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賢首國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上一次我們學到「今略明此觀,總分六門,先列名」。名有六段,我們學習了四段,到「行四德」,今天我們看第五「入五止」、「起六觀」。這篇文字是《華嚴經》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前面我們學到第四。上一次只剩下一天的時間,為大家講了《華嚴經》上的「聞經十益」,為什麼當中插這一段?是因為在現前許多的人把講經、聽經疏忽掉,我們特地看看佛菩薩、祖師大德苦口婆心的提醒我們、鼓勵我們,要發心講經,講經有四種利益;勸導我們聽法,聽經有十種好處,所以用兩個小時詳細給大家介紹。這篇文字雖然不算太長,過去我們曾經講過一遍,用了九十六個小時,說得也很詳細。這是第二次講,第二次講,我們對這篇文字領悟更深入,可能時間不會比上次的短,愈詳細我們愈能夠得受用。我們都知道,現前這個世界非常混亂,真正是名實相符的亂世,災難太多了。這個動亂的根源是什麼?是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明瞭,看錯、想錯了,因此我們的言行就處處都出錯,錯誤的結果就是災難。正確的人生宇宙觀,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諸法是一切法,包括物質環境、精神環境,真相是什麼?在這篇文字上全都講到了,講得我們不能不佩服。賢首大師所說的全是《華嚴經》上最重要的開示,世尊為我們的開示。首先告訴我們「一體」,這個一體就是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人生的本體。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這是個大問題,一直到現在,哲學與科學都沒有定論,還沒有解決,可是《華嚴經》裡面已經給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華嚴經》有沒有說錯?我們可以肯定它沒說錯。我們憑什麼相信?憑它所用的方法,它的方法跟我們現在的科學方法不一樣。科學方法總離不開數學,高深的數學;離不開儀器的觀察,像天文望遠鏡對於宏觀世界的觀察,高倍的顯微鏡用它來幫助我們做微觀的觀察,科學家用儀器、用數理。佛菩薩他不用這些,他用什麼?用清淨心。
佛告訴我們,最重要的,學佛就是放下。我算是很幸運,年輕的時候,我是二十六歲才接觸到佛法,也就在同一年,我認識了章嘉大師,方東美教給我認識佛教,我就向章嘉大師請教有沒有直截了當的方法幫助我契入境界,這個很重要。章嘉大師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我們深入大乘幾十年之後才真正明瞭。而且想想經典裡面所記載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修行證果就是看破放下;祖師大德,像六祖惠能為我們現身說法,也是看破放下。章嘉大師沒有欺騙我。像大乘經上所說的,你具足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事就麻煩,生生世世在輪迴裡面打滾。輪迴裡面的苦,我們現在是在人間,親身感受的,我們如果細心看看這個世間,還有多少人在過著非常痛苦的生活,沒有食物、沒有衣服穿,還要加上一些自然災害與傳染病。要是依照智者大師的說法,他老人家講《法華經》給我們說「百界千如」,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十法界,每個法界裡面都具足有十法界,十乘十就是一百,叫百界;每一界都有十如是,十如是是講因果,一百個法界乘十就是千如,百界千如。我們在人間你細心觀察,有人間的佛、人間的菩薩、人間的天人,有人間地獄,從這些地方能夠體會到六道苦,佛總歸納給我們講有三苦、有八苦。
六道怎麼來的?剛才說的,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佛又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把執著放下,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那你就證阿羅漢果,六道就沒有了。所以六道的業因,真正的因就是執著。念佛也沒用,念佛要是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能往生,放下執著才能往生。所以講帶業,帶業是帶了,你看他帶妄想,他帶分別、帶輕微的執著,不是嚴重的執著,嚴重的執著是帶不去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再進一步你能夠把分別也放下,不但不執著,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這個心多清淨,這個人叫菩薩,比阿羅漢升高了一級。再能把起心動念放下,起心動念是妄想,這個太難了,不容易。