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正文第一段:

  、顯一體者。謂自性清淨圓明體。然此即是如來藏中法性之體。】

  我們就念到這段,這段裡面講到『如來藏』,什麼叫如來藏,我們要有一個很清楚的概念。在現場學習,每天都有些新來的同學,前面沒有聽到,照規矩來說,都要做個簡略的介紹,以彌補前面所學的經文。這就是世尊給我們留下的典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家講宇宙的本體,稱它為自性,在這篇文字裡面,賢首國師用的這七個字用得很好,『自性清淨圓明體』,實際上就是大乘經裡面常常講的佛性、法性、真如本性,都是這個意思,稱如來藏也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就這句話,把它跟《華嚴經》上世尊所講的對照起來,諸位就很容易懂。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又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裡頭「自性」就是如來,「清淨」就是德,「圓」就是相,圓滿,「明」就是智慧,你看有智慧、德相。這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都是從它那裡生出來的,六祖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這個意思。他這七個字,惠能大師講了二十個字,釋迦牟尼佛講得更清楚,詳細說明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講的這句。賢首大師告訴我們,這句就是「如來藏中法性之體」。所以我們這兩天好好的來溫習一下,什麼叫如來藏,學如來藏。

  如來藏,文也有三段,第一段講藏有三個意思,藏有「所攝」的意思、有「隱覆」的意思、有「能攝」的意思。什麼叫攝?攝是攝受。這是現在最容易懂的,現在手機和小型的照相機太普遍,我們走出去幾乎每個人身上都帶著有,攝相,攝的時候把這個相藏到裡面去,照相機就是藏,把外面所有的現象都收藏在裡面。攝有攝受的意思、有攝持的意思。前面所攝的我們學過,我們繼續學「隱覆之義」。什麼叫隱覆?真如,就是佛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在煩惱的時候,誰有煩惱?六道眾生有煩惱。有煩惱的時候如來的性德就不見,煩惱把它隱覆,我們一般也講得更白一點,蓋覆,好像你把它蓋起來,蓋覆,如來的性德就不能現前,這個時候叫如來藏。如來就藏在煩惱的裡面,這個意思就好懂!不是沒有如來,如來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有,這個東西永遠存在的,它不是生滅法,後面會講得很清楚。這叫如來藏。所以說「眾生之煩惱藏如來」,這就是眾生的煩惱把如來藏起來,叫如來藏。《勝鬘經》上說,「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這都是這個意思。六道眾生無量的煩惱,藏所纏的如來藏,如來被煩惱纏縛、障礙住,如來的智慧、德相不能現前。

  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德也不是從外來,所以叫性德。性德是什麼?性德,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愛。佛家說愛,怕一般人誤會,因為愛裡面有情,有情執,那是煩惱,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智慧的、是理性的,所以他沒有煩惱,佛用另外一個名詞來說它,叫慈悲,諸位要知道,慈悲就是愛,愛就是慈悲。為什麼說慈悲?慈悲裡面沒有情執,也就是說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就叫做慈悲。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愛叫慈悲,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慈悲就叫做愛,這兩個字要辨別清楚,不要產生誤會。所以佛法講大慈大悲,我們世間人講大愛,大愛跟大慈大悲是有差別的,大愛它還是有分別、有執著。有分別、有執著,再大的愛都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六道輪迴是執著變現出來的,只要有執著就有輪迴,哪一天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斷掉,輪迴就沒有了。輪迴沒有了,出現什麼?出現四聖法界,就是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我們稱為四聖法界,這個境界出現。這個境界好,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它是淨土。六道是穢土,是染污的,四聖法界是清淨的,六道裡面有善惡、有苦樂,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換句話說也沒有苦樂,稱為淨土。但是它還不是真的清淨,相似的,跟佛的淨土很接近,差別在哪裡?他還有起心動念,就是還有妄想,他沒有分別執著。什麼時候他妄想斷了,不起心、不動念,那是真淨土現前,四聖法界也沒有了。所以十法界不是真的,不起心、不動念它全都不見了,真的像作夢一樣,起心動念是在作夢,不起心、不動念就從夢中醒過來了。醒過來之後,十法界不見了,出現一個什麼?出現真正的淨土。我們淨宗說常寂光淨土,常寂光現前,那是真的,永恆不滅。常寂光雖然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它能生物質現象、能生精神現象,所以也可以稱為如來藏。如來藏是什麼?它藏著有十法界依正莊嚴,遇到緣它就起現行,沒有緣它不起現行。所以如來藏這個名詞的意思就很深很廣,有種種說法。

