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六面,從第四行看起。

  三者。性起繁興法爾止。謂依體起用名為性起。起應萬差故曰繁興。古今常然名為法爾。】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在這段裡面,讓我們要放下分別,要放下諸法,要放下生滅。前面是講怎樣依《華嚴經》的理論方法修行,契入華嚴境界。全文前面三大段是跟我們講宇宙萬法的源起,宇宙從哪裡來的?一切法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說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從理上講是最高的哲學,從事上講是最高的科學,確實超越現在,就是超越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學與科學,這是《華嚴經》殊勝的地方。了解之後,我們要怎樣修學?修學修什麼?妄盡還源。用什麼辦法把這個妄斷盡?這裡講的五種止,放下,五種要放下。第一段給我們講的要放下對立,決定不能跟一切人事物對立,要對立了,這一生就沒有出路,換句話說,你永遠在六道搞輪迴。六道輪迴裡一定要曉得,六道輪迴搞什麼?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苦不堪言。所以對立要放下,能所要放下,二諦要放下,身心要放下,這是第一段跟我們講的,「照法清虛離緣止」。第二段教我們一定要放下境緣這兩條,境就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不對立就很容易放下,一對立就沒辦法放下。這個放下就是對於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要做到什麼樣的標準才是《華嚴經》所要求的?於物質環境、人事環境不執著,行不行?行,很難得,不是《華嚴》標準。那是什麼的標準?十法界的標準,你可以出離六道輪迴,你出不了十法界。人事環境不要放在心上,物質環境也不能放在心上,這個境界可以超越六道輪迴,出不了十法界,《華嚴》講的是妄要盡,你沒盡,還有一條妄想。佛給我們講的三大類,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我們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做到什麼程度?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華嚴》標準,那就恭喜你,你就還源了。

  還源是什麼意思?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表演的夜睹明星豁然大悟,就是這個境界,把這個境緣放下了。這個事難,非幹不可,為什麼難?習氣染著太嚴重,無始劫來,想放不知不覺它又起現行,它又起作用,所以難。這個東西一放下,你想想看,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裡面三苦八苦就斷掉了;這三大類,執著,只放下這一條。我們曉得,六道從哪來的?六道是從執著來的;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十法界從分別來的;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從哪裡來的?從起心動念來的。《華嚴經》上講轉凡成聖,我們現在可以很明白的這樣說法,放下執著就轉迷為悟,放下妄想轉凡成聖,這是真的聖,不是假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華嚴經》上講的圓教初住以上,他還有四十一品無明習氣,這個不要緊,這在什麼地方?這在實報莊嚴土,不在十法界,所以他們是真佛,可不是假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跟我們講,「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很像,很像佛,不是真佛。為什麼很像?他的思想言行幾乎跟佛是一樣。為什麼?他學到家了,真學佛了,學到家了,為什麼不是真佛?他起心動念還沒放下,就這麼一點。他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就沒有了。十法界像作夢一樣,醒過來夢境沒有了,六道是夢中之夢,完全醒悟過來,這個境界叫一真法界。

  佛在經上,把這些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我們聽了能信、能解,這在佛法上叫解悟,很不容易!解悟,實際上我們得不到受用。我們明白了,知道這回事情,怎樣才得到受用?那得要修行,你看信解,然後行證。通過修行,證得了,那叫證悟,管用,你真的入境界,你真的得受用。所以不修不行,行就是修行。修什麼?把我們過去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言行,依照佛說的這個標準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這叫真修,很管用,得受用。四聖法界裡面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這四聖法界,他們都是真修、真幹,幹得很像,很像諸佛如來,叫相似即佛,我們淨土宗裡面叫它做方便有餘土。淨土宗講四土,最下面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是六道,四聖法界不是凡聖同居土,叫方便有餘土,這十法界。往上去實報莊嚴土,再往上去常寂光淨土,還源是回到常寂光,究竟圓滿,回到常寂光。用什麼方法?修行。什麼方法修行?止觀。所以給我們講五止六觀,這真正還源。

