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一面,倒數第二行,從「五者」這裡看起:
【五者。多身入一境像觀。即事事無礙法界也。謂毘盧遮那十身互用。無有障礙也。】
我們就看到這個地方。這是六觀的第五,『多身入一境像觀』。境像是比喻,這段講的是應化自在,前面第四段講是智照利生,普度群萌。這是「多身入一」,就是華嚴家講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這是什麼道理?是『毘盧遮那十身互用』。「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有沒有身相?沒有身相,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文意思叫遍一切處;這個意思就是第一段所講的一體,自性圓明體,經文上大師提的是自性當中加上個清淨。佛說得很多,過去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第一句話也是這個說法,「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賢首國師在這個論文也講「自性清淨圓明體」,由此可知,這是我們的真身,在現代哲學裡面講,就是哲學上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從哪裡來的?一切法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就從這個體來的,這個體就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法,以法為身。什麼法?一切法,遍一切處。為什麼?依報、正報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就像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地方講的心就是自性,自性現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複雜的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那是識變的。識是什麼?是分別、是執著。心(自性),自性裡什麼相都沒有,但是它能現物質現象,宇宙,能現精神的現象,就是我們自己,這正報,依正莊嚴,它什麼都能現。「十身互用」,這個十不是數目字,代表圓滿,也就是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無量無邊,眾生想什麼它就能現什麼,現依、現正,也能現自然現象,虛空都是它現的。佛法講到這些地方,確實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最高的科學,從理上講是最高的哲學,事上講是最高的科學,都講到登峰造極,都講到究竟圓滿,這是大宇宙。
為什麼這裡頭有苦有樂、有吉有凶,它統統都現,沒有一樣不現?毘盧遮那起作用的時候就叫阿賴耶,怎麼會變成阿賴耶?佛在經上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自性清淨圓明體就變成阿賴耶,就不叫它自性清淨圓明體,叫它做阿賴耶。所以阿賴耶的體就是毘盧遮那,這個諸位要知道。它起作用,萬德莊嚴,不起作用,惠能大師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沒有一樣欠缺的,它具足,但是它不現,佛家講隱現,這個狀態它在隱。隱的那個相是什麼?就是我們淨土宗講的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就是自性,也就是宗門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常寂光。常寂光什麼都沒有,可是它能現。它需要一個條件,那就是一念不覺。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沒有理由;幾時起的一念不覺?也沒有時間,佛給我們講就在當下。時間、空間都是假的,那是一念不覺起來以後的事情,就跟一切萬法一樣。這個道理很深,我們一下參不透,參不透不要緊,這是諸佛如來他們明心見性的時候見到這事實。在《華嚴經》上講,到什麼時候你見到?只要你無明破了你就見到。無明沒破你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是個大圈圈,裡面還有一個小圈圈,就是六道輪迴。這裡面,在大乘教統統稱作凡夫,六道裡面叫內凡,六道以外的叫外凡,外面是四聖法界,有聲聞法界,緣覺、菩薩、佛法界,這些統統都是用阿賴耶。無明破了,阿賴耶就沒有了,再不叫阿賴耶,法相宗有個名詞叫四智菩提,實際上就是自性,那就明心見性了。一念不覺是什麼?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起心動念,就這麼一樁事情。我們修行就修這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夠了。釋迦牟尼佛三十歲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明心見性,他成佛了。這怎麼回事情?就是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放下就是佛,放不下就是凡夫。所以轉凡成聖確實是在一念之間,一念轉過來你就成佛,究竟圓滿佛。