  「又曰,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覺悟就稱為法身,沒有覺悟就稱為如來藏,我們現在迷而不覺,在佛法裡稱我們的人身是如來藏。像惠能大師覺悟了,對他來講就不稱如來藏,稱什麼?稱法身,確確實實。怎麼是法身?他真的認識、真的肯定盡虛空遍法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那就叫法身。我們現在沒有這個認識,雖然佛在經上橫說豎說,我們也讀了幾十年、聽了幾十年,依舊不承認,我是我,你是你,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怎麼山河大地也是我?我們不承認!不承認就是我們有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不承認。惠能大師為什麼承認?他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放下就是,才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不是二,那叫法身。那個身就大了,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身,所以法身沒有生滅。我們這個身有生滅,法身沒有生滅,法身是真正的自己,這個慢慢的去求證。證得法身,你就不叫凡夫,人家稱你什麼?稱你成佛,比菩薩還高一級。十法界裡面的菩薩沒有證得法身,十法界裡面的佛也沒有證得法身,證得法身,十法界就沒有了,從十法界醒過來。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裡面,那些人各個都是證得法身的,《華嚴經》裡面稱他為法身菩薩、法身大士,《金剛般若經》裡面,釋迦牟尼佛稱他們為「諸佛」,諸佛如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現在對這些事相、對這些道理,逐漸我們明白了,現在所欠的是功夫,修行的功夫不到家,功夫是什麼?功夫就是放下。真的搞清楚之後,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就一定要認真學習放下、看破。看破是什麼?了解事實真相,再不執著這些事,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都不要執著,認真在經典裡面學習,看看諸佛菩薩他們是怎麼樣的生活、怎樣工作。我們能契入他的境界就完全正確,如果都放下,佛每天所做的事情,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為什麼要做?我們這個世間人工作是為什麼?為報酬。沒有報酬你肯不肯去做?你不肯去做,總是為名為利,總有個原因。諸佛菩薩在十法界裡面教化一切眾生,他不要報酬,他也不要名聞利養,他憑什麼?給諸位說,就是那個慈悲。他知道整個宇宙一切諸法跟自己是一體,他自自然然很用心的來做,做得盡善盡美不要報酬。為什麼?一體,還談什麼報酬!我左手這裡有痛癢,右手去摸摸它、安慰它,右手要不要報酬?為什麼它不要報酬?一體!我們現在只知道身體四肢、五官是一體,不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不曉得這個。所以真正覺悟契入佛境界,他知道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

  他怎麼會有這個認知?這篇文章你看先講體,一體,然後講二用。二用是什麼?二用是產生變化。就像中國道家所講的太極,一體是太極,二用就有陰陽,就起變卦,太極生二儀,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是中國道家講的。這篇文章也差不多,但是講得非常的精彩,從一體起二用,二用裡面有三種周遍,它的特性,這是其他地方沒講到的,這是佛法講的,講得太好了,把我們許許多多的疑惑都斷掉了。所以我們肯定大乘佛法是高等哲學、是高等科學,今天哲學跟科學上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全在佛經裡頭。可是佛經真的是難信之法,不容易相信,信的條件是有善根福德因緣,沒有深厚的善根你沒辦法理解。佛是科學,科學的特色是講證據,你要把它證實,佛法是樣樣都教你證實。清涼給我們講《華嚴》,他就立四分:信、解、行、證,那怎麼不科學!可是第一個能信,這個信心你怎麼生起來?生了信心之後,不是說信了就完了,不是的,不像其他宗教信了就得救,佛法不是的,信之後你要理解,那你就要學習,理解就是看破,解了之後你要行,行實在講就是放下,行之後你要證。證什麼?你所信的、所解的、所行的全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就是一體了。我們中國人也講,但是沒有佛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顯。中國人講人性本善,本善有「自性清淨圓明體」的意思,中國人講本性,把清淨圓明用一個字代表,善。所以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那個善是大圓滿,智慧圓滿、德相圓滿那叫善。所以東方聖人,跟西方這些科學家、哲學家不一樣!有相似,不是完全相同,我們都要清楚、明瞭,要認真努力學習。所以生為東方人,尤其是生為中國人,這個緣分是無比的稀有,能有修成正果的緣分在其中。

  《理趣般若經》說的這句話,跟前面意思完全相同,「一切有情皆如來藏」,《華嚴經》裡面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意思都相同。有情是凡夫、六道眾生,六道眾生有如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是被煩惱蓋住,被煩惱所纏縛,雖有,它不起作用。實在講這話很難講,你說不起作用也講不通,它還是起作用,起什麼作用?起煩惱的作用。悟了起作用是起智慧作用,迷的時候智慧沒有,隱藏,智慧沒有,煩惱起來。其實煩惱就是智慧,智慧變了形,智慧扭曲就變成煩惱。所以煩惱跟智慧是一樁事情,覺悟的時候稱它為智慧,迷惑顛倒的時候叫它做煩惱。所以煩惱能不能斷?不能斷,煩惱斷,智慧就沒有,怎麼能斷得了!所以大乘教裡面講「轉煩惱為菩提」,這個轉字用得好,它不是斷,它是轉變,轉什麼?轉迷為悟,煩惱就變成菩提。再給諸位說,生死沒有了,生死就變成涅槃,涅槃是印度話,意思是不生不滅。真的,人是不生不滅的。迷的時候好像有生死,悟了的時候沒有,悟了叫大般涅槃。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他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不生滅就是大般涅槃。所以大乘教裡我們常常看到這個說法,「煩惱即般若,生死即涅槃」,是一不是二,總在迷悟不同。所以佛用的許許多多這些名相來形容,來幫助我們覺悟,用許許多多名相用意很深,用一個怕我們執著,用很多就叫你不要執著名字相。你懂得名字相的意思就好,可不能執著名字相,所以說了好多名字相。這是佛陀講經教學的善巧,是方便法。

