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釋迦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系列專題講座之二)——萬緣皆放下 尋求解脫法  

劉素雲老師  2022/5/21  六和小院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今天是二O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是我老伴子劉明華老菩薩往生三週年。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的功夫一千零九十五天就這樣過去了。大家想一想, 在我們的人生中還有幾個一千零九十五天?珍惜時間吧!時間過去不會再回來了。

下面開始講我們今天的內容:「萬緣皆放下,尋求解脫法」這是這節課的標題。  

上一節課和大家分享交流的題目是「降生帝王家,為說無上法」。在這個小專題裡,把釋迦牟尼佛降生、出家、求法、成道,給同修們做了簡要介紹。這個介紹,我的初衷是解決幾個認識問題:

第一、正確認識釋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

第二、正確認識釋迦牟尼佛是覺悟了的人;

第三、正確認識佛是人修成的,人覺悟了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能修成佛,我們也能修成佛;

第四、釋迦牟尼佛是已經成就了的佛;我們是尚未成就的未來佛;

第五、釋迦牟尼佛在世間示現成佛,就是要辦一件事情:幫助眾生解決生死問題。

第六、正確認識佛教是教育的佛教,不是宗教的佛教。釋迦牟尼佛是用講經教學的方法,幫助眾生解決生死問題。

我們這節課和大家分享交流的題目是「萬緣皆放下,尋求解脫法」。請同修們想一想,我們這一次系列專題講座的總題目是「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後面每節課的小專題都是為這個總題目服務的。

這次系列專題講座的主題很明確,那就是要告訴大家:釋迦牟尼佛來到世間,就是要宣講這個能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脫離苦海的無上大法,這個無上大法就是這部《無量壽經》,就是這句阿彌陀佛佛號,這個無上大法就是彌陀本願海。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彌陀本願海就是這部《無量壽經》?而且是釋迦牟尼佛唯一要說的?

我個人是這樣認識的,說錯了自負因果:

《無量壽經》是什麼?是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來修行所親證的果實,這個果實就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譯過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再說細一點:

三菩提就是正覺,果位是阿羅漢;

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覺,果位是菩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最高的佛果位。

如果說《無量壽經》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展開,那麼,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濃縮,凡是濃縮的都是精華。打個比方說吧,如果說《無量壽經》是磨好了的麵粉,那阿彌陀佛就是蒸好的饅頭。同修們能體會到佛的慈悲嗎?

《無量壽經》和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阿彌陀佛是佛法的最高峰,是頂尖,所以用「一句阿彌陀,彌陀本願海」做這次分享交流的小專題,正是妙之所在,高明之所在,畫龍點睛之所在。

我想利用一點時間說說這兩個系列專題講座,一個是不久前(二O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觀世音菩薩聖誕日)剛講完的「學習恩師好榜樣,感謝恩師教化我」這個專題,一個是二O二二年五月八日,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開始啟講的「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的專題。為什麼想說這個?得先說說關於第二次複講的一些經歷吧。

二O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歷時三百七十九天,七十萬字的第二次複講《無量壽經》的講稿完稿了。

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農曆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日)開始為第二次複講《無量壽經》的後五十集(即五十一到一百集)錄音錄像。每天上、下午各錄一集。八月二十一日,全部錄像完成。

二O二O年五月十二日至二O二一年八月二十一日,歷時四百六十二天第二次複講《無量壽經》寫講稿、錄音錄像全部完成。

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原本能擔一百斤,可這二、三年卻是擔了一百二十斤的擔子負重前行。我真誠的感恩菩提心帶領護法團隊全力的護持,護法團隊功不可沒,這不是哪個人的功勞,這是整個團隊的功勞!雖然我們的前行之路坎坷難行,但是,也正是這條艱辛之路歷鍊了我們每一個人,歷鍊了我們這支堅不可摧的團隊,這讓我感到欣慰。

第二次複講完成之後,我鬆了一口氣,想歇一歇,這也是打妄念吧,我想都往八零後奔了,該辦自己的人生大事了,念佛求往生了。可是身不由己呀,沒過幾天,新的專題就來了。於是二O二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我開始寫「學習恩師好榜樣,感謝恩師教化我」的系列專題講座的講稿,二O二一年十月四日開始啟講這個專題,一共十講。二O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觀世音菩薩聖誕日)十講圓滿,歷時一百七十九天。

在第一個系列專題講座還沒講完時,就給了第二個系列專題講座的題目,即:「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二O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元宵節那天我開始寫稿。今天講的是第二講,寫這個稿的時間是二O 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也就是講第一個專題最後一講的時間。

時間一去不復返,不敢浪費啊!蹉跎歲月就是蹉跎生命,也是蹉跎法身慧命啊!