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我們沒有辦法把這三種煩惱統統放下,放一種。佛教給我們,開始放什麼?執著,不再執著。只要不執著,六道就沒有了。六道從哪裡來?六道是從執著來的,就是見思煩惱,有見思煩惱就有六道。見思煩惱斷了,六道沒有了。所以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夢幻泡影。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一場夢。四聖法界從哪裡來的?聲聞、緣覺、菩薩、佛,從哪裡來的?從分別來的,有分別就有四聖法界。如果分別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了,十法界沒有了,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沒有了,都是假的,那是第二次的夢醒。第一次夢醒,你在四聖法界,第二次夢醒,四聖法界不見了,你在一真法界,《華嚴經》上初住菩薩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出現了,這就是我們淨宗常講的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一真法界,因為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起心動念都沒有,照理說那不就是常寂光嗎?是,很接近,還不是常寂光,它還有現相。這什麼原因?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無始無明習氣斷了之後,實報土也沒有了。所以《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凡所有相包括實報莊嚴土。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恆不變,它是清淨的,它是不生不滅的,它不現相你不能說它沒有,現相不能說它有。而且它本來不動,六祖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本定,不動,那真的。我們學佛雖然沒什麼大成就,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這個緣就非常殊勝。我們怎麼知道的?我們是見聞得到的,親近佛菩薩,佛菩薩告訴我們的。
今天佛菩薩在哪裡?在經典。學佛要依經典,不依經典你學什麼?《金剛經》上說得好,佛菩薩不在世,佛滅了,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菩薩所在之處,接觸經典就是親近佛菩薩。古人親近佛菩薩沒有一個不開悟的,我們今天親近經典為什麼不開悟?這個原因印光大師給我們說出來了,他老人家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今天學佛,對經典沒有誠敬心,所以不開悟,如果具足誠敬心,沒有一個不開悟,關鍵在此地,我們俗話說不老實。開悟這個祕訣,大小乘教裡都講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什麼?規矩。你不守規矩你就不能得定,沒有定你就不能開慧。教下能得定嗎?能,怎麼不能?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修定的,怪在什麼?我們不會修。我們誦經,我們聽講,一遍聽完了,這個我學會了,不知道學第二遍。古人怎麼學法?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有沒有念一千遍?為什麼念一千遍其義自見?開悟了,一千遍怎麼樣?一千遍你得定了,你沒有定功你能夠念得了一千部嗎?我勉勵同學,學東西至少到十遍,為什麼?你有個深刻印象,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提得起觀照功夫。如果你沒有十遍以上,這個功夫,念是念過了,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管用,我們的習氣太深,都是煩惱當家,這凡夫,我們雖然學了聖教,聖教不當家。
前幾年,好像是二00三年,已經離開新加坡,回到新加坡好像住了幾天,三、四天,遇到北京的胡小林,第一次見面,不認識,他問我學佛怎麼學法,他初接觸。我就告訴他,你回去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奠定基礎,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十善業道》,這是什麼?這是行門,這就是戒律,《無量壽經》三千遍這是定功,三千遍念完就會開悟。他到現在大概已經念了一千多遍,他告訴我,他念到八百遍的時候他就有悟處,經裡面的意思,沒有學,自己就出來了,像泉水一樣往外湧,法喜充滿,他說:我才知道這個經的好處!佛法要從耐心當中求。實際上給你講穿了,修什麼?就是修清淨心、平等心、覺心,《無量壽經》經題上有。
清淨心現前,煩惱就輕了。我們的心不清淨,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名聞利養、有貪瞋痴慢,這是染污,心不清淨。貢高我慢,輕視別人,這是什麼?這是平等心沒有了。還是迷而不覺,覺沒有了。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是三寶,清淨平等覺得到了,果報就現前。覺是智慧,智慧開了。智慧是什麼?是經題前面的「大乘」,大乘是智慧。平等得到了,平等是定功,對著前面,果報是「無量壽」。清淨心現前,「莊嚴」就得到。所以在果上講,大乘、無量壽、莊嚴,那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經典上祖師大德常常告訴我們,「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你看還是心現識變的。什麼心?清淨平等覺現出來的,你心真的到清淨平等覺,就現大乘無量壽莊嚴,這麼來的。極樂世界現前,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華藏跟極樂是一不是二。差別在哪裡?早年我在新加坡講經,我跟大家說過,華藏世界好比是新加坡這個城市,極樂世界是烏節路,新加坡最繁華的一條道路,就像這個關係一樣。所以要知道修什麼,我每天念佛念的什麼,我每天誦經誦的什麼,修清淨平等覺。
我二十多年前在美國,也是有同學問我,希望我簡簡單單的把修學的綱領說出來。我寫了二十個字,第一個是發菩提心,這是大乘教,淨土是大乘教,沒有菩提心不能往生。菩提心的體是真誠,沒有一絲毫虛偽,別人虛偽對我,我要真誠對人。為什麼?他沒有學佛,他不知道,我們明瞭,我不能跟他一樣。經論上都說菩提心的體,還有相、作用,作用有兩個,自受用、他受用。菩提心的相就是戒定慧三學,它的作用,自受用就是清淨平等覺,這自受用,他受用是慈悲,大慈大悲對一切眾生,特別是對傷害自己的眾生,這是你真修。他傷害我,我們要想到,肯定過去我傷害他,冤冤相報,他今天傷害我,我接受了,歡喜接受,沒有怨恨,這個冤報到這裡就完了、就結束;如果我沒有傷害他,那就提升自己境界,好!他是我的善知識。