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沒有覺察到,是非常微細的念頭。這個念頭是心裡的震動,現在講波動,起個念頭是波動,自性的波動。自性不會動,自性裡頭沒有波動現象,叫真心;妄心裡頭有,妄心是依真心起來的(這裡頭沒有理由,也沒有時間,時間、空間都不存在),如果能把這個念頭斷掉,那就恭喜你,你就證得圓滿的佛果。圓滿的佛果是什麼樣子?《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這一部經裡面所說的,就是圓滿佛的樣子。確實很深奧,所以叫「華嚴奧旨」,旨是宗旨,微妙的宗旨;「妄盡」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那你就「還源」,叫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圓滿的佛果。所以《華嚴經》修行的奧祕、修行的方法就在這篇文字裡面。
宇宙怎麼來的?生命,生命不說別的,說我自己,我自己從哪來?禪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個本來面目就是我從哪裡來的,這經上講得非常透徹。我們能信,為什麼?因為他見到了,他不是推想,他不是猜測,也不是用數學來推理,他親自見到的。佛說到什麼時候你能見到?八地,你能夠證到八地菩薩,你就見到了,你見到宇宙怎麼來的,你見到你的生命從哪來的,你就親眼見到了。你證到八地,你見到了;他證到八地,他也見到了,凡是證得八地以上的都見到,這哪裡是假的!這不是假的。所以「起二用」就是物質現象的起源、精神現象的起源,是從一體起二用。怎麼起來的?就是大乘教裡佛常講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馬上就變成三細相(阿賴耶的三分):業相、轉相、境界相。業相就是那微微的一動,那是無明、那是業相。這一動之後,兩種作用出來了,境界相是物質現象,轉相是精神現象,精神跟物質現象就出現了、就起來了,同時起來,沒有先後,這個後面我們會詳細來研究。二用起來之後,這兩種作用就是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它有三種周遍,這都是講宇宙的本體現象,第一種周遍「普周法界」,第二個周遍「出生無盡」,第三個周遍「含容空有」,只要這一念起來,自自然然它就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整個宇宙無論是有情、無情,跟我們自己有密切關係,為什麼?我們動一個念頭,它們全部都感應到,而且速度之快沒法想像。現在在物理現象裡面,大家都知道速度最快的是光速,電磁波跟光的速度差不多,一秒鐘三十萬公里。這個速度跟我們起念頭那個波動的速度,那簡直不能比,我們這個念頭的波動,念頭才一起,它已經遍法界虛空界,用現在話就是,它已經周遍整個宇宙,光怎麼能跟它比!光的速度太慢了。這是自然的,自性裡頭它本來就具足的、是圓滿的。
下面他講它起作用,它作用是「四德」。四德我們前面學過,第一個「隨緣妙用」,如果我們能學到這個,雖然學不到,能夠有個一分、二分相似,那我們就真正是現在所說的幸福美滿,學到一分、二分就是人間幸福美滿的生活。隨緣,諸佛菩薩應化在人間,像釋迦牟尼佛當年應化在我們地球上,許多佛與菩薩應化在中國,有出家的大德、有在家的居士,還有各行各業裡面出類拔萃的這些大德,佛菩薩應化的。他們能隨緣,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這是應化身。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他無論怎麼變化,無論他有多少活動,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他哪裡來的分別執著!這就是他已經還源,妄盡還源他就不再迷了,永遠不迷,永遠住在覺正淨,住在這個上面。不像我們,我們很可憐,我們是迷邪染,他們永遠是覺正淨,這叫妙用。第二個「威儀有則」,威儀可以說是從他的思想到他的言行,都可以做六道眾生的好榜樣;則是有原則、有規矩,幫助六道眾生回頭是岸。迷得太深的,幫助他、教導他轉惡為善,雖然出不了六道,他不墮三惡道;對佛法有相當造詣的人,幫助他轉迷為悟。他要一覺悟,覺悟就是把分別執著放下,分別執著都放下,他成菩薩;分別沒有放下,執著放下,他成阿羅漢、成辟支佛,六道沒有了,超越六道。這是幫助他,你做好樣子給他,自己要做個覺悟的樣子,要做斷惡修善的樣子,做給別人看的,這是身教,身教比言教還要重要!諸佛菩薩教學那麼樣的圓滿、那麼樣的成功,沒有別的,就是他先做到,然後再教人,做不到的決定不說,所說的字字句句他都能圓滿的做到、落實。所以他們所表演的、他們所說的,真話!這是我們要記住的,要時時刻刻想到向佛菩薩學習。從哪裡學起?剛才講我們是凡夫,我們是業障很重的凡夫,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自己要承認,你才能夠有進步,才能往上提升。自己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你的過從哪裡改?所以知道自己的過失就是看破,改過自新就是放下。我們中國過去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在佛門裡頭祖師大德教導我們,從哪裡做起?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從這裡做起。孝親尊師,這是我們人生一生當中兩大恩人,我們的身得自於父母,父母養育之恩;我們的智慧得自於老師,我們的法身慧命,這是老師的恩德。人不能忘本,證得阿羅漢、證得菩薩、成了佛都不忘本,做給我們看。