  五止,今天我們講第三個。先看理,『性起、繁興、法爾』,這講了三個佛學名詞。首先給你講「性起」,下面有解釋,賢首國師他老人家說,『謂依體起用名為性起』。實際上前面我們說過,第一段是講體,一體,顯一體。依一體起作用,前面跟我們講起二用,一體起二用。二用之後還特別跟我們講三遍,三種周遍,這很重要、很重要。性是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的。《華嚴》也是法相唯識宗六經之一,唯識宗所依的經論有六部經十一部論,《華嚴》是六經之一。《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菩薩不能不知道的。眾生迷了,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他無論在人、在事、在物,他有嚴重的執著分別,有喜歡的、有討厭的,這錯了,為什麼?不知道是一體。我們一個身體,手不錯,很好,腳也能走路,一體!我不能說,我很喜歡手,我討厭這個腳,有沒有這種人?很少有這種人的。實在講,這是什麼?喜歡手,就好像我喜歡三善道,我討厭三惡道,殊不知三惡道也是心現識變的,是一不是二。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怎麼看十法界?平等。佛在大乘經裡面跟我們講十法界,十法界的因緣很複雜,無量無邊。佛教學有善巧,無量無邊的因緣,最重要的一個因緣是什麼?也就是說,無量因緣的第一個因緣是什麼?佛告訴我們,諸佛如來跟法身大士(法身菩薩),平等心,第一個因緣。我們不能成佛,什麼原因?不能平等。學佛的人常常提起這一點,我喜歡這個討厭那個,你就成不了佛,為什麼?佛最重要的第一個因,你做不到。別人不平等對待我、對待人,我們看到笑一笑,不放在心上,為什麼?凡夫!這就擺在我們面前,像善財童子很會修行的人,會修,看到這個情形就想到我有沒有?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不是像他一樣的不平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個人是我的老師,他提醒了我,他幫助我修正這個錯誤。我們在經上看只有善財童子,所以人家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不必要通過四十一個階級。換句話說,他在修行道路上就省了三大阿僧祇劫。因為無始無明習氣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斷掉,善財童子在一生就斷乾淨了,這是華嚴奧旨。當年方東美先生把這部經介紹給我,告訴我,這是大乘佛學的概論,他用這個眼光看《華嚴》。《華嚴經》是大乘佛學概論,這裡面有究竟的理論,有善巧的方法,後面還帶有圓滿的表演,五十三參是表演,善財做給我們看,讓我們看了之後恍然大悟要這樣修行才行。這五十三位善知識跟善財童子,用舞台表演的方法,教導我們一生當中怎樣契入究竟圓滿的佛果。那你就要懂得止,就是你要懂得放下。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你要懂得看破,你要懂得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

  這部論文文字不長,妙極了,我們學了這個,就知道怎樣去學《華嚴經》。我們有了方向、有了目標,目標是還源,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淨土,知道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自性。你看到芸芸眾生、森羅萬象就是一個性起,「依體起用」。依誰的性起?這不能不知道,依自己的性起。我們眼睛睜開,你看到整個宇宙,太虛空,眼前的山河大地,性起。性起什麼時候?當下!沒有過去未來,當下。眼睛一閉,全沒有了、滅了;眼睛張開,起了,是自己,與別人不相干。然後你漸漸的能體會到,他眼睛張開,他的性起了,他眼睛閉上,他的性就滅掉了。我們兩個人同時張開,各人是各人性起,相不相干?不相干。有相同的,相同是什麼?「同分見妄」,不同的感受,「別業見妄」。我看到這個山生歡喜,他看到這個山有憂愁,各人感受不一樣,那是別業;看到外面是一樣的是同分,共業。理事、性相、因果,佛說盡了,說得非常透徹。懂得性起,你才能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我不再執著了,曉得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性起。我的性起裡面有很多別的人,別人性起他裡頭也有我,這裡頭錯綜交雜。就好像我們講堂裡面的燈一樣,一個燈好比是一個人,燈的光它是互相交攝的。我們講堂這麼明亮,這麼多燈光,各個燈光是各人的,你把那個燈光熄掉,它的光沒有了,它的光不存在了,別的燈光存在。你從這裡頭就想到,它放光的時候跟別人的光交融在一起,這是共業;它熄掉的時候,你就看到共業裡頭有別業。在共業的時候,我光裡頭有他的光,他光裡頭有我的光,彼此交融,你分不出。雖分不出,各受各的,真的一點不相干。你把開關按鈕關上,燈熄掉,你完全明白了,真的不相關。這個現象,就是我們自己與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的現象,無論是生,無論是滅,都是一體,不離自性。

  真正明白、覺悟了,人的平等心就生起來,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生起來了。真誠是體,是自性的本體,沒有形相,我們不但六根接觸不到,我們想像也想不到,它真有,它不生不滅。我們講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它的德用,它的本能,這個容易體會。真誠在哪裡?真誠在清淨裡面,真誠在平等裡面,真誠在覺悟裡面,真誠在慈悲裡面,從起用的時候它表現出來,你要細心體會,這是精神,它不是物質,所以六根不能接觸。佛法常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它真有,它不是沒有,從這個地方認識,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是自己。就好像我們今天有個身體,身體就是整個宇宙,法界虛空界。身上每個細胞,細胞再分析,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電子,分成基本粒子,那就是大千世界裡面的一切萬法,一切萬法在一身,這個身體叫法身。自性是一個,不是兩個,法身也是一個,不是兩個。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法身,在法身裡面取一點點,執著那是我,這就錯了。好像我們一個人身,細胞,執著細胞是自己,別的細胞他不肯承認,這叫迷,不知道是一體。迷了之後就自私自利,甚至於做到損人利己,錯了,一體,不是一家,一家沒有一體親。諸佛如來看宇宙是一體,菩薩、羅漢看宇宙是一家,不錯了,一家,諸佛如來是一體。凡夫呢?凡夫各個獨立,不承認是一體,不承認是一家,麻煩就來了。