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成佛,要是沒有歌利王割截身體,他沒那麼快,佛自己說的,絕不是妄語。他成佛在賢劫千佛裡面原本是第五尊,第四尊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先,他在後。現在實際上呢?實際上顛倒了,釋迦牟尼佛提前,在彌勒佛之前,彌勒佛反而在釋迦牟尼佛之後。什麼原因?忍辱波羅蜜究竟圓滿,把他提前。所以忍辱仙人對歌利王沒有一絲毫怨恨心,感謝他、感恩他。因為他造的重罪,他會受地獄果報,佛把功德迴向給他,希望他在地獄裡面減輕苦報,這一般人做不到,地獄出來之後,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成佛了,第一個得度的,證阿羅漢果的,憍陳如尊者,前身就是歌利王。我們一生在這個世間,這是我們學習的功課,就是要把煩惱習氣統統放下,要斷得乾乾淨淨,這叫修行。還是煩惱習氣當家,那就毫無進步,一天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這個諸位要知道。往生的條件,心淨則佛土淨,經上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佛沒有過失,經沒有過失,你自己搞錯了。這句佛號,把清淨心念出來,把平等心念出來,把覺心念出來,這就對了,你就跟淨宗完全相應。
這個文裡面講到『無有障礙』,我們講如來果地上十種無礙,這都是略說,舉例說明。十是個代表字,代表圓滿,《華嚴經》都是用十來做代表。這都是《華嚴經》上講的,「謂盧舍那佛說華嚴經,現法界無盡身雲,真應相融,一多無礙」。盧舍那是報身佛,就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所現的,圓滿報身,這有相,毘盧遮那沒有相,這現相,現的土是實報莊嚴土。我們知道這個境界裡,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所以這個世界是無量壽,真的不是假的。極樂世界的狀況很特殊,非常特殊,我將來如果有時間的話,我《無量壽經》重新講一遍,跟從前境界不一樣。講《華嚴經》,當然得有身才能講,盧舍那才能講《華嚴經》,毘盧遮那不能講,沒有身,他是法性。盧舍那就現相,現法界無盡身雲,這是從一身現多身,散在遍法界虛空界。真應相融,這個真身,盧舍那也是真身,為什麼?沒有生滅。為什麼會有生滅?有分別、有執著就有生滅,沒有分別執著就沒有生滅。所以對我們來講,最大的障礙就是分別執著,尤其是執著。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就超越六道。分別沒有了,十法界就沒有了,你就入毘盧遮那佛的實報土,也就是盧舍那佛。應是應化身,應化身從哪裡來的?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裡喜歡什麼樣的身,他就現什麼身,《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釋迦牟尼佛是應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他就現童男童女身,什麼身都現,無盡身雲。然後你就曉得,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這個一定要懂。基督教是不是盧舍那現的?是的;伊斯蘭教是不是現的?是現的;神道教是不是?是的,沒有一樣不是。再給你說,魔王波旬是不是的?是的,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都是的。
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跟我們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普賢菩薩教我們,十大願第一願「禮敬諸佛」,那個諸佛講什麼?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一切眾生,我們怎麼敢不敬?我們今天看到蚊蟲,我們合掌稱「蚊蟲菩薩」,我們看到螞蟻,我們合掌稱「螞蟻菩薩」,是真的不是假的。所有一切身都是盧舍那身,都是毘盧遮那身,你不懂得《華嚴》,你不知道事實真相。整個宇宙是一體,一切恭敬,沒有分別。沒有分別就平等,你平等心現前,沒有執著,你清淨心現前了。你說我們修什麼?念經重不重要?不重要。為什麼我叫你念三千遍?那是方法,目的是讓你心定下來,要懂這個道理。三千遍經念下來之後,你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也好,工作也好,處事待人接物,不定什麼時候,一個回光返照,你就大徹大悟,智慧現前。這是方法,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一多無礙」,一是報身,多是應化身。我們從性德上講,一是自性,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一。多是什麼?多是他最後一句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生萬法是多,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多。多是什麼?相多,事多。一是什麼?理是一個,性是一個。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雖常在此處,而不離他處」,這是我們眾生分別,分別在這裡、在那裡,佛在哪裡?佛常在此地,從來沒有離開過。佛在此地,我們看不到佛的相?緣不一樣。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降生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得到,那是緣具足。所以佛法講緣生,就這個道理。「雖遠在他方,而恆住此方。身雖不異,而亦非一」,八不中觀裡面講的非一非異,不一不異,「同時異處,而是一身」。下面說「蓋佛之體用,與法界同故。混萬化而即真,會精粗而一致。圓融無礙,隨機教異」,你這才是真正認識了佛教,真正認識了佛菩薩。