第三,前面兩條我們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要用什麼態度,這個很重要。態度上來講首先「柔和」,柔是溫柔,和是和睦,處事待人接物念念不忘柔和,柔和是外表;內心「質直」,質直就是真誠。內心是真誠心,外面是柔和相,你才能普度眾生,你才能得到眾生的愛戴、眾生的尊重,為什麼要這樣?眾生能聽你的教誨、能接受、能依教奉行,道理在此地。這是我們從佛菩薩、從祖師大德裡面細心去觀察,他們做到了。我們今天縱然有善心想弘法利生,想幫助別人回頭是岸,我們的心有真誠,但是態度、言語不懂得柔和,讓人家聽了、見到起反感,不能接受你,那你就完全失敗。所以真誠心以柔和表現,那才叫真的真誠,不帶習氣;內心很真誠,外頭不夠柔和,你還帶著這個惡習氣在,貢高我慢,帶著這個習氣。這就是你在弘法利生或者是護持正法,比不上過去祖師大德的原因。末後「代眾生苦」,一定發這個心,這個心是行菩薩道的動力,他為什麼那麼拼命去幹?看到眾生苦。現在這個世間人為什麼每天拼命去工作,日夜不休息?為了賺錢,所以賺錢是他動力的來源。佛菩薩不要錢,名聞利養都不要,他幹得那麼起勁靠什麼?靠慈悲心,慈悲心是動力。所以這是四德,這四德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我們現在失掉,為什麼失掉?迷了,迷失自性,這四德沒有了,完全變質。依四德才「入五止」,後面五止、六觀是講行動、講修行,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初學的時候一定是先止,先放下,然後才能看破。可是對初學,所謂最初方便,諸位要曉得,這個經是佛在華嚴會上對法身菩薩說的,先止後觀;可是菩薩接引眾生,最初方便是先觀,就是先看破,然後你才肯放下。現在我們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所以放不下,如果真看破,不必人家勸你,你自自然然就放下。
所以在這一條裡面,這個意思是根據前面所講的四德,四德是真有不是沒有,確實表現在生活、表現在工作、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但是菩薩知道事有,理上空的,理上沒有,相有性空。所以在經典裡面常講「當相即空,相盡心澄」,相盡是什麼意思?著相盡了,不再著相,你的心定下來了。心定下來你才能修止,心不定你止不住,止是定。所以佛法修行無論是哪個法門,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要知道修什麼?就是修定。所以禪定是通名,千萬不要誤會只有禪宗才修禪定,那你錯了,只要是佛法都是修禪定。修禪定的方法不一樣,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統統修禪定,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離開禪定就不是佛法。禪就是看破,禪就是觀,定就是止,所以禪定兩個字你拆開來看就是止觀,止觀也叫禪定,禪定也叫止觀。我們用現在最通俗的名詞,這是章嘉大師當年傳給我的,我那時剛剛學佛,學佛還不到兩個月,他要是給我講止觀、講禪定,我就迷惑了。他很有智慧、很高明,他講看破放下,我能聽得懂;他講止觀、講禪定,我聽不懂。換個名詞接引初機,這就恰當,善於觀機,話變一變就行。
菩薩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你們諸位想想,哪一法沒有生滅?動物有生老病死,有生有滅;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像星球、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換句話說,一切物質現象、一切精神現象都是有生滅的,那就是屬於有為法。無為法,佛法裡面歸納起來講六種,六種裡面前面五種不是真的無為法,是相似無為,好像是無為,不是真的;真的無為只有一個,真如無為。什麼是真如無為?就是我們此地講的顯一體,那個一體是真如無為,自性清淨圓明體是真如無為。它真的無為,為什麼?這個體裡面,你看它是清淨的;它是圓滿的,圓滿是講物質現象,它什麼都不缺;明是講智慧,智慧圓滿,這個圓裡面講德能圓滿、相好圓滿,也就是佛在《華嚴經》上給我們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惠能大師在開悟的時候,給我們講了五句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裡面,此地把它濃縮成一句,惠能講二十個字,二十個字跟這個地方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能大師見性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是圓的意思;「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你的自性從來是定的,沒動過,動的是什麼?