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白話文)

  顏之推:「愍楚,你過來,為父今天要跟你講一講父母去世後避親諱這方面的事情。父子有親是人倫之本,孝子與逝世的父母生死兩隔,心中有所悲慟感傷,就通過避親諱以表達對雙親的追思崇敬之情,是合乎天道的。」

  

  愍楚:「是啊父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即使在父母去世之後,孝子們心中也念念不忘父母的恩德,通過服喪以及避諱來疏解內心的悽愴悲慟,實屬人之常情。」

  

  顏之推:「愍楚,你說得不錯。《禮記.雜記》說:『免除親喪以後,如果在路上遇見容貌與父母相似的,目光就會瞿然驚恐;聽到名字與父母相同的,心中也會瞿然驚恐。』因為有所觸發感動,致使心、眼悽惻傷痛;這種情景假如是發生在平常的環境中,又從容而有空閒,偶然遇到,當然會情不自禁的表露出悲戚之情。

  若是悲傷的情緒實在不可避免,也應當盡量控制自己。這就好比伯叔兄弟之間,在形貌上非常類似先人,在這種情況下,你能一輩子都痛不欲生,和他們隔絕不見面嗎?」

  

  愍楚:「是的父親,就算是為了盡孝,在行為上也不能太過。」

  

  顏之推:「是的愍楚,《禮記.曲禮上》也說:『在文章中不避親諱,在廟中尊祖前不避親諱,在國君前不避親諱。』由此可知,當聽到先人名字的時候,必須先有一番斟酌,不一定都要匆忙的避開啊。就像梁代的謝舉,非常有聲譽,他只要一聽到先人的名字,必然會哭泣,反為世人所譏笑。在江蘇江都,有一位讀書人避諱「審」字,可他恰好與一位姓沈的朋友交情篤厚。姓沈的這位朋友為了不讓他難過,每次給他寫信時,就僅寫名而不寫姓,這種行為是違反人之常情的。」

  

  愍楚:「父親,孩兒明白了。避諱是孝心的體現,但也要適時、適地、適情,若是呆滯刻板,違反常情,也是不可取的。」

  

  顏之推:「愍楚,你理解得很好,什麼事情都要適當。我再跟你講一個反例。山東莒縣的臧嚴,有一個兒子叫臧逢世,不僅好學,而且品德修養也好,從不辱沒家風,非常值得稱許。當梁孝元帝奉命治理江西江州的時候,就派遣臧逢世前往建昌,督察地方上的事務。

  地方上的民眾都爭著給臧逢世寫信,因此每天辦公的几案上都堆滿了信件。只要是書信中有「嚴寒」二字的,臧逢世一定會對著書信流淚,不再審視處理其他的事情,因而荒廢了公事,以致引起了人們的怨恨與驚擾,結果竟因不能辦事而被調回來。這些都可說是錯誤的事例,不能不引以為戒啊!」

  

  愍楚:「父親所言極是。孩兒還想請問您,在避諱時,應當用什麼樣的字來代替原字比較合適呢?」

  

  顏之推:「所有關於避諱的事情,在用字上都應該以意義相同的字來替代。如齊桓公名小白,所以博具之一的五白就改稱為五皓;漢厲王名長,所以樂器中的琴瑟,就以修短代指長短。但從沒有聽說過把布帛稱呼為布皓,把腎腸稱呼為腎修的。南朝梁武帝蕭衍小名阿練,之後他的子孫都稱練為絹;於是就把銷煉物說成為銷絹物,這恐怕就違背銷煉一詞的意義了。有的人避諱雲字,於是就稱紛紜為紛煙;也有避諱桐字的,竟然稱呼梧桐樹為白鐵樹,像這種避諱所採取的態度,便好似兒戲嬉笑了。」

  

  愍楚:「感謝父親教導,孩兒明白了。避諱有道,道於中通;守孝莫愚,取乎圓融。為了追思先人而避親諱,是孝道的體現,但也要因時而異,因事而變,活活潑潑,切不可呆滯刻板,惹人談笑。孩兒一定會把父親的教誨都謹記於心,並傳之於顏家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