歲月匆匆過

千萬別蹉跎

生命要珍惜

慧命更可貴

為什麼在講這個專題之前,我說上面這些話?我不知道。我仔細想一想,注意!這是我的思惟,是我想的,為什麼說這些話,大概是提醒大家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珍惜這得之不易的緣分吧!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上一節課講釋迦牟尼佛在人世間示現成佛,我講了以下幾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太子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1. 在無憂樹下出生;

2. 四大梵天天人為其接生;

3. 從母親右脅而生;

4. 降生時光天妙樂,百花齊放;

5. 降生時步行七步,足踏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第二層意思:阿私佗仙人的預言:具足諸相,必成佛陀,拯救眾生,成為世界上最尊貴的聖者。

第三層意思:太子降生人間必須具足五種緣:

1. 眾生緣。眾生有感佛有應;

2. 生時緣。出生的時機成熟了;

3. 地點緣。在什麼地方出生; 

4. 國家緣。在哪個國家出生; 

5. 父母緣。誰做他的父母。

第四層意思:釋迦牟尼佛的前身:

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是「聖善慧菩薩」,他是住在兜率內院為諸天說法的「後補佛」。

第五層意思:釋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成長在人間,成佛也在人間,他是覺悟了的人,覺悟了的人就是佛陀。

為什麼我說上一節課的內容?為了幫助大家回憶,更好的銜接上一節課和下一節課的內容。我們現在系列專題講座的分享和交流,大約是半個多月一次,有必要在交流下節課內容之前,簡要的幫助大家回憶一下上節課的內容。這個做法是否有必要,請同修們多提寶貴意見,以便進一步改進分享交流的方式方法,讓大家受益更多。

下面和同修們分享交流的題目是: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降生在帝王家?

這個問題一定是很多同修想知道的,其實答案很簡單:

為了表法度眾生。

表什麼法?

表放下成佛之法。

為什麼要表放下之法?

因為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就是這兩個字:放下。告訴我們:放下便是。便是什麼?便是佛呀!

我多次和同修們說,佛法很簡單,學佛很簡單,學佛做減法,成佛也不難,我說這話是真的,我有切身體驗呀。可這話有幾個人聽懂了?有幾個人相信了?有幾個人開始放下了?

實事求是的說,「看破放下」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真難啊!眾生之所以是眾生,之所以無量劫又無量劫在六道裡輪迴,不就是因為這個「貪」嗎?「貪、瞋、痴」是三毒,實際上三毒是一毒,想一想,「瞋」能離開「貪」嗎?「痴」能離開「貪」嗎?都離不開。實際上,「貪、瞋、痴」三而一,一而三,三毒是一毒,那就是「貪」。

「貪」能成佛嗎?絕對不能。貪什麼都不能成佛。貪名成不了佛,貪利成不了佛,連貪佛法都成不了佛,只有統統放下才能成佛,注意「統統」這兩個字,有一樣放不下都成不了佛。眾生放不下,怎麼辦?佛來教我們放下,怎麼教?示範,做出樣子給眾生看。

可惜的是,佛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聽不懂;佛給我們做出來了,我們看不懂。有的同修,學佛幾十年了,可以算是老修了,每每都信誓旦旦的說:「我今生一定成佛」。我欣賞你的願心,隨喜你的功德,但你的行動呢?信願行三資糧,你三缺一能成就嗎?

一事當前,先把「我」擺在第一位,我喜歡這個,我不喜歡那個;我願意這樣,不願意那樣。六和小院是法界眾生共享的六和敬道場,道場整體工作安排,還得顧及你個人的好惡,你不覺得慚愧嗎?六和小院是一個和合的集體,你的言談舉止和六和敬哪一條相應?你是六和小院的清泉水,還是六和小院的癌細胞?你自己對對號,你的所作所為和西方極樂世界相應嗎?