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佛的十種無礙,第一種「用周無礙」,諸位要知道,佛不是別人,是自己。《華嚴經》上所說的,沒有一個字是講別人,字字是講自己,自己的性體、現相、起用。不同在哪裡?迷悟不同。迷了是凡夫,作用不自在,處處有障礙;如果覺悟了的話,你的作用跟毘盧遮那、跟盧舍那、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學佛沒有別的,這個論文的題目上講得很好,「妄盡還源」。我初學佛的時候親近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教我「看破、放下」,看破就是還源,放下就是妄盡。這個妄是什麼?起心動念,我講起心動念大家好懂,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還是煩惱,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華嚴經》上用的妄想、分別、執著,一般大乘教裡面講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個東西是妄。妄要放下,要放得乾乾淨淨,妄就盡了,你就還源,這是學佛的真功夫,其餘的,祖祖相傳的,那是佛門的形式。
我第一次聽章嘉大師講,「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在其次,實質重要。實質是什麼?實質就是放下。放下見思煩惱,放下塵沙煩惱,放下無明煩惱,這是實質。我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到新加坡沒多久,跟納丹總統見面,那時候他還沒有當總統,他是駐美國的大使,回到新加坡,好像離開大使館。我跟他認識是在他擔任總統之前,我們在一起吃飯,在一桌我們坐在一起,他告訴我,他是印度教,他說他最尊重的是佛教,他說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聽了寒毛直豎,沒人講過這個話,我只最初聽章嘉大師講的,他能說出這句話,這人是行家,他不外行,非常難得。所以要真修,你看夏蓮居老居士一生教人要真幹,真幹就是從實質上下功夫。真正鍛鍊,別人毀謗你、羞辱你、侮辱你、陷害你,不發脾氣,沒有一點怨恨心,這叫功夫。消業障!他替我消業障,我怎麼可以怨恨他?感激他都來不及,所以要供長生牌位,天天禮拜。世間法裡面講「冤家宜解不宜結」,時時刻刻想到化解。徹底的化解,契入華嚴境界那就完全化解了,為什麼?知道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牙齒咬了舌頭,舌頭還能報復嗎?還有瞋恨心嗎?把牙齒全毀掉嗎?哪有這個,為什麼?一體。所以你要想想,怨親一體,這個道理要懂。
我們看這下面它有文,「謂佛於剎塵等處」,我們《華嚴》學了這麼久,對於剎塵多少有些體會。剎是佛剎,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現在一般講法,我們學黃念祖老居士的講法,一個大千世界是多大?黃老居士告訴我,佛經上講的一個單位世界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單位世界才是一個小千世界,這樣倍倍相乘,一千個小千是中千,一千個中千是大千。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區。這講大,剎。塵是什麼?塵是微塵,最小的。說一個大的,說一個最小的,全都包括了。微塵是我們肉眼看不見,是不是現在科學家講的基本粒子夸克?不得而知。總而言之,微塵是最小的單位,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佛家講鄰虛塵,極微之微,最小的。雖然這麼小的一個物質,在正報裡面佛常講什麼?毛端,我們這個汗毛,毛端,毛孔,這正報,依報就是講微塵,這最小的,一大一小。在自性裡面沒有大小,這一粒小微塵裡面有遍法界虛空界的現象、能量跟信息,圓滿的。這個事情不可思議,就是一粒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有多少個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太不可思議了。《華嚴經》上說,普賢菩薩能進去。我們講塵中有剎,剎中又有塵,塵中又有剎,剎中又有塵,真的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這什麼?這是性德。自性不可思議,法爾如是。
盧舍那佛在哪裡?一切剎裡頭都有,一切塵裡頭都有,現法界身雲,起無邊業用,無處不現身。如果真正覺悟的人,六根所接觸到的境界,都存真誠感恩的心。為什麼?《華嚴經》告訴你,理事都在表法,那時候我們初學的人就像善財童子一樣,凡夫、學生就我一個人,除我一個人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一個不是佛菩薩,恭敬心圓滿生起來了。恭敬心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圓滿生起來,恭喜你,你覺悟了,你障礙沒有了。恭敬心生不起來是什麼?是你有業障,這佛說的,為什麼你生不起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大乘教裡面講,你有無明煩惱、你有塵沙煩惱、你有見思煩惱,所以你自性的性德不能現前。障礙去掉,性德完全現前,現身、說法,起用就是說法。
所以佛家講的,佛不度無緣眾生,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現的這些身、現的這些作用,你要會看,你要會聽,這就會了。禪宗大德常常測驗學生有個口頭禪,他常常問「會麼?」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深,會麼?你會看嗎?你見色就開悟;你會聽嗎?聽音聲就開悟,就見性。性在哪裡?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沒有一樣不是,連虛空都是。虛空也是物,你看我們在《百法明門論》,二十四個不相應裡面,方分就是空間,時分就是時間,時間跟空間是一法。諸佛如來在這裡頭起作用,你會不會?所以會的人,佛菩薩從來沒有離開過,不會的人,完全不知道,一天到晚還是煩惱當家,你說麻不麻煩?
