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一面,我們從第三行看起,將文念一段。
【二者。威儀住持有則德。謂行住坐臥四威儀也。大乘八萬。小乘三千。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緒。出三界之梯蹬。越苦海之迅航。】
我們就看到此地。這一段是講我們修行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所必須要學習的,『威儀』也就是規矩,「威」是威德,「儀」是儀態。在中國古代,對於這樁事情非常重視,威儀是佛法裡面講的,我們中國也有,但是中國一般說禮儀,不講威講禮,禮儀。我們都知道,古時候都稱中國叫禮義之邦,由此可知,對於禮儀是非常重視的,人人都要學習,都不能夠違犯的。可是現在沒有了,現在我們到日本去還能看到一點,日本人還能保持中國古代的一點形象,也算是很難得。中國把禮儀丟掉至少有四代,我們二十年算一代,也有八十年。確實像我這個年齡,小時候我們住在農村,農村裡面還有,這些禮節還有。
在古代,史書裡面常講亂世、治世,天下大治,治亂的標準是什麼?就在禮。一個是禮,一個是樂,禮是節制人的行為,用佛法講,身口的行為,樂是調節性情,都是屬於教育。我們如果細心去讀歷史,中國的歷史是斷代史,《春秋》跟《史記》我們可以說是通史,以後每個朝代有它的歷史,像《漢書》、《唐書》、《宋史》,這是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的。一個朝代政權建立,一般不會超過五年,朝廷就頒布禮樂,我們一般人生活就上軌道了。你是什麼身分,行什麼禮,穿什麼樣的禮服,在以前都是有規定的,不能亂穿衣服的。士農工商,士是讀書人,今天講的知識分子,他穿什麼樣的服裝,農民穿什麼樣的服裝,工人穿什麼樣的服裝,生意人著什麼樣的服裝,他們都有分別的。為什麼?便利於行禮。這個根源從哪裡來的?是從五倫來的,你看五倫裡面有一條長幼有序。長幼有序在家裡面是兄弟,在社會上有長幼,年幼的要跟長輩行禮,階位低的要向在高位的人行禮。做官的都是讀書人,他們的衣服上面都繡的有花紋,叫章服,文章的章。繡的花紋是代表階級的,從前有九品,九品中正,它繡的花紋代表階級。顏色也是代表階級,連帝王也不例外,帝王穿的是龍袍,以後是用黃色的,黃色的多。你看他繡的龍,龍爪子不同,皇上五個爪,叫五爪金龍。親王,皇帝的兒子、皇帝的兄弟四個爪,就少一個;清朝,貝勒只有三個爪。看起來好像一樣,你看龍的爪不一樣,你就曉得他有階級。五個爪只有一個人,皇上,只有他一個人。所以禮服很重要,現在沒有了,現在士農工商沒有了。
清朝亡國之後,民國成立,社會就亂了,國家沒有制禮、沒有作樂。祭禮,祭天、祭山川鬼神、祭祖先,現在民間用的都是原先清朝的,民國沒有頒布,不知道怎樣做才好。像婚禮、喪禮、宴客,可以說整個社會亂了,這就是我們這裡講的『整六和之紊緒』,那就是我們的威儀疏忽了。樂,大概現在只有一個國歌,軍隊裡面好像還有軍樂,其他各個階層裡頭也都沒有。社會的亂相,怎麼能夠上軌道?所以在將來寫歷史的人,寫這一段的歷史叫亂世。沒有規矩,沒有禮儀,這段時間太長了,將近一百年。一個世紀沒有頒布禮樂,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到,這是很大的疏忽。這樁事情,現在既然想制禮作樂,好像也沒有人了,誰對這個東西有研究?沒有行不行?沒有就永遠混亂。如果要想社會恢復到禮義之邦、和諧社會,這個是有必要的,很有必要。在中國推行了幾千年,現在我們丟掉了,丟掉社會就亂了,不知道怎麼樣做好。喪服,這很重要的,老人過世,披麻戴孝是清朝的喪禮,民國沒有,沒有制禮。所以喪禮有很多人問我,穿什麼樣的衣服?有些人信仰宗教,外國的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用他們宗教的禮服,那就是外國的,中國沒有禮。你能說不對嗎?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對,沒禮,這就難了。樂也沒有,這是個麻煩事情。看什麼時候政府覺悟了,來推行禮樂的教育,現在是要教育,不教育,頒布也沒有人能做得到。所以一定要教。
『四威儀』,中國古時候,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單位,是國家基本的一個單位,是家庭。中國的家是大家庭制度,現在也沒有了,中日八年戰爭最大的損失是中國的家消滅了。抗戰之前有,抗戰之後沒有了,這個非常可惜。家對於中國五千年的長治久安做出最大的貢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個人,家是社會,從前一個小家庭,家庭人丁不旺也有幾十口人,一家七、八十個人這都是人丁不旺的。普通的家庭,標準的家庭,大概都三百人左右,人丁興旺的有七、八百人,所以家是個社會。這麼多人生活在一起,他是一家人,一個祖先傳下來的。你看夫婦結婚,小孩生多了,我一個同學,小學二年級的同學,我們在台灣有四百人,有一個就住在屏東,前幾天來看我,帶一張照片給我看。我們是三十八年到台灣來的,六十年前,在這邊結婚了,兩個人,現在全家我看他的照片,子孫有十二個,這麼一大家。這還不算多的,我還有個朋友在台北,也是夫妻兩個到台灣,現在全家有二、三十個人,你看六十年,增長多少倍。中國過去是五代同堂,第六代才分出去另外立一個家庭,五代是不分家的。從自己算起,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高祖父母五代就一百年,二十年是一代,一百年,你說他的兒孫多少,所以人丁興旺。夫婦兩個生小孩生多,多的有生十幾個的,六、七個不算多,這樣延續下來就有幾百人。