我字跳不出

你是假學佛

能說不能行

不是真智慧

學佛要真幹

不能靠空喊

調高沒有用

極樂不沾邊

現在回到我們前面的問題上來,釋迦牟尼佛為什麼降生在帝王家?答案很簡單:為了表法,表「放下」這個法。舉這樣一個例子,大家會感受更具體、更深刻一些。

釋迦牟尼佛出生、生活在古印度,古印度是以四種姓劃分四個貴賤層次分明的人群。這四個姓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這其中第一姓是婆羅門,這是四姓中的貴族,是最尊貴的,有最高的權威;第二姓是剎帝利,是受尊重的王族;第三姓是吠舍,這是一般工、農、商等平民的姓;第四姓是首陀羅,這是社會最底層受人使役的奴隸。釋迦牟尼佛姓剎帝利,屬於尊貴的王族,他的父親是迦毗羅衛國的國王淨飯王。

同修們可以對比一下,釋迦牟尼佛降生到哪一姓哪一家更有利於表這個「放下」之法呢?度眾生面更廣、力度更大、說服力更大呢?放下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令人信服的;而不是空洞的口號。

毋庸置疑,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帝王之家,是他表放下之法的最佳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釋迦牟尼佛放下的,正是世人所萬分希求而又求不到的,這個放下是真正的放下。我們看看釋迦牟尼佛都放下了什麼?

一、釋迦牟尼佛放下了榮華富貴。

釋迦牟尼佛降生於帝王之家,帝王之家的榮華富貴無人可比。生在帝王之家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擁有高貴的身分,用現代話說,就是自帶光環,擁有的財富更不必說了,那是應有盡有;還有帝王家的尊貴,受世人仰望、尊重。榮華富貴是世人之所求,但未必能求得來;生在帝王家的釋迦牟尼佛,什麼都不用求,什麼都不缺,他只要享受就行了,別人求之不得的榮華富貴,不是他要的,他放下了。富麗堂皇的皇宮、皇城,對他沒有一點吸引力。他離開皇宮那天晚上,只是騎走了一匹馬,帶走了一個人。他騎走的是他的那匹名叫犍陟的白馬,帶走的是他的車夫車匿。

第二天早晨,天亮了,他們來到了一座山下,打聽到有一位跋伽仙人在修苦行,他讓車匿帶著白馬回皇宮去,他一個人留下來,開始了求道之路。

同修們,三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榮華富貴這四個字完完全全具足了,而他又把這四個字完完全全的放下了。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眾生期求榮華富貴,釋迦牟尼佛放下了榮華富貴,一個是沒有期求有,一個是有放下有,一個期求,一個放下,這就是凡夫和聖者的天壤之別,榮華富貴在這位賢德的悉達多太子面前,是那麼的沒有價值。

淨飯王為了使阿私佗仙人的預言不至於成為現實,斷絕太子出家的念頭,他想了好多辦法,認為女色和財富可以讓太子收心。

淨飯王命令集合全國所有的建築工程專家營造四時宮殿,讓太子沒有春去秋來的感覺。然後是豪華的宴會、狂歡的歌舞、貴門的少女、王族的千金……,但是,不但太子沒有歡心,反而增添了不少憂鬱和厭惡。見此情形,淨飯王更是憂愁萬分。

太子有一次去一個園林遊玩,這個園林有許多被國王選派來的宮女。淨飯王事先安排一位名叫優陀夷的謀臣,慫恿和鼓勵那些美麗聰明、技藝勝佳的宮女們,要各顯其能,博得太子的歡心。她們爭相獻媚,極盡妖艶之姿,簡直忘記了人間的羞恥。她們曾經使多年修行的修行者,經不起這些宮女美色的誘惑而失去了功力。

往昔有一位美人叫孫陀利,她依靠她嬌美的身體、艶麗的容貌,又加上言詞似蜜,把一位通力大仙惑動了,通力大仙從此為色力所囚。

有一位叫瞿曇的仙人,只為一個美女對他一笑,弄得他神魂顛倒,廢棄了長年累月的苦行之功。

毗婆尸仙人積有一萬年的苦行之功,為一個天女,只在一天時間之內,就完全喪失了他的定力。

同修們,看到了沒有?女人的力量,實在是要勝過梵行!