  下面又說,而且說得清楚,「此真性正實如來藏在纏中」,這個真性正實如來藏在纏中,纏是煩惱纏縛,被煩惱所纏縛,「名如來藏」。「一切眾生皆有真理故」,真理就是如來,真理就是自性,真理就是真如,一切眾生皆有,所以從真理上來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勝鬘經》裡面也有這麼一句話,「如來性住在道前,為煩惱隱覆,眾生不見,故名為藏,是眾生藏如來也」。這段話很好,如來性就是自性,就是這個地方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就是世尊在《華嚴》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住在道前,道前是你還沒有成道、沒有證道,你現在在修行,你還沒有證得自性。或者用禪宗的話說,你還沒見性,雖然天天在修,你還沒見性。在沒有見性之前,你自性裡頭的智慧德相現不出來,被煩惱隱覆,眾生不見,這叫藏,藏是這個意思。我們不是沒有,是藏在裡面,藏在煩惱的下面,所以眾生藏如來也,六道凡夫就是這個情形。什麼時候煩惱沒有,把煩惱放下,如來藏就現前,這一現前就叫做法身,你就證得法身。為什麼?這個智慧一現前,你就肯定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禪宗語錄裡頭有這麼一句話,這個人參禪開悟了,悟了是什麼個境界?他說「遍法界虛空界是沙門一隻眼」。你想這是什麼意思?一體,肯定、承認遍法界虛空界就像我一隻眼睛一樣,一體。一體,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現前,無量的德能現前,無量的相好現前,那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是智慧不是知識。有德行,圓滿的德行,自自然然與十法界依正莊嚴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我們現在不講有情眾生,我們講依正莊嚴,這個範圍很大,為什麼?他跟山河大地、樹木花草統統有感應。這是什麼?這是德,圓滿的性德。他有圓滿的智慧,起作用能夠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智慧,表現在哪裡?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在《華嚴經》末後看到五十三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無論是善財,無論是他參訪的善知識,他們的言語造作都是圓滿智慧的表現,連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所表現的都是智慧的顯示,這我們不好懂。展現出來是圓滿的相好,這叫善,這叫本性本善。隱覆之義就介紹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三段,「能攝之義,真如在煩惱中,含攝如來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來藏」。這就是剛才所說的,它含攝如來一切果地之功德,這就是《華嚴經》佛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簡單的說,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行、圓滿的才藝、圓滿的相好,相好我們中國人一般稱福報,圓滿的福報,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所以,德行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悖德是自性裡頭沒有的。哪些是性德?我們在前面講的,愛是性德,第一德。在中國人講,孝是性德裡面第一德,孝是什麼?孝就是愛。孝這個字,所以中國這些文字,這也是在全世界所有一切國家族群裡面找不到的,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你縱然念不出來,可是你看它那個樣子,你會懂得它的意思,這智慧的符號。孝字上面一半是老字,下面一半是子,你想想看這什麼意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現在人講有代溝,代溝就不孝,孝就沒有了。孝沒有代溝,是一體,上面還有上面,下面還有下面,這就是說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體。外國人看到中國人紀念祖先,他莫名其妙,祖先你又沒見過,聽說是幾百年、幾千年的,你祭他幹什麼?可是在中國人,孝是什麼?幾千年、幾萬年、百萬年、千萬年總是一體。

