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一面最後一行,從當中看起:

  【經云。或以自身。作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聲聞身。緣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如是十身。隨舉一身攝餘九身。故曰多身入一鏡像觀。】

  這個地方講到《華嚴經》裡面所說的「融三世間十身」。融是融通,「融者,通也、會也」。三世間,第一個是「有情世間」,第二是「器世間」,第三是「智正覺世間」。有情世間,我們現代人講動物,有感情的,很明顯能夠看得出來。器世間,我們現在叫它做植物、礦物,這是器世間。現代人把世間分為三類,如果我們稱四類就更清楚,動物界、植物、礦物、自然界,自然現象,就全都包括了。在佛法裡面,它只用兩個,一個有情世間,一個器世間。智正覺世間是諸佛菩薩,不在六道,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聲聞以上的,證得阿羅漢果以上的,叫智正覺世間。這個意思是說「菩薩知諸眾生心」,知一切眾生心,「隨其所樂,融會三種世間以為十身」。這個地方講的菩薩,是法身菩薩,不是權教,權教沒有這個能力,至少也是破無明、證得法身,在《華嚴經》上初住以上,天台大師稱為分證即佛,他們才有這個能力。知道眾生心,就是知道眾生的念頭、眾生的思想。樂是愛好,《楞嚴經》上講了兩句話,「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就是眾生心有感,眾生心裡動念頭就有感,諸佛如來與這些法身大士他就有應。應會現身,現什麼身?現三世間的身,能示現跟我們凡夫一樣的,所謂是像《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三十二應裡頭說,應以國王身得度就現國王身,應以宰官身得度就現宰官身,應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就現比丘、比丘尼,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即現童男童女身。經上講了三十二應,這個都屬於有情世間。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應以佛身得度即現佛身,那是智正覺世間。他還能現花草樹木,能現山河大地,那就是器世間。一切眾生念頭不一樣,念頭又常常在變化,所以感應也是不斷在變化,隨著眾生的念頭起滅。

  隨現一身,裡面統統都含攝十身,十不是數字,代表圓滿。由此可知,我們舉個例子說,這個世間有幾百種宗教,大的宗教,世界性的,諸位曉得。地區性裡面的小宗教,很多我們都不知道,美國政府註冊的宗教就差不多將近兩百個。那也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不但是人的念頭感動佛菩薩,實在說,六道裡面的有情眾生,我們要問,《華嚴經》上念到的山神、海神、江神、樹神,是不是有情眾生?他們也有代表參加世尊在定中所開的華嚴法會,我們在《華嚴經》序品裡面看到。在《華嚴經》裡面看,「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用我們現在話說,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它是活的,花草樹木是活的,山河大地也是活的,沒有一樣不是活的。為什麼?彌勒菩薩說得很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不就是活的嗎?念念成形是講物質現象,山河大地是物質現象,它有見聞覺知,它有受想行識。說它有見聞覺知,我們學《華嚴經》學了這麼久,聽了沒問題,不會懷疑。說它有受想行識,它有感受嗎?我們歡喜、我們怨恨,它能感受嗎?能,為什麼?要知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它的本體是阿賴耶識。說阿賴耶識你就懂,阿賴耶識裡有受想行識。自性裡面、真如本性裡面有見聞覺知,這一念妄動,自性變成阿賴耶,見聞覺知就變成受想行識,這個我們就明白了。所以,宇宙是活的,我們起心動念會影響它。我們起善念,山河大地特別的美好,風調雨順,五穀豐滿,天地祥和。我們的念頭不善,有惡念,這個惡念老祖宗講得好,諸位細心去想想觀察,你就會明白,你也會開悟,我們老祖宗說,「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人人心裡有孝悌忠信就好了,這個信息好,最善;如果人人心裡存著邪惡,特別是邪淫,這個世界就不好,什麼災難都會出來。諸位想想,今天我們地球是不是邪淫充滿?我們六根所接觸的都是在引誘你邪淫,這還得了嗎?什麼樣災難都會現前。細心在這個地方觀看你就曉得,災難能不能化解?很難。如果我們六根所接觸到的都是孝悌忠信,沒有貪瞋痴慢,這個世界就會好了。所以,十是代表無量,諸佛菩薩以無量的身,分身、化身幫助十法界,特別是六道中苦難眾生。所以「融會三種世間以為十身,復以十身及自身遞互相作,融通無礙,是名融三世間十身也」。

