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貴賓,諸位長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大家中午都沒有休息。我每次到我們馬來西亞都是非常的受到鼓舞,我們也非常的慚愧,學習的精神遠不如我們馬來西亞的同胞們。現在華人的學習記錄,馬來西亞的華人同胞保持一天十個小時,而且是連續四天。我們上課的老師都已經不行了,輪番上陣,但是我們參與的老師們沒有一個打瞌睡,聚精會神的學習。在這個態度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老師對學生的那一分愛護、那一分責任感,以至對自己民族承傳的使命感。我們從每年一到二次跟我們馬來西亞的同胞們的交流當中,深刻感覺到大家的這分精神。所以我在祖國大陸、在台灣講到這個情況,我們在國內的這些同胞們也很受到鼓舞,他們也想要嘗試看看十個小時。後來我真的做這樣子的安排,不到一天就不行了,所以只好循序漸進,不能用力過猛。

  我們這兩天跟大家交流家和萬事興。家要能和,很重要的要有孝悌的承傳。曾國藩先生在他一生經歷過這麼多地區,見過不少當官的、各行各業的家庭家族,他總結到,一個家族要能連綿八代、十代不衰,只有孝悌傳家才辦得到。假如沒有這個承傳,家道很快就會中落下來。我們一想到孝悌傳家,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反觀自照自己是不是個孝子,對兄弟、對長者是不是很恭敬愛護。不能我們一看到孝悌傳家就只是想著要教給孩子孝悌,而自己卻忽略了自己有沒有身教。

  很多家長跟我們在交流的過程,他每次都會請求老師說:老師,你就教我一個方法,馬上把我那個孩子治得服服貼貼,你就教我這個方法。諸位長輩、朋友們,有沒有這個方法?有沒有?大家都覺得要快速達到孝,其實孩子的成長,孩子行為的形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面對孩子現在的行為,可能都是我們五年前、十年前所種下的種子,現在開始發芽了,怎麼可能說今天用一個方法就能把他所有的行為都導正?其實在這個思考當中已經有貪快,已經有不負責任的態度在其中了。所以我們告訴這些家長,這樣的方法我們沒有,但是我們抓到了解決問題的根源,是教兒教女先教自己,自己真正改變了,孩子也會跟著改變。

  我們強調倫常關係,五倫,人與人的關係都離不開這五倫,這五個關係能和睦相處,天下就太平了。而這五個關係當中有三個關係是在家庭當中,父子、夫婦、兄弟關係。而其實五個關係都是連帶反應,你看父子關係和睦了,他出外工作他的君臣關係就很自然的形成。因為他對父母懂得孝順,他遇到生命當中照顧他、提拔他的長者、老闆,他那一分感恩的心也會油然而生。所以在《孝經》裡面提到,「君子之事親孝」,他侍奉父母很孝順,「故忠可移於君」,他那分忠誠自然就能夠轉移到對他的領導、對他的公司。這句話是重點,告訴我們所有企業團體要找忠臣要從家庭找,忠臣出於孝子之門。現在為什麼忠臣少?因為孝子太少。

  古代提拔好的官員都是用孝廉這個標準,孝順他就能忠於國家、能愛護人民,因為有孝心的人,他的仁愛心很自然的能夠提得起來。他知道父母不容易,他看到別人的父母也能感受到這些長者對家庭、對社會的付出。所以孔老夫子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仁愛的根本就是孝悌。現在企業一直在強調企業倫理,不能沒有忠臣,幹了一段時間,學到東西就跑掉了,甚至於還做出損害公司的事情,所以現在都大力的在強調企業倫理。我們很冷靜的來看,我們民族四、五千年的歷史當中,企業、團體從來沒有強調過企業倫理,但是為什為企業這麼安定,很多商家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的都有?因為中國古聖先賢強調家庭倫理,只要有家庭倫理就一定有企業的倫理;但是沒有家庭倫理,你寫了一大堆的條文,還是沒有辦法達到企業倫理的效果。因為他連父母都不孝,他還會對誰好?

  所以這五倫關係其實都從家庭延伸出去。兄弟姐妹友愛,他到了學校、到了公司,自然對同學、對同仁都懂得禮敬、懂得關懷互助。你看這五倫我們慢慢分析,就分析到一個核心問題,夫婦是五倫的核心。夫婦能做好的榜樣,把孝道演出來,把悌演出來,那這個家庭父子有親、兄友弟恭。所以夫妻的關係影響到整個天下的安危。

  有個孩子他剛好跟母親一起在看電視,結果看到一幕是古代一對夫妻,先生剛好下朝,比較辛苦,太太馬上恭敬請先生進來,請先生坐,去倒了一杯茶放在先生的面前,然後自己非常溫柔的坐在一旁陪他的夫君。我們古代稱先生叫夫君,聽起來舒不舒服?你們都入定了嗎?你看這個家庭氣氛很重要,家庭氣氛很和樂,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氣氛假如動不動就炮火連連,那這孩子不可能健康成長。家庭氣氛就從夫妻彼此的稱呼開始。所以今天回去之後見到妳的先生就九十度鞠躬:夫君您好。這個先生馬上去拿了掃把,我雞皮疙瘩掃一掃。

  這個對的事要堅持下去,你看這樣的稱呼把那一分尊敬都叫出來了。這個太太坐在那裡陪自己的先生。突然這個小朋友看到這一幕情景,就對著他媽媽說:他們不是夫妻。這個母親想,明明是夫妻,小孩為什麼說不是夫妻?就對著小孩講:他們是夫妻,你怎麼說不是?這孩子非常肯定的說:不像。你看小孩小學一、二年級,他看到人家演夫妻的戲,他說不像,請問他覺得什麼情景才像夫妻?我比較沒經驗,可能要問大家。他可能覺得吵吵鬧鬧才是夫妻!所以我們所有的表現都影響孩子的價值判斷。現在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很多都有懼婚症,都不敢結婚,假如還這樣吵吵鬧鬧,那不大敢走入婚姻當中。

  有個母親在接電話,接完電話,兒子就對她說:媽媽,爸爸打來的。這個母親就有點警覺性,你看為什麼孩子一聽她講話就知道是對爸爸講話?母親馬上調整了她的態度,結果過沒多久,她的先生又打來了,這時候她就對著先生說:您好。她先生說:對不起,我打錯了。這時時都在影響小孩,騙不了。