  中國有文字是從黃帝才開始,有文字記載不過四千五百年。沒有文字之前是傳說,傳說現在大家都肯定是炎黃子孫,那就追溯到伏羲、神農,伏羲、神農距離黃帝大概也是一千年的樣子,這個沒有文字記載。所以我們常講,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之前有沒有?當然有。沒有,我們從哪來的!所以你往上追溯可以追溯一百萬年、兩百萬年,炎黃子孫演變到現在成為中華民族。所以我過去常常想到,《百家姓》裡面所講的四百多個姓氏,我以為都是一家人,現在所講的漢族,這是一家人。演變幾千年之後,真是枝葉繁茂,這麼大的一個族群,同一個祖先。所以,孝是性德,從孝演變出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全都是性德,你天性裡頭本來就有。所以現在都忘掉,現在人不孝、不悌、無禮,甚至於連恥辱都不知道,不知道羞恥,這是什麼?沒人教。如果有人教,很快的就把他喚醒。我們這二、三年在中國湯池辦《弟子規》的教學,實在是讓我們感到驚訝,這批老師熱心去教學,教了三個月,人的性德就顯示出來,這讓我們非常感動。他懂得孝悌、懂得禮義,都能夠在生活上表現,首先表現的是謙虛,自己謙虛,對別人尊敬,對別人有禮貌,看見任何人都是和顏悅色,都能夠九十度的鞠躬,這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學來的,所以它是性德。從這些德行裡面,你就看出他的智慧,你也看出他的福報,沒有一樣不是圓滿的。所以一切眾生確確實實本來是佛,本來成佛,只是現在一時迷惑了而已。所以我們通過這個實驗,肯定人性本善,而且肯定人民是非常好教的,你不教就錯了,你要去教他的話,各個都是聖賢,人人都是佛菩薩。

  《占察經》裡面有這麼個說法,「復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之業」。這個彼心就是眾生心,就是我們現前的心,我們現前這個心煩惱重重,妄想紛飛。可是裡面真如本性在其中,所以他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之業,這句說是誰?這句說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業是事業,業是造作,諸佛菩薩的事業是什麼?是在十法界現身說法,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無漏清淨之業。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漏就是他們所作所為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再說得明白一點、粗淺一點,他沒有自私自利,他沒有名聞利養,他沒有貪瞋痴慢,他做得非常積極。什麼都沒有,他為什麼那麼積極?剛才講了,因為他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所以推動的力量是同體大悲,跟我同體,慈悲心生出來。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有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沒條件的,沒有任何希求的,這是諸佛菩薩。我們雖然沒有證得這個境界,我們應當認真努力去學習,這就對了,這叫學佛。

  所以我們總是要記住,學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要認真跟他學習,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這就對了。如果我們只是學經教、學樣子,樣子是形式,很多!有參禪的樣子、有持戒的樣子、有講經的樣子、有念佛的樣子,樣子可多!雖然有這個形式,自己還是自私自利、還是有名聞利養、還是有貪瞋痴慢,這是什麼?這叫搞佛學。搞形式都是搞佛學,有沒有用?不能說沒用,什麼用處?跟佛結個緣,這一生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了生死證菩提這個問題沒分,還是搞六道。如果你的心善、行善,在六道裡面來世生三善道,如此而已;如果你的心行不善,縱然有佛形式、外表,來世還是要墮三途。這些事理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否則我們學佛會走錯路。怎樣才不錯?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學儒要學孔夫子、要學孟夫子,他也做出榜樣給我們看,這就對了。要像!學儒要像孔子,學佛要像釋迦牟尼佛,人人可以學得到。絕不是孔子就他一個人,就不可能有第二個孔子;釋迦也是他一個人,再沒有第二個釋迦,沒這個道理。夫子曾經說過,人人可以做堯舜,堯舜是大聖人,孔孟就是以堯舜為學習的榜樣,他學得很到家,他學得很成功,也成為大聖大賢。我們歷代祖師大德裡頭有不少學釋迦牟尼佛,也學得很成功。所以我們要立志,我們要發心,要認真向佛菩薩、向聖賢去學習,學習的好處說不盡,好處你沒有法子想像得到。

  我學佛的時候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以前不知道,以為佛是宗教、是迷信,不接觸。我跟方老師學哲學,方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大哲學家,是聖哲,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些話很動聽,聽了之後我才去改變觀念,我曉得佛不是一般人所說的宗教,這裡頭有最高的哲學。學了這麼多年才知道,不但有最高的哲學,有最高的科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不包,無奇不有。這部經我們大家在一起學習,已經用了四千多個小時,進度多少?差不多是五分之一,四千個小時,要像這種進度的話,全經學完還要兩萬個小時。你們諸位想想看,世間這些學科還有哪個比這個更大的,要算學分,那多少個學分!這麼好的東西,你看被人家冠上迷信、宗教,讓許許多多這些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不接近,緣失掉,多可惜!所以我感謝老師,如果不是老師提醒,我這一生當中不會碰它。接觸到之後才知道好,才真正發心向釋迦牟尼佛學習,走他這條路子,這條路確實是人生最高享受的一條道路。