  這個地方還有個簡單的解釋,很好,我們念一念。什麼叫世?「隔別名世,間差名間。有情世間,即眾生世間;器世間,即國土世間,謂世界如器故也;智正覺世間,即佛世間。以其一一隔別間差,故通稱為世間。」佛世間也有差別,有佛、有菩薩、有緣覺、有聲聞,所以它也稱世間。「遞互相作」,是說「菩薩如以眾生身作自身,亦作國土身,乃至虛空身之類,此之十身,與菩薩自身,一一遞互相作融通無礙也」。這個意思簡單的說,是說菩薩在十法界裡面現身,無論現什麼樣的身分,他的能量、他的信息都是不可思議的,隨著眾生心念,心之所樂,各個感受不相同。譬如普陀山有個潮音洞,我沒去過,我在書上看過。香港聖一法師在八0年代的時候,大陸好像剛剛開放,他帶了幾個人到大陸去朝山,到普陀山。在梵音洞裡面,傳說只要誠心誠意在那個地方祈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音菩薩會現身。他們這三個法師,另外還有一些人陪同他們一道去,就在觀音洞洞口那邊拜。他說大概拜了半個多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了,非常歡喜。也有人拜一天、拜二天、拜三天都看不到,他們感應快,不到半個小時。後來還是當地的導遊因為時間太久,就催他們趕快離開。在路上,三個人就問,你們見到沒有?見到。你見到的觀音菩薩是什麼樣子的?三個人見的不一樣,聖一法師見到的是戴毘盧帽,完全是金色身,就像地藏王菩薩那樣的毘盧帽,他說是那樣的,金色的,全身金色的,聖一法師見到的。另外一位法師見到的是白衣大士,像我們常常看到的畫,是白色的。第三位法師看到的是現比丘身,看到是個出家人的樣子。這個地方,我們從這裡會通就曉得,融三世十身,見到各人見的不一樣,各人的道心不相同,見的相就不一樣,這是遞互相作融通無礙。

  我們下面看十身,十身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次第也一樣。第一個是「眾生身。謂五蘊眾共和合而生其身,即有情世間諸眾生身也」。這就是六道裡面,人道、畜生道都是屬於有情,我們能看得到的,為什麼?他的身是五蘊身,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就是身心。一個有情眾生,我們是屬於有情眾生,我們的身相一部分是物質,物質就是「色法」,佛法裡面講色法、講心法這兩大類,現在科學裡面講物質跟精神,也是這兩大類,肉身是物質。精神有「受」,有感受,喜怒哀樂,有感受;有思想,這都屬於心理的。「行」是什麼意思?行是剎那相續、剎那不住,這叫行,就是你沒有辦法把它保留、停留在這個地方。人從生到老,不是十年十年的老,也不是一年一年的老,諸位要曉得,我們用現在的科學來講,是一秒一秒鐘的老,這一秒鐘過去,再不回來了。佛法講剎那剎那,念念不住,這個叫行。「識」就是講阿賴耶識,識是精神現象的本體,前面三種「受、想、行」是精神現象的作用,有體有用。阿賴耶也有個特殊作用,阿賴耶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藏識,像倉庫一樣,它能儲存信息。不但我們這一生,我們生生世世造作的一切業,善惡業的這些業習種子,全部都藏在阿賴耶裡面,它像是個資料庫一樣。現在科學技術發達,有一類的人確實能把阿賴耶識裡面前世的記憶挖掘出來,這個很不容易。現在外國很時髦,中國也有,我聽說台灣也有,催眠術。人在深度催眠的時候能回到過去世,過去世那些情形,他都能夠記得起來、都能夠說出來。現代的技術把他錄像、錄音錄下來,到他從催眠醒過來之後,讓他自己去聽,自己說他過去世的事情。所以,這個身叫五蘊身,色受想行識,簡單稱就是身心,叫色心二法,《心經》上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歸納成二法,色、心,心就是受想行識。