  我們從小到大沒看過父母爭吵過一句話,也沒看到自己的叔叔跟父親之間有任何言語的衝突,甚至於金錢上面的計較,我長這麼大都沒見過,保證以後也沒有。所以我們感覺人跟人就是應該這個態度,和樂、情義、恩義。我記得第一次在電視上聽到一個口號叫「爸爸回家吃晚飯」,我聽到了就很納悶,我爸爸都回家吃晚飯,幹嘛還要說這句話?其實那時候的社會很多父親都在外應酬沒回家,這個天倫的經營就愈來愈缺乏。等我念中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同學他的父母離婚,給我的震撼很大,我覺得居然還有人離婚。整個家庭對一個孩子他人生的態度影響非常深,所以夫婦的關係能處得好,自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我們夫妻相處,時時看到對方的付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之前剛好我在楊淑芬老師的家中住了七個月,非常幸運能夠就近接受老師的教誨,然後也觀察到老師跟師丈之間的夫妻相處之道,讓我覺得非常和樂。比方不管是老師還是師丈回來了,一進門一定會對著家裡面說:我回來了。結果家裡面的所有人聽到了,一定全部到門口去迎接,就像要進五星級飯店一樣。你看彼此都覺得很舒服。師丈進來了,歡迎你回來,鞠個躬;假如剛好師丈提了很多的東西、水果回來,這個時候老師就上去:來就來,這麼客氣,還帶那麼多東西。你看就彼此感恩。然後分工合作,趕快把這些東西去放在冰箱裡面。有時候師丈就泡一些茶給我們喝,這老師一喝就說:怎麼有人可以把茶泡得這麼好喝?結果師丈馬上說:我再去泡一壼。就彼此肯定對方的付出。家庭是談付出的地方,不是談計較的地方。所以都能彼此欣賞優點、欣賞付出,這感恩的氣氛,同體的氣氛,就在家庭裡面自然影響每一個成員。

  而家庭當中言語的衝突是比較多,所以《弟子規》才說,「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言語要懂得克制情緒。比方夫妻之間互相勸告、提醒,這時候我們講到《弟子規》這一句,「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勸誡我們的另一半、勸誡我們的父母家人,很重要的一點,我們的存心,我們的態度要適當。你說我都為他好,但是語氣很硬、很凶,對方一聽,雖然有道理,但是他的氣憋不下去,到時候又惱羞成怒,適得其反。一來,我們是一顆真正為對方著想的存心;再來,了解到、觀照到自己的言語要溫柔,要柔軟心,要怡吾色、柔吾聲。

  勸的過程很可能他不是一次就能接受,這時候要有耐心,「諫不入,悅復諫」。你看勸誡一個人、幫助一個人,處處都是用心,所以害一個人很容易,幫一個人不容易。我們的太太時時在身旁都在替我們掛心,都在想著如何幫助我們,我們當先生的人有沒有體貼到太太的這一分存心?所以要找悅復諫,找到他心情比較好一點再來勸他。這個觀察時機,加上耐性,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個關係一定可以勸得好,一定可以把先生不妥的地方把他拉回來。

  還有夫妻之間互相關愛,而這個關愛不只是關愛對方,還能夠關愛到他的父母、他的家人,那彼此家族之間的關係就愈來愈和樂。婆婆生日、公公生日不用先生提醒,馬上買了一些禮物,跟先生說:明天是爸爸生日,我們明天回去看爸爸。稱呼自己的公公、婆婆在先生的面前不能說,你爸、你媽,你看這一聽舒不舒服?這要怎麼說?咱爸、咱媽,這好像東北的說法。都是稱呼爸爸、媽媽,絕對沒有分別。

  我們曾經辦了兩次好婆婆、好媳婦表揚,在表揚會前夕我們訪問了很多好婆婆、好媳婦、好媽媽,在這個訪問過程,深刻感覺到他們為什麼能這麼和樂。這個婆婆,媳婦還沒嫁過來以前,婆婆是交代小姑、小叔,嫂嫂過來了,難免比較不習慣,你們不可以欺負她,一定要讓她有回家的感覺。你看這婆婆對媳婦是設身處地。其實婆婆以前也是媳婦,一個媳婦剛入門,心情如何?到一個新的家難免忐忑不安,覺得怕這裡做不好、那裡做不好。而這時候婆婆是用這樣的心來愛護、來照顧她,媳婦感覺非常溫暖。婆婆愛媳婦就多了一個女兒,媳婦尊敬婆婆就多了一個媽媽。而婆媳關係和樂了,就將成就先生、成就子孫,所以這婆媳的功勞非常的大。

  這好媳婦很有意思,她們出嫁以前母親都有交代,交代幾件事。第一、你可以不給我們買禮物,不可以不給公公婆婆買禮物。你看這個母親人情練達,深明大義。第二、跟先生吵架了,不准回來。這是給女兒知道,妳要盡心盡力去經營好妳的夫妻關係,忍耐的功夫要形成,兩個夫妻來自不同家庭,難免會有一些不適應、摩擦,但是要以大局為重,不可以亂鬧情緒,吵架了不能回家。第三、要把家裡孩子照顧好,生活打理好,讓先生沒有後顧之憂。這些媳婦們都是有來歷的,你看那布袋戲都說「果然有來歷」,都是有好的家教承傳過來。所以媳婦能時時想到先生的父母,而先生也能想到自己的岳父、岳母,主動的去關心、去送禮,那這個關係也會很和樂。所以互相勸誡、互相關懷、互相稱讚彼此的付出。

  我們在跟大家交流的過程有提到,夫妻的相處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我們肯定了太太的付出,她會覺得很安慰,你說她的菜很好吃,她馬上說:我再去炒一盤來。都是受到肯定,有這一分鼓舞,感覺到對方的愛,做再多都不覺得辛苦。但是假如做了一大堆,先生都看不到,也沒肯定,甚至還嫌棄,脾氣再好也會忍不住。所以應該看到對方的付出,及時給予肯定。有個先生他聽到這一句,好,我只要好好稱讚一句,我的太太就會做牛做馬。你看他這個存心錯了。他有一天在廚房前就探著頭對太太說,他太太正在煮飯,他說:太太,辛苦了。結果他太太說:知道辛苦還不進來幫忙洗菜。結果他愣在那裡說:蔡老師沒這麼講。我們接受這些經典的教誨,心態要對,那一句稱讚是真正打從內心對對方的肯定、對對方的感恩,而不是有目的的去說。所以我們要從心地學起才對。