妄心、妄念,不是自性,自性是真心,這是妄心在動,真心從來沒動過;末後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說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為什麼能變現?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它有三種緣,大乘教裡面佛常講四緣生法。佛有方便說、有真實說,真實說我們初學的人很不容易理解,但是方便幫助我們入門,入門之後能把方便捨棄就能契入境界。
像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樣子,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現在講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好學,他就示現一個好學的樣子。你看十九歲真的為了好學,捨棄榮華富貴、捨棄王位出去參學,尋師訪道,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像這樣的人出身、身分特殊,王子,聰明好學,這樣的身分、這樣的人品,哪個老師不喜歡這種學生!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統統去學過,到最後三十歲,沒地方再學。但是雖然學十二年,沒地方學了,可是終極的疑問沒解決。對六道太清楚了,怎麼清楚?在世尊出現那個時代,印度所有宗教、學術都把禪定看得很重,沒有不修禪定的。佛在經上常講的四禪八定,這不是佛教的,四禪八定是古印度宗教所修的、學術界裡面所修的。能夠得到四禪八定,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全部突破,也就是說,你都能看到、你都能聽到、你都能夠接觸到。我們曉得,釋迦牟尼佛當然對於六道那就太清楚了,可是這裡面肯定至少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六道從哪裡來的?第二個為什麼有六道?第三個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這三個問題確實宗教界沒有人能解答,學術界也沒有人能夠解答。釋迦牟尼佛只好到菩提樹下,那時候不叫菩提樹,叫畢缽羅樹,以後他在那裡開悟,這個樹我們就稱它為菩提樹,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他在這個樹下覺悟了。怎麼覺悟的?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把四禪八定也放下,入更深層次的禪定,這一下就開悟了,所謂是「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於是這些問題解答了,也就是此地講的一體、二用、三周遍、四德統統明瞭,我們叫做成佛。真放下,十二年所學的全放下,所修的也放下,世間法!放下之後,才真正契入到真實,這我們能相信。
惠能大師在中國所示現的是普通的凡夫,沒有念過書,他不是知識分子,他不認識字。縱然學佛了,你去看看《壇經》,《壇經》裡面第一品是他的傳記,他的歷史,沒有上過一天學,沒有聽過一堂經;黃梅五祖的道場是禪宗道場,他沒有一天進過禪堂。他在黃梅八個月,五祖派遣他到碓房裡面去做義工,因為他是砍柴的樵夫,在廚房裡面破柴、舂米,他就幹這個事情,幹了八個月。最後老和尚把衣缽傳給他,他成為一代祖師,憑什麼?憑放下。五祖在半夜三更召見他,在方丈室裡面跟他講《金剛經》。我們能想到有沒有經本?沒有,他不認識字,他拿經本沒用,他不認識字。所以五祖給他講的是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徹悟了。他悟的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境界是相等的、平等的。悟了之後沒有一樣不通,一悟一切悟,一通一切通,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念給他聽,他就能講給你聽;念的人沒有開悟,聽他一講就開悟了。這給我們說明一樁事情,妄盡還源與讀經、學教沒有關係,研經學教還得把經教放下,你才能夠悟入。你要不放下,那就變成所知障。障礙有兩種,一種煩惱障,一種所知障。放下就對了,放下你所學的那些東西,那個東西你不放下,障礙你悟入。我們今天要不要學?天天在學,我學五十八年,快到六十年,天天在學。我們在學是一種方便法,為什麼?不學經就會打妄想,就會胡思亂想,煩惱障現前;把精神、時間集中起來學經教,妄想就少,用這個方法來除煩惱障。煩惱障除了之後心得清淨,再把所知障放下,這才能夠悟入。所以這是一種方法,就是修禪定的一種方法。