  「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菩薩知道,我們不知道。其實我們的自性,我們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妄心,自性是真心,跟諸佛菩薩沒有差別,他能知道,為什麼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心清淨,這個清淨不是講真心,真心本來清淨,這個心講阿賴耶。阿賴耶怎麼會清淨?因為他修的有定功,他能夠把一切染污放下,心就清淨。什麼是染污?起心動念是染污,分別執著是染污,這總的說。細說,自私自利是染污,是非人我是染污,五欲六塵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染污可多了。經上講八萬四千塵勞煩惱,它染污我們的身心,這些東西要是能放下,你的心就清淨。所以修行,方法太多了,常說八萬四千法門,你要知道,法是修行的方法,門是修行的門徑,你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能夠契入境界,所以叫法門,無量無邊,不只八萬四千。八萬四千是歸納,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納成八萬四千類,是這個意思。這些統統叫煩惱,你能夠覺悟,你能夠放下它,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裡。事上不需要迴避,心上不能染著,菩薩應世的本事就在此地,這叫定功,這叫真正慈悲,他才能幫助這些苦難眾生,教化眾生。所以菩薩能夠「以眾生身作自身」,他有這個能力。釋迦牟尼佛實在說早就成佛了,他在《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他這次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為什麼還要示現八相成道?他表演給我們看的。表演什麼?一個凡夫怎麼樣修行成佛的,他來做樣子。我們要是會看,懂得這個意思,我們也依照這個方法來學習,那你這一生當中也能夠圓成佛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祖師大德當中,連在家居士都不少,是佛菩薩應化來的,你要細心會看,你能看得出來,不會看的,你沒有法子發覺。我們這個世間眾生造業深重,如果沒有這些大菩薩、諸佛如來現身,混雜在人群裡面,這個世間不知道有多少災難,可能早就毀滅掉。有這些人在其中,他們有福,我們沾他的光,他也不暴露身分,我們也不認識他,我們真的是沾了他的光。最重要的,我們真正要向他們學習,眼前真正修行的善知識,現在少了,可是歷代修行有成就的人、開悟的人、證果的人,在中國很多。我們的《高僧傳》有記載,《居士傳》、《善女人傳》,這裡面有許多佛菩薩應化來的,都是給我們做修行的榜樣。除這個之外,這些人許多都有著作流傳到後代,我們在《大藏經》裡面能看到很多。近代的,我的老師給我介紹印光大師,印光大師的《全集》在台灣很容易看到。其他宗派裡面,像天台宗的諦閑法師、寶靜法師、倓虛法師,這都是近代的,雖然都已經往生,留下著作。禪宗裡面虛雲老和尚,東西比較少,他有傳記留下來。最後還有一本,勸導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念佛法門,他有「念佛方便談」。也就是說在現在這個時代,禪宗的根性的人愈來愈少,學禪不但不能開悟,連得定這個功夫都不能成就,所以祖師大德勸人念佛,這是慈悲到了極處。雖然他用眾生身作自身,他也應機度化,眾生希望什麼樣的方式度他,他都能示現,這個就不是一般的高僧大德,這是真正佛菩薩的化身,才有這個能力。所以,融三世十身是華嚴會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我們再看第二個,「國土身。國土身者,謂山河大地,諸器世間,剎土身也。」諸佛菩薩的神通變化我們曉得,山,菩薩以這座山為身,我們就稱他做山神。菩薩以這條河為身,我們就稱他做河神,河裡面的神是龍王,長江、黃河,大的,小的河流也有。大地有地神,《地藏本願經》上諸位就念過,閻浮提的地神,這是最大的,叫堅牢地神。我們稱地神稱土地公,都是佛菩薩應化的。地方上的土地公是鬼神,可是像一個地球的地神,這是大的,肯定他不是屬於鬼神,是菩薩應化的。他示現山神,主要是度,小山都有神;示現的河神、海神,龍王,龍王太多了,數不清,大大小小的龍王,如果不現龍王身,你怎麼能度他?你不現山神,你就度不了山神。不現樹神,你就度不了這些樹神,樹神也多得不得了。甚至有更小的,草木神,花草都有神,《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這是作器世間,你看剎土身,剎土就太大了。一個佛剎我們一般講,用銀河系來做單位,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個佛剎。這個講法是佛在經裡面常講的,算是個標準的,也有比這個小一點的,也有比這個大很多的。為什麼?菩薩在修行的時候,各人的法緣不一樣,願力不相同。法緣殊勝,誓願弘深,他將來成佛,那個剎土就比一般佛要大很多,大二、三倍,大五、六倍,大十幾倍,有,不是沒有。跟我們人間福報一樣,人間修大福報,在人間做國王,有人是大國國王,有人是小國國王,不相同,佛土亦如是。「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國土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身,乃至虛空身。」以國土身作自身,也能夠化現作眾生身,也能夠化現為虛空身,「乃至」當中省略,就是十種身統統可以化現。