  再來,不言家醜,絕對不把對方的不好到處講。你看有時候女子把先生的不好講給一堆人聽,等這些批評到先生的耳朵裡,真的夫妻關係都很難沒有隔閡。假如先生八分不好,二分還不錯,這時候太太能稱讚這兩分,這稱讚傳到先生的耳裡他會很感動,其實我做得夠差了,我太太居然不嫌棄我,還說我這些做得不錯。慚愧心就起來了。所以我們言語要冷靜、要理智,絕對不要逞口舌之快。其實當我們批評自己的另一半給他人聽的時候,聽到的人沒有一個會尊重我們,人家尊重是夫妻能互相包容、互相容忍、互相成就,這才會贏得別人的稱讚、肯定跟尊重。夫妻之間不亂言家醜,以至於也絕對不講夫家父母兄弟的過失。這一講,很可能會造成家庭革命。所以我們都把夫家父母、兄弟的好講給大家聽,那整個氣氛就能愈來愈和樂。夫婦這一倫正了,接下來父子有親就開始承傳了。

  有個女子,她剛好村莊裡面分田地,結果她要了一塊最差的地。大家都很納悶,為什麼她要最差的那一塊?因為她的婆婆生病在床,行動不便,她為了照顧自己的婆婆,所以挑了最近的那一塊地,結果是比較貧瘠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她一天要好幾回趕回來煮飯、趕回來照顧家裡,但是她沒有怨言,還是很認真服侍自己的婆婆。她的小孩才小學,看到母親對自己的奶奶如此的孝敬,這個孩子馬上提出來說:母親,您這樣跑來跑去太辛苦了,中午飯我來學,我來煮,我來照顧奶奶,您就可以不用那麼辛苦了。你看這個孝心很自然的感動了她的兒子。後來她種的那個莊稼(那些農作物)都長得比其他的農作物還要好,整個鄰里鄉黨都覺得很納悶,怎麼貧瘠的地給這一個孝婦(孝媳)種出來反而長得比他們還要好!我們都知道天地萬物都會互相感應、互相交感,這個孝心能感動天地萬物。所以母親做了榜樣,父親做了榜樣,孩子也會學得很直接,甚至不用言語。

  有位導演,翟導演,他的母親今年八十多歲,他在接受訪問的時候,人家請教他:你覺得你人生活了六十多年,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這位導演說到:我覺得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當我走進家門,我還能叫一聲「娘」,我還能當兒子,那是我最幸福的事情。他的母親八十多歲,他只要方便,他還會安排他的母親到他拍戲的現場去看他拍戲。母親最欣慰的事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成就,而這個母親(老人家)每次到了拍戲現場也沒有空手,都會煮一些好喝的紅豆湯、綠豆湯拿過去。當這個長者走進現場,就聽到一群人喊著奶奶好、阿姨好,非常的親切。而且這些同仁們喝下了綠豆湯以後說到,任何的飲料都比不上這個綠豆湯好喝。因為這個綠豆湯加了什麼佐料?加了一個八十多歲老人的愛心在裡面。

  這位翟導演有時候拍戲比較晚,他就早一點安排自己的母親先回去休息,等到他拍完戲半夜回去,他覺得最快樂的事就是坐到母親的床前,看著母親熟睡的臉龐,他覺得很安慰。他也想到自己小時候成長多少的夜裡,都是母親在一旁唱著搖籃曲哄他入睡;多少他生病的夜晚,母親在一旁照料、擔憂,都不敢去睡覺。看到孩子退燒了,心裡才比較放心、比較安慰,回房去歇息。所以當看到母親熟睡的臉龐,而想起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母親付出的點點滴滴,他告訴自己,我們就要用父母愛我們的心來讓我們的父母安享晚年,這知恩報恩。當我們真正能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心,我們絕對那個孝心是非常自然的。

  翟導演只要回到老家他會趕快燒一壼熱水,因為他不常在家,一回去了,幫母親泡腳、幫母親洗腳,然後泡完腳之後再幫母親剪腳指甲。年紀大了,腳指甲都比較厚。這個我也有經驗,我的爺爺每一次要剪腳指甲,就特別喜歡我幫他剪。但是我現在回想起來,對爺爺非常愧疚,因為那時候我不知道要先泡熱水,泡了熱水以後,那個腳指甲才會軟、才好剪。結果我沒有泡熱水就直接剪,爺爺的腳指甲又比較硬、比較厚,所以我使盡全身的力量,一按下去,同時聽到爺爺,啊!但是他還是要給我剪。所以祖孫之間那種天倫之樂是家庭裡面很和諧的一個情境。

  結果當這個翟導演在幫他的母親剪腳指甲,他的兒子都在一旁看,等到他沒空回家了,這個剪腳指甲的事情自然就被兒子承包去做了。他的兒子說到:我小的時候看我的父親幫奶奶剪腳指甲,奶奶當下那個表情,他突然講不出話來,他說:那種表情不是用言語可以形容的滿足跟快樂。你看當下看到奶奶那樣的滿足,這個孩子也覺得很感動,自然上行下效,他的孩子這個孝道就承傳過去。所以我們要行孝真的不難。

  我們回想自己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是用什麼樣的心境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在懷孕的過程當中,很可能因為母親不適應,常常嘔吐,那個嘔吐的感覺就像暈車一樣很不舒服;而且又吃不下飯又得硬吃下去,因為為了孩子的營養、健康。很多我們教的學生,他偏食的時候,我們會提醒他,你看,你母親愛護你的身體,她縱使這麼難受,她都會盡力把飯吃下去,而你現在還偏食。你的身體都是父母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才有今天,你還損害身體、還偏食,那是太對不起母親的付出。孩子聽了,也明白,他就肯好好的照顧自己身體,不偏食。