這麼多人在一起生活,如果沒有規矩,那不就亂了?所以家規重要,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這幾年提倡《弟子規》,就是從前大家庭人人都要遵守的,你不遵守家就亂了。《弟子規》裡面是一百一十三條,這是共同要遵守的規矩,只要你是一個人,只要你是家庭一分子,必須要遵守。除這個之外還有規矩,那是每個家不一樣的,每個家有它單獨的規矩,這些多半記載在家譜裡面,祖宗立的法,後世的子孫世世代代要遵守。所以,家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它是個團體,家能夠治好,你就能治國,治國跟治家沒有兩樣,只是擴大一點而已。所以齊家而後國治,家齊了,國是很好治的。不像現在,諸位要是讀中國古書,你就能夠體會到,古時候在社會上各種行業,哪種行業最輕鬆?哪一種行業是最愉快的?做官的。為什麼?沒事,沒有案子辦,社會上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沒有案子辦。一個月有個三、五件案子就很多了,哪像現在,現在案子辦不完。所以你看從前做官的人,他沒事,讀書、遊山玩水、作文作詩,他去玩這個消遣去了;深山裡面去訪道,找找道長、和尚,去談談佛、談談道,他有的是時間。哪有像現在做官,現在做官好辛苦!今天的社會,各行各業哪一行最辛苦?從政的人最辛苦,跟從前完全顛倒了。什麼原因?就是現在因為社會動亂,沒有禮樂,麻煩事情就多了。這刑事案件,我曾經在此地見過司法行政部長、司法院長賴院長,他們告訴我,台灣現在刑事案件一年超過一百五十萬件,平均每天兩千件,辦不完!你說在從前,一個國家可能一年都不會到兩千件,現在一天兩千件,還得了嗎?你說他多辛苦,他哪有時間。
這些都是屬於教育問題,要知道佛法是教育,你看《華嚴經》裡面,賢首國師給我們提出這篇文章《妄盡還源》。前面三大段是講的哲學、科學,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從這個地方往下,四、五、六三段是講修行。行是什麼?行是行為,行為很多,佛法裡面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身體,身的造作,我們講身業,業就是活動,得有規矩。第二個是言語,言語是口的行為,口為禍福之門,所以說話很重要。孔子教學,把言語擺在第二門,第一個是德行,第二門是言語,你看他多麼重視,說話是學問。第三才是政事,政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技術能力,你將來在社會上可以謀生。最後才是文藝,放到最後。這是在佛法裡講口業。第三個叫意業,意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有個標準、有個規範,你不能夠超越,也不能夠不及。超越一點沒有關係,不離譜,不及,差一點也沒有關係,它有個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倫理。我們中國人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核心的標準,不能違背的;就像佛門裡面講的十善業道、三皈五戒,這也是個核心的標準,展開來就是此地講的,大乘八萬四千,小乘三千威儀,大乘叫八萬四千細行。在我們中國,其實跟佛法這個原理是一樣的,五倫是五條,五常也是五個字,四維是四條,八德是八條,你看這多簡單。它展開來也是八萬四千,《弟子規》就是這些東西展開,你看展開說了一百一十三條。一百一十三條裡頭,每一條再展開,那就叫細行,在佛法裡面叫威儀,威儀是細行,原則叫戒律,從戒律裡面再分出來,叫威儀。
我們生活能懂得這些道理,能遵守這些規矩,自己心安,理就得到。為什麼?心平氣和生智慧,我們一般講開悟。現在一般人為什麼沒有智慧?你所生的是煩惱,為什麼?你心不清淨。心為什麼不清淨?你沒有辦法安定下來,你想安定也不行,今天社會像一盆渾水一樣,也就是社會裡頭沒有制度、沒有禮樂,禮樂是屬於制度。我們生活在亂世,很痛苦!亂世要恢復自己的清淨心非常困難,那只有遠離都市,住在深山,或許還能夠恢復到清淨心。那是很少數的人,有這個福分,有這個緣分,才能做得到,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現在深山修行,修行難!深山裡面去度假,自己住茅蓬可以。為什麼?從前寺院庵堂都建築在深山裡面,遠離都市,現在不行,現在開了馬路,車可以上去,遊客多了,把你當作觀光旅遊的景點,再來這些電視、網絡都上去了。所以原本是個清淨的蘭若,現在也被污染,想修行都困難、都不容易。現前的社會,修行要能成功,他的功夫、道行肯定比古人高,古人要生活在這個世間的話,他也會退轉,他也很難禁得起考驗。我們今天在一起學佛要明白這個道理,只有自求多福,除這個之外,真的是沒法子。
我們染污要盡可能的避開,今天我們要曉得,染污最嚴重的是電視、是網路,這是最嚴重的染污。你在都市裡,你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沒有一樣不是染污,自己應當知道迴避,鬧中取靜。我們自己有個小房子,可以居住的、安身的,我們把這個東西統統放棄掉。我是最好連電話都不要裝,有電話就有麻煩,你心情就不能安穩。從前沒有電話,日子不是也過了嗎?為什麼要這些東西?會省很多事情。我們有事情去找人可以,用手機,手機平常不開,人家打不進來,我有事找人的時候,我能找得到他,我不找他,沒人能找到我,這個法子好。我也有個手機,我充一次電可以用一個月,一個月充一次電,你就曉得很少用,一個星期難得用一、二次。別叫人來煩我,我們才能夠有清淨心。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腦,什麼都沒有,除講經之外,我們讀經、念佛。否則的話確實是很難,經營道場現在都很難得清淨心。