  第三個,「業報身。業報身者,謂煩惱為因,所感業報身也。」業報身最標準的就是我們六道當中的人道,我們能看得到的畜生道,畜生道是業報身,我們人是業報身。佛在經上說這麼兩句話,「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那你就曉得,六道裡頭的人道,業報裡頭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愛欲,就是情欲,這是你得人身第一個因素,你要沒有這種念頭,你不會到人間來。我們現在得人身,遇到佛法,知道佛法殊勝,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能夠永脫輪迴,往生淨土,那你要記住「念不一不生淨土」。一是什麼?《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那個一;換句話說,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放下,你念頭一了,這不是一心不亂,這是我們淨宗所講的功夫成片。有這個功夫就保證你得生,生哪裡?凡聖同居土。雖然地位不高,可以說是無比的殊勝,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這個太難了。釋迦牟尼佛四土不平等,極樂世界四土平等的,一生一切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等覺菩薩,他們住實報土,我們要往生生到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面,你能看到他們都在。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個上善是講等覺菩薩,這是個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要珍惜,希望這一生當中成就。把這個世界,所謂身心世界統統放下,再別執著,再不要分別,如果我們還是分別執著,那你就虧吃大了。這個機會不是千載難逢,千載時間太短了,過去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遇到了,你要能珍惜,你這一生決定成就。即使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一生決定成佛,蕅益大師說的。

  有人問蕅益大師,你老人家往生極樂世界,什麼樣的品位你就很滿意。他告訴別人,我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蕅益大師是什麼樣的人,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蕅益大師給《彌陀經》做了一個註解,《要解》,印光大師對《要解》的讚歎,他說「即使是佛再來,親自給《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從這個讚歎,我們想想蕅益大師是什麼人?他要不是阿彌陀佛,肯定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這樣讚歎!他的身分沒暴露,我們要曉得那不是凡人,這個註解它後頭有個小的跋文,九天寫完的。古今以來這些大德《彌陀經》的註解,它排名第一,他註得真好,文字雖然不多,無論是理、事講得透徹。這個本子流傳在世間,在台灣很容易找到。

  我們自己一定要承認業障深重,要承認。業障深重不怕,人只要肯懺悔,再重的業報都能懺除。佛在經典裡面舉的比喻,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就照明。千年暗室是講你業障深重,時間很久。燈表什麼?你覺悟、你回頭了,回頭是岸。迷惑顛倒是黑暗,覺悟就放光,無始劫的罪業都能夠懺除,重要是後不再造,要下定決心。特別是人際關係,不要跟人結冤仇。要結冤仇,那你這一生一定要求生淨土,不然的話生生世世冤冤相報,很淒慘,報不完。你沒有能力生淨土,這個業報就麻煩,這個要曉得。這一篇論文,《妄盡還源觀》,寫得非常之好,讓我們真正把世間看破,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自性清淨心裡頭什麼都沒有,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全沒有,常寂光淨土,那才是自己的真身,那是究竟圓滿佛。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己心現識變,自己的真性現的境界,自己的阿賴耶變的境界,能變所變、能現所現都不可得,你何必要計較,何必要分別?計較、分別不放下,你這一生念佛,一天十萬聲佛號你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六道的根太深,你出不去。

  今天修行怎麼修法?你看到喜歡的人,那個人是菩薩,你看到喜歡,你能把喜歡的心放下,你就出離。他來度你,用什麼度你?度你那個貪戀,你對他沒有貪戀,你就解脫了。你看到很不舒服那種人,他也是來度你的,菩薩,你看到就討厭,看到他就不喜歡,對他就有怨恨,你要把怨恨心放下。沒有這些示現,你怎麼修?你的煩惱習氣從哪裡斷?我們今天給諸位介紹這一段,「融三世間十身」,就是這個。佛菩薩示現在哪裡?就示現你喜歡的、你討厭的,你最容易起分別、起執著的,這就是菩薩。你在這個地方真能放下,你就要感恩,為什麼?他幫助你提升,幫助你恢復了清淨心,幫助你恢復了平等性。你看《無量壽經》上教我們修行的清淨平等覺,經題上,這是修淨宗的標準。怎麼個修法?心清淨、心平等、覺而不迷,你決定生淨土。淨土裡面果報是智慧德相,《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現前,你就成佛了。為什麼不能現前?佛說得很清楚,要記住,「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今天念佛求往生,你將來不能往生,為什麼?但以妄想執著你不能往生,這是禍害。你怎麼知道你有妄想?就是有這麼多人來引導你,你的親人引導你,幫助你斷慳貪、斷貪愛;你的冤家債主來找你,常常現在你面前,幫助你斷瞋恚、斷愚痴。到什麼時候你有把握往生?你看到所有的人怨親平等,都是諸佛菩薩來示現的,都是諸佛菩薩來幫助我、來成就我的,恭喜你,你成就了。你將來念佛往生,不是在凡聖同居土,也不是在方便有餘土,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實報莊嚴土。