  母親懷胎十月,尤其到末期的時候,那真的是想翻身都很困難。生產的時候,我們聽到很多的比喻,在生產的痛比癌症還要痛,過程就好像是每十五分鐘就拿一隻刀在母親的身上割一痕,這樣的痛要持續幾個小時。不只母親在辛勞、在辛苦,在病房外的父親、爺爺、奶奶、家人都非常的擔憂。所以我們整個的成長是集了無數長者對我們的愛護、對我們的關懷,我們才有今天,我們應該早一點成就德行,不要讓愛我們的人繼續擔心受怕。所以當母親經歷了這樣的痛苦把我們生下來,而下一個念頭卻是問起孩子健不健康,母親對我們的愛可以瞬間把人間最大的痛苦完全拋在腦後。這一念心我們盡一生去報答都報答不完。

  而在我們成長過程當中,當母親用盡心血煮了一碗很營養的粥端到我們面前,我們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它給弄翻了;母親不知道無數次幫我們換掉糞便、換掉尿布,母親不嫌我們髒,甚至於當母親看到我們的糞便,她都覺得那個糞便是香的。我曾經聽一個母親講,她看到自己的孩子排洩很正常,她看到的是安慰、是放心,而不嫌棄那個糞便。所以母親這樣的心境我們感受到了,我們會覺得不忍心再傷害母親的心。

  有個老母親她從年輕到現在七十幾歲,睡覺一夜都要醒好幾次。因為她生了三個孩子,連續照顧這三個孩子,晚上怕孩子著涼,晚上怕孩子肚子餓,所以又是蓋被又是哺乳,已經習慣睡幾十分鐘、睡一個小時就馬上要起來照顧這幾個孩子。現在孩子都四十幾歲,都長大成人了,她這個習慣還是一直保持下去。

  剛剛有我們的朋友們寫了一張紙給我,說希望我能唱一首「母親」這條歌。我以前很喜歡唱歌,但是唱的都是靡靡之音,所以造了很多罪業;現在唱歌是抱著彌補自己的罪業,能唱一些真正啟發人善心的歌曲跟人家交流。而音樂在我們老祖宗的教誨當中非常的重要,所謂「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好的音樂陶冶人的性情。你看現在都聽那個重金屬的音樂,人心非常浮燥,靜不下來。日本江本勝博士他就有做實驗,那個水聽好的歌曲,結晶結得很漂亮,水聽重金屬完全沒有辦法結晶。我們現在冷靜來看看,社會上唱的歌曲都是些什麼音樂?還是靡靡之音多。我們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唱的歌曲是不是聽起來覺得很溫馨、覺得很舒服?那樣的音樂才好。我們唱這一條「母親」,其實很重要的是啟發孩子的孝心,因為在這個歌詞的過程,歌曲當中一幕一幕都是我們成長過程當中父母對我們點滴的照料。這條歌曲是這麼唱的: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她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啊!不管你走多遠,無論你在幹啥,到什麼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你回到那家裏邊,有人沏熱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淚;你露出那笑容時,有人樂開花。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啊!不管你功勞多高,無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忘不了咱的媽。

  你看我們常常都是可以想起,我們在病床上的時候,回憶都是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我記得有時候發燒退燒了,結果半夜半夢半醒當中也都感覺到有一隻大手,不止一次的撫摸我們的額頭,那是我們的父親。所以其實在唱這一條歌的過程,不只想到了父母,還想到了爺爺、奶奶。我是從小爺爺、奶奶照顧我長大的,所以大家庭,尤其三代同堂,和樂無窮。小時候都是我出去叫我爺爺吃飯:爺爺,吃飯了。爺爺聽到我的聲音很高興,對著下棋的朋友說:我孫子叫我吃飯。然後祖孫兩個牽著手走回去,一路上看到旁邊的鄰居都露出笑容對著我們,那種天倫之樂是人生的享受。

  而唱著這首歌曲的過程,想到了爺爺、奶奶,在我求學過程,胃發炎,不能吃學校的食物,奶奶熬爛了粥讓爺爺拿給我,讓我在那一段時間可以調養一下;下雨了,一走出校門,看到了爺爺的身影,非常高興的撲過去,跟著爺爺走回家裡去。所以其實我的人生都有個願望,希望當我們有一天有點小小的成就,能夠讓我的爺爺坐在底下,然後我要發自內心感恩我的爺爺。因為是爺爺當時候他的一分堅持,因為我的爺爺不識字,他自己因為不識字感覺到很痛苦,吃了一些苦頭,所以他不願意他的下一代再受這樣的苦頭。所以我的爺爺再怎麼辛苦,他都咬緊牙關跟著奶奶熬過去,讓我的父親、叔叔、姑姑想念多高就可以念多高。我其他一些堂叔都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父親那一輩,我的叔叔就念到博士,到我們這一輩就全部都是大學畢業以上。這個功勞都是爺爺當初的抉擇,當初的堅持,當初的那分愛。所以真的人生飲水思源。

  在這個歌曲當中,你看,父母知道孩子喜歡吃水餃,都在那包水餃。我們出門在外,在求學的過程,比方念大學,一個學期回來沒有幾次,所以父母可能幾個月才見我們一次。有個孩子,大學生,他回到家裡之前打了電話,母親接到孩子要回來非常的高興,就開始包孩子最喜歡吃的水餃。父母聽到我們要回家就好像過年一樣,都是準備我們最愛吃的。這個母親包好水餃以後,突然想到她太興奮了,忘了在餡裡面放鹽,那沒有放鹽這水餃就不能吃了。母親在當下突然想到一個方法,她去買了一支針筒,那針頭非常細,然後攪了一些食鹽水,就用針筒把食鹽水打到一顆顆的水餃裡面去。你看,母親的細心、母親的愛心。

  結果孩子回來,好久沒有吃到媽媽味道的食物了,一進門忍不住就開始大吃起來,吃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看看媽媽:媽媽,妳怎麼不吃?母親笑著說:你吃就好了,你吃就好了,我還不餓。你看母親看我們吃高興,她都忘了自己餓不餓。我們能體會到母親對我們的這一顆心,真的,覺得不孝順父母都做不出來。後來這個母親對著孩子講:媽媽真是糊塗,包好了水餃居然忘了放鹽,幸好我想到這個方法,用這個針筒把它打下去了。後來這個兒子又挾起了下一顆水餃,正要吃下去的時候,這個孩子腦海裡浮現了一個影像,就是母親非常細膩的在打鹽水的情景,這時候兒子眼淚就掉下來。