下面舉《華嚴經》上的四句偈來說,「故經云:一一微塵中,能證一切法,如是無所礙,周行十方國」,這是《華嚴經》上的一首偈。一塵如是,一切塵皆如是。我們從我們身上來講,我講經這麼多年,早年我都常講,外面是大宇宙,身體是小宇宙,我們身的小宇宙複雜跟外面大宇宙沒兩樣,可以說外面大宇宙不增,我們這個身的小宇宙不減,一樣的,我只能說到此地,體會到此地。讀了《華嚴經》,學了這麼多年,明白了,每個毛孔端都是究竟圓滿的諸佛剎土。我們想想,毛端如是,每個細胞,我們知道人體的結構,從物質現象來說,分子組成的細胞,細胞再把它分析,變成分子,分子再分析,變成原子、變成電子、變成粒子,最後現在分的變成夸克,每個夸克就跟此地講的一粒微塵一樣,你想我們身上多少,你能數得清嗎?能數得盡嗎?一一微塵中,一一毛端中,一一毛孔中,一一細胞中,能證一切法,這真的不是假的。諸位要是問我,怎麼樣能見性?任何一法,佛法講的是活的,《金剛經》上說的,「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不是專指佛法,一切法,一切法法法平等,所以我們一切恭敬。這麼多年來我跟許多宗教接觸,我對他們宗教的神我恭恭敬敬去頂禮三拜,為什麼?那是佛示現的,我眼目當中他是佛,他是毘盧遮那,他是盧舍那。像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沒有偶像,它是一個牆壁,完全是白色的。我們看到那面牆壁,那不就是常寂光嗎?那就是毘盧遮那,法身如來,他用那個來表法。我們這裡恭敬頂禮,他們也頂禮,他不知道這個意思,我們知道它很深。我有一年到日本開會,去拜訪中村康隆老和尚,老和尚去年過世,一百零三歲,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是九十九歲。我跟他談我在新加坡做團結宗教的工作,他告訴我一句話,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基督身得度就現基督身,應以阿訇身得度就現阿訇身,什麼身都現,這是我們團結宗教、宗教是一家的理論基礎。沒有分別,佛是應機化導,眾生是什麼樣的根機他就現什麼法,法法平等,無有高下,到《華嚴經》才完全透徹,搞清楚、搞明白了。
底下還有一首偈,「又云:佛演一妙音,周聞十方國,眾音悉具足,法雨皆充滿」。確實物質現象裡頭有色聲香味,江本勝博士用水,水是物質,來做實驗,做了十幾年,發現水會看、會聽,它會聽音樂,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以善念對它,它反應出來,他看到色相,這個結晶的雪花非常之美。我在東京開會,去訪問他的實驗室,聽他報告。我告訴他,我說:你的實驗,《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你才實驗出色相,它還有妙音,你沒有發現,它還有妙味、有妙香,色聲香味統統有,你只看到色相,那三個還沒有發現,你還要努力,繼續努力,肯定有。可是佛法證實這樁事情,他不用儀器,他用什麼?用清淨心,用定功。人只要把雜念、染污除掉,清淨心現前,這個微塵裡面有妙音、有妙色、有妙香、有妙味,色聲香味,你能夠感受到,那裡面有妙法,色聲香味都有妙法。那個東西,你看到會開悟,你聽到會開悟,你聞到會開悟,你舌嘗到會開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香積國那個地方的眾生根性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六根哪個根最利?耳根,我們看不清楚,能聽得清楚。所以《楞嚴經》上,釋迦牟尼佛要文殊菩薩給我們選擇根性,他選擇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跟我們特別有緣,為什麼?根性相同,都是耳根最利,「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教學用音聲,孔子在中國也是用音聲,沒有用文字。孔子的東西是學生記錄下來傳於後世,釋迦牟尼佛經典也是如此,當年在世的時候沒有任何記錄,佛滅度之後,阿難複講,弟子們記錄,傳給後世,妙音!我們今天接觸不到,要記住,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給害慘了,我們還自以為是,還自以為不得了,怎麼對得起佛陀?
所以學佛,剋實而論,是相當不容易。我們今天在佛學是什麼班?幼稚園的小小班。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大概是一年級了。一年級可不得了,一年級是聖人,小乘一年級是須陀洹,初果須陀洹,大乘一年級是《華嚴經》上十信位裡面初信位菩薩,那是一年級,那是佛正式的學生,我們還沒有到。我常常勉勵同學,因為一年級真不容易,勉勵同學怎麼學法?至少我們先要把最嚴重的障礙,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塵放下。這個統統放下了,是什麼境界?在一年級的門口,沒進去,可以說是幼稚園的高班,再進一步你就進一年級了。這四樣東西難!四樣東西放下是幼稚園,幼稚園的大班生。我們今天這四樣還都在當家、都在做主,所以我們是幼兒園的小小班。自己總要清楚、總要明瞭。就是念佛往生,也要把障礙去掉。如果能把這十六個字做到,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是決定成就的,一點懷疑都沒有。這四樣沒有放下,真的,一天念十萬聲,臨終時候還靠不住,你沒有把握。這四樣東西放下,這叫持戒,佛在經教裡,祖師大德教給我們,持戒念佛。我跟諸位沒有講這個戒條,不殺生、不偷盜,我沒講這個,我講這十六個字,這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重實質不重形式。我要是跟你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那是形式,形式裡當然有實質,實質裡面也有形式。你真正這四樣放下,你的五戒十善肯定具足。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名聞利養的念頭沒有了,對於五欲六塵享受的念頭沒有了,可以隨緣了,貪瞋痴慢沒有了,你想想這個境界裡頭,五戒十善,甚至於沙彌戒,具不具足?統統具足。這叫真幹,這叫真修,這裡頭其樂無窮,法喜充滿。這裡舉一樣,眾音悉具足,法雨皆充滿,這就很有味道,「如是等用,無量無邊,法界微塵,無不周遍」,這是用周無礙。