  我這個話是有根據,不是我隨便說的,根據《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講過多少遍。五十三參是什麼?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從早到晚,早晨起來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你這一天所看到的人事物就是五十三參。善財怎麼看法?此地講的五止六觀,善財全用上了。止是什麼?放下,善財童子真放下;觀是什麼?觀是看破。善財能放下、能看破,我們為什麼看不破、放不下?特別在現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善少惡多,所以災難特別多,有好處,什麼好處?讓我們對這個世間不生留戀。不生留戀到哪裡去?天道沒出輪迴,那個不究竟,天道是比人間好,二十八層天,你怎麼樣去想都比不上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咱們去不了,真的不是假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慈悲,四十八願幫助我們,只要我們真正肯消業障,消業障就是放下,就是要修怨親平等。也就是無論是在哪種境緣當中,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記住修清淨心、修平等心。清淨心,就是絕不把它放在心上,心就清淨。心裡面只放阿彌陀佛,不要放其他的東西,心就清淨。沒有高下之分,自己修謙卑,對人修恭敬,這是菩薩道。你看哪一尊佛菩薩不謙卑?諸位常常看佛經,釋迦牟尼佛對人謙卑,沒有一絲毫傲慢習氣。

  所以斷煩惱,實際上就是把它放下就是。放不下那就學古大德的方法,「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見到喜歡的人,愛習它就生,這就念頭起來了。祖師告訴我們,這個不怕,為什麼?這是你的習氣。你見到這個人,聽到聲音,你就會生歡喜,歡喜是什麼?歡喜是煩惱。覺遲,就怕覺遲,覺是什麼?淨宗就是佛號,我這煩惱一生,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把它換過來,把煩惱打掉,用佛號取而代之。我見到這個人我恨他、我討厭他、我不喜歡他,你的問題嚴重,來了,你馬上提起佛號,阿彌陀佛,把那個怨恨心化解掉,修怨親平等。不平等是自己吃虧,別人不吃虧,與別人毫不相關,這個不能不知道。連世間聖賢都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何必跟人結怨?這是不想出輪迴,來生還想到人天來享福的,你就不能跟人結冤仇。你要想來生得人天福報,你的冤家債主太多,你也沒好日子過。你可以得人天福報,可是你的冤家對頭很多,總不如往生淨土。往生淨土,那你什麼都得要放下。

  底下的文我們念念就行了。「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業報身作自身。」做種種示現,我剛才講了,示現叫你生貪愛的,示現叫你生煩惱的、生氣的、生怨恨心的,可能那個人都是菩薩,你不知道!他來度你,你還跟他搞真的,他是跟你開玩笑的。所以菩薩真的是用這種方式來度人。

  第四個,「聲聞身。謂聞佛聲教,悟真諦理,所證聲聞身也。」聲聞是什麼?我用現在的話大家就懂,知識分子,他是聽佛講經說法開悟的,知識分子。在今天,我把這個祕密給你揭露,你就曉得。中國大陸最近,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家論壇的光盤,我不知道同學有沒有看過這個東西,我看了很喜歡。論壇裡面,無論是講演的這些大德們,還有分享的,上台去發露懺悔的,那些都是聲聞身。你能說不是嗎?都是聽傳統聖賢的教誨,覺悟了、明白了。有很多懺悔的都是四、五十歲了,自己在過去沒有接觸傳統文化之前,造的一身罪業,不孝父母、欺騙眾生,欺詐,自己承認十惡不赦。聽了傳統文化之後才恍然覺悟,真正回頭後不再造,非常感動人。所以我說這些論壇、這些聚會,是真正的護國息災法會。我們佛門的護國息災法會收不到這麼大的效果。也許說我們這是對幽冥界眾生的,是的,他們那個法會也對幽冥界眾生。為什麼?在這裡明明講到,十身都具足,那怎麼不度冥幽界眾生?我們看到光碟是無限的歡喜。一切眾生心行善了,問題真能解決,我們的心善,山河大地都善,自然災害就沒有了。我們貪心沒有,水災就沒有;瞋恚沒有,地球溫度天天上升的現象就沒有,這屬於火。所以一發脾氣,你要自己警覺,你發一次脾氣,地球溫度上升你就添了一分,你在那裡添油。不愚痴,風災就沒有;沒有貢高我慢,地震就沒有。貢高我慢有沒有?有!我瞧不起那個人,這就是貢高。時時刻刻反省檢點自己的過失,這個人就覺悟,真正反省。能夠把自己的毛病在大眾面前發露懺悔,這個了不起,這種現身說法是菩薩示現,凡夫做不到。這是聲聞,謂聞佛聲教,悟真諦理,所證聲聞身也。底下「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所樂就是喜歡學習、喜歡知識,我們現在一般講,有強烈的求知的欲望,這就屬於這一類的。

