,那就錯了,就很容易造業。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