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第24集

  《弟子規》中說:「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諸父」是指伯伯、叔叔、舅舅這一輩;「諸兄」是指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這一輩。

  我們回想一下,叔叔、伯伯在我們小的時候,不知抱過我們多少次,在心裡祝福我們健康快樂成長,都很關懷我們。俗話說「受人點滴要湧泉相報」,有這樣的態度,人的心地才會厚道,人生才會充滿歡喜。

  堂兄弟姐妹也是陪伴我們一起成長過來的,對我們有很多的關懷,這分情我們也要長存心裡,當他們有需要時,我們一定要盡心盡力去幫助。

  「諸父」除了指親緣關係外,我們還可以把它理解得更廣泛一點。「諸」可以指眾人,也就是對待任何人的父母,我們都要有恭敬心;對待任何人的兄弟姐妹,我們都要有愛心。當我們能這樣理解,心胸就會非常開闊,量大福就大。

  新加坡的許哲女士,她幾十年都致力於照顧病人、窮人。記者問她:「妳幫助這麼多人……」還沒等記者問完,她就說:「我哪有幫助別人?我幫助的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記者又問她:「妳都照顧別人,誰照顧妳?」她說:「我不用照顧我自己,老天爺會照顧我。」這是多麼豁達的人生態度。

  道家始祖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良的人,福報不可限量。許哲女士說她的冰箱莫名其妙就有很多菜,也不知道是誰送的。假如我們送禮是有目的的,禮物拿過去還要告訴對方:「這是我拿過來的。」對方接受的時候就會有負擔,好像欠我們一個人情,這樣人與人的相處就會有壓力。

  而許哲女士覺得那都是自己應該做的,所以接受她幫助的人都會發自內心的感動,一有機會可以幫她做一些事的時候,大家都會很主動。

  《孝經》云:「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其實人際關係並不複雜,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真心,一定會有很好的人緣。當我們面對別人的父親都很恭敬,他的孩子會心生歡喜,相信我們也會跟他的家人相處得很好。

  「敬其兄」,我們尊敬他的兄長,他的弟弟妹妹都會很高興;「敬其君」,尊敬他的上司,他的同事、同仁也會很尊敬我們。當我們時常抱著這分恭敬之心,自然就會贏得眾人的友誼。

  我們除了對父兄要恭敬,還要進一步做到愛屋及烏。比如哥哥的孩子、弟弟的孩子,或者是伯父的孩子、叔叔的孩子,我們也應該愛護。

  在晉朝有一位讀書人叫祖逖。當時的晉朝時局不太穩定,北方五胡亂華,祖逖不得已帶著好幾百戶人家,遷到了淮泗(今山東)這個地方。因為祖逖從小就有俠義之氣,很會照顧人,所以一路上所有的車馬都讓給年長的人坐,他自己都是徒步行走。又把家裡所有的財物、藥品拿出來給大家用,一路上照顧所有的人。

  當時晉元帝很敬佩祖逖的德行,所以封給他一個官職,他也做得很好,而且常常懷著要把國家失去的土地再收復回來的雄心壯志。果不其然,在他一生中,將晉朝很多失去的土地都收復回來了。

  在避難的過程中,祖逖也是時時替百姓的生活著想,教給他們怎樣去耕作,怎樣做會有好的收成。遇到因戰亂而遺留下的一些骨骸,祖逖就組織大家把遺骨埋好,還幫他們舉辦祭祀活動。這些行為都讓老百姓非常感動。

  有一次,大家在吃飯的時候,很多的長者說:「我們年紀都老了,能遇到祖逖,就好像自己的再世父母一樣,就算我們死了也不會有什麼遺憾了。」祖逖這種仁義之心,不知感動了多少百姓,所以祖逖去世時,所有人就像是失去了父母那樣的悲痛。

  正是因為祖逖落實了「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的美德,才感得百姓對他如此的敬愛、懷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