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第21集

  《弟子規》中說:「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這是敘述古代的交通工具,騎在馬上遇到長輩,應該趕快下馬;坐在車上,也要下車行禮。

  推而廣之,可能我們剛好在做事,這個時候長輩來了,應該先放下手頭的事情,向長輩問好,處處不失恭敬之心。假如現在是坐在車上,車子正在高速上行駛,突然看到叔叔在開車,這時候就不能把車窗搖下來大聲喊:「叔叔!」這就會有安全隱患。所以,學禮要靈活,不可以學呆板了。

  「過猶待,百步餘」,我們可以延伸成送賓客的禮儀。就是送長者、送客人,要等他們離去以後,我們再轉身離開。我曾經讓學生練習怎麼送客人,一個學生當主人,一個學生當客人,當把客人送到門口,主人說:「再見」,馬上就把門「哐」的一聲關起來,然後再把門打開。我就問那個扮演客人的學生說:「假如人家這麼送你,你有什麼感覺?」他說:「好像恨不得我趕快走。」所以,我們送客的時候,也要讓對方感覺到備受尊重。

  我們除了實際操作以外,也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孩子感受怎樣送客比較適當。很多孩子就開始想,把他送到電梯口,坐電梯下去了,我們再回來,這樣客人的心中會感到很溫馨;假如沒有電梯,我們就把客人送到樓梯口再回去。

  古人送長輩、送師長的時候,確實都做到了「過猶待,百步餘」,都是看到老師已經轉彎了,見不到老師的身影了,他才離開。其實,當我們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內心是無比歡喜的。所以,古時候人與人相處非常有情義,就是有這一分情義,才寫得出這麼多感人的詩詞。

  李白寫了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提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孤帆遠影碧空盡」這一句,李白送朋友是等到朋友完全看不到了,他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他對朋友的那分情義、相惜之心就在送別當中流露出來。

  所以,我們通過這些禮儀,可以長養孩子對人的恭敬心。