昨天我們在一起學習過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我們末後還有個十願,十願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很重要,這是在《華嚴經》上的,所以淨宗跟華嚴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在《無量壽經》經本,你看夏蓮居老居士把這部經會集成四十八章,佛法叫品,四十八品,第二品它的品題,它的題目是「德遵普賢」,你就曉得它跟《華嚴經》的關係。由此可知,每個修淨土的人都是修「大方廣佛華嚴」的人。在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這個人也是了不起的人,雖然沒出家,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有一本著作,《華嚴念佛三昧論》,黃念祖居士有講記,也流通了。他告訴我們,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那我們就明白了,《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反過來說,《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彌陀經》是小本《無量壽經》。《華嚴經》就變成淨土三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華嚴經》末後怎樣圓滿的?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真正得到究竟圓滿,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我們修淨土,這學《華嚴》,為什麼學《華嚴》?《華嚴》是大本《無量壽經》。《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全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再說得貼切一點,就是說的我們自己,字字句句都是講我們自己,沒有離開本分。
十願展開,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無量無邊的法門,總歸納起來就是這十條。這是《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每一條裡面出生無盡,我們在前面看到三種周遍,條條是如此。第一條講「禮敬諸佛」,我們前面跟諸位做的報告,禮樂多重要。這個地區的居民有禮有樂,那就是大治之世;禮樂沒有了,就大亂之世。所以第一條禮敬諸佛。人從哪裡學?先學禮、先學敬,學這兩個字。對誰?對諸佛。諸佛是誰?每個眾生都是諸佛,《華嚴經》不是說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經上常講三世佛,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過去佛那是人家修行成就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凡是明心見性的都是佛;現在修成的是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是未來佛。這是佛在教學裡的方便說,說真的呢?真的他本來就是佛,沒有過去、現在、未來。而且要記住,一切眾生,他講的是眾生,眾生什麼意思?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我們人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佛經裡面術語叫四大五蘊,我們這個身。四大是物質,肉身是物質,五蘊裡面是精神,五蘊頭一個是色,後面四個受想行識是屬於精神。是物質跟精神和合這個現象,人。畜生是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是!畜生也是的。我們再看花草樹木,是不是眾緣和合的?也是的;山河大地是不是?還是的,包括所有自然現象,全是眾緣和合而生,那眾生的範圍可就大了,太大了。再往外擴大,包括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在我們佛法講十法界,科學家講不同維次空間。
我們前面三段就說了很多,遍法界虛空界,我們明白這個意思,所有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什麼關係?一體。這個體是自性,真如、本性是一個,所以佛法常常用大海做比喻,性海,本性像大海一樣,這一切眾生比作什麼?比作海裡面的浪花,浪花水泡很多,太多了,無量無數。從哪來的?都從海水來的,它本身,本身就是海水,浪花破了就沒有了,它體在,它海水成的。所以是一個自性。誰知道?覺悟的人知道,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知道;我們六道眾生不知道,完全不知道,迷失了。四聖法界裡面的人知道,像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他們知道。他知道怎麼?他沒有證得,聽說,沒證得。必須破一品無明,也就是無始無明破了,明心見性,那你就是證得了,你完全明瞭、肯定了。證得你得受用,沒有證得不得受用。證得得什麼受用?得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就像《華嚴經》上佛給我們介紹的,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說得好,跟現在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些人一絲毫差別都沒有。為什麼現在不能現前?諸佛如來他能現前,我們不能現前,什麼原因?他說出來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你看一句話交代明白,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這三種是三大類的煩惱,煩惱障礙了你的自性,自性並沒有消失,自性還在,就是你迷了。