  所以要曉得性起,這個起沒有原因的,一起一切起,佛法叫「一時頓現」,這個時間太短。時間是什麼?一念。一念,我們要記住彌勒菩薩所講的,什麼叫一念?一彈指的時間,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就這一彈指,多少念?三百二十兆。現代學術界多半用秒為單位,一秒鐘,一秒鐘能彈幾次?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再乘三百二十兆,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鐘。換句話說,一個念,一念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就是一秒鐘裡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這個念就是起滅,起心動念。極其微細的波動,這一動,宇宙、萬物、我就出現了,同時出現,沒有先後,你找不到先後,太快了,每一個念頭都是獨立的。彌勒菩薩跟我們講,「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形是什麼?物質世界,宇宙;識是什麼?精神世界。我自己的精神世界,所有一切眾生都有精神世界,所以我們從江本博士的實驗明瞭,佛經上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動物有精神現象,植物也有精神現象,礦物也有,不但礦物有,自然現象裡面也有,這不可思議。虛空是自然現象,虛空有沒有見聞覺知?肯定有。虛空沒有見聞覺知,怎麼能夠傳遞我們的信息?我們的見聞覺知,就是極其微細的這個念頭,念頭時間短,短到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那麼短。這一個念頭起來之後,就像波動,像電磁波一樣、光波一樣,立刻就遍法界虛空界,只要一動就遍法界虛空界,絕對不是光速、電磁波速能夠跟它比較的。光太慢了,太陽到地球要八分多鐘,你看這多慢。我們念頭才一動,就遍法界虛空界。你說虛空,虛空肯定有見聞覺知,沒有見聞覺知,它就變成有障礙,我們這個念頭就通不過了。

  所以《華嚴經》上跟我們講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無礙就是我們前面講三種周遍。除非它不動,它才動,立刻周遍法界,同時出生無盡,而且還是含容空有。空是虛空,包虛空,有是萬法,虛空萬法它統統包容,我們佛法裡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是誰的心?每個人的心都是的,你的真心。你現在不用真心用妄心,妄心心量很小,不能包容,你能把妄心放下,你用真心,真心是包虛空、包法界。用真心,就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用妄心,那就是十法界、六道。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都是學佛的,學得很好,學得很像,所以天台家講相似即佛,雖不是真佛,他很像。佛教你做的,他全做到了,佛教不能做的,他決定不會犯錯,所以他學得很像,行為很像,言語也像,造作也像,相似即佛。六道裡頭就不像,六道是什麼?六道是自己煩惱做主,他不是自性做主,不是真心,妄心。妄心不隨順聖教,隨順自己,那就沒有法子。一個人一個意見,一個人一個做法,所以產生衝突。知不知道?聰明人知道,迷惑的人不知道,他跟別人衝突,他不知道自己在造衝突,他不知道。知道,這是開始覺悟了。

  我住在這邊山上一、二個月了,我每天不斷重複在看大陸上這些同學們辦的許多論壇、講座。這些光碟送到我這裡,我每片都看很多遍,給諸位說,至少十遍以上。我看得很歡喜,我看到許多同修在真學,真的把自己毛病找出來,改過自新。大家現在用的標準,《弟子規》、《感應篇》、《了凡四訓》,非常難得,這是學習傳統文化、學習聖賢經典起步,這個起步非常正確。如果真的能像現前一樣鍥而不捨,勇猛精進,古人說句話說得好,「成佛有餘」。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中途懈怠、懶散、退轉了,那就不能成就。如何能保持你的勇猛精進?能保持嗎?能,我看到了,為什麼?他得到法喜。如果得不到法喜,不會成就,肯定會退轉。得到法喜就是他嘗到法味,像吃東西一樣,味道嘗到了,這味道真好,欲罷不能。凡是會退心,凡是信心建立不起來,原因在哪裡?這我們過去講經也常講,沒有嘗到法味。以前李老師也常跟我們講,叫囫圇吞棗,吃有沒有吃下去?吃下去,一口吞下,什麼味道?不知道,這樣就很容易退轉。必須像吃東西一樣,細嚼慢嚥,你才品嘗到味道。可是這句話對現代人來講,真的有困難,為什麼?現在人心浮氣躁。不像從前,從前有家教,從小就教小孩要穩重,這是中國跟外國教育不一樣。外國教育是放任,讓小孩活潑天真,中國不是的,中國從小教規矩,一舉一動言行都有個規矩,《弟子規》那就是標準,他有約束。所以中國小孩一般看到沒有外國人那麼活潑,他穩重,穩重能生智慧。