  我們成長過程當中,多少的付出,養兒方知親恩。但是我們絕不希望我們這分孝心是等到父母年老了才提起來,那這就是人生最大的遺憾。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能盡心奉養自己的父母。所以有個朋友他聽了課之後,他是一個銀行界的主管,他的善心被點燃,他的父親生了重病,以前他都是請人照顧,這次是他自己去照顧。他的父親看他來了,很不忍心,都已經說不出話來了,用寫的叫他回去工作,不要影響、不要耽擱了。孩子很堅持,請假照顧。他的父親幾天沒有辦法排洩,那很難受,所以醫生也做了一些調整,好不容易終於排出來了。結果他在一旁照顧父親,來不及收拾,他是用雙手去捧父親的排洩物。當他捧的時候,他說他感覺一點都不髒,因為在那當下,他是感覺到父親排出來以後他的身體會舒服很多,所以他一點都不覺得難受。真的那個孝心起來了,跟父親同一顆心。隔天父親病情比較好了,還是寫著叫他趕快回去。父母在這麼病危、病痛當中,他還是把我們擺在第一個位子。

  有一位母親她八十多歲,差不多要離去了,比較善良的老人家都清楚自己該走了,時間到了。而她的女兒六十多歲,得了血癌,母親對著女兒講:我希望能把妳的病一起帶走。母親在病危當中還是為孩子著想。後來這位長者的血癌真的治好了,現在沒病了。母親那一分至愛真的改變了女兒的病情,因為女兒只要時時想到母親這一分愛,她的整個精神、整個免疫系統一定會非常的健康。

  我自己在成長過程有一幕對我的影響特別大,我姊姊出嫁的時候,姊夫來迎娶,這最後一個禮節是我的姊夫帶著我的姊姊給我父母行三跪九叩禮,感謝岳父、岳母照顧自己的太太。而當我的姊夫跟姊姊跪下去的那一剎那,我父親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當時候父親內心的感受就好像一道光芒照進了我的內心,我體會到一個父親拉拔一個孩子太不容易了。我姊姊小時候身體不好,父親也常常在一旁陪伴,在求學過程當中也擔憂孩子成績,怕孩子心理會不會自卑,所以點滴的照顧。今天好不容易給孩子好的人格、好的學歷,又找了一個好的對象可以把她嫁到一個幸福的家去,父親心裡覺得安慰,所以流的是感動的淚。而事實上父親絕對不會因為女兒嫁出去了,他的愛有減少,甚至於這分愛從女兒還到了女婿,進一步還到了外孫、外孫女的身上,還有他們的家庭裡面。所以那一刻感覺父母的愛,我們在內心裡提醒自己,這輩子絕對不能再做出讓父母傷心的事情。

  我是到了二十幾歲才有這樣子的感悟。但我們希望就像剛剛師長講,透過我們古聖先賢的教誨,讓孩子從小這顆父子有親的天性就能長養開來,一輩子保持下去。我們希望更多孩子的人生能有這樣的啟發,能有這樣的孝心,進而又把這個孝心能夠延伸到對一切人的愛心,那整個國家民族就愈來愈興盛了。剛好今年父親節,我們中心辦了一個子弟學校,父親節當天我們安排祭祖活動,祭祀祖宗,接著還有跪拜父母。當這些孩子跪在父母的膝下,聆聽父母的教誨,遞上自己親手做的禮物,我看到那一幕很感動。你看這種父子有親自然的流露出來,孩子這麼小就點燃,我們那麼大才點燃,我們看到他們非常欣慰。

  有位父親當他的孩子跪下去的那一刻,他流下了淚水,這個孩子爬到父親的膝下的時候,看到了父親的淚水,這個孩子馬上握住父親的手,也跟著哭起來。你看那種天性,他看到父親哭他自己也跟著就哭起來,那種心跟心的相印。這個孩子對父親的感受如此敏銳,他忍不忍心做出傷害父親的事情,做出讓父親擔憂的事情?他一定不願意這麼做。所以孝悌是家和的一個大根大本。而這個孝悌從我們的以身作則自自然然的承傳下去。

  在明朝有個讀書人他的名字叫吳子恬,他的母親比較早過世,後來父親又娶了一個後母,後母自己生了一個孩子,也是他的弟弟。後母在他成長過程對他比較不好,長大的時候對他還有一些責備、批評,當下他的心也比較不平。幸好他娶了個好太太,他的太太就勸告他,「親憎我,孝方賢」。父母對你不好,你還能夠非常孝敬他們,這才是你的德行。而且家裡的至親只要起了言語的衝突,這個家很可能就要敗了。《朱子治家格言》當中有提到,「倫常」,這五倫關係,「乖舛」,發生衝突,「立見消亡」,這個家很快就敗掉了。所以我們要為大局著想,要能忍的功夫。我們有沒有看過哪個家庭、哪個家族,因為兄弟打官司,甚至於小叔跟姪子打官司,愈打愈旺的,大家有沒有遇過這樣的家庭?那絕對一個都找不到。

  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後母私吞了千金的財產,還把田產分成三部分,把那個最差的給他,把比較好的兩份,自己跟兒子吞掉了。諸位朋友們,假如你遇到的後母是這樣,你會怎麼做?這時候吳子恬心裡還是不平,幸好他的太太很賢德,又把他勸下來。「妻賢夫禍少」,妻子很賢德,先生很多不對的想法、不對的態度都能透過太太的引導協助,他能倖免於難。沒有跟後母計較,只是自己老老實實去耕作、去養家、去照顧孩子。

  結果過了沒有多久,他弟弟因為染上賭博,所以後母跟弟弟的財產一下子都敗光了,到了流落街頭的地步。諸位朋友們,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情?這個時候我們會不會對著天說,蒼天有眼,你們終於有今天。能不能這麼幹?不能。一家人只有一個態度,如何幫助對方、如何成就對方,對對方絕對不把過失放在自己的心上。這樣自己的心平了,家才能和。時時都把對方的不是、缺點放在心上,那個眼神都很銳利、都很有敵意,那個家裡的衝突很容易就點燃。