我們再看第二個,第二個是「相遍無礙:謂佛於十方一切世界,無量佛剎,種種神變,皆有如來示現受生之相」,我們把這個文念完,「隨現一相,眾相皆具,萬德斯圓,是為相遍無礙」,這就是《楞嚴》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教化眾生。這個相是什麼相?就是這個文裡頭,種種神變,皆有如來示現受生之相。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八相成道。我們看到佛降生,你有沒有看到?你粗心大意,如果你要細心觀察,你看到小孩出生,這就是八相裡第一個相,出生的相,你看到母親懷孕,受胎的相,怎麼會沒看見?就在周邊,常常看見。看到人老了,死亡了,那就是入滅。生老病死,善有善果,惡有惡報,統統在面前,怎麼沒有看見?釋迦牟尼佛示現開悟,示現什麼?出城遊玩,一次看到小孩降生,看到生,一次看到病苦,看到生病的那種苦樣子,又一次看到老人,又一次看到人死了。我們也常常看到,沒感覺,麻木不仁,他看到開悟了。我們要學會釋迦牟尼佛那種智慧、細密,心地清淨,照見。這種示現是什麼?我們是凡夫,對我們示現,我們明白,我們覺悟了,我們覺悟要把覺悟的相也要示現給別人看。「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要做出好樣子。當然這裡頭佛菩薩弘願不可思議,眾生福報有關係。
我們看到佛法興旺的朝代,古時候中國佛法最興旺的是隋唐,那時候聖賢出現於世間,國王大臣都是聖賢,人民有福。為什麼人民有福?人民都接受老祖宗的教誨。這個要懂中國歷史才知道,古時候社會跟現代完全不一樣,古時候的家是大家,不是小家庭,沒有小家庭,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大家族,五代同堂。你看看家譜,家譜一展開都是五代,一行都是五代,五代同堂。五代有多少人?家裡人丁不旺的差不多也有二百人左右,大概是一百五十到二百人,不興旺的;一般家庭大概總是三百人左右,這麼大一個家族;人丁興旺的六、七百人,兒孫多的,那麼大的家庭,那個家庭要是管理不好不行。所以中國每一家你去看看,到祠堂找家譜,有家規、有家道,家道、家規、家學、家業,家業是事業,你們家從事哪個行業的,代代都有傳人,傳家道的,傳家規的,傳家學的,傳家業的,這是一個團體。所以中國人真有福,小時候會受到很好的教育,不是你父母教,家族教,家族辦的私塾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子弟學校,家族教。家長會請很好的老師,有德行、有學問的來教子弟,真負責任。家學裡面的學生,子弟長大成年,參加國家的考試,考秀才,縣考秀才,省考舉人,殿試考進士,皇帝做主考,參加考試,國家這樣取人才。中國幾千年來講,齊家、治國、平天下,他能把家管好就能夠做官,就能夠做一個政府的主管官,他會把這一個縣、一個郡治好。所以家對中國幾千年來長治久安那個貢獻之大不可思議,現在沒有了。
我這個年齡,小時候,十歲以前我還見過大家庭。我們家貧窮,家已經沒有了,可是我的親戚,我住在我姑媽的家裡,那是個大家族,一個大村莊,也是將近有一、二百人,就是一家。小時候,我在那個大家庭住了七年,印象很深,三歲到十歲,大家庭給我的印象。現在想想,從前他心安,小時候家教,年老不怕沒有人養老,家族養老,真有天倫之樂,晚輩太多,所以他老不在乎,不怕老,養老育幼都是這個家的事業。現在家沒有了,老人可憐,年老之後想怎麼辦?現前的社會,中國人也學西方人這種價值觀,不養老人了,老人由國家去養,到養老院去養,這很可憐,養老院不是自己的親人。在從前家庭養老,這個好!這都是骨肉,都是一家人,所以老的愛護小的,小的都尊敬老的。像這個統統都是相無礙遍,社會現象,你要會看全都看到了,不會看當面錯過。所以我常常想中國的家要恢復,這對於整個世界和平是最大的貢獻。
恢復從前這種血緣的家族是不可能的,我就常常想到,現在有企業、有公司,它是團體,像我們這個寺院也是團體,用團體來繼承中國的家道,繼承中國的家規、家學、家業,這對於世界和平是最大的貢獻。我找了幾個企業家做實驗,我說你們帶頭,一、兩個做好了,給大家看。企業的老闆就是大家長,必須要怎麼樣?把你的員工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姊妹,這才行。這個企業就是一個家庭,但是這個家庭是道義組的,不是血統關係,老闆要照顧周到,員工的老人就是自己的叔叔、伯伯,公司要養老,員工的小孩就是自己的晚輩、下一輩,所以公司要辦養老院、公司要辦子弟學校,把家道繼承下來。員工進入你的公司,這就是我的家庭,他會全心全力為公司服務。日本人雖有做,做得不徹底,老闆還是有私心。這個老闆不能有一點點私心,必須是這個公司是一家人。現在在中國,第一個在做的,胡小林,北京,做得很成功,他才兩年半,效果卓著,員工的老人、小孩真照顧到。你想想看那些員工,看到這樣的老闆怎麼不喜歡,到哪裡去找,把你當一家人看待。所以金融風暴對他們毫無影響,別的公司裁員、減薪,他不但不裁員,薪水還漲。所以相遍無礙,我們要會看,《華嚴經》統統在現實的社會上。