  為什麼中國這麼多年來,世世代代都有大聖大賢出現,外國人很少?道理在教育。而教育裡頭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外國人疏忽了。中國人從滿清末年,西方文化傳到中國來,中國人很不幸,把老祖宗的東西丟掉,一昧去學外國人,逐漸相信科學技術,祖宗所傳的忘掉了,也沒人說了。現在遭受這麼多的苦難,苦難從哪裡來的不知道,於是怨天尤人。這些思想、言論、行為就是造業,造業後頭就有果報,這個果報愈演愈烈,這個麻煩才大。如何能夠消災免難,能夠化解這些災難?印光大師說得好,兩個辦法,一個是務必讓人人明因果,第二個重視家庭教育。他為什麼不講別的?家庭教育是紮根教育,這個根要紮壞了,將來什麼樣的教育都沒有法子補救。紮根太重要了,這種教育在全世界,說老實話,只有中國人懂得,中國人真的做了幾千年,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國的家教疏忽了,頂多才一百年。滿清末年提倡,學外國人提倡辦學,廢除私塾,不再讀經,這個頭是滿清政府末年時候帶的。但是中國人很守舊,大都市裡面推動,農村裡還是私塾,這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至少有二十年,到民國二十年。那個時候我的童年,我記得我離開老家,十歲的時候離開老家,我十歲是民國二十五年,我們家鄉農村還是有私塾,傳統這些老的概念,一般人都還繼續遵守,社會出現安定和睦的現象,八年抗戰之後就沒有了。所以我常常說,在我感觸當中,八年抗戰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就是把傳統文化打掉,再也看不到,這個損失太大,把民族的自信心打掉了。這是我們這個八年抗戰真正徹底的失敗,雖然日本人投降,我們付出的代價是無與倫比的,這些我們不能夠忘記。學孔子的話,學不能不講,道不能不修,不講學、不修道,我們的痛苦會愈來愈嚴重。

  佛法給我們很好的啟示,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宇宙是從我們念頭生的。我們的念頭、自性像大海一樣,我們起個念頭,大海起個水泡,水泡是依大海起的,性起。如果水泡要是覺悟明瞭,我跟大海是一體,大海起很多水泡,我跟其他水泡也是一體,這就不礙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果每個人都認為我是獨立的,我跟大海不相干,我跟其他的水泡也不相干,這個麻煩就來了,那就完全錯了,那就要造作六道三途這些苦報。苦報都是假的,沒一樣是真的,可是你的感受好像是真的。什麼時候你再真正回過頭來認清真相?那就看機緣、緣分了。遇到聖賢教誨,這就是緣分。這是依體起用,起二用,一個正報,一個依報。

  『起應萬差故曰繁興』,體是一個,很單純,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佛經上形容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它不是黑暗的。我們今天沒有看到光明,你看日月燈沒有了,一片漆黑,這是什麼?這叫無明。無明在哪裡?就在當前。如果覺悟了,無明就沒有了,是一片光明,是明亮的,這是真的。有沒有人證得?有,我們在古聖先賢他們文字記載當中讀到,最近的虛雲老和尚,我們相信他不會騙人,《年譜》裡面記載了一段。老和尚有一年過年,他住茅蓬,茅蓬跟寺廟有段路,通常這段路總得要走半個小時以上,小路。他到寺廟裡面去拿一點過年的飯菜,拿到茅蓬去。茅蓬裡面吃的米、麵、油、鹽,這些東西都是寺廟供給的,自己種了一點蔬菜,在茅蓬修行。他到寺廟裡面去拿這些日常生活必須要用的東西回去。回去,天還很亮,沒有黑,很亮,他就走回去。走到半路,應該是快到茅蓬了,看到對面來了兩個人,也是寺廟裡出家人,手上拿著燈籠。見面的時候,這兩個人看到虛雲老和尚沒有拿燈籠,就向虛老說,天這麼黑了,你怎麼沒有拿個燈?虛雲老和尚一驚,天果然黑了。你看,他沒有問的時候天是亮的,這一問馬上就黑了。沒問的時候老和尚心清淨,晚上五點鐘,太陽是要下山了,天沒有黑,他永遠就保持這個樣子,沒有分別執著;人家一問,分別執著立刻起來了,這個境界就不見了。說明大光明藏真有,只要你不分別、不執著,會偶然遇到,如果不起心、不動念,那永遠存在。天怎麼變黑的?無明。什麼叫無明?起心動念就是無明。一起心動念,常寂光淨土沒有了,產生變化了,唯識所變。變成什麼?變成實報莊嚴土,還很不錯,為什麼?這裡頭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一片光明,不需要太陽、月亮、星星,不需要燈火,永遠是光明的。