  他的太太馬上跟他說:你還愣在那裡做什麼,還不趕快去把媽媽、把弟弟接回來。他的後母跟弟弟在私吞財產的時候知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對?他們知道。人都有良心,做這麼惡劣的行為,他們怎麼會不知道錯?但是在那當下,貪心蓋過了他們的良心。等到遇到這樣的下場,他們自己也會有反省。而吳子恬馬上去把後母、弟弟接回來,後母跟弟弟很感動。用一分愛心去接納他們、照顧他們,所以弟弟也把賭博戒掉了,這個家從此就和樂了。後來他們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兒子統統考上進士,這樣的家族在歷史當中很少見。所以諸位朋友們,人欠你,天會還你,天道好還。

  我們剛剛說到,不能把父母、不能把另一半,甚至是自己親人的過失放在心上。俗語講的「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細細的來感受一下,父母一生有沒有過失?父母不是聖人,不可能沒有過失。夫子教誨我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這句話並不是說父母一生沒有過失,而是父母有過失的時候我們絕不放在心上,我們只想到如何幫助父母改過失,如何讓這個家更團結,純是一顆利益父母的心。大舜做到了,閔子騫做到了。

  你看大舜的父母對他很不好,他沒有見到他們的過失,他只反省自己一定是我做得還不夠好,所以讓父母不歡喜。甚至於是有鄰里鄉黨跑過來要去批評他的父母,大舜去阻止:是我不對,不是父母不對。我們聽到這過程會不會覺得大舜很吃虧,會不會?天底下沒有吃虧的事情,你能不見父母過,你就能真正啟發孝心、啟發圓滿的德行。所以大舜的至孝感動了父母、感動了弟弟,而他的德行也影響了他四千多年的子孫,都以他為榜樣。假如大舜那時候跟父母衝突了,那很嚴重!在座有很多人現在就不在了,是不是?對!姓胡、姓陳、姓田、姓余都是大舜的後代,假如那時候大舜跟父母爭吵了,這些後代全沒了。

  所以諸位朋友們,我們現在的一言一行跟我們的子孫是一體的,我們能立身行道,他們愈來愈興旺;我們不願意力行孝悌,可能後代都快消失掉了。所以這些孝子心中只有父母。我們看到閔子騫,你看他被後母虐待,做衣服沒有用棉花做,而是用蘆花,那蘆花不保暖,他穿著很冷。那天幫父親駕車,冷風颼颼來,他實在忍不住發抖,父親坐在車後就很不高興,你衣服穿那麼厚了還發抖,到時候讓人家誤會你的後母沒有好好照顧你,這樣子你是羞辱了你的後母。所以父親有點生氣,拿著鞭子打了他一下。結果打在衣服上,衣服破了,蘆花飛出來,這個當下父親了解到原來是太太虐待了自己的兒子。所以很生氣,回到家裡,當下就要把後母給休了。

  這時候閔子騫真是不見後母的過失,馬上雙膝跪了下來對著父親講:父親,你絕對不能趕後母走,後母在,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假如後母離去了,連我兩個弟弟都要一起挨餓受凍。「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你看一分至孝,父親的氣消下來了,後母深深的懺悔,一個這麼小的孩子,時時都為我想,都為他的兄弟想,都沒有把我對他的不好放在心上,她的良心喚醒了。閔子騫一個不見父母的過,讓整個家庭和樂,而他這一分至孝成為他後代的榜樣。我們辦講座的時候也有閔子騫的後代來參加。

  所以孝悌這一分孝心很重要。我們在看二十四孝都要深刻去體會這些孝子的存心,去效法他們的存心。二十四孝當中,黃庭堅先生他一回到家裡都是親手去幫母親洗尿桶,先問安,「出必告,反必面」,然後趕快去幫母親洗尿桶。家裡面很多僕人,他說我要自己做才踏實,就覺得每天沒有去盡這一分孝,好像今天就空過了。

  我遇到一位長輩她今年七十五歲,曾經也到我們印尼教傳統文化一段時間,張秀葵老師。這個張老師一輩子都教書,作育英才。而他們家是孝悌傳家。在她的腦海裡,記憶很深刻的一幕就是,她父親每天早上起床,先端著洗臉水到奶奶的跟前,然後問安,問完安以後,一個大男人扛著母親的便器(尿桶)出去,去清洗,拿稻草在那裡刷、在那裡洗。結果洗著洗著很賣力,小孩就在一邊看,洗了一段時間,父親怕洗不乾淨,還把尿桶往自己的臉貼近,用鼻子聞一聞還有沒有味道,假如還有,就趕快更賣力的清洗一下。這個孝印在了他孩子的心中,所以張老師很孝順。

  她在四十歲的時候得了癌症,她今年已經七十五歲了,那時候醫生說她只有幾個月的壽命。因為她教她的小孩教他們很獨立,三個男孩都能自理自己的生活。面臨人生這樣子的遭遇,她唯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父母。她給學校請了假,坐了幾天車子,回到了自己的家裡,花蓮,台灣的東部。她得的是胃癌,結果見到了自己的父母,很高興,那天就吃了不少飯。她突然想到,我這幾天都沒什麼胃口,一見到父母,反而胃口大開,她體會到人的身體受情緒影響非常大,所以只要我常保這顆喜樂的心,我的身體一定能轉好。

  所以一分孝心,讓她了解對治癌症的方法,她也沒去看醫生,她自己用喜樂的心,每天高高興興的去教學生、去照顧家庭、去孝順父母。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她也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怎麼樣,醫院打電話來,醫院是想看看,奇怪了,這麼長時間沒來,這個人還活著嗎?結果一聽,還很正常,還在教書,就很好奇,就跟她說,不然妳來檢查一下,看病情現在如何。後來一去檢查,癌細胞沒有了,身體恢復正常。所以一分至孝可以傳承家風,也能夠化解人生很多的危難。