迷了的時候自性還是起作用,它那個作用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我們中國古人講陰陽,講道,道就是陰陽,陽面是正面,陰面是負面。我們迷了,迷了之後我們的智慧變成煩惱,所以佛家講煩惱即菩提。體是一個,你覺悟了,煩惱就變成菩提,轉變了,迷了的時候,自性裡面本有的智慧變成煩惱。德能呢?德能迷了的時候就變成造業;相好呢?相好迷了之後就變成六道三途,變質了。所以生死即涅槃,涅槃是陽性的、正面的,生死是負面的。佛家常講斷煩惱,那是什麼?那是個教學的方便說,不是真的。真的如果煩惱斷了,智慧也就斷掉,哪有這種道理?轉煩惱成菩提,這就對了。斷的意思你要懂,不是真的斷,是轉變,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為涅槃,轉惡業為善業,轉染業為淨業,佛家講轉變。怎麼轉?在你心裡轉,在你念頭上轉,念頭一轉外面統統都轉了。所以佛法的教學,講到最後只有一個原則、一個方向、一條路,就是轉變,你得會轉。
眾生成佛要怎麼修法?現在我們很清楚、很明瞭了。要多長時間?給你講老實話,是一念之間。佛不是講得很清楚嗎?「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如果我們現在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不就馬上成佛了嗎?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給我們做這個表演,在菩提樹下入定,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立刻就成就。頓捨(放下是捨)頓證,同時的,真叫一剎那。唐朝時代,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這諸位都知道,他也給我們表演,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一聽到這個道理他就能夠一下放下,一下放下立刻就證得。釋迦佛距離我們太遠,那是外國人,能大師是中國人,他的弟子把他一生的行誼寫成一本書,叫《六祖壇經》,在台灣很容易看到,流通量很廣。你看看就曉得。他二十四歲的時候,年輕,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裡面,半夜三更,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明心見性。說出他體會得的境界,說了二十個字,說完之後,五祖給他印證,一點沒錯誤,完全正確,後面就不講了,衣缽就傳給他,他為第六代祖。所以,你說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哪要這麼辛苦?我們天天都在這裡學習,修八萬四千法門,修了一輩子,門在哪裡也沒找到。這什麼原因?沒放下。所以佛法的修學,放下就是。
我很感謝我的老師章嘉大師,這是五十八年前了,我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見面,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方老師告訴我佛法無比的殊勝,我明白了,有沒有方法讓我很快的就能契入境界?我很著急。我提出這麼個問題,他老人家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這樣看了半個小時,一句話都沒說。在他的小客廳裡面,磁場非常好,都靜下來了。半個小時之後,他才給我說,有!我耳朵就豎起來了,有,我問的問題有答案,不是沒有答案,有。我的精神就振奮起來,他又不說話了,這次差不多等了有六、七分鐘,給我說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聽了似懂非懂,好像這不是難事,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從布施。布施就是捨!我那時候剛剛入門,方老師給我介紹不到兩個月,真是什麼都不懂,問也不會問,從哪裡下手,布施。他老人家就告訴我,講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對我們這個初學的人,也是真的,說高深的我們不懂。實在講布施要布施什麼?要把妄想布施掉、分別布施掉、執著布施掉,就成功了。講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還沒有離開人世間,那是教初學,我能懂,我也能做。他要講像現在《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就聽不懂,我也不會做。學了五十八年,我也講了五十一年,這是非常重要的教誨,一定要懂得。
現在我們在大乘教裡面完全明瞭了,六道是怎麼來的?執著來的。你有堅固的執著,就有堅固的六道,你把六道看淡,六道就不能拘束你;你把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的執著統統放下,不再執著,連執著的念頭都沒有,六道就沒有了。這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好像作夢一樣,你這一放下,夢醒了。《永嘉證道歌》上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晚上睡覺作夢,夢中有境界,醒過來就沒有了,六道是如此。什麼時候你放下執著,我對於世出世間法一切人事物不再執著,你就醒過來,六道沒有了。六道沒有是什麼境界?四聖法界,也就是說你入了另外一個空間維次。六道空間維次沒有了,不見了,好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換了頻道,前面這個頻道沒有了,後面顯現出來。四聖法界是怎麼造成的?是分別造成的,你沒有執著,你還有分別。有分別就有阿羅漢、有辟支佛、有菩薩、有佛,這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大師講相似即佛,不是真的,他沒有明心見性,在十法界裡最高的。但是四聖法界裡面的人,剛才講了,他對於佛所證得的這一切法的真相,他們知道,為什麼?他們都是學習經教的,他都懂,沒有證得。為什麼沒有證得?沒放下。這個悟叫解悟,不是證悟,證悟才管用,解悟不行,解悟沒有辦法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要證,證就是真放下,放下就證得了。四聖法界裡面的人比我們自在,我們這裡有苦,他那裡沒有苦,三苦、八苦他們都沒有。他們在那邊就是不斷要提升自己境界,也就是不斷的練習把分別放下,分別是塵沙煩惱。