  下面講獨覺身,第五「獨覺身。出無佛之世,獨宿孤峰,觀物變化,無師自悟,所證獨覺身也。」這是一類的眾生,少數,不多,喜歡寂靜,不喜歡熱鬧。他喜歡到深山人跡不到的地方,搭個小茅蓬在那裡修行,人多了他就離開。中國古時候,這些人有,雖然出家,在寺廟裡面,他不住寺廟,寺廟人太多,他在寺廟附近搭個小茅蓬,就住茅蓬,很多。在中國大陸四大名山,寺廟裡頭,附屬寺廟的茅蓬總有好幾十個。茅蓬與茅蓬之間都有距離,至少都一、二里路,都是喜歡清淨的。茅蓬有一個人住的,有兩個人住的,我們曉得虛雲老和尚就是住茅蓬的,喜歡寂靜。這些人多少都有一點定功,他能入定,那諸位想想,如果要不放下,你就入不了定。真的,萬緣放下,什麼都不操心,清淨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三昧就現前,三昧就是定。定到一定的功夫就開智慧,這肯定的。近代得定功的還是有,開智慧的沒聽說,這個話倓虛法師說的,他是諦閑法師的學生,近代的大德。在我們這一代,像這樣的人已經見不到,真的,我們看到很寒心,佛教是一代不如一代。居士當中,在台灣,諸位看到李炳南老居士,在家學佛能超過他的我們也沒聽說。這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警覺?這告訴我們,這個世間沒有真正的高僧大德出現,沒有真正大居士出現,這個世間災難就多,世間人會過得很辛苦。我們有高度警覺的人,就是決定要離開六道輪迴,決定要求生淨土。我們這個願望能不能達到,那在你自己,不在別人,你真肯捨,真肯放下,你就決定成就;你有留戀,你還放不下,這一生就不可靠。所以,這些問題不要問別人,好好問問自己,難捨能捨。聲聞跟獨覺是兩個很好的對比,一個是好學,有強烈的求知欲,一個是願意放下,找清淨地方,人跡不到的,他在那邊修行。「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獨覺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也。」

  下面第六,「菩薩身。菩薩,梵語具云菩提薩埵」,具是具足,由此可知,菩薩是簡稱,菩提我們取個菩,薩埵取個薩,尾音都省掉,中國人稱菩薩,梵文稱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菩提是覺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眾生,合起來是覺悟的有情眾生,跟一般人差別在此地,一般人迷惑、不覺。由此可知,菩薩肯定是清淨平等覺,這就是菩薩,心地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是大乘。這些人他們有大慈悲心,他們念念不捨一切苦難眾生,總是想幫助眾生。他們沒有私心,平等心,也常常到這個世間來做種種示現,可是問題怎麼樣?問題是眾生業障太重,迷惑顛倒,菩薩想幫幫不上,只能幫一點點,想多幫他一點,他就不能接受。這個事情我們從六祖惠能大師,從他這裡看起,我們就有很深的感觸。惠能大師二十四歲開悟,開悟就是一尊佛出世。五祖把衣缽傳給他,他為什麼不能夠留在五祖道場繼續弘法利生?五祖得這麼樣一個人,不在他之下,照常理講,五祖應該做退居和尚,把他帶起來。眾生沒有福報,這個寺院裡大眾不服,嫉妒、傲慢,不服,要把他趕走,這是人情佛事。五祖道場他也有個學生,神秀,沒有開悟,情執很重,那是個廣學多聞,也常常代五祖說法,代課,等於說五祖的助教。在那裡時間久了,大家對他非常尊敬,跟他學習,都認為五祖傳法應該傳給他,怎麼會傳給一個不認識字的,樵夫,為什麼傳給他?不服。五祖知道,嫉妒障礙太嚴重,傳法之後,勸他趕緊走,去逃避這個災難。他躲在獵人隊裡面十五年,十五年之後,大家對他的不滿逐漸淡化。我也想到,對他不滿的還有年歲大的,可能都已經往生,作古了,不在了,他才能出來。如果要是大家都是個明白人、都是覺悟的人,你看在五祖會上聽經那麼多年,還有這種情緒,糟不糟糕!真正的人才不能夠留下來。六祖是成就了,沒有問題,但是對佛教造成損害很大,你看看十五年,這麼好的人,他弘法的時間減少了十五年。他本來立刻就可以來弘法,給我們解決問題的,有這個能力,要隱藏十五年。那個時代比我們現代還強。