第三「寂用無礙:謂佛常住三昧,為寂無妨利物,為用即定即用,無礙自在」。寂是什麼?寂是心清淨、心平等。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從早到晚,生活也好,應酬也好,他心是定的,這個要修行,這就叫修行。不為外境所動搖,也就是你真的把五欲六塵放下,真正對佛法教誨你明白、你覺悟了。這是真的要有悟性,要相信因果。一個人在這個世間,所謂「生死有命,富貴由天」,命裡有,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用什麼方法都求不到,心定了,不求了。像《了凡四訓》所講的,了凡先生命被孔先生算,算得那麼準確,所以他一天到晚不起念頭,為什麼?起念頭沒用,何必要起念頭?一生都是命,半點不由人。他能夠跟雲谷大師在禪堂裡面坐三天三夜不打一個妄想。雲谷禪師覺得這個人很了不起,就問他,你用什麼功夫,三天三夜我沒有看到你打個妄想?他就說出來,他很老實,我不是沒有妄想,打妄想沒用,命給人算定了。二十年,每一年,他是個念書人,去考試,考多少名,完全跟算命先生講的一樣,一點都不差。那時候他考取秀才,考取秀才國家就給他糧食,就等於說是由國家拿錢出來幫助你的生活費用,你不必憂慮基本生活,你好好讀書。那時候每年有幾十石稻米,生活可以過得去。年年一點都不差,他才曉得真的是有命運,所以心就定下來了。
雲谷禪師說: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凡夫。他就問他:為什麼?他說:被命運拘束的人是凡夫,不是英雄好漢。了凡先生說:命運可以改?當然,命運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可以改,不是別人,別人替你改,假的,自己改。命運怎麼造的?過去生中你造的善因,你今天來享福,你造的惡業,那你今天受報,是這麼回事情。怎麼改變?大善大惡就改了。你不作惡,你修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命運馬上就改了。他聽這個話很有道理,就發心做三千樁善事,日行一善,做三千樁善事。這個心一發,真幹,天天幹,他到第二年去考試,孔先生算他這一次參加考試是第三名,結果他考了第一名,他就曉得跟算命先生講的有差誤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從此以後他就非常努力,命裡沒有功名,就是他只有秀才,他沒有舉人、沒有進士的功名,以後統統考中,命裡沒有兒子,他也得了個好兒子。一生行善,全家行善,命運全改了。所以命運不掌握在別人手上,掌握在自己手上。你只要明白這個道理,個人命運能改,家運能改。如果大家都知道,都這樣學習聖賢之道,國運就改了。這些災難從哪來的?災難是不善業所感得的,如果人人都能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災難就沒有了,就化解。我們看到災難的時候還怨天尤人,老天對不起我,別人對不起我,為什麼他不受難,我遭受難?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是不知道自己過去生中造的業因。
這些事情連外國人,我看過美國魏斯醫生的四本書,我們台灣有翻譯本,它裡面就講得很好,他是用催眠,把人深度催眠之後人可以能回到過去世,講到過去造的這不善的,感到這一生身體的毛病,把得病那個病因從前世找出來,找出來之後他的心結打開,病很容易就好了。從這些實驗裡,結論上,他說這個世界上每個人一生遭遇都是與過去因果有關係,決定沒有一個人一生當中有一個突發的事情,沒有,都有前因後果,今生所造的是來世的業因,所以因果通三世他們相信。因果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宇宙形成那一天開始的,同時發生的。我常常講,我們這裡講的是起二用,一念不覺,宇宙出現了,我出現了,因果同時出現。所以這東西是真的不是假的。
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這寂字裡有清淨、有平等。清淨心生智慧,無論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用在待人接物,都會做到恰到好處,都能做得很圓滿,這是世間人所嚮往的,都想這樣做,不知道從哪裡學。中國傳統儒釋道三家都講定功,都講悟性。求學裡最重要的,不是記誦,不是說你要統統把它記住、把它背熟,不是的,那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讓你心裡把妄念念掉。叫你念一千遍書,你的精神都集中在書本上,其他妄念沒有了,這是修定的功夫,用這種方法把你的妄念打掉。念佛也是如此,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把妄念打掉,念頭才起,佛門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妄念,妄念起來不怕,為什麼?是你阿賴耶裡面的煩惱習氣,你當然會起來,你不起來你是聖人,你不是凡夫,所以會起來的。起來怎麼樣?第一個妄念起來,第二個就要把它換掉,這就叫覺。換怎麼換?換成阿彌陀佛,這叫功夫,不管是善念、是惡念,不管什麼念頭,第二個念頭統統換成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取代。妄念斷太難了,那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淨宗這個法門太方便,八萬四千法門裡找不到,用一個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妄念止住,阿彌陀佛是正念,提起正念,妄念就沒有了。