悉達多太子雖然在園林被宮女們包圍,但太子如金剛一樣的心,一點兒也沒有被動搖,太子的心,好像一朵清淨的白蓮花,雖有污泥,但污染不了他。

二、釋迦牟尼佛放下了至高無上的王位。

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帝王之家,他是太子之身,未來國王之位的繼承者。一國之主,手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是悉達多太子是一個沒有權力欲的人,什麼王位、什麼至高無上的權力,他都一點不感興趣,可以說不屑一顧,他所想的、所做的,就是幫助眾生尋找一條不老、不病、不死的究竟圓滿的解脫之路。王位、權力,別人想要的,得不到;他手中有的,捨掉了。

三、釋迦牟尼佛放下了嬌妻愛子。

釋迦牟尼佛降生之時,阿私佗仙人就曾預言太子一定會出家,這件事情一直是淨飯王心中的一個結,他想盡一切辦法,打消太子的出家念頭。淨飯王以為用女人、醉酒、音樂這三樣東西可以縛住太子的出塵之心。於是在太子十七歲的時候,就替他選了美麗的耶輸陀羅為妃。

耶輸陀羅公主,出身顯貴,她是迦毗羅衛國的鄰國天臂城主善覺王的長女。耶輸陀羅公主的母親是悉達多太子的姑母,耶輸陀羅是太子的表妹。他們倆小的時候,兩個家庭經常互有來往,這對表兄妹成了兩小無猜的玩伴。

耶輸陀羅公主美麗端莊、溫柔賢淑、高貴典雅。有這樣的話來形容她:窈窕的姿態,像仲春季節的柳絮;美麗的嬌容,像初降人間的仙子。娶了太子妃之後,太子有時候也會浮現出微笑,而他內心深處卻愈來愈感到空虛和寂寞。

淨飯王看到太子間或露出笑容,心中異常高興,他發願靜修德行,垂布仁慈,廣行德政,親近聖賢。同時他還命令大臣及全國婆羅門,學習治國濟世之法,祭祀一切諸天善神,祈禱萬民平和安樂,以這一切,來至誠的為太子祝福。淨飯王這時的心和原始純樸的人心一樣。

聰明的悉達多太子與美麗的耶輸陀羅太子妃,在富麗堂皇的皇宮裡,為淨飯王誕下一位皇孫,這就是羅睺羅。

有了皇孫,淨飯王高興了。他心裡想:「我愛我的太子悉達多,悉達多愛羅睺羅,一定像我愛他一樣,那麼,他當然不會再生起出家的念頭了。這是我唯一的希望。」

可是,事情並不像淨飯王想的那樣,太子立志出家求道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過。他愛妻子耶輸陀羅,更愛他的獨生兒子羅睺羅。但是,時時縈繞在他心間的是眾生的老苦、病苦、死苦,他要尋求一條解脫之道。

悉達多太子離開了皇宮,離開了他的嬌妻愛子。

他看到樹林中的飛鳥,每當到了黃昏夕陽西下的時候,牠們聚集在林間;一到晨光升起,牠們又各自飛散,暮集晨散。人生的別離,哪裡又不是這樣呢?

那邊遠遠的高山飄浮著白雲,看上去好像是白雲與高山不能別離,但是白雲始終是要飄離高山,會而又離。人生的聚散,哪裡又不是這樣呢?

世間的聚合是暫時的假象,聚合是人生悲哀之本,眾苦之源。暫時會合的恩愛之情,雖然也纏綿得叫人難以分捨,但是如一場大夢一樣,不久終要醒來。

樹木的枝與葉本是同體的,但經過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繁茂的枝葉會凋零,嚴寒到來會變成枯木。同體的枝與葉都不免聚散離合,何況親族不也是暫時的聚合嗎?人生是靠不住的,是不可以依賴的。

悉達多太子坐在靜靜的園林裡,靜靜的樹林,靜靜的花草,靜靜的遠山,靜靜的池水,萬籟俱寂。太子一個人在靜靜的園林中徘徊,然後坐在閻浮樹下沉思宇宙和人生的種種問題。生死、起滅、無常轉變的道理,像海潮一樣的在太子的心中起伏,他想:「世間實在是一個苦的地方,人之一生是有限的時間,可是一般人都不明白這無常轉變的道理,終日拼著命來營求生活,這真是最大的悲哀!見到別人的老、病、死也知道可怖,但不了知自己的生命短暫而驚懼。這就是人生的大患!我不能像世間的常人一樣,我要戰勝這騙人的青春健壯,我要征服恐怖的老病死,我更不讓這世間人永遠這樣受苦,現在我急需要的是求得解脫這些的道理」。

上面這段話,就是十九歲的悉達多太子為眾生尋求解脫之路的錚錚誓言。我們聽了有何感悟?