  極樂世界沒有晝夜,晝夜怎麼講的?晝夜講花開花合。蓮花有一定的時候開,有一定的時間就合,會再開,以花開花合做為晝夜。花開的時候是白天,花合起來的時候做為夜晚,來做比喻,從來沒有天黑的。西方世界人需不需要休息?不需要,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他怎麼生活?他的能量怎麼樣補充?他的能量是永遠用不完的,為什麼?自性的。不像我們,我們迷失了自性,完全靠自己收集的一點養分來支持這個身體,跟自性完全脫節。自性裡面永遠用不完的能量,我們產生障礙,它無法供應我們,道理在此地。什麼時候能接通?不起心、不動念就通了,就接通。如果能夠做到不分別、不執著,雖然沒有完全接通,它能夠影響到你,能夠支持到你。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阿羅漢,他有這個身體在世間,他消耗量很少。釋迦牟尼佛在世,帶著僧團,僧團是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為什麼?心地清淨,消耗量很少,一餐夠了。阿羅漢七天吃一餐,他就夠了,一次補充可以支持七天。辟支佛的定功比阿羅漢高多了,辟支佛半個月出來托缽一次,他吃一餐就能維持半個月,一個月在外面托缽兩次就行了,不容易見到他。這就是說,能量消耗不一樣。

  能量消耗,最大的消耗,消耗到哪裡去?給諸位說,消耗在妄念,勞心勞力消耗並不多,這是我早年跟李老師在台中學經教,我在台中住十年得到的結論。李老師在那個時候,他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祕書,他每天上班,兩個學校的教授,中興大學跟中國醫藥大學,他上課。他自己還有很多事業,有一個台中蓮社,有一個慈光圖書館,有兩個育幼院,還有一個養老院,還有一個菩提醫院,他都得要照顧。他是很好的大夫,有很多人找他看病,他雖然不掛牌,但是知道的人生病都找他,我們這些學生不用說了,他全包了。還要每天跟信徒見面,天天都有。因為我到台中那個時候,民國四十六年,我去的時候,台中蓮社的蓮友二十萬人,他把他們分成四十八個班,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分成四十八個班。每個班的代表,每個月跟老師見一次面,四十八班,所以他天天要跟大家見面。每天下午至少是兩個小時跟大眾見面,那麼多班,大的班一班,人數少一點的合班,天天見面,忙得不亦樂乎。他的工作量,我那時候看,超過五個人的工作量。他每天吃飯吃一餐,我那個時候跟他學,也吃一餐,吃得很少!這麼一點小饅頭,像雞蛋那麼小的小饅頭兩個,我跟他在一起吃,兩個我不夠,我得要吃三個。所以他每天生活費兩塊錢,台幣兩塊錢,我每天要三塊錢,我也吃一餐,兩塊錢吃不飽,一定要三塊錢,所以我一個月生活費用要九十塊錢,他只要六十塊錢,這我沒法子跟他比。所以我在這裡面得出結論,我向他老人家報告,我說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大概九十五的樣子,應該是這樣的,消耗在妄念,正念消耗能量很少。胡思亂想,想得太多了。老師給我肯定,他說沒錯,確實這樣。妄念少,心地清淨,消耗能量少,身體健康,這符合養生之道。

  起作用的時候,森羅萬象現前,叫「繁興」,太繁雜了,興就是起來了,「起應萬差」。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那是感。自性有應,應就是現相,展現出宇宙,展現出萬法,展現出自己這個生命體,很複雜,沒有法子你能把它解釋清楚,因為《華嚴經》就是佛為我們說出這個萬差的繁興。『古今常然名為法爾』,無論在什麼地區,無論在什麼時代,它都是這樣的,它不改變的,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樣。「古今」是時間,它超越時間,它超越空間,無論在什麼地方,叫「法爾」,它就是這樣的。法爾兩個字,用簡單的解釋,它就是這樣的。我們勉強解釋,自然是這樣的,自自然然,沒有一絲毫勉強,沒有一絲毫造作,它本來就是這樣的,這叫法爾。解釋這個名詞,「性起繁興法爾止」,你了解真相之後,你自然就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為什麼?它不是真的,包括自己的身體。所以對我們的身體,要不要去作意?不需要,隨順自然是最健康的。起心動念要怎樣保養,錯了,你在裡面加了意思在裡頭,它就不正常。