讀經也是禪定,講經也是禪定,聽經也是禪定,念佛也是禪定,沒有一樣不是,只要這個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煩惱輕、智慧長,那就叫禪定,那就叫止觀。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在《華嚴經》裡,佛跟我們講諸法實相,一切法不外乎這兩大類,一個是物質現象、一個是精神現象。這兩大類都是幻相,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所以這個相是幻相,佛在經上常說夢幻泡影,用這個來做比喻。你不要以為它是真的,以為它是真的你就錯了,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要執著它幹什麼?自然就放下了。你可以用它,用它提升自己的境界,用它教化眾生,你不能執著它,你不能分別它,最好六根接觸六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那你完全契入華嚴境界。所以五止裡面:
【一者照法清虛離緣止。】
「照」,《心經》也許很多同修都念得很熟,第一句就是介紹觀世音菩薩,「觀自在」就是觀世音,「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也就是說,物質現象與精神現象都不可得。這個現象從哪來的?這是一個大問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人能夠確切的解答。現在科學家都常常講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這個看法怎麼發生的?他們在天文望遠鏡裡面觀察到一個現象,在外太空許多的星球都以很高的速度跟我們相反的方向離開,好像我們這裡是個爆炸的中心點,統統往四周快速度的移動,這個現象許多天文學家都看到了,所以大家想想應該是大爆炸。但是,是不是真的是這個現象?沒有一個人敢確定,就是暫時以這個為基礎。也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所有生物是進化而來的,人是從猿猴進化來的,可是這裡頭又有問題,那現在為什麼還有猿猴?難道這一類進化成人,那一類還是老樣子?這些講不通。佛法告訴我們,沒有進化也沒有爆炸,可是爆炸現象怎麼解釋?我們在大乘教學當中能夠找到解釋的理論依據,大乘教裡面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有道理,《華嚴經》給我們講依正莊嚴是心現識變,唯心所現的。心是清淨心,能現,為什麼能現?惠能大師說得很好,清淨心「本自具足」,雖然具足,它不現,不現在佛法叫隱,你不能說它沒有,自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你不能說它沒有物質、沒有精神,你不可以這樣說它;末後說「能生萬法」,它能夠現物質、現精神,雖現物質、雖現精神,你不能說它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理很深,我們常常討論到這個問題,我用電視屏幕做比喻,電視的屏幕就好比清淨心、好比是自性,能生萬法是屏幕裡現的相。我們這個電視屏幕能夠收到幾十個頻道、一百多個頻道,當我們頻道不打開的時候,你不能說裡頭沒有現相,你不能說它沒有;頻道一打開,影像現出來了,你不能說它有形相。屏幕確實它不染,你關掉就沒有,打開就有。我們把屏幕比喻作自性,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它能現相;不管是現相也好,不現相也好,總而言之都了不可得。
你要能作如是觀,能作如是觀,你才不執著,你才知道執著是錯誤,執著帶來痛苦。哪些痛苦?所有煩惱都是從執著裡頭生的。執著甩掉之後,六道裡面的煩惱沒有了,我們通常中國人講的五欲七情,這個都沒有了,你只要把執著斷掉,這都沒有,你就得大自在。我們煩惱習氣很重,放下從哪裡放起?就從這裡放起,最初方便,這要知道。當初老師教我從什麼地方下手?從身外之物捨,布施,先從身外之物學習施財。我們有財物,看到別人缺乏,他非常需要,我們能布施、能捨。而且捨它後頭就有報,這報是什麼?叫得,捨得。捨得是佛教的名詞,現在在社會上普遍被人運用,你捨財你得財,愈捨愈多。東方有不少人相信命運,你看找一個算命的、看相的,看看我會不會發財。算命確實看看你這個人財庫裡頭有沒有財,財庫裡面有財,無論你經營什麼生意都會賺錢;如果財庫裡頭沒有財,空空的,你看別人做那個生意賺錢,你去學他跟他一樣做,你就虧本,你就賺不到錢,為什麼?財庫裡頭有是因,我做種種行業那是緣,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所以每個人財富不一樣,過去生中修的因不相同,這一生怎麼會得到同樣的果報!哪有這個道理!佛把這個因緣說穿,我們就明白了。過去生中我們沒有修,現在修行不行?行,來得及,只要你肯捨,你就有得。我在年輕的時候確實很可憐,人家給我算命,我財庫裡頭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命裡頭沒有官印。沒有官印就是你做事情可以做幕僚,你做不了主官,再小的主官,命裡頭都要有官印;出家,沒有官印就做不了住持,做住持也得有官印。命裡注定,前世修的,這就很難了。這個命是貧賤之命,貧賤就是討飯的,叫化子命,壽命又短,我都相信。