果然真放下,最後還要把起心動念放下,起心動念是什麼?叫根本無明,無始無明。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就沒有了,所以六道是夢境,十法界還是個夢境。這個放下之後出現什麼?一真法界出現,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如果我們這麼說法,六道是染污,四聖法界是清淨,這有染淨,到一真法界裡頭,染淨都沒有了,那是真實的報土,它還是有相,極樂世界就是的,《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就是的。你到那個境界裡面,普賢菩薩的十願你就全看到,他每個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出來的,他自自然然的,絕對沒有一點做作。我們現在要學,那是有做作的,他們做作的痕跡你都看不到。你看到所有的人,他們見面那麼樣的謙虛、那麼樣的恭敬、那麼樣的真誠、那麼樣的關懷,互助合作,你全看到,那個世界多美好!一絲毫缺陷都看不到。在那個世界裡面沒有男女之分,但是他還是有形相,為什麼?無始無明是沒有了,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
佛經裡面講菩薩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講從我們現在修行起要修行那麼長,不是的,三大阿僧祇劫是成佛之後習氣統統斷掉要那麼長的時間。習氣用什麼方法斷?沒方法,一有方法就壞了,你不又起心動念,又有分別執著?他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你說他用什麼方法?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沒有了。需要多長時間?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沒法子縮短的,就隨其自然。在那個地方修行,佛經裡講無功用道,不像我們這裡,十法界裡面用道是你有功用的,他那是無功用道;古大德講此處用不著力,一切順其自然這就對了。古人有個比喻,比喻得很好,從比喻當中我們能體會到什麼叫習氣,習氣難斷。古人用酒瓶,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乾淨,擦得乾乾淨淨,確實沒有了,一滴都沒有,可是聞聞還有味道,那叫習氣。那個味道你就沒法子斷,你洗也洗不掉。瓶蓋打開,放在那裡,放個三個月、放個半年,再去聞聞,沒有了,那就斷掉了,那叫無功用道;我們去倒它、去擦它,那是有功用的。所以,最後無明習氣不好斷,不理它,沒事,那個習氣不礙事。
習氣完全沒有了,我們現在明白,極樂世界也沒有了,華藏世界也沒有了,最後變成什麼?常寂光土,常寂光是永恆存在。常寂光就是自性,所以自性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那是常寂光淨土。身土不二,身土是一不是二,雖然沒有,他能生、他能現、他能變,怎麼變法?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個感應,我們可以從日本江本博士水實驗裡面看到,他做這樁事情消息傳到我這裡來,我很歡喜,跟《華嚴經》講的可以做印證。水是礦物,水有沒有執著?有沒有分別?有沒有妄想?肯定沒有。可是我們以善意對它,它有好的反應,以惡意對它,它有壞的反應,這就叫我們有心去感,它無心而應。諸佛如來在十法界裡面現身、說法就是這個道理。你看釋迦牟尼佛早成佛了,不是這一世成佛的,《梵網經》裡面講,他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表演成佛是第八千次。他常常來,他是來演戲的,表演給我們看的,不是真的這一生當中修行證果的。這種表演就像江本博士水實驗一樣,我們有心對他,他是無心的反應。他反應能現身,雖現身,雖然是住世八十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決定沒有。他要起心動念不就退轉了嗎?他沒有,他確實從常寂光裡面來的,他不是從實報土裡頭來的。起心動念都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他給我們講經、為我們示現,他要有分別,那是隨順你們的分別而分別,隨順你們的執著而執著;就像水裡面現的結晶一樣,它是隨你們的意念所現的,不是它自己,它自己要現的話,應該都是相同的。
江本博士這十幾年的實驗,他告訴我,沒有兩個是相同的,這什麼原因?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楞嚴經》上講的。我們同是一個人,我自己一個人,我前一個念頭跟後一個念頭不一樣。雖然我對水說我很喜歡你,我愛你,它現的、回應的結晶不相同,前念跟後念不相同,因為我們前念跟後念有差別,所以它不會有相同的結晶出來。如果是常寂光裡,那一定完全相同,肯定相同,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肯定相同。常寂光跟常寂光沒有感應,它不起這個作用,實報土跟常寂光有感應,常寂光跟常寂光沒有感應。我們現在了解這些東西,這是解悟,不是證悟。證悟,那我們的能力可大了,我們的智慧神通全部就出現。我們是解悟,對這個沒有懷疑了,你看搞了五、六十年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往後我們的功夫就在求證,但是這個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放下真不容易。所以我們學《華嚴經》,在《華嚴經》裡面指出我們一條修行的道路,決定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自然就證得,會很快的證得。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就非常的難得。