  正常的修行人心清淨,他所過的生活「古今常然」。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那個生活方式簡單,三千年後今天還是一樣,修行人住在深山不出來,跟外面社會不接觸,心地永遠清淨,生活永遠簡單,每天一點點東西就能夠維持他的能量。眾生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性,造作種種不善,帶來一些災難,菩薩有緣,這修行人有緣,行菩薩道,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他真有辦法。可是那些苦難眾生相不相信他?你相信他,你跟他學,有福了,你也得解脫。如果你不相信,你認為那是野蠻人,深山裡頭不出來,他懂得什麼,你忽略他,就當面錯過了。我們這個世間有沒有這種人?有,肯定有,如果沒有,這地球就會毀滅。有這種人在,他的那個功力雖然不能化解災難,確實他有能力減輕災難、延緩災難,這是肯定的。而且菩薩示現各行各業,凡是弘揚倫理道德因果,不論是什麼身分,無論他是自己在學習,還是把學習的經驗常常跟別人做分享,都是菩薩行,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非常可能,這在理論上講,佛菩薩再來的,佛菩薩示現的,你看五十三參,佛菩薩示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今天我們這個社會,各行各業有沒有?有!不能說沒有,理論上是決定能講得通,事上就決定有可能。所以我們對於這些表現倫理道德,演說倫理道德,我們要尊重,我們要隨喜,我們要護持,這叫護法。護法怎麼護法?具體就是隨喜,隨力隨分的去學習,讓他教學示現的影響力更大,這是真正護持。下面文字也不多,是賢首國師的開示。

  謂真如之法。法爾隨緣。萬法俱興。法爾歸性。】

  他解釋「性起繁興法爾止」,四四十六個字。『真如之法』,這個「法」的意思深廣無際。「真如」不是一物,真如就是自性,也叫法性,也叫真心,大乘教裡面,它的名稱至少有幾十個,說一樁事情。一樁事,釋迦牟尼佛為什麼用這麼多的名詞來說?他真正的用意,就是叫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你懂得它的意思就行了。如果佛說一個,你就會執著這一個,你懂得這個意思,怎麼說都行,沒有名字相,也沒有言說相,不但名字相沒有,言說相也沒有。所以言說不可以執著,執著就錯了,你就死在言語文字之中,你見不到真相。馬鳴菩薩教給我們,誦經、聽教,聽教就是上課聽講,聽講的時候不要執著言說相,不執著言語,誦經的時候不要執著文字相。文字是什麼?文字是言語的符號,就怕執著。你看看,不執著就是阿羅漢,執著是六道凡夫,不分別是菩薩,分別就變成六道凡夫。我們想提升自己的境界,把自己提升到羅漢、提升到菩薩、提升到佛境界,那你要放下執著,要放下分別,要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就是止。所以你曉得,真如自性。『法爾隨緣』,自自然然隨緣,我們要隨順性德,要在這個地方學佛菩薩。佛菩薩為什麼那麼自在?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智慧?這都是自性裡本有,就是他懂得「法爾隨緣」,這是我們要學。我們中國老祖宗把這四個字,佛法裡面講的法爾隨緣,中國老祖宗把它縮成兩個字,教導我們,叫做什麼?孝順。法爾隨緣就是孝順,一切都隨順,順就是隨緣,普賢菩薩講「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造作惡也隨緣?惡隨他去,你不要去攔他。為什麼?你要想去幫助他,你細心觀察,緣成不成熟,你得用什麼方法?用善巧方便,方法不對,人家不接受。那個執著很嚴重,業障重的凡夫,不但他執著,反而他記恨,那你就跟人結了惡緣,那就錯了。惡緣,出不了六道輪迴,會有報應,真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佛教眾生,決定避免這樁事情。

  你迷得很重,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也就是說你不能夠把執著放下,你做不到。佛怎麼教你?教你斷惡修善,在六道裡頭,你能斷一切惡,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貪瞋痴慢,放不盡,總要試試,多少放一些,你不會墮三惡道,希望你來生還在人天兩道,這是佛幫助眾生第一個階段。教眾生斷惡修善,有善根的,善根相當深厚的,能接受佛菩薩教誨的,他就提升了。教你破迷開悟,真正覺悟了,就出了六道,生到四聖法界,就是從凡聖同居土幫助你提升到方便有餘土。根熟的眾生,所謂根熟是什麼?一聞千悟,依教奉行的,真幹的,你就幫助他出離十法界。出離十法界最容易的辦法,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縱然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也超越十法界,妙絕了。《華嚴經》也不例外,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給我們做出最好的一個榜樣,真的出離十法界了,根熟眾生。當然也不是偶然的,他能夠接受,他真能放下,真能依教奉行,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善根積得很厚,這一生又遇到緣,出離了。如果過去生中沒有修,說是突然的,沒這回事情,因果通三世,我們一定要知道。