所以老師教我改造命運,教我修布施,修財布施。我說我自己生活非常困難,一個人養自己都養不活,我哪有錢布施?章嘉大師就問我,他說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還可以勉強。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我很聽話,就照做。一毛、一塊怎麼布施?從認識章嘉大師之後,我就進入寺廟,以前不進去,以為它是迷信,現在要進去幹什麼?到裡面找經書看,寺廟有經書,那時候一般書店買不到,這差不多是五、六十年前,到寺廟去找經書、抄經書。寺廟裡面有放生的,拿個紙填了名字,大家湊一點錢去放生,我也出個一毛、二毛,開始學。寺廟有印經的,我們也出個五毛、出個一塊,他都收,不限多少,他統統都收。經書印出來,後面還有功德主的名單,我們錢雖然很少,一毛、二毛,他都會寫上。就從這裡開始,我這樣就幹了五十八年,真的愈施愈多。你看現在我布施《大藏經》差不多到一萬套,這從前連作夢都不敢想;壽命四十五歲,我今年已經八十三,沒有生過病;法布施,聰明智慧增長;財,雖然沒有財,財用不缺乏,真是一般所講的心想事成,我不要錢,但是用錢不缺乏。所以你看看,財不缺乏、聰明智慧天天增長、健康長壽,這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金融風暴對台灣會不會產生影響?不會,所以馬總統儘管可以放心,不要為這個事情操心。為什麼?在這個世界裡面,台灣人最喜歡布施,我們在世界上做很多好事,錢從哪裡來的?大多數是台灣同修貢獻的。所以從台灣人修這個因,他能夠免除這個金融風暴,縱然受害,不深,不是很嚴重,這個地區人民好施,喜歡布施。從這個因上,我們就看到整個金融風暴,各地方有受到嚴重災害,台灣很輕。哪些人會受這個果報?借錢賺錢的人他會受到這個影響,將本求利的絲毫影響都沒有,你們諸位想想有沒有這個道理?貸款去做生意賺錢的,這個會受影響,銀行倒閉,他的財物就一場空,你要明白當中的道理。所以我們的老祖宗、諸佛菩薩教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怎麼會有災難!再說得貼切一點,一般人有災難,學佛的人不會有災難,都能夠遵守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你怎麼會有災難!
這句裡面講到緣,講緣當然就會有因,有因、有緣、有果報,因緣都不可得,果報是假的。《維摩經》上說,「法」,就是一切萬法,不屬於因也不屬於緣,所以叫『照法清虛離緣止』。因緣的現象有,相上有、事上有,性上沒有、理上沒有。所以你的心要定下來,你不要有這種妄想,有這種妄想,你心就不定,你就錯了。無論外面環境怎麼變,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契入境界的人如如不動,這就叫照法清虛離緣止。
【二者觀人寂泊絕欲止。】
這是教給我們放下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這一條裡面是人事,『觀人』,人事環境指身心。我們連著下一條看,下一條:
【三者性起繁興法爾止。】
這個『性』是自性,起就是起二用,『繁興』就是能生萬法,宇宙裡面的萬事萬法,所以這一條是講物質環境,指的是世界;第二是講人事環境,最重要的是指我們自己的身心,合起來講,身心世界都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身心世界都是虛妄的。虛妄不能說它沒有,事上有,相上有;真的說,不能說它有。為什麼?性體上沒有,理上沒有。面面觀察,你才能把事情看清楚、看明白它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看清楚了,就看破!看破之後心就定下來。最初方便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要不然我們把身心世界都放下,放不下!我為什麼要放下?不放下又怎麼樣?放下有什麼好處?不知道。統統搞清楚、搞明白,即使身心世界完全放下,你命裡有的決定有,丟不掉,命裡沒有的你決定得不到。你要是不懂這個道理,一昧去妄求,那真叫白操心,你所得到的是煩惱,你沒有得到真正的好處。
真實的好處是在認真努力學習聖賢的教誨,更殊勝的是能夠遇到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稱之為法寶,那真的是寶。寶是什麼意思?寶能解決問題,世間得的珍寶代表財富,解決你物質生活的問題;佛法的大寶如果你得到,不但解決你物質、精神上的生活問題,還能解決你生死的問題,解決輪迴的問題。這個寶到哪裡去找?台灣有,台灣叫寶島,生在寶島裡頭把寶丟掉不去學習,這叫真可憐!其他地方說實在的話,都沒有台灣這麼完備。你看五十多年當中,台灣重印《大藏經》很多次,印《四庫全書》、印《四庫薈要》,這都是中國傳統最重要的典籍,流通到全世界,這是法布施。法離不開財,沒有財這書印不出來,有法、有財,裡面自然就有無畏。真正依教奉行的人,他理明白,心安了,有定有慧,定慧等學。