在現前,我們還沒有離開這個世間,沒到極樂世界之前,我們一定要把普賢行願盡心盡力的把它做到。我們做人學謙卑、學禮敬,我們對佛是怎樣的禮敬,我們對所有的眾生是同樣的禮敬,對蚊蟲螞蟻我們也是這樣的禮敬,真的跟牠們溝通了。我們在澳洲院子很大,院子裡面種菜,很大的一個菜園,我在澳洲居住的房子的院子,合中國是一百七十畝,英畝是二十八個英畝。在台灣算甲,好像五個英畝是兩甲,我們有十幾甲地,很大的面積。種菜我們沒有用化肥、沒有用農藥,小蟲要吃怎麼辦?我們都稱小蟲稱牠菩薩,牠也很高興,我們對牠很尊重。我們種菜留一片,菜園裡劃一個區域,告訴牠,那個地方供養你們,小蟲全到那邊去吃;隔一個田埂,這邊的,牠就不吃,牠留給我們。我們也種了很多果木樹,果木樹,那個小鳥也跟牠協調好,我們指定有幾棵樹供養你們的。鳥都到那邊去吃,沒有指定的牠都留給我們,很聽話!比人好處。我們在那裡已經做了十年,效果卓著。我們的菜園、果木園,放佛號、放佛門的音樂供養它們,統統能溝通。
我在那邊住的時候,蓋了一棟房子,新房子裡面四個宿舍,四間。房子蓋好之後我搬進去住,到第二天,洗手間裡面很多螞蟻,這是新房子,牠從哪裡來的,怎麼這麼多?我洗手間就不能用了。我就跟螞蟻說,我說螞蟻菩薩,我早晨起來要用洗手間,希望你們在半個小時之內,你從哪裡進來,還從哪裡出去。半個小時之後,我到外面去散步,半個小時後回來,一隻螞蟻都沒有了,聽話!有一次我在中國大陸,晚上我要做晚課,念經做晚課,蚊子很多。我就跟蚊子菩薩講,我說我現在做晚課,你可不能擾亂我,我做晚課歡迎你們聽。結果有三、四十隻蚊子就釘在牆上不動,我的晚課做完了,牠也還不動,我就去睡覺,第二天早晨還有十幾隻。牠不擾亂我,跟我一起做晚課,我做晚課迴向給牠。所以禮敬重要,從內心裡面牠感受到,我相信牠會感受到,我們對牠禮遇,牠對我們的回應也非常之好,這是對動物。對植物也一樣,你看我們種的菜園、種的果木樹,我們對樹禮敬。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樹木高度有一個人的高,有一個人高就有樹神,我們得尊重它。不是樹成了神,是有靈依這個樹,他就住在這個地方,好像他把它當作房子一樣,他依這個住。幾百年的老樹,千年的古樹,他要住在那裡不走的話,我們一般講他成精,精靈。所以精靈是真的,草木的精靈。小草也有,也有靈住在裡面,那個靈就像小孩一樣,我聽的有同修告訴我,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菜園,對於樹木花草我們都禮敬。
整個大自然,我們前面讀三種周遍,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大師給我們舉例子,一微塵,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是物質裡面最小的,現在科學名詞叫基本粒子夸克,大概是屬於這類的,它都有見聞覺知。所以,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是同時發生的,物質現象裡面有精神,精神現象裡有物質,它分不開。這個說法跟法相宗講阿賴耶的意思是一樣,阿賴耶識裡頭三細相,稱為阿賴耶。阿賴耶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藏識,藏是含藏,它藏什麼?整個宇宙的信息都藏在裡面。我想現在科學家講的,或者是我們賢首國師在這裡面講的微塵,一塵,那一塵我相信就是阿賴耶,就是佛經裡講的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種現相,第一個是業相,業就是動,振動,振動才發生的現象,第一個是業相;第二個是轉相,轉相也叫做見分;第三個是境界相,也叫做相分。相分就是物質現象,見分就是精神現象,所以自性裡本來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不生不滅。物質裡頭都有見聞覺知,由此可知,遍法界虛空界它是個有機體,它不是死東西,一粒塵沙都有見聞覺知。我跟江本博士見過好多次面,我去參觀他的實驗室,我告訴他,我說現在水你實驗出來,它有見聞覺知,在佛經裡面講,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統統有見聞覺知。現在他們也擴大領域在實驗,實驗確實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精神跟物質是一不是二,從阿賴耶的三細相我們能了解。
所以佛教給我們禮敬諸佛,這個諸佛就是包括遍法界虛空界,不單指有情,《華嚴經》上還有句話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我們現在的名詞叫動物,無情是植物跟礦物,包括自然現象。在佛法裡面,你看就用兩個字就概括了,諸佛,所以諸佛範圍多大。我們的禮敬也是遍法界虛空界,這些年我們常說「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我們從禮敬著手。禮敬非常重要,不能小看它,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形式,沒有必要,那錯了;這個形式是必要的,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不這麼做。今天大家疏忽掉了,所以才有這麼多災難,你要細心想想,為什麼會有自然災害?會有風災、會有地震、會有海嘯,為什麼?我們對他們不尊敬。