  我們剛剛講到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我們要舉一反三,面對我們所有的親人朋友,天下無不是之夫君、不是之太太,天下無不是之兄弟,天下無不是之下屬、領導,我們純是一顆利益別人的心,對立不見了、衝突不見了。這一分不見他人過的真誠心,一定能把彼此的關係經營的愈來愈美滿。所以我們剛剛提到的孝,還有悌,這個悌不只兄弟之間,其實妯娌之間,妯娌就是媳婦跟媳婦之間,也要像兄弟姊妹之間一樣的友愛。

  宋朝有位女子,叫崔少娣,這位女子她嫁過去以前,她的先生有四個哥哥,所以她嫁過去是第五個媳婦。還沒有嫁過去以前,了解到這四個媳婦常常吵架,甚至還有打架的情況,所以家裡的人都對她很擔心,怕她嫁過去之後很可能會受到很多的委屈。但是,她純是一顆要去利益夫家的心,她也沒有罣礙。所以嫁過去之後,她有什麼好吃的一定請這些嫂子們吃,請這些嫂子的孩子吃,自己不私心;一些比較難的、辛苦的工作,她搶著自己先做;吃飯的時候,她兄友弟恭都請嫂嫂先吃;然後幫嫂嫂照顧小孩。有時候這個小孩不小心尿褲子了,自己穿的衣服還是比較高級的,結果這個尿灑在自己的身上,嫂嫂覺得很不好意思,她笑著說:沒關係,沒關係,洗一下就好了。

  你看處處不計較的態度,都一點一滴在感化大嫂這些比較大的脾氣、比較硬的心,甚至於這個大嫂來她的面前講誰的壞話、誰的壞話,她都不應、都笑一笑。家庭裡面假如太多是非,這個家就很難和樂了。所以諂言、謠言、是非到她為止,不再讓它繼續傳。這處處都在讓這個家庭走向和樂。不到一年的時間,她四個大嫂說到,我這五嬸很賢德,我們四個真不是人。你看做到讓她四個大嫂慚愧、懺悔,向她學習。所以我們面對生命當中的親朋好友,我們有個心境,別人不能改變是我的德行不夠,德未修,感未至,我們不去批判任何的家人。所以這個悌,妯娌之間要和好。

  再來,姑嫂之間要和樂,這個小姑也很重要。有位女子叫鄒瑛,這個女子對自己的嫂嫂非常的照顧。她是後母生的女兒,她的母親對自己的嫂嫂不是很好,所以常常會罵嫂嫂,鄒瑛遇到這個情況都會去幫助她的嫂嫂。比方嫂嫂做錯事,她會跑去跟母親講:母親,這個事是我做的。幫她扛下來。嫂嫂的工作太辛苦了,她會過去跟嫂嫂分擔一起做。有時候嫂嫂做錯了事被母親看到了,母親在責罰她,她會跑過去擋棍子。她母親很生氣:妳給我讓開。她對著母親講:母親,妳希望妳的女兒嫁出去也被她的婆婆這麼打嗎?她這麼一說,母親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她對嫂嫂的這一分至誠友愛的心,嫂嫂很感動,所以她有一次生病,她的嫂嫂還發願吃長素,希望她的病好。

  結果她後來(這麼有賢德)就嫁了一個好人家,生了個孩子,抱回家裡來。這大嫂很高興,趕快把這個孩子接過來,也很疼愛他,抱到自己的房間裡面去。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在襁褓當中的孩子不小心掉到火坑裡面去了,所以這個孩子就去世了。她的母親很生氣,要把她的大嫂往死裡打,她馬上就過去跟母親講:母親,是我自己把孩子抱到大嫂的房間,大嫂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她的大嫂吃不下飯,很難受,她接著跟大嫂講:大嫂,我昨天夢到我的孩子今天會去世,所以妳不要太擔心,這是他的命。你看她還是希望她的大嫂不要難過。大嫂吃不下飯,她對著她說:妳假如不吃,那我也不吃了。大嫂才勉為其難吃下去。你看鄒瑛忍住喪子之痛,還念念為自己的大嫂著想。後來她生了五個兒子,四個考上了進士,後代非常的興旺。所以我們對所有親人的真情真愛,都在替我們還有我們的後代,積累更厚的福田。

  這個孝悌真正能夠讓家道綿延不衰。孝悌為傳家之本,和順為齊家之本,家裡面能夠和和氣氣的,這個家道才能夠興盛。在古代唐朝的時候,有戶人家張公藝先生,他是九代同堂,皇帝唐高宗到他們家去請教,你們家這麼多人口,居然能夠那麼和樂,問他有什麼學問。結果張公藝在紙上在那裡寫他的經驗,後來遞給了皇帝,皇帝一看,寫了一百個字,同一個字「忍」,一百個忍字。這一百個忍字給我們什麼提醒、啟發?遇到不能忍的事要忍,忍不下去了怎麼辦?再忍,實在沒辦法了?還忍。所以只要能忍,能忍則和、能忍則安。

  而忍當中最重要的是言語。所以師長有段對言語的教誨給我們非常大的啟示,師長說到: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我們一個言語的態度形成的家庭狀況天壤之別,寬容了,這個家和了;抱怨了,每個人心中都有怨。我們在讀這段話要觀照自己,我們是抱怨多還是寬容多?我們是諷刺的話多還是尊重的話多?我們是傷害的話多還是關懷的話多?我們是商量的話多還是命令的話多?我們是批評的話多還是鼓勵的話多?這個心態的差異所延伸出來的命運、家風差異很大。

  我記得接觸一些年輕人,他們也很用功,努力學習,但是覺得很不得力,常常皺著眉頭說:我很想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可是我都愛不起來。後來了解原因,很可能是他的母親常常抱怨先生、抱怨婆婆、抱怨小姑,這些抱怨的言語都給孩子聽到了,所以孩子從小對自己的父親、奶奶、姑姑都提不起這種恭敬的心、關懷的心。所以這個記恨還影響到下一代的健康人格。言語不可不謹慎!