  下面他舉《起信論》,《起信論》上說「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其實這句話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跟這句話意思完全相同。下面又說「藏」,藏是什麼意思?藏是「庫藏」的意思,前面我們也說過。「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就是收藏在裡面,就叫做「如來藏」。「現行功德未能起,故不名法身」,這個意思很完全,這就在凡夫位,現行功德不能現前,所以不叫做法身。我們就知道,迷的時候叫如來藏,覺悟的時候就證得法身,為什麼?如來藏裡面的無量功德都現前,諸佛所有一切功德都現前了,它起作用,都現在生活當中,都現在工作裡面、待人接物之處,充滿智慧、德能、相好,這就是佛,證得法身就稱佛。底下《起信論義記》裡面講,「隱時能出生如來,名如來藏」,隱時是隱藏的時候,隱藏的時候,如來藏在裡頭,沒出生。沒出生,但是他一覺悟就出生,如來就現前,所以叫如來藏。底下有個括號說「能攝故出生也」,從這些講法,我們逐漸都明白了。後面說「顯時為萬德依止,名為法身」,這個意思好,就是隱顯,隱的時候叫如來藏,顯的時候叫法身。所以這非常明顯的告訴我們,經論裡面都說這樁事情,隱顯不同,法身跟如來藏是一體的兩面。

  如來藏大意我們搞清楚了,對我們有很大的好處,搞清楚叫看破,看破之後才肯放下,知道放下的功德利益是無法想像的。不知道事實真相,勸你放下你不肯放下,你認為一放下我什麼都沒有。這也不能怪大家,為什麼?好像事實擺在面前不是像佛所說的。佛教我們放下財富你就得財富,我放下了真的會得到嗎?得不到。這是什麼原因?是不是佛說錯?佛沒說錯,我們把佛的意思錯會了,我們沒有放下,自己以為放下,其實沒有放下。我們在這裡投機取巧,像做生意一樣,你放一塊錢明天就賺一萬塊,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一本萬利。僥倖的心、投機取巧的心來學佛,你怎麼會有成就?你怎麼會有感應?哪有這種道理?這裡頭有個原理、有個真理,就是我們的看破放下要與性德相應,才能起作用。我們孝養父母這是覺悟,放下什麼你才真覺悟?放下不孝父母,放下不敬父母,因為不孝、不敬是煩惱不是性德。孝父母、敬父母是性德,性德它與自性的智慧德相相應,起感應道交的作用。佛真的沒有說錯,我們自己聽經、讀經,我們把佛的意思想錯、解錯,為什麼會錯?我們的心本來就錯,妄心,它不是真心。真心你聽經、你聞法,你所得到的是正知正見;我們不是真心,聽經聞法所得到的多半還是邪知邪見,所以這才叫真正難。

  誰能夠把自私自利放下?我們都是凡夫,而且根性都不利,所謂是中下根性,我自己也是屬於中下根性,怎樣才能轉得過來?慢慢的轉,不能著急。就像一根木頭泡在水裡面,已經泡幾十年溼透了,我們要問,這根木頭裡面還有沒有火?還能不能點燃?木的性裡面就藏著有火,肯定能點燃,但是現在它溼透,怎麼點也點不燃。可是只要你有耐心,你有長時間,你慢慢去點,一年點不燃就兩年,兩年點不燃就三年,我相信能夠有十年、二十年肯定點燃。就是要有耐心、有恆心,鍥而不捨,我們學經教就是走的這個過程。最初的因當然還是過去的善根,佛家講的「善根福德因緣」,有善根就是你能信,你接觸之後能信能解這是善根,肯真幹這就是福德,遇到緣這才能走上成功之道。自己過去生中有這一點善根,在這一生當中能遇到方老師,這是緣;一介紹我們就相信、就肯幹,這就是福德。幹得很辛苦,不退轉,天天讀經愈讀愈有味,最初的十年是最難熬的。為什麼?最初十年念不懂,能體會的意思非常淺薄,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法喜得不到。夫子所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喜悅得不到。也就是前十年都是落在佛學常識,義理悟不到,這是個難關,最難過的。所以往往學佛這一關不能突破就退轉,就不學,那就沒有法子。如果肯學,鍥而不捨,二十年、三十年肯定有悟處,法喜現前,也就是學佛嘗到佛法的味道,叫法味。

  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嘗到法味,他說「世味哪有法味濃!」世是世間的這種快樂,世間味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個味道,不能跟佛法比,佛法的味比那個濃得太多,佛法裡頭有真樂。世味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這個東西世間人以為是樂,是有樂,那個樂像什麼?像吸毒,像打嗎啡,樂過去之後悲就來了,樂極生悲,它有苦!不像佛法,佛法樂是永恆的、不變的,這是真樂。你要很長的時間慢慢心定下來,心定就開智慧,智慧開了再接觸佛經,你會看到字字句句無量義。我們肯定確實是無量義,那一點都不假,每個字出生無盡叫無盡義,字字句句無盡義。我們從什麼地方相信?每年讀這部經,每年都有新意思出來,上次讀沒見到的,這次讀意思浮出來。所以這個經就永遠有興趣,讀不厭的,遍遍有新意思,它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這就是性德,性德與它相應,它是不是性德?它是性德。彌勒菩薩講得很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它怎麼不是性德!念是性德,念裡面成形,物質現象是性德,物質現象裡含藏精神還是性德,法味無窮!能嘗到這個你就永遠不會退轉,什麼困難也難不到你。可是這個總得要有三十年以上的功夫,鍥而不捨,你才能夠熬出來,你沒有這個功夫不行!而且還真的要幹,幹就是依教奉行,佛在經教裡教我們怎麼做法,我們真做,不折不扣的去做。

