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往生故事 | 蓮友助緣除宿業,恆住彌陀佛號聲

  清朝有一位潘遵懋居士,字意蘭,家鄉在江蘇吳縣。潘居士很小就開始做生意,長大一些之後,就皈依佛法,鑽研修習淨土法門。他修行十分精進,每天都堅持做定課。

  潘居士天生秉性純樸、寬厚,仁愛慈悲,樂善好施,經常接濟孤寡老弱和貧窮困頓的人。他還積極參加護生工作,對於供養僧人、修建寺院一類的功德善事,都真誠隨喜、踴躍踐行。而潘居士自己平時的衣食住行卻非常簡單。

  他三十歲那年,得了吐血病。於是發心刺舌取血,抄寫《法華經》,經文抄寫完病就好了。

  從此以後,潘居士決心摒棄、斷絕俗世的種種牽掛與束縛,專心修禪、誦經。在居住的屋子裡只安放爐、香、瓶、水和幾件簡朴素淨的布衣,平時就為家人講述無生法的義理。

  每當風和日暖,天氣晴朗的時候,潘居士就外出遊歷名山道場和清靜古寺,因此和一二位參禪的高僧大德,經常在林間、樹下談論佛法。尤其和善慶德公格外投緣,彼此志同道合,心有靈犀。潘居士曾經跟隨德公前往鄮山(今浙江寧波東),在阿育王塔前,專門為紀念佛陀涅槃設立了一場大供養。

  潘居士還親眼目睹了舍利子的瑞相,因此燃臂香,崇敬地奉養佛塔,並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清宣宗道光十五年(公元一八三五年)春天,潘居士舊病復發,他自己覺得這次的病情來勢洶洶,恐怕難以痊癒。

  一天,他告訴德公說:「我的病已經很嚴重了,我已立志往生西方淨土,希望各位師父每天都能來到我家中為我助念。

  我因持名念佛十分懇切真誠,每天可以保持四到六個小時的平靜狀態,心如止水,不生起妄想雜念,唯獨沒有看見阿彌陀佛來。這令我感到十分無奈和焦急,實在不知道要怎麼辦啊?」

  潘居士說完之後,連連悔恨自己業障深重、佛緣淺薄,沒有福分見到佛陀。因此一邊痛哭,自我懺悔,一邊振奮勉勵自己,聲淚俱下。

  德公聽後便用佛門中的種種善巧方便,對潘居士進行勸化、並繼續為他講說佛理,不厭其煩地反覆開示、提點他。

  第二天,潘居士告訴德公說:「我看見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白光傾灑而下,籠罩著我的身心,那種清浄的愉悅、歡喜,實在是難以描述啊!」

  從此之後,潘居士念佛就更加努力精進。有一天,他夢見自己到了西方浄土的七寶池參觀遊歷,那裡的境界清淨莊嚴,種種殊勝微妙的景象,和經文中所描述的一模一樣。

  第二天,潘居士忽然起身說:「剛才,我看見無數的佛菩薩前來迎接我,他們的形象高大偉岸,遍布虛空。我因為念佛勇猛精進,往生心願堅定,已經證得中品果位,順利往生了。」

  潘居士還勉勵同參道友們,要好好念佛,精進修行,爭取早日往生西方淨土,不要因為懷疑、猶豫,而自斷往生之路。

  說完後,潘居士就雙手合掌,念佛往生了。

  後來,他的家人在他每天記錄修行功課的本子上,看到潘居士無論是讀經還是念佛都按照日期依次排序,清楚地登記在冊,二十年來一如既往,從沒有過間斷。

  

  【原文】

  潘遵懋。字意蘭。吳縣人。小業賈。丱角後。即歸心佛乘。修淨土法門。力行之。日有程課。仁慈好施。恤孤窮。護生命。飯僧修寺諸功德。無不隨喜。平居自奉。泊如也。年三十。得咯血疾。乃發心刺舌血。書法華經。經畢而疾閒。自是屏絕塵累。專心禪誦。一室之內。鑪香缾水。蕭然寒衲。日與家人輩說無生法。每風日晴美。出遊名藍蕭寺。與一二禪慧。結林下契。善慶德公尤所莫逆。嘗隨德公詣鄮山。於阿育王塔前。設涅槃供。獲睹舍利瑞相。臂香翹敬。求生安養。道光十五年春。舊疾復作。自知不起。語德公曰。病亟矣。立意作西歸計。願諸淨侶。日來我家。為我助念。我以持名切故。能兩三時不起雜念。唯不見佛來。奈何。自恨障深緣淺。痛哭責勵。淚涔涔下。德公多方開示。越日。謂德公曰。西方有大白光來。照我身心。樂不可言。持念益切。一夕夢遊蓮池境界。莊嚴勝妙。如經所說。明日忽起。曰。見佛無數。徧滿虗空。我以念力勇猛。得中品生矣。寄語同學。努力進修。早來淨土。毋自阻也。合掌念佛而逝。家人得其日課之簿。持經念佛。按日登記。葢二十年如一日云。

  ——《淨土聖賢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