台灣這些亂象,諸位講,「你說得這麼好,為什麼台灣這幾年不景氣,社會亂成一團?」亂成一團是什麼原因?我們把老祖宗的教誨疏忽了。我在國外有人跟我談到台灣,台灣的政府是依照孫中山先生的理想「五權憲法」建立的,這就是講民權主義。民權主義最早是外國人講的,從外國傳到中國來,可是中山先生在的時候就說,民權發達的國家產生很多流弊,這是大問題,這個問題到現在都不能解決。這是孫中山那個時代,現在是愈演愈糟糕,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今天認真仔細去反省,我總感覺到人的素質教育最重要,制度在其次,人要是個好人,什麼制度都好,他都能夠真正為人民服務;如果素質不好,什麼樣的好制度都被他利用,滿足他自私自利的欲望,問題出在這裡。最後我們做一個結論,三民主義不是不好,毛病出在哪裡?缺德,沒有德。所以我們才提出來,民族主義因為沒有孝悌忠信,所以它失敗了;民權主義沒有禮義廉恥,如果人人都講禮義廉恥,那民權好,肯定是世界上的模範;民生主義沒有仁愛和平。所以不可以離開老祖宗,中國老祖宗真了不起,只要把十二個字補進去,三民主義就活了。
所以目前迫切需要的是補缺教育,缺就是缺德,把德給它補起來,什麼問題都解決。所以價值觀非常重要,人活在這個世間不是為賺錢而來的,為賺錢而來的毫無意義。中國傳統的,中國最傳統,五千年來長治久安最大的貢獻是家,可憐現在沒有家,現在說家沒有人懂得。中國人傳統的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天倫之樂,現在哪裡有!這種好的制度,滿清亡了之後就衰了;跟日本人八年抗戰的時候,就整個把中國傳統文化消失了,我們才有這樣悲慘的命運,過這樣痛苦的生活。所以我們自己要反省,要把這個病根、病源找出來,能夠消除,這就有救了。我們的老祖宗是世界上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德行的人,為後世設想得太周到,只要遵守老祖宗的教訓,你就會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綱領很簡單,倫理、道德、因果,倫理是講人與人的關係;道德是教給我們如何隨順這些關係,把自己的義務做出來;因果是事實的真相,善因決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
一定要知道因果通三世,人一生不是這一生就完了,一生都完了,我們什麼都不要學了,絕對不是說死了就了了。這個話我這幾十年當中常說,死了就不得了,不是說死了就了了,死了就真的不得了,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債,你欠得多的,你到哪輩子才能還得完?麻煩真大。所以真正懂得因果的理事,人不敢做壞事;懂得倫理道德,人羞於作惡,不願意作惡。中國五千年長治久安靠什麼?靠教育,所以中國的價值觀是教育擺在第一,「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修身、齊家、格致為本,中國人的價值觀是教育,不是財富。用財富做價值觀,人可憐,一生做為金錢的奴才,死了之後一文帶不去,你好好想想,這一生為誰辛苦為誰忙?錯了!所以對於物質與精神,也就是身心世界,要放下執著,要放下分別。我們執著的習氣很深,分別習氣也很深,我們就執著倫理道德,我們去分別善因善果,這就好!這是教學第一步,佛菩薩、古聖先賢教我們轉惡為善,從這裡開始;然後慢慢提升到第二個階段,轉迷為悟;最後一個階段是轉凡成聖。下面我們再看第四:
【四者定光顯現無念止。】
這教我們放下念慮,這境界很高,念是念頭,慮是思慮,也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妄想、妄念。我們的妄想、妄念太多,止不住,所以你的心情煩躁,你的情緒不穩定,都是這個太嚴重。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妄想、會有這麼多顧慮?是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我們具體的來講,不了解倫理,倫理是人與人的關係,這是大道;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都是屬於倫理,講到關係都是倫理。我們與花草樹木什麼關係,我們與居住的環境什麼關係,這是中國人所謂的風水。我們與一切動物什麼關係、與山河大地什麼關係、與整個宇宙是什麼關係,這些全部都包括倫理,還包括與天地鬼神什麼關係,天地鬼神真有,不是沒有。