  首先就自度,自己得利益,自己得利益才能幫助別人;自己沒得到,沒有法子幫助別人。所以首先要成就自己,自利才能利他,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所以你就會很熱心,真的是大慈大悲熱心為一切眾生服務,你不會感覺得疲勞,你也不會感覺得辛苦。為什麼?到那個境界逐漸不再執著我,不再執著我這個身體,天天工作不會累。誰累呢?我累!有我就會累,沒有我不會累,無我就真正契入佛菩薩的境界。有我,人會老、會衰退,無我他就不老,他就不會衰退。有我,就有生死、就有病痛。無我,誰生病?誰生死?沒有!這也是大乘經教裡面佛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學佛頭一關破我執,這一關難,但是它把這個放在第一關,第二關是邊見,就是對立。我們現在在學習過程當中,深深能夠體悟到,破我執難,但是我們如果能夠把對立這個概念放下,比破我執容易。所以先學,我自己的學法是如此,首先學不跟任何人對立,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這個很自在、很快樂。對人、對事、對一切萬物不對立,平等心慢慢就現前,對一切人平等,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

  首先下手處,怨親平等,最重要的,我們學佛的同學常講冤親債主。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這不是這一生,過去生生世世你跟這些眾生結怨,這是真有不是假的。冤冤相報麻煩可大了,這是學佛最大的障礙,殺生你欠人家命債,借債你得要還錢,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事是大麻煩事。所以學佛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時時刻刻要念著無量劫來的冤親債主,我們把自己所修學的功德要迴向給他們,希望怨結能化解,我們一同修行,一同往生淨土同成佛道,念念不忘,菩提道上才能夠一帆風順,障礙才能夠減少。障礙要完全能夠化解,那是分別執著真的放下。只要一切不分別、不執著,冤親債主就能化解,你才真正能得到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如果你分別執著還有那麼一點點,你的冤親債主都還跟在你後面,所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一樁事情。但是我們要有信心,那就是說我們的自性是如來,所以佛稱讚我們是佛,佛說的話是真話,不是假話。我們每個人真正都是佛,只是現在是迷惑顛倒的佛,現在還在造作罪業的佛,沒有清醒過來的佛,這是佛說話的本意。我們明白,怎樣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對了。

  我們講如來,佛法裡講的。現在一般人呢?一般人他講真理,真理意思就是如來,相信真理,我們佛經裡面講相信自性,都是一個意思。我們讀了這段文,知道一切眾生煩惱心中,確實具足無量無邊不思議的智慧德相,真有,決定不是假的。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自性裡頭統統具足。只是我們現在被煩惱蓋覆,不能夠現前,不是沒有。好像黃金,金在礦裡面跟礦石合在一起,你拿到礦石,你不能說礦石裡頭沒有金。我們前面說木頭裡面有火,你一點燃它就燒起來,你不能說它沒有。可是它沒有點燃的時候,木頭裡你看不到火,你磨擦它慢慢就燃燒起來。這個石頭裡面你去提煉,提煉它就有黃金,它不是沒有。我們現在再嚴重的煩惱,煩惱裡頭有如來智慧德相。

  如來藏,在大乘法裡面有講兩大類,空如來藏跟不空如來藏,有這兩種說法。「空如來藏」是說我們的心性,雖然隨染淨緣,隨著清淨就叫涅槃,隨染污就叫生死;這個意思講,隨六道眾生就叫生死,隨四聖法界就叫涅槃,四聖法界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隨著他們是清淨的,心清淨的。都說之為眾生,六道裡面六凡稱為界內,這個界限就是六道跟四聖法界當中的界限,這是界內的凡夫;四聖法界是界外的凡夫,就是六道以外的凡夫。為什麼稱他凡夫?他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就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他用的是這個心。四聖法界為什麼稱為淨土?雖然用妄心,他的妄心用得跟佛很接近、很相似;換句話說,佛的教誨他們各個依教奉行,與戒相應、與定相應、與慧相應,這四聖法界。所以他們居住的環境叫淨土,他沒有染污、沒有災難。六道凡夫裡面,這裡面有善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如果我們世界上居民,這個地球上居民人心都是善的,這個地球就非常美好,不會有一點災難。