  他到廣州,現在的光孝寺,聽印宗法師講經,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外面正好旗桿上掛著幡,有兩個聽眾,我們也不知道是出家是在家,在那裡爭論,一個說風動,一個說幡動,爭論不休。他到旁邊告訴這兩個人,很謙虛、尊重這兩個,非常尊重的告訴他,「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句話說了之後,這兩個人都服了,他講得對。講經完了之後,印宗法師下來看他們三個人,一聽到他說這個話非常佩服,就問他:聽說黃梅五祖把法傳給惠能,這十幾年來沒聽說消息,是不是你?印宗猜測,能大師就承認了。他說衣缽呢?衣缽展示出來給大家看。印宗了不起,印宗給他剃度,所以惠能大師的剃度師是印宗法師。印宗法師剃度之後,拜他做老師,所以印宗又是能大師的徒弟,這個太難得了,印宗法師把道場完全奉獻給他。印宗成就了,能大師一生在他會下明心見性的四十三個人,印宗是其中之一。明心見性就是《華嚴經》圓教初住菩薩,他不但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六祖會下超越十法界就是四十三個,四十三個法身大士,這在佛教史上空前絕後,過去沒有,六祖一直到今天也沒有。心量要大,我覺得印宗也是菩薩再來的,來示現的,一般人做不到。印宗在當時廣東這一帶,叫嶺南,是第一大德,非常受人尊敬的。結果他拜惠能做老師,水漲船高,惠能一下變成印宗法師的師父,這還得了嗎?所以這一舉也等於說,惠能如果當時出來講經弘法,他也需要十五年的功夫才能達到這個水平。印宗這一拜,就把他這十五年補起來,水漲船高,一下就抬舉上來,這是值得後人學習的,可是後來沒有這種智慧的人,這個對佛教貢獻就非常大。所以,真正覺悟的人為不為自己?不為自己,為正法久住,為普度眾生,這是菩薩。「謂菩薩於有情眾生之中,既自覺悟,亦能覺他,有情所證菩薩身也。菩薩隨彼心之所樂,即以自身現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也。」

  第七,「如來身。謂乘如實道,來成正覺,為如來身也。」這是什麼人?這惠能,惠能大師就示現這個身。這個根性很少,可是在惠能大師這一生法會裡面顯得太殊勝,他怎麼會有四十三個這麼多?這個佛法之殊勝,真是除了釋迦牟尼佛,以後沒有一個人有這麼殊勝的現象,就在印度的這些祖師當中,祖祖相傳,都不能跟能大師相比,太殊勝了。「菩薩隨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如來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也。」惠能大師一生的示現就是這一條。在其他宗派裡,創教的始祖幾乎都是法身菩薩來示現的,這是真的。可是學生裡頭明心見性不多,三、五個,六、七個,恐怕十個都不到。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在淨土叫理一心不亂,雖然代代都有,人太少了,唯獨能大師的殊勝,到現在沒有人能超過。

  下面第八,「智身」。智身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就是世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智身是說這個。「謂智慧圓明」,圓是圓滿,明是遍照,「一切諸法皆能決了」,了是明瞭,決是決斷,一點錯誤都沒有,這是智慧身。智慧身都是用來廣度眾生的,所以佛法自始至終都離不開智慧,離開智慧就不是佛法。佛法終極的目標是開智慧,智慧怎麼開的?智慧從禪定開的,你要記住,清淨心生智慧,煩惱心不會生智慧。我們平常凡夫都是用的分別執著心,分別執著心生煩惱,生七情五欲、自私自利,搞這個東西,所以功夫不得力。不單講功夫,聽經也不會覺悟,不會聽。有人聽了二、三十年沒覺悟,還算不錯,二、三十年的薰習,慢慢他聽懂了,這個現象現在人很多。所以佛教化眾生,祕訣沒有別的,就是叫你重複。可是現在人,真正能夠受教不多,為什麼?他沒有耐心,學一樣東西,聽個一遍、二遍就不得了,我已經聽過兩遍了。跟古人比差遠了,古人學多少遍?千遍,你看「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話真的,一點不騙人,你不相信可以試試看。一千遍你的心定了,你看千遍是什麼?千遍是方法,那就是持戒,因戒得定,這一千遍你心就定了,定生智慧,不是戒定慧嗎?哪有一遍、二遍,十遍、八遍就會了?那你上上根人,你不是凡人。