他們沒有成佛,既沒有成佛,他也有貪瞋痴慢,我們敬他他歡喜,我們不敬他他怨恨,怨恨他就報復。我們今天科技發達,用機械化的耕種,用化肥、農藥,破壞了自然生態的平衡,他報復你,這個事情就麻煩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如果禮敬不是這麼重要,諸佛如來為什麼把它擺在第一條?在中國,佛教沒到中國來,古聖先賢也把這個擺在第一條。你看《禮記》的頭一句,「曲禮曰,毋不敬」,禮是什麼?禮的意思就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謙卑,尊重別人,這叫禮。在佛法裡面他了解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所以禮敬要遍法界,諸佛的意思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不能夠失禮,都不能夠失敬,禮敬兩個字太重要了,這大根大本。我們要想修行成佛,這兩個字做不到,那就決定成不了佛,我們不可以不這麼做法。我們對人行禮,深深九十度鞠躬禮,人家問你,你為什麼這樣?我想作佛,你就直接了當告訴他,我想作佛,所以我就這樣做,你不想作佛,所以你不會做。
第二個「稱讚如來」,你看這裡換了字,稱讚用如來,禮敬用諸佛,這個意思不一樣。如來就是佛,佛就是如來,是的,但是意思不相同。說諸佛是從相上講的,說如來是從性上講的,這就不一樣。在相上講,我們要一切恭敬,決定是平等心,決定沒有分別;但是稱讚如來,這裡頭就有分別。如來是什麼?如來是自性,與性德相應的稱讚,與性德不相應的不要稱讚,不像諸佛一樣,諸佛是平等的。性德是什麼?我們講最淺的,在《華嚴經》上講,它這裡舉四種性德,第一個隨緣妙用,威儀有則,它講這個,柔和質直、代眾生苦,它講這個,這是最大的綱領。我們現在學習,要契合現前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的程度。我們中國人,古聖先賢教給我們,五常,仁義禮智信;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就這麼幾個字。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待人接物與這些字相應,稱讚,跟這些事情相違,不稱讚。譬如他不孝順父母,不忠於他的工作,言語不守信用,我們不稱讚,對他要不要有禮貌?要有禮貌。禮是不能少的,不稱讚他。在佛法裡面,基本的,與性德相應的,三皈、五戒、十善,這個能夠奉行、遵守,表現在你日常生活當中,這是應當要讚歎的。所以與性德相應的讚歎,與性德相違背的不讚歎,不讚歎也不要把別人的不好放在心上,那你就錯了。
我們常常提醒同學,我們要修清淨心。學淨土宗,《無量壽經》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依靠,《無量壽經》的經題上,就把修行的綱領給我們提出來,「清淨、平等、覺」,這是修行的綱領,果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就是佛在華嚴上講的智慧德相,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德相,現在如來德相變質、不見了,要怎樣恢復?你修清淨心、修平等心,覺而不迷,就恢復了。所以這都是性德,清淨平等覺。我們就要記住,要修清淨心,決定不能被染污,什麼東西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你不清淨了。還有個最嚴重的染污,看別人的不是,把別人的過失完全放在自己的清淨心裡頭,心不清淨,心壞掉了。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應該怎麼樣?應該常常看別人的好處,不要看別人的壞處。別人的壞處我們不說,更不能放在心上,要修自己純淨純善的心,這就好,這就跟如來相應,才能長我們的德行,長智慧。
平等心很重要,平等心是決定不能有貢高我慢的念頭。你覺得別人都不如我,你的平等心沒有了,要知道平等心是佛心。佛在經教裡面常常跟我們講十法界,十法界是怎麼形成的?是心變現的。當然業因很複雜,不是那麼單純,在複雜的業因裡面,哪個業因是最重要的?第一個,佛給我們說出來。佛是平等心,菩薩是六度心,緣覺是十二因緣心,阿羅漢是四諦心,諸天是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是慈悲喜捨,人道是五戒心,餓鬼是貪心,地獄是瞋恚心,畜生是愚痴心。我們想想,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什麼心,將來你自己就到哪一道去。如果我們念念都不離開六度,你走的是菩薩道;念念是平等心,你走的是佛道,這個重要。念念是貪心,麻煩大了,貪心是鬼道,你走的是鬼道;念念是瞋恨、是嫉妒,那是地獄道,麻煩可大了。所以,道是自己造的,果報不能怨恨任何一個人,自作自受,沒有人替你安排,都是自作自受,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在善財五十三參看到善財童子跟五十三位善知識,他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怎樣行菩薩道,怎樣行佛道。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是修行成就的,不是念經成就的,也不是念佛成就的,講經也不能成就,行出來的,你要去做到才行,這個很重要。古聖先賢、諸佛菩薩,他教人是把行都擺在第一。我們中國老祖宗,教我們篤行,你看講學習五個科目,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最後是篤行,如果沒有行,前面學的都沒用處。我們現在的名詞叫學,學佛的叫佛學,儒學、道學,這個不管用,沒有辦法幫助你向上提升。要怎樣?學佛、學儒、學道,肯定幫助你提升,這個學就是篤行。真正有篤行的人,一定是往上提升,提升的快慢,與你的善根福德因緣有關係;與學不學也有關係,不大。像六祖惠能大師,他沒有學過,他是個樵夫,不認識字,他一開悟,世出世間法全通了,你去問他,他都能解答,他都能講得很圓滿,智慧開了,清淨心現前。清淨心起作用是照見,你們念《心經》,「照見五蘊皆空」,你心不清淨,不起照的作用,心清淨,它就起照的作用。心不清淨要學,心清淨了不需要,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瞭,清淨平等覺是太重要了。稱讚人好,專門看別人的好處。人在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好人他也有缺點,壞人他也有好處,稱讚別人的好處,把別人不好處忘得乾乾淨淨,不放在心上,這不但提升自己,而且廣結人緣,你的人際關係一定非常好。所以這個要懂。