  今天還有同學問我,明後天我要到澳洲去,人家告訴我澳洲南部大火,北部有水災,現在地球上處處都有災難,氣候異常,這什麼原因?佛經裡頭解釋,但是很多人不相信,認為什麼?認為這是宗教、這是迷信,那就沒法子。世尊在《楞嚴經》裡面告訴我們,災難是怎麼發生的?水災是貪欲發生的,貪心是水,火災是瞋恚感應的,風災是愚痴感應的,地震是傲慢、嫉妒、不平所感應,佛是這麼跟我們說。總的一句話說,境隨心轉,境是外面的山河大地,山河大地是隨著人心在轉的。這種說法,跟我們中國一般風水師的說法相應,風水家常講「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人有福,這個地方風水不好,像現在的地球風災、水災、火災還加上地震;如果人心善,這災難都沒有了,都化解。科學技術做不到,人的意念能改變環境,我們相信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呼籲這個世界上的宗教徒,信仰宗教的人,我們大家斷惡修善、破迷開悟,為全世界各個地區災難來祈禱,會產生效果,縱然距離遠也能產生效果。這個江本博士曾經做過實驗,他在他自己辦公室,在東京放一杯水,玻璃杯放一杯水。打電話給全世界的朋友們,跟他一起研究水實驗的,世界各地都有,同一個時間大家一起祈禱,心都觀想他的辦公室桌上這杯水,祈禱十分鐘,同一個時間全世界各地。然後把這個水放在冰箱裡面,攝氏五度它結成的雪花,到顯微鏡底下去看,那個結晶非常之美,產生效果。這就是我們意念沒有距離的,你在地球的那邊,我們地球那邊是美國,你在那邊祈禱想著這個地方,它就起感應。他做的這些實驗做得好,我們可以拿來用,認真的去做會起很大的感應,災難能化解。

  去年巴西的預言家講九月份亞洲的大地震,九點一級的地震,確實是被我們許多同修念佛迴向,真的化解,這不是沒有,這是會產生力量。巴西這個預言家在地震發生前一個星期宣布,這個災難沒有了。本來他說這個災難,如果不發生在中國,肯定發生在日本,結果在一個星期之前,透出來的信息說中國沒有,日本也沒有,真的就沒有。所以只要我們學佛的同學,我那個時候通知還是全世界淨宗學會的同學們,每天認真為這樁事情來迴向,其他宗教叫做祈禱,會產生效果,各地方有災難我們就要認真做。所以想到從前古時候,國家災難的時候,這些帝王大臣齋戒沐浴、斷惡修善,來祈求上天保佑化解災難,它有道理,它不是迷信,它真能產生效果。遇到有大災難,帝王下命令大赦天下,做好事,有道理,跟佛經上所講的同一個原理。我們相信古代帝王多半是虔誠的佛弟子,他們經常禮請高僧大德到宮廷裡面去講經教學,他懂得,知道災難現前怎麼樣應付。平常以倫理、道德、因果教化人民,人民心善、言善、行善,災難就不會發生。如果把教育疏忽,人心不善、行為不善,災難就起來,天災人禍一齊起來,它都是有關聯的。所以我們不能不曉得這些道理。

  學佛之後,我們在大乘教裡面逐漸的明白,心性是平等的。所以佛教給我們,不要著相,不但不要著相,連心性也不可以分別執著。不但不能分別執著,也不能起心動念,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分別執著,你起這個東西是錯誤的。自性是清淨的,我們知道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我們用什麼方法回歸自性?用禪定。禪定這個名詞的含義,禪是從梵文翻過來的,禪那;定是中國字,它們意思很接近。所以用這麼一個名詞叫華梵合譯,兩個字,一個字是梵文,一個字是中國意思。禪的意思裡頭有靜有慮,所以它是放下,可是放下裡頭有看破,並不是完全放下,放下是什麼?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看破是什麼?他什麼都明瞭,不是不清楚。古人比喻得好,在禪定的境界,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個境界叫禪。如果只有定沒有境界,那錯了,那個禪定裡面是什麼?有定、有無明,他什麼都不知道。果報在哪裡?果報在四禪無想天。這個道理要懂,你要不懂的話,你修無想定以為你是修禪,那大錯特錯了。無想定實在講也不容易,什麼都不想,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放下,但是一片漆黑什麼都不知道,這不是禪。禪是心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什麼都知道,你問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不問他,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說般若無知。沒有緣的時候,他心清淨的,心如止水;有緣你向他請教,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那是禪。拿一部經本來問你,你不能說是你不知道,那你不是修禪的。修禪的時候,他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是平等的,這是禪,所以慧是覺,禪定也翻作止觀,他慧他才觀。定是止,止是什麼?就是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修行功夫叫得力。有止沒有觀,錯誤的,有觀沒有止也錯誤,所以佛導我們止觀等運。