一句佛號念久了,不念,妄念也不起來,那就叫念佛三昧現前。最初的功夫就叫功夫成片,功夫到深的時候就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事一心、理一心往生自在,你想去就去,想不去,住多少年,一點不妨礙,這是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有九品,上三品,一樣往生自在,想走就走,想留就留,中輩、下輩的那是要到壽命到,佛來接引。所以一定要記住,真正往生有把握,沒有別的,心淨則佛土淨,我這一句阿彌陀佛真的能把一切煩惱伏住。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隨順自己意思的就起貪心,阿彌陀佛,貪心壓下去了;見到不如意的就有怨恨,那個怨恨念頭才生,阿彌陀佛,就把怨恨打下去了,這叫念佛。口裡一面念阿彌陀佛,貪瞋痴慢念頭照起,這不行,這把你念佛的功夫全部都破壞掉。所以念佛有人能往生,瑞相很好,有人念一輩子不能往生,你要懂得他怎麼念法。念佛號裡頭夾雜,夾雜著妄念,或者是懷疑,半信半疑,到底有沒有極樂世界?我這樣念有沒有好處?有這些問題存在,把功夫破壞掉了,那就錯了。
所以要學佛菩薩的寂、用,就是心地,我們只求清淨心、平等心,覺不要求,清淨平等得到之後就會有覺。真正功夫就是這個用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好!好在哪裡?好在什麼都不要操心,公司當老闆一點不操心,你看他多自在。胡小林告訴我,他每天上午在公司裡面,他要到公司去,但是不管事,什麼事都不問,也不開會,一上午怎麼樣?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他的辦公室就是他的佛堂,而且一上午不接電話,所以他很清淨,每天上午修行,公司裡有什麼事情統統是下午處理,而且都很簡單,所以他現在真正過幸福美滿的人生。底下大師引用兩句經文,「經云:如來境界不可量,寂而能演遍十方」,寂用無礙。你看他不是能說,他是能演。演是什麼?做出來給你看,身教,他不是言教,做給你看。真正得到佛法無比殊勝的大用,跟前面所說的遍十方、遍剎土、遍微塵。
下面第四段,「依起無礙:謂佛雖寂用無心」,這個寂用無心是前面第三,寂用無心,「而能依海印三昧之力,即起無礙之用」,這什麼?一個依,能依海印三昧,即起無礙之用,這個無礙之用是事事無礙。下面引經說,「眾生形相各不同」,形是形狀,相是相好,各不同,「行業音聲亦無量,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三昧威神力」,這是《華嚴經》上的四句偈,這四句偈是講依起無礙。海印三昧我們前面學過,怕的是時間久了同學們都忘掉了,這是法身菩薩都有的。為什麼叫海印?「海印三昧,謂香海澄渟,湛然不動,一切形像皆於中現,如印印文」,這是海印略說。海是比喻,大海。可是我們這個大海風浪很大,所以有波濤。這個意思是什麼?沒有風,如果沒有風這個水是平的,水是靜的,水是平的,水平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的景象統統照在裡面,這叫印,海印,它印相。我們通常在什麼地方看?看湖水。高雄這邊有澄清湖,澄清湖沒有大的波浪,有一點點微波,可是四周景物倒影在水裡面你看得很清楚。佛用這個做比喻,比喻什麼?比喻自性,自性是性海,性不動。我們想到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性是不動的,永遠不動,不生不滅,永遠清淨無染,所以佛常常用海來做比喻,性海。性海澄渟,這就是水乾淨,沒有波浪,湛然不動。這形容什麼?形容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講本無動搖。
這個性海它能照見什麼?它能照見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它清清楚楚全照見了,所以眾生有感他立刻就有應。他應的時候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不起心、不動念那個印叫真印,起心動念就錯了,那凡夫,六道凡夫。四聖法界裡面的這些權教菩薩他還是起心動念,超越十法界,法身菩薩絕對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怎麼會應?我們無法想像,經上講不可思議就這個意思。江本博士的水實驗給我們答案了,我們看到之後恍然大悟,多少年的疑惑化解了。你看看水,一杯水放那裡,我們給文字給它看,給音樂給它聽,我們起心動念,善念、惡念對待它,它統統有反應。它有沒有起心動念?它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需要腦神經,需要神經系統,它沒有神經系統,它反應甚至於比我們人還要靈敏,一絲毫錯誤都沒有。善,就是非常漂亮的圖案給你看,惡,就很難看的、很醜陋的。連水給我們的信息都不需要起心動念,不需要分別執著,何況自性!所以這個實驗,用科學的實驗幫助我們解決了。如印印文,這比喻「如來智海無心,一切眾生皆在其中頓現」。要記住,頓現,沒有次第的,全現,不是局部的,全現。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只要是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他這個能力都恢復了。我們起心動念說是沒有人知道,假的,他們全曉得,在他們性海裡頭是一時頓現。所以慎獨這個功夫是必須要做的,就是一個人也不能有一個惡念,你不要認為佛菩薩不知道,全知道,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