第三個「廣修供養」,重要!廣修供養這是普遍的,別人有需要的我們一定幫助他。學著尊重別人,這也都屬於供養,學著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早年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了,過世了,我跟他的時候他六十五歲,好像他是六十八歲過世的。我學佛的基礎都是他老人家教的。他告訴我,人都貪財,能貪得到嗎?貪不到。怎樣才能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說你要如理如法的求,沒有得不到。你看人求成佛都能得到,求發個財不是雞毛蒜皮小事嗎?哪有得不到的,所以你要懂方法。人命中有財,財從哪來的?財布施來的。過去生中布施得很多,他命裡財庫滿滿的,無論幹什麼事情他都賺錢,他財源源源不斷進來。他布施的時候很痛快、很歡喜,這一生當中賺錢一點都不操心,錢自己就進來了。布施的時候有後悔,布施得很勉強,財還是得來,得來要很辛苦才賺到。為什麼?你布施出去的時候辛苦,所以你賺錢也很辛苦。老師告訴我這個道理,真的。前世我們沒有廣修財供養,財布施,這一生生活條件裡面關於財這一門就比較稍微缺乏。能不能叫它提升?能,你在現有的基礎上廣修供養,愈施愈多。我們去照做,果然不錯,真有效果,真的是愈施愈多。多了怎樣?多了一定要把它施出去,不要把它積在這個地方,積在這個地方會生病。財,中國人講通貨,它要流通,像水一樣,流通是活水,源源不斷。你把它截住、堵住,它就變成死水,死水就變成臭水溝,那個麻煩就大了,不是長病就有災禍。所以財不可以積,積的時候麻煩很大,一定要趕快把它施掉,不要怕沒有,愈施愈多。這是發財的祕訣,佛門裡頭有,學佛的人他不會用。我是章嘉大師教給我之後,我就學,因為命裡頭沒有財,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也沒有修無畏布施,所以自己壽命很短。大概只修了一點法布施,還有一點小聰明智慧,這對學佛有幫助,對老師知道恭敬,知道尊師重道,所以老師特別照顧,告訴我要認真修三種布施,我就真幹。
法布施,講經說法是法布施,印經、流通法物這屬於法布施。在早年的時候是相當困難,寺廟裡面有提倡印經書、印善書的,大家來募捐來湊錢,我們有多少湊多少,認真去做,以後真的愈施愈多。我們沒法子想到,現在居然我們送《大藏經》,這是佛門最大的一套書,居然差不多可以送到一萬套,這哪裡能想到?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我那個時候怎麼做?每個月都要送一點錢到醫院裡面去做醫藥費,幫助窮苦的人,布施一點醫藥費。這個工作我是長年都在做,沒有中斷。我現在移民在澳洲,我在澳洲住的那個城市叫圖文巴,圖文巴有個公立的醫院,我每年送十二萬,就是一個月一萬,我是一年送一次十二萬,醫藥費,幫助貧苦的人。另外還有一個基督教辦的臨終關懷中心,做得很好,雖然是基督教,他們很開明,臨終的時候你願意用什麼宗教儀式都可以,這個太難得了。所以我也幫助他們的經費,也是一年十二萬,年年都給他,這屬於無畏布施。在泰國,泰國政府建個僧伽醫院,我也幫助他們。還有些天主教,他們有些修女常常到非洲去看這些病患,他們有個醫療的隊伍,我也送醫藥費。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幫助自己健康長壽。我的壽命以前人家講四十五歲,我現在都八十三歲了,我也沒有求長壽,不求,什麼都不求。我也不求財,我也不求名、也不求利、也不求長壽,隨其自然,這樣你的心才會清淨。活一天讀一天經、念一天佛、講一天經,講經跟大家在一起分享自己修學的心得。所以,廣修供養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有求必應。佛菩薩不會說假話,句句是真實,你只要依教奉行,準得好處,這個好處是你意想不到的。
這三條修了,都不錯,第四條就非常重要,「懺除業障」。業障是我們修行很大的障礙,這個障礙不能輕視,不但障礙你證果,也障礙你開悟,你說麻不麻煩!業障是什麼?太多了,佛把它分成三大類,叫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業是造作,你跟煩惱相應那就障道,不但障道,用中國人的話來說,障礙你的運氣,障礙你一切好的果報,你說這多麻煩,所以必須懺除。最近這一年多,我聽說大陸有位劉善人,他在講病,人生病不需要醫藥,他給你講,病就能講好。這樁事情我早年聽說,但是沒有留意,應該在二十多年前。我是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國,是台灣萬國道德會,他們在洛杉磯開第三次世界代表大會,我是以顧問的身分隨著團到美國去的。所以跟萬國道德會就有這麼一個關係。萬國道德會王鳳儀先生發明這種治療的方法,非常有效,現在這個劉先生是他的傳人,應該是好幾代的傳人。王鳳儀先生是清朝末年的人,清末民初,非常有效果。最重要的理論就是懺除業障,業障除了,什麼病都沒有。十幾二十年的病,醫藥都沒有效,苦不堪言,聽他一說,你明白了,真正懺悔,病馬上就好。這個例子很多,我看我們下一堂,我把這個給大家來介紹。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