  我常常跟諸位說,我是個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上根人,為什麼?我聽東西至少是十遍,通常是三十遍。我不如人!人家一遍就會,我十遍才行,人家十遍,我要三十遍。我還沒做到古人,古人那是千遍,那我早就成佛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我教人,我也是隨便講的,沒想到他真幹,我就遇到一個,胡小林居士。第一次見面在新加坡,他問我,學佛要怎麼學法?他喜歡淨土。我就教他念《無量壽經》,我跟他講,你先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我跟很多人講過,人家都不聽的,沒想到他真幹。他大概念了一年半,將近兩年的時候,念到八百遍,他有悟處了,法喜充滿,他打電話告訴我。真幹!心清淨了。學《弟子規》,落實《弟子規》,專讀《無量壽經》,除《無量壽經》之外,他什麼都不看,什麼也不聽,他說他是鈍根,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是老闆,做生意,每天上午他是讀經、念佛,上午不上班,也不接電話。跟他連繫上午是找不到他的,他在辦公室裡面誦經、念佛,他下午才問問公司的事情。現在差不多將近三年,非常難得,這也是菩薩示現,不是凡人。教我們怎麼成就?這個方法就能成就,智慧身,真的他開智慧。「菩薩隨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智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也。」

  我們再看下面,「法身。法身者,謂所證無漏法界之體,而為法身也。」一般我們都知道佛有三身,什麼是法身?肯定法界是一體。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不是以我們肉身是為身,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體,誰?是自己,真的一點都沒錯。我們在這篇論文裡面,第一段,大師告訴我們,宇宙的本體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整個宇宙、生命都從它來的。第二段講怎麼來的?一念不覺,就起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宇宙現前,宇宙出現了,第二個作用,我出現了。所以講依報、正報,正報是我,不是別人,別人是我的依報。我從哪裡來的?我跟宇宙同時發生的,怎麼來的?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裡變現出來的,心現識變。可是變現出來之後,很不幸,我們迷了自性,以後就愈迷愈深。剛剛迷的時候,是實報土,以後分別心起來,分別心一起來你馬上就掉下去,掉到四聖法界,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再一起執著,又從四聖法界掉到六道輪迴,這麼回事情。所以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一切諸佛如來菩薩是自己變現的,一切芸芸眾生也是自己變現的。你要是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回頭是岸,你就證得法身。你喜歡那個人,是你自己變的,你討厭那個人,還是你自己變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所有境界全是自性變的。一下醒來,我做了個夢,夢裡面有討厭的、有歡喜的,討厭、歡喜都等於零,全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整個宇宙是個夢境,夢幻泡影,一點都不錯。所以這是法身。佛告訴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妄想是起心動念,你就證得。「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乃至虛空身。」這是對什麼?這是對實報土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要在這裡面幫助這些菩薩破根本無明的習氣,你就得現法身。

  末後是虛空身,「虛空身。謂非眾生國土」,這個非字是貫兩樁事情,非眾生世間,非國土世間,「諸有量身」,他沒有這個身,「乃是無名無相之虛空身也」。這是什麼?好像我們現在科學家所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虛空身。他沒有實質的身體,就是沒有物質的身體。我們六道裡頭有沒有?有,無色界天就是虛空身,色界天他有身體、有形相,無色界天沒有。所以我們稱無色界也叫做靈界,他只有靈魂,他沒有身體。可是有些眾生他喜歡這個境界,咱們中國老子就喜歡,老子說過,「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說我最大的憂患是因為我有身體,沒有身體多好。可見得他嚮往沒有身體的境界,這個境界是無色界,確實這叫虛空身。「菩薩隨彼心之所樂,即以虛空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乃至法身也。」但是在無色界裡面,通常他們不需要修行,他們也沒有妄念,身心清淨,得大自在,壽命也很長,這是經上給我們介紹的,這是虛空身。所以經上所講的有,不是沒有。

  我們看論文,『如是十身,隨舉一身攝餘九身』,這句話很重要,「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身裡頭能現其他的九身。『故曰多身入一鏡像觀』,鏡子裡面現的像,鏡像是兩面鏡子對照,裡面的現相就非常之多,看不盡的,這種鏡像。告訴你,相有、體沒有,事有、理沒有。所以這個現相,你可以欣賞,你不能執著,你不可以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錯了,分別執著就更錯了。你要像菩薩一樣,真正覺悟,不起心、不動念,而受用這種微妙不思議的境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