四、釋迦牟尼佛放下了父子親情。

悉達多太子執意要出家,淨飯王堅決不允,太子向父王提出四點要求,如父王能夠滿足太子這個願望,太子可以考慮不出家。這四個願望是:

第一,不老。沒有衰老的現象;

第二,不病。沒有疾病的痛苦;

第三,不死。沒有死亡的恐怖;

第四,不壞。所有東西不損不滅。

淨飯王聽了太子的願望,連連搖頭說:「悉達多!你絕不可以說這樣的話,這四個願望,誰也不能保證的,悉達多!如果你要求別人保證你這四點願望,給人知道了,一定要嘲笑你這無知的要求。你現在立刻停止想出家的心,我在最近就要你繼承我的王位,統領這個國家,管理國家的政務。如果你捨了父親,忘記了嗣(si)國的重任,這是很不合理的,你應該順從世間之法繼承王位」。

太子對父王說:「父王,在這個世間,不論男女,不分貴賤,有會合的歡喜就有別離的悲哀!所以,我現在就要去出家,求得真正的解脫之道,希望慈愛的父王允許我的祈求!」

淨飯王費盡苦心,在太子宮中增添更多的財寶和美女,又選擇年輕、相貌端正的、聰明伶俐的貴族少年,日夜伺(ci)候在太子的身邊,進退都有一定的禮儀,想讓太子感受王者的權威。可是在太子心中,對這一切人為的排場,一點榮耀驕傲的念頭都沒有。

太子放下了父子親情,離開了王宮,離開了萬般疼愛他的父王,毅然決然的踏上了漫漫的求法之路,去為苦難眾生尋求解脫之路。

三千多年以前,釋迦牟尼佛放下了榮華富貴、放下了至高無上的王位、放下了嬌妻愛子、放下了父子親情、放下了一切,選擇了苦行僧的生活,走上了為眾生尋求解脫的求法之路。他為我們表演的「放下」之法,三千多年後的今天的我們,有多少人看懂了?有多少人放下了?我們放下了什麼?我們放下的和釋迦牟尼佛放下的能相提並論嗎?

寫這篇講稿,我深有感受,人類的生存已經岌岌可危了,可還在貪,還在爭,還在鬥。控制、佔有的鬧劇還在上演,這個百孔千瘡的、傷痕累累的地球就像一個隨時可以爆炸的火藥庫。控制、佔有、競爭給這個地球,給整個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再發展下去,就是滅頂之災。

兩年多來,時斷時續、時輕時重的新冠已經完全打亂了人類的生活秩序,席捲了全世界,六百多萬人被新冠奪走了生命。災難怎麼來的?人心不善感召的,是人之所為,人類自釀苦酒自己嘗。有這樣一句話人人皆知,但卻未必人人皆信,這句話就是:「損人不利己」。古時候兩國交兵,殺敵一萬,自損三千,誰也佔不著便宜。最近兩個多月的俄烏之戰,天天在死人,都是鮮活的生命啊!幾百萬難民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美麗的家園變成了一片廢墟,那麼多婦女兒童在戰火的硝煙中逃生,她們何罪之有,遭受這麼大的磨難?看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神,讓人心碎!誰來救救這個苦難的世界!

這些天看新聞,關注俄烏之戰的趨勢發展,美國聯手西歐一些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制裁的招數很多,其中有一招叫做沒收俄羅斯在其國的資產(包括企業)。看到這,我聯想到一件事情,這麼多年,隨著移民大潮的席捲,有多少人把財產轉移到了外國,這種做法有多大的安全保險係數?把錢存到人家的銀行裡,這錢一定還是你的嗎?前段時間,有二三個國家遣返中國公民,已經入了外籍了,一遣返,連國籍都沒有了,你轉移出去的財產還能保得住嗎?

人啊人啊,清醒點吧!你貪,你爭,你鬥,你用盡心機,攻於算計,終究還是算不明白,人算不如天算。還是那句話: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爭不來;不擇手段爭來了,保不住。你記住了嗎?

放下吧 放下吧

世尊已做榜樣了

念佛吧 念佛吧

今生成就重要啊

機緣啊 機緣啊

千萬不要錯過呀

醒醒吧 醒醒吧

不要再睡了

今天這節課就交流到這裡,感恩大家!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