我今天還想到一樁事情,講到因果教育,我們認識一位黃警官,早期他編一本書,是最近台灣大概六十多年刑事案件偵破的紀錄。這些案件曾經在報紙、在雜誌上都登過,他把它蒐集起來編成一本書,真人真事。這些案件幾乎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受害的亡者托夢給刑警才破的案,所以刑警他們真相信,真人真事,這是活生生的因果教育。我們在國外也找到這些例子。像這些東西是現實的真事,大家會相信,你講古人的這些因果報應,那是故事,或者是虛構的,這不是真實的,現前的是真實的,這一點都不假,社會上許多人都可以給你作證,說明人有三世,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我們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常常囑咐我,聰明人要有前後眼,前後眼的意思是知道過去、知道未來。我過去沒有修得好,這一生當中吃很多苦頭,那是什麼?報應;這一生明白了,吃苦不怕,好好的修因,來生就好了。可是來生最好的,給諸位說,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這才最好。如果想來生我要得人間富貴,那就壞了,你的富貴享完之後,你的罪業又出現了,所以這個不是解決的辦法。解決的辦法最殊勝的是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去作佛去,這才叫真正解決問題,永遠的解決問題。
所以這一句講的,『定光』,定是止,光是觀,也就是放下、看破。『顯現無念』,放下念慮,然後你在這個世間無念事成,這一點不假,為什麼?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甚至於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的聖賢,他們都常常到六道裡面、到人間裡面來做種種示現,幫助苦難眾生回頭是岸,多,不在少數,都顯示出這種能力,無念,事情成功。我們世間人所謂的心想事成,他不要想,事就成了,可不可能?可能。我們在幾十年大乘佛法的薰陶,對於這樁事情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無想是最殊勝的。實在講,對我們來說我們做不到,我們要把念頭妄想斷掉談何容易,那個斷掉就成聖人了。我們現在在初學的階段,我們要把惡的念頭斷掉、邪的念頭斷掉,培養自己的正念、正見、正思惟。
正的標準,邪正標準是什麼?邪正標準是聖賢的教誨,最具體的是傳統聖賢教誨裡面的《弟子規》,認真去學習,那是第一步,這裡面是倫理道德教育;再學《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是因果道德教育;有這個基礎再學佛家的《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是入佛門的基礎。你看這個經不長,我們過去初學佛的時候,李老師教導我們這門功課,我記得好像大概只有五張紙,很短。世尊在這個短短小經裡面前後兩次提到,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的大根大本,這個話說得太重要了!記住,人天法,我們來生還要得人身不失人身,或者來生生天,都要依靠這個方法來學習,你才能得到人天。如果我們的思想言行跟十善相悖,那就叫十惡,人身就得不到了。得不到人身,那來生就是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就到那裡去,所以愈想就愈可怕。好好的去學習儒釋道的三個根,我們就不辜負這一生到人間來走一趟,這一生來得有價值、有意義。末後:
【五者理事玄通非相止。】
『事』指事相,『理』指的是性理,這是宇宙萬法一體的兩面,你要明瞭,你要通達。『玄通』,這就高明,玄字我們做不到,玄是奧妙,我們現在能夠說粗通就不錯了。「玄通非相」,他自自然然就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他就能得清淨心。我們現在不行,我們現在是粗通,還是著相,希望這個著相隨著我們自己學習的功夫一年比一年淡薄,我們的功夫就得力、就有進步。要怎樣把這個事情淡化?那就非放下不可,要認真去學習財施、法施、無畏施。可是你要記住,你愈施它後頭就有得,多施多得,得到之後要把得的又施掉。所以捨得是兩重意思,第一重意思,你能捨就有得;第二重意思,得到了要施,還要把它施掉。不施掉,後患無窮。這個後患指什麼?六道輪迴,你出不了六道,所以得到的也要施掉,永遠保持清淨心。統統施光,我的生活怎麼辦?不要去想它,不想自成,你一點都不要去憂慮。這就是你命裡有的,有很多,到哪裡自然就有,不用操一點心,你多自在!你多麼的圓滿!
這個我們知道怎麼學法,它這一句裡面是放下妄念,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體周法界;不動念,萬行紛然。雖然顯示出大慈悲心幫助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可是他一切的作為不落痕跡,心裡頭乾乾淨淨,所謂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不消極,他是真積極,認真在幹;利益一切眾生,他不居功,他不著相,真的止了,真正止住了,這個要做到理事玄通,『非相』是不著相。這個不著相在法身菩薩是不起心、不動念,在十法界裡面是不分別、不執著,在我們現前境界,我們所能夠學得到的是淡化,希望愈淡愈好,一年比一年淡薄,那你就一年比一年清淨,一年比一年煩惱少、智慧長。要記住,認真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那你就大功圓滿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