  所以這一生能不能成就,決定在肯不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是不再沾染了。放,最重要是心裡沒有,事有沒有不相干,這個要知道。你心上有沒有?心上有的會產生障礙,事上有的不妨礙,事事無礙。事業,譬如我有很多事業,有很多財產,阿彌陀佛要來接引我,緣成熟了,我是不是想到,我的事業還沒交代,我這個財產還沒處分好?那就完了,你這一動念就完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事業不理了,財產也不理了,若無其事,有跟沒有完全一樣,去了,心上真的沒有。事上這個東西誰拿去幹都可以,無需要交代。你要繼續做下去,你可不要造業。你擔心這個幹什麼?這都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念頭不能有。所以真正念佛人,真正我們知道這個人決定往生的,他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真的什麼都沒有。雖然他今天擁有的很多事業財富,心上沒有,心上只有阿彌陀佛,所以他沒有一樣不能隨緣。我這個事業,他繼承下去,他拿去給我做壞事怎麼辦?做壞事也是好事。為什麼?他業障習氣重,他應當墮地獄,他多做一點壞事趕快墮地獄,在地獄裡面消業障,業障消盡離開地獄的時候,過去那個善根就恢復了,他聞到正法,他依教奉行,他得度,所以不操這個心。一定要相信佛在經上講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看善財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有善有惡,叫你在這裡修平等,修清淨心,不要忌諱這些,沒事。遇到這個情形,實在想不開,記住一句話,《金剛經》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馬上要放下,千萬不要再執著,你才能得大自在。一定要想到經上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造作一切罪業,他會回頭的,我們不要操心,可以不聞不問。我們到極樂世界,成就會非常快速,我們成就了,可能他還在三惡道受罪,等他受罪完了之後,我們跟他有緣,為什麼?我的事業交給你,我的財富交給你,有緣,佛度有緣人,你去度他,他歡喜接受,過去生中有善緣,你去接引他。所以不要受時間限制,不要受空間限制,時間空間都不可得。你有分別執著,你受限制,沒有分別執著,時空就限制不了你,阿羅漢就超越時空。非常重要!法爾隨緣,就是我們前面四德裡「隨緣妙用」。

  後面這兩句話講得太好了,『萬法俱興,法爾歸性』。你看「法爾隨緣」,「法爾歸性」,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妄盡還源。法爾隨緣的時候妄起,妄不是真的,妄會滅的,有起一定有滅,有生一定有死的,它是個相對法,不是真的。到妄滅的時候,它就歸性,就又回歸自性,這個性就是前面講的真如,你看它多妙,確實妙極了。我們能夠明白這四句話的意思,心就定了,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天地萬物,就放心、放下了,不再分別執著了。無論遇到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都歡歡喜喜,你得大自在!你能看出一切芸芸眾生的業因果報,你就看得很清楚,能不能幫助他?不能。為什麼?他不接受,他在迷,他有嚴重的執著,不能說他,隨他去。造作一切不善,受盡苦頭,回頭了,他要不受點苦頭,回不了頭來,所以那些苦頭對他是有幫助的,是有好處的。所以無論他墮地獄也好,墮餓鬼也好,變畜生也好,都有好處,他不經過這些,他回不了頭。必須吃盡苦頭,覺悟了,慢慢才省悟過來。到他省悟過來的時候,佛菩薩出現了,引導他、幫助他,快速的成長,快速的回頭,他能修行證果。這四句話,好!末後大師引用經上的這句話,《華嚴經》上說的:

  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即其義也。】

  就是這個道理,就是這個意思,這句話意思很深。什麼叫『無住』,首先要懂得,為什麼?惠能大師在《金剛經》上,就是這一句話開悟的,《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一聽就悟入了。怎麼悟入的?你要曉得,他聽到這句話之後,放下了,把起心動念放下,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他當下就回歸自性,沒有理由,就像大師在此地所說的,法爾歸性,法爾是自然的意思,這裡頭絕對沒有起心動念,就回歸了。所以「無住」,意思是說「法無自性」,法是一切法,萬法。《壇經》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就是此地賢首國師講的「真如之法,法爾隨緣」,就是這一句,能生萬法。雖然能生萬法,它沒有自體,自性就是自體。自性是什麼?自性是本性,就是真如,是一切萬法的自體,除這個之外,它沒有自性。真如自性是共同的,所有一切萬法都沒有兩樣,所以從自性上講都是佛,因為你見到性就成佛了,所以說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再給你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現在是不是?是佛。這從哪裡講?從自性上說,除這個自性之外,你沒有特別的自性,你沒有。這個我們大乘經裡面佛常常講,用海水,大海、水泡做比喻,這個意思好懂。真如是什麼?是大海,自性、法性是大海,一念不覺起了個水泡。水泡怎麼起的?依大海起的,它沒有自性,它的自性就是大海,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一切法,我們講的這個萬法,我們自己,人類、畜生、餓鬼、地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同一個自性,除真如自性之外,沒第二個性,這一定要知道,所以它是一體的。成了佛之後,證得法身,什麼叫證得法身?法身好像大海裡所有水泡全是自己,這叫法身。看水泡那就是法身,所有水泡都是自己。本性呢?大海就是本性。一體!真的是一體,它不是假的。這個體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這個體不生滅,沒有生滅,本來是大涅槃;這個體裡面什麼都有,雖然它一樣東西都沒有,常寂光裡面,它能夠變現,能生萬物。不現的時候不能說它無,現的時候不能說它有,非有非無。不現的時候,本自具足,本無動搖,清淨心,從來沒有動過,沒有起心動念過。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

  「無自性,故無所住著」,它沒有自性,所以它沒有執著,又何況它剎那剎那的不住,它是無常的,我們看到是幻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一念接一念。彌勒菩薩講得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個念非常短暫,有這個念就有宇宙,這個幻相就出來了;有識,見聞覺知出現了,這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沒有緣它不現,有緣就現。緣是什麼?一念不覺。我們要問,這一念不覺是幾時?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佛給我們解答得好,為什麼?無始,沒有開始。我們聽了,早年初學佛,聽到無始無明,大概這個無明很久遠就起來了,找不到開頭,叫無始,我們這個想法想錯了。無始是什麼意思?根本就沒有開始,這才是真的話。根本沒有開始,這怎麼回事?就在當下,就是現前這一念。《金剛經》說三心不可得,這心就是念頭,過去已經過去了,不可得,未來還沒有來,現前就是當下,說當下,當下就沒有了,這才是事實真相,三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是念不可得,念變現的世界,念不可得了,這世界能得嗎?念不可得了,這見聞覺知可得嗎?全都不可得。菩薩說得好,念極其微細,不可執持。執,你掌握到,持,你想保持,假的,不可能,沒這回事情,完全是假的,這才把真正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了。這個現象我們確實不容易理解,但是它太重要,諸法實相,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才肯放下,不要人勸自然放下。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本來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你統統能受用到。你放不下?放不下,你完全失掉了。這個搞清楚就是看破,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看破你才會放下」,可是後頭有一句話說,「放下才能看破」。初學從哪裡下手?從放下先下手,你要不放下,永遠不能看破。放下一分,你能看破一分,看破再幫助你,再放下一分,你又看破兩分,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到究竟圓滿成佛,就是看破、放下相輔相成。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就這麼個道理。所以我感謝章嘉大師,頭一天我向他請教,他就把這個法子教給我。但是教給我,我不是很懂得,我也不會用。他教給我,從布施下手,教我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從這裡下手。實際上我搞了二、三十年才懂得,懂得之後,對老人家愈尊敬愈是愛戴。真的,我們一問,是和盤托出,一絲毫隱瞞都沒有。佛法修學的祕訣,你看看講出來這麼簡單,要真做!要真幹。

  要知道一切法無住,它不能住,剎那剎那。就像我們看電影,在電影銀幕上看的畫面,它有沒有住?沒有住,一張一張很快過去。我們看到電影的銀幕上,畫面一秒鐘二十四次,它是幻燈片,張張獨立,它不動。開關速度太快了,讓我們產生幻覺,以為它在動,其實它不動。它鏡頭打開,放一張幻燈片,一張照片,張張不一樣,這是真相,所以它真的是無住。現在我們曉得,我們眼前這個情景,一秒鐘不是二十四張,二十四張就被人發現了,一秒鐘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張,一秒鐘,我們怎麼知道它是假的?誰知道?八地菩薩知道。八地菩薩定功深,心地清淨,感覺到了,也就是說,有能力跟它的速度平行,看到了,看到事實真相。七地菩薩還不行,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清清楚楚宇宙之間的這個現象。佛菩薩是現量境界,他不是比量,親眼看見的,哪裡會錯!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執著,錯了,你不執著,對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一段意思很深,明天我們繼續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