  我就回想小時候我的爺爺常常會跟我們叮嚀,你要孝順你的媽媽,你母親照顧你們三個孩子,還要教五、六十個學生,很辛苦。媽媽有時候去上課,中途下課還跑回來給你們餵乳,累到一下課就趴在桌上,很多時候都是學生把我母親給搖醒,因為太累了。所以母親的辛勞是爺爺在提醒我們,叫我們要記住母親的恩德。而母親常常提醒我們,你生病的時候,你姑姑在外面,你叔叔在外面,都替你們操心;你奶奶照顧你們,常常幫你們換尿布。都是做這些提醒。又說到我的爺爺,那時候母親比較累,體力實在受不了,你的爺爺都會跟我說,去睡覺!孩子我來照顧。是我的爺爺幫我們搖搖籃,我的爺爺一開始用手搖,最後用腳搖,搖到最後功夫成就了,一邊睡還可以一邊搖。講的都是恩德,都是要報恩,沒有記恨,所以我們這一生就覺得要恨一個人都恨不起來,想跟人衝突都衝突不起來,這都是家庭父母長輩的教育。

  少說諷刺的話,人不舒服,多說尊重的話,少說傷害的話。我們家裡面爭吵,要按得住脾氣,絕對不能講一句話就要讓對方倒下去,那樣的心境是很不正確的。多一些關懷,少說批評,不要亂批評自己的先生,因為父親在孩子的心目當中很重要。妳這麼一批評,讓孩子不尊重父親,而父親也會覺得很沒自信、很沒地位尊嚴,他可能就這樣墮落下去了。而我們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這樣的言語態度非常關鍵,很可能直接影響一個孩子的人生、命運。

  有個老師她剛好接一個班,四年級,有個孩子趴在桌上很沒精神,還有一點流鼻涕、流口水,一般老師看到,這個孩子怎麼這樣?但我們看到這個結果,要想到原因在哪裡。這個老師剛好發現這個孩子的資料,一年級品學兼優,她很驚訝;二年級母親患了重病,孩子很擔憂;三年級母親去世了,父親又娶了個後母,他跟父親的關係比較沒有那麼融洽。當老師看到這個孩子這幾年的過程,本來對這個孩子還覺得有點怪怪的,馬上轉成憐憫的心。剛好過沒多久耶誕節到了,學生們送禮物給老師,結果當這個孩子走向前要把禮物交給這位女老師,他拿的是一串塑膠項鍊,又拿了一瓶用了一半的香水。諸位長輩、朋友們,那個香水為什麼用了一半?誰用過了?他的母親用過了。你看這一罐香水的背後流露著一個小孩失去母親的痛苦,以至於對母愛的渴望。

  我們曾經遇到一個校長,非常有教育的愛心,他也是小學就喪母,但因為他小學的老師非常愛護他,他整個對母愛的需求就得到了安慰、得到了鼓舞,所以後來他的志向就是要當老師。當這個孩子把這個禮物要送到前面來的時候,其他同學都笑了,覺得他拿的東西太簡陋。結果老師並沒有嫌棄,馬上把那一條項鍊掛上去,對他沒有批評,只有鼓勵,結果一掛上去,同學們都不敢再瞧不起這個學生。這個孩子從此以後很努力學習,成績就上揚了,小學優異成績,初中、高中也都很好。而且常常寫信回來給老師,信的後面都加一句話:您是我遇過最棒的老師。

  結果這樣的信不知道寫了多少封,最後還寫到某某博士敬上。他這個學生讀到博士了。後來,學生要結婚,對老師說:老師,我父親已經過世了,我現在要結婚了,人生大事我希望您能來做我的證婚人。老師歡喜答應了。當這位女老師出現在婚禮的現場,整個婚禮都很感動,因為老師是戴著十多年前的那一條項鍊走進去。所有的人都感受到這種師生的這一分至情。這個學生擁抱自己的老師,在老師的耳邊說:老師,您是我見過最棒的老師。而老師也對著學生講:我很感恩你,我也感謝你,因為是你把我教育的愛心給喚醒。所以師生之間教學相長,互相成就。

  我們也在教學當中更深刻感覺到現在家庭的問題,孩子成長的需要,以至於整個社會的問題都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都跟孝悌的承傳有直接的相關。因為孝是一個人德行的根本所在,夫子講「夫孝,德之本也」,德行的根本。他沒有孝,他就沒有德行的根本,他可能就變成自私自利,可能就變成習慣的奴隸。所以夫子這一句話,在《孝經》的開篇對我們教學者、對我們為人父母很有啟發,「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要從這個孝開始,而且真正孝教導了社會的大眾,將達到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的效果。所以教孝是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學生首要的工作。孝心開了,百善皆開,孝心開了,孩子會覺得把書讀好、把事做好是他的責任。

  這一次剛好我們在台灣辦了兩期教師培訓,有位老師介紹了一條歌曲給我們,這一條歌曲也很令我們感動,我們透過這樣子的歌曲來給我們的孩子教孝;更重要的,透過這樣的歌曲,反思我們自己有沒有盡到為人子這一分孝心。學到的東西不可以吝嗇,不然會得愚痴果報,所以這一條歌曲也在這裡跟大家一起分享。這一條歌叫「跪羊圖」:

  古聖先賢孝為宗,萬善之門孝為基,禮敬尊親如活佛,成就生命大意義,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報恩不忘本,做人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

  口白: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順子弟必明賢。

  小羊跪哺,閉目吮母液,感念母恩,受乳供身體,膝落地,姿態如敬禮,小羊兒,天性有道理。

  口白:盡心竭力孝父母,孝親親責莫回言,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人間孝道,及時莫遲疑,一朝羽豐,反哺莫遺棄,父身病,是為子勞成疾,母心憂,是憂兒未成器。

  多少浮雲遊子夢,奔波前程遠鄉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多少風霜的累積,雙親容顏已漸老,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

  口白:福祿皆由孝字得,孝敬父母如敬天,處世唯有孝力大,孝能感動地和天,積德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多少浮雲遊子夢,奔波前程遠鄉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多少風霜的累積,雙親容顏已漸老,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

  為人子女,飲水要思源,圓滿生命,盡孝無愧意,兒女心,無論在何地,給雙親,一聲感恩您,給雙親,一聲感恩您。

  最後我們希望從我們自己行孝、盡孝,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社區做起,從我班級做起,從我學校做起,從我單位做起,從我們整個社會國家來做起,讓這一分孝道、這種德風吹滿我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好,今天的分享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