  平等的去學習,性相二邊都不執著,二邊都不分別,二邊都清清楚楚,對於理體清楚,哲學裡面講的本體,對於現象也清楚。體是真的,體是真有,但是體它不是個形相,所以講體通常都用空來代表。這個空不是無,空是有,為什麼說它空?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不是物質,我們眼耳鼻舌身接觸不到它;不是精神,我們想不到它,第六意識是想,你想不到它。所以說「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它真有,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萬事萬法是從它生起來的。我們常常用現在的電視屏幕來做比喻,法性理體就是屏幕,你不能執著它,它什麼都沒有。屏幕裡面現的相,這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還包括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因為它也現相,都是屏幕裡的相。相是什麼?相是幻相,性是真性,真性永恆不變。但是真妄確實是兩樁事情,妄不會跟真融在一起,真也不會跟妄融在一起,各是各碼事,互相不妨礙,就跟我們電視屏幕顯像這個樣子很相似。所以你要會看,會看你天天用這個心去看,用這種觀去看,看久了也會開悟,也會豁然貫通。所以曉得染淨皆空,屏幕裡面的現相是染,屏幕是清淨的不染,屏幕裡面的色相是空的,這個屏幕怎麼?屏幕也不可得。我們現在是有個屏幕,有個東西可以得,實際上呢?實際上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所以它也不可得,叫萬法皆空。於性、於相都不要去分別,都不要去執著,那就是常寂光普照,這叫空如來藏,是從這方面看的。

  「不空如來藏」,心性具足無漏清淨功德,同時也具足有漏業惑染法,包藏含攝,無德不備,無法不現。這就是我們《還源觀》裡面,第二段、第三段所講的,你不能說它空,也不能說它不空。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說空,對!相是幻相,當相即空,了不可得;性是真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也不可得,這是說空如來藏。說不空呢?相雖然是幻相,幻相不是沒有,有,幻相從哪裡起來?幻相依真而起,所以真裡面含藏著幻相,這個理很深。但是明白之後,對我們修學有很大的幫助。人生活在世間不能沒有求願,所以八苦裡頭有求不得苦,你有求。如果你把事相搞清楚之後,求願的心放下,真正做到什麼?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為什麼不要去爭、不要去求?你統統具足,何必去爭,何必去求!你要去求、去爭,要真的能夠求得到、爭得到,佛都佩服你。你爭不到,你也求不到,你所爭的、你所求的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當然自性本有要見性才能夠得受用,不見性不能得受用,不見性的時候你所爭到、所求的,我們講你命裡有的。命裡有的那是業,你過去生中造的業,過去生中修財布施,你這一生得財富,你爭也好,不爭也好,你都得到。爭也能得到,不爭也能得到,你了解這個,那我何必還爭!就不要爭了。可是不爭的時候得到更多,爭的時候得到反而少,為什麼?爭是煩惱,你帶著煩惱會把你的福報逐漸減損,就虧損,所以不爭得到的多,爭得到的少。

  現在大家講競爭,錯了,他命裡有一百億的財富,因為他爭,打了對折,大概只能得五十億,自己就以為不得了,其實已經虧一半。他要是不爭的話會增長,命裡的一百億可能會達到一百二十億,何必要爭?爭是缺德。所以不用競爭,不用傷害別人、破壞別人,不可以用這個手段,你來的愈來愈多。北京有個胡小林居士,聽我講經懂得這個道理,他做生意以前是競爭,想盡方法破壞競爭的對手,去侮辱他、去打擊他。現在明白這個道理,對競爭對手讚歎,不爭了,反而自己的生意,在金融風暴來的時候,他一點損害都沒有。他告訴我,現在身心愉快,沒有這個煩惱,不擔憂,生意比去年增長百分之四十五,這意想不到。原本以為,家人、朋友都跟他說,你不跟對手競爭,你這生意怎麼做?他自己跟家人、朋友說,我做一年試驗試驗看,這一年賠掉我都沒有關係,我來做試驗。結果沒想到這些訂單超過去年,跟我說佛法真管用,佛法用在商業上會發財。你說是真的嗎?真的。為什麼?你做這個生意,你裡頭德行加進去,怎麼會不發財!你不懂這個道理,天天跟人爭,破壞別人,你這個生意裡頭加上罪惡進去。你爭與不爭都是你命裡有的,加上罪惡肯定是減損,加上功德肯定是往上升,這是佛法用在商業上,無論用在哪個行業上,都會帶給你想不到的利益。所以佛就是教人不爭,教人守本分,教人累積功德,累積功德不但裡面有智慧,裡面同樣有財富,無所不有!所以學佛才是真正聰明人,真正覺悟的人。

  不空如來藏裡頭,給我們解釋這個原理原則,我們清淨的功德具足,不清淨的染污煩惱也具足,問題是我們怎麼用法?染污那邊我不用它,清淨這邊我用它,這就對了,這就沒錯。所以就稱為不空如來藏。這是法性之體,法性能生法相,法相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是諸佛實報莊嚴土,那都是屬於相分,性相是一不是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次因為澳洲總理的邀約,我明天就得離開,因為這次我們預訂的沒講完,我想我澳洲回來的時候繼續講。謝謝大家,祝福大家過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